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案以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47448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3.png)
《清平乐·村居》教案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2)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清平乐·村居》的内容和背景;(2)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清平乐·村居》;(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清平乐·村居》,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5. 艺术欣赏(1)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6. 朗读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词,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组织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讲解了诗词的字词、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2. 反思教学方法:(1)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3a77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4.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第1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为了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只只小手"唰"地举起在桌子上,有的说:"我看到的月亮"像香蕉""像月饼""像大玉盘""像个半圆""像眉毛"……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第2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所以我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基于这一历年,课始我用词人的另一首词《破阵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两个不同的词牌的风格,感受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2)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4e97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1】篇〗《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
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2】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6967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8.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词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词的学习,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各位朋友,敢和我对对暗号,搞搞默契吗?自信的孩子最有魅力!何为暗号呢?咱们来对诗,我说前句,你们对后句。
只要你们能说得上来,就是对上了暗号。
童孙未解供耕织——绿遍山原白满川——草长莺飞二月天——开轩面场圃2.真有默契啊!正如诗人李商隐所说,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请同学想想,这些诗都是描写什么的?3.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恬静的田园生活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爱,在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诗文里,田园诗词是一颗闪亮的明星。
今天,熊老师要和大家一块来学习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看老师板书,字乃人的衣冠,要一笔一画写工整。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谁愿意把课题读一遍?这“乐”字在这里读作音乐的“乐”,老师想请教大家对“清平乐”的理解?你怎么知道的?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习要学会方法,方法用得恰当了,你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请你把注释1大声地读一遍。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读课题的时候,词牌名和后面的“村居”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读。
2.村居的意思就是乡村人家,读到村居,你想象到了什么?这是同学们想象中的村居。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把这首词自由朗读四遍,前两遍争取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词读通顺,最好能读出节奏。
读完后,还要请大家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读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一下呢?2.经过大家的提醒,咱们再来读这首词,就简单多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e942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6.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第【1】篇〗这个教学片断中最大的亮点是训练孩子课堂上的说十分的到位。
如何把说这个双基目标训练到位呢?吉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她先是让学生扣住一个“溪”字找出作者行走的路线,然后让学生顺着这条路线说出看到的情景。
待学生相互发言补充完整个画面内容以后,再进行游戏接龙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说。
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说,使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说却一点也不感到枯燥乏味。
从学生口中说出的那一个个画面,怎不令人陶醉?〖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第【2】篇〗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
另外,在让学生朗读上也有“蜻蜓点水”之嫌。
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
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朗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
更好地来体现备课中的“由读引情”的理念。
最后,课件设计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师范读是我设计了配乐录音。
但教学后发现,教师范读部分始终还是自己来读比较适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反思第【3】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38512a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4.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理念】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经典诗词的教学正是在登语言文字的“山”,观诗人言咏之志的“海”,“登山观海”的过程中,由语言文字描绘的“风光”,进而体悟诗人情怀,感同身受。
这是语言文字的涵泳,亦是人文情怀的熏陶。
引领学生读《清平乐·村居》,应当由稼轩先生描绘的这幅清丽田园画入手,感受到爱国词人藉此生发的厚重情怀。
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老师“身无彩凤双飞翼”,不是万能的,尤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体悟;学生也“身无彩凤双飞翼”,也不是都是天才,尤其对经典诗词的理解和体悟是有限的。
学习最富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经典诗词,老师无法灌输,学生亦无法自悟,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坚信:诗情是可以传递的,心灵是可以点燃的。
因为,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大人还是小孩,在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处,都有诗意的灵性在闪光。
老师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体悟和感动,点燃学生的诗意和情怀。
课堂上,就需要“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灵犀相通的前提是,老师要把自己读进诗词,再以洋溢着诗词意境的姿态,走进课堂,引领学生。
【教学目标】1.在吟哦诵读中感受宋词的音韵之美,想象乡村翁媪的天伦之乐;2.在补充阅读和诗境对比中感受词人的爱国之情、失土之愤。
【教学设计】一、解读稼轩,走进村居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稼轩先生的一首词【板书:稼轩】同学们昨天都查过资料,知道稼轩是谁吗?【辛弃疾】我们都知道,古人取名和我们不一样,除了姓、名,还有字、号。
稼轩就是辛弃疾的号。
和很多诗人、词人一样,辛弃疾给自己取的号,其实是在寄托他的一种志趣,一种追求。
稼轩二字,寄托着辛弃疾怎样的志趣呢?【停顿片刻】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看这个“轩”字,“轩”是什么?【有一个词叫“亭台轩榭”,这个轩是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辛弃疾确实给自己建了一间小屋,这小屋建在什么地方?你们再看这个“稼”【建在庄稼地里—建在一个四周稻田泱泱的地方】我们可以猜测一下,稼轩先生希望过的是怎样的生活?【田园生活,能看到农村的美景……】我们可以猜想,稼轩先生坐在窗前,他希望看到什么?稼轩先生确实很喜欢这种清平、祥和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足,可是很安逸。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665a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4.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通过看插图、联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3.知道词的有关知识,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在自主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课前请同学背诵古诗。
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
1.出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师: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
齐读。
宋朝一位叫辛弃疾的大词人也用“村居”这个名字写了另一种体裁的作品,出示《清平乐村居》。
这是一首词。
3.师: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
4.师结合生的回答讲解:词也叫“长短句”、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
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
(板书:清平乐,指名读。
正音。
注意“乐”的读音)二.解题1.板书:村居。
师: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
看到“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两至三位回答。
)2.师: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生命力。
3.师:就让我们把刚才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送进课题目中来,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有停顿。
齐读。
三.正文赏析。
(一)朗读正音1.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6课。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
2.师: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自读能力。
同学们在家时肯定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现在谁想做小词人,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
读的时候要求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腔调圆润。
指名读。
3.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1)翁媪:板书。
“翁”上面有个公,是什么意思?“媪”,读音,是什么意思?师:是的,老年夫妻就是——“翁媪”。
生齐读。
媚:第二声。
剥莲蓬:(bao)莲蓬。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6b0f4631126edb6f1a10d2.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
(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
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
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4.师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73405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8.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1篇】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祖国语言文字,用"心去咀嚼语言文字的美,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种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而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己去感悟体验。
如引导学生比较读句子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2“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在比较读中感悟了语言的美,月儿的可爱。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鼓励学生发表议论,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见解。
有的同学说: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有的同学说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多美啊!有的同学说:闪闪的星星就像一双双眼睛"……孩子们不知不觉陶醉在天真,烂漫的世界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2篇】朗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研读二、三段,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回顾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挑选出描写榕树与鸟儿的段落来读。
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重点段落有了整体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在描写榕树与鸟的段落中任选其一)、自主研读(品味描写榕树或鸟的语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称介绍榕树或鸟的魅力)的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使每个学生的聪慧、可爱、悟性和灵气都表露了出来,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让学生始终有积极的阅读心理,从读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从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人文精神的升华。
换位整和、再悟教学时,引导学生深究榕树与鸟的关系,进而互换角色,进行再读再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使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9e73a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2、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重点难点: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实录)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
谁愿意读读课题?(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
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师:同学们,刘丹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
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学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生:翁媪(wengao)读错了!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85939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d.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学生:查一查“翁”和“媪”的意思。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你们刚才背诵的除了唐诗外,还有一首词(板书:词),你知道是哪一首吗?对,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词。
2.揭示课题,读准多间字“乐”。
3.解题: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能合着音乐歌唱,所以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就是词牌名,常见的还有“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等。
“村居”是词的题目。
朗读时,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停顿时间长一点。
(范读,齐读)从“村居”这个题目上,大家来推测一下,这首词将会写些什么什么内容呢?映示:乡村人家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l)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正音。
yán mèi wēnɡǎo chú wò bāo茅檐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剥”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bāo”,表示一个动作——把外面的皮或壳去掉叫“剥”(bāo),词中是剥什么呢?(“剥莲蓬”:把莲蓬剥开,取出里面的莲子吃)谁还能用“剥”(bāo)这个读音说一个词呢?(如:我们家买了桔子,吃的时候,要把桔子的皮——“剥开”)这个“剥”还有一个音“bō”,谁能用“bō”这个读音组词?(板书:剥削剥夺)3.指名朗读,提示: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12c5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9.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1】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古诗词,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儿童都很喜欢。
此处我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
在听范读感受、多遍自读自悟中,体验发现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词牌名与题的关系特点。
所有这些,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老师所做的,只是梳理与丰富,并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逐渐入情入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2】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所以我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基于这一历年,课始我用词人的另一首词《破阵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两个不同的词牌的风格,感受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2)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a940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
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板书:清平乐村居。
“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
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
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一起再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
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读正确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请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8c6d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e.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1】篇〗这对老翁会说些什么?这是文本留给我们每个读者的空白。
吉老师抓住这个空白进行了艺术补白。
孩子们说了画面,想象了意境,这一步就水到渠成了。
吉老师这个教学片断采用了演,通过演一演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老翁之间的那份快乐,那份幸福。
如果体会不到老翁的那份心情,学生们是表演不出来的。
从上台表演的学生来看,他们不但理解到了老翁们当时说的话,更体会到了老翁当时幸福快乐的心情。
多么恩爱的一对老翁,多么幸福的一对老翁。
岂能不被他们的天伦之乐所陶醉呢?听着听着,我也醉了。
醉在文本的意境中,醉在学生的表演中,更醉在吉老师的教学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2】篇〗对于学生来说,我今天的开场白无非是特别的,导入时我直接将手上那个红通通的苹果往桌上一放,让学生说说你所想,一番笑谈之后于课题《一个苹果》随即出现在黑板上。
这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感人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
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学生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线,或内容主线,或情感主线,通过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而《一个苹果》正是一篇典型的情感型文章。
因此,在《一个苹果》的教学中,我以先整体了解内容、感知情感,再走进文本,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挖掘情感并体验情感为教学思路,设计了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的模式。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5c0e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3.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第【1】篇〗《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位于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这两点去锻炼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字的能力和畅谈感受发散想象的表达力。
在课堂伊始,同学们由于紧张还不敢去发言,课堂一度有些冷场。
我已经意识到同学们的紧张了,因为平时的他们不是这个样子,于是,我从小处开始,上阙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处环境描写,以此为突破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说,说的时候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总结好了方法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研读下阕的内容。
这时候课堂开始慢慢回暖,同学们开始慢慢打开自己,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象几个儿子的不同场景,尤其小儿部分最为精彩,生成了很多精彩瞬间,我看到有的女孩子笑起来了,我心里更有底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会在后面达到一个小的高潮。
果不其然,在讲述白发翁媪相媚好的情景时,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引得课堂笑声串串,此时的课堂就像真正融进了词的意境——美好和谐。
词人辛弃疾是个要挖掘的点,我选择把他放在了最后,在抓词眼的最后一个环节中针对这个醉我们探讨了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跟主题相关,可是如果只停留在向往乡村的美好未必浪费大词人的才情与抱负。
一个词人的标签是跟他一生的经历相关的,跟时代背景相关的,基于此我们走进辛弃疾,走进他的村居,走进他的精神寄托,这个醉字便活脱脱出来了。
醉在村居,渴望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作为板书似乎有了更深刻的含义。
我向来不认为人人回答问题的热热闹闹就是一节好课,真正的好课是让学生切切实实收获些什么,文字是有温度和力量的。
一堂课有静静的思考,有思想的碰撞,有想象的放飞,有情感的熏陶,有畅快淋漓的表达,有引人动容的回味才是我向往的,我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41b74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4.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
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
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设计理念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词人板书:辛弃疾。
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
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
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二)、导入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简介词的标题,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题。
(归纳朗读好词的标题要点:词牌和题目之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不要太快。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清平乐 村居》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清平乐 村居》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217ee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7.png)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清平乐村居》教案及反思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一、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
(出示课件)(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
(板书:词)(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
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②师指名读。
(相机板书:词牌)③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eadf3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8.png)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2.学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掌握《清平乐·村居》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学会吟诵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步: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在课堂开头给学生播放一段描述村庄景色的视频或图片,并向学生们谈论关于村庄的印象。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清平乐·村居》的作品背景。
第二步:词汇学习(1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本诗词中涉及的一些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例如:舂、柴禾等词语。
第三步:诗词学习(4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理解、背诵《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
学生可以配合教师的指导,分段、分句、分字进行背诵,在背诵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诗句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情感落实(15分钟)在学习完《清平乐·村居》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表达诗句中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转化、情感分析,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第五步:总结巩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对本课学习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习策略。
1.4 教学评价评价标准:1.学生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情感表达。
2.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否进步和提高。
3.学生是否有了更广泛的阅读视野。
1.5 教学资源1.《清平乐·村居》古诗2.视频或图片资料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这次教学有以下亮点:1.通过情境导入,我成功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了教学主题。
2.在词汇学习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理解整首古诗的词语,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词汇量。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9b7e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培养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并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激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激发兴趣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及作者学生分享交流有关词的知识,了解辛弃疾。
明确:清平乐,词牌名。
词是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
辛弃疾,南宋词人。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这首词选自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2、重要字词翁媪剥莲蓬亡赖3、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
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教师相机指导。
4、析题看到“村居”,你想到了什么?明确:乡村、人家……(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朗读上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写乡村人家的?明确:茅檐,草,溪,翁媪2、这些景是怎样的?明确:茅檐:低小;草:青青(溪:清清);翁媪:白发3、想象一下,茅屋、青草、小溪,这是一幅怎样的乡村图画呢?明确:清幽、宁静、秀美……4、默读下片。
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词中都写了哪些人?明确:大儿、中儿、小儿5、在作者眼里,最快乐、最喜悦的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小儿。
“喜”、“亡赖”、“卧剥”。
6、想象一下,小儿各种卧姿可能会怎样剥莲蓬?怎样吃莲蓬?明确: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7、读完这首词,你最喜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明确:大儿、二儿、小儿、翁媪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472e7dbceb19e8b9f6ba89.png)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材剖析第二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
第 5 课《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现了古代小孩生活的画面,最后一篇《清平乐·村居》写了乡村孩子童年的无牵无挂。
教课这组古诗词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经过念书,领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依恋,感觉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感情体验,更深切地感觉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沟通和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情剖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
他们常常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可以很好的体会和剖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诵文本仍是很感兴趣的。
基于此,讲堂上我主要以各样形式的朗诵为平台,指引学生品析《清平乐·村居》,并能向同学交流和描述自己的童年。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词典和课后说明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境界,领会作者的感情,感觉童年生活的情味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欢,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朗诵课文,感觉童年生活的乐趣。
难点:依靠诗词想象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课过程教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企图环节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一、认识词这类文学体裁1.我们已经学过古诗了,今日我们要接触一类与古诗相像的体裁:词。
“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说白了,“词”就是盛行于唐朝、兴隆于宋朝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曲子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观察画面边思考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2.正音,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1.生放声读文。
2.生正音再读
3.诗句字数相同
感悟词意,并注意词与诗的不同读法
3.外形上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诗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此,词还有一个名称叫长短句。
教学这组古诗词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他们往往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能很好的体会和分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读文本还是很感兴趣的。鉴于此,课堂上我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平台,引导学生品析《清平乐·村居》,并能向同学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难点:凭借诗词想象田园生活的景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
1.我们已经学过古诗了,今天我们要接触一类与古诗相似的体裁:词。“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说白了,“词”就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曲子词”。(板书“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第5课《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最后一篇《清平乐·村居》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
1.学生朗读。
2.(1)简朴的乡间生活.(2)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4)大儿、中儿和小儿的活动。(5)他们一家很和谐温馨。
细细品味词意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
1.学生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诵
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达成方面,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并能流利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但要他们描绘一幅完整的村居图还有点困难。以后的课堂,需要老师多多引导,使其能发挥想象力,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2.那么,认识了词,再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这首词的全称吧!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1.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
2.读:“清平乐 村居”
学生以前没接触过词,让他们对词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
知词韵
1.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词吧!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响亮。
课外拓展,延伸"美"
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课后改写词
提升品读文章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词 辛弃疾
茅檐 溪 青青草
翁媪 相媚好
大儿 锄豆
中儿 织鸡笼
小儿 卧剥莲蓬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习主动性
2.朗读水平
3.交流讨论情况
4.学习成果如体,但有些学生不是很主动,下次教学需要老师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