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业升级的组织动力源及路径
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趋势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1. 产业分化是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产业分化一般发生在技术性比较成熟的行业,它促使部分产品或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趋向其国内工资和物价较高的地区,而逊色产品或企业因成本优势,转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
这种从技术性比较成熟的地区向新兴或发展中地区的转移叫做国际产业转移。
2. 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是产业转移的动力源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源是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
通常,当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国际竞争力因素的移动到发展中国家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就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当而这些国际竞争力因素再向后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传递时,发展中国家也有可能失去发展优势,甚至会面临制度和结构困境的难题。
3. 产业转移依赖于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决定了各国之间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结构和角色,因此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产业垂直和水平关系都是由国际分工产生的。
产业分工程度越高,职能越清晰,任何国家中的产业转移都会更加顺利。
4. 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发展对产业转移形成挑战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使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加重,这些问题都会对国际产业转移形成挑战。
当然,通过团结起来逐步推进解决方案,发展社区和应对环境问题,就可以打造一种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5. 产业转移的发展方式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产业转移的发展方式由市场和政府共同决定,市场力量在选择和推动国际产业转移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应借助相关政策和手段来保证产业转移的有序进行,同时发展经济、推进科技创新,也要注意维护社会公正和环境和谐。
此外,应及时跟进国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扭转出现问题,确保产业转移顺利进行。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1. 亚太地区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心,因为亚太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以及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产业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升级
传统产业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升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在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升级,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产业升级的背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已日益激烈,传统产业所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传统产业因为技术、市场、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传统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传统产业的困境传统产业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其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传统产业在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滞后,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如果传统产业不能及时进行转型升级,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三、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新质生产力是指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能够帮助传统产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四、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意义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来说,是一种新的动力源。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传统产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传统产业转型的路径传统产业要实现转型,需要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道路。
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产业的升级。
六、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为了提高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培育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只有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七、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引导资金、优惠税收等方式来支持传统产业转型。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八、市场需求与未来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市场需求在不断改变。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模式和案例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模式和案例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所有行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业。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了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模式和案例。
一、科技创新的模式1. 国家主导国家主导是许多国家正在采用的一种科技创新模式。
例如,在中国,国家发掘和支持一些重点研究领域,以此为基础组织科研团队进行研究工作。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保证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学术主导在学术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下,学术机构和大学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学术机构通常依靠政府和私人部门的资金来支持其研究工作,并与产业实践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注重研究质量和基础理论的探索,通常适用于一些较为复杂和没有现成解决方案的技术研究领域。
3. 企业主导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侧重于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实现快速成功并赢得消费者信任。
企业针对市场需求通过创新来发展产品或服务,这种模式注重市场反馈以及将创新成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是推动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产业升级的案例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作为工业领域的一部分,是当今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工厂、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工厂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将生产制造重心从工人向技术和机器的自动化转移,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生产的协同,从而推动制造业进入智能制造时代。
2.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选择之一,它是以电池为动力源,具有无排放,样式多样且有益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促进了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升级,推动了电动汽车产业链和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与国际化。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在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行业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应用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优化业务流程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推动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模式使各行各业的创新更具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有利于驱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推广的普及。
“压舱石”“动力源”:招商引资类过渡句100例
“压舱石”“动力源”:招商引资类过渡句100例1. 对于国家而言,招商引资不仅仅是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更是对于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压舱石。
2. 招商引资可以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源。
3. 利用招商引资的优势,国家可以引进一批优秀的企业,并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4. 招商引资扮演着深化改革和拓展开放的重要角色。
5. 招商引资作为化解行业过剩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6. 通过招商引资,国家可以更好地吸引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加入。
7. 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大有裨益。
8. 招商引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局面。
9.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招商引资在乡村振兴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0. 招商引资可以带来更多的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
11. 实施招商引资政策也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12. 招商引资作为支持军民融合的重要措施,可以推动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
13. 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将有助于国家外部环境的稳定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14. 通过招商引资,将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国际化和国际间交流的加强。
15. 招商引资作为提高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6. 实施招商引资政策有助于引进更多的外资企业,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17. 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可以带动特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8. 招商引资也可以促进国内的技术转移和技术进步,提升国家产业的技术水平。
19. 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增强国家实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0. 招商引资还可以推动国家的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
21. 实施招商引资政策有利于开展海外经济合作,拓宽国家的外部经济联系。
22. 招商引资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全面的现代经济体系,促进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
新型生产力是指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催生的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1.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新型生产力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2. 优化产业结构新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将推动各行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渗透到各行业,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这将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3.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型生产力的大规模应用,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等手段,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4.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新型生产力的快速崛起,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1. 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新型生产力的重要源泉,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产业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3. 培育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型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
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作者:祝烨烨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03期摘要: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创新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二者的互动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发挥作用并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因素促使传统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为二者的互动提供了动力呢?因此,对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为二者的互动关系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准备和理论支持。
当前,对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动力的研究较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比较典型的有企业主体说、需求拉动说、市场竞争说、创新文化说、政府激励说,等等。
关键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创新;动因分析一、企业主体说企业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
同时,企业也是创新的主体,离开了技术创新,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必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大潮中被淘汰出局,只有那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动力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企业家在产业集群内部是技术创新观念的倡导者、技术创新理念的实践者、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技术创新手段的投资者、技术创新成果的采用和推广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成为培育和建立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土壤,并通过卓越的管理才能整合企业自身的创新资源不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企业家能敏锐观察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从而能针对性地实施创新活动,使企业始终走在技术进步的前沿。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家也往往也是某一行业的专家,依靠自身的发明创造或掌握的新技术、新工业而开办企业的,他们本身也是技术的创新源。
二、需求拉动说作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只有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收益,这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若无市场需求,任何技术创新都无利可图,也就没有必要实施,因此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
产业机制研究报告
产业机制研究报告产业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各种机制。
它包括资源配置机制、供应链机制、竞争机制等各种机制的综合体现。
产业机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竞争力。
本文通过研究产业机制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一、产业机制的特点和作用产业机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源自由流动和价格机制的形成,而产业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机制,才能使资源在市场上合理配置,实现供需的平衡。
2. 产业机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个良好的产业机制能够使产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协调运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产业机制也能够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3. 产业机制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而良好的产业机制能够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比如,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以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并保证其研发成果能够得到合理回报。
二、当前我国产业机制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产业机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些资源过多集中在一些高效益的产业或地区,而在其他产业或地区则供应不足。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低下。
2. 供应链协调不足。
由于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无法及时有效地协调。
这导致了供需的不平衡,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3. 竞争机制不完善。
一些产业存在着垄断现象,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同时,一些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后劲。
三、改进思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改进我国的产业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着力推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政策,促进资源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的均衡流动。
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机制
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机制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和发展机制。
发展理念是指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中,人们对于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总体认识和指导思想。
发展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和动力源,它包括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和创新、改革的推动力等。
发展机制是指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本文旨在从理念、动力和机制三个方面全面探讨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我们会对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和发展机制进行初步的定义,并强调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简要介绍下面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和发展机制的讨论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和发展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发展理念部分,我们将具体探讨和解释发展理念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我们将通过分析要点1和要点2,深入探讨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发展动力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和分析不同的发展动力来源,包括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要点1和要点2的阐述,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发展动力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在发展机制部分,我们将探讨和研究社会发展的各种机制和规律,包括政府的角色、市场机制、创新机制等等。
通过对要点1和要点2的讨论,我们将深入理解发展机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展望。
我们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分析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和发展机制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解决路径——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专精特新”,详细说来指的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而中小企业作为新产业转型,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意义重大,“小巨人”企业是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1],作为中小企业中的排头兵,他们往往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可以发挥“头雁效应”,对整个产业,乃至我国科技进步起着带动作用。
一、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一)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必要前提首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能深耕某个领域,在领域之内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其技术和产品往往能确保工业品关键环节的可靠性、有效性,是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产业链的一分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产业关键环节或产品的革新,给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能。
其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备极高的成长性和竞争性,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掌握先进的技术,其产品也是极具市场潜力,其生产规模也会随着产品的推广不断扩大,其产品作为技术的革新,不断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提质增效的作用。
最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往往就是产业链优化升级的过程,是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是新产能淘汰旧产能的过程,是实现进口替代的过程。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转向“内循环”的关键力量经济转型是指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转变。
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都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经济面临新形势的考验,就需要进行经济转型。
2021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实现经济“内循环”为主,既是对国内经济全产业链健全性的巨大考验,也带来消费升级技术革新的巨大挑战。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趋势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趋势摘要:作为当今全球高端服务业代名词的服务外包产业,其已经成为引领和驱转新一波次的全球产业转移及升级浪潮的新的更大的动力源。
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深深地卷入到全球服务外包产业链条当中,一些国家趁势脱颖而出正迅速崛起成为新兴的产业力量。
由此,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政策探讨,就成为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大关注焦点。
这其中,现有的研究成果除了关注对服务外包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剖析和解读之外,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规律问题、趋势问题等尤为热衷。
这与现阶段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局面相一致、相吻合。
关键词:服务外包;产业动力;发展规律;产业趋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潮急速席卷世界各地,以及技术信息化、服务市场化和外包产业化的大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一跃成为当今全球高端服务业的重要代名词。
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这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处在由服务外包大国快速转向服务外包强国的重要关键期的客观事实。
抢抓发展机遇,抢占优势地位,抢攻高端领域,这事关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大局,也就离不开对该产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规律问题和趋势问题的全面深入探讨。
一、服务外包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最早提出并使用“外包”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Praharad等人。
这一提法在20世纪90年代一经提出后,随即被世人越来越多的使用和关注。
不过,对“服务外包”这一概念的具体理解与阐释,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存在一定的分歧。
这缘于他们的审视视角有所差异、理解思路多有不同、关注重点各自有别、阐释方法不尽一致。
其中,从国际产业分工、企业经营战略、企业之间契约这三大视角,具体理解和阐释“服务外包”概念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
从国际产业分工的视角来看,服务外包无非是生产过程在新时期、新背景和新条件下,进行的新的国际分解或国际分工活动。
由于与传统的商品贸易方式截然不同,因此服务外包在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往来以及增进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上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及决定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及决定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在组织形态、技术水平、产出结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发生变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包括经济结构的变迁、产业布局的重塑、技术创新的推动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科技进步、产业政策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1.经济结构的变迁经济结构的变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涵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和地位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主导,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结构变迁的过程。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农业和工业的比重则相应减少。
这种经济结构的变迁,需要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产业布局的重塑产业布局的重塑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部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布局发生变化。
在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产业分工等现象日益突出,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
一方面,要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的合理化,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和水平。
要加强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
3.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产品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技术创新也能够带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
4.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只有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地位。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3 文献综述 (5)2.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6)2.1 人口老龄化趋势 (7)2.2 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8)2.3 老龄化对健康产业的影响 (9)3. 新時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分析 (10)3.1 政策支持与导向 (11)3.2 科技进步与创新 (13)3.3 市场需求与消费升级 (14)3.4 企业与资本的积极参与 (15)4. 新時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16)4.1 法律法规与监管挑战 (17)4.2 行业创新与技术壁垒 (19)4.3 医疗资源与服务质量不均 (20)4.4 养老理念与社会认知 (21)5. 新時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纾困路径 (21)5.1 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 (23)5.2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 (24)5.3 推动跨界融合与产业协同 (26)5.4 注重服务质量与提升效率 (26)6. 结论与建议 (28)6.1 研究总结 (29)6.2 政策建议 (29)6.3 未来研究方向 (31)1. 内容概括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这一主题旨在深入探讨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龄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档将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分析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关注行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制约因素,如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执行不力等。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纾困措施,以期为我国老龄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健康产业作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涉及面广的综合性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显著,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峰值,将对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加快转型升级振兴传统产业
加快转型升级振兴传统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了实现产业振兴和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力,以适应市场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振兴。
一、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是要加快技术迭代更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因为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的趋势。
另一方面,要从企业发展的层面来布局和构建产业链,增强产业的内生动力。
此外,还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和联动,推动产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优化产业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产业也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趋势,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建立良好的市场预判能力,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发掘市场的潜力。
同时,进行品牌打造和营销,优化产品结构,使产品的竞争力更强,从而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产品品质生产优质产品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通过加强对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影响力,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和要求。
此外,打造品牌和营销,完善售前售后服务,也是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四、提高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要的动力源。
传统产业要通过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积极拥抱新一代科技,加快产品更新迭代,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加强产、学、研三方合力协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共同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
五、推动产业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推动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是时代发展及社会责任所需的。
绿色化不仅包括减少废气、废水、废渣产生,还包括消耗的能源等。
智能化的推动包括将无人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运用到传统产业中,在产业中引进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制造模式,提高企业效率和产出效益。
综上所述,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促进传统产业发展和振兴的必然趋势。
要从多方面出发,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
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引领新质生产力升级
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引领新质生产力升级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一新的改革方向。
那么,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引领新质生产力升级呢?一、理顺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理顺产业结构,实现从过剩产能向优质产能的转变。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技术和服务模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
二、深化企业改革企业是经济的基本单元,深化企业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企业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三、推动新产业发展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产业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新的动力源。
四、优化供应链优化供应链是提高供给侧结构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质量。
五、改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法治保障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六、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人才培养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础。
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七、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动力。
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八、扩大开放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和外国资本参与中国市场,推动国际合作,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九、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大对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普及,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七大动力源_刘志迎
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本质上是园区内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于创新。
目前大量的研究文献,均集中在研究创新驱动园区转型升级,那么,什么力量能够驱动创新呢?只有找到驱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才能够认识清楚驱动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
笔者认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有七大动力来源,分别是以下七大方面。
一、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创新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否创新最终由企业家来决定,由企业行动决定。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原动力。
这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责,企业领导者不天然是企业家,当他的创新精神尚在的时候,他是企业家。
丧失了创新精神,他就不再是企业家。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内在原动力。
其二是对利润追求的动机。
市场化的企业经济组织存在的重要理由就是获取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经济学对企业组织的基本假设,技术创新是为了获得盈利做出的技术努力。
要获取利润,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条路径来实现。
也就是说,只有创新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
其三是企业创新能力。
“想”创新是一回事,“能”创新是另一回事。
很多国家级开发区企业不具备创新能力培育,多年来受到福特主义制造模式的影响,只会模仿制造,缺乏创新能力培育,短期内难以形成创新能力。
有创新能力才有动力去创新。
其四是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是否有创新动力,关键是企业内在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保守、僵化或者创新机制缺乏,自然难以在实际行动上进行创新。
而那些长盛不衰的企业,高度重视激励创新机制的设计,如3M 公司。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能够刺激员工或团队开展创新活动。
国家级开发区创新转型升级核心关键在于企业的内在原动力。
二、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用户需求创新拉力理论界有两种争论,其一是企业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推进创新。
需求变化是引发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因,市场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易变性和升级,促使企业为更好地满足需求,而开展创新活动。
制造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转型
制造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转型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制造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转型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技术创新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机遇。
通过引进新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造业可以走上更为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二、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数字化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等手段,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减少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竞争力。
三、人才培养随着制造业升级的需要,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人才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具备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制造业需求。
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关键。
四、产业融合制造业升级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和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深度融合。
通过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结合,制造业可以不断创新产品和生产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产业融合可以为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增长点。
五、绿色制造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是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实现绿色制造,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六、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领域之一。
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加强供应商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发展动力
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发展动⼒2019-03-16【摘要】⽣产活动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的⽣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反⽽相关⽣产活动的地理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集聚现象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产业集群并⾮天然存在,是多⽅因素推动下的结果,研究集群的发展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产业集群优势动⼒产业集群是⼀种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新型⽽⼜⾼效的现代产业组织形式。
它⼤都体现为经济活动的⼀种地理上的空间集聚,是⼀个完备的价值增值⽹络,集群产品销售的市场渗透⼒也很强⼤。
在很多地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都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明确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发展动⼒才能更好的发挥集群的作⽤。
产业集群的优势有:⼀、集聚优势集聚包括城市集聚经济、外部规模经济、获取劳动⼒和供应商的更好途径。
城市集聚经济,是企业通过共同使⽤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地理接近性⽽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从⽽降低⽣产成本。
外部规模经济,同⾏业的企业利⽤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联盟等⽅式共同进⾏⽣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批量购买原材料等,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共同销售中⼼,形成零售、批发市场,降低集群内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费⽤,使平均成本明显下降。
⼆、知识的溢出优势集群的知识包括技术知识、需求信息、供给信息、经营经验等。
这类知识具有两个特征:⼀是公共物品性质。
它⼀旦被创造出来,传播的速度越快,拥有的⼈越多,为群体带来的福利就越⼤;⼆是隐含经验类知识难以具体化、系统化,没有⼈际间的频繁接触和⽿濡⽬染则很难传播或传播很慢,因此这些知识往往只有在集群内才能得到。
在产业集群集的地⽅,同⾏业的⽣产⼚商、供应商、重要顾主、⽀持性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业的⼚商聚集在⼀起,彼此间既互相竞争⼜互相模仿。
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际间的接触和交往频繁,增加了经营的“透明度”,使集群的知识传播速度达到最快,拥有的⼈最多,溢出效应达到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开始提出以来,一直是中国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与之前单纯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要素质量、效率、结构入手,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产业升级与转型背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在2010年左右逐渐结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难以对经济作出主要贡献。
所以,为了转型升级产业,中国必须从大规模制造之中跨出去,整合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提高工业化比重,推动数字化和绿色经济变革,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中国经济转型。
另外,中国面临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资本外流等诸多内外部压力,产业升级与转型刻不容缓。
二、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动力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动力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和转型的主要动力源。
如人工智能、5G通信等成为新兴技术代表,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加快从“大而全”向“优质效”转型升级。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驱动是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动力源。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驱动下,中国相关产业整体水平与服务急需加强。
政府政策引导除要积极扶持新兴产业,也需关注到旧产业改造和提供新发展需求。
进一步研究市场需求,不断开拓和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达到增长和降低结构失衡的目标。
3、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动力源主要是政策、资金、人才、体系的配套,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规范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在供给侧改革尤其显著,一方面是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机制改革,另一方面是夯实人才体系建设,以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生成、转化和应用为着力点。
三、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实践路径1、加大技术投入与研发:将大量的资金投向技术研发,以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不断致力于将中国的科技水平推向世界的前列。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既有产业结构,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重新调整重通信、信息技术、软件等领域的发展,以便让中国经济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下一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
下一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我们所处的世界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成员,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
以下是一些思路和举措,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1. 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 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3. 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更多的走向市场。
二、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1.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加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推动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1. 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2. 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3. 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素质1.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
五、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1. 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减少官僚主义,优化治理结构。
2. 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3.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下一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希望相关部门和个人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一、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 蓓
( 山东工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山东 烟 台 24 0 ) 6 05
【 摘 要 】 长期 以来 , 业结构与产业技术升级研究得到极大关注 。事 实上 , 产 产业组 织的有 序化与组织结构创新
同样可 以推进企业的产业升级 。产 业组 织视域 内, 如进退壁 垒、 诸 战略集 团结构差 异、 空间簇群 等各 种产业组织结构性 因素都是企 业获取超越行业平均赢利水平动力源, 也就是企业寻求产业升级的突破 口。由此而来 , 以从不 同产业及其 可 不 同发展阶段、 同区域 , 不 通过产业组织偶合- 9优化获得产业发展 空间放大 的思路来制定企业 的产业升级策略。 【 键 词】 产业升级 ; 关 产业组织 ; 竞争优势
能力 。 据此 ,企 业 的产业 升级更 多体现 为产业的深 化创新 与发 展, 新、 创 创业演绎 成为产业升级的主题 , 它反映 了同一性质产
、
I 题 的提 出 . 口 ]
近年来 随能源 、 伴 原材料 、 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 和人 民 币升值 , 企业 消化 成本增加 的压力越来 越大 , 中国工业企业 的 净利润水平 已显著下降 。上海美 国商会发 布的《 中国制造业竞 争力研究 20 —0 8调查报告显示 , 0720) ) 在接受调查 的美 国、 日本 、 西欧供应商中 ,超过一半认为 中国相对于其他低成本 国家 , 正 失去其作为制造业基地 的竞争优势 。 中国工业 以要 素低成本 的 比较优势快速进入全球产业 网络 的势头也遭遇 拐点 。同时 , 金 融危机背景下外部需 求的放缓 , 贸进 出 口额的同 比和环 比双 外 双持续下降 , 成本上扬 与外部需求 下降 的双 向倒逼 , 中国制造 业的困境已逐步浮现。因此 , 速产业 升级步伐是现阶段 中国 加 经济发展进程 中一个紧迫的重大选择 。 各地 区进行清晰 的产业 定 位, 理性的产业选择 已成为 区域竞 争力培 育壮 大的关 键。然 而, 从当前实践来 看 , 仍有 很多地区无视当地发展条件 , 均致力 于将传统 的劳动 密集 型产业转 移出去 , 大力发展 高新技 术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 ,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升级思路不但 在升级 目标 指 向非 常模糊 , 而且缺乏战略性构想和产业升级 的动力 源。事 实上 , 产业升级不 但包括产业 的结构升 级 , 而且包括 产业 的深 化创新 。在产业组织演化视域 内, 产业升级遵循 的是产业 的裂 变、 孵化 、 分孽而快速 的衍 生增加 , 产业 进而 由单 一走 向多元 , 由低级走向高级 , 由结构简单走向复杂。 也就是说 , 在一定 的时 空下 , 产业升级 的重心是产业 的深化 , 而不应 仅仅是宽 泛意义 的产业 结构升级 。本文从产业组织视角 , 着力从微观层次研究 产业升级的动力源和产业升级的路径。
三 、 业产 业升 级动 力 的产 业组织 来 源 企
( ) 业 产 业 升 级 的 市 场 结 构 来 源 一 企 哈佛 学派认为 : 市场结构 决定企业 的市场行为 , 企业 的市
二 、 业组 织视 角 的产 业 升级 内涵解 析 产
传 统上 , 古典 经济 学一般 将企业 的 竞争归 结 为 四种 模 新 型: 完全竞争 、 断竞争 、 垄 寡头垄断 、 完全垄断 , 并且 以抽 象的完 全竞争和垄 断作 为分析对象 与基点 。其忽 略的一个基本事 实 是: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 , 它从来不是孤立存在 的, 也不可能 是 简单假定技术装置。伴随着市场环境 的不确定性和 当今技术
场行为则决定产业的市场绩效。 管基 于 S P单 向决定论 的研 尽 C 究 范式倍 受争议 , 而市场经 验告诉我们 : 业的市 场结 构不 然 产 同决定产业绩效 的不同 , 产业绩效 的不同决定了构成产业的企 业 的绩效差异 是成 立的。哈佛学派 的市场结构决定论含义是 ,
【 收稿 日期 】 0 9 0 — 9 20 — 6 1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软科学项 目“ 山东农业休 闲旅游集聚布局与竞争力研究”20R B 9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 点项 目“ (O9 K 39 ; 制造业高端攀升 的路
【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类号 】 20 F 7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426 (00O—260 10—7821 )80 1—3
变革 日新 月异 , 企业作 为一个 “ 独行 僧” 无 异于置于狼 群中的 , 孤羊( 李新 春 ,0 0 。 20 ) 企业之 间的相互关系联结构成产业组织 , 而且企业 间有 目的的互动 行为会促使 产业组 织 自发地 向着更 高级 的组织形式演进 , 而提 高产业组 织化程度和效率 。伴随 从 企业之 间的边 界 日益模糊 与融合 , 业之 间 、 业与其他经 济 企 企 主体之间 , 出现了各种纵横交织的链条 与网络化 结构 。原来产 业中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单个企业 间竞 争 , 现在则 主要 表现为寡 头主导的企业链 网间 的竞争 以及 网络中的定位与再定位竞争 。 企业 行为由对立竞争为主转 向竞争合作并行 , 企业 问建立起新 型的合作竞争关系。此时 , 业的产业升级不再单是企业 内部 企 知识 和能力的积累 , 而是 企业 内部与企业间外部知识 的结构性 整合 , 具体表现 为企业产业链 网的治理能力和产业组织 的协调
业在不 同时空下的独特存在状态。产业深化则是指在开放条件 下, 一国产业总体状态上或者某一产业 内部的J Y. J_ n 与再加工程 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 , 实现高附加值 、 高加工度 、 高集 约化对原 来低附加值 、 低加工 度 、 低技 术含量的替代。其形式至少包括 : 以工艺改进为 主的流程 升级 、 以新产 品开发 为主的产品品种增 加、 以产品纵 向差异为 主的产品质量 提升 、 以横 向差异为 主的 产品丰富化 ,以向产业链 网高附加值 环节延伸的功能升级 、 以 向更有产业 吸引力 的新产业链条升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