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经济前沿(微观)课程论文
题 目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剖析 姓 名 专业班级 09国际投资求是实验班 指导教师 余祖伟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1日
宁波理工学院
目录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2)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3)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4)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4)
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缺陷 (5)
六、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比较 (5)
a)假设不同 (6)
b)对货币需求的分析不同 (6)
c)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不同 (6)
七、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7)
八、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 (7)
九、参考文献 (9)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剖析
摘要: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凯恩斯货币需求更是在货币经济学领域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对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做出了抨击和补充,又为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制订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没有将货币引入到生产之中,因而不可能解释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失业问题和和解决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将货币决定物价的理论转变为货币影响就业和产量的理论,这种转变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在凯恩斯建立自身理论的过程中,首先抨击了古典经济学的三大原则,第一个是“萨伊定律”,凯恩斯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而不是古典经济学认为的是供给会自行创造其本身的需求;第二,凯恩斯则认为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的,它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而且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储蓄决定投资;第三,凯恩斯认为就业并不是由工资所决定的,是由有效需求所决定,也因为如此,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

而这其中,由于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使得货币需求理论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基于流动性偏好理论,而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
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

对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第一,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第二,无论在时间段上还是时间能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第四,短期分析——价格不变;第五,货币定义在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由于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要。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由于个人或经营上的现行交易而引起的对现金的需要,这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收入动机和经营动机。

收入动机是持有现金的理由之一,是为了在两次取得收入的中间时期作为支付之用。

经营动机是企业在得到销售款之前支付业务开支,这种需求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当期产量的价值以及销售产品时所需要经过的环节。

谨慎动机是为了应付突然需要支付现金的偶然事件以及意外的有利购买机会。

收入动机、经营动机和谨慎动机的强弱,部分取决于需要现金时以某种暂时借款的方式取得现金的代价的大小和可靠性,特别是银行透支或类似银行透支的代价和可靠性,因为如果需要现金时能毫无困难地取得现金,那么,就没有持有闲置不用的现金的必要。

如果持有现金的代价是牺牲对有利可图的资产的购买,那么,这会减少成本,从而增强持有现金的动机。

然而,除非持有现金的成本会发生很大变动,这很可能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投机动机是指相信自己对将来会发生什么比市场上一般人有更精确的了解,并从中获取利润。

在正常情况下,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只是经济体系
的通常活动和货币收入的结果。

然而,正是由于能利用投机动机的作用,所以对货币数量的控制才能对经济制度施加影响,因为,由于为满足前两个动机而引致的对货币的需求,出去对通常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变动的实际反应之外,一般不受其他影响。

而经验指出:满足投机动机而引致的货币需求总量,却常常表现出随着利息率的逐渐变动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存在一条连续曲线,它显示出:满足投机动机对货币需求量的变动和由债券价格的变动与不同期限的债务所决定的利息率变动之间的关系,这就引出了货币需求函数。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L1)。

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

我们知道,货币总需求(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

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

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

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

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就可写成:L=L1(Y)+L2(i)一L(Y,i)
也就是说,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中,当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时会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它是凯恩斯分析的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一种状态。

凯恩斯认为,一般情况下,由流动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在数量上主要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其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但是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

这时,货币需求便不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大了。

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

也就是说,利率在一定低点以下对货币需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这就像存在着一个大陷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都落人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的意图就会落空。

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缺陷
第一,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把利息视为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无关的纯粹货币现象。

第二,在分析货币需求时,凯恩斯把货币的需求归结为受流动性偏好决定,完全从人们的主观动机出发,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去把握经济活动的客观必然性。

这显然是错误的。

第三,凯恩斯在分析货币需求时,将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

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只决定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而投机性货币需求则决定于利率。

这实际上是认为人们对自己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因而人们根据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决定是持有债券还是货币,在债券和货币两者之间只能择其一。

事实上,人们不能肯定自己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是否准确,因而总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以分散风险。

第四,凯恩斯的分析是短期、均衡静态分析,所使用的都是各种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显然,这种分析是不够的,它不可能揭示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变量的实际运动过程及在运动过程中的调节。

六、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比较
我们知道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的主要观点
是:第一,认为货币不但具有商品交易媒介的功能,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即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第二,扩大了对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划分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第三,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微不足道;第四,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从长期来看虽是一变量,但短期内可视作一常量;第五,认为价格水平的变动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深受凯恩斯流动偏好分析方法的影响而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论,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理论之间的相同点,即都视货币为一种资产,两者都假设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来表达,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利率是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同时通过两者间的比较,得出他们之间三个不同点。

a)假设不同
弗里德曼的是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侧重于解决通货膨胀、“滞胀”问题。

在短期内,P变,Y也变;在长期内,P变,Y不变。

凯恩斯的是短期分析,即假定价格不变,将价格变量排除在模型之外。

理论上侧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的问题。

弗里德曼的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M2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郁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

凯恩斯的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b)对货币需求的分析不同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并由此得出结论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市场利率负相关。

而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一思想把货币数量说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可定了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长期中,货币量变化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收入等,不能影响就业、实际收入、实际利率等。

c)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不同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为Md / P = f (Yr, w, Rm, Rb, Re, gP, u )。

实际
恒久收入(Yr),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w),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m),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e),预期价格变动率(gP),还有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u)都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凯恩斯的理论函数为Md = aY-bi。

货币需求包括交易货币需求和投机货币需求。

国民收入影响交易货币需求,利率影响投机货币需求。

七、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O世纪70年代初,新兴古典主义革命刺激了新兴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新兴凯恩斯主义否定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工资或价格刚性不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应该分析更一般的问题。

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新兴凯恩斯主义将不对称信息引人标准的新古典主义分析框架,研究逆向选择和激励效应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建立了在微观经济基础上的金融调节理论。

建立在不对称信息基础上的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新兴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得出了三个理论结论:
其一,资本不完善降低了总体经济活动水平尤其是总投资水平。

在这个方面,数量配给和利率刚性只是一个次要问题。

而且,在市场出清框架中利率和竞争性收益之间的正差异对经济活动具有抑制性冲击。

更进一步,当一个人处理效率问题时,会认为无效率不是来自不完全,而是来自信息的不对称。

由于不可能消除这种不对称性,所以也不能直接推导货币政策的效果。

其二,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总体经济活动对于有些扰动利率、价格和生产率冲击的敏感性会增加。

其三,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环境里,个人或法人净价值与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组织是影响支出决定的重要因素。

八、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日益成熟。

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进一步开辟和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渠道。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时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增长。

收入增加的同时也挖掘了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

这使得居民的交易性需求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但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似乎消费的增速仍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有一定差距,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预防性需求也和解放前有很大差异,但随着社保制度的变革和医疗保险教育等费用的上升,居民的预防性支出比例也在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居民资产组合调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由其是在西方创新浪潮影响下我国居民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倾向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完善,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种类在日益优化且种类不断增加,这为居民进行资产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由于金融资产具有保值和增加收益的特性,并且有较快的变现能力。

随着人们对金融产品了解的加深,金融产品的这些优势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居民更倾向于选择金融资产来替代对货币资产的持有。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情况。

实体经济中,银行存在大量的流动性沉淀,且这种过剩是一种存量上的过剩,主要表现在储蓄超过贷款的差额在不断扩大。

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2009年开始的这轮房地产热和股市牛市行情的快速开启,发生于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低迷和宽松经济政策下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中,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体现经济泡沫边缘化的征兆已经显现。

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这一视角出发解释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为流动性过剩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一种货币现象。

从外部因素来看,影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各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国外投机性热钱的大量融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过高,即全球流动性的传导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货币供给不断增大,居民储蓄倾向升高,货币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还呈现出结构不均衡的特点。

充裕的流动性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动力,但如果流动性过剩持续出现的话就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潜在风险。

如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经济结构的扭曲、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等。

因此,从凯恩斯货理论角度出发,解决我国的流动性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货币化供给方面,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相关的汇率改革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扩张,第二是从货币需求方面入手,主要是扩大居民的有效性货币需求和发展薄弱产业及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刺激它们对资金的吸纳胃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流动性过剩的继续扩张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J.M.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6.89
[2] 颜鹏飞,张彬.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述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 荆仰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9)
[4] 曹明.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比较及其意义[J].思想战线,1998
[5] 郭诚,陈建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01(08)
[6] 李劲松,肖利平.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J].江汉论谈,2003(2)
[7] 陈朝先.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说比较研究
[8] 郝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评析[M].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9] 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 陈孝兵.货币主义的发展与变迁[J].黄冈师专学报,1995(11)
[11] 刘荣春,颜光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我国民间资本需求动机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
[12] 亚当.斯密.就业、利息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38.42
[13] 陈炳才.国际流动性过剩及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J].武汉金融,2008,(1):4.8
[14] 李棋.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影响与对策探析[J].北方经贸,2008,(1):25.36
[15] 戴国强.中国货币需求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