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英译本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的中文翻译版本阅读笔记

0948407 檀芬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的代表作,该小说写于18世纪90年代,虽然经历了两个世纪的阅读与批评,但社会阅读兴趣却始终长盛不衰,其艺术魅力倾倒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影响着一代代作家。小说以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这四桩婚姻,深刻揭露了物质因素在婚姻关系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小说情节错综复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在这部富于喜剧色彩的现实主义世态小说中,奥斯汀的嘲讽渗透于字里行间,成为小说的灵魂。目前至少已有12个译本出版,其中流传最广的译本有两种,一种是50年代王科一的译本,另一种是80年代末孙致礼的译本。

王科一(1925--1968),文学翻译家。安徽太平(今黄山)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英国文学系。先后任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翻译作品主要有:《伊斯兰的起义》、《傲慢与偏见》、《远大前程》、《海华沙之歌》、《十日谈》等。

孙致礼教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我国著名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翻译理论和教学研究委员会会员、全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首届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孙教授翻译出版经典文学名著30余部,出版专著2部,编著英汉翻译教材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共计约600万字。孙教授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我国翻译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

两个译本流传至今,各有其独到、吸引人之处。由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时代,各自的翻译、语言风格不尽相同,若我们细看,可以看到一些译者翻译的不同之处。两个译本在篇章上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原著中共61章(chapter 1--chapter 61),孙译本:第一卷(第一章至第二十三章),第二卷(第二十四章至第四十二章),第三卷(第四十三章至第六十一章);王译本则是与原著相一致从第一章至第六十一章。两位译者对篇幅的不同处理,笔者认为孙致礼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对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处理后,对整部小说结构上的分解,便于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和情节的把握。而王译本则是一气呵成,真实再现原作的风貌,这是出于对原作的忠实的考虑。下面笔者将就两个译本其他方面的不同进行粗略比较。

一、名称翻译

翻看两本译作,很容易发现两位译者对书中人名、地名翻译的出入:

1.人名。The Bennets一家,班纳特(王译),贝内特(孙译)。家中的五位女儿们的名字翻译也不尽相同。对Elizabeth ,两位译者均译为伊丽莎白,而对伊丽莎白的昵称Lizzy、Eliza两个版本则不同,丽萃、伊丽莎白(王译),莉齐、伊莱扎(孙译);而像Jane、Catherine 、Mary两个版本则有较大的不同,王译分别为:吉英、咖苔琳、曼丽。孙译分别为:简、凯瑟琳、玛丽。再如Mr. Bingley 的翻译,王译为彬格莱,孙译为宾利。

2.地名。如Netherfield Park,王译为尼日斐花园,而孙译为内瑟菲尔德庄园;王将Hertfordshire译为哈福德郡,孙则将其译为赫特福德郡。

这些翻译差异,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译者所处年代的不同所造成的。王科一生活在50年代,我国尚未对外开放,文化交流还不多,外国文学在国内没有广泛流传。孙致礼则是在80年代后进行翻译,参考了前人译作并赋予更洋化的内容。读者们更倾向于孙译版本。王译本的人名、地名并不是那么常见,一些甚至会让人觉得别扭。

二.忠实原文

翻译的生命在于内容要忠实于原文,否则就不是翻译了。而译文忠实与否,首先取决于理解是否准确。所以翻译之前首先要吃透原文,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用地道的母语表达出来。例如:

1."When to these recollections was added the development of wickham's character, it may be easily believed that the happy spirits which had seldom been depressed before, were now so much affected as to make it almost impossible for her to appear tolerably cheerful."(chapter 37)

王科一的翻译是:“每逢回想起这些事情,难免不连带想到韦翰品格的变质,于是,以她这样一个心情愉快而难得消沉沮丧的人,心里也受到莫大的刺激,连强颜欢笑也几乎办不到了,这是可想而知的。”

王将“the development of wickham's character”译成“韦翰品格的变质”,而从小说中我们了解到韦翰从小就是一个品质恶劣的人,而不是突然变坏的,这样翻译违背了原作者的本意。"development"在这里不是说此人品格有什么发展变化,而是说女主角对他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一开始被他蒙骗,到后来认清他的真面目。因而"development"在这里应该是"revelation"(揭示、展示)的意思。而孙将"the development of wickham's character"译为“渐渐认清了威克姆的真面目”而不是“韦翰品格的变质”,更好的反映了原作的本意。

2."......he withdrew his own and coldly said, “She is tolerable; but not handsome enough to tempt me; and I am in no humour at present to give consequence to young ladies who are slighted by other men."(chapter 3)王译:他才收回自己的目光,冷冷的说:“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

孙译:他才收回自己的目光,冷冷地说道,“她还过得去,但是还没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心。眼下,我可没有兴致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落的小姐。”

"slight" 本意为"to treat as of small importance; make light of; to treat with discourteous reserve or inattention",伊丽莎白虽然不及简漂亮, 但聪明机灵, 活泼可爱, 即使在舞会上缺少男士邀请, 但是也不至于受人冷眼看待, 显然应取第一释义,。故而孙译为“冷落”之意更贴近原文。

3.Mr Bingley intended it likewise, and sometimes made choice of his county; but as he was now provided with a good house and the liberty of a manor, it was doubtful to many of those who best knew the easiness of his temper, whether he might not spend the remainder of his days at Netherfield, and leave the next generation to pur chase1 ( chapter 4) 王译: 彬格莱先生同样有这个打算, 并且一度打算就在自己的故乡购置, 不过目前他既然有了一幢很好的房子, 而且有庄园听他任意使用, 于是那些了解他性格的人都说, 像他这样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下半辈子恐怕就在尼日斐花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