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走近科学课
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课》教案
二、科学家的故事。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趣。
观察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图片展示,观察研究
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逐步培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 课时数:2 备课时间:9月
课题
1、走进科学课
课型
新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介绍了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9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走近科学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开展科学活动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探究科学活动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介绍科学活动的特点,如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活动的意义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2. 科学活动的方法:讲解科学活动的基本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实验中获取数据、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和解释。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活动对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性。
2. 学习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20分钟)a. 师生共同讨论科学活动的特点,如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并总结归纳。
例如,观察能够准确描述现象,实验能够验证假设,推理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解决问题能够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b.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活动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例如,科学活动可以让我们了解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等。
3. 学习科学活动的方法(30分钟)a. 介绍科学活动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推理和解答问题。
b.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影响水的状态变化”,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通过推理解答问题,并总结经验和规律。
c.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活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帮助学生发现当初误解的原因,通过观察、实验、推理来改正并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10分钟)归纳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总结科学活动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科学活动的思维方法。
一年级走近科学课教学反思
一年级走近科学课教学反思教科版一年级科学《这是谁的叶》教学反思对有争议的叶子(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同种叶子),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主在辩论中形成认识。
这一环节比较草率。
其实这一环节是比较重要的。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哪里有科学教学反思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学生敢问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走近科学一年级
走近科学一年级走近科学一年级: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当我们走进科学的殿堂,我们便置身于一个充满神奇和未知的世界。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这个充满未知的科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科学一年级,一起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种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它包括对宇宙、地球、生物、人类、物质和能量的研究。
科学一年级是学生们初步接触科学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在科学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比较等方式,探索科学世界中不同领域的奥秘。
他们会学习关于动物、植物、地球和宇宙的知识,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例如,学生们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食物链,探究地球的构造和宇宙的奥秘。
通过走近科学一年级,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
他们会了解到,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从医疗保健到农业生产,从交通运输到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无处不在。
正是因为科学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走近科学一年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行业,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都会对他们有帮助。
例如,在医学领域,了解人体结构和生物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工程领域,了解物理和机械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更高效、更安全的交通工具和建筑物。
总之,走近科学一年级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阶段。
学生们通过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
这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一年级,共同探索这个神奇而充满未知的世界吧!一年级科学总结一年级科学总结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科学课的内容,包括生物、物质和能量、观察和实验、地球和宇宙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掌握了一些科学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一年级走近科学教案
一年级走近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2.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探究技能,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包括求真、务实、创新、协作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思维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 应对策略: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探究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名称、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2. 各环节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包括导入、新课教学、探究活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3.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组4-5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网络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测试等方式,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问题解决、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预习、复习、阅读相关文献等,以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测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走近科学一年级 ppt课件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 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 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 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 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 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 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 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 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 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 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 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 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走近科学
做实验
一起做一做ຫໍສະໝຸດ 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小鱼有什么变化?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 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 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 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 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 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 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说课稿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是一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基本科学素养为主线的教材。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四个课题,分别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世界》。
每个课题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探究能力还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的结构、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科学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的结构、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主要教学方法有: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走进科学课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走进科学课教案-青岛版六三制-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课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
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
二、初步认识“科学”。
1、今天学习什么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2、什么是科学(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1、科学课上做什么?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
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3)教师做第4页中的水溶实验。
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活动1、给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2、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备课参考(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备课参考一、内容规划(一)单元学习导向的核心概念及其实践路径核心概念: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内容科学的本质:科学是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发现和理解事物的运行规律。
科学家们使用各种工具和技能来解答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问题,并由此发现新知识,发明新技术。
儿童的科学是指他们对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带有主观性和经验性,是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初级看法和解释。
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广泛,包括观察、实验、记录、收集证据、分析数据等,旨在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如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等,各自专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学生需要了解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并能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和人造物。
工程的本质:工程是一个集成了科技要素与非科技要素、具有明确目的性、复杂性与系统性以及高度实践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旨在通过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并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工程师的工作:工程师是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人类社会设计、建造、维护和改进各种系统、结构和产品的专业人员。
他们的工作内容广泛且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实践路径:通过激发兴趣、亲身体验、培养能力、拓展视野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多个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与好奇心: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和工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工程师进行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魅力和工程师家的精神风貌。
2.亲身体验活动:设计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活动,如滚小球实验,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观察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设计改造铅笔,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进行设计和制作。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走进科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走进科学教案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走进科学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 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 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
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大家想探究科学吗?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1、周围事物: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2、思考并提出问题: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雨是怎么形成的?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火车怎样跑得更快?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出示图片:吹A4纸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预设:◎纸张会向两边分开◎纸张会向中间靠拢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
这是气流的作用。
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大家喜欢么?三、本课总结: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预设:知道了五、关于科学,你还想研究什么?六、布置课下活动1、大家课后可以尝试折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非得更远,只能用没有用的纸哦,注意飞机一定不要乱扔,都要捡回来收好或者扔到垃圾桶。
走近科学教案一年级
走近科学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科学实验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材、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习工具:科学实验箱、计算机等。
3. 互联网资源:科学教育网站、相关学科网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备课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同时,要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问题导向、实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3. 练习教师需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同时,练习和作业的设计也要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
4. 作业对于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教师需及时、准确地完成,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5.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问答、选择、填空等,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完成,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参与度、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等。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走进科学课教案导语:科学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走近科学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与观察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个小学科学1的《走进科学课》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颜色以及颜色的由来;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 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颜色,并了解颜色的由来;2. 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色纸张、颜料、水杯、画笔等;2. 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注目的图片、音频或实物,让学生感受到颜色的美丽与丰富性,激发他们对颜色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动物?”、“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服装?”等,引导学生对颜色进行初步思考。
Step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物体,如水杯、花瓶、彩色纸张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个水杯是蓝色的?”、“为什么这张彩色纸张是红色的?”等,引导学生思考颜色的由来,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准备几种颜料、水杯和画笔,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颜料的调配和绘画实验。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颜料的基本颜色,如红、黄、蓝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混合这些颜色来得到其他颜色。
接着,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绘画实验,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Step 4 总结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颜色的由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总结刚才实验的结果,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通过混合蓝色和黄色可以得到什么颜色?”,“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颜色是可以通过混合其他颜色得到的?”等,加深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科学新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案(共3课)(2024秋)
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钓鱼”游戏【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和快速从水中取出曲别针的活动,描述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
2.通过对“钓鱼器具”的观察,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
3.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拼音、符号等做记录。
4.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参与,积极思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难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拼音、符号等作记录。
【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1.谈话: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同上小学阶段的第一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2.出示课页图,你以前玩过“钓鱼”游戏吗?3.很多人都玩过“钓鱼”游戏,“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板块二:探究与实践(一)玩一玩“钓鱼”游戏1.介绍钓鱼游戏材料。
如果利用老师准备的这套“钓鱼”玩具,猜一猜这次我们能钓上来几条“小鱼”呢?学生提出猜想,了解他们对“钓鱼”游戏的已有认知。
2.学生做出猜想与假设。
3.实验。
到底是不是像你想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要求:能被钓起来的“小鱼”放在托盘里,不能被钓起来的“小鱼”留在桌面上。
4.汇报:说一说你钓上来了几条“小鱼”?预设:发现钓上来红色和绿色两条“小鱼”。
(二)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1.分析实验现象。
为什么“小鱼”不能全部钓上来呢?2.提问:鱼竿上的“鱼钩”是用什么做的?分享记录:“鱼钩”的里面有磁铁。
3.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鱼钩”的里面有磁铁,那“小鱼”里面有什么呢?4.揭开贴纸观察并记录:将“小鱼”眼部的贴纸拆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
将能钓起来的材料对应的图片贴在左栏,不能钓起来的贴在右栏。
分享记录:发现能钓起的鱼里面有铁和磁铁,不能钓起来的鱼里面有木头、塑料、铜片。
5.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能被钓起来?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破解钓鱼游戏奥秘的过程,我们首先提出了“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曾经玩钓鱼游戏的经验,对小鱼能钓起来的原因做出了猜想;接下来,我们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小鱼能被钓起来,是因为磁铁能吸引某些物品。
1.1走近科学(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冀人版·2024秋)
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感兴趣,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可能还不够成熟。此外,由于是线上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基本概念如生命、物质、自然现象等有所了解,但对于更深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在素质方面,学生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培养。
简短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科学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科学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科学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科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特性和重要性。
【解答】首先,准备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一个灯泡和一些导线。将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然后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开关,另一端连接灯泡。当开关关闭时,电流通过灯泡,使其发光。这个过程中,电池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例题3:探究物体的浮沉
【题目】请解释为什么木头会浮在水面上,而铁块会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科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科学。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使用人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班 1 一年级级本课是通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事教材分析物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并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 观察事物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器官来观察事物的特点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事物、记忆事物2. 眼、耳、鼻、舌、手是我们主要的感官器官,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2. 眼、耳、鼻、舌、手是我们主要的感官器官,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观察事物时常用的感官器官是眼、耳、鼻、舌、手。
平时要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
一、观察西瓜1. 出示课件图——西瓜图组2.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西瓜有什么特点?3. 学生观察,并独自作答。
4. 教师总结:绿色的外皮、外皮上有条状、瓜颠是红色、有黑色的瓜子5. 大家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6 学生分组讨论7 教师整理: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尝;手—摸。
(观察事物的方法)二、眼、耳、鼻、舌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手也能帮助我们观察。
三、保护感官1. 通过观察的方法我们知道眼、耳、鼻、舌、手是我们常用的感官器官2. 生活中,感官器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2. 生活中,感官器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观察家里至少两种事物,记录好它们的特点,并且说明它作业布置们是通过哪些感官观察得出的教学过程,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眼—看耳-听板书设计感官器官`鼻-闻舌-尝\手-摸,教学反思第二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找物体的相同1主备1教学内容和不同1人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别通过比一比和教材分析找不同来传递本课内容1.通过观察,事物分别都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教学目标1来进行分类2.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2.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难点1事物之间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来进行分类;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教一、比一比1.出示课件图例——积木和玩具混合图2.提问学生:同学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学生作答:积木、玩具3.这些积木和玩具混在一起,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什么办法来比较一下它们?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做出回答二、5.教师整理小结: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三、6拓展练习:同学们家里都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过的,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比较的?四、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学1.观察课本P6人物图组是问这群小朋友都在干嘛?程压回答:都在互相比较身高、胖瘦、头发、手掌、脚t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比较?分组讨论:胳膊的长短、腿的长短、力气的大小等等板书设计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比一比: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找一找:身高、头发、胖瘦、手掌、脚掌教学反思第三课给物体分类主备教学内容给物体分类本节课学习的是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主要是为了了解学教材分析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1.通过分类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2.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物有很多,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能让学生从不同事物分类整理的方法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2.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物有很多,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从不同事物分类整理的方法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分类整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何正确的进行分类整理,重点难点需要对事物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掌握方法教一、认识分类1.教师出示不同的铅笔课件图让学生找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学生分组学习,找不同和相同,并进行分组、归类3教师巡查指导并总结方法:心通过长短分类@通过颜色分类学@通过有无橡皮头分类过程@通过笔身图案分类二、4.得出结论: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就可以作分类。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科学》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初步认识科学课,了解科学的趣味性。
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愿意去观察和探索。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培养简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好奇心。
3.探究实践:参与简单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植物、小实验等。
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科学工具,如放大镜。
4.态度责任: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2.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探索。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的能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道具(如会变色的液体、能浮起来的物体等)、放大镜、各种动植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一本小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科学课1.导入(5分钟)趣味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吗?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开启神奇的科学之旅,一起探索这些有趣的问题。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图片,如火山喷发、彩虹、太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学习(30分钟)什么是科学(10分钟)教师讲解: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科学就是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研究和探索,了解事物是怎么发生、发展的。
举例说明: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课上做什么(20分钟)介绍活动:告诉学生在科学课上,我们会观察各种有趣的事物,做一些小实验,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展示实验: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如将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气泡,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科学的神奇。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课上会做哪些事情。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并记录下它的特点。
第二课时:观察身边的事物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科学?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走进科学课》教案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走进科学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认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喜欢上科学课。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指南针、气球等)、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像视频里那样做有趣的实验呢?这就是我们科学课要做的事情哦。
”引出课题“走进科学课”。
2.认识科学课(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科学课的内容,包括观察大自然、做实验、了解科技产品等。
介绍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如仔细观察、大胆提问、动手尝试等。
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科学课的期待和想法。
3.认识科学实验器材(15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指南针、气球等,一一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让学生分组观察这些器材,感受它们的特点。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器材的认识和发现。
4.体验科学小实验(10分钟)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用气球摩擦头发后可以吸起小纸片。
邀请学生上台一起参与实验,感受科学的神奇。
提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激发学生的思考。
5.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在科学课上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科学课的有趣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科学课上积极参与,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事物,看看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科学现象。
第一课 走近科学课
第一课走近科学课教材分析本课是通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并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新生初入校园,学校的一切对孩子来讲都是陌生的,他们大多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英语学习充满着期待。
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存有差异。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种种特点,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观察事物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器官来观察事物的特点,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事物、记忆事物2、眼耳鼻舌手是我们主要的感官器官,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西瓜1、出示课件图——玩具青蛙图组2、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玩具青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跳?3、学生观察,并独自作答。
4、教师总结:绿色的外皮、外皮上有条状,里面有发条等.5、大家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6、学生分组讨论7、教师整理: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尝;手—摸。
(观察事物的方法)眼、耳、鼻、舌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手也能帮助我们观察。
我们的疑问植物会呼吸么?植物吃什么?植物有器官么?纸上的鱼怎么会改变方向?二、保护感官1、通过观察的方法我们知道眼耳鼻舌手是我们常用的感官器官2、生活中,感官器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作业布置观察家里至少两种事物,记录好它们的特点,并且说明它们是通过哪些感官观察得出的。
板书设计 1、走近科学眼-看耳-听鼻-闻舌-尝手-摸当堂达标: 观察西瓜的外形,说一说你的发现。
观察鱼的外形,说一说你的发现。
拓展延伸: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疑问?小组交流一下.教学反思:。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爱科学 1 走进科学》_0
《走近科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这节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
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充分认识到,科学课教学不只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更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方便。
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
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欲望。
三、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
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思路1.教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沿着热传递的主线,设计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加之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让学生亲历科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多维度,课堂教学高效能。
3.加强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选材、各尽所能、满足喜好、团结协作。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2.过程与方法:能设计实验解决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开学第一课走近科学教案.docx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课前准备根据参与课程人数,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到达指定教室坐好等待开课并可进行预习;按课程需要4人围坐组成一小组;课程所需PPT加载完成,各项设置确保无误。
教学目标明确本学期就科学学科上课期间的各项要求;所有学员能准确的说出什么是科学;所有学员能大致的说出科学与我们的关系;所有学员学会怎么样学习科学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lmin师:欢迎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自我介绍)在这里老师会认真教,那么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学,共同创造一个有趣的生动的课堂。
大家说好不好呢?学:好!师:那么我们在开始我们的科学之旅之前,老师先将一些要求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遵守这些要求。
制定要求5min师:首先老师要讲一下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你需要准备好所有材料:笔、书本、记录本、以及上课要求准备的材料;然后安静的到自己的位置坐好等待老师上课,我们在老师上课前就听从助教老师的安排。
第二个就是在老师上课讲解时,大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上课; 同时没有借笔、削铅笔或说悄悄话的现象出现。
当我们有问题时就举起右手,获得老师的许可后就可以发言;同样在课堂上如果有没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老师希望大家勇敢一点,大声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接着就是当你们小组合作时,大家要认真看和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确保自己理解自己该做什么;如果不清楚可问身边的同学,也可举手询问老师;如果有人向你寻求帮助,你要有耐心、热情地帮助别人;小组讨论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让干扰到其他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充分利用时间,让小组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口令,那就是当老师说到123, 321,快快快,这时大家需要马上坐端正,并保持安静。
大家都听明白了吗?学:……导入重点2min师:下面我们将正式走进科学,去了解科学,去探索科学。
请大家思考这三个问题:第一科学是什么?第二科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第三我们要怎么样学习科学?学:(可能会有一阵讨论)师:321, 123,快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