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水平评价指标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基于AHP和广义函数法的常规公交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AHP和广义函数法的常规公交发展水平评价

中,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1 ] . 常规公共 交通
作 为一 种大 众化 的交 通方 式对 于缓 解 交通拥 堵 具有
重要 的作用[ 2 ] . 近年来 , 在公交优先政策的指引下 , 各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较好 的发展 , 但发展水平不 致, 特别是发展中还存在各种问题[ 3 . 因此 , 建立
公 共 交通运 营 的安全 性 以及公 交 车辆行 驶 中产
பைடு நூலகம்
个通用 的公交发 展水平评价模型 , 对各城市 的常
规公交进行科学合理 的评价 , 同时指 出公交发展 中 存在的不足 , 对于进一步提高公交发展水平 , 创建和 谐 的交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 以常规公共交通为研究对象 , 运用层 次 分析法和广义函数法 , 建立常规公共交通发 展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 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为验证模型及
提下 , 尽 量减 少指 标 数 ; 所 选 指 标 尽 量 能定 量描 述 .
城市经济的发展 , 必然带动人们对交通 出行 的 需求变化. 先进的交通方式为城市 的进一步发展提 供 了条件 , 特别是高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 , 适应 了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后 的出行需 求, 为城市经 济的发展
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5 - 1 7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 目( 1 2 Y J C 6 3 0 1 5 2 )
作者简介 : 吴 芳( 1 9 6 6 一 ) , 女, 甘肃天水人 , 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E - ma i l : wu f a n g @ma i l . I z j t u . c n

公交水平评价指标

公交水平评价指标

2.2.1 建设投入水平指标;公共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交发展的基础,是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有了良好的设施基础,才能发挥高水平的服务。

线网指标包括线网密度、非直线系数、重复系数等描述网络结构和网络规模的几项指标。

公共交通的线路网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其值的大小反映了居民接近公交线路的程度;公共交通线路的非直线系数是指公交线路首末站之间的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反映了公交线路的曲折程度;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是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反映了公交线路在城市主要道路上的密集程度。

这些指标能够说明公交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性、舒适性,但对于不同的城市形态、道路网络,评判标准应有所不同。

场站建设指标包括站点覆盖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车辆进场率等。

公交站点覆盖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是用停车场、保养场的总面积除以车辆保有量,车辆进场率是全市公共交通停车场所能停放车辆数与公共交通车辆总数的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出公交场站的建设规模是否与拥有车辆相匹配,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车辆配置指标包括万人拥有标台数、车辆更新率、完好率、高档车拥有率等。

万人拥有标台数,指在城市一定空间内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标台数,是反映公交实际客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车辆更新率、完好率、高档车拥有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车辆配置状况,更新率反映了公交车辆的投入速度、完好率说明了实际运能状况,高档车拥有率则反映了车型配置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乘坐的舒适程度。

公交优先通行措施指标包括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优先路段比例、优先路口比例,这些指标有助于考察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定、公交优先措施的实施水平。

公交投资计划指标为年度基建投资额,反映出政府、企业对公交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公交今后的发展潜力。

【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一、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特性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
一、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特性的内涵及其主要影 响因素
一、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特性的内涵及其主要影 响因素
1.安全性 2.及时性 3.准确性 4.经济性 5.方便性 6.舒适性
① 科学性原则 评价标准和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 的基础上,且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而,评价指 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以及计算
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① 科学性原则 评价标准和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 的基础上,且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而,评价指 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以及计算 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 方法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 方法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2.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① 科学性原则 评价标准和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且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而,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 的确定、数据的选取以及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 为依据。 ② 简明性原则 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评价标准应当简单明确,便于推广应用。 ③ 客观性原则 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 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④ 可操作性原则 为确保评价工作的正常进行,评价指标 应当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数值能够准确、快速地 获取。 ⑤ 整体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城市公 共交通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共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比较。
⑦ 实用性原则 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评价的 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实际工作。因此,应尽 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 、简便地说明问题。同时,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 既能客观地对同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不同时期的 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也能对同一时期不同城市间公 共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比较。

公交考评实施方案

公交考评实施方案

公交考评实施方案为了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舒适,我公司决定对公交车辆进行考评,并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考评内容1.车辆外观:包括车身整洁度、车辆标识完整性、车窗是否清洁等方面。

2.车辆内部环境:包括车厢整洁度、座椅磨损情况、车内空气清新度等方面。

3.车辆安全设施:包括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灭火器是否齐全、安全锤是否完好等方面。

4.驾驶员服务态度:包括驾驶员礼貌、服务热情、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

5.车辆运行情况:包括发车准时率、行驶平稳度、到站准时率等方面。

二、考评标准1.车辆外观:外观整洁,车身标识完整,车窗清洁,评定为优秀;外观基本整洁,车身标识有磨损,车窗有少许污渍,评定为合格;外观较差,车身脏乱,车窗脏污,评定为不合格。

2.车辆内部环境:车厢整洁,座椅无破损,车内空气清新,评定为优秀;车厢基本整洁,座椅有轻微磨损,车内空气较好,评定为合格;车厢脏乱,座椅严重破损,车内空气浑浊,评定为不合格。

3.车辆安全设施:紧急疏散通道畅通,灭火器齐全,安全锤完好,评定为优秀;紧急疏散通道基本畅通,灭火器有缺失,安全锤有损坏,评定为合格;紧急疏散通道不畅通,灭火器缺失,安全锤损坏,评定为不合格。

4.驾驶员服务态度:驾驶员礼貌,服务热情,遵守交通规则,评定为优秀;驾驶员基本礼貌,服务态度一般,偶有违章行为,评定为合格;驾驶员态度恶劣,服务不周到,经常违章,评定为不合格。

5.车辆运行情况:发车准时率高,行驶平稳,到站准时率高,评定为优秀;发车准时率一般,行驶稍有颠簸,到站准时率一般,评定为合格;发车准时率低,行驶颠簸明显,到站准时率低,评定为不合格。

三、考评周期每月进行一次考评,对当月表现优秀的车辆给予奖励,对当月表现不合格的车辆进行整改。

四、考评结果公示考评结果将在公交车站、公司官网等平台进行公示,接受乘客监督和评议。

五、考评奖惩对考评优秀的车辆给予一定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车辆进行整改,连续多次不合格者将进行停运整顿。

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

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

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交车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为了确保公交车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提高服务质量,对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工作评价指标、考核方法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工作评价指标1. 服务质量考核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从乘客满意度、客户投诉率、安全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通过乘客满意度调查、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到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准时率公交车运行准时率是反映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考核准时率可以通过随机抽查、定时统计等方式进行。

工作人员应按时出车、严守车辆运行时间,确保公交车按时到站、有序载客,并及时调整车次和班次安排,提高准时率。

3. 故障处理速度公交车运营中难免会遇到各类故障情况,工作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对公交车公司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以车辆故障处理速度为指标,考核工作人员的紧急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4. 驾驶安全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的安全驾驶水平也是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课程、驾驶行为监控以及交通违法处罚等手段,考核工作人员的驾驶安全状况。

二、考核方法1. 定量考核指标为了确保公正公平,绩效考核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

定量考核指标可以通过设定岗位责任指标,如服务满意度调查得分、乘客投诉率、准时率、故障处理速度等,利用评分表和统计数据来评估工作人员的绩效情况。

2. 定性考核指标除了定量考核指标外,定性指标也是评估工作人员的绩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工作日志、业绩报告、客户反馈和同事评价等方式,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

3. 360度评价为了获取更全面的评价,可以引入360度评价方法对公交车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常规公交指标范文

常规公交指标范文

常规公交指标范文首先是运营车辆。

运营车辆是常规公交运营的基础,它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

常规公交车辆应满足规定的座位数和载客量,同时也要求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以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运营车辆数量要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尤其在高峰期的运力保障更为重要。

其次是运营里程。

运营里程是指公交车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行驶的总路程。

运营里程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公交车辆的使用频率和运营效能,高里程表示车辆得到了有效利用,反之则可能存在运力不足或线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此外,运营里程还与车辆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有关,合理控制运营里程有助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

再次是载客量。

载客量是指公交车辆在其中一时间内所容纳的乘客数量。

它是衡量公交运营能力和服务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载客量表示车辆的利用效率高,能够满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但也要考虑到乘客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因此,在合理控制车辆载客量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线路规划和班次安排,以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和出行体验。

其次是运营密度。

运营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内的公交车辆数量。

对于城市来说,运营密度高表示公交网络发达,乘客方便快捷。

运营密度要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交通需求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实现公交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质服务。

最后是准点率。

准点率是指公交车辆按时到达或离开站点的比例。

准点率能够体现出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营和服务水平,对乘客出行体验和时间约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提高准点率需要从线路规划、班次安排、交通管控等多个方面进行协调,以减少运营过程中的延误和拥堵,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常规公交指标涉及运营车辆、运营里程、载客量、运营密度和准点率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公交系统的运营管理,提供更高质量的出行服务。

而更好的常规公交系统能够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公交出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公众的出行体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交作为主要的城市交通方式之一,其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准时性、车辆设施、司机服务和公交线网四个方面进行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

准时性是公交出行服务质量的基础。

准时性不仅意味着公交车能按照设定的时刻表出发和到达,也体现了公交运营管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准时性的评价可以从公交车的发车频率和班车间隔、客流量、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考察。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GPS定位系统以及智能公交站台设计,公交公司可以更好地监控车辆运行情况,提前调度,减少等待时间,从而提高公交运行的准时性。

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公交车辆设施。

公交车辆的设施与舒适度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优质的公交车辆应配备舒适宽敞的座椅、空调、无障碍设施等,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此外,公交车辆的安全设施也是评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如逃生装置、视频监控系统等。

提升公交车辆设施的质量,可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增加乘坐公交的意愿。

司机服务是公交出行服务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司机作为公交公司的形象代表,其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

优秀的公交司机应具备驾驶技术熟练、礼貌待人、安全意识强等品质。

公交公司可以通过严格的司机培训和绩效考核来提升司机服务质量。

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司机的工作状态,提供及时的服务改进和培训需求。

最后一个评价指标是公交线网的布局。

合理的线网规划和覆盖面广的线路设置可以提升公交出行的便利性和服务质量。

通过对城市的交通流量、居民分布、商业区域等进行科学分析,公交公司可以优化线网结构,提高线路的覆盖率和车辆频率。

此外,应与地铁、轨道交通等畅通联络,建立互补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以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减少车辆拥堵。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沈阳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沈阳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
本特 性指标 。公交 出行 比例整 体上 可 以反映 出城市
安 全 性
快 速 性
居 民对公 交 出行方式 的选择 ; 公 交 换乘站 距 、 公 交换
方 便 性
行车正点率 候车时间
乘系数反映了公交站点设 置、 公交线路 网布局的合 理性 以及公交发车频率 , 与居 民乘车方便性息息相
标; 高峰满载率 、 车辆服务合格 率、 事故 间隔里程 、 责任 事故频 率、 发 车频率 、 运行速 度及 平均站距候 车 时间等八 个 二级指 标 , 针对沈 阳市公共 交通的基本情况 , 通过调 查整理 , 得 出研 究数据 , 应 用层次分析 方法和灰 色关联 分析 法
对沈阳市公 共交通服 务水平进 行 了评价研 究 , 并结合沈 阳市公 交发展情况与评价结果提 出了公交发展 建议。 关键词 : 公共 交通 ; 服 务水平评 价 ; 层 次分析 法; 灰 色关联 法
更 为快捷 的 出行 , 才 能吸 引更 多的乘 客 。
本文 评价 指标 选取 的原则 是利 用尽 量少 的评价 指标 , 反 映 出较主 要和较 全 面 的问题 , 每个评 价指标
都具 有 独立性 、 通 用性 、 可量 化等特 点 。根据 沈 阳市 的实际情 况 与相关 专 家 的建 议 , 本 文采 取 了如 下 的
合格率 、 发车频率 、 运行速度 、 候车时间进行乘客满 意度 问卷调 查 。 在 此过 程 中选 择 沈 阳 市 线 路 2 0 7 、 线路 2 5 8 、 线路 5 0 1 、 线路 1 2 3 、 线路 1 0 3 、 线路 1 l 1 、 线
路2 5 3 、 线路 1 0 1 共 八条 公 交线 路 作 为调 查 客体 , 以

城市公交品质评价指标分析

城市公交品质评价指标分析

城市公交品质评价指标分析[摘要]城市公共交通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会对公交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现在则亟须对其综合品质制定一套完整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促进城市公交进一步健康发展。

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公交品质评价的指标元素,并据此作了细致的分析。

其中特别强调对外域先进经验的借鉴,探讨了“政府交通代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及其在公交品质构成中的地位,希图引起业界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公交品质;评价指标;分析1 城市公交品质的研究背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以及随之出现的交通规划、交通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至今不过200多年。

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公共交通理论研究,起源于法国数学家蒙日(Gaspard Monge)。

他于1781年用数理分析方法,首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问题。

到20世纪40年代,由苏联科学院院士康托诺维奇(Leonid V.Kantorovich)将“蒙日命题”假设放松后得到极小值(Minimum)而得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另一个研究思路被更为广泛地接受:这就是对于公共交通中一般准则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

这一研究是对上述“蒙日命题”的具体化及可操作性的探索。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公共交通一般准则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国政府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的起始点大致相同。

即:多数都是在其国内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时开始的,而真正达到十分重视程度的研究,则一般是在其国内人均GDP达到约10000美元的时候。

随着人类对人口、资源、环境重要性的重新认识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类主题的探索成果,大量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并且一直持续到目前。

研究主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公共交通准则指标体系的建立;二是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在各国的赋值及相关考核问题。

本文拟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出发,参照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公交四种主体的区分(即:一般公交需求者、公共交通企业、交通代理机构、政府),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品质,尝试进行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以期对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

在通过背景介绍引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实证分析。

在总结了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比较、指标权重确定、实证分析、结论总结、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成为各地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在当前环境下,各城市对公共交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综合评价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常规公共交通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还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探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比较,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现状和问题,寻找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依据;通过比较国内外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研究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实现对各项指标的权衡和综合评价,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公交系统的各个方面,并且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用于构建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1.服务水平指标服务水平指标是评价公交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公交车的准点率、换乘次数、换乘等待时间、站点覆盖面积等等。

准点率是衡量公交系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公交车是否按照计划运行。

换乘次数和换乘等待时间是衡量公交系统便利性的指标,它们对于乘客来说直接影响出行效率。

站点覆盖面积则反映了公交系统是否覆盖到城市的各个区域。

2.运营效率指标运营效率指标是评价公交系统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公交车的载客率、运行速度、运行成本等等。

载客率反映了公交系统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乘客,提高运营收入。

运行速度是衡量公交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公交车是否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运行成本则反映了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包括燃料费用、人力成本等。

3.环境影响指标环境影响指标是评价公交系统环境友好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公交车的排放量、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等等。

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空气质量,因此减少公交车的排放量是降低城市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噪音污染则主要考虑公交车在城市中的噪音影响,特别是在住宅区域附近。

能源消耗是评价公交车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反映了公交系统对于能源的使用情况。

4.信息化水平指标信息化水平指标是评价公交系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公交车的实时定位、车辆调度系统、电子支付等等。

实时定位是指公交车是否能够实时提供位置信息,使乘客能够通过手机等设备查询公交车的位置和到站时间。

车辆调度系统则是指公交系统是否能够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来提高运营效率。

电子支付则是指公交系统是否支持电子支付方式,方便乘客买票。

以上所提到的评价指标只是一部分,建立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和公交系统管理者了解公交系统的问题、找到改善的方向,并且可以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公交系统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支持。

公交考评实施方案

公交考评实施方案

公交考评实施方案为了提高城市公交运营质量,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舒适度,制定公交考评实施方案,对公交车辆、驾驶员、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推动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公交车辆考评公交车辆是公交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舒适度和环保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公交车辆的考评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性评估:对公交车辆的安全设施、制动系统、车辆稳定性等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车辆舒适度评估:评估公交车辆的座椅舒适度、空调系统、噪音控制等,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3. 环保性评估:对公交车辆的排放情况、燃油消耗等进行评估,推动公交行业的绿色发展。

二、驾驶员考评驾驶员是公交运营中的关键角色,其服务态度、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驾驶员的考评应包括以下内容:1. 服务态度评估:评估驾驶员的服务态度、乘客应对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2. 驾驶技术评估:评估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确保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3. 安全意识评估:评估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等,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三、服务设施考评除了公交车辆和驾驶员,公交运营中的服务设施也是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服务设施的考评应包括以下内容:1. 车站设施评估:评估公交车站的舒适度、便利性、信息发布等情况,提高乘客的候车体验。

2. 线路规划评估:评估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运营频率、换乘便利性等,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3. 信息发布评估:评估公交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多样性等,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公交考评实施方案对公交车辆、驾驶员、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提高公交运营质量,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认真执行该方案,共同推动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

TC模式公交线路服务水平评价分析

TC模式公交线路服务水平评价分析
裘 1 单条线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公交运 营企业 的最 主要任务是按 照行政合 同的要 求做好公交服务[, 2 在这种模式下 , ] 企业对线路走 向 和票款收人多少 的关 注程度远远低 于在市场 化模 式运营下的关注程度。政府一方面关心公交运营服 务质量 , 另一方面对公交运 营费用的财政支出也 同
() 6 运营准点率 , 主要用 G S P 抽查每周周一 、 周
三、 周五 、 日 4 周 天对应的早 、 晚 3个高峰期 时 中、 段上下行 2 个方向车辆的具体发车和到达时间。 之
第 9卷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现 代 交 进 技 术
Mo e n T a s o t t nT c n l g d r r n p rai e h o o y o
VO . NO 1 1 9 . F b e .2 1 02
T 模式公 交线路服务水 平评价分析 C
周 莉
供依据 。
关键词 : 交通共 同体 ( C 模式 ; T) 评价指标体 系; 线性综合评价 ; 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 : 4 11 U 9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 8 (0 2 0 — 0 7- 1 7 — 8 9 2 1 ) 10 8 - 4 - 0
S r ie Le e au t n f rBu n si a s o t t n Co e vc v lEv l ai o sLi e n Tr n p ra i mm u i o e o o nt M d y
样需予以控制 。 本文对线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行综 合评 价, 找到制约公交发展 的问题所在 , 为改进公 交服 务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 简介 : (92 )女 , 周莉 18一 , 安徽蚌埠人 , 级 经济师 , 中 主要从事公共交通运营研 究及规 划工作 。

文明公共交通评比方案

文明公共交通评比方案

文明公共交通评比方案
背景
公共交通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明公共交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为了督促城市公共交通司机和乘客文明出行,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我们制定了这份文明公共交通评比方案。

目的
本文明公共交通评比方案的目的是通过评比,督促公共交通司机和乘客文明出行,提高文明公共交通意识,促进公共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评比方法
本评比方案采取“先期自查、后期抽查”的方式,具体如下:
1. 自查阶段
每位公共交通司机和乘客都要在每次出行前自我检讨,确保自己文明出行。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公共交通司机应规范驾驶、礼让行人、拒绝吸烟等。

- 公共交通乘客应排队上车、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使用公共设施等。

2. 抽查阶段
城市交通部门每月会抽查一定比例的公共交通车辆和乘客,对文明出行的车辆和乘客进行表彰,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评比奖励
对于公共交通车辆和乘客,如果经过抽查符合文明公共交通标准,将获得一定的奖励,比如:
- 发放奖金或礼品
- 获得表彰证书
- 享受优先上车、免费升级等服务
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规定的公共交通车辆和乘客,将视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比如:
- 车辆扣分、停驶、立案处罚等。

- 乘客口头警告、下车处理等。

结语
本方案的实施,需要各级交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也需要广大公共交通司机和乘客的自觉配合。

我们相信,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公共交通将变得更加文明、舒适、便捷。

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困扰我国许多城市的普遍难题。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交通服务能力的评价对于优化城市的交通体系、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概述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是指对城市交通体系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它旨在衡量城市交通服务是否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并找出其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不仅仅是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测评,更是对交通系统的管理、运营和配套服务的评估。

二、评价指标1. 交通出行便利程度:包括城市交通网络的连通性、交通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

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交通效率,从而反映出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程度。

2. 交通服务可及性:包括交通设施的分布密度和服务范围是否满足需求。

这些指标主要考察城市交通设施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衡量城市居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可及性。

3. 交通安全性:包括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交通违法行为的频率。

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体系的安全状况,对于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包括公交车辆数量、车辆运营密度和线路覆盖范围。

这些指标评估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能力,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选择和出行体验。

5. 交通环境质量:包括交通噪音、尾气排放和城市空气质量。

这些指标关注城市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于构建宜居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三、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法:将各项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的综合评分。

该方法对于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不敏感,但权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 优先级排序法: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优先级,对各项指标进行排序,确定优先改善的指标。

该方法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重点关注居民出行需求与交通服务能力的瓶颈。

3. 层次分析法:将交通服务能力评价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专家评估和居民意见调查等方式,确定权重和指标的重要性。

公交服务质量指标的选取与量化

公交服务质量指标的选取与量化
量 化
交运送速度有关 ;车外 时间包括到离公交站台时间、
等车时间 、换乘时 间等几方面 ,主要和网络布设有
关。
2 行 车 正 点 率
1 运 送速 度
行车正点率 ( )是指统计期内运营车辆在营 R正 运送速度 ( )取全 日平均速度 ,是车辆在运 V送 营线路起点站和终点站之 间 ( 统计双方 向)运送时
间内的平均每小时行程 ,即:
业线路上正点运行 次数 ( )与全部行车次数 ( ) Z正 Z
之 比 。即 :
R正 Z正 Z 1 0 … … … … … … … … () : / x 0% 2
V送=

( 公里 / 、 ). … .() /时 … J 1
通常正点率平均不应低于 8 %- 0 0 9 %。 公交线路运 营车辆 的正点率也 是反映公交服务
学 海 泛 舟
客乘行需求 而提供 的服务所 达到的程度 。从整体上
统计 E中第 i l 趟车载客运行的距离 ( 公里) i ;t 是统计 日中第 i 趟车在运营线路起点至终点 的乘客运送时间
( 小时 ) 。
讲 ,公 交线路的综 合效益如何首先应该考虑 的就是 线路所能提供 的服务质量。公交服务质量与居 民对
百公里事故费用线路年度事故费用线路年度运营里程100元1o0km由于事故次数难以有统一标准衡量因此根据事故费用的大小可直接反映线路运营中事故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从而反映线路的安全l2事故频率r指统计期内该线路发生的事故次数z次与车辆总行程l百万公里之比
攀 务量 标 选 质 指 的 服
北京 交通 大学 许振 华
o t c n r t n l i o t eg i ie , t e e u t i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t h i e o ta s r s e tk s n n he o tas a ayss f he iht ndc s h rs ls ndiae ha te nd x f r n po t pe d a e o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该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的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常规公共交通的定义、特点及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交通服务水平、运营效率、投资支出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实证研究,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研究总结指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受多方因素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合作。

建议城市管理部门加强规划和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常规公共交通发展。

未来研究可结合新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城市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常规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居民出行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压力和挑战。

研究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尾气排放、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通过建立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发展水平,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改善、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车辆调度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和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实现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公交服务水平成为城市发展过
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是什么呢?
首先,公交车辆的安全性是公交服务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考量的是公交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系数。

如果车辆的安全性不能得
到保障,那么就会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公交的运行效率也非常重要。

运行效率是从公交车辆的出
发时间、到达地点以及运行速度等方面来衡量的。

如果运行效率低下,那么就会导致公交车辆拥挤、延误等问题,影响到市民的日常出行。

第三,公交路线设计也是公交服务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于城市交通状况的不同,公交路线的设计不能统一,需要因地制宜。

在公交路线设计时,要考虑到市民的乘坐需求、周边道路情况、交通
状况等因素,以方便市民的使用。

除此之外,公交车辆的维修保养、服务人员的态度、公交站点的
设置、安全设施的完备度等方面都是公交服务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

总之,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公交车辆、路
线设计、服务人员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完善的时候,
才能够让市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便利、安全。

公交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doc

公交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doc

公交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doc附件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一、考核评价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一)考核指标。

1.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例。

(单位:% )(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交通方式的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是指使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小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通勤班车、公务车、校车等各种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量。

(3)数据来源:公共交通出行量:居民出行调查;机动化出行总量:居民出行调查。

2.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占城市道路网长度的比例。

(单位 :% )(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是指中心城区布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城市道路网长度指中心城区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长度。

(3)数据来源: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城市道路网长度:城市规划部门。

3.公共交通站点500 米覆盖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 米半径覆盖面积与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

(单位 :% )(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交通站点包括公共汽电车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进出站口位置计算。

( 3)数据来源:公共交通站点500 米半径覆盖面积: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城市规划部门。

4.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按市区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单位 :标台 /万人)(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换算系数见表1、表 2。

表 1各类型公共汽电车车辆和有轨电车换算系数类别车长范围换算系数1 5 米以下 (含)0.502 5 米~ 7 米(含)0.7037 米~ 10 米(含) 1.00410 米~ 13 米(含) 1.30513 米~ 16 米(含) 1.70616 米~ 18 米(含) 2.00718 米以上 2.508双层 1.90表 2各类型轨道交通(除有轨电车)车辆换算系数类别车长范围换算系数17 米以下 (含) 3.1527 米~ 10 米(含) 4.50310 米~ 13 米(含) 5.85413 米~ 16 米(含)7.65516 米~ 18 米(含)9.00618 米以上11.25 (3)数据来源: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总数: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市区人口: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交水平评价指标
2.2.1 建设投入水平指标;公共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交发展的基础,是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有了良好的设施基础,才能发挥高水平的服务。

线网指标包括线网密度、非直线系数、重复系数等描述网络结构和网络规模的几项指标。

公共交通的线路网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其值的大小反映了居民接近公交线路的程度;公共交通线路的非直线系数是指公交线路首末站之间的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反映了公交线路的曲折程度;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是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反映了公交线路在城市主要道路上的密集程度。

这些指标能够说明公交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性、舒适性,但对于不同的城市形态、道路网络,评判标准应有所不同。

场站建设指标包括站点覆盖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车辆进场率等。

公交站点覆盖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是用停车场、保养场的总面积除以车辆保有量,车辆进场率是全市公共交通停车场所能停放车辆数与公共交通车辆总数的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出公交场站的建设规模是否与拥有车辆相匹配,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车辆配置指标包括万人拥有标台数、车辆更新率、完好率、高档车拥有率等。

万人拥有标台数,指在城市一定空间内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标台数,是反映公交实际客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车辆更新率、完好率、高档车拥有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车辆配置状况,更新率反映了公交车辆的投入速度、完好率说明了实际运能状况,高档车拥有率则反映了车型配置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乘坐的舒适程度。

公交优先通行措施指标包括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优先路段比例、优先路口比例,这些指标有助于考察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定、公交优先措施的实施水平。

公交投资计划指标为年度基建投资额,反映出政府、企业对公交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公交今后的发展潜力。

2.2.2 运营服务水平指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与居民对公交的满意度息息相关,也体现出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这是公交发展水平最直接的体现。

行车安全性通过安全行驶间隔即公共交通车辆总行驶里程与行车责任事故次数的比率(万公里/次)反映。

方便性指标包括公交出行比例、换乘系数、换乘距离、换乘站距、发车频率等公交基本运营特征指标。

公交出行比例从总体上反映居民对公交的选择,换乘系数、换乘站距反映了线网布局、站点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与乘坐方便性相关;发车频率直接反映在乘客等车时间上,发车间隔太高,会影响居民选择公交,发展水平必然降低。

迅速性通过出行时耗、公交运营速度指标反映。

出行时耗为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的总和,车内时间主要和公交运营速度有关,从这一指标也反映出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对公交的影响;车外时间包括到离公交站台时间、等车时间、换乘时间等几方面,主要和网络布设有关。

高水平的公交服务,应在缩短出行总时耗、提高运营速度上下功夫,只有在同等出行距离条件下,相较其他交通方式,公交能提供较为迅速的出行,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出行者,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公交的准点率也是反映公交服务的又一重要方面。

行车准点性与企业调度管理、运营组织、道路条件等因素相关,准点率越高,公交发展水平越高。

舒适性主要通过高峰和平峰满载率反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交出行的要求也越高,这就要求车厢内的拥挤不能超过一定限度。

此外从车型配置、非直线系数等方面也能反映乘坐的舒适程度。

高效性指标比较难以定量化,主要通过乘客信息获得程度、企业调度手段先进程度来反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以通过乘客信息系统获得出行前、出行中的公交服务信息,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决策,也将提高公交吸引力。

企业的调度手段先进程度影响到企业运作的效率,从而影响到能够提供服务的水平。

先进的技术能够带来高效的运作,因此,考察乘客信息系统的完备性和企业调度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助于衡量公交系统服务的效率。

2.2.3 综合效益水平指标;综合效益水平试图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选取合适指标加以描述,这也是公交水平评价的重要部分。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益,通过分析千车公里成本、千车客运收入、运营车辆人车比等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衡量企业的管理效率。

公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社会效益是衡量公交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选取居民对公交的满意程度反映公交的社会影响力,选取出行时间节约的效益作为反映公交对社会经济效益作出的贡献,用噪声、废气排放量和振动来衡量对城市环境和生态循环的影响。

公交的发展水平还包括促进国土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古迹及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影响。

相对于经济效益评价来说,社会效益评价具有长期性、多目标性、间接影响多等特点,因此评价指标很难定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