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中的重大战役
真正的“人屠”:曹操的黑历史
真正的“人屠”:曹操的黑历史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曹操一生中滥杀无辜,多次屠城的经历,读来让人脊背发凉。
根据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的记载,曹操及其部下大规模屠城高达十二次!本文特整理了曹操及其部下的屠城记录,给各位以作参考。
第一次:一屠徐州时间: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屠城人:曹操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
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后汉书·陶谦传》这次屠城发生在曹操第一次讨伐陶谦,因为陶谦纵容部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曹嵩,曹操将怒火撒向了徐州的百姓。
汉末人口本就不多,光曹操这一次屠城就杀了数十万人,真真正正的“鸡犬不留”,泗水河流都被尸体堵住了,五个县里再没有活人。
第二次:二屠徐州时间:兴平元年(公元193年)屠城人:曹操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
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后汉书·陶谦传》曹操第二次讨伐陶谦依然没有平息怒气,一路高举屠刀,杀人无数。
“曹操屠徐州”是曹操所有的屠城记载中最血腥、最残酷、最无人性的一次。
因一己之私迁怒于百姓,虽然是为了报杀父之仇,但徐州的百姓是无辜的啊。
曹操的这两次惨无人道的屠城给他自己也带来了恶劣的后果,先是陈宫劝张邈叛乱迎吕布入兖州,使曹操丢失了大本营;再者是曹操征荆州时,荆州百姓跟随刘备南逃。
第三次:屠雍丘时间:兴平二年(公元194年)屠城人:曹操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
太祖攻围数月,屠之——《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曹操与吕布在兖州大战,曹操围攻雍后数月,攻破后屠之。
不过这里的“屠”是屠城还是攻破还有存疑,但杀戮是少不了的,张超一家反正没留活口。
时间: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屠城人:曹操九月,公东征布。
冬十月,屠彭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徐州的百姓又遭殃了,曹操在徐州境内作战总是习惯性屠城。
曹操讨伐吕布期间,把彭城屠了。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战役是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战役是哪些?1. 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位置:长江赤壁- 参与方:曹操与刘备、孙权- 战略:曹操率军进攻东吴,但受到东吴联军的反击,最终被火攻击败。
2. 五丈原之战:- 时间:公元234年- 位置:巩昌五丈原- 参与方:曹魏与蜀军- 战略:曹魏大军追击蜀军,但遭到蜀军的奇袭,曹丕亲临指挥,最终曹魏获得胜利。
3.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位置:黄河官渡- 参与方:曹操与袁绍- 战略:曹操抵御袁绍北伐,采用军事计谋进行多次战斗,最终曹操击败袁绍,确立统一北方的地位。
4. 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位置:长江赤壁- 参与方:曹操与刘备、孙权- 战略:曹操率军进攻东吴,但受到东吴联军的反击,最终被火攻击败。
5. 群英会战:- 时间:公元208年- 位置:长城- 参与方:刘备、孙权、曹操等- 战略:各方势力为了争夺统一天下的机会,在长城进行较量,刘备最终获胜。
6. 博望坡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位置:博望坡- 参与方:曹魏与东吴- 战略:曹魏大军追击孙权,但受到东吴军阻击,曹军遭受重创,最终撤退。
7. 刘备攻蜀:- 时间:公元212年- 位置:蜀地- 参与方:刘备与刘璋- 战略:刘备率军进攻蜀地,与刘璋军队进行多次交战,最终刘备攻下蜀地,自立为蜀汉国君。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战役,这些战役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展示了当时三国时代的军事对抗与智谋较量。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官渡之战的意义
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年间的中国三国时期,曹操领导的曹魏与袁绍领导的袁军之间展开。
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决定了三国时期的格局,同时也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官渡之战标志着曹操的崛起与统一北方的开始。
在这场战役之前,曹操是黄巾之乱时期的功臣,但地位并不突出。
通过与袁绍的较量,曹操成功地消灭了袁绍的势力,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地位。
此后,曹操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战斗势力,逐渐建立起了以许昌为中心的政权,奠定了曹魏在三国时期的基础。
因此,官渡之战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也标志着袁绍的灭亡与袁军势力的衰落。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富有、最有影响的诸侯之一,他拥有庞大的势力和雄厚的财力。
然而,由于袁绍的软弱与内部矛盾,加之战争策略上的失误,他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最终导致了袁绍势力的解体。
袁绍死后,袁军基本上没有再恢复过来,北方势力逐渐由曹操取而代之。
因此,官渡之战对于袁军来说,意味着他们在北方的统治地位的终结。
此外,官渡之战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曹操进一步坚定了他统一中国的信心,并为未来继续扩张提供了动力。
曹魏的建立催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奠定了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基石。
此外,官渡之战也使得曹操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战略智慧和管理才能为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标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官渡之战也对中国的军事理论和战略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战役中,曹操采用了诱敌深入、分兵击破的方法,有效地瓦解了袁军的力量。
这种战略手段被后来的王韬认为是兵法中的“疾不可挡”的典范,对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曹操也因为官渡之战而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为后来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官渡之战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标志着曹操的崛起和统一北方的开始,同时也导致了袁绍势力的衰落。
官渡之战的故事
官渡之战的故事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199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的发生,标志着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之间的正面冲突,也是三国时期乱世的一个缩影。
官渡之战的背景是在公元190年,曹操占据了中原地区,进而对北方的袁绍发动了进攻。
袁绍则联合了各路诸侯,形成了以袁绍为首的联军。
曹操率领的军队则是以精兵强将著称,两军在官渡一带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官渡之战历时一年有余,战况异常激烈。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火攻、阵地防守等,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袁绍方面,由于内部矛盾和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联军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最终袁绍战败身亡。
官渡之战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通过这场战役,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而袁绍的失败,则标志着北方的势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后来的曹魏统一北方创造了条件。
官渡之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场战役中,曹操和袁绍两位当时的豪强,通过兵戎相见,最终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这场战役也展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以及袁绍的野心和失败的结局。
官渡之战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悲壮的历史画卷。
在这场战役中,无数勇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各自的信仰和理想而战斗,最终成为了历史的烈士。
他们的英勇和牺牲,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永远的记忆。
官渡之战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教训。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局限,也看到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唯有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官渡之战的故事,如同一颗流光溢彩的明珠,永远闪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对我们的警示和启迪。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创美好的未来。
古代十位将军及故事简要概括
古代十位将军及故事简要概括导言古代历史中,将军是战争中的重要角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智勇过人,以无与伦比的战术才能和勇敢的个人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本文将简要概括十位古代将军的事迹,为读者展示他们的伟大成就。
一、曹操1.孙权抢亲曹操作为魏国的奠基者和统一北方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其中,与孙权抢亲的故事备受人们关注。
曹操自信地提出让自己的儿子曹丕娶孙权之妹,以团结两国。
这场婚姻的政治意义重大,最终令孙权不得不同意。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的魏军被刘备和孙权的联军打败。
曹操的失败不仅令他失去了战略优势,也使他对南方的进攻受到了阻碍。
这场战役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之战。
二、关羽1.斩颜良、文丑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将领,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
他在长坂坡的战役中,斩杀了曹操的两员猛将颜良和文丑,为刘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胜利的机会。
2.单刀赴会关羽为人忠诚正直,视义气如命。
在被曹操围困时,他化险为夷,单刀赴会,以身体吓退曹操,展现了其忠义之气。
这一令人感佩的行动,也极大地提升了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赵云1.长坂坡保阵赵云是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他在长坂坡的战役中承担了临危受命的重任。
他坚守阵地,出奇制胜,成功击退曹操,为刘备取得了重大胜利。
2.单骑救主赵云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他曾经在长坂坡战斗中,独自冲散了被困的刘备,展现了他拯救同伴的非凡勇气。
这一壮举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也赢得了众多人民的尊敬。
四、张飞1.喝断连环铠张飞以勇猛威猛、蛮横无理著称,他的勇猛和战斗力让敌人闻风丧胆。
据说,张飞在一次战斗中,用喝声震碎了敌人的连环铠,展现了他非凡的力量和霸气。
2.大闹当阳桥张飞在防守当阳桥的战斗中,力挽狂澜,勇猛无畏。
他在敌军眼皮底下,独自扛起了一根有千斤重的木柱,安然跨过桥梁,展现了他非凡的体力和勇气。
五、赵子龙(赵云别名)1.长坂坡一声吼赵云在长坂坡的战斗中,以一声长啸震慑了曹军,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威严和王者风范。
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的故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是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曹操率领大军南征,欲统一南方。
而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的进攻。
这场战役的结果对三国时期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要攻打荆州。
而孙刘联军则在赤壁一带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与曹军决战。
曹操在赤壁一带设下了粮草仓库,孙刘联军发动了火攻,烧毁了曹军的粮草,造成了曹军的物资断裂。
在此之后,孙刘联军趁曹军混乱之际,发动了火船攻击,导致曹军大败,曹操被迫败退北上。
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三国时期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孙刘联军在南方确立了一定的地位,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埋下了伏笔。
而曹操的失败,则导致了北方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变化,也为后来的北方战事埋下了伏笔。
赤壁之战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智谋和勇气。
孙刘联军能够在物资和兵力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利用地理优势和火攻等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曹操在这场战役中也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可惜最终还是被孙刘联军打败。
赤壁之战也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被各种文学作品和戏剧搬上舞台。
赤壁之战的故事激发了后人的想象力,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赤壁之战的故事告诉我们,智谋和勇气同样重要。
在战争中,不仅需要勇敢无畏的战士,还需要智慧和谋略。
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战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地理优势和战术的运用同样重要。
在战争中,地理环境和战术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总的来说,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它对三国时期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了后人的想象力。
赤壁之战的故事告诉我们,智谋和勇气同样重要,地理优势和战术的运用同样重要。
这场战役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渡之战的故事
官渡之战的故事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199年。
当时,曹操和袁绍两大诸侯势力在官渡之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
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曹操的统一大业,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官渡之战的起因,源自于当时北方的政治格局。
当时,曹操和袁绍作为北方的两大诸侯势力,势力范围相互交错,势力对抗日益激烈。
曹操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定发动对袁绍的进攻。
而袁绍则是希望借助自己的实力,打败曹操,统一北方。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了巧妙的战术,利用地形和兵力的优势,成功地打败了袁绍的军队。
曹操的精准布阵和灵活机动,使得袁绍军队节节败退,最终溃败而逃。
而袁绍军队在战术上的失误和内部的矛盾也加剧了他们的失败。
官渡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获得了北方的统一地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而袁绍则在此次战役中失去了统一北方的机会,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覆灭。
官渡之战的故事,不仅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更是一段关于智慧和勇气的传奇。
曹操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军事才能,成功地击败了袁绍,实现了自己的统一大业。
而袁绍则在这场战役中暴露出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导致了失败和覆灭。
官渡之战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后来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战役,它不仅决定了北方的统一格局,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这场战役的故事,将会永远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经典。
曹操著名的战役
曹操著名的战役曹操著名的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这些都是以少胜多,不过在赤壁之战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战争是在长江南岸赤壁打败了吴国的战争。
赤壁战争后,魏、蜀、吴三分天下。
曹操相关内容: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汉朝的实际奠基者。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三国演义》把曹操描写成奸诈阴险的人,如杀华佗、逼死吕伯奢全家、还杀死皇上钦封的宛城侯、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
可真实的曹操是一位很重视人才、心胸宽广的统帅。
曹操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吴国了。
他与袁绍在河北正面对抗。
袁绍势力很大,兵强马壮,粮食充足,还有着乌巢等大粮仓。
曹操比较弱小,不过他采取避其锋芒的策略,驻扎在官渡,以逸待劳。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曹操率先攻打乌巢的粮仓,烧毁了所有的粮食。
当时军心涣散,粮食无收,许多人向袁绍投降。
只有夏侯惇和荀彧两人固守营地,曹操最后用计谋使他们内讧,于是占领了乌巢,夺得了军需品。
此后,曹操趁袁绍攻打公孙瓒之机,回军包围了他,又攻破了他的外城。
此时袁绍已经兵疲粮尽,情况十分危急。
而曹操已经连下了两个坚固的城池。
这时曹操决定放弃追击,去劫掠袁绍的盟友,扩大战果。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白马。
但是曹操却调了五千骑兵绕到袁绍的背后,从侧翼攻击白马,终于攻克了白马。
袁绍听说之后,很恼怒,亲自领兵去攻打曹操。
两军在官渡展开激战,袁绍的军队实力很强,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诱敌深入,让袁绍进入了埋伏圈。
这时曹操突然发起进攻,大败袁军,杀死了袁军十万余人。
曹操接着进攻袁绍的盟友乌桓,把他们打得大败。
曹操一生中的重大战役
曹操一生中的重大战役一:汴水之战:战争背 景:董卓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关东诸侯以清君侧为名,集结兵力。
北路以袁绍为首,南路以袁术为首,共同讨 伐董卓。
然而联军军合力不齐,处处勾 心 斗 角,北路军与董卓军几乎没有接 触,南路军只有孙坚一路奋力向前,先后击破胡轸、吕布,其后董卓迁 都长安,孙坚再次击破吕布,夺取已成废墟的洛阳。
北路军曹操劝诸侯追击无果,于是自己亲率数千 人追击董卓。
曹操的战略目标:董卓军团连遭战败,洛阳也被 关东联军战领,士气低落,此时如果同 心 协 力,定可救出献帝,光 复长安。
徐荣的战略目标:对联合军进行试探性攻击,若其士气旺 盛,西凉军团则退保西北,如果一盘散沙,则率军反扑,夺回帝都。
双方兵力对比:曹操:千余人徐荣:史无记载,大都认为在1、2万左右汴水大战:徐荣为董卓大军断后,曹操千里追击,两军在汴水遭遇,西凉军不论是论装具还是素质,都比曹操则则组建起来的团练部 队强过数倍,战争呈一边倒的形势,曹操几乎丧命。
但曹操军拼死奋战,终于拖到夜幕降临,逃离战场。
结局:徐荣大胜,曹操惨败意义:1、徐荣见曹操率领的军虽然少,但奋力死战,认为酸枣不可轻率攻打,引军回师;2、曹操一鸣惊人,整个关东联军中,只有曹操和孙坚和董卓军正面对抗,曹操之名,天下诸侯尽知。
二:兖州之战战争背 景:黄巾之乱后,青州黄巾假意归顺朝 廷,在董卓入京后,青州黄巾军再度起兵,并且越来越强大,这股黄巾军从青州入冀州,转战到兖州。
兖州任城相郑遂出兵抵 抗,全军覆没。
黄巾军趁势追进,一直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率官军主力出战,仍是大败,一方诸侯刘岱也死在乱军之中。
黄巾军再攻东郡,而东郡则是刘岱令曹操屯军之所。
黄巾军的兖州大战略:击败刘岱后,此时的兖州布满黄巾军势力,只有曹操数千 人固 守东郡,北方是黑山黄巾军的活跃之所,东方则是青州黄巾的大本营,南方则是袁术和江东诸军之争,西面董卓拥兵自保。
黄巾军鉴于此时形式,决定战据兖州要冲,扼四方交通要道,图谋天下。
三国三大战役的知识点总结
三国三大战役的知识点总结1.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从北方进攻孙权的江东势力,希望统一南方。
而孙权面对曹操的进攻,只有几万精兵。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利用赤壁的地利来对抗曹操。
在这场战役中,有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首先是诸葛亮的火烧赤壁计,利用南风和船上的火攻击曹操的船队,造成了曹军大量伤亡。
其次是周瑜的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最后是曹操的部下张辽的奋力抵抗,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然失去了大部分兵力,但他本人得以幸免。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曹操败退,孙刘联军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为三国时期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揭示了曹操在战场上的谨慎和张辽的勇猛。
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是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当时,曹操控制了北方大片领土,而袁绍则占据了北方的大部分势力。
为了争夺北方统治权,两位大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
在这场战役中,有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首先是曹操采用了麦城计,利用疫病和粮草问题逼迫袁绍军士气低落。
其次是袁绍对曹操的战略失误,被曹操打破了麦城计。
最后是程昱的谋略和张郃的勇猛,曹操最终依靠他们的帮助得以取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的结果是曹操击败了袁绍,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北方的地位,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展现了曹操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同时也揭示了袁绍的军事失误和张郃等部下的英勇。
3. 襄阳之战襄阳之战发生在公元221年,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刘备在夺取荆州的过程中,遭遇了曹操的抵抗。
襄阳之战是刘备与曹操在荆州争夺战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有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首先是曹操利用了水利设施,围困了襄阳城,使刘备陷入困境。
其次是关羽的奋力抵抗和黄忠的英勇,刘备的将领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最后是曹仁的镇守和曹操的战略部署,曹操在襄阳之战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曹操在哪场战役中打败袁绍
曹操在哪场战役中打败袁绍操在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曹撮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曹操在哪场战役中打败袁绍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曹操在哪场战役中打败袁绍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天灾人祸不断,终于酿成黄巾农民大起义。
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东汉王朝却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天下群雄割据,战乱不休。
至建安四年(199年)夏,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
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
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
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易攻难守,且后方很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南阳的张绣仍与曹操为敌。
所以总体作战形势利袁而不利曹。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
八月,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
留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以防止袁军渡河南下,此为第一道防线。
九月,曹操还许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为第二道防线。
官渡为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
12月,曹操复还官渡,亲自坐镇,严阵以待袁军来犯。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曹操,杀曹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屯兵沛县,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
曹操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遂于建安五年(200年)年正月,率精兵东征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转攻下邳,并迫降了关羽。
曹操的著名战役
曹操的著名战役在曹操的一生中,有多少战役是比较出名的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曹操的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曹操的著名战役一:汴水之战:战争背景:董卓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关东诸侯以清君侧为名,集结兵力。
北路以袁绍为首,南路以袁术为首,共同讨伐董卓。
然而联军军合力不齐,处处勾心斗角,北路军与董卓军几乎没有接触,南路军只有孙坚一路奋力向前,先后击破胡轸、吕布,其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再次击破吕布,夺取已成废墟的洛阳。
北路军曹操劝诸侯追击无果,于是自己亲率数千人追击董卓。
双方兵力对比:曹操:千余人徐荣:史无记载,大都认为在1、2万左右汴水大战:徐荣为董卓大军断后,曹操千里追击,两军在汴水遭遇,西凉军不论是论装具还是素质,都比曹操则则组建起来的团练部队强过数倍,战争呈一边倒的形势,曹操几乎丧命。
但曹操军拼死奋战,终于拖到夜幕降临,逃离战场。
结局:徐荣大胜,曹操惨败意义:1、徐荣见曹操率领的军虽然少,但奋力死战,认为酸枣不可轻率攻打,引军回师;2、曹操一鸣惊人,整个关东联军中,只有曹操和孙坚和董卓军正面对抗,曹操之名,天下诸侯尽知。
二:兖州之战战争背景:黄巾之乱后,青州黄巾假意归顺朝廷,在董卓入京后,青州黄巾军再度起兵,并且越来越强大,这股黄巾军从青州入冀州,转战到兖州。
兖州任城相郑遂出兵抵抗,全军覆没。
黄巾军趁势追进,一直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率官军主力出战,仍是大败,一方诸侯刘岱也死在乱军之中。
黄巾军再攻东郡,而东郡则是刘岱令曹操屯军之所。
黄巾军的兖州大战略:击败刘岱后,此时的兖州布满黄巾军势力,只有曹操数千人固守东郡,北方是黑山黄巾军的活跃之所,东方则是青州黄巾的大本营,南方则是袁术和江东诸军之争,西面董卓拥兵自保。
黄巾军鉴于此时形式,决定战据兖州要冲,扼四方交通要道,图谋天下。
如果袁绍韩援救兖州,黄巾军则在此将其主力包围歼灭,攻克冀州,和黑山黄巾军会师。
这样,河北中原的黄巾军便能拧成一股,对官军形成绝对的战略优势。
三国演义之曹操败于长坂坡
三国演义之曹操败于长坂坡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备受称颂和批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生平事迹被详细地描述了出来。
其中,曹操的败于长坂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失利之一。
本文将围绕曹操败退长坂坡这一事件展开论述。
长坂坡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
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击败刘备和孙权,统一中国。
然而,在长坂坡这里,曹操遭遇了刘备领导的联军的顽强抵抗。
曹操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一向以其过人的才智和军事才能闻名。
然而,他在长坂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首先,他的军队处于劣势,面对联军的包围和压力。
刘备和孙权的军队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采取了有效的战术和策略,使曹操的大军陷入了被动局面。
其次,曹操在这次战役中也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将领和士兵。
他们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
相比之下,刘备和孙权的军队士气高昂,不断给曹操的军队带来打击。
曹操也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挽救局势,但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最后,曹操在长坂坡之战中也犯了一些严重的战略错误。
他过于自信,没有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低估了联军的实力和决心,没有做出相应的对策。
这些错误导致他的军队在长坂坡一败涂地,最终被联军击溃。
长坂坡之战的失败对曹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这次惨败使得曹操的雄心壮志受到了巨大的挫折,也让他的敌人看到了他的弱点。
然而,曹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在之后的战争中展现了出色的战略才能,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总而言之,曹操败于长坂坡这一事件是曹操一生中的重要失利之一。
这次战役中,曹操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军事劣势、士气低落、战略错误等。
这次惨败对曹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得刘备和孙权等对手看到了他的短处。
然而,曹操并没有因此气馁,他继续战斗并取得了后来的胜利。
这次失败是曹操军事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三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
其中,前两个都与曹操有关: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赤壁之战,东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三足鼎立处见雏形。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统10万步兵、1万骑兵,占据黎阳,进攻延津,并派大将颜良等围攻白马,以掩护其主力渡河南进。
四月,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率军赴延津渡口,佯示北渡,诱使袁绍分兵西向,趁机抄袭白马,击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迁移当地民众,沿河西退。
袁绍令主力渡河,亲率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追击曹军。
曹操令部队抛弃物资,诱使袁军争相拾取,趁其混乱,以600余骑兵出击,斩文丑。
同时,令于禁等率步骑5000,自延津奔袭汲与获嘉,焚毁袁军30余屯,俘将20多人,歼敌数千。
于禁趁势击破原武袁军营地。
曹操鉴于敌众之势,主动回军官渡,欲再择战机。
八月,袁绍拒绝谋士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统大军自阳武推进至官渡,依托沙堆,东西屯营数十里。
曹军接战失利,被迫收兵,深沟高垒,继续坚守拒敌。
袁军垒土山、架高橹,猛射曹营,曹军将士皆蒙盾而行。
曹操令赶制霹雳车,发石摧毁其橹楼。
袁军又掘地道,曹军深挖长沟以拒之。
两军对峙期间,曹操令部将曹仁率兵南下汝南,击败骚扰曹军后方的刘备,继而大破欲断曹军补给线的韩荀部于鸡洛山,又得司隶校尉钟繇自关中送来的战马2000多匹,曹军士气和战斗力得以巩固和增强。
袁绍固执已见,一再拒绝分兵袭许的建议,必欲从正面歼灭曹军。
此时,曹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亦欲退守许。
谋臣荀??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沮授建议增派蒋奇守护乌巢侧翼,以防曹军袭击,袁绍不许。
谋士许攸、张郃又建议袭许,仍遭拒绝。
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
曹操留曹洪、荀攸等守官渡,亲率步骑5000,打着袁军旗帜,携带柴草,连夜潜行,迅速赶到乌巢,立即围屯,纵火围攻,袁军一片惊乱。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章曹操的长坂桥之战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章曹操的长坂桥之战曹操的长坂桥之战是《三国演义》中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标志着战争的转折点。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与刘备展开一场激烈的碰撞,最终曹操遭受失败。
本文将围绕这场战斗展开论述,探讨双方的对决以及战役的背后意义。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江南地区,目的是要夺取刘备麾下的赤壁之地。
身为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一直以来强大的实力令人敬畏。
他的部队为人所称道,有十分出色的战术和精锐的士兵。
面对曹操的威胁,刘备必须想出一种办法来抵御他的进攻。
第一部分:镇守长坂桥的刘备刘备决定派遣关羽率领一支军队镇守长坂桥,这是一条通往赤壁主要道路的要冲。
关羽作为刘备亲信的大将,被寄予厚望。
他勇猛无畏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使他成为刘备军队的中流砥柱。
第二部分:曹操的进攻与吴军的援助曹操得知关羽镇守长坂桥后,立即率领大军前往进攻。
他计划快速击败关羽,以便南下。
然而,正当曹操准备发动攻势时,他接到了来自东吴的援助请求。
孙权希望能将自己的部队派遣至长坂桥,共同对抗曹操。
这为关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并增加了刘备军队的士气。
第三部分:关羽英勇抵挡曹操的进攻曹操进攻长坂桥时,关羽英勇抵挡,他亲自率领将士们与曹操部队激战。
关羽的勇武无畏,使得曹操感到无法击破他的防线,进一步阻止了曹操南下的计划。
关羽的表现无疑为刘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为刘备军队的反击提供了机会。
第四部分:曹军惨败,战争的转折点在长坂桥之战中,曹操遭遇了惨败。
由于关羽英勇无畏的抵抗,曹操无法攻破刘备的阵营,最终被迫撤退。
这场战斗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标志着刘备顺利抵挡曹军的进攻,并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江南地区的地位。
而对曹操来说,这场战役的失败无疑对他的声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结论长坂桥之战代表了《三国演义》中的一场关键战斗,其中曹操与关羽之间的对决成为整个战争情节的高潮。
关羽的英勇无畏以及刘备的军事智慧使得曹操陷入困境,最终导致曹军的失败。
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双方的势力对比,也影响到了后续战争的走向。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国著名战役:北方统一战曹操统一北方一系列战争以联盟军分裂,公元191年曹操引兵入东郡起始。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1)濮阳之战①: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东郡,王肱不能御。
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2)内黄之战:曹操军顿丘,于毒等攻东武阳。
曹操引兵西入山,攻于毒等本屯。
于毒闻之,弃武阳还。
曹操遂击眭固及匈奴于扶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3)兖州之战:青州黄巾寇兖州,刺史刘岱遇害。
鲍信等迎曹操领兖州刺史。
曹操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初不利,后战辄禽获,贼遂退走。
诏以京兆金尚为兖州刺史,将之部,曹操逆击之,金尚奔袁术。
曹操追黄巾至济北,悉降之,得戎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青州兵。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4)封丘追击战:袁术兵屯封丘,黑山别部及匈奴于扶罗皆附之。
曹操击破袁术,遂围封丘;袁术走襄邑,又走宁陵。
曹操追击,连破之。
(5)徐州之战:曹操为父报仇,引兵击陶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陶谦兵败,走保郯。
曹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2]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6)徐州之战:曹操复往攻陶谦,遂略地至琅邪、东海,所过残减。
还,击破刘备于郯东。
兖州变乱,张邈等叛曹迎吕布,曹操引军还。
(7)兖州之战:兖州郡县皆应吕布,唯鄄城、范、东阿不动,荀彧、程昱守之有功。
曹、吕开战。
吕布有别屯在濮阳西,曹操夜袭破之,未及还;会吕布至,身自搏战,相持甚急。
曹操募人陷称,典韦将应募者进当之,上演经典肉搏战,吕布众退。
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曹操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
及战,军败。
曹操突火而出,至营。
进,复攻之,与吕布相守百余日。
蝗虫起,百姓大饿,吕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8)定陶之战:曹操击败吕布。
有关曹操的重要战役名称
有关曹操的重要战役名称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其一生参与了许多战役和军事行动。
下面是曹操参与的重要战役的名称: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公元200年,曹操率领联军与袁绍的大军在官渡之间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决战。
曹操在此战中借助谋士荀彧的计策,成功破袁绍的防线,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孙权领导的东吴,但遭到了周瑜和诸葛亮的反击。
最终曹操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三、关羽北伐
关羽北伐是公元219年,关羽为了报复曹操,率领大军西进,但最终在麦城被曹操的将领张辽击败,关羽被杀。
四、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公元222年,曹操攻打西南地区的蜀汉,并在夷陵之间与蜀汉大军展开战斗。
虽然曹操取得了胜利,但在此战中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五、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公元227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蜀汉的汉中,最终在张鲁的抵抗下未能取得胜利。
六、祁山之战
祁山之战是公元251年,曹魏的大军在祁山之间与蜀汉的大军展开战斗。
虽然曹操的将领张郃提出了胜战方案,但最终曹魏仍然战败。
七、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曹魏的大军与东晋的大军在淝水之间展开战斗。
虽然曹魏初期占据优势,但最终仍然战败。
此战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战争,东晋成为中国的新王朝。
官渡之战战役分析 曹操因何能大获全胜的秘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官渡之战战役分析曹操因何能大获全胜的秘密
导语:曹操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辉煌而经典的一次战役,在分析这次战役前,我先说说另外两次战役,一个是西汉的七王之乱,一个是李世
曹操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辉煌而经典的一次战役,在分析这次战役前,我先说说另外两次战役,一个是西汉的七王之乱,一个是李世民洛虎之战.可以说两个战役是属于两个相反的攻击形式,对胜利方来说,一个是攻击,一个是防守.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磨",消磨对方的锐气,一战而定乾坤.为什么我要提这两个战役呢?就是因为官渡之站其实与这两个战役有这同样的一个特点"磨"。
在里,官渡之战是由袁绍70万人攻击有7万守军的官渡,力战数月不克,由于许攸投敌,泄露军事机密,最终乌巢被烧,导致军队的全面崩溃.在演义中感觉上许攸投降成了整个战役的转折点,整个故事里面困扰曹操的确`问题粮草问题突然奇迹般的解决了,河北战场的格局就一下子被铁定的,袁绍的70万军队消失得无影无踪,实在是让我不解啊。
抛开演义仔细分析一下,我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战略部署根本不是向小说里那样,小说里有个巨大的漏洞,就是许攸对曹操说,他曾献计,要袁绍出骑兵偷袭许昌,然后夹击官渡曹操主力.曹操听了感觉上还很占同这一计策.我一直有个疑问曹操真的将主力部队放到官渡了吗?我翻阅了各种材料,得出了个结论,曹操根本没有将主力部队放到官渡.要是这是真的,我想那曹操就太了不起了,他不但骗过了袁绍,也骗过了罗贯中。
其实这场战役的精髓还是向我刚刚提到过的那个字"磨".以强大的守备部队对抗敌人的主力部队,再以自己的攻击部队将其击破.我记得风
生活常识分享。
曹操哪个战役击败袁绍
曹操哪个战役击败袁绍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颇为传奇。
而袁绍则是曹操时代的一位著名诸侯,袁绍与曹操交战多次,但是其中哪个战役曹操击败了袁绍呢?下面我们来一一道来。
首先,曹操与袁绍交战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就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保卫中原的重要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190年,当时曹操与袁绍都是河北的强盛势力,他们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最终导致了官渡之战的爆发。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的军队总兵力都在10万以上,袁绍的军队规模甚至达到了20万人的规模。
而曹操则只有10万兵源,其实力与袁绍形成鲜明的对比。
然而,尽管兵源劣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依然能够取得胜利。
这主要是因为曹操具备着出色的战术与战略智慧。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故技重施,一直没有攻击袁绍核心的邺城,而是集中力量先攻击了袁绍的西南军阵,打通了袁绍内部的防线,从而打击了袁绍军心。
而在官渡之战的后期,曹操利用兵力优势,采取逐渐攻占袁绍防线的战术,解决了袁绍的耗死战术,最终夺得了此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的胜利对于曹操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这个胜利不仅使得曹操得以向中原扩张,也为之后的周围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官渡之战之外,曹操还与袁绍在广宗之战,濮阳之战等战役中交手,但是这些战役并没有官渡之战那般突出。
因此,可以说官渡之战是曹操击败袁绍的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
总的来说,官渡之战的胜利对于曹操的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场战役不仅使得曹操得以获得了中原的阵地,而且还使得他在谋略和战术方面的表现备受瞩目。
而袁绍的失败也标志着他日渐式微的命运。
二者在官渡之战中的对攻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一生中的重大战役此为曹操战争中较为别人忽视的前期战役,关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因其著名性我则只草草进行简单描述。
官渡之战——曹操准确判断敌我形势,攻击乌巢全毁粮草成为其胜利的关键。
赤壁之战——曹操错误判断,水军欠缺。
一:汴水之战:战争背景:董卓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关东诸侯以清君侧为名,集结兵力。
北路以袁绍为首,南路以袁术为首,共同讨伐董卓。
然而联军军合力不齐,处处勾心斗角,北路军与董卓军几乎没有接触,南路军只有孙坚一路奋力向前,先后击破胡轸、吕布,其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再次击破吕布,夺取已成废墟的洛阳。
北路军曹操劝诸侯追击无果,于是自己亲率数千人追击董卓。
双方兵力对比:曹操:千余人徐荣:史无记载,大都认为在1、2万左右汴水大战:徐荣为董卓大军断后,曹操千里追击,两军在汴水遭遇,西凉军不论是论装具还是素质,都比曹操则则组建起来的团练部队强过数倍,战争呈一边倒的形势,曹操几乎丧命。
但曹操军拼死奋战,终于拖到夜幕降临,逃离战场。
结局:徐荣大胜,曹操惨败意义:1、徐荣见曹操率领的军虽然少,但奋力死战,认为酸枣不可轻率攻打,引军回师;2、曹操一鸣惊人,整个关东联军中,只有曹操和孙坚和董卓军正面对抗,曹操之名,天下诸侯尽知。
二:兖州之战战争背景:黄巾之乱后,青州黄巾假意归顺朝廷,在董卓入京后,青州黄巾军再度起兵,并且越来越强大,这股黄巾军从青州入冀州,转战到兖州。
兖州任城相郑遂出兵抵抗,全军覆没。
黄巾军趁势追进,一直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率官军主力出战,仍是大败,一方诸侯刘岱也死在乱军之中。
黄巾军再攻东郡,而东郡则是刘岱令曹操屯军之所。
黄巾军的兖州大战略:击败刘岱后,此时的兖州布满黄巾军势力,只有曹操数千人固守东郡,北方是黑山黄巾军的活跃之所,东方则是青州黄巾的大本营,南方则是袁术和江东诸军之争,西面董卓拥兵自保。
黄巾军鉴于此时形式,决定战据兖州要冲,扼四方交通要道,图谋天下。
如果袁绍韩援救兖州,黄巾军则在此将其主力包围歼灭,攻克冀州,和黑山黄巾军会师。
这样,河北中原的黄巾军便能拧成一股,对官军形成绝对的战略优势。
双方实力对比:曹操:数千人且官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装备占优黄巾军:百余万且屡战屡胜,士气旺胜,由缴获官军武器武装起来的精锐部队大都认为在5万---15万,其余则装备铁锄等钝器。
兖州军的内讧:兖州刺史府因为刘岱战死和黄巾军兵临城下惶恐不安,一部分人建议向袁绍韩*求援,并打算将官印送给袁绍,而鲍信、陈宫等人则力阻袁绍南下,将希望寄托在屯军在兖州东郡的曹操。
最终,掌握兵权的鲍信取得了成功,州吏渡过黄河,令曹操暂摄州事,但也因此,兖州内部分成两派,袁绍派经常托鲍信、曹操的后腿。
兖州大战前的险恶形势:其一:对手的实力异常强大曹操的对手是人众且强的铁血精锐。
青州黄巾军在大起义时曾参与围攻首都洛阳,后来再度起事,从青州入冀州,转战到兖州,是一支真真切切的百战之师。
并且,黄巾军由于军粮匮乏,在和曹操争锋之前,已进入到破釜沉舟的状态,兵力更高达100余万,其中青壮年30余万,由缴获官军武器武装起来的精锐部队大都认为在5万—15万之间。
因而曹操要的对手是30多万的破釜沉舟状态下的黄巾军,而其曾多次击败官军,和官军有着异常丰富的战斗经验。
其二:自己的实力异常弱小曹操的军队组成很复杂,我们这里详细的探讨一下曹操军队的组成。
一般都认为曹操军队的人数是1万多人。
其中曹军子弟兵明载是千余人。
曹操的军队组成要上朔到讨伐董卓时代,夏侯惇等人早年在安徽培养了一只精锐的曹家军。
曹操曾带着这支千余人的子弟军追击董卓。
后来曹操被徐荣所败,东到丹阳征兵,其后又合并卫*、桥*等军,收编各路杂牌义军,组成曹家军。
这当中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军队。
刘岱死后,黄巾军汇集兖州。
曹操暂摄州事,统帅的是刘岱军的残军和自己的偏师,官军人数虽数倍于曹操,士气却很低落,那么击破黄巾军的重担只能落在曹操的偏师之上。
也就是说曹操率领的军队完全是个大杂烩,战斗力很难说,指挥起来有很大难度。
其三:没有后路由于兖州内部分成两派(曹操派和袁绍派),使得曹操陷入了有进无退的地步,他唯一的盟友袁绍在等着他失败,从而自己独占兖州。
黄巾军战败,可以退再来。
而曹操战败估计只能把人头送到袁绍那了。
袁绍为诸侯之首,诸侯们不会为了一个弱小的曹操而得罪强大的袁绍,西边的董卓更是对曹操有切齿之恨。
而粮草则一直困扰着曹操,曹操军不但没有任何补给,更可虑的是兖州大部已落入黄巾军手中,兖州所存的粮食和武器大多也都成了黄巾军的战利品。
其四:官兵惧战,保存实力虽然兖州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诸侯都知道天下从此纷乱,以后所凭借的只有实力。
他们或由于兵少将寡,或因为保存实力,都不愿意和黄巾军正面对抗,谁都不愿意把自己陪进去。
所以曹操想要指望官府他路援军,那就是白日做梦。
以上四个条件可以说局势险恶到极点,以少量杂牌军快速击败几倍于己的精锐和数十倍于己的百战之师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曹操是乱世奸雄,一个在东汉末至隋唐盛世的数百年间站中国历史顶点的奸雄。
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奸雄就是奸雄,即要有奸诈无比,也要有雄才大略。
而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了观察黄巾军,便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仅仅千人的部队,亲自到前线近距离观察。
以一千人的部队,到百万敌军面前搜索情报,曹操的确大胆的近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中国史上最善于用兵的军事家。
但曹操一生的战史中,却经常出现狼狈的危险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大胆行为。
曹操对寿张之役的计划周密很感骄傲,因此在会战前夕,带着鲍信到前线去视察,口沫横飞地向鲍信说明他的作战谋略。
或许是兴奋过度,曹操和鲍信的骑兵部队超出了步兵部队前面一段很长的距离,正好来到汶水边。
突然间,眼前出现一支数千名的敌人部队,曹操只有以数百名的骑兵仓促应战。
但岸边地势不平,骑兵队无法发挥冲锋的力量,加上步兵未能及时支援,人数远居劣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危急中,鲍信要求少数勇猛的骑兵,护围曹操先突围逃走,自己率仅存的骑兵部队浴血死战。
虽然曹操极力反对,但鲍信表示军队不可没有指挥官。
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好趁隙突围而出。
结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也力战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通过大胆细腻的观察,曹操终于发现黄巾军的弱点——攻坚能力差,战斗力虽强却缺乏有力的统帅,只有集中力量攻其不备方才有机会取胜。
而为了纪念鲍信,曹操决心非打赢这场战役不可。
曹操动员起所有军队全部投入战斗,并且下令坚壁清野。
首先曹操带着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曹操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指挥的得心应手。
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坚壁清野后,使得官军只能前,不能退,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黄巾军才有活路。
在曹操的手段下,官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很多人仅仅看到的坚壁清野使黄巾军士气迅速低落,而忽视了前者的重大意义。
曹操把主力汇合在一起,直接进攻甬道,断黄巾军的粮草。
黄巾军进往救援,正中曹操之计,曹操以逸待劳,首战即获大胜。
黄巾军没有料到曹操孤注一掷,把所有筹码都压了上去,狼狈后撤。
寿张黄巾遭遇大败,准备休整后再战。
而曹操击退寿张黄巾军后,立刻马不停蹄杀向毫无准备的野营黄巾军。
黄巾军兵临兖州城,这几天正在策划攻城,突然听闻曹操领军杀来,大吃一惊,只能仓促迎战。
曹操却早作好战术部署,对松散的黄巾军实行穿插,分割,包围,而曹操亲自带兵直攻黄巾军指挥中枢,一举击溃野营黄巾。
并且随着黄巾军的撤退方向,曹操利用骑兵机动性高优势,又连获大胜。
等到溃败的前线黄巾军冲散主营阵地之时,曹操突然杀出,对着其穷追猛打,主力黄巾军顿时溃败,而曹操也一举解除了兖州之围。
收服黄巾解除兖州之围,战争并没有结束,黄巾军还有百余多万人退居济北,他深知民变是政治问题,就不应该用军事武力来解决。
屠丅杀,虽然能震慑于一时,但只要稍一放松,叛乱便会卷土重来。
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方法来处理才有效。
因此当黄巾党人势力削弱时,曹操也展开了招抚的工作。
他甚至公开向武装部队将领们表示:“这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安抚比追剿更重要得多。
”不久,谈判破裂,曹操立刻展开行动。
但他尽量避免杀戮,而以赶鸭子的策略,把大量黄巾党人,逼压到他预设的陷阱,再将他们围堵起来。
时值寒冬,被围困在济北国的黄巾党主力部队,在曹操不停策动下,首先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曹操非常高兴,立刻宣布不咎既往,老弱、缺乏作战力的,全部遣返回乡间,从事耕种。
其余三十余万人重新编组,加强训练,编组为“青州军”,并指导他们从事屯田的工作。
结局:曹操完胜意义:1、摆脱了自脱离洛阳以来,有军无地,依附他人的状态2、曹操在正式摆脱袁绍控制,成为一方诸侯;3、曹操收降黄巾军100余万,编制屯田,使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一举跻身中等诸侯行列;三、匡亭之战背景:袁术伐曹谈三国战争之时,人们首先会想到赤壁,然后是夷陵、官渡等役,但是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却经常被人忽略,这就是袁曹中原之争。
伐董之后,天有三大势力,袁术、袁绍和董卓,其中董卓军力虽强,却无争霸之能,真正拥有能统一天下实力的,则是二袁。
而袁术由于血统比袁绍纯正,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有一大批拥护者,是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
曹操和袁绍结盟后,袁术为了给他小时玩伴一个教训,亲率精兵十余万,浩浩荡荡地攻向兖州。
曹操的困境及疯狂战略早在二袁失和之时,曹操就预感到袁术会北上,不过此时他的实力十分弱小,只能采取守势。
同时结交徐州陶谦和豫州的众多小军阀,然而陶谦不愿和袁术为敌,豫州亲曹的军阀单独出击袁术,全军覆没,兖州人人自危。
而此时袁绍要求曹操将家眷送往冀州安至,表面上是为曹操好,实际上却是要挟曹操将家人做为人质,因此曹操再度陷入极其陷恶的环境中:曹操的军事计划: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曹操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出笼:兵分两路,以步兵正面迎敌,做出固守的假象,另以万余骑兵绕道奇袭,突袭袁术,尽灭袁术军。
曹操的作战计划出来,所有人都楞住了!曹操莫非傻了?他不但要以万余尽歼对方十万精锐,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这可以说是三国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袁曹中原之战,关于曹操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很多人认为是袁术进入兖州边境后,轻敌而致。
实际上袁术虽然嚣张却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
关键是曹操在袁术进入兖州之际,已经迂回到豫州东部,断其后路,他率万余人忽然出现在袁术联军的后方,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袁曹之战胜利之关键,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曹操万余兵力在袁术军尚未全部进入兖州境内时,已经到达袁术后方断其后路,等待袁术全部入境后给袁术联军致命一击。
而长途奔波,绕道千里,断兵力十倍于己的敌人后路,曹操不可谓不胆大包天,而又未让如此众多的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又不能不说曹操的谋略性和军事素养都是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