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聂鑫森)
聂鑫森《大师》文学评论
《大师》文学评论小组成员:刘小苹潘茂林裴鹏飞应咏翠《大师》是一篇短篇小说,人物单纯,情节简单清晰、通俗易懂。
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五十多岁的乡村教师秋小峦带着自己父亲的秋溪谷的遗画进京寻求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鉴定的整个过程及其结果,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对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做了如下的具体分析。
首先,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非常自然、构思也很巧妙。
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秋小峦拜见黄云山,而黄云山却显得无力应付的冷然的态度,第二部分是他在看了秋溪谷的画作之后的惊叹与热情,黄云山对秋小峦的态度呈现了前冷后热的转变,作者通过这个明显的前后转折的变化来组织文章结构,使情节不断推进、深入,从而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其次,语言仔细考究、含蓄精练,在平淡中见其文采,在其叙述中却不失其应有的强的表现力。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门铃小心翼翼的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说秋小峦是怎样按门铃的而是将门铃拟人化,好似门铃就是秋小峦的化身,所以通过这句话我们却能深切的感受到他那种在拜见大师时胆怯、紧张、焦虑而又急迫的心情,这看似平淡、简洁的叙述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其语言的文采。
又如文章快结束时说“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顺利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从这里的“观者如堵”我们可以想象黄云山还是为了这次展出做出了许多宣传、许多努力的,可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用冗长的、直接的话来表达就仅仅“顺利”两个字就就把黄云山为这个画展竭尽全力的过程展现出来。
另外,我觉得这篇小说里不论是每个人说的话还是他们细小的动作都非常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很合时宜,语言不赘不冗,每句话都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在语言方面挑不出毛病来。
再次,在写作技巧的方面,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小说里的黄云山和秋小峦是正面出现的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对其的描述都是非常直接的,通过小说的前一部分阅读我们知道黄云山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大师,对他的拜访求见者甚多,可能他无意骄傲但是由于他的生活环境、他的身体状况使得他在面对来访者时显得厌烦,同时,小说的第二部分又向我们表现了他的大视野、大境界以及不凡的气度;秋小峦,他有着我们的传统美德就是孝顺,他朴实、诚恳。
《大师》阅读答案参考
《大师》阅读答案参考《大师》阅读答案参考大师(聂鑫森)上午九点钟,年届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落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怎么没人去开门?小保姆呢?老妻呢?黄云山有些生气。
正要大声呼喊,猛然想起小保姆上街买菜去了,老妻替他上医院拿药去了,家里就只他一个人。
他本来不想理睬,但一想,倘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岂不失礼?他重重地放下紫砂壶,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
父亲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极为倾服。
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很快,怕耽误了黄老先生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www.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
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
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哦”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
他用一只手习惯性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幅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
”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
刻瓷圣手
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
D 一项是( )
A.对王珏玉的来访,刁羽刀的情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意外—感兴趣—奇怪(犹疑)—感叹—激动(噙满了泪水)— 矜持(冷淡)。王珏玉与刁羽刀之间的交往故事虽简短,却 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深重反 思,意味深长。B.刁羽刀最终答应为王珏玉刻瓷,起关 键作用的不是刁师母的催促,也不仅是因为刁羽刀确实需 要这笔钱解决家庭眼前的经济困难,而是因为他内心对刻 瓷艺术的挚爱。C.小说尾声颇有反讽意味,刁羽刀死后, 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这恰好是对王珏玉 挽联的无情嘲弄。D.小说人物取名颇具匠心,“刁羽刀” 三字含有四块玉,正与“刁羽刀”相对,暗示了人物的身 份及温润如玉的君子品格。
பைடு நூலகம்
这套两居室里,住着刁羽刀和早已病退 的老妻,儿子一家住在另外一个社区里。两 个月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儿子、儿媳都下岗 了,孙子眼下正读初三。
刁师母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然后沏上 一杯君山毛尖茶。王珏玉说:“刁师母,您 的心脏病近来好些了吗?孙子明年要考高中 了,可得选一所好学校啊。”刁师母说: “谢谢你的关心。” 刁羽刀很奇怪,王珏玉对他家怎么这么熟悉? “刁先生,贸然来访,抱歉抱歉。其实,我 早就认识您了。”
刻瓷圣手(聂鑫森) 40岁就已发福的王珏(jué)玉,笑吟吟 地出现在刁羽刀面前。 正是2002年的秋天。 从江南瓷厂退休才三天的刁羽刀,对于 不速之客的来访颇感意外。他一向不喜与人 结交,却让来访者轻易地走入家门,怪事! 后来刁羽刀才想起,当他在敲门声中打开门, 谦恭的王珏玉立刻双手呈上一张名片,名片 上“王珏玉”三个字,立刻让他会意一笑: 这与“刁羽刀”正可配成一副绝妙对联,有 意思!
5年过去了。刁羽刀闭门谢客,足不出户。 从瓷厂买来的素白瓶、盘、碟、壶,以及定 制的内垫海绵的锦盒,堆满了工作室的一角, 然后一件一件变成了刻瓷作品装入盒内。
文人聂鑫森
文人聂鑫森叶之蓁《蕉荫水风凉》聂鑫森/作鑫森早慧,初中时即在他老家的《湘潭日报》上发表散文,至今笔耕不辍,已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文史随笔、文化专著近六十部,可他不认为自己是作家、学者。
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文人。
他认为,较之作家、学者,文人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身份的人,应是能遵循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做人做事的人,从硬件上说,至少应通琴棋书画。
画,鑫森没问题,习画已逾三十年,初习阶段曾为他儿子聂耶和我女儿亦恬各画过一本花鸟册页,纸是他夫人工厂的废晒图纸,一面白一面蓝,装订是用订书机上下各咔嚓一下。
这种纸张并不吸墨,居然被他画得水墨淋漓,实属难得。
这么珍贵而独特的艺术品,应该仍被晚辈们珍藏着吧。
习画经年,鑫森的画作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崇尚大俗即雅,讲究色彩的强烈对比,尤其是红黑的对比,以至他购买国画颜料时需大量购进曙红。
款识尤其讲究,不论诗、文,鑫森一概自己创作,很少用前人旧句,哪怕只有短短几个字,也写得机锋四出,真趣盎然,与画面相映成趣。
鑫森认为文人画是一种综合艺术体,笔墨、款识、闲章都是这个综合体的有机部分,一处出现短板则会影响艺术品的整体质量。
文人画,即文人所作之画。
文人连画都作了,款识文字应是本色当行的事,难道还要拾前人的牙慧吗?于文人画,鑫森受明代徐渭,清代四僧、扬八家,现代吴昌硕、齐白石影响,尤其是齐白石,不但在诗文书画的技艺方面,在艺术观上也给了鑫森很深的影响,这些旁人不难从他的国画创作和文学创作上看出端倪来。
鑫森在中国画理论上也颇有造诣,先后《且莫白眼看小辈》(右图)聂鑫森/作出版过《一个作家的读画笔记》和《走进大匠之门》两本专著,尤其是后者,不仅是齐白石的传记,更是齐派艺术的专论,其中不少篇什对齐白石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笔墨技法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和剖析,在圈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说到书法,鑫森更没问题,据他在《文学往事堪回首》一文中称,两岁多,父亲即督教其识汉字,“三岁多即教临帖,每日两张,达不到要求便不能出门玩耍”。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_语文考试_外语学习及解析
【语⽂】⼩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_语⽂考试_外语学习及解析【语⽂】⼩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_语⽂考试_外语学习及解析⼀、中考语⽂⼩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的作品,完成下⾯⼩题。
珠光宝⽓聂鑫森北阙云从公家的⽂物商店退休⼗年了。
只可惜⽼伴五年前过世。
⽽⼉⼦早去了太平洋彼岸,找了个洋媳妇,他的⽇⼦⾃然过得有些落寞。
他试着去美国探过亲。
可听不懂洋话,看不懂电视,真⽐坐牢还难受。
他赶忙回到了这座江南的古城。
⼉⼦⼉媳很通情达理。
劝他就地解决找个⽼伴。
北阙云动⼼思了。
半夜⾥醒来,连个说话的⼈也没有,到底不是个办法,是该找个伴了。
他开始注意起周围的动向,很快就发现他住的这个社区,每天清早都有不少⽼头⽼太太在锻炼⾝体。
他马上到街市去置办了各种设备,接着,就⼀头扎进这些团体,有滋有味地练起来。
还没等到北阙云的枪⼝找到准确的⽬标,却有⽬标撞到他的枪⼝上来了。
那天早晨,练完了太极剑,他正坐在⼀个⽯椅上休憩,蓦地旁边扬起⼀阵风,⼀个⽼太太坐在⾝边了。
说是⽼太太,却并不显⽼,脸很⽩。
露出⼀截光滑的⼿臂,像⽟⼀样。
还没等他说话,⽼太太朝他稠稠地⼀笑,说:“对不起,我坐⼀下。
”北阙云说:“不要紧,你坐。
你好像不住在这个社区?”“嗯啦!”声⾳很好听,有⼀点媚。
答话的时候,⽼太太转过了脸,⾝⼦再慢慢转过来,穿的居然是浅⿊低领T恤衫。
北阙云的⼼,怦怦地跳起来。
“我叫西门珠。
你呢?”“北阙云。
从前在⽂物商店做事,早退休了。
”“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呢?”“我怎么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北阙云觉得她很调⽪,很有趣。
他想找个什么话题和⽼太太聊⼀聊,但⼀时竟找不到。
突然,他看见⽼太太脖⼦上戴的⼀串珍珠了,每颗都很圆,珠⾊因受潮⽽发黄,但最下⾯的那颗珠⼦很⼤,估计有⼀钱来重。
他马上断定,这串珠⼦是野⽣的东珠,且是⽼珠,只可能是有⾝份的⼈家流传下来的。
重到⼀钱的⼤东珠,价钱恐怕在⼏⼗万元以上了,但这颗⼤东珠值不了这个价。
北阙云有好话题了,他说:“西门珠,你这串珍珠不错,只可惜不会养护,都发黄了,那颗⼤珠⼦⾥都有胎柳了。
聂鑫森《大师》阅读答案
聂鑫森《大师》阅读答案聂鑫森《大师》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大师聂鑫森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
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
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
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
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
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
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
”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湘潭名人
毛泽东毛泽东湘潭韶山人,有“红太阳”之称,20世纪对中国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导人之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
彭德怀湘潭乌石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国国防部长,指挥过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等战争。
周小舟湘潭人,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周伯华湘潭人,现任湖南省省长。
毛泽覃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之弟,革命家。
毛岸英湘潭韶山籍人,毛泽东之子,于韩战中牺牲。
罗亦农湘潭易俗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工人运动领袖。
彭绍辉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刘道一湘潭人,近代革命家,同盟会为近代中国革命牺牲第一人。
刘揆一湘潭人,近代革命家,曾任华兴会副会长。
杨度湘潭人,被袁世凯誉为“旷代逸才”,曾任参政院参政。
亲身参与或支持清末巴士上书、变法维新、洪宪帝制、溥仪复辟。
陈鹏年湘潭人,清朝官员,获称“陈青天”。
赵启霖湘潭人,晚清名臣。
宋楚瑜湘潭人,台湾政治家,亲民党主席。
马英九湘潭籍人(正式简历祖籍为衡山县,实际自明朝后的祖籍地为湘潭马家堰),台湾政治家,台北市市长,中国国民党主席。
马鹤凌,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马英九之父。
马福益,湘潭人,哥老会首领,反清革命家。
张京育湘潭人,学者。
曾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台湾陆委会主任。
楚崧秋湘潭人,新闻学者,曾任国民党官员,管理国民党的媒体。
沉醉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情报人员。
齐白石像齐白石湘潭人,中国画大师。
罗典湘潭人,清朝经学家,教育家,主持岳麓书院近30载。
王闿运湘潭云湖桥人,国学大师。
八指头陀释敬安,寄禅法师,湘潭县雁坪乡人,中华佛教会首任会长。
黎锦熙湘潭人,语言文字学家、被誉为“中国注音字母之父”。
黎锦晖湘潭人,音乐家。
吕骥湘潭人,音乐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二、三届主席和第四届名誉主席。
周笔畅的外叔公。
冯小刚湘潭籍人,当代著名导演。
徐静蕾湘潭籍人,当代著名演员。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3年高一10月月考题带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译古文正如同翻译外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
如果说翻译外文是缩短一国人与他国人的空间距离,让不同国度的人不出国门便可见面晤谈,那么翻译古文则是填平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时间沟堑,让现代读者通过译文与相隔千百年的古代作者进行对话。
当年苏曼殊曾为他的汉译英诗集取了个名字叫“文学因缘”,不禁让人想到一句俗话“千里姻缘一线牵”,翻译充当的角色就仿佛文学因缘的月下老人罢?古文今译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
据说,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曾把殷周时代古奥的档案文册改写成明白流畅的汉代语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人开始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
时光流逝,语言变易,阅读中的语言障碍造成理解的困难,这在中外都一样。
《尚书》到了唐代,人们已觉得“佶屈聱牙”;就是十六七世纪的莎翁剧作在三四百年之后的观众看来,也有些古怪拗口。
所以,如果不加注释或翻译,大概会有不少读者被语言障碍拒之门外,不能进入古代人的心灵世界,就好像面对粮仓却没有钥匙的人一样,空守着粮食却饿肚皮。
毫无疑问翻译是必要的,可是,翻译并不容易。
译文很难达到逼肖原作的水平,虽然翻译者都很想使译文成为原文的镜子,“象忧亦忧,象喜亦喜”,除了左右相反之外纤毫不差,但翻译者打造的这面镜子总不可能没有一点走形,更不消说在拙劣的匠人手里还有成为“哈哈镜”的危险。
唐代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一诗里曾好心地替翻译者抱不平,他说:“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
”不过翻译毕竟不是自由写作,原文对于译者总是一重束缚又是一把验尺,所以即使是最好的翻译者面对原文,也不敢拍胸口打包票,保证译文完全传达了原文的精神,恢复了原文的旧貌;更不消说面对的是一篇古今传诵的名篇佳作,译者就更不能保证译文如同原文一样有神韵妙味了。
这里原因很多,撇开翻译者水平的差异不说,大概首先是古今文化的时代差异。
古人生活在业已消逝的历史之中,时间已经带走了他们的精神、情感、习俗。
虽然翻译者可以通过阅读去体验这种历史氛围,通过译文来重现这种历史风貌,但毕竟逝者如斯夫,再好的译者也不能重构历史的真实,而只能部分地还原与逼近真实的历史。
聂鑫森大师短文阅读附答案
聂鑫森大师短文阅读附答案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
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
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
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
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
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
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
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刻碑名手》聂鑫森阅读答案
《刻碑名手》聂鑫森阅读答案《刻碑名手》聂鑫森原文阅读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范玉成从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生中刻过多少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十多年前他从刻石社退了休,可一直没闲着。
儿子还在刻石社哩,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
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快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
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那时他才三十来岁,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
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
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作“四旧”毁掉了。
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
到了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驱赶回了老家。
他后来听说,在望江楼原址,竖起一个巨大的工农兵“造反有理”群雕像;又过了些年,雕塑拆了,改建成了一个大花坛。
现在恐怕是拆了花坛,再在原地重建了望江楼。
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
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沙石粗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
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
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
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深含文化底蕴充溢人文情怀——评聂鑫森小小说集《大师》
深含文化底蕴充溢人文情怀——评聂鑫森小小说集《大师》余三定【摘要】The work of "master" by Nie Xinsen is considered as exquisite articles among shortshort stories. The character image in "Master"reflects the noble pursuit of the spiritual realm and skilled professional conduct. Each person which are filled of the humanities must consciously focus on real community, care about the secular life, show sincerely love to all people, Historical knowledge, clever plot and refined language are the outstanding art features in "master".%聂鑫森的《大师》堪称小小说中的精品。
《大师》里的人物形象表现出自觉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执着追求技艺精湛的职业操守。
每个人都要自觉关注现实社会,主动关心世俗人生,真诚关爱所有的人,是充溢在《大师》里的人文情怀;文史知识渊博、情节安排巧妙、语言精练考究是《大师》突出的艺术特点。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6)006【总页数】5页(P4-8)【关键词】聂鑫森;《大师》;文化底蕴;人文情怀;艺术特点【作者】余三定【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5聂鑫森的小小说集《大师》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聂鑫森卷”,[1]笔者细细阅读,慢慢品味,其乐无穷,不忍释卷。
大师
• • • • •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情节安排 主体思想 文学底蕴
语言描写: 语言精练、考究,叙述简洁 而又富于文采。
例句:“门铃小心翼翼地响 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 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动作描写:
生动细腻的动作描写准确的刻画出人物 的性格特点。
1. “来人彬彬有礼的向他鞠了一躬” 2. “他把一只手习惯的扶住门框,依旧没有 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3.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 声”
பைடு நூலகம்
情节安排: 情节安排自然而又巧妙,在 很短的篇幅里也能波澜迭起,引 人入胜,构成这篇小小说创作的 突出艺术特点。
谁是大师?
黄云山——山水画成就高,艺术鉴赏 力强,对艺术痴迷执着,胸怀宽大,气度 不凡。
秋溪谷——画 艺卓绝,对 艺术追求无 限执执着,一生清贫,却 乐观豁达、淡泊 名利。
主题思想: 1、执着的追求兴趣爱好。 2、把对手当做良师益友。 3、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文化底蕴: 1、作者聂鑫森的个人修养。 2、儒家的文人精神。
谢谢大家!
文学评论——《大师》
小组成员: 曾旭 胡治国 陈怡阳 文静 魏淑娟 李艳秋
小说大致内容:
《大师》写了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 山,发现了已故乡村教师、业余山水画家 秋溪谷“是一个可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 是真正的大师”后,对秋溪谷由衷地崇敬、 赞赏,主动与北京美术界多方联系,促成 “秋溪谷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 行,获得“观者如诸,好评如潮”强烈社 会反响的故事。
作为“扁平人物”的“大师”形象--短篇小说《大师》人物塑造分析
荡胸 怀 , 岂是 一般人 会有 的。亡者 秋溪谷 将对 自己毕生 努 力 的品鉴 交 由老者秋 溪谷 来完 成 ,而老者 黄 云山对 亡者 秋 溪谷 画作 的如 获至 宝 ,从 中我 们看 到 的是两个 对艺 术有 着 道家的超然 ,蕴含着一种冲淡平和、淡雅飘然的中国传统 至诚 之心 的人 之间 的相 互信任 与惺 惺相 惜 。如果说 秋溪 谷 艺术精 神 ,所谓方 寸之 内,气 象万 千 。 是文 中 的 “ 隐逸 大师 ” ,那么黄 云 山则是 “ 入 世大 师 ” ,虽 “ 道 ”不 同,但 殊 途 同归 。两 个 “ 大师 ”在有 限 的字 数 中 名大 师 的不 在 场 与 两名 大 师 的塑 造 无 论 是 短篇 、 中篇 或 是长 篇 ,作 为 一个 完 整 的故 事 , 得 到了完 整 的展现 ,虽 故事简 单 ,情节 单线 ,但是 却能 叫 定 会有 时 间、地 点 、人物 、事件 。在 《 大 师 》当 中,时 读者 回味 无穷 。 间 为某 一 天上 午 ,地 点在 “ 著 名 山水 画 家黄 云 山”家 中, 二 、扁 平 人物 的刻 画 与理 想 人 格 的 展现 英 国小说 家福 斯特 在 《 小说 面面 观》[ 3 1 里 ,将 小说 中 人物 有直接 在 场秋 小栾 与黄 云 山和 不在 场 的秋溪 谷 ,事件 扁平 人 物 ”与 “ 原 型人 物 ” ,这 两 个美 学 概 是秋 小栾 拜请 黄云 山鉴 赏其 父秋溪 谷 画作 。做 了一 辈子 山 的 人物 分 为 “ 扁 平 人 村教 师 的秋溪 谷 ,也业余 画 了一辈 子 的山水 画 ,但 却 未 曾 念 ,现 在 已经 在评 论 实 践 中得 到 了普遍 的使用 。“ 性格 人物 ” ,其性 格具有 单一 性和鲜 明性 , 在 生前 因为 画 作 为 谋 取一 星利 益 。秋 溪 谷 临 终 前 嘱 咐儿 物 ”又被 称为 “ 子 将其 画作 带去 北京 “ 请 笔 樵先 生 法 眼一 鉴 ” 。终 其 一生 能够 通过 一句 话表 达 出来 ,这 个角 色一 旦被 介绍 ,就很 容 都在 为教 育事 业和 艺术 事业奉 献 的秋溪 谷 ,苦 心并没 有 白 易被 辨认 ,此 后也 很容 易被读 者记 住 。而 “ 圆形人 物 ”则 费 ,其 山水 画的 画力 、技法 都得 到 了当时 的画坛 大家 黄 云 是 作品 中那些 性格 较为 复杂 的人 物 ,往 往都 是性 格矛盾 复 山的欣 赏和 认可 ,在遗 作展 览 中也收 到观众 好评 如潮 。 杂 ,具有 多义性 与多 变性 的人物 。 “ 偏 平 人物 ” 虽不 如 圆形 人物 那 样 丰富 多变 ,去更 能 作 为人物 形象 ,秋 溪谷 是在文 中是 “ 不在场 ”的 ,是 在秋 小栾 与黄 云 山的对 话 中被 间接 刻 画 的,但他 却 是文 中 够加 深人 物 的意义 层面 ,是 人物 更突 出。很 显然 ,短 篇小 大师 》中 的人 物 形 象均 为 “ 扁平人物” 。其 中涉 及 到 的主 要人 物 ,是题 目 “ 大师 ”所 指 。很 显 然 ,秋 溪谷 堪称 说 《 的人 物 形 象有 三 个 ,三 个 人 物 均 有单 一 和 鲜 明 的性 格 特 “ 大师” ,他一 生不 为名 利 ,淡然 的在偏 远 的 山村 默默 耕耘 征 。秋 溪 谷作 为 “ 隐逸 大 师 ” , 淡泊 超 脱 ,不求 名 利 ;黄 教 育与 艺术 。在文 中有 一行 字交代 ,早 在十 九年 前秋 溪谷 就 曾拜访 黄 云山未 果 ,多年来 秋溪 谷笔 耕不 辍 ,直 至死后 云 山作 为 “ 入 世大 师 ” ,有 名 有 利 ,心怀 宽 广 ;秋小 栾 作 大师 ”的普通 人 ,尊重 长辈 ,谦和 有礼 ,谨遵 父 才 让其 子携 画作 以求 品鉴 ,可 以看到秋 溪 谷先 生对 名利 的 为 不是 “ 超然 , 也能看 到他 对绘 画毕 生 的赤诚之 心 。这种 超然 淡薄 训 ,孝义 可嘉 。这 三位人 物 的塑造 ,正 好 映射 了中 国传 统 与 赤诚 之 心 ,无 不展 现 出道 家 精神 的超脱 之 感 ,可 以说, 文 化 中 儒道 两 家 精 神 品 格 中对 理 想 人 格 的追 求 :入 世 为 儒 , 出世 为道 ,胸 怀天 下 ,淡泊 名利 ,谦和 有礼 。聂 鑫森 秋溪 谷是 一位 “ 隐逸 大师 ” 而 “ 年届 八旬 的著 名 山水画 家黄云 山”一 出场便 已经 小 说之 所 以被 称 为 “ 文化 小 说 ” ,与 其 小说 中展 现 出 的一 具有了 “ 大师 ”的身份 ,有 大房 子 ,有 保 姆安 排生 活 ,有 以贯之 的传 统艺术 精神 内涵 、传 统文化 内蕴 与理 想人格 的 自 己的 大 画 室, 名 声在 外 , 不 断有 人 前 来 求 教 求 画 求鉴 追求 有密 不可分 的关 系 。 定 。与 “ 隐 逸 大师 ”相 比起 来 ,显得 名 利 和 世俗 了许 多。 这 位年 事 己高 的老先 生 ,在 看 了秋 小栾 带 来 的 画作 之后 , 参考 文 献 : [ 1 】 周睿 , 王玉林 . 论聂鑫森短篇小说 中的儒道 文化精神 叨 立即 “ 激动 起 来 ” ,连 声对 作 为 后生 晚 辈 的秋 小栾 表 示歉 代文化研 究, 2 0 0 8 . 0 4 . 意 ,并 要 “ 净手焚 香 ” 以观 秋溪 谷 的大作 ,一 方面 可见 秋 中国当 [ 2 ] 聂鑫森 . 百花园 . 小小说原创版 叩. 2 0 0 7 ( 7 ) . 、 溪 谷画 作实 非寻 常人可 比,另一 方面 ,可 以看 出黄 云山 的 [ 3 】 爱・ 摩 ・ 福斯特 . 小说面面观 . 广州 : 花城 出版社 , 1 9 8 4 . 宽阔胸 怀和 对艺 术 的诚挚之 心 。对 于一位 素不 相识 的后 生
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自主练习 语文试题 含答案
命题:语文组审题:高一语文组练习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
杯光酒韵(四则)
这个 阮咸 , 为晋时“ 竹林七 贤” 之一 。他
每次 与族 人聚 会 , 的是大盆 盛 酒 , 用 而不 用 酒杯 、 酒勺 , 且是大 口喝酒。这时有一群猪跑
来 喝 了酒 。 阮咸将 酒 的最上一 层拂 去 , 着 接 再饮。因此 , 阮咸可名 日“ 酒龙” 。 古代对酷好 饮酒而仪 态潇洒飘逸 的人 ,
桃 肉下酒 , 时不 用锤 子击壳 , 吃 而是把核 桃 放 在 桌子 上 , 右手 掌用 力一击 , 能应 声而 就 碎 。”《 (独脚酒仙 邓散木》 他 除了擅长篆刻 、 )
书画之外 , 诗文亦佳 。建 国初期 , 曾赠给毛 他 泽东一枚藏书 印。
誉之为 “ 酒仙 ” 辽史 ・ 。《 耶律和 尚传》 “ :晚年
自制其量 , 性欢而量已满。”宋 - ( 杜苹《 酒谱 ・ 诚失》 而隋代“ ) 有
一
县丞甚俊 而文 , 晚乃嗜酒 , 日必 数升。病甚 , 酒臭数里 , 日 旬
卒”《 (酒谱 ・ 神异》 。陶侃可 自称“ ) 酒徒 ”而这个县丞则是他人 ,
所贬 的“ 酒徒” 。
可以豪饮 的人 , 叫做 “ 龙” 酒 。所谓 豪饮 , 即使用的饮酒器
奖” 首届《 小说》 吴承恩文 艺奖” 、 短 “ 、
首 届 《 说 选 - 》 蒲 松 龄 小 小说 奖 ” 小 T “ 0 及 其 他 文 学 奖 。 写 作 之 外 , 十 多年 三 来 , 心研 习大写 意花 鸟画 , 在 多 专 曾 家报 纸 、 志刊 发 国 画 作 品 , 多 次 杂 并
酒, 咸接去其上 , 便共饮之 。”《 (酒谱 - 乱德》 )
青 巨匠傅抱 石。 散 木 嗜好饮 酒 , 酒量惊 人 , ‘ 且 有 酒 仙’ 之雅号 。家 中的院子里 常年分 两边放 酒
聂鑫森大师读后感
聂鑫森大师读后感
读聂鑫森大师的作品啊,就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小世界,这个小世界里啥都有,满满的都是生活的韵味儿。
聂大师那文笔就像是一把精致的小刷子,轻轻一刷,就能把那些平常的事儿、平常的人变得特别鲜活。
他写的故事里,人物就像是从你身边直接走进去的一样。
你看他描写那些老工匠,那手上的老茧、那专注的眼神,就好像这个老工匠就在你眼前摆弄着他的手艺,你甚至能闻到木屑的香味儿或者金属的那种凉凉的气息。
这感觉可太奇妙了,就好像他在你的脑袋里安了一个小剧场,那些故事就这么热热闹闹地演起来了。
而且聂大师的故事里,还藏着很多细腻的感情呢。
有时候是那种淡淡的乡愁,就像秋天里的一片落叶,慢悠悠地飘在你心上,让你也跟着有点想念故乡的老房子、老街道了。
有时候是朋友之间那种默契的友情,不用多说什么,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就全明白了。
我读着读着就会想,这大师是不是在我身边偷偷安了个摄像头啊,怎么把这些感情都拿捏得这么准呢?
他的作品里还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热爱。
那些传统的手艺、古老的习俗,在他的笔下就像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他写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小心翼翼捧着这些宝石的人,把它们的美、它们的价值一点一点展示给你看。
让我这个以前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人,都开始觉得这些东西可真是宝贝,想要去深入了解了解了。
总的来说呢,读聂鑫森大师的作品,就像是跟一位很有智慧又很有趣的老朋友聊天。
他给你讲那些有滋有味的故事,让你笑、让你思考,还让你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又充满趣味的小天地。
我就盼着能再多读点他的作品,再多享受享受这种独特的阅读乐趣呢。
大丰市第四中学初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
大丰市第四中学初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这份试卷是蔚蓝的天空,那你就是那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份试卷是碧绿的草原,那你就是那驰骋万里的骏马。
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本试卷8页,共24小题。
满分150分(含卷面书写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书写答案。
1、古诗文默写:(10分)⑴桃李不言,。
⑵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多家机构发起,经过网络投票推选,北京奥组委采用《论语》中的五句作为迎宾语,其中表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的语句是,。
⑶鲁迅先生曾将《离骚》中“,。
”两句诗作为小说集《彷徨》的题词,表达他在彷徨中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⑷星期天的早晨,人们游览湖光山色,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你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轻轻地吟诵唐朝和尚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⑸鲁迅先生对敌人是“横眉冷对千夫指”,读了阿累的回忆录《一面》,我们更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一面。
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有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中也有诗句“,。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⑺文人墨客对“秋”有着独特的情结,请分别写出一句“悲秋”和“颂秋”的古诗句。
悲秋:,。
颂秋:,。
⑻学习古诗文要注意平时积累,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从2008年开始,第年的中秋节将作为法定假日,你平时肯定积累了不少有关中秋咏月的诗句,请写出两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词)。
①,。
②,。
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王府井是北京最负胜名的繁华商业区。
这里商铺林立,牌匾高悬,人头攒动,穿流不息。
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走在大街上的年轻人风流tìt ǎng。
这条全长约五华里左右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五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⑴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器道相谐的书写与超越——聂鑫森小小说论
器道相谐的书写与超越——聂鑫森小小说论
张春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的聂鑫森,器道相谐地创作了大量小小说并以作品中的原乡意识、多样题材、底层关注、闲笔技法,而氤氲出浓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新时期小小说发展中的一个独特存在。
考量聂鑫森的小小说创作,可以从一个角度管窥当代小小说的发展概观,并为这一文体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提供诸多参考。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张春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7
【相关文献】
1.方寸之间蕴风雨笔墨底下有乾坤--聂鑫森、李性亮、杨崇德小小说读后 [J], 张春
2.方寸之间蕴风雨笔墨底下有乾坤——聂鑫森、李性亮、杨崇德小小说读后 [J], 张春;
3.聂鑫森的实践与小小说的方向 [J], 张春;卿爱君
4.器道相谐物我两忘——评聂鑫森小小说集《最后的绝招》 [J], 张春
5.器道相谐物我两忘——评聂鑫森小小说集《最后的绝招》 [J], 张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聂鑫森(作者简介)
聂鑫森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48/6
民族:汉族
1948年6月生于湖南湘潭。
初中毕业后,1965年10月到株洲市木材
公司当工人。
1978年10月调《株洲日报》副刊部工作。
1984年3月至1988
年7月,先后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毕业
后仍回《株洲日报》工作至今。
为中国作协会员、湖南作协理事、株洲市文联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夫人党》、《浪漫人生》、《霜天梅影》、《诗鬼画神》;中短篇小说集《太平洋乐队的最后一次演奏》、《爱的和弦与变奏》、《镖头杨三》(英文版)、《诱惑》、《都市江湖》、《生死一局》、《塑料人》、《铁支子》、《吃官仓考》、《轿杠》、《老号手》、《万笋楼》、《车在旅途》、《星下双剑》、《烟波芥舟》、《话里画外丛书—阑干拍遍》;诗歌集《地面与地底的开拓》、《他们脖子上挂着钥匙》;散文随笔集《旅游最佳选择》、《收藏世界的诱惑》、《优雅的存在》、《阑干拍遍》、《一个作家的读画笔记》、《触摸古建筑》;以及《红楼梦性爱揭秘》、《陈姓》、《罗姓》等文化专著共25部。
目前全力创作中、短篇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
曾获过“庄重文文学奖”、“湖南文学奖”以及“《北京文学》奖”等数十次,其中有小说、诗歌和散文。
九年级语文中考支点模拟一
2009年中考支点:语文5+3密卷(预测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15分)1.古诗文默写⑴必做题(4分)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⑵选做题(任选两题,如果多做,以①②题为准)。
(4分)①在《观刈麦》里,白居易着墨不多,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的诗句是,。
②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某某,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用《某某楼记》中原句回答)④11月,某某市迎来“欧亚经济论坛”的盛会,为了表示对与会者的热情欢迎,又能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作为欢迎标语。
2.下面的语段,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3分)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书的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缉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追求和重视的目标。
3.文学名著阅读。
(4分)再说林冲踏着那那瑞雪,迎着北风。
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己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人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①是被黄先生的真诚所感动; ②是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 所认可并向外推介而高兴; ③是为“父亲”过早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 在北京美术馆展出而遗憾。
•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 ①歌颂主人公黄云山倾力向世人推举已故 民间绘画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高风亮节。 ②对一些凭借环境优势而自傲自大、孤陋 寡闻的艺术家进行善意的批评。 ③歌颂像在秋小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 民族的尽孝传统美德。 ④呼吁艺术家眼睛向下,向民间学习,发 现并珍爱民间艺术家及其艺术珍品。
①动作描写:“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 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 一根点着的檀香”,作者运用了“净”“擦 拭”“寻出”“插上”一系列动词,形象的写出 了黄云山先生发现民间绘画大师的激动和对秋溪 谷先生的崇敬之情。 ② 语言描写: “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 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 他倾心交谈!” 这一语言描写表现了黄云山不 惜降低自己身价推介民间艺术家,珍藏民间艺术 真品的精神。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了——泰戈尔 最佳立意表述参考:1.不要为过去的遗憾而 后悔 ,否则会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 2.在错过一次机会的时候不要沮丧而不进取, 因为那样可能再次失去机会。让我们珍惜 每一次机会。 3.错过了的东西就不要再去为它而后悔,否则 你将会失去更多。
2、决定胜负的铜钱: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 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 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 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 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 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 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 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 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 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 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大师(聂鑫森)
答案:① “满室芬芳”表面意思是满屋子飘 满浓郁的焚香之味;②深层意思是满屋都 飘散着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意思对即 可) 其作用是承上启下,即①内容上由接受鉴 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②情节上由故 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感情上由对画作的 接纳转到珍爱,由对画家的“相识”发展 到敬重。(意思对即可)
提示:1、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 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 2、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 作用。 3、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 潜能。
•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 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 答案:意图:①歌颂主人公黄云山倾力向世人推举已 故民间绘画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高风亮节。②小峦身上所体现出来 的中华民族的尽孝传统美德。④呼吁艺术家眼睛向 下,向民间学习,发现并珍爱民间艺术家及其艺术 珍品。(能答出三点即可) 学习:①助人为乐的精神。②虚怀若谷,眼睛向下的 艺术品格。③不惜降低自己身价推介民间艺术家, 珍藏民间艺术珍品的精神。④敢于批评绘画界不正 之风的正直品格。(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泰戈 尔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首先要弄清楚“太阳”和“群星”的含义,它们都是指我 们所追求的东西。 其次要弄清“流泪”的含义,是指面对“错过”表现出来 的遗憾、悔恨、脆弱、萎靡、气馁、失望等消极心理和态 度。我们有着许多远大而美好的理想,有着太多的追求, 我们难免会“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人生自然也难免会 有太多的遗憾。因此,当“错过”的已经成为过去时,我 们不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正确的做法是坦然面对,用积 极的态度向前看,去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