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监考猝死\少年书店看书被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教师监考猝死\少年书店看书被撵等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6年第3期
董胜兵
女教师监考猝死
1月14日,江苏泰兴市某中学一位教师在监考时猝死。
17日,一篇名为《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文
章称,泰兴市某中学学生目睹监考老师挣扎呻吟猝死后仍平静地做题而不救助,认为“学生冷
血无知”,“教育制度把学生训练成了缺乏基本常识和生活技能的做题机器”。
然而,据记者
反复核实,基本事实是:当日,泰兴济川中学一名吴姓女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当
时没有明显动静。
孩子们发现之后,立即喊来老师,大家一边紧急施救,一边打120送往医院。
速评
这位年轻女教师之死,几天的时间就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而社会上将批判的
矛头直指年幼的学生和教育体制。
而后根据新闻报道的事实,我们知道我们的学生并非如文章
中批判的那样“冷血无知”,那么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也就无法立足了。
文章作者在没有
进行充分调查和走访,明确事实的基础上就轻率地给事件中的学生们戴上“冷血”的帽子,不
仅忘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训诫,更忘记了学生们是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有
良好的社会氛围,更何况身处事发现场的孩子们其实也是事件受害者,他们很可能因此蒙上一
层心理阴影。
而由此放大至对整个学校教育体制的批判,也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整个事件中需要反省的除了始作俑者,还有让这个事件以光速传播的“我们”每一个人。
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在100多年后的
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陷阱。
传播质量与传播速度往往成反比,我们从众、猎奇、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我们常常在不明事实的情况成为骗局、谎言、谣言的传播链条中的一节。
网络看似
广阔无边,但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次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维护网络的纯净,
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当然,在如今的教育中,学生每天在书山题海中疲于应付,学生的常识教育比如生命安全
意识、自救知识显然还是很缺乏的。
此次事件也提醒学校、家庭、教育部门重视常识、安全教育。
据新闻媒体报道,江苏省社科院巩丽娟博士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应
该共同行动起来,加强对孩子的常识教育、情感教育,培育孩子们更加健全的人格,责任与意识、智商与情商的统一。
知乎大V童瑶诈捐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月21日,粉丝高达5.9万的知乎平台上大V童瑶遭网友“扒皮”,被质疑上演双簧苦情戏骗取粉丝捐款15万元,警方已介入。
事情起源于2015年5月知
乎上一篇名为《长期被疾病折磨,结束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吗》的提问帖。
题主ck小小在帖子中称,自己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2岁的女大学生,因小时候错过了治疗,病情一直靠药物维持。
父母决定用所有积蓄来为她做次手术,没想到手术却失败了。
希望破灭的她,想结束自
己的生命,不再拖累父母。
由ck小小发起的话题,迅速得到了以煲制心灵鸡汤走红的大V童瑶的回复。
童瑶在回复中耐心劝说,甚至表示自己与题主患有同样疾病,愿意提供其主治医师的
电话以及经济帮助。
在大V童瑶的带动下,大量网友伸出援手,由此ck小小获得了网友15万
元的捐助,但随后被网友发现两人账号背后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在操纵。
述评
相较于前一事件的言论传播,这一事件已然违反相关法律,性质显得更为恶劣,也更能让
人警醒。
网络中的黑暗力量,一直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在潜滋暗长,它挟持着人性中的贪婪和
欲望,利用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一次次地刷新着人类的道德底线。
近些年来,骗捐事件时有发生,2015年就有人在微博上利用天津爆炸事件骗得十万余元的捐助。
被骗的金钱让人心痛,但
更可怕的是别的东西失去了。
我们在网络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地发表言论、尽情地
展现自我、无障碍地交流与沟通,但是却缺失了传统社交形式下的情感铺垫和现实基础,导致
了网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更因为这些少数事件伤害了人们向善向美的初心。
没有人愿意被骗
第二次,信任就如长堤,很可能溃于蚁穴,正如有了倒地讹诈的老人之后鲜有人再敢去扶摔倒
的老人了。
这种恶性循环才是真正可怕的。
种种类似事件的发生也折射出国家政府部门对网络这个虚拟平台的监管黑洞。
此次事件虽
然让知乎平台的高冷理性形象跌到谷底,也让人对网络慈善产生质疑,但是惩罚这类事件的方
式绝不是从此冷眼旁观,让人心变得冷漠,而是让制度法令尽早跟上社会的发展,让犯事者付
出应有的代价。
从被骗者的角度来说,人是情感动物,但身处网络漩涡中也应该保持着一份理性精神,不
要被盲目的善良和热情蒙住了眼,谨慎对待各种催人泪下的故事。
少年书店看书被撵
近日,在呼伦贝尔的一家新华书店,一位家长与店员发生争执,起因是一名10岁孩子因看书未买被撵出书店。
在网上流传的视频当中,店员说:这是新华书店,不是你看书的地方,是
卖书的地方,不买书就得出去。
一时间“该不该在书店看书”成为热门话题。
述评
大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呈两极分化的状态。
有人认为,新华书店毕竟是以卖书为主,光看
不买,书翻多了变旧不好卖,影响书店营业;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打击孩子热爱阅读的积极性,
甚至对孩子是一种歧视,冷漠地把一个十岁的爱读书爱学习的孩子拒之门外不合情理。
这件事如果从书店方来说,本质上其实并无大错。
《中国青年报》对此事件刊文《少年书
店看书被赶算歧视吗》指出:“如果店员明知少年是来买书的,就是要赶他走不愿卖给他,那
就算歧视,因为他自己也要付出代价。
但是,如果店员断定拿书坐地上看的孩子不是来买书的,那么店员赶他走就只是一种自利选择罢了。
”
但是新华书店的店员好歹也是属于文化工作者,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显得太过粗暴,而且
对象是一个10岁的孩子,这违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也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友善”相悖。
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确实生存不易,读者实体店看书选书却在网上购买的情
况非常普遍。
但这种由社会发展造成的困境不能由此而迁怒于读者,相反应该在困境中求新求变,抓住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机遇,保护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改变创新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这一事件本来是件小事,但是由于当事双方各不相让,小事变大,大事变成笑话,双方都
没有讨到好处,得不偿失。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与人的相处,夫妻、兄弟、同事、
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不论何种形态的人际关系,都贵在一个“宽容”,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让他三尺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