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5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含解析
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1 分子和原子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 3.1 分子和原子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1.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 . 微 观 粒 子 总 是 在 不 断 _________ 着 , 在 受 热 的 情 况 下 , 分 子 _____ 增 大 , _________ 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情况下气体会_____,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相同质量时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_____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遇冷时______的缘故。
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子和原子的概念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区别:化学变化时,可分,不可分。
(2)联系:是由构成的。
(3)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②都在不停地;③微粒间都有;④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答案】一、1.分子 原子 2.运动 能量 运动速率3.液化 体积 间隔 增大 缩小气体 液体 固体二、1.化学性质2.化学变化3.(1)分子 原子 (2)分子 原子(3)①很小 ②运动 ③间隔 ④相同 不同 ⑤物质一、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1.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 变,由原来的分子生成了别的分子。
2.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只含一种分子,则此物质是纯净物,如果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分子,则此物质是混合物。
二、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新课标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考情分析:1、考查情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从此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2、考查形式: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该知识点考查形式有:物质的微粒性、微粒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三种微粒的联系与区别等。
从题型上来说,可主要有选择和填空题。
从题目形式上说,有识记形、理解形、判断正误形和推断推理形。
3、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去考查学生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试题难度:由于该知识点涉及微观知识,比较抽象且琐碎,是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使得分的难度增加。
试题难度一般为中等或难等的题目。
☆知识梳理☆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注意:1、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快;温度低时运动速率慢,但不是不运动。
此观点可解释扩散现象。
2、微粒间的间隔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温度低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选项是【答案】C【解析】 A选项气体容易压缩,而固、液体很难压缩,因为气体微粒间的空隙比固、液体的大得多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活性炭能除去异味,是因为其具有吸附性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人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对人体的调节起重要作用;D选项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因为这样氧气与可燃物隔离,故答案选择C【考点】化学与生活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答案】B【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错误,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以免降低肥效,错误,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盐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错误,故选B【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置换反应的概念,铵态氮肥的检验,碱溶液与碱性溶液3.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很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 D【解析】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答案选择D【考点】分子的特征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MnO2C.CO2D.H2O2【答案】A表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应选A项。
【解析】A.O2【考点】物质的构成微粒5.在原子中,与核电荷数不一定相等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带的电荷数【答案】B【解析】在原子内,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相等是基于它们所带的电量和电性,而中子是不带电的,因而与核电荷数和质子数没有必然的相等关系。
【备考】中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专题五 分子和原子 试卷(含解析)
备考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专题五分子和原子一、单选题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冬日腊梅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食物腐烂--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D. 汽油挥发--分子间的间隔变大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B. Mn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D. 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3.每到夏秋之交,酒泉市区内的槐花树,满树繁花,清香飘浮,溢满鼻官。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同学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分子可以再分4.油条是我国人民早餐的食谱之一,但是在制作油条中,往往加入含有铝元素的明矾,给人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铝(Al)的原子序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是27。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铝元素为金属元素B. 铝原子的质量为27gC.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D. 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4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6.用分子的观点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状态不同B. 数量不同C. 质量不同D. 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7.关于Al和A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 属于同种粒子C. 属于同种元素D. 核外电子数相同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 分子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C.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 是否能构成物质B. 化学变化中是否能再分C. 质量和体积大小D. 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 原了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 原子如果得到电子就变成阴离子11.右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C. 原子核中可能含有6个c和8个bD. 原子中可能含有6个a和8个c12.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相对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X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B. Y带2个单位正电荷C. Z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D. W化学性质稳定13.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 物质分类B. 空气成分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D. 原子的结构二、填空题14.下列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A,B,C,D所示的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2)B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失去”或“得到”)(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15.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因为________,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离子 物质的构成(解析版)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离子物质的构成5.(2020·广州)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答案】D【解析】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知道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而氧原子的中子数、原子核的体积大小,都无法通过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获取。
8.(2020·襄阳)右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答案】B【解析】硫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16,结构示意图中x=16﹣2﹣6=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符号为S2﹣。
8.(2020·青岛)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氧气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答案】A【解析】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7.(2020·北京)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2C. H2CO3D. SO2【答案】A【解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4.(2020•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铜B.水C.氯化钠D.氖气【答案】C【解析】铜属于金属原子,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是由离子构成的;氖气是单原子分子,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
4.(2020·扬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氢气B氯化钾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氯化钾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6)
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百炼成钢D.大海捞针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C.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4.吸烟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同时,也造成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5.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对图示中元素的信息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原子序数是“30” B.元素符号是“Zn”C.元素名称是“锌” D.电子数是“65.41”6.硝酸钾(KNO3)是一种能使农作物增产的常用化肥.它属于()A.复合肥B.氮肥C.磷肥D.钾肥7.小杰学习时获知“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升或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10.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铁粉氧化铜木炭粉(稀硫酸)B.固体:NaCl NaOH NH4NO3(水)C.溶液:NaOH Ca(OH)2盐酸(CO2气体)D.溶液:KNO3MgCl2盐酸(AgNO3溶液)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16分)11.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12.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话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人们常饮用襄阳特产富硒茶,其中硒元素属于(“常量”或“微量”)元素.(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水银温度计中的金属汞是由构成的.(3)诸葛亮铜像是我市一大旅游景观,同时也是襄阳特色地域文化的标志之一.选择金属铜作为雕塑材料,你认为其原由是(任写一条).13.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1)开采海城“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3)开采海域“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填字母序号)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剧漆;B.制成耐腐蚀的合金;C.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4)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2)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齐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6.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物质F的化学式:;(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l分,共8分)17.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根据下列图示回答:(l)图示中实验操作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选填字母序号:A、B或C).(2)图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它在该实验操作中的作用是.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棋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实验完毕,小雯和小棋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所得沉淀A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出现白色沉淀B 和蓝色溶液,没有气泡产生自色沉淀B是②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滤液M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③取步骤②中溶液,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④另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小棋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成分.如果将步骤④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试剂,可确定该成分是否存在.请写出小棋用所选试剂鉴定可能存在成分的化学方程式:.四、分析与计算题(19题2分,20题4分,共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O16 Na23 Cl35.5 K39)19.硼氢化钠【化学式(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l)硼氢化钠中Na、B、H元素的质最比为(最简整数比);(2)硼氢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硼元素的化合价为.20.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1.9g固体物质.计算制得氧气多少克?21.9g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百炼成钢D.大海捞针【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大海捞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C.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2:空气组成的测定;6S: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9C: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解答】解: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考点】54:绿色化学.【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绿色化学,要求学生具备绿色化学意识,积极参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化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解答】解: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清除垃圾,但垃圾被焚烧后,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方法不科学,故A 错;B、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对环境也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B正确;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废物,如果直接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很重,故C错;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产业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不能杜绝,只能是让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故D错.故答案选B.4.吸烟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同时,也造成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闻到烟气而造成被动吸烟.故选:A.5.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对图示中元素的信息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原子序数是“30” B.元素符号是“Zn”C.元素名称是“锌” D.电子数是“65.41”【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30,故正确;B.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故正确;C.中间的汉字表示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锌,故正确;D.最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故错误.故选D.6.硝酸钾(KNO3)是一种能使农作物增产的常用化肥.它属于()A.复合肥B.氮肥C.磷肥D.钾肥【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A.7.小杰学习时获知“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升或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F5:氧化反应;FB:还原反应.【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升开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化合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故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比如碳酸分解的反应,故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故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不会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错误;故选C.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考点】8E:生铁和钢;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C7:碳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氧气得出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B、根据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错误;B、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故正确;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错误;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故错误.答案:B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A、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C、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铁粉氧化铜木炭粉(稀硫酸)B.固体:NaCl NaOH NH4NO3(水)C.溶液:NaOH Ca(OH)2盐酸(CO2气体)D.溶液:KNO3MgCl2盐酸(AgNO3溶液)【考点】9U:酸、碱、盐的鉴别.【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与木炭粉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稀盐酸不反应,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变浑浊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澄清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D、MgCl2、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KNO3与AgNO3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16分)11.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用化学符号表示).(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O2.(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硬水(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考点】71:电解水实验;77:硬水与软水;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解答;(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根据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2)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解水时;乙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硬水泡沫少、易起浮渣,肥皂水遇软水泡沫较多.答案:(1)H2O;(2)O2;(3)硬水.12.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话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人们常饮用襄阳特产富硒茶,其中硒元素属于微量(“常量”或“微量”)元素.(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水银温度计中的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3)诸葛亮铜像是我市一大旅游景观,同时也是襄阳特色地域文化的标志之一.选择金属铜作为雕塑材料,你认为其原由是耐腐蚀性(任写一条).【考点】J6:矿物质与微量元素;8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析】(1)根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类依据回答,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为常量元素,否则为微量元素;(2)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3)根据雕塑应具有的特点要求,特别是其耐腐蚀、硬度方面分析;【解答】解:(1)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为常量元素,否则为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所以硒属于微量元素.(2)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3)雕塑应具有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易被腐蚀、不易锈蚀的特点;同时不易变形、不易碎裂,因此所用材料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故答案为:(1)微量;(2)汞原子;(3)耐腐蚀性.13.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1)开采海城“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3)开采海域“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C(填字母序号)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剧漆;B.制成耐腐蚀的合金;C.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4)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CO22CO+2H2.【考点】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G5:书写化学方程式、;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1)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2)具有可燃性物质,当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能够燃烧起来;(3)根据已有的金属防锈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石.故填:硬度大;(2)可燃冰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填:可燃物;(3)A、在金属表面刷漆或是涂油能阻止金属与氧气、水的接触,防止金属生锈,正确;B、将金属制成耐腐蚀的合金能防止金属生锈,正确;C、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会破坏保护层,加速锈蚀,错误.故填:C;(4)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的单质是氢气,另一种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CH4+CO22CO+2H2.14.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2(SO4)3(写化学式).【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时,硫酸铜先和铝反应,如果铝不足,则硫酸铜再和铁反应;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铝、铁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解答】解: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时,硫酸铜先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能是铝过量,过量的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也可能是铝不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也可能是铝和铁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铝,硫酸铝的化学式是Al2(SO4)3.故填:Al2(SO4)3.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2)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齐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丙溶液中的溶剂最多,甲溶液中的溶剂最少,所以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
构成物质的奥秘—化学中考重点考点必做题目(含答案解析)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中考重点考点必做题目(含答案解析)考点一:分子和原子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混合物B. A,B,C三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D. 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间隔变大B. 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 NO与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 与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4.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番茄汁的pH;④铝比铁耐腐蚀,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铝;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⑦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⑧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可能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B. 富勒烯的化学性质和石墨相同C. 水分子被“关住”后仍在运动D. 磷酸盐在农业上可以用来作化肥6.如图是学生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1)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______ (选一种物质填序号),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选一种物质填序号).(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______ 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而造成的;写出除锈化学方程式______(3)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纳米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请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写出鉴别过程(填“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4)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后,轮胎内空气分子间的距离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中分子之间的距离.(5)废旧的自行车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 .考点二:原子的结构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 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 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烛芯处冒黑烟2.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A. B. C. D.3.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相等的是()A. 和B. 和ArC. Mg和D. S和考点三:元素1.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①NaOH固体和水②硝酸铵固体和水③锌和稀硫酸④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⑤生石灰和水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A. B. C. 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虽和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 铁、钠、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都不能过量摄入C. 可以通过加水的方法区分硝酸铵、食盐和氧化钙三种白色粉末D. 含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易产生剧毒的CO,所以燃烧时必须保证通风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 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它的成分金属D. 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纯铁4.如图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甲、乙都为化合物B. 反应物甲为氧化物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D. 物质丁的溶液pH 小于7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 核电荷数是16B. 元素符号“S”C. 元素名称是“硫”D. 元素的质量6.下列符号中,可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A. OB. 2HC.D. C7.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A. 五种B. 4种C. 3种D. 2种8.(1)用数字和符号表示:①2个氧原子______,②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______.(2)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x=______.9.南昌大学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镓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2)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3)图2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序号).写出由铝离子和硫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10.乙醇(C2H5OH)是以高梁、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一氧化碳生成.现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检验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友情提示:CO+CuO CO2+Cu)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下表中,试用“有”、“没有”和“可能有”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3)若燃烧一定量的乙醇,得到了 4.4g二氧化碳和 5.6g一氧化碳,在该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是______ .11.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考点一:分子与原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失电子变成阴离子B.泥水经过滤得泥和水,是分解反应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2.下列图示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原子,则其中表示氧化物的图框是()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CO2 B.H2SO4C.Fe D.KCl4.不同圆圈表示不同的元素,如图图形可能是氧化物的是()5.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①分子的种类;②温度。
(1)甲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放置一周后,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___________________,U型管中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中的C烧杯盛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小红同学认为丙实验中的A、B烧杯均可能出现变红的现象,她作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小红同学的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图丁实验装置。
观察到E试管上端棉花立即变红,F试管中酚酞没有立即变红,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小红同学用一块热毛巾围在F试管中段进行加热,发现F试管中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山东省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分子原子离子(含解析)
分子6.(2019·菏泽)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A错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错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C正确;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D错误。
5.(2019·威海)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A正确;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是因为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B正确;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C正确;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是因为酒精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D错误。
11.(2019·青岛)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 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 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正确;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B不正确;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C正确;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正确。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分子和原子(含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分子和原子(含解析)一、单选题1.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AB.BC.CD.D3.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B.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C.间隔的远近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4.(2013•镇江)甲和乙反应可制备燃料丙,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C.甲、丙是有机物,乙是氧化物D.甲、丙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5.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6.如右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丙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C.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7.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C.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8.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B.微粒质量发生变化C.变成了新微粒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间隔变大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10.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不符合的是()11.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内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体积小于2L二、多选题1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根据守恒观:10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得到20mL液体C.根据转化观: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D.根据结构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同13.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酒精挥发﹣﹣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个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三素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A.AB.BC.CD.D16.对于“1+1是否一定等于2”的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1mL的水与1mL的酒精混合,所得体积等于2mLB.将lkg的铜粉和lkg的铁粉混合,所得质量等于2kg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D.1g的石灰石和1g的盐酸反应后所形成的液体的质量等于2g17.用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AB.BC.CD.D18.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冰能融化B.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上可以观察到气泡C.墙内开花墙外香D.各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溶液总体体积小于20mL三、填空题19.如图所示,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里装入半杯水,向其中加入一块水果糖,立即在液面处画上记号,仔细观察.过一会儿你会观察到________,由该实验现象,可推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20.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_______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的分子。
备战中考2020: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5 分子以及基本性质
6.(2019·常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氢气 B.水银 C.氯化钠 D.金属镁【答案】A【解析】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水银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
11. (2019·云南)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答案】C【解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
4.(2019·齐齐哈尔)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B.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D.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该溶液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答案】D【解析】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者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缘故;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7.(2019·昆明)云南盛产野生菌,我们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D.分子可以再分【答案】B【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我们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B正确6.(2019·通辽)“见著知徽,见微知著”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思维方法。
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氢气和液氢只是状态不同,都是由氢分子构成;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是因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而不是分子大小的不同;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就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的不同;由于Ca(OH)2+ H2SO4 CaSO4+2 H2O,则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分子、离子
专题3 分子、离子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沙】2016 12 月16 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2019江苏苏州】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在不停她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2019重庆A】妈妈烘培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4.【2019重庆A】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离子B.分子C.原子D.中子5.【2019四川成都】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6.【2019四川广安】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离子的是A.B.C.D.7.【2019山东枣庄】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8.【2019山东临沂】氧气能被压缩在钢瓶中贮存,说明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可以再分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9.【2019山东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10.【2019四川成都】右图是X、Y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A.X 为原子,Y 为离子B.X、Y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 在反应中可失去6 个电子D.X 与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11.【2019山东威海】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
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12.【2019山东聊城】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13.【2019山东德州】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辽宁省阜新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1)
辽宁省阜新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各位同学请注意:务必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不得分。
千万记住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S—32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A. 挥发性B. 不稳定性C. 可燃性D. 腐蚀性【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详解】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熔沸点、挥发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脱水性和腐蚀性等。
故选A。
2.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其中R指的是氧气.故选B.3. 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n的数值等于5B. 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都是35C. 在化学反应中,溴原子获得电子形成Br +D. 溴元素为金属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在原子中,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相等,都是35,可计算出n=7,错误;B、在原子中,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相等,都是35,正确;C、在化学反应中,溴原子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溴离子的元素符号是Br-错误;D、根据元素的化学名称,可知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B。
【点睛】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4.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氮气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B.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 钛合金用于制造人造骨D. 甲醛溶液用于浸泡海产品【答案】D【解析】【详解】A、氮气是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错误;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错误;C、钛合金可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化学工业和制造人造骨等,错误;D、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浸泡水产品,正确。
2020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总结:分子部分详解
2020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总结:分子部分详解本节重点和难点是:分子概念的建立以及对分子真实存在的微观想象.对常见典型的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
例1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分析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分子的定义,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且在化学变化中有可分性.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并不是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如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是由单个分子体现出来的,而是由许多分子的集合呈现出来的.同时,分子并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除了本节所学的分子外,以后还要学习另外两种粒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何种粒子构成,它的化学性质就由何种粒子保持.②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因此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可以再分的,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答(D)
例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纯净水②二氧化碳③正在加热的高锰酸钾④液态空气
分析纯净水是纯净物,它是同一种分子构成,而自来水、
污水、海水是混
合物,因为这些物质中除了水分子还有其它物质的分子,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
氧化碳分子构成,也是纯净物,正在加热的高锰酸钾是混合物,其中有未分解
的高锰酸钾,还有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液态空气由空气液化而成,发生
的是物理变化,而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构成,
故是混合物.
解答纯净物为①②;混合物是③④考试用书。
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六 分子和原子(含解析)
分子和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的一种。
世界上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单质,也可以构成化合物。
如:氧气、氢气、C60等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成了共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问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
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易错考点例题解析例题1(2015•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答案:C解析: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A、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错误.B、质子带正电,故选项错误.C、中子不带电,故选项正确.D、电子带负电,故选项错误.例题2.(2015•厦门)“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和(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和.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①分子间有间隔②N H(2)①7 得②B C和E ③CO+2H2CH3OH;解析:(1)①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N、H、O,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2)①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②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为8的结构最稳定.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③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 2CH3OH;课后练习1.(2015•咸宁)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也是运动止的,故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正确;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若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故正确;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变成了离子,性质发生了改变,故正确.2.(2015•东营)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答案:B解析:A、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错误;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解释错误;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例如碳酸钠,故此选项错误.3.(2015•湖州)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答案:C解析: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组成不变,故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4.(2015•重庆)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答案:C解析: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无关,故选项错误.5.(2015•上海)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答案:B解析: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D.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6.(2015•绵阳)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A解析:两个表面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这就是扩散现象.7.(2015•菏泽)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错误;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错误;D.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引起的,故错误.8.(2015•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B、③④C、③⑤D、④⑤答案:C解析: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③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和原子练习试题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和原子练习题考点通关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O B.2H C.H2D.H2O2.“”“”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3.201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
在仪式上有许多气球组成阵型飞向天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大气压强的降低,气球体积不断变大,最后炸裂。
以下关于气球上升时体积变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增大B.气球内气体分子数增多C.气球内气体分子分裂为其他新分子D.气球内气体分子间隔增大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关于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D.通过气味辨别SO2与CO2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性质不同5.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乙醇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氯化钠B.氨气C.金刚石D.汞6.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盐酸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实验后B烧杯内溶液颜色为无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汽油挥发说明汽油分子的体积增大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D.将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8.如图使用打火机时,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下开关,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B.电火花引燃丁烷时,使丁烷的着火点升高C.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D.火焰熄灭,是因为断绝了丁烷的来源9.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这是由于蔗糖微粒运动到了水微粒的空隙中B.警犬执行任务时,靠嗅气味来追踪罪犯,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并扩散到空气中刺激了鼻中的嗅觉神经细胞C.在阳光下将湿衣服晒干,是由于构成水的微粒受阳光照射后萎缩成了很小的微粒D.刚漆过的家具带有油漆气味,这是由于构成油漆的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10.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C.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
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2.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南阳玉雕B.洛阳剪纸C.开封汴绣D.汝州瓷器3.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C.露天焚烧秸秆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e B.NH3 C.C60D.NaCl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
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A.铜制电线B.铁制铁锅C.金制项链D.铝制饮料罐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稀释B.闻气体气味C.液体的倾倒D.检查气密性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汽油C.氢气D.天然气9.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
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双氧水消毒液(H2O2)B.“84”消毒液(NaClO)C.酒精消毒液(C2H5OH)D.过氧乙酸消毒液(C2H4O3)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11.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A.H2B.Cl2C.NaOH D.NaNO312.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13.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14.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8:9,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A.3:2 B.4:3 C.1:1 D.1: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原子的结构练习题考点通关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汞B.水C.氯化钠D.氢气2.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已知一种铝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和14个中子,则该铝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3 B.14 C.18 D.273.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A.原子B.中子C.电子D.质子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A.核外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核内中子数D.核内质子数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1)元素种类(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A.(1)(3)(5)B.(2)(4)(6)(8)C.(2)(5)D.(1)(5)6.A、B两种元素,已知A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3-与B n+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则B 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n+3 B.a+n-3 C.a-n+3 D.a-n-37.某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阳离子B.一定是阴离子C.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D.无法确定8.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1 B.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C.最外层有1个电子D.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D.①④形成的化合物是AlCl3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分子不能由同种原子构成C.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后生成的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11.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质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原子核中一定存在质子1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A原子的质量为b kg,A原子的中子数为c,则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abc12-B.12bca+C.12acb+D.12bca-专注中考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2020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5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5分子和原子的性质1.(2018-河南)室温时将少疑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英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C.分子的间隔变大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虽: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冋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室温时将少量「•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鼓起,是因为I:冰升华吸热,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运动加快。
故选:C。
2.(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扎浓氨水挥发一一氨分子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一一汞原子体积变大C.氢气燃烧生成水一一分子种类改变D.干冰升华一一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答案】B【解析】A、浓氨水挥发一一氨分子不断运动,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而上升一一汞原子间隔变大,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一一分子种类改变,由氢分子和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正确:D、干冰升华一一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故选B。
3.(2018-广西)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別考虑;B、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间隔变大:C、水变为水蒸气不能证明水的组成;D、只有化学变化才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解:A项,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B项,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B正确;C项,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故C错误:D项,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故D错误。
2020中考化学大题狂做系列专题05分子和原子含解析-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中考化学大题狂做系列专题05分子和原子含解析-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中考化学大题狂做系列专题05分子和原子含解析1.【黑龙江省××市××区20xx届九年级一模】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模拟图,“○”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B图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在图中完成___________;(2)C物质是氧化物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答案】补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解析】(1)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氧气没有参与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个数不变,故B图中需要补充一个氧分子和两个氧原子.(2)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从微观上看,氧化物要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3)此反应中氧气没有参与反应,故氧分子没变,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2.【陕西省××市××区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3Hg ②Fe3+ ③SO3 ④3S2- ⑤3H2O2 ⑥NaNO2⑴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⑵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⑶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_;⑷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⑸表示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⑹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答案】⑤ ⑥ ② ③ ① ④【解析】(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选⑤;(2)元素的上方数字表示化合价,故选⑥;(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的电荷数,故选②;(4)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故选③;(5)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选①;(6)标在元素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选④.3.【河南省20xx届中考化学同步测试试题】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条件省略),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__;(2)如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根据如图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2 混合物 2CO+O22CO【解析】(1)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有1个“”剩余,即1 个“”参加反应化学反应,故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2:1:2.(2反应后容器内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3)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且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2CO+O22CO4.【山东省××市××区齐陵镇第一中学20xx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根据示回答:(1)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2)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粒子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_【答案】 2H2 + O2 2H2O 化合反应 2:1:2【解析】(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2H2O,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2)由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有3个分子未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2:1:2.5.【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图是用来表示氢气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白圈表示氧原子,黑圈表示氢原子.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2)B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3)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_________.【答案】单质化合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6.【四川省××市××县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宏观、微观与符号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根据所学的化学用语完成相关填空.(1)符号“2H”的意义_____________(2)4个钠离子:_______(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_(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答案】 2个氢原子 4Na+ O2【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书写时注意规范.(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2)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钠离子表示为:4Na+;(3)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分子符号为:O2;(4)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323 Fe O7.【山东省××市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模拟题】如图为工业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2)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____不同.(3)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的过程,其微观过程是____;升温时,____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答案】 21 沸点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氮气【解析】(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2)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3)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空气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是一种混合物;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氮分子、氧分子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由图示还可以看出: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空气中氮气、氧气的性质保持不变;液态氮的分子首先运动到空气中,说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低等.8.【广东省××市××县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Y物质属于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点燃X前,要先_____.【答案】单质 CH4+2O2CO2+2H2O 验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图中信息知,(1)图中Y物质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3)点燃X前,要先验纯,X是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纯可能会爆炸.点燃9.【广东省××市××市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____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答案】 CH4+H2OCO+3H2 原子 2 C、H.10.【××市20xx—20xx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图中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右.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A分子中含_________个原子;(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_________.【答案】 4 4NH3+3O22N2+6H2O (或4A+3B 2C+6D) 17:24【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模型图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A分子中含4 个原子;(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燃烧生成了水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或4A+3B 2C+6D);(3)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 的质量比是(17×4):(32×3)=17:24.11.【福建省××市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如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B物质的类别是_____;写出的化学式_____.(2)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3)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答案】单质 NH3 1:3 化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等.(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B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由图示可知,的化学式为NH3;(2)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1:3.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含有两种分子即为两种物质,反应后存在一种分子即为一种物质,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3)由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可获得的信息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12.【20xx年××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甲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相同条件下,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________.(4)请补全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___)O2=== 2H2O+(___)【答案】-2 大1∶1 3 2SO2【解析】(1)甲物质为H2S,其中氢为+1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甲气体为硫化氢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是34,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相同条件下,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3)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32:(16×2)=1:1;(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H2O+2SO2.13.【山东省××市××区齐陵镇第一中学20xx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微粒观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有下列7种物质,按要求分类①氧气②金刚石③水④铁⑤氯化钠⑥二氧化碳⑦氧化镁其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填序号)(2)某同学绘制的知识间联系如下图,其中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3)从定量(宏观、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描述2H2 + O2 2H2O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⑦⑤ ①③⑥ 元素原子分子 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3)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表5-2.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若16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________g.【答案】水 3 1∶8 2H2S+O2==2S+2H2O 18【解析】本题考查了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应用,化学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由分子构成的是水,氯化钠是由Na+、Cl-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2)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三种元素,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1:8;(3)据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B 是氧气,D是水,质量比为8:9,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18g.15.【××市东××区20xx-20xx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如下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有10 mL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20 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用一个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水使酚酞变红;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 min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不变色氨气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二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剪刀将其剪成两片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变成______色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答案】 B烧杯中本来就有水,开始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就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不能错误红正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 min 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不变色氨气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二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变成红色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_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11 /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5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1.(2018•河南)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C.分子的间隔变大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鼓起,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运动加快。
故选:C。
2.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B.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D. 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答案】B【解析】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间隔变大,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由氢分子和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正确;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故选B。
3.(2018•广西)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考虑;B、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间隔变大;C、水变为水蒸气不能证明水的组成;D、只有化学变化才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解:A项,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B项,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B正确;C项,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故C错误;D项,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4.(2018•湖南岳阳)汨罗长乐甜酒,香醇扑鼻。
我们能闻到甜酒香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能闻到酒香,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2018•江苏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A. 铁B. 氯化钠C. 水D. 硝酸钾【答案】C【解析】A、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2018•湖北咸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学回到家中,还未进入厨房就闻到了妈妈炒菜时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风把蜡烛吹灭了,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C.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D. 化肥(NH4)2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答案】B【解析】A、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反象闻,故正确;B、风把蜡烛吹灭了,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低于了蜡烛的着火点,故错误;C、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正确;D、氨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故正确。
故选B。
7. (2018•河北)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A【解析】尘土是宏观物质,不是微观物质,不能用微观粒子来解释现象;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选A。
8. (2018•黑龙江哈尔滨)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B、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粒子,错误;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隔变小了,错误;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正确。
故选D。
9.(2018•重庆)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原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B、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故错误;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电子数相同,故错误;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明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关健。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10.(2018•天津)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解释错误。
B、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
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D。
11. (2018•山东泰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二氧化碳B. 氯化钾C. 铜D. 氧气【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等。
12.(2018•安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无机物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C.由4种元素组成D.由31个原子构成【分析】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错误;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2):(1×17)≠12:17,故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13.(2018•北京)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 D.2Cl﹣【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l2可表示1个氯分子,故选项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l2可表示2个氯分子,故选项正确。
C、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故选项错误。
D、2Cl﹣可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2018•甘肃白银)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考虑;B、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考虑;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考虑。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虑;【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故正确;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C﹣12、C﹣13、C﹣14,故错;C、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正确。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正确;故选:B。
15.(2018•广西)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B. C.D.【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2018•北京)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
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水蒸气。
(2)从微粒的角度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水变为水蒸气时无新物质生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