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
郑州地区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回归模型
关 键 词 :郑 州 地 区 ; 小 麦 ; 量构 成 要 素 ;回 归模 型 冬 产
理 , 研究 光 、 、 使 温 水条 件对 作物 生长 的影 响定量 化 ,
引 言
冬 小麦 产 量 预报 是 气象 部 门 的 常规业 务 之 一 ,
为详 细 、 深入地 分析 气 象 条 件 对农 作 物 生 长影 响起 到 了重要 作用 。 本 文在 前人 研 究 基 础上 , 利观测 资料 , 千 穗 同期 逐 日平 均气 温 、 降水量 和 日照 时数 等气象 资料 。
1 2 方 法 .
青~ 抽穗 和抽 穗一 成熟期 的气 象条 件 。根据作 物在
不 同生 长 阶段 对 气 象条 件 有 不 同要 求 , 郭建 平 等 引 入热量 指数 模型 , 魏瑞 江等 口 任 玉玉等 ¨ 马兴 、 】 、 祥等 ] 和代 立芹 等口 用 模 糊数 学 的隶 属 函数 原 。利
对穗 粒数 的形 成有重 要影 响 。温度通 过影 响开 花期 的早 晚 、 浆期 长短 和灌浆 强度 影响千 粒重 l ; 熟 灌 7成 ]
此 确定 对其影 响 的显 著 时段 和关 键 因子 , 建 立 千 并
粒重 、 粒数 的预 测模 型 , 穗 以期为冬 小麦 的产 量预测
提供参 考 。
第 2 3卷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j oURNAL OF AP LI P ED ETEOROLOGI M CAL S ENCE CI
Vo1 3。N o .2 .4
A u s 01 gu t2 2
钱 锦 霞 , 建 平 .郑州 地 区 冬 小麦 产 量 构 成要 素 的 回 归模 型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0 2 2 ( )5 054 郭 2 1 ,3 4 :0—0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食物安全。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本文将在不少于2000字的篇幅内,进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一、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种植的小麦植株数量。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实际种植中,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小麦适宜的种植密度有所差异。
根据过往的研究成果,种植密度与小麦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同时存在一个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
过低的种植密度会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蒸发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等问题,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
而过高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不足,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
一般而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根据小麦品种、生长周期、土地类型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的。
在研究中,常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来比较不同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差异。
研究发现,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和小麦千粒重等指标,从而增加小麦的实际产量。
二、种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除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种植密度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小麦的品质包括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胶体含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小麦的食用价值和加工利用。
研究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提高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
此外,适宜的种植密度还可以改善小麦的养分分配和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小麦的品质。
然而,种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小麦的品质。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来平衡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三、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种植密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到达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
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
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进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Vol.370No.10OCT.2020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 小麦的产量受不同性状因素的影响,其数值高低是多个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关键因素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
当三要素中的任一因素值升高时,其余两因素值会降低,因此平衡三要素的大小,对高效育种栽培小麦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小麦产量构成的研究较为详实,有学者认为可通过固定穗数,提升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利用穗粒饱满、匀称来建立小麦高产框架[1-3]。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本文选用当地种植栽培的5个优良品种进行试验,通过对各指标调查分析,明确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并最终服务于实践小麦生产中。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于2019年在济南商河县贾庄镇农作物展示示范基地进行,试验地肥力处于中上等水平。
供试材料选择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包括山农29、烟农999、鲁原502、鑫麦296和临麦9号,5个供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均为228d。
1.2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实验地块分为15个小区,每小区0.67hm 2。
将5个供试品种随机种植在小区内,各重复3次,待小麦出苗后,在小区内进行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小麦并做标记,记录小麦各生育期的农艺性状指标,并统计最终产量。
试验区内施肥情况为:每1hm 2施用N 肥200kg、P 肥120kg、K 肥100kg。
剩余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均与一般种植相同。
试验于2019年10月16日播种,10月26日出苗,次年6月10日进入成熟期。
1.3数据处理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统计分析表1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统计Tab.1Statistics of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品种产量kg/hm 2穗数×104穗/hm 2穗粒数千粒质量g 小穗数株高cm 穗长cm 穗质量g山农2910923.89656.7039.0034.6718.0383.58.29 1.85烟农99911366.94671.6936.3338.2919.2781.57.85 2.01鲁原50211005.35660.0338.6737.5817.5987.38.27 1.93鑫麦29611452.57613.3649.6733.9918.6884.19.60 1.98临麦9号9981.50641.7035.6735.7820.0788.77.88 1.87平均值10946.05648.7039.8736.0618.7385.028.38 1.93表1为5个小麦品种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的描述统计结果。
小麦产量的形成
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产量(667㎡)=100(1)穗数的形成。
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
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
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
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
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例如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种植技术等。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首先,气候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小麦是一种寒冷作物,对温度和日照的要求较高。
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提供充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热量,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气候因素中,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尤为突出。
正常的降水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维持土壤湿度,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量都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适宜的降水量范围,以确保小麦生长良好,产量稳定。
其次,土壤条件对小麦产量也具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土壤类型和肥力程度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为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因素都会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土壤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土壤改良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种植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种植技术包括种植密度、栽培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害,保障产量稳定。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最佳的种植技术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此外,小麦产量还受到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会对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政策支持和补贴措施可以鼓励农民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和投入,提高产量。
科技进步可以提供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小麦的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和科技推广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土壤、种植技术以及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
(10)--《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综合测试题答案5
《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综合测试题答案5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配方施肥 把土壤测试、生物试验、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综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可补充土壤养分不足,同时发挥肥效的最佳效应,从而实现目标产量的施肥技术。
2、小麦的产量结构 构成小麦产量的三大要素,是指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重和干粒重。
3、春化阶段 小麦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才能形成结实株体,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
4、根外追肥 又称叶面施肥,指不将肥料施入土壤,而是施在作物的地上器官,并通地上器官(主要是叶片)来获取肥料的有效成分。
5、田间出苗率 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播到田间后出苗的百分数。
6、小麦的发芽率 指100粒种子中7天内的发芽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1、春小麦播种的时间一般为(3月下旬4月上旬)。
2、(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是小麦的重要阶段,否则小麦就不能(抽穗)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3、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和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将小麦分成三种类型(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
4、大多数春麦区的生长发育期为(110-120)天。
5、小麦的(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和(灌浆)三个阶段决定着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6、麦田进行耕翻,概括来说有两方面作用,其一可破除(土壤板结),其二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7、(蜡熟)期的小麦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力,一般在95%以上,并且营养充足,幼苗粗壮发育良好,符合用种要求。
8、小麦的穗粒重不稳,除了有品种因素外,更主要是(水)、(温度)、(光照)及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9、小麦生长期间,深中耕和镇压的好处是(可抑制小麦生长),(预防倒伏)。
10、改良土壤的结构根本方法是(增施有机肥)和(合理土壤耕作)。
11、小麦后期施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 或 叶面追肥)的办法。
12、麦田的缺苗断垄对产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采用(查苗补种)和(疏苗移栽)进行补救。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农学10-2班赵胜利20100143摘要简要地分析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四川省的农业气候条件,从而探讨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包括栽培措施和育种。
关键字小麦产量构成增产途径1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1.1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小麦的单产决定于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但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不同。
1.2 产量构成因素相互关系小麦产量3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穗数的形成是分孽发生与两极分化的结果,最后决定穗数多少的时期是抽穗期。
从播种到抽穗以前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育状况,都对穗数多少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
穗粒数的多少是开花授精6-7天后决定的,它取决于分化小花的数量和小花与子粒退化的比率,穗粒数的多少受穗分化到粒数型期间的生态环境和植株有机、无机营养状况的影响,其中包括穗数的影响;而粒数对穗数并无影响关系。
粒重是收获时才最后定下来的,粒重的高低除了其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制于子粒灌浆期间的各种生态因素和植株的营养状况,穗数的多少是制约粒重的原因之一。
粒数的多少对粒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由此可知,在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中,穗数是对穗粒数和粒重有较强作用的制约因素,穗数的多少对穗粒数和粒重始终处于主动的影响,支配的地位;而穗粒数和粒重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影响和支配的地位。
因此,在生产中协调三因素关系时,主要通过调节穗数来实现。
2 四川小麦增产途径2.1 小麦育种小麦育种水平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较快提高,为小麦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需进一步提高,品种的抗病、优质、适应性等特性将逐步得到改良,通过多学科协作,一些新技术将为小麦育种创造和鉴定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计算机将会在小麦育种中发挥较大作用,小麦育种水平和效率将得到较大提高。
2.1.1育种目标要适应未来小交生产发展开展小麦育种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应瞄准未来的小麦生产。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8.4
27.1
23.4
经济系数
0.53 0.48 0.48 0.4
高产分析----中国青藏高原4
▪ 4.气候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 无高温:西藏日喀则6~8月平均最高气温21,最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 及发展趋势
目录
▪ Part1:世界小麦主产国生产情况 ▪ Part2:我国小麦生产历史与现状 ▪ Part3:国内外小麦超高产分析 ▪ Part4:当前我国超级小麦研究 ▪ Part5:当前我市小麦管理意见
一、世界上小麦主产国家生产情况
▪ 小麦是世界范围内种植较为广泛的作物,自北纬 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国 西藏)均有栽培,是世界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年均温在10~18℃,积温 在1800~2200℃,年降水量750毫米,地形的限制小, 平原、台地、高原皆可。由于自然条件和国土面积 等原因,各国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差异较大。
▪ 法国北部高产区小麦单产平均亩600kg,高产地块可达亩产 800kg。法国平均单产达到接近500公斤,在世界上也属于高 产国家之一,由于气候条件,冬小麦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15 日至11月15日之间,收获季节在次年的7~8月间,生长时间 长,灌浆时间长。
高产分析----英国
▪ 气候: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 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于典型的海洋 性气候。一年一熟制,单作冬小麦。
高产分析----中国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目前仍是我国小麦高产纪录的保持地, 青海香日德农场1978春小麦最高单产曾达1013kg/ 亩,西藏日喀则地区冬小麦达871kg/亩。从以下 三个方面分析:
1.干物质积累 2.生育期 3.产量结构 4.气候条件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摘要:通过对2022-2022年湖北省3个小麦(TriticumaetivumL.)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125,其次是千粒重,为0.2872,贡献最小的是每穗粒数,为0.1517,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年度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最小的是每穗粒数。
因此,襄阳市麦区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口,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
ZHOUFang-ju,CHENQiao-heng,ZHANGDao-rong,TANGQing-yi,JIANGQi-bin,WANGYan,LIU某ian-bin,LUTian-tai(某iangyangAgriculturalScienceAcademyofHubeiProvince,某iangyang441057,Hubei,China)随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提高小麦(TriticumaetivumL.)产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在高产水平条件下,提高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1-3]。
目前关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横向比较,即同一年度间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2,4,5],而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较少。
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襄阳市3个主栽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在2022-2022年的生育期及产量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小麦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在不同年际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进而探讨提高千粒重的途径,旨在为本地区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
小麦三要素计算公式
小麦三要素计算公式
小麦的产量主要受到三个要素的影响,分别是种子数量、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
计算小麦的产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产量 = 种子数量× 种植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其中,种子数量指的是播种时使用的种子数量,种植面积是指小麦种植的总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是指每单位面积(如公顷或亩)所产出的小麦数量。
这个公式从三个要素综合考虑了小麦的产量,种子数量的多少影响了播种密度和出苗率,种植面积的大小决定了总产量的规模,而单位面积产量则反映了小麦的单产水平。
因此,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综合评估小麦的产量,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子数量、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小麦的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是一个简化的计算模型,实际的产量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病虫害情况等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
滨州市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内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区之一。
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保证水分充足供应,对提高产量、质量有显著影响。
但是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较少,因此对机械灌溉的依赖性较强。
另外,选择垄作、畦作等栽培方式,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消耗量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以及分析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关系,将有助于指导农户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并且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灵活调节灌溉,在确保土壤水分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所需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水和降低种植成本[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6°38′,东经116°23′。
地处鲁北平原,地貌类型为黄河冲击平原。
该地以粉砂壤土为主,田间持水率21.8%。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7、8月份,全年平均降雨量564.8mm,年平均气温为12.8℃,无霜期205d。
1.2 试验设计试验中设置两个变量,分别是栽培方式、灌水定额。
其中,栽培方式分为3种,即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各种栽培方式的田间布置如图1所示。
灌水定额设有3个水平,只用于RC和HLC栽培,分别是:(1)高水处理,灌水定额等于TC栽培模作者简介:王立华,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Email:****************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王立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811)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产量、耗水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一处农田开展试验,分别设计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3种栽培模式,并且在RC和HLC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中水、低水3种灌溉处理。
农业技术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农业技术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第一篇作物育种第一章作物育种基础绪论一、基本概念:(一)、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二)、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二、基本问题:(一)、品种的特征特性?1、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2、形态上的整齐一致性;3、有别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4、一定的生态适应性。
(二)、如何识别不同的品种?1、外部形态性状:株高、株形、颜色、籽粒;2、内在的遗传物质:PrOteinDnA。
(三)、优良品种在农业上的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增强抗性;4、扩大栽种地区;5;改革耕作制度;6、促进农业机械化。
三、思考题:(-)品种的合理利用?1、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种植良种。
2、良种良法相结合。
3、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合理搭配。
4、注意优良品种的防杂保纯和良种良繁工作。
第二章粮油作物育种水稻部分一、名词解释1.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
2.雄性不育保持系:当作为父本与雄性不育系杂交时,能使Fl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3.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的品系。
4.抱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抱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5.配子体不育:指花粉的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控制。
6 .光敏核不育性:水稻光敏感核不育基因是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中对光线敏感的,调控花粉发育的重要基因。
二、填空题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
2、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粒数和粒重。
3、稻米品质具体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
4、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与调控措施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小麦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生态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要求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
一、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种类及其概述影响小麦生产的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1、气候因素。
包括光、温、气、水。
光:就是光照,温:就是温度,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求适当的温度。
小麦的生长也不例外。
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分布和产量。
另一方面,温度还影响小麦发育的速度,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也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气:就是空气,从而影响着小麦的生长;水:水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生态条件,根据生命科学的研究,地球生命起源于水中,水与光照、大气一样都是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2、土壤因素。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状,如质地、通透性、酸碱度等,土壤中水、空气含量,有机及无机肥料含量以及微生物等。
其中水分和空气既是气候因素也是土壤因素,微生物是生物因素的组成部分。
3、生物因素。
麦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间作套种的作物、昆虫、病菌及其它微生物、杂草等。
4、人为因素。
主要是指人类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通过各项劳作落实技术措施而达到干预小麦自然生育进程的行为,如育种、耕作、施肥、植保等具体行为,科技进步使人为因素在小麦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内部因素:包括小麦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小麦产量构成要素。
小麦生物学特性:包括生育期、株型、光合效率、感温性、感光性、抗逆性、品质等,这些都是小麦自身先天拥有的特性,也就是内因。
产量构成要素就是通常说的产量三要素:单位面积的总穗数,每穗平均子粒数和每个子粒的平均重量。
我国通用的面积单位是667米2。
由于小麦子粒小,个体变异大,单粒重的测算很不方便,生产上常用1000个子粒重量的平均值代表粒重,称为千粒重,单位为克(g)。
二、各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一)光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太阳光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最主要能量来源,小麦产量的90%~95%都是来自光合作用过程所形成的光合物质。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摘要通过对2000~2008年在小麦生产中积累的大量试验、示范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一定数量的穗数是高产的最重要基础,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而提高单位面积总粒数和千粒重是实现小麦增产的关键,因而要把提高群体成穗率和千粒重作为争取小麦高产的核心来抓。
关键词小麦产量;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统计分析;淮北地区2003年以来,铜山县6万余公顷小麦产量由 4 980kg/hm2提高至 6 045kg/hm2,出现了部分整建制达到7 500kg/hm2的镇、村和9 750kg/hm2的高产田。
这表明:我县小麦生产水平目前总体上已经完成由低产向中产阶段的转变,正逐步向高产阶段迈进。
为了研究探索新时期本地区小麦生产的主攻方向,我们将2000年以来在小麦生产中积累的大量试验、示范资料进行了系统归纳整理,拟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的变化方面,寻求规律,指导本地区小麦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材料与方法2000年以来,我县共组织各种小麦试验、示范68次,其中:品种比较试验32次,栽培试验28次,高产示范8次。
以上资料经过按照不同产量水平(kg/667m2)进行分组后,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穗数(X1,万穗/667m2)、每穗粒数(X2,粒)和千粒重(X3,g)的平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n为次数(见表1)。
统计分析按照莫惠栋著《农业统计分析》1992年方法进行。
2统计结果与分析2.1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的变异对X1、X2和X3按照表1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的组间变异F值分别为6.47**、1.497和8.525**,即2000~2008年的68次试验、示范资料,每667m2穗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达极显著,而每穗实粒数的变化则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发现,产量500kg/667m2以上的9次资料,平均穗数为35.91万穗/667m2,比产量460kg/667m2以下的穗数差异极显著,说明获得一定数量的穗数是高产的最重要基础;产量420 kg/667m2以上产量的千粒重差异显著,300kg/667m2以下产量的千粒重最低,与300kg/667m2以上产量的千粒重差异达极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产量形成因素分析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小麦也是一样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小麦产量的基本来源,小麦一生中通过光合作无产生的有机物质,除少量用于代谢维持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都用来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小麦的生物产量主要决定于三个方面:光合面积的大小,主要是叶片面积的大小。
其次是光合时间的长短,它取决于生长期,日照时数,和叶片的寿命;其三,光合生产率的大小,一般以每日每平方米多少克干重来计算。
所以光和面积大,光照时间长,光合生产率高,产量也就高。
因此,一切栽培管理措施,都要围绕着为小麦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及群体结构来进行,小麦的生产亩地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而小麦的籽粒产量又是有一穗穗,一粒粒积累形成的,因此,穗数,穗粒数是构成小麦产量最基本的因素。
同时籽粒大小和饱满程度也影响产量的高低。
因此粒重也是构成产量的重要条件。
现在我们知道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共同构成了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更直接的说小麦产量等于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乘积。
对于单位面积来说,不论改变哪个因素,都可使单产增加,但是,上述三个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形成,造成的影响力是不同的。
那么,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大小又是怎样的呢?小麦的产量潜力可以从生态环境影响和品种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所谓生态环境是指有自然气候和生态措施所营造的生态环境,而品种影响则是由小麦自身特性和品种决定的。
小麦的有效穗数主要受环境条件制约,而较少受品种条件影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则更多的受品种特性影响,而千粒重的潜力则主要是受品种特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环境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力度最大,对穗粒数的影响次之,而对粒重的影响最小,从小麦实际产量构成来分析,穗数影响约占47.5%,穗粒数影响约占29.5%,粒重仅占23%。
可见,穗数因素对产量影响最大,也是最容易通过栽培措施来实现的因素,也就是争取穗数,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我国小麦生产实践也表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小麦由低产到中产再到高产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增穗增产,同时也可以看到,单位面积的粒数在产量中比重可占到77.7%。
这就是说穗数和穗粒数的形成对产量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小麦产量潜力的发挥,只有通过各产量因素协调的,成比例的改善,才能完整实现。
一般情况下,单位面积上的穗数主要表现群体密度,而穗数和穗粒数主要反映一定条件下的个体健壮程度,那么又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小麦产量呢?小麦产量因素分解:小麦各产量因素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按照形成的时间顺序可分为:穗数形成的过程,穗粒数形成的过程,籽粒和粒重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因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又是那些因素在产量形成中起主导因素呢?首先是决定小麦产量近五成的穗数,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主茎穗的数量决定于基本苗数,其主导因素是播种密度,而分蘖穗的数量取决于分蘖的数量和质量,分蘖数量取决于播种密度和分蘖数量,其次单株分蘖数也是制约分蘖数量的主要条件,它决定于小麦的播种数,品种特性,播种期,栽培措施以及时间和强度,分蘖数量人们常用成穗量来衡量,其制约因素主要有,冬前分蘖量,品种特性,栽培措施以及栽培时间和强度,可见控制小麦穗数的主要因素是播种密度,播种期、品种特性和具体栽培措施的时间和强度;决定小麦产量近三成的穗粒数,小麦的穗粒数决定于小麦结实小花的数量,穗粒数是由结实小穗数和小穗结实粒数决定的。
结实小穗的数量决定于品种特性与生育条件,在品种一定时,生育条件好,有效结实小穗也就多,不育小穗也就少,每个小穗的结实小穗数可育小花数为基础,一般有2-3多小花能够正常发育,它的主导因素是品种特性和生育条件。
同样,在品种一定的条件下,生育条件好时,可育小花就会增加,不育小花就会减少。
所以与穗粒数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品种特性和孕穗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条件。
决定粒重的主要因素:小麦粒重的大小决定于籽粒的容积和光合产物的累积数量籽粒的容积相当于籽粒的体积,它与小麦的品种特性与籽粒的形成期的条件有关,而光和物质累积量则有见光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两部分组成,对灌浆强度来说它既取决于品种特性和籽粒活性和生育条件,同时还取决于有群体结构和生育条件控制的光和作用生产物的多少。
而持续时间则主要取决于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情况和营养体衰老状况,从粒重因素可以分析,与粒重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品种特性,群体结构,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营养器官衰亡与后期生长条件。
影响小麦高产的这些因素和因子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
要想使小麦达到高产的目的,个产量因素均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既要适宜,又要易于获得。
所谓适宜即:稳妥,不因倒伏而减产,同时还要有益,有益于协调三个因素的关系,有益于增加产量。
所谓易于获得即:把握性大,措施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
第二,先形成的产量因素影响后形成的产量因素的发展,而后产量因素又可弥补前产量因素造成的不足。
例如:小麦根、叶、孽等营养体生长状况,又影响穗数、穗粒数生长发育的作用。
当某一因素造成穗数不足时,往往粒数和粒重会较高些。
第三,个产量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小麦的产量虽然正比于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但也受限于一个范围内,不可能无限增长。
同时三个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穗数增高会造成穗粒数和穗重的减少。
相反,对穗粒数和穗重要求过高时,穗数往往达不到高产要求。
只有限制小麦高产的三个产量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协调发展,才能发挥增产潜力。
生产中,三个产量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高产类型,例如:可以通过每亩35万穗,每穗32粒,千粒重45克的产量组合形成每亩500kg的产量,也可通过每亩55万穗,每穗23粒,千粒重50克的产量组合形成每亩500kg的产量。
产量和产量因素的形成与群体、个体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冬前茎数,最高茎数,成穗率密切相关。
同样每穗的粒数又与小穗数,小花数,结实率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基本苗和分蘖途径获得相似的穗数。
在相似的基本苗时获得不同的穗数。
小麦生产是一个有效的生产系统,应根据苗情发展和生育环境条件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的关系,使其在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充分发展。
小麦的开花结实除要求一般生育所需的光照,水分,空气、热量及矿物质营养等条件外,往往在生育的某个时期,对低温和光照都特殊的要求,如果这一特殊的生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小麦就不能抽穗结实,这就是春化现象和光照周期现象。
春化现象和光照周期现象有哪些规律?小麦的种子萌发出苗后,需要经过一定程度和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在来年春天使发育继续进行,形成结实器官,否则植株只能停留在分蘖状态,这种现象就是春化现象。
很据不同品种通过不同的春化温度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等三种类型。
冬性品种经过的春化温度是0-3度,持续时间35天,这一类品种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低,春化速度缓慢,温度过高,又不能完成春化,冬性品种未经春化处理,春天不能正常抽穗。
半冬性品种经过的春化温度是0-7度,需要15-35天,半冬性品种未经过春化处理,春播时一般不能抽穗,即使能抽穗,也在时间上延迟,形成的麦穗参差不齐,春性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可分为北方春性品种,只要温度适宜都可以感受春化作用,萌动的冬性小麦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后,进行春播,或在冬前平均气温3-4度时播种,出苗后均能正常抽穗结实,冬性品种适时秋播时,由于当时平均气温较高,种子出苗后,生长点不能立即感受春化作用,只有当夜间温度低于7度时,春化过程才能开始,当日平均温度低至0-5度时,这时春化作用完成,冬性品种的春化过程,也就是小麦形成根、叶茎、孽的时期,当春化过程完成后,小麦的叶原基,孽原基,原始茎节的分化也就完毕,因此春化过程时间的长短,也是决定叶片、分蘖数量的重要时期,一般来说,春化时间长的冬性品种小麦的叶片数和分蘖数比春化时间短的春化品种要多,因此能够延长春化时间的因素都能够促进单株分蘖数的增加,处于春化时期的冬小麦,能够忍受零下20度以下的低温,一旦通过春化进入光照时期,抗寒能力则大为降低,半冬性品种播种过早,或春性品种在冬性品种时期内播种,往往越冬前就完成了春化,抗寒能力下降,造成越冬期死苗,小麦在通过春化后,如果条件适宜,则可感受光周期,小麦是长日照植物,需要每天的光照大于一定的时数,才能抽穗开花,通常又可分为反应敏感型,反应迟钝型,反应中间型,反应敏感型的小麦要求每天的光招数大于12小时,历时30-40天才能完成光周期,冬性品种一般属于此类,部分春性品种也属于此类型,但只需12-15天即可通过光周期,反应迟钝的小麦品种每天只要8-12小时的光照时间即可感受光周期,不因光照时间长度呢而有明显差异,通过光周期也只需10天以上,春性品种一般属此类,反应中间型的小麦,每天光照达12小时,就可以感受光周期,一般24天即可,半冬性品种多数此类,光周期的长度呢又与温度有关,温度在20度左右时,完成光周期时间最快,温度低于10度,高于25度时趋向缓慢,温度低于4度以下,基本停止,冬小麦的光周期一般从春季的小麦的返青期开始,拔节前结束,拨接开始标志着完成了光周期的发育,这一时期是决定小麦穗数和小花数的重要时期,小麦产量的形成可分为,出苗到穗分化之前是营养生长阶段,这个阶段基本决定了小麦了单位面积上的基本苗数和分蘖数,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穗率,所以,这一时期是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期决定作用的时期,从穗分化到抽穗开花时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决定每株穗数和每穗可育小花数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个时期是对小麦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的时期,它不仅决定了穗数,也为穗粒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花开花后进入了生殖生长阶段,这一时期决定了每穗的粒数,和粒数的储藏能力,千粒重的时期,是产量形成的保证时期。
返青和拔节期是小麦穗数。
穗粒数形成的决定阶段,日平均气温高于2度时,小麦开始返青。
小麦返青后,植株有5各方面的特征。
秋播小麦,已完成春化,开始光周期。
不再分化新的分蘖原基。
返青起身时决定麦穗小穗数的关键时期,根系开始活跃生长,初生根和次生根继续生长,按照生根和长叶同时进行的原则,随着叶片的生长,新根系和不定根开始增长,发生新根是麦苗返青的标志。
跨年度的芯。
及春生第一叶、第二叶陆续长出,当第一叶长至3-5cm时,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也就是生产上常说的起身期,当春季温度回升至2-4度以上时,主茎和年前的分蘖恢复生长,春季分蘖也开始陆续出生,进入春季分蘖的生长阶段,到起身期,分蘖停止,叶片分化停止,基部第一生长节间开始缓慢生长,进入拔节期,春季一般出生6片叶,6片叶与小麦穗的形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春季第一叶片伸出时,小麦正值返青期后,不久穗就分化出单棱期,这时施用肥水开促进第3、4叶的伸长,肥水量大时的可促进5、6叶的生长伸长,当春二叶伸出时,小麦正值起身期,穗分化正值二棱期,此期施用肥水主要是促进4、5叶伸长,肥水量大时也可促进6叶伸长,二棱期末,基部节间开始生长活动,分蘖生长基本停止,此时是保孽增穗的重要时期,当第3叶伸长时,小麦处于小花原基分化期,此期施用肥水主要是促进5、6叶伸长和节间生长,当春4叶伸出时,小麦处于雌雄蕊分化期,植株处于拔节前期,此时施用肥水主要是促进6叶和第2、3节间伸长,当春5叶伸长时,小麦穗处于药隔形成期,植株处于拔节期,此时施用肥水可促进第3、4节间伸长,具有保花增粒的显著效果,当春6叶展开不久,植株处于孕穗期,穗分化进入四分体期,这是小麦一生的水肥进入临界期,也就是肥水最关键时期,此时肥水促进上部节间伸长,并对穗粒重有重要影响,拔节到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拔节期是小麦幼穗进入药隔形成期,这是时期是小花分化最集中的时期,也是提高小花结实率的重要基础,因此拔节期是保花增粒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每穗粒数形成关系很大,小麦拔节后,分蘖呈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有效孽的拔节后迅速生长,追赶主茎,无效孽的短时间退化衰亡,拔节后春生3、4、5叶片陆续出生,这些叶片是小麦拔节抽穗的主要功能叶片,小麦拔节后,当春生第一节间长出地面2cm后,第二节间进入快速生长期,第三节间正处在缓慢伸长期,第4节间也进入伸长活动,此期对第3、4节间影响较大,此期肥水可制约穗下节间的伸长,及叶片在空间的分布,次生根的发根节位也依次上移,拔节后主茎根系基本停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