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教案 过滤和结晶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预备知识1.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称量、配制、加热、观察等;2.掌握干净、准确地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3.了解固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熟悉平衡和稳定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过滤和结晶的原理与方法、常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技巧、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
1. 过滤的原理与方法过滤是分离杂质和固体的纯度较高的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在分离固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时,需要用到过滤纸、漏斗、滤液瓶、真空泵等实验器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干净的过滤纸和漏斗;2.将过滤纸放进漏斗中,并放进滤液瓶中;3.手持漏斗,倾倒待过滤的混合物进漏斗中;4.等待液体沿着过滤纸渗透,并收集到滤液瓶中;5.如果滤液不流畅,可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加速滤液的渗透;6.过滤完成后,将滤纸和固体废料放入垃圾桶中。
2. 结晶的原理与方法结晶是将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后,通过恒温、缓慢蒸发或加入诱导结晶剂等方法,使其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结晶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比重瓶、蒸发皿、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出所需量的某种化合物 or 溶液加热至沸腾后,在其中缓慢地加入纯净的溶剂,溶解化合物(或加入少量诱导结晶剂);2.在搅拌的条件下让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待到达饱和溶解度约20%过程中,停止加热,并将溶液倒入宽口的蒸发皿中;3.将蒸发皿放置在通风、避光、无震动的地方,待其缓慢蒸发,直到形成结晶;4.对结晶进行分离,用比重瓶测定其密度,用温度计测定蒸发皿和比重瓶内的温度差和室温的差异。
3. 实验操作技巧过滤和结晶是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注意细节,避免出现实验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浪费或实验失败。
具体操作技巧如下:1.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无污染,尽量避免油污、灰尘的干扰;2.对器材和试剂要正确标注,避免混淆或使用错误;3.在加热过程中要均匀加热,避免加热时间过长或加热温度过高;4.在过滤和结晶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结晶过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5.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要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以避免造成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偏差。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主要内容:过滤和结晶
目标:
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
3.能够根据具体实验情境选择合适的过滤和结晶方法。
所需材料:
1. 过滤纸
2. 实验杯
3. 导管
4. 砂子
5. 盐
6. 温水
7. 酒精灯或热板
实验步骤:
过滤
1. 将实验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过滤纸上。
过滤纸应覆盖过滤漏斗。
2.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保持过滤漏斗稳定,以免混合物溅出。
3. 将过滤液接收在另一个实验杯中,过滤液中所含的固体即为过滤后的产物。
结晶
1. 将过滤液转移到一个蒸发皿中。
2. 将蒸发皿放置在酒精灯上或热板上加热。
3. 随着溶液的蒸发,溶质逐渐结晶。
4. 等待溶液完全蒸发后,将蒸发皿放置在室温下冷却,以便得到完全结晶的产物。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清洁,以免混入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2. 在过滤和结晶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溅出和烫伤。
3. 操作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延伸实验:
1. 尝试使用不同大小的过滤纸,对比效果。
2. 使用盐水和糖水进行过滤和结晶实验,观察产物的差异。
3. 尝试过滤和结晶其他混合物,比如矿石浸出液等。
评估:
1. 学生正确操作过滤和结晶实验的能力。
2. 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能否根据实验情境选择合适的过滤和结晶方法。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一、教学目标1.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学会运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过滤操作,提问:过滤的原理是什么?过滤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二环节:过滤操作1.教师讲解过滤操作的原理:利用滤纸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2.教师演示过滤操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a.滤纸要折叠成适当的形状,放入漏斗中;b.漏斗要放在烧杯或其他容器上,保持稳定;c.倒液时,烧杯嘴要紧贴滤纸,防止液体溅出;d.过滤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固体充分分离。
3.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环节:结晶操作1.教师讲解结晶的原理:通过蒸发或冷却使溶液中的溶质析出,形成晶体。
2.教师演示结晶操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a.选择适当的溶剂,使溶质充分溶解;b.控制温度和蒸发速度,防止结晶过快或过慢;c.结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溶质均匀析出;d.结晶后,要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
3.学生分组进行结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环节:实验分析与讨论1.学生展示过滤和结晶的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学生讨论过滤和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
四、作业布置1.复习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过滤和结晶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重结晶及过滤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七重结晶及过滤一、实验目的1.了解重结晶原理,初步学会用重结晶方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
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折法等基本操作;3.学习用水或混合溶剂,对乙酰苯胺重结晶、热水过滤、抽滤。
二、实验原理1.重结晶:把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使之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有机物又重新析出晶体。
2.应用: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注意——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
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然后再重结晶提纯。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吸滤瓶(1个);布氏漏斗(1个);热漏斗(1个);无颈漏斗(1个);酒精灯(1个),电炉、石棉网。
试剂:乙酰苯胺;活性炭。
四、实验步骤1.溶剂的选择理想溶剂具备如下条件:⑴与被提纯物质不起化学反应;⑵对被提纯物质应易溶于热溶剂而难溶于冷溶剂中;⑶对杂质溶解度应很大(杂质留在母液)或很小(可热过滤除去);⑷溶剂的沸点适中(太低,则溶解度改变不大且难分离,太高,则溶剂不易除去)。
理想溶剂可通过查手册、资料或实验来决定。
2.制饱和溶液称取2g粗乙酰苯胺放于150 mL 锥形瓶中加入70 mL 水,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固体溶解,将被提纯物制成饱和溶液。
(水过多会损失,过少则会析出乙酰苯胺。
有机溶剂需要水浴加热并安装回流装置)。
若溶液含有色杂质,要加活性炭脱色。
(用量为粗产品质量的1%~5%)——待溶液稍冷后加活性炭!然后煮沸5~10分钟。
3.热过滤方法一:用热水漏斗趁热过滤,见装置。
(预先加热漏斗,叠菊花滤纸P71,准备锥形瓶接收滤液,减少溶剂挥发用的表面皿)。
在过滤时,应先用溶剂润湿滤纸,以免结晶析出而阻塞滤纸孔。
方法二:可把布氏漏斗和吸滤瓶在水浴中充分预热(切忌将吸滤瓶放在石棉网或电热套上加热),然后便可趁热过滤。
九年级化学下册《过滤和结晶》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过滤和结晶》的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过滤和结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结晶两种混合物分离方法的原理。
2、掌握过滤、结晶的实验操作。
重点、难点过滤和结晶的原理,过滤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烧杯、玻璃棒、滤纸、硝酸钾、氯化钠、粗盐教学过程〔引言〕人们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过滤和结晶一、过滤(1)定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态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
(2)过滤的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体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演示〕安装好过滤器,进行粗盐提纯过滤的演示操作。
〔讲述〕操作要点〔板书〕操作注意事项二、结晶(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的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可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结晶方法加以分离。
如:KNO3中混有NaCl。
〔演示〕在烧杯里加入10g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的量较少)。
注入15mL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然后冷却,观察硝酸钾的'析出。
进行过滤,硝酸钾留在滤纸上。
氯化钠仍然溶解在滤液里。
〔讲述〕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在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硝酸钾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在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8.4g,在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氯化钠仍溶解在溶液里。
〔讨论〕如果在200gKNO3中混有39gNaCl,怎样除去NaCl,得到纯净的KNO3呢?〔板书〕溶解度100℃20℃KNO3246g31.6gNaCl39.8g36g(l)混合KNO3与NaCl质量:200+39=239g,加入100g水后再加热到100℃,后冷却到20℃。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过滤和结晶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概念,介绍一份针对初中化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定义和原理;2.学会合理操作实验室设备,并掌握实验室安全常识;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4.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过滤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生了解过滤现象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熟悉滤纸过滤的方法和操作要点,如滤纸对滤液的过滤作用,滤液通过滤纸形成的渗透作用,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结晶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习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中参与结晶的物质。
通过实验方法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技能,并进行结晶物质的制备和品质判断。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为例,通过文章描述会引导学生想到过滤和结晶,引进教学话题。
2.理论基础学习过滤和结晶定义的同时,采用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实验环节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进行过滤和结晶等实验,并进行资料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4.总结反思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总结,收集问题,探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考核时间在上课和实验过程中不定时进行考核。
2.考评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等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评。
3.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是否了解过滤和结晶基本原理,是否掌握实验道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安全规定,是否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五、教学小结过滤和结晶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滤和结晶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化学教学:过滤和结晶教案解析
化学教学:过滤和结晶教案解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过滤: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2.结晶: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3.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过滤和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海水淡化、糖的结晶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过滤和结晶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分别有什么原理?(二)过滤教学1.讲解过滤原理:利用滤纸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分离。
2.展示过滤操作步骤:折叠滤纸、放置滤纸、倒入混合物、过滤。
3.强调过滤注意事项:滤纸不能折叠得太紧,以免影响过滤速度;过滤时,滤液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4.学生分组实验:过滤含有泥沙的水。
(三)结晶教学1.讲解结晶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将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
2.展示结晶操作步骤:配制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收集晶体。
3.强调结晶注意事项:溶液要充分搅拌,使溶质均匀分布;冷却时要缓慢,避免结晶过快,导致晶体不纯。
4.学生分组实验:制备硫酸铜晶体。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过滤和结晶的效果。
3.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实验方案。
(五)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课后作业1.列举生活中应用过滤和结晶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原理。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利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从含有泥沙的水中提取纯净的水。
五、教学反思上重难点补充:(一)过滤教学1.讲解过滤原理时,重点强调滤纸的作用和过滤过程中压力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滤纸就像是一层筛网,它能让水通过,却挡住了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
当混合物倒入滤纸时,水会通过滤纸的孔隙流出,而固体颗粒则留在滤纸上,这就是过滤的原理。
”2.操作步骤讲解时,加入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的重要性。
教师:“在折叠滤纸时,我们要注意让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这样能防止溶液泄漏。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教案:过滤和结晶教学目标:1. 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操作技能。
3.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是否纯净。
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技能。
2. 判断物质是否纯净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几种不同的物质和溶剂、玻璃漏斗、过滤纸、七寸玻璃蒸发皿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 启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分离混合物的情况,比如过滤咖啡渣、结晶制糖等。
那么,你知道过滤和结晶是怎样进行的吗?2. 提问:过滤是一种物质的分离方法,那么你知道过滤的原理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又是一种物质的分离方法,你知道结晶的原理是什么?1. 过滤的原理:过滤是利用过滤纸和玻璃漏斗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当混合物通过过滤纸时,液体成分可以通过过滤纸的孔隙而流下来,而固体颗粒则被过滤纸阻隔住。
2. 结晶的原理:结晶是利用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固态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当溶解溶质的溶液慢慢蒸发时,溶质会逐渐凝结成晶体,从而实现分离。
Step 3:过滤实验的操作1. 展示实验器材:玻璃漏斗、过滤纸、容器等。
2. 示范操作步骤:a. 将过滤纸对折,并在漏斗上按照漏斗口的大小剪出一个圆形的过滤纸片。
b. 将过滤纸片放入漏斗中,将漏斗放在容器口上。
c. 缓慢倾倒混合物到漏斗中,让液体部分通过过滤纸滤出,固体颗粒滞留在过滤纸上。
d. 将滤出的液体收集起来。
Step 4:结晶实验的操作1. 展示实验器材:七寸玻璃蒸发皿。
2. 示范操作步骤:a. 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使混合物成为溶液。
b. 将溶液倒入玻璃蒸发皿中,并静置在通风处慢慢蒸发。
c. 当溶液蒸发至一定程度时,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状和颗粒大小。
d. 将晶体取出,可用过滤和洗涤等方法进一步处理。
Step 5:总结和讨论2. 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过滤和结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一、引言
教学只有明确内容和良好组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容易理解并
掌握知识。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过滤掉无用信息并将所学内容结晶化
是关键。
本教案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过滤和结晶。
二、过滤无用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大量的无用信息,这些信息会干扰学
生的学习,甚至迷失方向。
因此,在教学中过滤无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1.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也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更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筛选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过多的冗
余内容只会让学生更加困惑。
3.讲解要点。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抓住重点,让学生专注于关键点,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结晶教学内容
结晶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学
习效果。
1.总结。
教师应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后给学生讲解该知识点
的概述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归纳。
在学完新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
地记忆和理解。
3.应用。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的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过滤和结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将无用信息过滤掉,并将所学内容结晶化,才能让学生轻松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上是有关“过滤和结晶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在教学
上提供一些帮助。
初三化学教案 过滤和结晶
第四节过滤和结晶(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1.过滤2.结晶二.重、难、疑点及结晶办法1.重点:(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
(2)用过滤法和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2.难点:利用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3.疑点:利用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4.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表述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理解,加之阅读教材,可以使学生理解过滤的原理。
(3)通过对结晶实验的具体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导入]: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但为了得到较纯净的食盐,必须经过“海水—粗盐—精盐(食盐)”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每一步都涉及到有关混合物分离的知识。
[板书]:一.过滤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
[教师活动]:边讲解演示,滤纸的折叠,把滤纸放入漏斗,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以水为例示范过滤过程(操作采用分解动作)。
[学生活动]:边听教师讲解,边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
讨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总结板书]:3.注意问题:“一贴二低三靠”,即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的部分;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教师活动]:重新安装装置,进行粗盐溶液的过滤实验。
[板书]:二.结晶[教师活动]:指出晶体、结晶的概念。
[板书]: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溶解度知识讨论: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有几种方法?[目的]:通过讨论分析,可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知识的掌握。
[教师活动]:启发指导学生讨论。
[总结板书]:3.结晶有两种方法:(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缓升型物质的提纯。
九年级化学下册《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过滤是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分离常用的一种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2.了解固体溶质从溶液里结晶析出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过滤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原理和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重点和难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是重点。
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是难点。
教学方洁以讲解法为主结合演示实验和讨论。
教学过程〔复习〕粗盐提纯实验主要操作有哪三步?试说出各步操作的作用和根据。
〔引入〕根据混合物里各成分的性质不同,采用一定方法进行分离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混合物的分离。
今天学习过滤和结晶两种混合物分离方法。
〔板书〕过滤和结晶一、过滤〔讲解〕粗盐提纯实验的第二步操作是将第一步制得的混有难溶泥砂的食盐溶液通过过滤,泥砂留在滤纸上而得到结净的食盐溶液。
〔板书〕1.原理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中液体可通过滤纸,固体留在滤纸上而进行分离。
2.适用范围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或分离难溶和可溶固体混合物3.过滤的主要操作及要领制过滤器、过滤。
要领“一贴、二低、三接触”。
〔讨论〕要领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过滤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关内容〔问〕怎样把固体溶质从溶液里分离出来?〔板书〕二、结晶1.结晶和结晶方法(1)结晶〔演示实验〕分别取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饱和溶液(事先浸在热水里的)于两支试管中,再放入盛冷水的烧杯内冷却,观察各析出晶体的情况。
〔讲解〕把固体溶质的水溶液蒸发掉溶剂或降低温度,溶液达到饱和以后继续蒸发或降温,过剩的溶质就能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剩下的溶液叫母液。
〔提问〕1、母液是析出的溶质在该温度的饱和溶液吗?2、为什么冷却同一温度的硝酸钾和食盐的饱和溶液得到的晶体多少不同呢?〔讨论〕展溶解度曲线图,引导学生根据硝酸钾和食盐的溶解度曲线形状,说明对同一温度两种不同饱和溶液降温得到不同质量晶体的道理,并总结出结晶方法。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过滤和结晶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过滤和结晶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过滤和结晶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中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的发生及其特点,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操作中,过滤和结晶是常见的实验技术。
本文将介绍过滤和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一、过滤实验过滤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过滤器有布、纸、玻璃棉,甚至包括过滤纸、活性炭等。
下面我们以过滤混合物分离出液体为例,介绍过滤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1.操作步骤(1)准备滤纸:将过滤纸开成三层,对折,再对折,把一个角顺时针旋45度使其呈圆锥形,然后圆锥的角剪去一角,以获得合适的大小和形状,最后将滤纸置于漏斗中。
(2)准备漏斗:将漏斗插入漏斗支架中,漏斗的嘴部不要接触玻璃仪器,避免发生杂质污染。
(3)过滤混合物: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液体自由流动直至过滤完毕。
过滤过程中,可以用滴管或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固体颗粒均匀地沉淀到滤纸上。
(4)洗涤:在过滤完毕后,将洗瓶中的蒸馏水滴入漏斗上,使固体颗粒表面受到冲刷和冲洗,减少杂质的影响。
(5)收集溶液:将滤液收集在接收瓶中。
注意要使用清洁和干燥的瓶子,并注意标记瓶子上的标签。
2.技巧(1)滤纸的大小和形状要根据漏斗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避免滤纸太小或太大,容易造成堵塞。
(2)滤纸厚度要适中,过于薄易破裂,过于厚易堵塞。
(3)在过滤混合物时,不能让固体颗粒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导致滤纸堵塞,过少则会使过滤纸无法发挥作用。
(4)过滤的时候要注意操作轻柔,以防止产生气泡或液体喷溅。
(5)漏斗和滤纸必须事先清洗干净,以免杂质污染。
二、结晶实验结晶是指将液态溶液中的溶质逐渐转化成固态结晶的过程。
下面我们以硫酸铜结晶为例,介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1.操作步骤(1)添加固体:将一小部分硫酸铜盐固体加入烧杯中。
(2)加入溶剂: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让溶液中的固体完全溶解。
《过滤和结晶 》教案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过滤和结晶》这一课。
在化学实验中,过滤和结晶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分离提纯方法。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课堂,共同探索这两种方法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合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2.难点:过滤和结晶操作中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药品、教材、PPT等。
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过滤和结晶现象,如海水晒盐、河水过滤等,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什么是过滤?什么是结晶?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过滤(1)介绍过滤的原理:利用固体和液体颗粒大小的不同,通过筛选、沉淀等方式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2)讲解过滤的操作方法:过滤器的选择、滤纸的使用、过滤速度的控制等。
2.结晶(1)介绍结晶的原理: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蒸发、冷却等方式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
(2)讲解结晶的操作方法:溶液的配制、蒸发、冷却、过滤等。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进行结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过滤和结晶。
(六)作业布置2.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过滤和结晶来分离混合物?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第一篇: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初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2)操作注意事项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过滤和结晶的教学
过滤和结晶的教学
过滤和结晶是混合物分离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在分离两种固体混合物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溶解性,确定最关键的一步是过滤还是结晶,具体实
验中,还要根据得到的目标物质来确定实验步骤.
例1: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的剩余物质中回收二氧化锰.
分析:剩余物质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其中锰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实验想得到的目标物质是混合物中的不溶性物质。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例2:粗盐提纯。
分析:粗盐提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其中不溶性杂质,实验想得到的目标物质是其中可溶性物质。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例3:从少量氯化钠和大量硝酸钾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
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均属于易溶物质,实验想得到的目标物质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硝酸钾。
实验步骤: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例4:从少量硝酸钾和大量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钠。
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均属于易溶物质,实验想得到的目标物质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氯化钠。
实验步骤:溶解---蒸发---过滤。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情况?2.学生举例回答:如沙子和水的分离、茶叶和水的分离等。
二、学习过滤1.教师展示过滤实验操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过滤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过滤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学习结晶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过滤可以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那可溶于水的固体怎么分离呢?2.教师展示结晶实验操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结晶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学生分组讨论:结晶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5.学生分组实验:完成结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利用过滤和结晶进行物质分离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比如煮完绿豆汤后,我们怎么把绿豆和水分开呢?”2.学生回答:“用筛子筛,或者用布过滤。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掌握过滤和结晶的实验操作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过滤和结晶的原理。
(2)过滤和结晶的实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1)如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过滤或结晶)。
(2)理解结晶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影响结晶效果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粗盐、蒸馏水;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浑浊的泥水和一杯混有泥沙的盐水,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固体杂质与液体分离)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情况。
比如,从河水中获取干净的水,或者从盐水里得到纯净的盐。
那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分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种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过滤和结晶。
2、讲解过滤的原理和操作(1)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2)实验操作步骤:①组装仪器: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漏斗放在铁圈上,调整高度,使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
②湿润滤纸:将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湿润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
③进行过滤:将待过滤的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注意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学生观察)3、学生分组实验:过滤粗盐水(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4、讲解结晶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通过改变溶液的温度或溶剂的量,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本教案是针对初中化学课程中“过滤和结晶”这一实验项目所设计的,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基本方法、应用场景以及实验相关的化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场景;2. 学习化学中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如悬浮液、溶液、过滤、结晶等;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过滤和结晶实验三、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入过滤和结晶实验,如烧饭时用滤网过滤掉米粒和水。
2. 实验步骤(1) 过滤实验①准备过滤器材料:过滤纸、漏斗等;②将悬浮液倒入漏斗中,滤液留下,沉淀留在漏斗中,注意收集滤液;(2) 结晶实验①准备结晶材料: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等;②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饱和状态;③将烧杯放在冰水中,等待结晶物质产生;④用滤纸进行过滤,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结晶物质。
3. 实验应用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课堂总结在课堂的第二部分,老师可以口头回顾过滤和结晶实验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并与学生一同总结收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过滤实验的步骤和应用场景;2. 结晶实验的步骤和技巧;3. 使用实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应用。
五、教学讲义过滤和结晶实验的讲义将分为基础理论和实验步骤两部分,让学生在对理论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
【过滤实验】1. 基础理论过滤实验是将悬浮液中的沉淀通过过滤器材收集下来,留下纯净的滤液。
2. 实验步骤①准备过滤器材料:过滤纸、漏斗等;②将悬浮液倒入漏斗中,滤液留下,沉淀留在漏斗中,注意收集滤液。
3. 应用场景过滤实验在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制取醋酸、酒精等。
【结晶实验】1. 基础理论结晶实验是将溶液中过量的物质通过加热沉淀下来,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固体结晶物质。
2. 实验步骤①准备结晶材料: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等;②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饱和状态;③将烧杯放在冰水中,等待结晶物质产生;④用滤纸进行过滤,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结晶物质。
九年级化学《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化学《过滤和结晶》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一、过滤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归纳出:(1)步骤: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②过滤(2)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3)玻璃棒的作用溶解——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二结晶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化学教案《初三化学《过滤和结晶》教案——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
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
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
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
(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
(2)操作注意事项
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
(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
(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
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
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从温度变化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的不同,讲解应用这种方法的道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本节内容不但要以前面学习的溶液、溶解度及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等相应知识为基础,还与过
滤等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相联系,如过滤法要跟物质的溶解性及过滤实验操作相联系,结晶法(或重结晶法)跟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知识相联系。
总结分离、提纯物质的两种方法,可用下表表示:
方法
过滤
结晶
适用范围
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或使纯净结晶与母液分离。
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依据原理
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
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主要操作
制过滤器、过滤
浓缩结晶,降温结晶
课堂引入指导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课堂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过滤法和结晶法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漏斗下端紧*烧杯内壁
玻璃棒*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 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
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
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课本142页习题1、2、3九年级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这一教案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