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0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0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被称为“天人关系”, 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一系 列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 ,这些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 观或顿悟的性质,其中道、儒、佛 三家是主要代表,它们的环境保护 思想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启 蒙。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 要流派之一。以老庄为代表, 道家哲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 天人关系,提出“天”与 “人”合而为一,肯定人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高扬了宇 宙生命统一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 涵与特征
一、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包含2个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 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 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同时也包含不侵犯国家主权,可持续 发展涉及国际合作和国际间的公平, 创造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以 实现各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还 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加强自然资 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持者生态环境良 性循环和经济增长。
• 环境破坏是受上述趋势多种因素作 用的结果,增长速度将超过人口和 工业的增长。由于地球的有限,这 五种趋势的增长是有限的,如超出 这个极限,后果很可能是人类社会 突然无可挽救的瓦解。 • 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经济无限 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等待自然极限 来迫使增长停滞又是难以接受的。 人类社会应该走最可取的道路—人 类自我限制增长。
• 3、取用有节,物尽其用 儒家注重经世 治国,他们所倡导的“礼义”政治是一 种有节制的政治,要求统治者要节制自 己的行为,克制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望, 把节约人、财、物上升到国策的高度。 儒家提出“政在节财”的主张,主要是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 它客观上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因为, 节财就包括要节制利用自然资源,节制 利用自然资源就会避免对自然的掠夺和 浪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技术难点 。
观念的难点。
绿色GDP与公众参与
许多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国外就 发明出了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例 如,某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 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法有时会产 生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环境专家们便诉 诸于公众的主观评价。围绕这些公共项目, 要允许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 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 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 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
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
全面进步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Fairness):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 自然系统
包括了两个概念: 发展和可持续性
发展的内涵- 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
(1)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 (量的增长)
(2)发展还包括质的提高 (3)发展是受限制的
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是指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 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 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所提高。如果 某项活动是可持续的,那么它对于任何一种实践 目的,都可以永远继续下去。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 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 大程度”
“为全世界而不是为少数人的特权所提 供公平机会的经济增长,不进一步消耗自 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 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 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 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 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 工艺或技术系统”。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共43页word资料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共43页word资料

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一章绪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1、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千百年来,发展始终是人类执着追求的最基本、最崇高、最普遍的目标。

WCED在报告中,定义“可持续发展”为:“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WCED 1987)。

2、二战以后,亚、非拉国家的广大地区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等纷纷从政治上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

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以后,其自身的特点是:国土、人口、资源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特点社会经济形态相似——贫困落后为摆脱贫困选择传统的发展摸式实现农业国的工业化,并以工业化为实力,提高人均GNP水平。

这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一时繁荣。

但产生问题:大量失业人口两极分化通货膨胀人口膨胀农业生产停滞分配不均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的生产体系对生活资料高消费的生活体系而构成的传统模式,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也产生一系列问题。

如资源枯竭,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自然灾害加剧加频。

尽管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但它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70年代世界学术界出现“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的争论。

“悲观派”认为:放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乐观派”认为:经济发展决定一切。

4、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问题(1)全球性资源短缺A、矿产、能源濒临枯竭90年代能源利用结构为:煤炭29%石油39.2%天然气22%核电7%水电 2.4%地热发电0.4%其中人类需求能源中97%属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占59.2%)如果按2000年预测需求量计量,目前已探明量到2015年,能源耗尽。

第二章_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第二章_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 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 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 质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 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 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和质量,采取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 是可持续的。 ——科学的发展观
一、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布伦特兰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是这样定义可持续 发展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以上论述,包括了两个重要概念, 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 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 的生存能力。
• 自然属性的定义
•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 进步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世界各国的发 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 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 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 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 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 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持续、稳定、 健康的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公平性原则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水平。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要求,给他们 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要给世界 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公平的资源使用权,要在可 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消除贫困。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的纵向水平。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 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发展 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 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人类在科学技术 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现代环 境问题的严重性,历史把人类推到了必须从工业文明走向现 代新文明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与发展理念的
不断更新中逐步形成。
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京都议定书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 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 “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 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 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 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 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 署该条约。
精品文档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精品文档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第三节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精品文档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
《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 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 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 广泛共识。
《哥本哈根协议》
潘基文说,他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满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1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局限性经济增长战略: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1.1 经济增长战略1.1.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GDP的增长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使一些国家消除贫穷,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向更舒适发展1.1.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贫富不均严重社会问题突出1.2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1.2.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一个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1.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缺陷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遇到破坏自然资源日趋枯竭1.3 可持续发展战略1.3.1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1.3.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2.1.1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忧患意识“和谐”与“中道”思想“天人合一”观念绿色意识互动共济的人伦观2.1.2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穆勒的“静态经济论”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历史原理》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

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

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

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

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

2.2 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与演进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驻足全球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课件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课件
➢任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个体或单位,并不承担相应的责 任,而把损失转嫁给社会或国家承担。
➢任何由于环境改善而产生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资产增 值和美学景观享受等有益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在改善者 的收益核算中。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0
二、正确的价值观 1、环境价值的误区 2、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反应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
1
2、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
客观性:一定环境条件下其大小是客观的。
主观性:其指标及数值将因人类社会行为内容的不 同而不同,而且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特别是 社会经济行为来改变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控制其变 化方向。
(2)区域性和时间性
地区不同,时间、范围不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与环
境承
b
载力 a
c
a:自然发展
b:协同发展
c:不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8
第四节 全球生态系统学说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9
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分构 成的统一整体,就是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 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30
(11)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
(5)审美价值
(12)辨证的价值
(6)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 (13)生命价值
(7)历史价值
(14)宗教价值
这些价值又可以进 一步归类为: (1)个人偏好价值 (2)市场价格价值 (3)个人善价值 (4)社会偏好价值 (5)社会善价值 (6)有机体的价值 (7)生态系统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乐观主义:完全从技术发展的立场出发,认为 任何环境问题都可被技术的不断创新所克服,否定 了承载力的存在。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市场配置:资源利用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通过市场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 制三种市场机制去实现。 生态利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等。 区域配置最优:生产地、消费地、技术合理性的组合开发 。 资源可持续利用要解决的理论、制度问题:资源价值和 产权问题。
(四)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
4、三大社会行为的协同和整合
根据行为主体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三大行为的整合。
(三)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广义资源的定义:将对财富的形成起作用的因素(人或物) 统称为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
狭义资源定义:是指自然资源。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 经济技术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 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 1、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煤、矿产)、不可再生资 源(太阳能、风能、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2、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矛盾:可再生资源使用速率 低于可再生的速率、不可再生资源寻找替代品。 3、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技术上:寻找替代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
3、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地系统
人地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区 域载体;可持续发展就是研究人地系统 的总体特征、空间分布类型;在不同阶 段矛盾冲突的表征;两者动态演化规律; 特别是相互作用机理分析。通过这些研 究不断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 础和支撑规律,使人地协调、和谐、共 生、共荣。
(二)三种生产理论
2、系统提供的基本参量
物资生产:社会生产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资源 利用率(利用效率); 人的生产:人口生产力(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和物质消费率(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环境生产: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
不协调因素:物质生产随着社会生产力规模的扩大,资源 利用占有越来越大;人口数量增加,物质消费和需求增多;环 境接受污染的能力和容量下降。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101116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101116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
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2020/8/8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目的
2020/8/8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的公平。 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 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020/8/8
(二)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模型
EFNef
式中, ef为计算中某一定数量人群总生态足迹 (全球公顷, ghm2); N 为总人口。
2020/8/8
(三)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pacity)是指“生态系 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 容能力(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环境容纳废物能力)及其可 维持养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 口数量”。
理成
2020/8/8
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人文发展指数(HDI)
它由收入、寿命、教育三个衡量指标构成。 “收入”是指人均GDP的多少; “寿命”反映了营养和环境质量状况; “教育”是指公众受教育的程度,也就是可持续 发展的潜力。
HDI=1/3预期寿命指数+1/3教育指数 +1/3GDP指数
2020/8/8
2020/8/8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三份重要报告
(一)《增长的极限》
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 1. 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 之间的关系; 2. 世界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 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五项基本因素的 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 3. 解决的办法: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课件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课件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可 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寂静的 《增长的 《我们共
春天》
极限》 同的未来》
《寂静的春天》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WECD,《我 们共同的未来》)
社会属性
系统属性
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
目的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低投入、低消耗、 低污染
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 发展
资源环境 承载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 性
可持 续性
共同性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从1992—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17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 要行动和政策演进。
❖ 第一声呐喊的前奏 ❖ 展开忧患图卷 ❖ 卡逊思想的力量和影响
返回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环境 污染

人口 增长
农业 生产
工业 生产
自然 资源
返回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
人口
一个世界”的总观点。
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 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论1、理论提出的学术背景:人地关系的理论从决定论、或然论、适应论到协调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创新的过程。

这些理论在当时的科学文化背景下曾经代表了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最高水平,而且对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因多种限制(社会的、技术的、历史的),难免有失之偏颇,甚至谬误之处,其中最严重也是几个理论共同的不足,就是忽略了对人地关系整体的、有机的(结构与层次)、动态的深入分析,从而引起人地关系认识的非此即彼的简中一化倾向。

20中叶以来,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代表的新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法的出现,把人地关系纳入系统的轨道,认为人地系统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和他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所联结起来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2、理论倡导的观点:第一、强调人地关系的整体观念和整体与部分(层次)之间的辨证关系。

第二、强调人地关系系统之间的协调。

第三、强调发展的观念。

由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所组成的人地系统变化发展规律是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使人地系统的状态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3、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一、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表现。

如有人已经指出的那样,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人地关系”这个旧主题的新研究。

人类通过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而进入持续发展阶段,就是要建立起在合理的管理与干预下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高度综合统一,是人地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表现。

第二、人地系统的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技术科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

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的联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于一体的人地系统的理论,无论在深度上与广度上都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一致性。

第三、加强人地系统的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

从区域着手研究人地地域系统,从方法和手段上寻找新的突破点,以更好地发挥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上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



比较地区
食 品 交 换 食品生产 衣服的交 换比例 10/3 10/8 10/6 10/6 30 50 100 0
食品消费
食 品 出 口 衣服生产 (+ )或进 口(-) 0 0 +60 -60 21 80 0 120
衣服消费
衣服出口 (+ )或进 口(-) 0 0 -36 +36
贸易前情况 美国 欧洲 贸易后情况 美国 欧洲 贸易好处 美国 欧洲 +10 +10 +15 +4 40 60 36 84 30 50 21 80
一、经济增长理论




广义科技进步的内涵: 教育提升 知识进展 资源配置改善 规模经济


美国1948-1976年广 义科技进步贡献: 教育提升:14.6% 知识进展:39.6% 资源配置:10.4% 规模经济:11.8% 合计:76.4%
一、经济增长理论


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


二、社会公平理论


适度人口规模原理
定义:在一定目标和条件下国家或区域能够供养的最
优人口数量。

资源适度人口: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
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以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 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 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资源适度人口研究以FAO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土地承载 力研究最具代表性,实际内涵是最大人口承载力。 石玉林等的研究表明,中国资源适度人口为9.5亿,最 大承载力为15-16亿。
结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同于科技进步。
一、经济增长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产权理论:能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产权、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状态指标:
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 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状 态。
状态指标
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探 明矿产资源储量、水中BOD、COD含量、 土地条件的变化、植被指数、荒漠化、盐 碱化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土地面积、森林面 积、濒危物种占本国全部物种的比率、大 气污染物浓度、人均垃圾处理量、每百万 人中拥有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每百户 居民拥有的电话数量等。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 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 就越小。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 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 低于30%为最富裕。
第三节 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 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
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和冲突: 渔业时代:自然力异常强大,人类崇拜自然,畏惧自然,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由全球公民共同努 力;
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利益,又保护全 球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
总结
可持续发展与环
境保护既有联系,
又不等同。环境保
护是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方面。可持续
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但要求在严格控制
人口、提高人口素
质和保护环境、资
源永续利用的前提
下进行经济和社会
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环境伦理观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人类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思考
1962年:《寂静的春天》,美国Carson 1972年:《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1
新闻:中国式节能减排冲刺:限电 限产
截止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尚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心急如焚,强制 性限电措施大有蔓延之势。尽管发改委出面点名批评了部分地区超乎寻常的做法,但同时仍强调,国务院要求各地 对落后产能坚决依法关停淘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对于此轮强制性色彩浓重的节能减排风暴,业内议论纷纷。争议主要集中于限电限产是否过于简单粗暴、是否具有 可持续性?上述问题的答案显然毋庸置疑,但最关键的还是,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 挂钩,目前时间紧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 不过,节能减排显然不是简单的拉闸限电。 “节能减排”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如对高耗能企业执行较高的电价增加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淘汰这 些能耗高而产出又低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既然是好事,但也需要科学的办法加以配合和引导。 目前的矛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完成上级的 指标。某种程度上讲,当下污染严重、减排任务紧迫,正是由于很多决策者平时盲目追求地方GDP、不惜透支能 源环境资源,没能做到科学发展造成的。 启示: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页,产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2
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1)资源代换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资源代换原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上,起着决定性的资源要素随着社会发展程度 的不同而逐步升级,基本趋势是高级资源要素提到低级资源要素。
资源代换发展顺序:
采集和渔业时期 农牧业时期 工业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实际情况则是,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以 钢铁和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不降反增,直接加大了减排的难度,也导致减排任务陷 入了尴尬境遇。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 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 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
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经过充分论证 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三个共同: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ECD)在巴西 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 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 会讲话。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UNCED第一次实质性筹备会议在内罗毕召开
世界银行、UNEP、联合国开发署(UNDP)设立“全球环境基金” (GEF)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开始第一次谈判
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
1972年,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 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讨论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
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 26项共同原则。
4 、《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 飞跃
20世纪80年代伊始,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 夫人(G·H·Brundland)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ECD),以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帮助国际社会确立 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需要”体现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 利。环境保护并不是目的,而是要给予当代及后代以公平的发展权。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让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全人类 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的生活。因此,发展是满足“需求”的根 本手段,但是应如何看待这“人人平等”的发展权利呢?可持续发 展理论中就提出了一个条件约束——“限制”。“限制”是持续的 保证,没有限制也就不能持续。人类的发展和需求应以地球上资源 的承受能力为限度。满足人类基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是人类享有的权利。但这应当坚持与自然相和谐,而不是凭借人们 手中的技术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 追求这种发展和权利的实现。
环境管理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三种不同观点
➢ 可持续发展观 ➢ 不计自然成本的传统经济增长观 ➢ 消极保护自然的零增长观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与深化
• 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 未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区域 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层次体系及其调控——行政职能体系 区域联合(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促进区域走向联合,走向区
域经济一体化)例: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利益的协调 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恢复
为了维护和恢复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破坏、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理论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理论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不 仅包括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发展水平的提升。
应对全球性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源化
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能源 消费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经济发 展与碳排放的脱钩。
发展清洁能源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信息披露与透
明度
提高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 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可持续发展 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的信任 和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分享经验与技术
学习借鉴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先 进经验和技术,结合本国实际情 况加以应用和创新,推动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原则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确保不同 地区、国家、代际之间的公平, 满足所有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发展
需求。
持续性原则
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应 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消 耗和环境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 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其中提出的可持续发 展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 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真正的发 展必须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 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创造一个保 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发展环境。
➢ 共同性(Common): 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从生态学范畴中引 伸而来,当它应用于更加广泛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范 畴时,便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也发生过某些混乱,并按照不同的理解被加入了一 些新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 保证其成为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直接表现了社会主 义民主的发育程度,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 家公民素质的高低水平。人民既需要经济 的增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 需要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 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 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 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着技术和观念 上的两大难点。
技术难点 。
观念的难点。
绿色GDP与公众参与
许多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国外就 发明出了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例 如,某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 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法有时会产 生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环境专家们便诉 诸于公众的主观评价。围绕这些公共项目, 要允许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 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 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 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
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
全面进步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公平性(Fairness):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 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 自然系统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理论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性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即所谓“生态
持续性。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 度间的平衡。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 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此外,从自然属性方面定义的另一种代表 是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即认为可持续发展 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 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 环境得以持续。
可持续性的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情况是 保持自然资源总量存量不变或比现有的水 平更高。从经济学角度讲,单纯使用存在 银行里的本金所产生的全部利息就是一种 可持续的过程,因为它保持了本金的数目 不变,而任何比这更高的使用速度则会破 坏本金。
可持续发展指标——绿色GDP核算
GDP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国 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宏观 调控政策的重要数据。
包括了两个概念: 发展和可持续性

发展的内涵- 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
(1)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 (量的增长)
(2)发展还包括质的提高 (3)发展是受限制的
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是指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 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 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所提高。如果 某项活动是可持续的,那么它对于任何一种实践 目的,都可以永远继续下去。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当前的国民核算体系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国民账户未能准确反映社会福利状况,没 有考虑资源状态的变化;
二是人类活动所使用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没有 计入常规的国民账户;
三是国民账户未计入环境损失。
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 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 代价而提出的。
绿色GDP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指标之一。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 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 大程度”
“为全世界而不是为少数人的特权所提 供公平机会的经济增长,不进一步消耗自 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 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 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 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 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 工艺或技术系统”。
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
绿色GDP的环境核算虽然困难,但在发达国家还 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挪威 、芬兰 。实施绿色 GDP的国家还有很多,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如 法国、美国等。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墨西哥。墨西哥可是发展中国 家,居然也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我国的绿色GDP核算
2004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决定 在2005年和2006年以环境核算为突破口,在全 国范围内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 济损失调查”试点工作,为初步建立全国性的绿 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污染损失估算体系框架做 准备,北京市经申请已被列为试点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