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100位著名校友
北师大汉语言专业 校友名单
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校友名单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校友名单包括了许多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士,他们在文化、教育、艺术、媒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北师大汉语言专业的校友名单和他们的职业背景。
1. 闻一多(1906-1947)闻一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论家、文化评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长期从事文艺批评和教育事业,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李劼人(1917-2010)李劼人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开拓者,致力于汉字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3. 周扬(1930-2017)周扬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评论家和教育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文学评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批评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张维为(1949-)张维为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致力于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的研究。
5. 梁文道(1953-)梁文道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曾在香港电台担任主持人,致力于文学和文化批评的传播与交流。
6. 刘心武(1953-)刘心武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
7. 吴青峰(1977-)吴青峰是台湾知名音乐人、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知名摇滚乐团"旺福"主唱,以其深情的歌曲风格和才华横溢的音乐创作而广受好评。
8. 姜文(1955-)姜文是中国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他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讲述中国社会和历史故事。
9. 于和伟(1970-)于和伟是中国著名演员,北师大汉语言专业毕业生。
北大中文四老和清华国文四老
“北大中文四老”季镇淮、吴组缃、王瑶、林庚并称“北大中文四老”。
林庚(1910-2006),字静希。
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享年97岁。
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
2004年,他还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并担任主任。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
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
”他说自己是“教书为业,心在创作”,先是诗人,后是教授。
从上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至今,他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对于学生来说,他是出色的诗歌启蒙者和文学引路人。
在唐诗研究方面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
燕园三老指的是北大的张中行、季羡林和金克木,都是很了不起的学者(此三人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
北大“未名四老”之一国学大师张中行季羡林在燕园曾经住着4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
人称“未名四老”。
1.季羡林: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等。
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2.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原名张璇,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那些从北大清华出家的才子们
那些从北大清华出家的才子们庙宇乃高智商思想者的殿堂,而非生活不如意者的避风港释明海:俗姓肖,1968 年出生,湖北潜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赵县柏林禅寺方丈。
回忆起接触佛教的缘起,明海法师说,最早是看到一本弘一大师的传记,忽然发现人生原来还有那样一些值得追求的东西;后来通过一盘星云大师讲法的卡带,产生了去寻找高僧大德学法的念头。
通过师长介绍,结识了时任广济寺方丈的净慧法师,这更让他坚定了修行佛法的决心。
他和邓文庆一样,出家也没有经过父母的同意,但是很快父母也“被动接受了”,他们后来也都成了佛教徒释智宏:女,199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为了寻求“在哲学中没有找到需要的答案” ,毕业之后她选择了皈依佛门。
后来,法师在秦岭终南山下的慈悲莲社削发为尼;2001 到2009 年,她总共收养了26 名弃儿,其中二十多名弃儿已经在国内一些佛学院就读或毕业。
这一事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宗教界的一段佳话释明影:1967 年出生,河北容城人,1989 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现任河北赵县柏林禅寺监院。
他曾经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先在北京市海淀区,后在深圳市。
虽然工作优越,但是理科出身的他总爱对许多问题探究本来,越探究却越困惑。
后来遇到柏林禅寺净慧法师,他觉得“终于找到了归宿”,于是在2001 年成为他的校友明海法师的师弟。
释衍能(左):俗名王小能,女,1962 年出生,河南温县人。
曾经看过早期《今日说法》的观众,或许会记得经常在节目中担任嘉宾的两位气质优雅的女法学家,其中一位就是北京大学的王小能。
她于2003 年出家,据了解她出家前已经是教授,是票据法领域的专家,工作顺利,经济宽裕,身体健康,也有美满的家庭。
一位熟悉她的人士透露:“她早就戒了荤酒,自称在家是‘一锅两制' 。
所以她出家是早晚的事,家人也都早有预见。
” 释显庆:俗名邓文庆,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耕读社创办人兼第一任社长。
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榜
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榜北大清华各分千秋2012年05月16日14:37腾讯高考[微博]我要评论(9)字号:T|T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于2012年元月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0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2年5月16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报告显示,中国政学商界杰出人才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招生办)贡献最大,已达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水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招生办)名列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前五甲;其中清华大学造就的杰出政界英才校友最多;北京大学培养两院院士和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最多;恢复高考(微博)以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两院院士校友最多有31人,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学“造富职能”初显,造就了1500多名亿万富豪,2011年上榜亿万富豪校友有800多人,财富合计约4.5万亿,彰显“知识创造财富”的力量;其中,清华大学培养和造就84名亿万富豪校友,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超越北大勇夺2012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荣膺中国“亿万富豪摇篮”桂冠。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目标,是大学的根本价值,一所大学毕业生中杰出校友的多少体现了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自2003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以目前中国主流的政界、学界和商界三大领域内最杰出的“职场状元群体”为调研对象,连续第八年发布“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期望能适时反映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水平与毕业生质量状况。
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包括2012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2012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榜、2012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和2012中国大学杰出政界校友排行榜等榜单,旨在为2012年全国考生及家长高考填报志愿提供决策依据和权威参考。
北大中文系100年100人
姚梓芳,1871-1952,书法家,维新派人士,民国时期曾任暹罗华侨宣慰使等职。
1910级本科。
刘赜,1891-1978,文字学家,曾任武汉大学一级教授。
1914级本科。
范文澜,1893-1969,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等职。
1914级本科。
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1916级本科。
罗常培,1899-1958,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
曾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等职务。
1916级本科。
许德珩,1890-1990,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16级本科。
杨振声,1890-1956,教育家、作家,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及中文系教授、北大中文系教授、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
1916级本科。
俞平伯,1900-1990,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
1916级本科。
邓康(邓中夏),1894-1933,政治活动家,早期共产党人,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17级本科。
罗庸,1900-1950,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西南联大结束后,任昆明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1917级本科,1922级研究生。
许宝驹,1899-1960,政治活动家,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
1917级本科。
郑天挺,1899-1981,历史学家、教育家。
【精编范文】北京大学著名校友-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京大学著名校友北大的数学科学学院田刚、王诗宬教授、物理学院教授赵光达、秦国刚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春辉教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教授、工学院黄琳教授、医学部童坦君教授等九位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周又元、汪承灏、叶朝辉、石耀霖、王颖、高玉臣、刘宝镛、夏建白、邝宇平、解思深、陆埮、郑有炓、陈创天、计亮年、陆大道、吴养洁、王鼎盛、陈和生和吕达仁等19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给予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北大医学部庄辉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原院长何新贵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冯培德、唐希灿、孙承纬、龚知本、李连达、刘昌孝、刘韵洁、丁一汇和陈君石等9位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给予工程技术及管理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北大物理学院陈佳洱教授、医学部韩启德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文兰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李国杰、许绍燮、艾国祥、冼鼎昌、解思深、徐至展、石耀霖等7位。
至此北大已有34位学子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占全部中国内地的该院院士总数的1/4强。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院、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中选举产生,院士们均在各自的科学领域对第三世界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大校友钱煦200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全美仅有的8位拥有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科学院医学院院士三顶头衔的科学家。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Simons讲座教授田刚2004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and Sciences)院士。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校友汇总更新版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校友汇总更新版北京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学府,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杰出人才的重任,北京大学一直默默地为国家做出着杰出的贡献,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各领风骚的栋梁之才。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知名校友汇编▲教育界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政界/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李克强总理(北京大学法律系1978级,北大经济学院博士)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及发展历程
凯程教育北京大学全日制保过班1V1高端辅导欲索取更多专业考研资料,请上凯程教育网站官网!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及发展历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
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而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
1910年分科大学正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正式开办,中国文学门于是成立。
1919年改称国文系,下设语言文字、文学、整理国故三科,初步形成了今日北大中文系的基本格局。
1937年因抗战全面爆发,随学校南迁,并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北归,恢复了北大国文系的建制。
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并在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基础上设立新闻专业(1958年转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加强了语言学专业(后改称汉语语言学专业,并于2002年又增设应用语言学专业);1959年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这也就继承传统的文学、语言、古文献三足鼎立局面。
目前北大中文系共设有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此外中文系还设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全系现共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有11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中文系也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中文系现共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师94人。
教师中有教授48人,副教授38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7人;另外,教师中有北京大学资深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7人。
中文系教学与科研并重,目前共设有9个教研室、1个研究所、1个语言学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还有13个虚体研究机构。
参考
【百年中文】温儒敏:北大中文系诞生100年摭谈日期: 2010-04-21 信息来源: 中华读书报访问量:【编者按】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喜迎百年系庆。
百年学术,薪火相传,从1910年的“中国文学门”到如今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我们看到一段跌宕起伏又始终充满创新进取精神的学科发展史。
从1910年建系以来,北大中文系师生常常肩负着先锋的使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民族解放与革命建设事业中,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而作为一个名家辈出,学术积淀深厚的人文学科,北大中文系吸纳和涌现了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大师和优秀的学者,如林纾、陈独秀、鲁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杨振声、刘半农、胡适、孙楷第、罗常培、杨晦、游国恩、王力、冯沅君等,他们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理想,为学科建设、学术传承、文化进步乃至民族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中文系的历史包含着一代代师生对于民族崛起,学术传承,文化发展的殷切希望和坚定信念。
它是广大师生用汗水和智慧点燃的燎原之火,是名家大师激扬文字汇聚而成的的知识溪流,它已经成为了我国中文学科发展的风向标和奠基石。
作为一个教学科研单位,北大中文系的教学与研究始终往现代化的方向转换发展,不断突破旧有的格局,形成新的学术规范,并逐步协调西方学术方法与中国传统固有学术方法的关系,在中文学科的教学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全国相关系科有着辐射性的良好的影响。
目前,北大中文系拥有4个本科专业,5个全国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多个研究中心、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
而中文系的教师更屡次荣获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今天,每一个在北大求学的学子,不仅可以浸润陶冶于前辈学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积淀,更可真切地感受诸多当代名师和一大批有为中青年学者的个性风采,得到知识和思想的双重滋养。
近日,北大新闻网将围绕中文系百年系庆推出系列报道,向你展示一个历史悠久又富有活力的百年大系……【百年中文】温儒敏:北大中文系诞生100年摭谈看到这个标题,有的读者可能会问:北大中文系才100年?百年校庆过去都十多年了,难道中文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让我先说说这个问题。
纪念他们的步履——致敬北京大学中文系五位先生
掉。1962 年才回到中文系资料室当资料员。后来允
然的罗网困陷而别无逃路,没有任何‘存在’可以
许她上课,她和我同在现代汉语教研室的写作课教
置身于这个罗网之外。”跌宕起伏、罗网困陷的经历
学小组。但和她来往不多。对她更多的了解,要到
和体验,让她在“时运好转”时不曾狂傲膨胀,而
“文革”期间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的时候。
当代前沿
5
纪念他们的步履
——致敬北京大学中文系五位先生
洪子诚
冯至 《十四行集》 第十七首写到,原野里有充
历史和自身的问题的关切。因此,我曾经在写乐黛
满生命的小路,这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踏出来
云的一篇文章里,用了“有生命热度的学术”①这样
的;“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几条宛转的小路,/但
的题目。
曾经在路上走过的/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他们中有
品,到沈从文先生家劝说他留在即将解放的北平。
能也没有这个能力,只是讲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些什
么,得到怎么样的启示。这些零碎的感受,当然难
以呈现他们富足、多彩的人生。
在这样的限定之后,要感谢的先生便是下面几
20 世纪 50 年代初,曾代表北京市学生参加社会主义
阵营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
1952 年毕业留校任教。在她面前展开的是彩色的生
的省份。1948 年十七岁时,从贵阳到重庆参加大学
入学考试,同时被中央大学 (1949 年 8 月改名南京
大 学)、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和 北 京 大 学 (以 下 简 称 北
大) 录取。她选择了北大。当时北平还没有解放,
一是他们和我同属一个世代,也就是出生在 1930 年
入学时先到武汉,由北大派到武汉接收南方各省二
黄怒波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院庆典礼上演讲稿
“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庆祝大会”发言黄怒波尊敬的老师,尊敬的校领导以及我们的校友们:百年回首、百感交集,其实,我们中文系也好,我们的国家也好,在这百年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在忧患与不安中、我们的民族多难,先生也多难,作为民族文化传者的中文系也前行不易,然而在今天,你无需再回顾了,我们要跨入的是下一个百年,我们这些人,我讲的是我,看不到最后,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国家兴盛、民族传承的新百年。
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百年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百年也是一个好不容易到来的年代,我们幸运的是踏入了这个年代,同时也踏入了中文系的教室。
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看到了百年老系一直都在承担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的重任,也看到了一代代先生的风采和睿智,那时的他们现在都老了,然而,一个系从此新生。
在社会的大潮中,我这样说过:“曾经的学生也早已没有了学生气,如今我们在财富上比我们的先生更富有,在精神上也比我们的先生们更自由、更宽松,但是,我们也再也找不回我们的先生们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单纯、执着以及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迂腐。
”我们现在是世俗的、实际的和物质的,因而像我这样的一代人,注定了是一个过渡的、无足轻重的群体,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下一个百年会更加辉煌,那应该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真正辉煌。
在一场物质的世俗的盛宴之后,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种子必将也应该再次兴之,而这种,我们可能看不到的真正文化盛世,我们中文系必将是主战者和引领者。
百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其实很短的,想起来,更多的是痛、是疼,是值得反思的。
在我们也逐渐老去的时候,我想,能齐聚一堂的几代中文系人,应该想想,在过去的百年中,我们失去过什么,坚守过什么,在当下,我们在做什么,以及在下一个百年我们能做什么。
这就应该是中文系精神的发问,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担当表现。
前不久,在冰岛举办的亚北欧诗歌对话的现场,我朗诵之后,女诗人路也以一个天真小女孩的矜矜笑语向我说到:“没想到,你的诗不像是一个资本家写的。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1、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1889~1927)2、李克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3、茅盾著名作家(1896~1981)4、余光中 (1928~2014)5、沈从文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1902~1988)6、蔡元培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1868~1940)7、朱自清(1898~1948)8、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1891~1962)9、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1988)10、严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1854~1921)11、李四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1889~1971)12、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1896~1931)13、郁达夫(1896~1945)14、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2011)15、万枚子 (1905~2005)16、张太雷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98~1927)17、冼星海作曲家、钢琴家(1905~1945)18、翦伯赞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著名的历史学家(1898~1968)19、吴梅戏曲理论家、教育家(1884~1939)20、杨绛 (1911~2016)21、闻一多 (1899~1946)22、梁实秋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03~1987)23、马寅初中国人口学第一人(1882~1982)24、周培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1902~1993)25、王应睐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2001)26、张国焘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897~1979)27、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1924~1986)28、朱光潜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1897~1986)29、周作人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1885~1967)30、于敏中国“氢弹之父”(1926~2019)31、季羡林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1911~2009)32、许景澄 [清] 清末政治家、外交家(1845~1900)33、周建人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1888~1984)34、孙家鼐 [清] 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1827~1909)35、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895~1976)36、马裕藻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1878~1945)37、高君宇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1896~1925)38、汤用彤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1893~1964)39、王德宝中国科学院院士(1918~2002)40、俞建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898~1980)41、郭钦光著名“五四烈士”(1896~1919)42、雷啸霖中国科学院院士43、任继愈 (1916~2009)44、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2012)45、黄侃 (1886~1935)46、刘亚生 (1910~1948)47、钱端升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1900~1990)48、任阵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9、吴承仕 (1884~1939)50、俞梦孙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51、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1891~1967)52、朱克靖 (1895~1947)53、陈汉章国学大师(1864~1938)54、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李泽椿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6、杨振宁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清华四剑客”,“北大中文四老”,民国有深度有风度的大师
在北大教书时的林庚,一袭丝绸长衫,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是所有学生的偶像。他的板书相当漂亮,自信挥洒,不带一丝做作。后来有学生回忆:先生衣袖恍然间无风自动,亦恍若仙人。抑扬顿挫,丝丝绕梁,教室里木叶纷纷,落地无声,却在听者心中激起锵锵回音。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时,有时穿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总是挺直腰板,目视前方,语调平缓,讲到关键处,他就会举起右手,配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旁征博引, *** 洋溢,听者鸦雀无声,地上掉一个针也能听见,“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钱理群说。
这位九旬老人脸上孩子般的笑容,他告诉自己的所有学生,要去接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林庚对学生是不设防,表现一种宽厚。他给自己的弟子孙玉石写信,“玉石兄如晤”。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北大毕业生余杰回忆读书时他与林庚的一次接触。林庚站在寒风中迎接他,主动与他握手,说话总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时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仍“站在门外望着”。
岁月更替,生命轮回。林庚在月色中安详地走了。从此,天堂多了一个诗人,夜空中添了一颗星星。 为他制作遗像的师傅赞叹:“这么精神的老人,从来没见到过。”
永远时间标志着事物的开始
林庚
时间标志着事物的开始
在万象之先
时间像一把尺子
北京大学杰出校友名录
北京⼤学杰出校友名录胡启⽴全国政协副主席,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1946年⾄1951年在北京⼤学物理系、机械系学习。
1951年⾄1956年任北京⼤学团委书记任建新全国政协副主席,前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最⾼⼈民法院院长。
1946-1948年在北京⼤学⼯学院化学⼯程系学习朱光亚全国政协副主席,1942年⾄45年在西南联合⼤学物理系学习。
1945年⾄1946年任西南联合⼤学物理系助教。
1950年⾄52 年任北京⼤学物理系副教授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前最⾼⼈民法院副院长,1956年⾄1960年在北京⼤学法律系学习。
北京⼤学教授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9⽉⾄1960年⽉在北京⼤学数学⼒学系学习孙孚凌全国政协副主席,1938年⾄1940年在北平燕京⼤学物理系、西南联合⼤学数学系学习吴阶平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1933年⾄36年在燕京⼤学学习,46⾄47年任北京⼤学医学院讲师彭佩云⼥,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前国务委员。
1945⾄47年在西南联合⼤学社会系学习,1964年⾄1966年任北⼤党委副书记,1975⾄1977年在北京⼤学政治部宣传组⼯作周光召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
北京⼤学研究⽣院理论物理专业研究⽣毕业,1954年⾄1957年任北京⼤学物理系助教、讲师丁⽯孙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1952-1989年任北京⼤学数学⼒学系助教、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主任,北京⼤学校长何鲁丽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民⾰中央主席,1957年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钱其琛⼗四、⼗五⼤中央政治局委员。
北⼤国关院长党和国家领导⼈(已卸任)⽑泽东中国国家主席,1918-1919年北京⼤学图书馆管理员,在北京⼤学旁听张国焘第⼆、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届政治局常委,第六届政治局委员。
1916-1922年在北⼤学习邓中夏第⼆届中央局委员,1927年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简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简介北大中文系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中文系,目前也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总体实力最强的系,同时也是北大文科历史悠久的名牌大系。
本系本科设4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全系拥有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比较文学、语言学,11个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全系97名教授、副教授,其中有47名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教授,是北大文科院系中教授和博士导师数量最多的院系。
平均每5个本科生拥有一位专业导师。
中文系教学和科研并重,目前有5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一个文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古典文献、汉语语言学);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本系拥有6个全国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个系同时拥有6个重点学科,全国独此一家。
应该说,无论从学科建制、学术基础、师资力量、研究环境还是学习氛围来讲,都具有整体领先的优势。
在2004年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北大中文系名列全国第一。
由于中文系本科多数学生毕业后将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因此,中文系本科各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相应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初步具备进行专业研究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整体文化素养,有坚实的文史基础和宽广的文化视野,有过硬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有不断获取新知识和适应新情况的能力。
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兼收理科学生,着重为国家培养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方面的专门人材。
中文系目前是按全系大专业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
第四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报名选择专业,本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志愿,并按照上述四个专业的知识结构要求,安排同学从第三学年开始进入不同的专业学习。
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又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主题: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校友百廿华诞篇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校友百廿华诞篇北京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学府,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杰出人才的重任,北京大学一直默默地为国家做出着杰出的贡献,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各领风骚的栋梁之才。
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北大三老
答案参考
(1)这句子是作者的联想,通过“散宜生” 未能“乐尽天年”,含蓄地告诉读者,张中 老虽写《顺生论》却未能活出滋味,在特殊 的年代张老命运坎坷。
(2)这句子是作者读金克木文章的感受,用 “先生擅长的是蝶泳,一波一波鼓浪而前” 的比喻写出了金老文章的特点——气势宏大。
北大三老
卞毓方
他曾经与著名作家杨沫育 有一子一女,两人因信仰 不同而分手。杨沫小说 《青春之歌》中的反面人 物余永泽以他为原型,文 革期间因此而受到了牵连。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出自 《尚书》“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后因名难认, 以字的简化“中行”(《论语》有“不得中行而 与之,必也狂狷乎”)行世。河北省香河县河北 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1958年 11月,河北屯乡等36个原属香河管辖的自然村归 武清县管辖引)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 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 临清市,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辅 仁大学教授。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 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 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195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初期,曾 参加一造反派组织,继而遭受迫害。 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1977年完成全译本。(3)这句子用比来自的手法赞扬季老深厚的学 术底蕴。
联系成语“程门立雪” ,体会“有一会,我 又但愿化作先生窗外的一棵树”的深刻含义。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 杨时传》:“至是,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 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 门外雪深一尺矣。”我们经常用这成语比喻 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着的尊敬。在这里,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手法,满怀深情地写出了 自己对季羡林老人的敬意,独立成段,作为 文章的结尾,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北 大三老”的深深敬意。
北京大学部分优秀校友_汇总
北京大学部分优秀校友_汇总北京大学部分优秀校友汇总一、金融证券投资界中国银行副行长华庆山(1984届)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李子卿(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1978至198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若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易纲(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1988届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经济系毕业)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前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总裁姚刚(1980年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佛山市常务副市长、前广发证券公司董事长陈云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88级经济学博士)瑞士信用第一波士顿(香港)董事总经理刘洪(北大法律系博士,1999年获Davos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明日领袖”奖,《商业周刊》1998年和1999年两度授予他“亚洲之星” 奖)台湾最大的风险资本管理公司怡和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周大任(北大法律系博士)二、商界(海外)世界著名数码影像处理公司、全球数码相机的OEM产品领域中位居第一的虹软(ARCSOFT) 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邓辉世界知名软件开发公司蓝代斯克(LANDesk) 首席执行官、前赛门铁克(Symantec)全球副总裁王茁(八十年代北大计算机系毕业) 美国成功集团总裁刘宁(在国内投资超过10亿,在美国、香港等地拥有5家上市公司,营业额超过50亿美元,8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德国周氏王朝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周松波(北京市2002十大杰出青年,其企业年贸易额达2.5亿美元,在中德贸易中占近6%的份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90级博士)等。
三、商界(国内)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勇(该集团目前在京的固定资产已超过30亿元,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地理系) 达因集团总裁张璨、董事长阎俊杰夫妇(曾入选福布斯2001年中国大陆100首富,2003新财富中国400富人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声树,1909-1989,语言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28级本科。
许维遹,1900-1950,文字学家、古籍整理专家,曾任教清华大学中文系。1928级本科。
邓 康(邓中夏),1894-1933,政治活动家,早期共产党人, 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
政治局候补委员。1917级本科。
罗 庸,1900-1950,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西南联大结束后,任昆明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17级本科,1922级研究生。
程毅中,1930 年,古典小说研究和古籍整理专家,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
。1951级本科,1956级研究生。
傅璇琮,1933年生,古典文献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1951级本科。
姚梓芳,1871-1952,书法家,维新派人士,民国时期曾任暹罗华侨宣慰使等职。1910级本科。
刘 赜,1891-1978,文字学家,曾任武汉大学一级教授。1914级本科。
范文澜,1893-1969,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等职。1914级本科。
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1916级本科。
熊公哲,1895-1990,哲学史家,曾任私立心远大学、中央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所主任。1918级本科。
陆侃如,1903- 1978,文学史家,曾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山东大学副校长等职。1922级本科,1923级研究生。
容 庚,1894-1983,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曾任燕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1922级研究生。
罗常培,1899-1958,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等职务。1916级本科。
许德珩,1890-1990,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16级本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温儒敏:北大中文系100年来的100位知名校友
温儒敏教授主编的《北大中文系百年图史》一书,近日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其最后一节列数北大中文系100年来的100位知名校友。书中这样说明:100年来,北大中文系培养了8000多名本科生,2300多名研究生,600多名博士生,还有留学生、作家班、师范班、专科班、进修教师、访问学者、旁听生,等等,总计近2万人。中文系的校友大都成为栋梁之才,在各个历史阶段和各行各业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文化建设贡献才智,建功立业。这里列举100位著名的校友,代表100年来北大中文系教育的辉煌成就。100名只是很小的部分,挂一漏万,许多优秀的校友都未能列举。可以理解的是,这不是严格的评比选拔,更多是一种纪念与回顾。名录的拟定曾征求过多方面意见,主要考虑业绩、成就、名望和社会影响等,尽可能照顾各个领域的平衡。广义上说,凡是曾在中文系就读或任职者,都是校友,但限于篇幅、资料等原因,这里只收录在本系的本科与研究生毕业,或者曾在本系就读过的。在北大中文系任教的很多知名学者,也都是本系的毕业生,由于前面已另有专门章节述及,此处也就不再列名(调离本系者除外)。
主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39级研究生。
汪曾祺,1920-1997,小说家。1939级本科。
李 荣,1920年生,方言学家、音韵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1939级本科。
孙昌熙,1914-1998,现代文学史家,曾任山东大学教授。1936级本科。
范 宁,1916-1997,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1939年从北平师范大学转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本科。
吴宏聪,1918年生,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1938级本科。
周法高,1915-1994,语言学家,曾任中央大学副教授、台湾大学教授、史语所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及耶鲁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座教授、
楚图南,1899-1994 ,文学家、书法家、学者,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代主席等职。1927级本科。
萧 璋,1909~2001,汉语史研究专家,曾任浙江大学(当时
傅懋勣,1911-1988,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民族语文》杂志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35级本科。
俞 敏,1916-1995,语言学家,曾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方言调查研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35级本科。
许宝驹,1899-1960,政治活动家,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1917级本科。
郑天挺,1899-1981,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总务长,文科研究所副所长。1917级本科,1922级研究生。
王利器,1911-1998,古代文学、史学、哲学研究专家,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政法学院等校教授。1941级研究生。
王达津,1916-1997,古代文论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南开大学教授。1941级研究生。
王叔岷,1914-2008,先秦诸子研究、校雠学专家,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大学、新加坡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等校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兼任研究员及中国文哲所筹备处咨询委员。1941级研究生。
田英魁,摄影家,曾任解放军报社长及总编辑。1932级本科。
吴晓玲,1914-1995,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私人藏书家,曾任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33级本科。
马学良,1913-1999,民族语言学家,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1934级本科。
齐佩瑢,1911-1961,训诂学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天津河北师范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等校任教。1934级本科。
詹 瑛,1916年生,文心雕龙与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四十年代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师范学院任教。1953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博士,同年回国。1954年起先后在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任教。1934级本科。
柳存仁,1917-2009,道教史与小说史专家,曾任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首届院士、英国及北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讲座教授、亚洲研究学院院长。1935级本科。
杨伯峻,1909-1992,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专家,曾任冯玉祥将军研究室成员、北大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华书局编辑。1928级本科。
商鸿逵,1907-1983 ,明清史专家,曾任中法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31级研究生。
张中行(张璿),1909-2006,散文作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1931级本科。
马识途,1915年生,作家。曾先后担任过中共鄂西特委书记、滇南工委书记、四川省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1941级。
王均,1922-2006,语言学家,曾任教于中山大学文学院研究所及语言学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语言研究室主任,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字改革》《语文建设》主编,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
商承祚,1902-1991 ,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曾任中山大学教授。1923级研究生。
陆宗达,1905-1988,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1924级本科。
台静农,1903-1990,小说家、书法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26年注册旁听生。
刘 坚,1937-2002 ,语言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等。1951级本科。
白廼桢(白化文),1930年生,敦煌学、目录学专家,曾任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北大图书馆系教授。1951级本科。
成舍我(成平),1898-1991,新闻出版家,曾创办《世界晚报》《立报》《世界日报》及台湾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后改为世新大学)、世界书局,1947年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18级本科。
孙伏园(孙福源),1894-1966,散文作家,二十年代《京报副刊》编辑。1918级本科。
任半塘(任二北),1897-1991,曲学及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历任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师范学院教授。1918级本科。
王汉斌,1925年生,公务员,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1942级本科。
曹道衡,1928-2005,文选及中古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1947级本科。
陈希同,1930年生,历任北京市长、北京市委书记、国务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被判处徒刑。1948级本科。
李 瑛,1926年生,诗人,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48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