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题库及答案
绪论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程度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自稳调节发生紊乱.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患病动物经济价值和使役能力降低.2、基本病理过程:指各种疾病中,不同的器官、系统出现的共同病理变化,如水肿脱水等。
3、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的科学。
4、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填空1、家畜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兽医学科和临床兽医学科之间的一门桥梁性学科。
2、疾病的转归主要分为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三类。
3、中作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是厩苑律4、中国最早的兽医学教科书是唐代李石著的《司马安骥集》5、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发明了复合式显微镜,为组织病理学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1、充血: 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也称为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2、淤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3、出血: 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称为出血。
4、贫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称缺血,又称局部贫血5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6、梗死: 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7、发绀: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或蓝紫色这种颜色变化再动物的可视黏膜及无毛皮肤上特别明显二、单项选择1、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B )A.外出血B.出血C.内出血D.贫血2、局部组织血管中血液含量增多是(A )A.充血B.出血C.内出血D.血栓形成3、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病理现象是(B )A.充血B.淤血C.血肿D.血栓形成4、由于动脉血输入减少,造成局部组织器官含血量减少是(A )A.贫血B.淤血C.出血D.梗死5、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是(C )A.血栓B.梗死形成C.血栓形成D.梗死6、当组织器官因动脉血断流,组织缺血而发生的坏死过程是(D )A.血栓B.梗死形成C.血栓形成D.梗死三、填空题1、充血是指小动脉扩张,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
家畜病理学
专科《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绪论兽医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一、病因学:包括外因和内因。
二、发病学1、疾病的发生:组织细胞的机制、体液机制、神经机制、分子机制。
2、疾病的发展: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中的因果转化、病变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制约。
三、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
病理性充血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当局部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引起的充血)。
充血的病理变化为: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二、静脉性充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
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左心衰竭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常导致大循环淤血,如肝、脾等淤血。
(1)肺淤血:长期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血红蛋白被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称为槟榔肝。
家畜病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可分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类型。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损伤及血容量、血液形状的改变所致,波及全身各器官组织。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为某一局部或个别器官发生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或表现为局部器官组织血液含量和流速的改变(如缺血性梗死、淤血),或表现为血液形状的改变(如血栓形成、栓塞),或表现为血管完整性的破坏和通透性的改变(如出血)等。
一、充血/淤血局部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依据发生原因和机制不同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
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也称为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动脉性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充血的组织器官体积轻度肿大,色泽鲜红,温度升高。
镜下变化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
静脉性充血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加深,呈暗红或紫红色,表面温度降低。
镜下变化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
若淤血持续时间较长、侧枝循环不能建立时,可导致淤血性水肿、出血、组织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等,甚至发生淤血性硬变。
淤血组织易继发感染而发生炎症、坏死。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
剖检,肺体积膨大,被膜紧张,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在水中呈半沉半浮状态。
切面上常有暗红色不易凝固的血液流出,支气管内流出灰白色或淡红色泡沫状液体。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时,急性肝淤血时,肝体积肿大,质地较软,呈紫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液体。
肾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时。
剖检,肾体积稍肿大,呈暗红色。
切开时,从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液体,皮质常呈红黄色,故皮质和髓质界线清晰。
二、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称为出血。
根据出血的发生原因可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生和渗出性出血。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尸体剖检:是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运用病理学有关技术和知识检查死亡动物尸体的各种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动物实验: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或穿刺的方法,从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常用于肿瘤的诊断、某些病变性质的确定等。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运用培养基,创造人为的细胞、组织生长条件,来研究选定细胞、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某些条件对细胞生长、代谢、形态变化的影响。
常见的有:病毒对细胞的作用研究、吞噬作用的研究等。
大体观察:用肉眼并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分布、切面性状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学观察:运用组织学方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等)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石蜡切片、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观察:运用细胞涂片技术,对脱落的细胞、穿刺的细胞以及积液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临床较多见的是血液细胞涂片;细胞分析系统的运用(测定特定细胞的截面积、周长、直径、光密度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对组织切片运用化学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等与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特殊的有颜色的物质,以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变化。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或金属镀膜技术对细胞内部(透射电镜技术)或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的方法。
兽医病理学资料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得原因、发病机理与患病机体所呈现得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得发生,发展与转归得基本规律,为疾病得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得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
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与出血等变化。
充血就是机体得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得代谢、机能与抗病能力增强。
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得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与器官中血流量增多。
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4、胸腔与肺脏得疾病病理变化:淤血得组织与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得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得局部温度降低镜检:淤血得组织内小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得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与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结局与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得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
淤血得组织与器官机能与代谢都发生障碍。
长期淤血得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与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就是淤血得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
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
又称局部贫血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对机体得主要影响:短暂轻度得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得机能;长期严重得缺血引起组织细胞变性甚至就是死亡;当局部组织器官缺血,而动脉血管得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时常引起梗死。
家畜病理学
death)
心跳,呼吸停止 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临床上可认为生命活动已经停止,但在一定 时间内组织和细胞仍维持微弱的代谢过程,此期 仍是生命的可逆阶段,有时采取一系列紧急抢救 措施可使其复活。
FOSHAN UNIVERSITY
⑵死亡过程
㈢临床症状明显期:疾病的特异症状出现。 ㈣转归期: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即疾病的结局。取 决于
疾病过程中损害和抗损害的斗争发展趋势。
FOSHAN UNIVERSITY
㈣疾病的转归(Outcome of disease)
完全康复
(Complete recovery)
康复(Rehabilitation)
一 潜伏期: 二 前驱期: 三 临床明显期: 四 转归期:
FOSHAN UNIVERSITY
四、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㈠潜伏期:从病因作用机体起到一般症状开始出现前称之。
此时从表面上看,机体仍似健康,还没有出现自觉和他觉 的疾病症状。
㈡前驱期:出现一般症状,如疲劳不适,食欲不振,头痛,
发热等,症状不明显也不固定。如机体的抗损害作用强, 疾病可不再发展。
FOSHAN UNIVERSITY
(原始病因)
(结果)
机械力
创伤失血
(发病学原因)
心输出量↓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循 环 微循环障碍 维持动脉血压 恢复 休克 死亡 恶 性 循 环
大失血时的因果交替示意图
FOSHAN UNIVERSITY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㈣营养性因素(nutritional factors) :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1.动脉性充血(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2.静脉性充血(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
3.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
4.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固体质块为血栓。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6.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以致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
7.心衰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梗死灶含血量少颜色灰白。
9.出血性梗死:梗死区域血量多,颜色暗红为出血性梗死。
10.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11.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2.透明血栓:在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形成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只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
13.漏出性出血:也称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14.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第四章细胞组织损伤1、萎缩: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端过程称为萎缩。
2、变性:变形时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化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3、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4、增生:实质细胞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
6、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7、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9、水泡变性:变形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在胞质中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
家畜病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家畜病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畜禽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2、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脉充血,简称充血。
3、淤血:是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冲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4、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5、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6、休克:是指由于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不足而引起的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伤,以致严重危及生命活动的病理过程。
7、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丢失称为脱水。
8、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以原发性NaHCO3减少或以血浆原发性H2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
9、浮肿:等渗性体液在皮下组织细胞间隙过多形成的水肿。
(皮肤水肿称为浮肿)10、坏疽: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病理学变化称为坏疽。
11、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多的现象。
12、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
13、代偿: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机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14、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新生的肉芽组织所取代,这一过程称为机化。
15、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16、蜂窝织炎:是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较疏松的组织间隙中弥漫浸润,使得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的。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患病时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变化为基础,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的科学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的复杂的斗争过程病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各种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直接诱因:直接传递各种致病因子的媒介物(蚊,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间接诱因:内外因之间是否发生联系,还受一些条件影响,这些均属间接诱因修复:机体以各种方式补偿性生长,使受损的组织恢复原来的机能,使死亡的细胞由新生细胞来补充,这各过程叫修复。
修复包括清理、再生、机化、创作愈合再生:机体细胞或部分组织缺损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生出新的组织、细胞,以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和机能,这种现象称为再生。
以细胞增生为基础。
生理性再生:组织细胞不断衰老消失,由同种细胞分裂增生补充,形态和功能与原来组织完全相同。
病理性再生:病理状态下缺损组织再生修复。
完全再生(病理性再生的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与原来缺损组织完全相同),不完全再生(不能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仅起填补损伤的作用)。
影响再生的因素:动物种类、组织种类、年龄、全身状况。
机化:各种病理产物和异物(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寄生虫、缝线等)以新生的肉芽组织来清除、取代和包裹的过程称为机化,又称纤维化钙化指局部组织中的钙盐沉积代偿:在疾病过程中,一些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或机能发生障碍时,体内另一些组织器官加强机能,以适应新的条件,这种现象叫做代偿肥大:在代偿过程中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体积变大或数量增多,而使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肥大(如细胞数量增多,可称增生)。
肥大(增生)是机体代偿的重要表现形式。
充血:器官和组织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
家畜病理学课件
02
免疫荧光技术
将荧光素标记在抗体上,与组织中的抗原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荧光。
0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检样品和酶标抗体或抗原,形
成复合物后进行显色反应。
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利用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检测组织中的特定核 酸序列。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特定的引物对目标核酸序列进行扩增,以便进行检测 和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检样 品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反应,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分析样品 中的核酸序列。
06 家畜常见疾病的 病理诊断与防治 策略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由寒冷刺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咳嗽、 打喷嚏、流鼻涕等。
肺炎
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症状包括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水肿
02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了过多的体液,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
性水肿。
钾代谢紊乱
03
包括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家畜的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
缩性等均有影响。
炎症
炎症的原因
包括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理化因素(如高温、低温 等)和免疫反应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局部表现,以及发热、白细胞增多等 全身反应。
发热
1 2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前者由细菌、病毒 等感染引起,后者由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 代谢障碍等引起。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
3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物质代谢增强、生理功能改变以及防御功能增强 等。
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动物病理学)⏹绪论⏹一、家畜病理学的概念⏹是研究患病动物各器管系统的代谢变化、机能改变和形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病理学包括病理生理和病解剖:前者是阐述代谢改变和机能障碍的关系,后者是探素形态学变化和机能改变的关系。
⏹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产生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具有四方面的特征:是病因与机体相互斗争的结果;是完整机体的反应;是一对矛盾斗争的过程;生产力下降。
⏹二、动物病理学的基本内容⏹病理学总论⏹论述疾病的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分为血液循环障碍、水盐代谢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炎症和肿瘤。
⏹各论⏹论述各系统器官的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分为系统病理和疾病病理。
⏹动物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论是病理学的基础,是学习各论所必须的基础知识;运用总论知识,通过各论具体疾病,以加深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并巩固对总论的理解。
⏹三、动物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动物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
⏹它以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动物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又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等学科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尸体剖检(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动物尸体或对发病动物扑杀进行病理剖检。
分析病变的相互关系,查明死因,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剖检对一些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等及时作出诊断,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动物实验:用实验动物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根据研究需要对其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进行系统的检测和观察研究。
动物实验常用于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等。
⏹3、临床病理学研究:是对自然发病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渗出物、酶等做实验室化验分析,以明确发病原因及发病动物体内机能、代谢或某些形态结构的改变,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病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家畜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1 尸体剖检: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细胞学观察,组织化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核酸技术2 动物实验3 临床病理学4 活体组织检查5 组织、细胞培养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动脉性充血: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静脉性充血:动脉输入正常,但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淤血。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血栓:在活体的心血管内,从血液成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梗死:局部组织或器官因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栓塞:循环血流中出现异常物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这些异常物质被称为栓子。
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丢失称为脱水。
水肿:体液在组织间隙蓄积过多。
高渗性脱水:以水分丧失为主,盐类丧失较少的脱水。
低渗性脱水(缺盐性脱水):盐类丧失多于水分丧失。
等渗性脱水:水及电解质同时大量丧失,血浆渗透压基本保持不变代谢性酸中毒:血浆内NaHCO3原发性减少,CO2结合力(CO2CP)降低,血液PH值低于正常范围。
呼吸性酸中毒:血液中H2CO3原发性增高,PCO2增高,pH值低于正常范围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使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导致器官组织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
变性:指在细胞和组织损伤时,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异常量的正常物质。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玻璃样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光镜下呈均质、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脂肪变性:在变性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为一种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家畜病理学: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其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休克:休克是机体受某些有害因素作用所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主要是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脉搏频弱、皮肤湿冷、可视钻膜苍白或发组、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修复:修复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件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包囊形成:组织内出现异物.如铁钉、子弹、缝线、寄生虫等,则在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包裹;肉芽组织中往往可见多核的异物性巨噬细胞。
在寄生虫或虫卵周围包绕的结缔组织中,常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死亡的虫体上常沉积钙盐。
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产物或异物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形成。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一种疾病可以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如肺炎球菌性肺炎时有炎症、发热、缺氧甚至休克等病理过程。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这种反应包括从组织损切开始直至组织修复为止的—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主要么现为组织损伤、血管反应、细胞增生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中血管反应(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吞噬作用加强等)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炎症局部可影响整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同时,它的发生与发展又受机体状态的制约。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尸体剖检:是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运用病理学有关技术和知识检查死亡动物尸体的各种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动物实验: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或穿刺的方法,从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常用于肿瘤的诊断、某些病变性质的确定等。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运用培养基,创造人为的细胞、组织生长条件,来研究选定细胞、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某些条件对细胞生长、代谢、形态变化的影响。
常见的有:病毒对细胞的作用研究、吞噬作用的研究等。
大体观察:用肉眼并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分布、切面性状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学观察:运用组织学方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等)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石蜡切片、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观察:运用细胞涂片技术,对脱落的细胞、穿刺的细胞以及积液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临床较多见的是血液细胞涂片;细胞分析系统的运用(测定特定细胞的截面积、周长、直径、光密度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对组织切片运用化学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等与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特殊的有颜色的物质,以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变化。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或金属镀膜技术对细胞内部(透射电镜技术)或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1.动脉性充血(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2.静脉性充血(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
3.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
4.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
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固体质块为血栓。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6.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以致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称为槟
榔肝。
7.心衰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
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梗死灶含血量少颜色灰白。
9.出血性梗死:梗死区域血量多,颜色暗红为出血性梗死。
10.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11.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2.透明血栓:在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形成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只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
13.漏出性出血:也称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
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14.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第四章细胞组织损伤
1、萎缩: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端过程称为萎缩。
2、变性:变形时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化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3、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4、增生:实质细胞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
6、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7、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9、水泡变性:变形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在胞质中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
10、凋亡: 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
11.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固体性钙盐沉积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产物中的钙化。
12、包裹:如果坏死灶较大,不能完全被机化,则可由肉芽组织包裹,称为包裹形成。
13、虎斑心:心脏在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内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或斑点,与正常暗红色心肌相同,呈虎皮状斑纹,
14、溃疡:皮肤和粘膜的坏死灶腐离脱落后留下的缺陷,较深的称为溃疡。
15、核固缩:细胞核内含物凝缩,呈现不规则深染状态的现象。
是细胞死亡的表征。
16、病理性钙化:在软组织中出现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7、转移性钙化:动物机体在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含量升高的情况下,固体性钙盐沉积在某些健康器官的基膜和弹性纤维上导致的钙化。
18、含铁血黄素:组织内出血时,露出血管外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并被溶酶体分解释放出血红蛋白,其中的Fe2+与蛋白结合成的铁蛋白微粒,称为含血铁黄素。
19、坏疽: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化。
第五章适应与修复
1、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2、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家畜体内某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或结构遭到
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
3、再生:集体体内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组织,由邻近将抗的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4、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5、机化:是指机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性产物,又肉芽组织
长入并取代的过程。
6、修复: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包括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进行的修补以及对病
理产物加以改造的过程。
第六章炎症
1、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2、肉芽肿:炎症局部形成的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3、脓肿:指组织内发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表现为炎区中心坏死液化而形成的含有脓液的腔。
4、毒血症:指细菌的毒素或炎症灶中各种有毒产物被吸收入血而引起的机体中毒现象
5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的现象。
6、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严重物质代谢障碍和生理机能紊乱,呈现全身中毒症状并发生相应的形态学变化。
7、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在某些化学刺激物的作用下所进行的单一定向运动
8、蜂窝织炎:是指皮下和肌间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炎症
9、化脓性炎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
11、渗出:随着血流变慢和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的液体可以通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内。
12、积脓:浆膜发生化脓性炎时,脓性渗出物大量蓄积在浆膜腔内称作积脓
13、假膜:渗出的纤维素形成薄膜覆盖在黏膜表面呈灰白色
14、炎症细胞浸润:渗出的炎症细胞主要为白细胞在炎区内聚集
15、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
16、化脓:脓液的液化是坏死组织受到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溶解液化而成的
17、假膜性炎:指粘膜发生纤维素性炎
18、炎症介质: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的化学物质
第七、八章水代谢和酸碱平衡障碍
1、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2、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称为脱水,可伴有或不伴有血钠浓度的变化。
3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NaHCO₃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在兽医临床上最为重要。
4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CO₂排出过多而引起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第十二章肿瘤
1 肿瘤:肿瘤是在体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细胞异常分裂、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称为肿瘤。
2 癌:有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癌”。
3 肉瘤:由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4、肿瘤异型性:肿瘤无论在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第十三章心脏血管系统病理
1、疣状心内膜炎:也称为单纯心内膜炎,以炎症过程发展缓慢和形成疣状赘生物为特征。
2、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浆膜心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在心脏表面形成无数绒毛状纤维蛋白,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摩擦,形成很多绒毛状结构,故称"绒毛心"。
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病理
1、肺肉变:存活动物,肺泡内渗出物被肉芽组织取代,广泛的机化使肺组织变得致密、坚实,称为肺肉变。
2、小叶性肺炎: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症。
由于病灶多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
3、肺气肿:指局部肺组织内空气含量过多,导致肺脏体积膨大。
4、肺肝变:红色肝变期肺叶转变为红色、硬实、不含空气,质地如肝脏,故称为“肝变”。
5、灰色肝变期:病变部的肺叶由暗红转变为灰红色最后转变为灰白色,表面干燥,质地如肝。
第十六章消化系统病理
1、肝硬化:也称为肝硬变,是肝组织严重损伤后,大量结缔组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脏变硬变形。
2、假小叶: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小叶间和汇管区增生的结缔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第十七章泌尿系统病理
1、新月体:在肾小囊壁层的尿极,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形增厚
2、蚤咬肾: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则可在肾表面和切面皮质部见到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针尖大小红点。
3、大白肾:肾脏肿大,质软,色苍白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病理
1 卫星现象: 胶质细胞围绕神经细胞增生称为卫星现象
2、血管套:是指发生脑炎时,脑血管呈局灶性充血,小静脉中有血栓形成,血管周围间隙中呈现细胞反应,有淋巴细胞和胶质细胞集聚包绕血管,形成血管套。
第二十二章传染病病理
1、结核结节:细胞免疫基础;结核病的一种基本病变;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可见到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2、伤寒小结:伤寒病;伤寒细胞即巨噬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屑;伤寒细胞聚集成小结节状病灶;小结内无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