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合集下载

肝胃不和证辩证要点

肝胃不和证辩证要点

肝胃不和证辩证要点
肝胃不和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大便干燥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肝胃不和主要是指肝气郁结,犯克胃气,导
致脘腹不适。

在辩证施治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要点来进行辩证:
1. 辨证要点一,肝郁气滞。

肝气郁结是导致肝胃不和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郁气滞时,常见
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偏红,苔薄腻。

2. 辨证要点二,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也是肝胃不和的常见证型之一。

脾胃虚弱时,常表现
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稀溏或干燥、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
白等症状。

3. 辨证要点三,肝胃湿热。

肝胃湿热是肝胃不和的另一重要证型。

湿热蕴结于肝胃,常见
脘腹胀闷、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

综上所述,肝胃不和的辩证要点主要包括肝郁气滞、脾胃虚弱和肝胃湿热三个方面。

在辩证施治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综合分析,对症下药,调理肝胃功能,达到平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的治疗目的。

同时,饮食起居方面也需有所调整,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恢复肝胃的健康平衡。

肝郁脾胃虚的症状

肝郁脾胃虚的症状

肝郁脾胃虚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胃虚的症状*二、肝郁脾胃虚的治疗*三、肝郁脾胃虚适宜吃的食物肝郁脾胃虚的症状1、肝郁脾胃虚的症状肝气郁结和脾胃虚弱是很常见的一种病症,脾胃虚弱主要指的是脾胃功能不强,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虚弱,消化不良、肚子胀气等,而且肝气郁结的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不畅、心烦气躁、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

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

这种症状属肝郁脾湿型脾胃疾病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

自尊心很重,做事追求完美的人很容易情志抑郁,肝气郁结。

由于脾胃之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

若不得疏泄,就会加重病情,导致脾胃升降运化失常,湿从内生。

2、肝郁脾胃虚的病理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溏结不调;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则泻后腹痛暂得缓解;舌苔白,脉弦或缓,为肝郁脾虚之证。

本证以胸胁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辩证的主要依据。

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的鉴别:前两者是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

胃肠气滞证则肝气郁结的症候不明显,而但见胃肠气机郁滞的症状,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

3、肝郁脾胃虚的日常调理肝郁脾胃虚可用呼吸调理法。

肝胃不和的症状

肝胃不和的症状

肝胃不和的症状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健脾丸要作用主健:益脾,气胃和止泻。

重偏于脾健除。

湿归脾主丸作要:用气益补,血脾养健心偏重于气。

双血补。

健脾丸治主脾衰胃弱起的饮引食化不恶,心呕吐,痛腹便,溏思饮不,体弱疲倦食。

归丸主脾心脾治两虚,气血敷不致所心悸的,失踪忘眠,食掉少体倦面,色萎所致黄便血的崩漏、带、下诸症“体舌胖,大气少言;难懒以睡,睡眠入梦;多体较形瘦。

”独看单去,就那乎首先似得选健脾用丸来健脾除--湿---先-脾祛之邪经。

邪气气先除去,不经难以脾安逸也。

经脾旦难以安逸,归脾丸的一益补气血健脾,养心就无从到位。

乃中此治医人祛先气邪养后气之正大道。

理其一。

此中医主治人--张---治周身的-脉经以达至到调步一至同、心力协各经之病,就必无愈疑;而不是张主病-治-----哪-里了病治只哪,树欲静而风不里止也。

同期到见体形较“瘦、以入睡难睡,多梦”,眠证实前目不脾仅虚而,有中且医“肝郁”。

的肝血藏血,百主脉所以!郁肝是你脾虚内因。

欲的脾祛湿,健当舒肝必------平-肝经息火气矣之否则,亦能达到健脾不之的目。

由此之观,要服先逍遥丸》来《平息肝经虚之;火服健脾丸再除湿;去肝脾、两无经邪之后再服归脾内去丸益气血,健补脾养心。

而“难以从入,睡睡多眠;体梦较瘦形;少懒气言之”症并一同愈哉!脾的消虚法解脾虚影最响肠胃消的化能,吃完饭就功肚,胀点喝也水停胃里在不,大便总是无动力下。

行这样的,人上的身赘肉得像软团一棉,两腿沉花重不愿迈步,大白天总也睡觉想。

脾可用食补虚最,的食好就物是山药米芡实薏了。

粥胃可寒去薏;米热可去胃实、芡山,换药绿豆成,豆薏米粥绿最,祛热湿对,肝于脾虚,舌苔黄旺腻人,最为对症的如果。

寒胃怕冷、脾又的虚,人子附理丸当为中选首此药祛,寒湿而胃养扶中气,而脾健如果。

吃点一西马上就饱胀难东,那是心消脏功能弱,供给虚用于胃消的化气不足,此时补血就心是脾健柏子养心,丸最堪任。

从中医角度来看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从中医角度来看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从中医角度来看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1.以下哪种症状不是胃火炽盛证的表现(D)A. 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分泌物色黄B. 口中灼热疼痛,牙龈红肿出血C. 口臭,口干口渴思冷饮D. 大便稀溏2.肝胃气滞证(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吐酸、烦躁不食、腹胀便溏;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候者。

应选哪种中成药(C)A. 柴芍六君丸B. 荜铃胃痛颗粒C. 健胃愈疡片D. 逍遥丸3.连朴饮组成正确的是(A)A. 川连、制厚朴、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子、芦根。

B. 黄芩、制厚朴、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子、芦根C. 川连、制厚朴、制香附、制半夏、香豉、焦栀子、芦根D. 黄柏、炒枳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子、芦根4.四君子丸和六君子丸组成的区别(B)A. 六君子多半夏、炮姜B. 六君子多半夏、陈皮C. 六君子多党参、炮姜D. 六君子多半夏、党参5.四神丸中肉豆蔻炮制方法正确的是(D)A. 生用B. 土炒C. 麸炒D. 煨制6.下面哪种不是柴胡舒肝丸功效(C)A. 湿浊中阻、脾胃不和B. 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等症C. 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D.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7.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应选择哪种中成药(A)A. 鸡骨草胶囊B. 益胆片C. 大柴胡颗粒D. 利胆排石片8.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应选用那种中成药(A)A. 葛根芩连片B. 虎地肠溶胶囊C. 克痢痧胶囊D. 克痢痧胶囊9.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应选用那种中成药(C)A. 荆花胃康胶丸B. 康复新液C. 元胡止痛片D. 养胃舒胶囊10.固肠止泻丸中药物组成正确的是(B)A. 乌梅、黄连、炮姜、罂粟壳、延胡索B. 乌梅、黄连、干姜、罂粟壳、延胡索C. 乌梅、黄连、生姜、罂粟壳、延胡索D. 乌梅、黄柏、干姜、罂粟壳、延胡索。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习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一、A1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A、心血虚证B、脾不统血证C、心脾气血虚证D、气不摄血证E、心气虚证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A、肺肾阴虚证B、肺肾气虚证C、肾阴虚证D、燥邪犯肺证E、肺阴虚证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A、肝火炽盛证B、肝胆湿热证C、肝阳上亢证D、肺热壅盛证E、肝火犯肺证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A、肝脾不调证B、肝胃不和证C、肝胆湿热证D、肝郁气滞证E、胃热炽盛证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A、肾气不固证B、肺肾气虚证C、肺肾阴虚证D、肺气虚证E、肺脾气虚证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A、心烦失眠B、食欲不振C、腰膝酸软D、五心烦热E、潮热盗汗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A、心血虚证B、心阳虚证C、心阴虚证D、心气虚证E、心脾气血虚证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A、心悸怔忡B、失眠多梦C、健忘D、心中烦躁E、面色萎黄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A、心脉痹阻证B、肝阳上亢证C、肝火上炎证D、痰蒙清窍证E、瘀阻脑络证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神情痴呆B、心烦失眠C、意识模糊D、喃喃自语E、举止失常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A、心痛B、心烦C、失眠D、健忘E、心悸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A、心火亢盛证B、膀胱湿热证C、胃热炽盛证D、肝火上炎证E、肠道湿热证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14、胃阳虚证呕吐的特征是A、干呕呃逆B、呕吐酸馊食物C、呕吐黄绿苦水D、呕吐清水痰涎E、泛吐清水夹食物15、下列不属于胃热炽盛证临床表现的是A、胃脘灼痛B、消谷善饥C、口淡不渴D、小便短黄E、舌红苔黄16、肝火炽盛证的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口干口苦D、胁肋灼痛E、耳鸣如蝉17、肝胆湿热证的脉象多见A、沉细数脉B、细数脉C、数脉D、弦滑数E、滑数脉18、身目发黄,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A、肝火炽盛证B、肝胃不和证C、肝胆湿热证D、肝脾不调证E、湿热蕴脾证19、以下哪项不是肝郁气滞证的表现A、胸胁胀痛B、头痛眩晕C、胸闷太息D、月经不调E、咽部异物感20、眩晕欲仆,肢体震颤,步履不稳,舌红脉弦有力属于A、血虚生风B、热极生风C、阴虚动风D、肝阳上亢E、肝阳化风21、以下哪项不是肝阳上亢证的表现A、眩晕耳鸣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便秘尿黄E、失眠多梦22、手足蠕动的症状常见于下列何证A、肝阳上亢证B、血虚生风证C、阴虚动风证D、热极生风证E、肝阳化风证23、肝火炽盛与肝阳上亢证的共同点中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失眠多梦E、脉弦细数24、症见胁肋胀痛,口苦,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臭秽,脉弦数,此为A、肝郁气滞证B、肝火炽盛证C、胆郁痰扰证D、肝胆湿热证E、湿热蕴脾证25、以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苔黄腻为临床表现的是A、心火亢盛证B、心阴虚证C、痰火扰神证D、胆郁痰扰证E、痰蒙心神证26、症见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脉沉紧,此属A、肝胃不和证B、寒滞肝脉证C、肾阳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肠气滞证27、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视物模糊,舌淡脉细,证属A、肝血虚证B、心血虚证C、心肝血虚证D、心脾气血虚证E、以上都不是28、下列属于热极生风证临床表现的是A、形体消瘦B、眩晕耳鸣C、牙关紧闭D、五心烦热E、潮热颧红29、下列不属于肝阳上亢证临床表现的是A、眩晕耳鸣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腰膝酸软E、大便秘结30、肝肾阴虚证与肝阳上亢证的共同表现为A、头晕目眩B、五心烦热C、舌红少苔D、急躁易怒E、头重脚轻31、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证的共同表现是A、太息易怒B、吞酸嘈杂C、呃逆嗳气D、腹痛欲泻E、便溏不爽32、肝火犯肺与肝火炽盛证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胸胁灼痛B、头胀头晕C、面红目赤D、痰中带血E、急躁易怒3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肾阴虚临床表现的是A、五心烦热B、腰膝酸软C、潮热盗汗D、小便清长E、遗精早泄34、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证的共同表现是A、腰膝酸软B、眩晕耳鸣C、梦遗失精D、精神倦怠E、浮肿少尿35、以下哪一项不是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A、尿血B、尿中砂石C、尿后余沥D、尿频急E、尿涩痛36、肾阳虚证的脉象是A、脉沉细无力B、脉沉缓无力C、脉沉迟无力D、脉虚无力E、脉细涩无力37、肾气不固证的小便异常改变应除外下列哪项A、夜尿频多B、小便短赤C、小便失禁D、余沥不尽E、睡中遗尿38、肾阳虚证表现为生殖功能减退的症状应除外下列哪项A、阳痿B、早泄C、经闭D、不孕E、精冷39、脾不统血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便血尿血B、月经过多C、崩漏下血D、鼻衄紫斑E、舌质紫暗40、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共同症状是A、身热不扬B、脘腹痞闷C、面黄不泽D、手足震颤E、白带量多41、湿热蕴脾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便溏不爽B、白带量多C、肢体困重D、脘腹胀闷E、身热不扬42、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症状是A、纳差乏力B、久泄不止C、畏寒肢冷D、头晕目眩E、月经过多43、脾虚气陷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肛门重坠B、久泄不止C、四肢不温D、子宫下垂E、便意频数44、下列不属于湿热蕴脾证临床表现的是A、脘腹胀闷B、口中黏腻C、舌苔白滑D、渴不多饮E、身热不扬45、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A、微恶风寒B、无汗C、潮热颧红D、干咳少痰E、舌红少苔46、风寒犯肺证和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症状是A、咳嗽气喘B、鼻流清涕C、身痛无汗D、咯痰稀白E、喉痒47、痰热壅肺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咳痰黄稠B、鼻塞流涕C、气喘息粗D、吐脓血痰E、溲赤便秘48、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证的主要区别是A、咳喘息粗B、鼻翼煽动C、喉中痰鸣D、发热口渴E、溲赤便秘49、以下哪项不是寒痰阻肺证的特征A、痰多B、色白C、咳喘D、质稀E、难咯50、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咳嗽B、痰白C、质稀D、气喘E、脉浮紧51、风热犯肺证与肺热炽盛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发热口渴B、气喘C、痰黄稠D、咽喉肿痛E、脉浮数二、B1、A.肺气虚证B.脾肺气虚证C.肺肾气虚证D.肺肾阴虚证E.心肺气虚证<1> 、症见心悸咳喘无力,胸闷气短,舌淡脉弱者属A B C D E<2> 、症见气短而喘,咯痰清稀,食少,腹胀,便溏者属A B C D E2、A.面色淡白B.面色(白光)白C.面色萎黄D.面色苍白E.面赤如妆<1> 、心阳虚脱证的面色是A B C D E<2> 、心阳虚证的面色是A B C D E3、A.痰蒙心神证B.胆郁痰扰证C.痰火扰神证D.瘀阻脑络证E.心阴虚证<1> 、以狂躁、神昏、哭笑无常为主的证候是A B C D E<2> 、以惊悸不宁、烦躁失眠为主的证候是A B C D E4、A.脘腹胀满,嗳腐吞酸B.脘腹胀痛,痛而欲吐C.脘腹冷痛,泛吐清水D.脘腹硬满,大便秘结E.腹冷痛,痛势急剧<1> 、胃阳虚证可见A B C D E<2> 、胃肠气滞证可见A B C D E5、A.阴虚动风B.血虚生风C.肝阳化风D.热极生风E.外感风邪<1>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见于A B C D E<2> 、眩晕欲仆,肢体麻木多见于A B C D E6、A.两目上视,手足抽搐B.肢体麻木,皮肤瘙痒C.眩晕耳鸣,五心烦热D.眩晕欲仆,头目胀痛E.突然昏仆,口眼歪斜<1> 、阴虚动风证的表现是A B C D E<2> 、血虚生风证的表现是A B C D E7、A.肾气不固证B.膀胱湿热证C.脾虚气陷证D.肾虚水泛证E.脾阳虚证<1> 、尿后余沥不尽见于A B C D E<2> 、小便浑浊如米泔见于A B C D E8、A.肾虚水泛证B.肾阳虚证C.肾阴虚讦D.肾精不足证E.肾气不固证<1> 、以腰膝酸软,身肿尿少为特征的是A B C D E<2> 、以腰膝酸软,胎动易滑为特征的是A B C D E9、A.咳嗽痰稀色白B.咳喘痰黄黏稠C.咳嗽痰少黏稠D.咳喘痰中带血E.咳喘咯脓血腥臭痰<1> 、寒痰阻肺可见A B C D E<2> 、燥邪犯肺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心脾气血虚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见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脏腑兼证: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与肝火犯肺

脏腑兼证: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与肝火犯肺

脏腑兼证: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与肝火犯肺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

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

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

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

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1)肝脾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

多由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

两者可相互影响,如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若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而影响肝气疏泄者,则称为土壅侮木。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苔白或腻,脉弦。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特征。

肝气条达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也有助于肝的疏泄。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胸胁胀满或窜痛;气机郁滞,肝失条达,则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牌失健运,运化失司,湿邪中阻测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肝气横逆犯脾,气机阻滞,健运失职,则发作性腹痛腹泻,证情之发作与轻重,每与情绪有关。

舌苔白或腻为湿阻中焦之象,脉弦为肝脉。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肝气郁结证与脾虚湿困证相辨别。

单纯的肝气郁结证与脾虚湿因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

本证既有肝病又有脾病的见症,但早期可先见一脏的临床表现,然后累及他脏而出现另一脏的病证,两脏可互相影响。

辨证注意点:肝气郁结见症与脾失健运表现同时出现。

2)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

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影响胃的功能;或寒邪侵袭肝胃,导致肝胃功能异常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或巅顶疼痛,呕吐涎沫,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

病机分析: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

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

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

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二、如何预防肝郁脾虚*三、肝郁脾虚的饮食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1、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有发怒和胸胁胀痛1.1、发怒:肝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

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1.2、胸胁胀痛:肝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2、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不好2.1、食欲不振: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2.2、消化功能不好: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

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3、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有妇科疾病妇科疾病:肝郁还会引起诸多妇科疾病,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象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

因此要有意识地预防此类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如何预防肝郁脾虚1、从生活上预防脾胃虚寒患者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尤其不能让腹部受凉,即使炎夏,睡觉也要用薄被护腹。

2、从运动上预防锻炼可选择较温和的方式如散步、漫跑、哑铃、太极拳等,因大汗会耗津伤气,加重虚寒。

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体温低,会让脾胃感到不适。

日常也可做些简单的传统运动健脾胃,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3、从穴位预防3.1、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3.2、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3.3、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肝郁脾虚的饮食1、胡桃芝麻饮胡桃30克,芝麻2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

医学知识之肝胃不和

医学知识之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病因】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②寒邪入侵肝胃是指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证候。

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扰乱肝胃正常功能,形成肝胃不和证.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特殊情况下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所致。

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症状】①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②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

③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

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

⑤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

⑥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损伤阳气。

⑦或呕吐涎沫--寒邪内犯肝胃,损伤中阳,水津不化,气机上逆。

⑧或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寒邪内盛之象。

【诊断要点】(1)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或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之病理基础。

(2)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3)若因寒邪入侵肝胃所致可见形寒肢冷、巅顶疼痛、呕吐涎沫等症状。

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

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暧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饮食保健】适宜食物: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红薯(甘薯、地瓜、番薯),香菇,山药,栗子,红枣(大枣),鸡肉,兔肉,猪肚(猪胃),牛肚(牛百叶),羊肚(羊胃),牛肉,桂鱼,泥鳅,糯米,扁豆,豇豆,蜂蜜。

不适宜食物:酒,腥,膻,腻,辛辣,生冷,生发类。

食疗方:【陈皮油淋鸡】配方:公鸡1只(约1500克),陈皮20克。

制法:清水1000~1500毫升,加入一半陈皮及姜、葱、花椒、盐少量,把洗净的鸡放入煮至六成熟,捞出。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二十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二十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知识理论(二十六)160. 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症状是A.纳差乏力B.久泄不止C.畏寒肢冷D.头晕目眩E.月经过多161. 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A.肺肾阴虚B.肺肾气虚C.肾阴虚D.燥邪犯肺E.肺阴虚162. 身目发黄,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A.肝火炽盛B.肝胃不和C.肝胆湿热D.肝脾不调E.湿热蕴脾163. 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A.心痛B.心烦C.失眠D.健忘E.心悸164. 以下哪项不是肝郁气滞证的表现A.胸胁胀痛B.头痛眩晕C.胸闷太息D.月经不调E.咽部异物感165. 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证的共同表现是A.腰膝酸软B.眩晕耳鸣C.梦遗失精D.精神倦怠E.浮肿少尿166. 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是A.心火亢盛B.膀胱湿热C.胃热炽盛D.肝火上炎E.肠道湿热167. 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A.肝脾不调B.肝胃不和C.肝胆湿热D.肝郁气滞E.胃热炽盛168. 以下哪一项不是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A.尿血B.尿中砂石C.尿后余沥D.尿频急E.尿涩痛169. 眩晕欲仆,肢体震颤,步履不稳,舌红脉弦有力属于A.血虚生风B.热极生风C.阴虚动风D.肝阳上亢E.肝阳化风170. 肾阳虚证的脉象是A.脉沉细无力B.脉沉缓无力C.脉沉迟无力D.脉虚无力E.脉细涩无力171. 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属于A.肾气不固证B.肺肾气虚证C.肺肾阴虚证D.肺气虚证E.肺脾气虚证172. 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证的共同表现是A.太息易怒B.吞酸嘈杂C.呃逆嗳气D.腹痛欲泻E.便溏不爽173. 肝火犯肺与肝火炽盛证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胸胁灼痛B.头胀头晕C.面红目赤D.痰中带血E.急躁易怒174. 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175. 手足蠕动的症状常见于下列何证A.肝阳上亢证B.血虚生风证C.阴虚动风证D.热极生风证E.肝阳化风证176. 肝火炽盛与肝阳上亢证的共同点中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失眠多梦160.【答案】A【解析】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均有食少乏力的表现。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1.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2. 肝郁脾虚的症状3. 肝郁脾虚的诊断*二、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三、肝郁脾虚的食疗方法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1、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

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2、肝郁脾虚的症状常有胸胁胀满疼痛,善太息,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肠鸣矢气,或腹痛泄泻,苔白或腻,脉弦。

肝脾不调证常见于臌胀、腹痛、泄泻、胁痛、月经不调、带下等病中。

注意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火上炎证的区别。

3、肝郁脾虚的诊断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

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

《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

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

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

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从临床现实分析,脾虚中又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每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治则治法肝郁脾虚证为内伤病临床常见证候,故疏肝健脾法临床应用广泛。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中医学常见的一种证型,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痰湿内蕴、脾胃失调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疏肝健脾方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疏肝健脾方剂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中的应用及疗效。

我们来了解一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表现。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胁疼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口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这些症状常常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的,表明脾胃失调,肝郁气滞,痰湿内蕴,脾胃失调。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表现而制定的。

它的基本原则是疏肝调情,健脾化湿,解郁通滞。

根据中医理论,疏肝可以调节情绪,健脾可以消化食物,改善脾胃功能。

疏肝健脾方剂可以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常用的疏肝健脾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汤、护肝消食汤、越鞠丸等。

这些方剂中所含药物均有疏肝健脾的作用,能够调节肝气,健脾化湿。

柴胡疏肝汤中的柴胡、黄芩、半夏等药物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改善脾胃功能;护肝消食汤中的茯苓、泽泻、白术等药物则有利于健脾化湿,消化食物。

这些药物的配伍应用可以使疏肝健脾方剂具有更好的疗效。

使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可以对疏肝健脾方剂进行调整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作息规律,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疏肝健脾方剂的疗效发挥。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疏肝调情,健脾化湿,改善脾胃功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使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时,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健脾丸主要作⽤:健脾益⽓,和胃⽌泻。

偏重于健脾除湿。

归脾丸主要作⽤:益⽓补⾎,健脾养⼼。

偏重于⽓⾎双补。

健脾丸主治脾胃衰弱引起的饮⾷不化,恶⼼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体弱疲倦。

归脾丸主治⼼脾两虚,⽓⾎不敷所致的⼼悸,失踪眠忘掉,⾷少体倦,⾯⾊萎黄所致的便⾎、崩漏、带下诸症“⾆体胖⼤,少⽓懒⾔;难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

单独看去,那就似乎⾸先得选⽤健脾丸来健脾除湿------先祛脾经之邪⽓。

邪⽓不先除去,脾经难以安逸也。

脾经⼀旦难以安逸,归脾丸的益⽓补⾎,健脾养⼼就⽆从到位。

此乃中医治⼈先祛邪⽓后养正⽓之⼤道理。

此其⼀。

中医主张治⼈------治周⾝的经脉以⾄达到步调⼀⾄、同⼼协⼒,各经之病就必愈⽆疑;⽽不是主张治病-------哪⾥病了只治哪⾥,树欲静⽽风不⽌也。

同期见到“体形较瘦、难以⼊睡,睡眠多梦”,证实⽬前不仅脾虚,⽽且有中医的“肝郁”。

肝藏⾎,⾎主百脉!所以肝郁是你脾虚的内因。

欲健脾祛湿,必当舒肝-------平息肝经之⽕⽓矣,否则亦不能达到健脾之⽬的。

由此观之,要先服《逍遥丸》来平息肝经之虚⽕;再服健脾丸去除湿;肝、脾两经⽆邪之后再内服归脾丸去益⽓补⾎,健脾养⼼。

从⽽“难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少⽓懒⾔”之症⼀并同愈哉!脾虚的消解法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也停在胃⾥不动,⼤便总是⽆⼒下⾏。

这样的⼈,⾝上的赘⾁软得像⼀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天也总想睡觉。

脾虚可⽤⾷补,最好的⾷物就是⼭药薏⽶芡实粥了。

胃寒可去薏⽶;胃热可去芡实、⼭药,换成绿⾖,绿⾖薏⽶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苔黄腻的⼈,最为对症。

如果胃寒、怕冷⼜脾虚的⼈,附⼦理中丸当为⾸选,此药祛寒湿⽽养胃,扶中⽓⽽健脾。

如果吃⼀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脏功能虚弱,供给胃⽤于消化的⽓⾎不⾜,此时补⼼就是健脾,柏⼦养⼼丸最堪此任。

此药补⼼⼜养肝,安神⼜通便,若总是⼼神不宁,⽓短乏⼒,⼤便难下的⼈服此药最为恰当。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名,主要特点是肝郁气滞,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胃失健而出现一系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节、作息失常等因素引起的,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损伤和影响了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治疗此类疾病需要疏肝健脾、调理脾胃。

在中医药治疗中,脾胃病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疾病。

中医药认为肝主疏泄,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疏泻气机,使气血运行畅顺,而脾胃则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积聚气血。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发生常常与情绪紧张、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处理好情志是疏肝的关键,只有处理好情志,肝气才能疏畅,气机才能畅通。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可以帮助调理肝脾,促进脾胃的健康,从而缓解脾胃病症状。

1.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药理作用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类中药方剂,主要以疏解肝郁和健脾胃功能为主要作用。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青皮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疏解肝郁、调理肝气,并有一定的镇静平肝的作用;同时还有黄芩、泽泻、山药等具有健脾益气、清热祛湿的作用。

这些中药在配伍应用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以疏肝健脾、调和气血,并缓解脾胃病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疏解肝郁、健脾和调和气血,从而达到缓解脾胃病症状的目的。

疏解肝郁是通过药物的气味、味道、功效等途径作用于人体,调动体内的气机,使肝脏得到疏泄,达到情志宽畅的目的。

健脾则是通过药物的气味、味道、功效等途径作用于人体,调理脾气,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配伍应用中,这些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脾胃病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在临床中主要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

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情绪不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认为应通过疏肝健脾的治疗方法来调理肝气,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恢复。

目前,常用的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有柴胡疏肝散、苓桂术甘汤、保和丸等。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原理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诊断病症,表现为肝气郁结导致脾胃失调,常见症状包括腹胀、纳呆、头晕、腹痛等。

而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就是治疗这类病症的经典方剂之一。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由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数百年的临床验证和总结而得出的。

它的主要成分有黄芩、黄芪、茯苓、木香、制香附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调理肝气等功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作用和适应范围吧。

黄芩,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

它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清热解毒,疏肝和胃,这对于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来说非常有效。

黄芪,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对于健脾和胃效果显著。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主要功效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可以治疗脾胃病。

木香和制香附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们能够调理肝气,缓解肝郁、健脾和胃、帮助脾胃病康复。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调理肝气等方式来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常常能够感受到它的显著疗效。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体质。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有效、绿色、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中医医生和患者的喜爱和信赖。

在使用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时候,患者也需要遵医嘱合理使用,不可滥用。

因为中药虽然药性温和,但也不可不加分辨地使用。

对于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

患者也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可擅自更换或停止用药。

肝郁脾虚怎么治疗

肝郁脾虚怎么治疗

肝郁脾虚怎么治疗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怎么治疗1. 肝郁脾虚怎么治疗2.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3. 肝郁脾虚的食疗方*二、肝郁脾虚有什么症状*三、肝郁脾虚不能吃什么肝郁脾虚怎么治疗1、肝郁脾虚怎么治疗 1.1、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1.2、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

1.3、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对于胃阴虚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

2、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2.1、调节情绪,疏肝理气。

日常要注意放松,解除忧虑,心情好,肝气调达,就能促进脾胃健康运化;心情好,胃口就好,就是这个道理。

2.2、顾护脾胃。

平常少吃生冷寒凉、冰冻、肥腻的饮食,三餐规律有时,使脾胃健运;脾胃中枢的气机条达,能够协助肝气舒畅。

假如一个人消化不良、腹胀腹痛,那必然心情就不好,就是脾胃不健运反过来又导致肝郁的表现。

2.3、多食用疏肝、理气、健脾食品。

有很多食品有疏肝理气、健脾胃的功效,可选择陈皮、佛手、香橼、金桔、柠檬、柑橘、玫瑰花、醋、麦芽、山楂等食品、药品,能帮助理气健脾和胃。

2.4、中药、中成药的选择。

中药经典方剂像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可解除“肝郁脾虚”相关症状;肝郁明显的可选择逍遥丸;脾虚明显可选择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结合自己的症状使用,或找中医调理。

3、肝郁脾虚的食疗方 3.1、菠菜炖血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

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3.2、柚皮醪糟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

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舌淡脉弱,此为A、心血虚证B、脾不统血证C、心脾气血虚证D、气不摄血证E、心气虚证2、肝火炽盛证的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口干口苦D、胁肋灼痛E、耳鸣如蝉3、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A、心血虚证B、心阳虚证C、心阴虚证D、心气虚证E、心脾气血虚证4、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A、心悸怔忡B、失眠多梦C、健忘D、心中烦躁E、面色萎黄5、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A、心脉痹阻证B、肝阳上亢证C、肝火上炎证D、痰蒙清窍证E、瘀阻脑络证6、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A、微恶风寒B、无汗C、潮热颧红D、干咳少痰E、舌红少苔7、风寒犯肺证和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症状是A、咳嗽气喘B、鼻流清涕C、身痛无汗D、咯痰稀白E、喉痒8、痰热壅肺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咳痰黄稠B、鼻塞流涕C、气喘息粗D、吐脓血痰E、溲赤便秘9、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证的主要区别是A、咳喘息粗B、鼻翼煽动C、喉中痰鸣D、发热口渴E、溲赤便秘10、以下哪项不是寒痰阻肺证的特征A、痰多B、色白C、咳喘D、质稀E、难咯11、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咳嗽B、痰白C、质稀D、气喘E、脉浮紧12、风热犯肺证与肺热炽盛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发热口渴B、气喘C、痰黄稠D、咽喉肿痛E、脉浮数13、脾不统血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便血尿血B、月经过多C、崩漏下血D、鼻衄紫斑E、舌质紫暗14、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共同症状是A、身热不扬B、脘腹痞闷C、面黄不泽D、手足震颤E、白带量多15、湿热蕴脾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便溏不爽B、白带量多C、肢体困重D、脘腹胀闷E、身热不扬16、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症状是A、纳差乏力B、久泄不止C、畏寒肢冷D、头晕目眩E、月经过多17、脾虚气陷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肛门重坠B、久泄不止C、四肢不温D、子宫下垂E、便意频数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肾阴虚临床表现的是A、五心烦热B、腰膝酸软C、潮热盗汗D、小便清长E、遗精早泄19、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A、肺肾阴虚B、肺肾气虚C、肾阴虚D、燥邪犯肺E、肺阴虚20、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A、火炽盛B、肝胆湿热C、阳上亢D、肺热壅盛E、肝火犯肺21、肝胆湿热证的脉象多见A、沉细数B、细数C、数D、弦数E、滑数22、身目发黄,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A、肝火炽盛B、肝胃不和C、肝胆湿热D、肝脾不调E、湿热蕴脾23、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神情痴呆B、惊悸失眠C、意识模糊D、喃喃自语E、举止失常24、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A、心痛B、心烦C、失眠D、健忘E、心悸25、以下哪项不是肝郁气滞证的表现A、胸胁胀痛B、头痛眩晕C、胸闷太息D、月经不调E、咽部异物感26、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证的共同表现是A、腰膝酸软B、眩晕耳鸣C、梦遗失精D、精神倦怠E、浮肿少尿27、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是A、心火亢盛B、膀胱湿热C、胃热炽盛D、肝火上炎E、肠道湿热28、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A、肝脾不调B、肝胃不和C、肝胆湿热D、肝郁气滞E、胃热炽盛29、以下哪一项不是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A、尿血B、尿中砂石C、尿后余沥D、尿频急E、尿涩痛30、眩晕欲仆,肢体震颤,步履不稳,舌红脉弦有力属于A、血虚生风B、热极生风C、阴虚动风D、肝阳上亢E、肝阳化风31、以下哪项不是肝阳上亢证的表现A、眩晕耳鸣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口苦口干E、失眠多梦32、肾阳虚证的脉象是A、脉沉细无力B、脉沉缓无力C、脉沉迟无力D、脉虚无力E、脉细涩无力33、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属于A、肾气不固证B、肺肾气虚证C、肺肾阴虚证D、肺气虚证E、肺脾气虚证34、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证的共同表现是A、太息易怒B、吞酸嘈杂C、呃逆嗳气D、腹痛欲泻E、便溏不爽35、肝火犯肺与肝火炽盛证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胸胁灼痛B、头胀头晕C、面红目赤D、痰中带血E、急躁易怒36、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37、胃阳虚证呕吐的特征是A、干呕呃逆B、呕吐酸馊食物C、呕吐黄绿苦水D、呕吐清水痰涎E、泛吐清水夹食物38、手足蠕动的症状常见于下列何证A、肝阳上亢证B、血虚生风证C、阴虚动风证D、热极生风证E、肝阳化风证39、肝火炽盛与肝阳上亢证的共同点中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失眠多梦E、脉弦细数40、症见胁肋胀痛,口苦,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臭秽,脉弦数,此为A、肝郁气滞证B、肝火炽盛证C、胆郁痰扰证D、肝胆湿热证E、湿热蕴脾证41、以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苔黄腻为临床表现的是A、心火亢盛证B、心阴虚证C、痰火扰神证D、胆郁痰扰证E、痰蒙心神证42、症见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脉沉紧,此属A、肝胃不和证B、寒滞肝脉证C、肾阳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肠气滞证43、肾气不固证的小便异常改变应除外下列哪项A、夜尿频多B、小便短赤C、小便失禁D、余沥不尽E、睡中遗尿44、肾阳虚证表现为生殖功能减退的症状应除外下列哪项A、阳痿B、早泄C、经闭D、不孕E、精冷45、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视物模糊,舌淡脉细,证属A、肝血虚证B、心血虚证C、心肝血虚证D、心脾气血虚证E、以上都不是4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A、心烦失眠B、食欲不振C、腰膝酸软D、五心烦热E、潮热盗汗47、下列属于热极生风证临床表现的是A、形体消瘦B、眩晕耳鸣C、牙关紧闭D、五心烦热E、潮热颧红48、下列不属于肝阳上亢证临床表现的是A、眩晕耳鸣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腰膝酸软E、大便秘结49、下列不属于胃热炽盛证临床表现的是A、胃脘灼痛B、消谷善饥C、口淡不渴D、小便短黄E、舌红苔黄50、下列不属于湿热蕴脾证临床表现的是A、脘腹胀闷B、口中黏腻C、舌苔白滑D、渴不多饮E、身热不扬二、B1、A.脘腹胀满,嗳腐吞酸B.脘腹胀痛,痛而欲吐C.脘腹冷痛,泛吐清水D.脘腹硬满,大便秘结E.腹冷痛,痛势急剧<1> 、胃阳虚证可见A B C D E<2> 、胃肠气滞证可见A B C D E2、A.面色淡白B.面色(白光)白C.面色萎黄D.面色苍白E.面赤如妆<1> 、心阳虚脱证的面色是A B C D E<2> 、心阳虚证的面色是A B C D E3、A.咳嗽痰稀色白B.咳喘痰黄黏稠C.咳嗽痰少黏稠D.咳喘痰中带血E.咳喘咯脓血腥臭痰<1> 、寒痰阻肺可见A B C D E<2> 、燥邪犯肺可见A B C D E4、A.肾气不固B.膀胱湿热C.脾虚气陷D.肾虚水泛E.脾阳虚<1> 、尿后余沥不尽见于A B C D E<2> 、小便浑浊如米泔见于A B C D E5、A.阴虚动风B.血虚生风C.肝阳化风D.热极生风E.外感风邪<1>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见于A B C D E<2> 、眩晕欲仆,肢体麻木多见于A B C D E6、A.痰蒙心神证B.胆郁痰扰证C.痰火扰神证D.瘀阻脑络证E.心阴虚证<1> 、以狂躁、神昏、哭笑无常为主的证候是A B C D E<2> 、以惊悸不宁、烦躁失眠为主的证候是A B C D E7、A.两目上视,手足抽搐B.肢体麻木,震颤拘急C.头晕目眩,手足蠕动D.眩晕欲仆,头胀痛E.突然昏仆,口眼斜<1> 、阴虚动风证的表现是A B C D E<2> 、血虚生风证的表现是A B C D E8、A.肺气虚证B.脾肺气虚证C.肺肾气虚证D.肺肾阴虚证E.心肺气虚证<1> 、症见心悸咳喘无力,胸闷气短,舌淡脉弱者属A B C D E<2> 、症见气短而喘,咯痰清稀,食少,腹胀,便溏者属A B C D E9、A.肾虚水泛证B.肾阳虚证C.肾阴虚讦D.肾精不足证E.肾气不固证<1> 、以腰膝酸软,身肿尿少为特征的是A B C D E<2> 、以腰膝酸软,胎动易滑为特征的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心脾气血虚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见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浅议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的辩证治疗

浅议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的辩证治疗
维普资讯
42
《甘肃中医》2002年第 l 5卷第 l期
浅议肝 脾失调 与肝 胃不和 的辨证 治疗
蒲朝晖 ,杨 国栋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741 0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肝脾不调;肝 胃不和:辨证施治
中圈分 类号:R241.6
文献标 识码:c
文章编 号:l 004—6852(2002)01—0042—03
脾居 中土 ,主司运化 其气 主升 。脾 气司运化 消磨 ,脾 阳主温 化腐 熟 ,运 水谷循 常 道 ,化水 谷 为 精 微 ,升气血 以奉 养周身 。古 人云 :“脾 者 ,俾 也 , 俾 助 胃气 ,主 化 水谷 ”。 胃者 ,太 仓之 腑 ,水 谷 之 海 ,脏 腑 之 大 源 ,主受 纳腐 熟 水谷 。 《内经 》云 : “五脏 、六腑 皆禀气 于 胃”
脾 胃和 肝胆 在 生理 病 理方 面 有着 密 切 的 关 系 。根据 五 行配 合 ,脾 胃属土 ,肝 胆属 术 ,木 能 克 土 a术 克 土 在生理 上 表现 为疏 泄 脾 胃的功 能 ,脏 气 以上升为常,腑气 以下降为顺,肝气一k升,脾气 得肝 气之 助 ,则 能把 气血 精 微上输 心 肺 。胆气 下 降 ,胃气 得胆 气 之功 ,方能 胃气 和 降 ,消 化食 物 , 传送糟粕 。此即肝木 疏土的 正常生 理功篚 。在病 理 方 面 ,肝 胆疏 泄 升降功 能失 调 出现 肝气 横逆 , 就 会 影 响 脾 胃运 化 升 降 之 功 能 ,ifii}lj现 胸 胁 痞
所 以,肝 和脾 胃在生 理上相 互 资生 ,在病理上 相 互影 响 ,相 互传 变 ,其 临症 治疗 ,必 须抓 住 病机 与证 型 的异 同,注重证 型特 征 ,突 出辨 证施 治 。 2 辨 证论治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1.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2.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二、脾虚吃什么食物好*三、肝郁脾虚的食疗方法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1、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

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

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2、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泄泻由水湿阻于胃肠,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湿注肠道所致。

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潴为湿,谷滞为积,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

然而小儿脾虚泻,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肾虚后阴不固所导致。

3、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3.1、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

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3.2、坚持早睡最好在十点半就要上床,十一点就要入睡了,让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因为十一点到三点是胆经和肝经开始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肝胆开始排毒、代谢、养血。

3.3、揉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肝气犯胃的证型

肝气犯胃的证型

肝气犯胃的证型
肝气犯胃,也称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其证型是由于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以胸胁胃脘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

具体来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会出现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症状。

当肝气横逆,气滞于胃时,胃气上逆,就会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

由于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能出现吞酸嘈杂的情况。

此外,舌苔的薄白或薄黄,以及脉弦或弦数,都是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而有所表现。

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那么症状会加剧,如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的情况下,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

如果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那么胁肋胃脘疼痛会固定,痛如针刺,甚至可能损伤脉络,出现呕血黑便的情况。

这种证型常见于胃脘痛、呕吐、呃逆、胁痛,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中药方剂,具有调和肝脾,平衡气血的功效。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指因情志不畅或不当饮食,导致气滞血瘀、脾虚失运而出现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脘腹胀满、纳呆、大便稀溏等。

疏肝健脾方剂的应用可以帮助调理患者的生理环境,缓解脾胃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疏肝健脾方剂主要由以下中药组成:
1.柴胡:宣肝解郁,疏通气机,是治疗肝郁脾虚的基础药物。

2.白术:健脾益气,用于治疗脾虚失运,纳呆等症状。

3.山楂:行气和中、消食、化湿,可缓解脘腹胀满等消化系统症状。

4.陈皮:行气化痰,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

5.茯苓:利水消肿,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6.枳实:行气下逆,止呕解胀。

8.香附:行气化瘀,舒肝化郁。

这些药物的配伍可以调和患者肝、脾、胃的生理功能,帮助调节疾病状态,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

疏肝健脾方剂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配伍和剂量调整。

同时,注意服药期间的饮食卫生和心理状态,减轻负面情绪,避免刺激性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有效中药方剂。

患者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可避免病情加重,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建议患者在治疗及甚至痊愈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坚持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可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健脾丸主要作用: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偏重于健脾除湿。

归脾丸主要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偏重于气血双补。

健脾丸主治脾胃衰弱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疲倦。

归脾丸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敷所致的心悸,失踪眠忘掉,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舌体胖大,少气懒言;难以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

单独看去,那就似乎首先得选用健脾丸来健脾除湿------先祛脾经之邪气。

邪气不先除去,脾经难以安逸也。

脾经一旦难以安逸,归脾丸的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就无从到位。

此乃中医治人先祛邪气后养正气之大道理。

此其一。

中医主张治人------治周身的经脉以至达到步调一至、同心协力,各经之病就必愈无疑;而不是主张治病-------哪里病了只治哪里,树欲静而风不止也。

同期见到“体形较瘦、难以入睡,睡眠多梦”,证实目前不仅脾虚,而且有中医的“肝郁”。

肝藏血,血主百脉~所以肝郁是你脾虚的内因。

欲健脾祛湿,必当舒肝-------平息肝经之火气矣,否则亦不能达到健脾之目的。

由此观之,要先服《逍遥丸》来平息肝经之虚火;再服健脾丸去除湿;肝、脾两经无邪之后再内服归脾丸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从而“难以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少气懒言”之症一并同愈哉~脾虚的消解法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

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

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

如果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祛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

如果吃一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心脏功能虚弱,供给胃用于消化的气血不足,此时补心就是健脾,柏子养心丸最堪此任。

此药补心又养肝,安神又通便,若总是心神不宁,气短乏力,大便难下的人服此药最为恰当。

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

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

清气生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

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

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觉顺下无碍了。

此外,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重点刺激公孙穴,配合内服粥药,健脾也并非难事。

肝郁的消解法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00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一分钟,揉“地筋”3分钟。

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

敲带脉擅消“游泳圈”(腰旁赘肉),敲胆经易减臀部和大腿上的赘肉,此二法实为一法,都是在疏通胆经,因为“带脉”也是胆经在腹部的一段。

如果用此二法一段时间,并未有明显效果(应该大便增多或食欲略减),那咱们就用第二招,先从增强脾经入手。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表现不同,原理一样。

出现消化不良,便溏腹胀。

肝的五行属木脾胃都属土,胃管降,脾管升。

肝气郁结,木有病,木的病气,木克土,导致脾胃不好。

肝主怒,怒气上来,就犯了脾胃。

区别:都是因为肝不适,导致的。

肝气犯了胃,比如像:嗳气,唉声叹气。

酸往上漾,腹胀也会表现出胃口很好,胃火旺,但是消化不了。

便溏,肚子里咕噜咕噜。

肝气犯了脾,食物的水谷精微不会被脾运化出去。

导致便溏。

肝郁伤脾。

共同症状:情志抑郁,善太息,暴躁易怒,胸胁胀满(肝气抑郁了,想往上走不上去,所以会胁痛)肝气郁结,生发之机受到阻碍。

肝胃不和的症状:嗳气——是什么,反酸嗝逆——打嗝打不出来,觉得打嗝打出来就顺畅了不思饮食。

有时候是胃口特好,但是不消化。

失恋后暴饮暴食——叫肝气郁结,横逆犯了胃,把悲痛化为了食量。

肝郁脾虚的症状:食少腹胀,肠鸣矢气——肚子叫大便溏滞五更泻——肾阳虚、脾肾阳虚的典型症状。

案例1:男,白手起家,遇到金融危机,45岁,有钱,心情不爽,胸口疼,吞酸,反胃,没胃口,情绪不好柱状图:肝低蓝解郁茶:佛手,柔肝气橘叶:疏肝行气玫瑰花:解肝郁四逆散:枳壳,下降厚朴:下降芍药,甘草柴胡:宣肝气香附:疏肝降肝气,和降胆气——有区别,,没听清听懂案例2:女,34,柱状图:肝低蓝,脾有点低黄肝火旺、上一个就是抑郁,导致的虚火。

这个女士是有真的火可能还有:便溏、腹胀。

佛手玉单名,,不光是郁,还是热。

一方面舒气,一方面凉…………,麸炒白术:肝气郁的效果很好。

脾与胃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同居中焦,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

现将脾与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脾的生理病理(一)脾主运化。

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有以下两种含义。

1(运化水谷精微:《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可见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

水谷入胃。

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运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肌肉丰富,精力充沛等。

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时就必然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症状。

久之则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

2(运化水湿、水液:《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这段文不但说明了精微物质的运化过程,同时也明确指出在脾气的作用下水液运化的全过程。

当脾气旺盛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时,饮入之水可以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体内的水湿亦可正常的运化;当脾气虚或脾阳虚时,水湿运化失调可导致水湿停留。

如停留于肌肤则产生水肿,停留在肺则成痰饮,停留于体腔如胸腔、腹腔则出现胸水或腹水。

因此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二)脾统血。

统血是指统摄控制血液的流行,使之循经脉正常运行。

人体元气的生成主要是靠脾,脾气健运则元气充足,就能充分发挥“气能摄血”的作用。

所以脾能统血与“气”能摄血的作用基本是一个含意。

当病态时,若脾气虚弱则气不摄血,血失统摄,血溢脉外或流至体外就会出现尿血、便血、肌衄、崩漏等多种出血症。

这种病理现象称为“脾不统血”。

(三)脾的特性1(脾气宜升;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升清:即升精。

“升”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

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由肺到心,以生化气血,营养脏腑。

这种运化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的,故称“脾气宜升”。

而上升的主要物质是水谷精微,所以又称“脾主升清”。

(2)升举:脾气健旺,升举内脏,维持脏腑的恒定位置及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就会出现脾气下陷的改变,如内脏下垂,脱肛,久泻不止,少气懒言,息短声低,自汗易感,排便无力等。

2(脾喜燥恶湿:《素问》说:“五脏所恶……脾恶湿”。

脾属阴脏,性喜燥而恶湿。

脾虚不运则易生湿;反之,湿盛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出现头身沉重,四肢困顿,脘腹闷胀,食少纳呆等。

故有“脾恶湿”之说。

(四)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人体肌肉之所以能强壮丰满,四肢活动有力,主要是依靠饮食所化的精气。

这种气经脾转输以达四肢百骸。

故脾气健运则机体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

脾气虚弱则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甚至萎软不用。

所以说,脾主肌肉、四肢,主要是指脾供给四肢、肌肉正常活动的营养。

《素问》又说:“开窍于口,藏精于脾”。

因为口纳五谷,先入于胃,胃为脾之腑,故口为脾之外窍。

《灵枢》还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由此说明脾的精气通于口,脾气正常则口能辩味。

病态时若脾气虚则口淡无味,唇色无华,脾有湿热时则口中粘腻、泛甜,甚者口唇红肿糜烂。

(五)脾与胃的关系。

脾位于腹中,与胃以膜相连。

二者经络上互为络属,构成表里;生理上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所以说脾与胃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两者又各有其特点,脾的主要特点是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

因此脾虚失运则有湿困于脾,中气下陷等病理改变;胃的主要特点是受纳水谷及水液,若胃气虚弱则出现胃纳不佳。

胃气上逆等病理改变。

(六)脾与其他脏的关系。

按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五脏之间均有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的关系。

1(脾与肾:肾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脾之运化功能必须有肾阳的推动,肾主水、藏精,又必须有脾运化之精微不断的滋养,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脾阳不振,临床上则出现腹胀,纳呆,形寒肢冷,浮肿便溏等脾肾阳虚之症。

当脾虚时则中阳不足,生化无权,致水谷精微难以化生人体之阴精,以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出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脱,腰膝酸软,不育不孕等。

小儿则以发育不良为主要表现。

2(脾与肝(1)肝藏血,脾统血,主运化,以生化血液。

若脾虚则运化失司,必然影响生血功能,则肝无血藏致肝血不足,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爪甲不荣,肢体麻木,耳鸣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经少色淡或闭经等。

(2)脾主运化,肝主疏泄。

脾气的运化功能必须要肝气来协助输布。

若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失常横逆犯脾临床称肝气犯脾,轻者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弱。

出现胁下、上腹闷痛,嗳气纳呆,腹痛泄泻等。

所以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

脾与其他脏器的关系示意图如下:二、胃的生理病理(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

如《内经》说;“胃为水谷之海”。

“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

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

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

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

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故有“胃以降为顺”的说法。

若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时,则出现恶心呕吐,胃脘疼痛等症。

胃之所以能受纳饮食与腐熟水谷,主要是依靠“胃气”的功能。

胃气一般泛指胃的消化功能。

《灵枢》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可见人以胃气为本。

历代医学皆重视保护胃气。

所以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述。

(二)胃的特性1(胃气宜降:胃气以降为顺。

胃气下行,故水谷下降,以便消化,吸收与排泄。

它与脾气宜升的特点相反相成。

如胃失和降则出现胃气上逆等病症。

2(喜润恶燥:胃属阳,喜润恶燥,与脾属阴,喜燥恶湿相反相成,以保持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