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口疽

合集下载

36.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

36.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的住院患者。

一、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鹳口疽。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张东铭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出版)。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的患者。

2.有骶尾部藏毛窦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伴有肛门及骶尾部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2)病变引起骶尾部骨质破坏的患者。

(3)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

(4)伴有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的患者。

(5)伴有脊柱裂及脑脊液漏的患者。

(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7)不配合手术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主要观察骶尾部疼痛、肿胀、流脓水等症状的变化情况。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正侧位片、感染性疾病筛查、腹部超声、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腔CT或MRI、局部窦道X 线造影检查、腔内超声检查等。

按西医首字母排序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带ICD-10编码)教材

按西医首字母排序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带ICD-10编码)教材
I09.8
肺结核病
痨瘵、痨瘵咳嗽、肺痨、劳嗽、骨蒸
A15-A16
肺浸润性结核病
劳、虚劳、传尸、鬼注、尸注、骨蒸、骨注、劳热、肺劳热、劳瘵
A15.1-A15.5,A16.1-A16.4
肺脓疡
肺痈
J85.1-J85.2
肺气肿
咳嗽、虚劳、呷嗽、喘鸣肩息
J43
肺萎陷
短气、胸痹、胸痛、咳逆
J98.1
肺炎,未明示病原体者
I11
睾丸炎及副睾丸炎
子痈、子痰、囊痈、脱囊
N45
功能性腹泻
泄泻
K59.1
肱骨骨折
臑骨骨折、肱骨折、断膊骨折、伤肩骨折
S42.2-S42.4
巩膜炎及巩膜表面炎
火疳、金疳
H15
钩端螺旋体病
暑瘵、湿温、暑温中暍、黄疸、瘟黄
A27
股骨骨折,其他及未明示部位者
大腿骨骨折、髀骨骨折、股折、腿骨折两段、大小腿皮破骨断、上骨断皮破骨断
C30,C31
鼻腔恶性肿瘤
鼻渊、脑漏、脑泻、脑崩、控脑砂、鼻窒、鼻塞、鼻衄、脑衄、鼻久衄、雷头风、真头痛、虚劳、瘰疬、瘜肉、鼻瘜
C30.0
鼻息肉
鼻息肉、息肉、瘜肉、鼻瘜、鼻痔、鼻塞
J33
鼻血
鼻衄、脑衄
R04.0
鼻咽恶性肿瘤
上石疽、失荣、石痈、真头痛、雷头风、 瘰疠、鼻窒、鼻塞、鼻衄、鼻大衄、脑衄、耳胀、耳闭、耳鸣
肠套叠
腹痛、盘肠气痛、盘肠内釣
K56.1
肠胃气胀、噯气及胀痛
噫噯气、痞满痞痛、痞硬、胃脘 痛
R14
肠吸收不良
泄泻、飱泄、脾泄、下利清谷
K90
肠血管供应不足
腹痛

按西医首字母排序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带ICD-10编码)

按西医首字母排序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带ICD-10编码)
骨盆骨折,髋臼骨折,闭锁性
环跳骨骨折、机骨折、髀枢骨折
S32.4
骨盆器官损伤,膀胱及尿道,未提及体腔开放性伤口者
少腹引阴茎作痛
S34-S39
骨质疏松症
虚劳
M80-M82
关节黏连性脊椎炎
痹症
M45
过敏性鼻炎
鼽嚏、嚏咳、鼽衄、嚏、鼻鼽、鼻塞
J30
过期妊娠
过年不产、过期不产
O48
汗斑
疠疡、紫白癜风
B36.0
A74.0
贝尔麻痹〔面神经麻痹
口僻、口喎、口眼喎斜
G51.0
背部、骨盆及下肢之骨与关节疾患合并妊娠
妊娠腰痛、妊娠背痛、妊娠子鸣腰痛、妊娠脚痛
O99.8
背痛,未明示者
背痛、背昭筋痛、背脊骨痛、脊痛、肩背痛
M54.9
鼻腔、中耳及副鼻窦之恶性肿瘤
鼻血瘤、鼻窒、鼻塞、鼻衄、鼻大衄、脑衄、鼻疽、鼻渊、鼻痔、脑漏、脑砂、控脑砂
肠覃、櫻桃痔、悬胆痔、石榴痔
K62.0,K62.1
肛门裂
痔疮、钩肠痔
K60.0-K60.2
肛门瘙痒
蛲虫候、肛门作痒
L29.0
高血压
怔忡、眩晕、头痛、心悸
I10-I15
高血压性脑病变
髓海不足、耳鸣眩转、上气不足、眩晕、头痛
I67.4
高血压性肾脏疾病
水肿、阴水、眩晕、头痛
I12
高血压性心脏病
眩晕、头痛、心悸、怔忡、胸痹、喘证、 水肿
血瘤、红丝瘤、血痣
L98.0
踝骨折
踝骨骨折、内骨骨折、合骨骨折、外骨骨折、核 骨骨折、脚踝骨出入
S82.8
踝脱臼
踝骨脱位、内踝脱位、外踝脱位、合骨脱位踝骨出入

口蹄疫的检疫

口蹄疫的检疫

6.宰前检疫发现口蹄疫,不放血的方式 .宰前检疫发现口蹄疫, 扑杀销毁,场地严格消毒, 扑杀销毁,场地严格消毒,采取防疫措 施,立即上报疫情。 立即上报疫情。 7.宰后检疫发现口蹄疫,立即停止生产, .宰后检疫发现口蹄疫,立即停止生产, 彻底清洗、消毒生产场地,胴体、 彻底清洗、消毒生产场地,胴体、内脏 及其副产品以及同批产品及其副产品销 毁处理。 毁处理。
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
FMD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自然条件下,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自然条件下,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 含毒组织和污染物保持传染达数天、数周, 含毒组织和污染物保持传染达数天、数周,甚 至数月之久。 至数月之久。 酸和碱对FMDV作用强 1-2%氢氧化钠 作用强: 氢氧化钠、 酸和碱对FMDV作用强:1-2%氢氧化钠、 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草木灰水、 甲醛溶液、 草木灰水 甲醛溶液 0.5%过氧乙酸、4%碳酸钠均是良好的消毒 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 碳酸钠均是良好的消毒 氨水、 草木灰、 剂。5%氨水、30%草木灰、氯制剂(1%二 氨水 草木灰 氯制剂( 二 氯异氰脲酸钠),碘制剂好。 ),碘制剂好 氯异氰脲酸钠),碘制剂好。 酒精、季胺盐类对此无效。 酚、酒精、季胺盐类对此无效。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侵害 种动物 偶蹄兽易感, 种动物。 易感动物:侵害33种动物。偶蹄兽易感 黄牛最易感。家畜中以黄牛、 黄牛最易感。家畜中以黄牛、奶牛最易 其次是猪、再其次是羊易感, 感、其次是猪、再其次是羊易感,野生 动物中野牛、驯鹿、野猪、大象均易感。 动物中野牛、驯鹿、野猪、大象均易感。 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更易感。 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更易感。 传染源:病畜是主要的传播源。 传染源:病畜是主要的传播源。病状出 现后的头几天,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 毒力最强。 现后的头几天,排毒量最多 毒力最强。 牛以舌面水疱皮多, 牛以舌面水疱皮多,病猪排毒以破溃的 蹄皮为最多。 蹄皮为最多。

两草药长相近似,一种可治老鼠疮,一种可治鹤膝风!

两草药长相近似,一种可治老鼠疮,一种可治鹤膝风!

两草药长相近似,一种可治老鼠疮,一种可治鹤膝风!正是东半球的花园季,各种小花儿可着劲儿的盛放。

在四川,田野边见得多的是一种叫毛茛的植物,可治鹤膝风。

而另一种它的近亲,同为毛茛属的猫爪草,可治老鼠疮。

毛茛和猫爪草同属毛茛属,老鼠疮和鹤膝风,也同属中医所称的阴疽,这真是一个神契合。

就像打字有WORD,做帐有EXCEl,大自然为人类病痛一物降一物生出的植物,如同计算机系统般精密。

所谓阴疽,阴是指寒邪、痰淤,疽,是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阴疽,即是由“寒邪”和“痰瘀”导致的疮肿、毒疮等。

而老鼠疮,又称瘰疬,瘰疬之症,结核累累如贯珠状,小者为瘰,大者为疬,故名。

西医说:此为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等病。

指发生于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之慢性感染疾患者。

抵抗力低时,老鼠疮会逐渐长大,皮肤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难看的黄浊脓液。

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鹤膝风患者,膝关节肿大,象仙鹤的膝部。

以膝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为特征。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骨膜炎以及其他以关节肿大、积水、变形为特征的关节疾病。

猫爪草和毛茛的入药部位均为全草,对于两者特征上的区别,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1、花朵虽然猫爪草和毛茛的花都是单生于茎端,五片花瓣不甚亲密,有间隔,黄色,但猫爪草为阔倒卵形,毛茛为狭卵形。

2、块根猫爪草簇生多数肉质小块根,卵球形或纺锤形,顶端质硬,上有钩刺,形似猫爪,故得猫爪草之名。

而毛茛也簇生多数肉质小块根,没看到钩刺。

3、有毒无毒的区别猫爪草无毒,可内服。

毛茛有毒,含白头翁素,一般不作内服。

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最后,来了解下猫爪草和毛茛分别是如何治疗老鼠疮和鹤膝风的。

毛茛治鹤膝风:鲜毛茛根杵烂,如黄豆大一团,敷于膝眼(膝盖下两边有窝陷处),待发生水泡,以消毒针刺破,放出黄水,再以清洁纱布覆之。

(《江西民间草药》)猫爪草治老鼠疮:猫爪草四两。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的住院患者。

一、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鹳口疽。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张东铭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出版)。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的患者。

2.有骶尾部藏毛窦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伴有肛门及骶尾部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2)病变引起骶尾部骨质破坏的患者。

(3)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

(4)伴有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的患者。

(5)伴有脊柱裂及脑脊液漏的患者。

(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7)不配合手术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主要观察骶尾部疼痛、肿胀、流脓水等症状的变化情况。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正侧位片、感染性疾病筛查、腹部超声、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腔CT或MRI、局部窦道X 线造影检查、腔内超声检查等。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发:其病变范围较痈为大。特征是在皮下疏 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 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边缘不清,3-5 天皮肤湿烂,随即变成色黑腐溃,或中软不溃。
疖: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局部 有红肿热痛,但突起根浅,肿势限局,范围多 在3cm左右,易脓、易溃,出脓即愈。
疔:疔字初见于《内经》:“膏梁之变,足 生大丁”。丁与疔同,是泛指一切体表疮疡发 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者。目前临床上所称疔的 含义是,凡发病在颜面、手等部位,病势急剧, 易迅速蔓散,可造成损筋伤骨,或引起走黄危 险的就称为疔
锁肛痔:为肛门部的恶性肿瘤,凡直肠
内赘生物堵塞肛道,引起肛门狭窄,犹 如块物锁住肛门者,称为锁肛痔。
六、其他类
风:由于风为百病之长,故外科以风来取
名的疾病很多,病种也很广泛,包括疮疡、 皮肤、口腔、肛门等疾病。如破伤风、骨 槽风(下颌骨骨髓炎)、麻风、白癜风、 鹅掌风(手癣)、喉风(喉头水肿)、唇 风(剥脱性唇炎)、肠风(便血、肛旁脓 肿)等。这些疾病都与风邪有关,多数起 病较急,发展较快。
历代医事制度上的分科,最早在《周礼》天官 篇设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制度,其中疡 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如说“未溃为肿 疡,已溃为溃疡”,是指痈、疽、疖、流注等病。 金疡是被刀、釜剑、矢等物所伤;折疡是击扑、 坠跌等所致的损伤,均归在疡医的范围。
伤科隶属于外科学科。
直到元朝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 专辟正骨兼金镞科,才逐渐分立外科与 伤科。
丹毒:是皮肤突然变赤,如丹涂脂染的急性 感染。起病突然,局部皮肤焮红肿胀,并迅速 向四周蔓延,或间有大小不等水疱,有时一面 消退,一面发展。因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 如发生于头面部的称抱头火丹;发于腰胯部的 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的俗称流火等。

牛羊常见病症

牛羊常见病症

牛羊病第一节气肿疽(Caneraena emphysematosa)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呜疽。

主要是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并常有跛行。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我国也曾分布很广,现已基本控制。

病原气肿疽梭菌(Clostridiumchauvoei),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为圆端杆菌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在体内外均可形成中立或近端芽胞,呈纺锤状,专性厌氧,革兰氏染色阳性。

在接种豚鼠腹腔渗出物中,单个存在或呈3~5个菌体形成的短链,这是与能形成长链的腐败梭菌形态上主要区别之一。

实验动物中以豚鼠最敏感,仓鼠也易感,小鼠和家兔也可感染发病。

流行病学在自然情况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而水牛、绵羊患病者少见,人对此病有抵抗力。

本病传染源为病畜,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传给健康家畜,主要传递因素是土壤。

芽胞随着泥土通过产羔、断尾、剪毛、去势等创伤进入组织而感染。

草场或放牧地,被气肿疽梭菌污染,此病将会年复一年在易感动物中有规律地重新出现。

本病常在地区的牛只,6个月至3岁期间容易感染,但幼犊或更大年龄者也有发病的。

肥壮牛似比瘦弱牛更易罹患。

性别在易感性方面无差别。

本病多发生在潮湿的山谷牧场及低湿的沼泽地区。

较多病例见于夏季,常呈地方流行性。

发病机理病原体常以芽胞形态进入机体,在混有腐败物质的无氧肠腺中出芽繁殖,再通过淋巴及血液循环散播于肌肉及肝组织中潜伏,直待肌肉群受伤或其他原因发生改变,给病原体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环境。

症状潜伏期3~5d,人工感染4~8h即有体温反应及明显局部炎性肿胀。

黄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

体温升高到41~42ºC,早期即出现跛行。

相继出现本病特征性肿胀,即在多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后来中央变冷、无痛。

患部皮肤干硬呈暗红色或黑色,有时形成坏疽。

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

切开患部,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酸臭液体。

此等肿胀多发生在腿上部、臀部、腰部、荐部、颈部及胸部。

陈玉根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中医病名探讨

陈玉根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中医病名探讨

陈玉根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中医病名探讨周青;徐超;张丹;陈玉根【摘要】为更好地建立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建立确定、统一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中医病名,陈玉根教授从西医学和中医学不同角度,论述对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及病名沿革,探讨其确切的中医病名.陈玉根翻阅古典医籍,借鉴中医外科经典著作,以现代临床实践为基础,依据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征,参照现代中医命名原则,提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中医病名—肛周毒疗,其病机为热毒炽盛、下陷肌肤、内攻五脏,导致血气衰竭、筋骨良肉皆坏死.【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8【总页数】3页(P1022-1024)【关键词】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中医病名;肛周毒疗【作者】周青;徐超;张丹;陈玉根【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是由多种细菌协同作用导致的严重、少见、快速进展的以肛周和会阴三角区筋膜坏死为特征的爆发性感染性疾病。

在英美地区,死亡率接近50%[2-3]。

有关坏死性筋膜炎症状的最早描述[4]出现在五世纪希波克拉底的书籍中,在他的记载中出现了下列症状,如爆发性丹毒、大量的组织破坏、特征性的气体坏死,伴发严重的侵袭性感染。

18~19世纪,英国海军外科医生根据其症状将其称为医院坏疽[5](hospital gangrene),并于1871年首次出现在医学教科书中。

1952年Wilson[6]提出将皮肤、皮下组织、浅深筋膜的进行性坏死正式命名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其意思为沿筋膜传播的软组织感染。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各异,受师承家授的影响,中医文献中并无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发病部位、疾病特点、演变规律,在历代文献中均可找到类似症状的描述。

中医病名对照表

中医病名对照表

母体肾脏及尿道疾病
生产时会阴及女阴之创伤 生殖器脱出症 甲状腺良性肿瘤 甲状腺恶性肿瘤 白内障 白带 白喉
白癣 皮肌炎 皮脂腺囊肿 皮脂漏
皮肤良性肿瘤
皮肤感觉障碍,麻水不仁 皮肤痒及有关病态 皮肤癣菌病(发癣菌病),手部 皮肤癣菌病(发癣菌病),足部 皮肤癣菌病(发癣菌病),指(趾)甲
子肿、妊娠肿满、妊娠肿胀、妊娠浮肿、妊娠患子淋 、妊娠小便不通、转胞或胞转 产后阴肿、产门不闭、玉门不闭、产后阴脱、交骨不 合阴挺、阴脱、阴痔 瘿、肉瘿、血瘿、筋瘿 瘿、石瘿 脑流青盲 带下、阴痒、阴痛、阴疮 马痹、天白蚁疮、白缠喉、白缠喉风、缠喉风、白喉 、帘珠喉、白色喉风 白秃疮、白秃、蛀发癣 肌痹 脂瘤、粉瘤、瘿榴、瘤赘 白屑风、面游风 瘤、肉瘤、气瘤、血瘤、发瘤、筋瘤、骨瘤、粉瘤、 脂瘤、黑子、黑痣、血痣 麻木、不仁、痹症 诸痒、瘙痒 鹅掌风 湿癣、水溃脚丫烂疮、脚丫作痒、臭田螺、田螺疱 鹅爪风
肝脓疡、胆胀、肝胀、结胸、胸胁痛、慢性肝病之后 遗症、鼓胀、水气病、胀病 肘骨突出、肘骨出于臼、臂骱落出、胖睁 痔瘘、牡痔、肛漏 肠肛覃门、痈樱、桃坐痔马、痈悬、胆跨痔马、 痈石 、榴 悬痔 痈、脏毒、鹳口疽、锐 疽痔疮、钩肠痔 蛲虫候、肛门作痒 混睛外障、混障证、混睛障证、气翳 赤脉冲黑睛、赤脉冲贯黑睛、眼赤膜下垂外障、垂帘 膜、血翳包睛、赤膜下垂、彩云捧日 聚星障、凝脂翳、气翳 白障、冰瑕翳、冰瑕深翳、冰翳瑕深、斑脂翳 混睛障、宿翳 口僻、口喎(wāi)、口眼喎斜
志贺杆菌病
抑制泌乳
痃癖、症瘕、积聚、热入血室
噎膈、痞塞、格证 哕、呃逆 痹症 痹证、筋痹、痛痹、腰痛、腰腿痛、腰尻(kāo)痛 妊娠眩晕、于晕、子痫
子肿、子气、子满、脆皱
子淋、妊娠淋沥 妊娠恶阻、阻病、薤(xiè)病 正产、试胎、弄胎、试产、试痛、坐草、临盆、分娩 皮痹,应痹疽、痹症 尿布疹、红臀、湿尻疮、卫生棉疹、阴蚀、阴痒 消渴、消痹、内消、肾消 淋闷、淋秘、淋、劳淋、膏淋、热淋、寒淋、便浊 癃闭、小便不通、小便难 肠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赤白、小肠 泄、大瘕泄、热利下重、脓血痢、时气脓血痢、滞下 、痢疾 乳汁自出、产后乳胀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4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4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4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1] 。

(1)以骶尾部肿胀、疼痛、流脓为主症。

(2)无外邪侵袭感染时常无不适,或偶见骶尾部局部皮肤增厚或发硬。

感受外邪时可见局部的红肿热痛、流脓,甚至伴见发热、恶寒、周身不适。

(3)常有反复发作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2] 。

(1)症状①不典型症状:在发生感染以前,往往没有感觉,偶尔可扪及骶尾部皮肤有局部增厚或发硬。

②典型症状:骶尾部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脓肿或存在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如伴有与周围皮肤不相连的毛发从窦口长出,即可确诊。

(2)体征①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上,可见不规则小孔,小如针尖,大者直径可达3mm,周围皮肤无红肿触痛,有的窦口内可见毛发。

反复发作者可见瘢痕,局部皮肤增厚,可触及皮下硬结及条索状硬结向颅侧行走,探针可探入皮下,深度数mm到10cm不等??应是丢字了,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

②急性期:骶尾部红、肿、热、痛,排出更多脓性分泌物,有时有蜂窝组织炎,生成脓肿。

(3)理化检查病变局部窦道X线造影、盆腔或骶尾部X线平片、骶尾部B超、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CT及MRI等,有助于诊断并排除骨质破坏性疾病(如结核)以及骶尾部畸胎瘤等。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1] 。

1.火毒蕴结证:骶尾部红肿,疼痛拒按,周身不适,恶寒、发热。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骶尾部肿块破溃,反复流脓水,经久不愈,伴有精神萎靡、形体消瘦。

舌质嫩红,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一)手术治疗根据窦道数量、分布及有无急性化脓性感染选择手术方式。

1.脓肿切开引流术适应症:骶尾部藏毛窦急性期出现脓肿者。

操作要点:患者取折刀位或侧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切开窦道排脓,切口要足够大,尽量将脓腔内的肉芽组织和毛发完全清除,切除组织标本术后送病理。

鹳口疽及其相关病证辨析

鹳口疽及其相关病证辨析
1 疽 病 源 流
本病为三阴亏损 , 督脉之 经浊气 、 湿痰 留结 而成 , 有急
慢性 及虚实之 分 , 病情 轻 重不 一。鹳 口疽病 程 发展 较 长 , 初起鱼肫形 , 则突如鹳嘴 , 久 溃破 流出稀脓 或鲜 血 , 气虚 有 阴虚表现 , 朝寒暮热 , 夜重 日轻 , 其与现 代 医学 的肛 门后 位
围大小 、 程 、 染性 等 方 面。( ) 口疽是 从 形 态上 命 病 传 1鹳
名 , 含有部位 意思。因人之 尾骨呈弯 钩状 , 并 此区域高 肿 ,
《 外科正宗》 初起 形似鱼 肫 , 说“ 久则突 如鹳 嘴” 。鹳 , 型 大 鸟类 , 前人常将 白鹳 的骨骼 人药 , 即鹳骨 , 鹳 口” 喻“ 有信 手
鹳 口疽是指尾骨尖 处生疽 , 似鱼肫 , 赤坚痛 , 形 色 溃破
后 口若鹳 嘴的病证 , 又名 锐疽 、 尾阊发 、 坐马痈 。现结合 文
马有 关 , 人骑 马时 与马鞍 着力 处为 尾骨端 处略 上 , 处受 此
压撞击 , 热凝 结毒聚而成 。 湿
3 辨 病 辨 证
献就其病位及特性 等予 以分 析探讨 。
籍文献 中分析 , 口疽 、 鹳 锐疽 、 尾闾发 、 坐马痈这 4个 病名所
指 的疾病 , 有相似 的 临床 表现 , 但认 识 上又 有所 侧重 及不
同。
是分 别针 对病 变过程 的两 个Βιβλιοθήκη 阶段 , 初起形 如鱼 口, 色赤肿
痛, 为尾闾发 ; 溃破后 形 如鹳 口, 易成 窦道 的无 头疽 ” 。坐
拈来 之感 。( ) 2 锐疽 是从 疾病 特性上 命名 , 含有 部位 意 也
思。《 灵枢经 ・ 痈疽 》 “ 于尻 , 日锐疽 。其状 赤坚 大 , :发 名 急治 之 , 治 , 十 日死 ” 尻字 , 尸从 九 , 尸 ” 肉身 。 不 三 , 从 “ 指 “ 有末尾之 意 , 九” 故指 身体 的末尾 。锐 , 有骤 、 剧 之意 , 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鹳口疽
鹳口疽乃三阴亏损督脉之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

其患发在尾闾之穴高骨头尖初起形似鱼肫久则突如鹳嘴朝寒暮热日轻夜重溃后稀脓出而无禁又或鲜血出而不停。

凡发此者壮年犹可老年为虑。

初起宜滋阴除湿汤和之;已成未溃者和气养荣汤托之;溃而不敛者滋肾保汤补之;久而成漏者琥珀蜡矾丸兼先天大造丸服之甚妙。

滋阴除湿汤
滋阴除湿汤知母白芍芎归熟地芩
柴陈贝母兼泽泻骨皮甘草效多灵
治鹳口疽初起朝寒暮热日轻夜重、如疟等症。

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各一钱)柴胡黄芩陈皮知母贝母(各八分)泽泻地骨皮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和气养荣汤
和气养荣汤术参苓熟地共陈皮
丹皮甘草沉香等还有当归在后随
治前症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此药托之。

人参陈皮白术黄茯苓丹皮当归熟地(各一钱)沉香甘草(各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滋肾保汤
滋肾保汤杜仲参术附桂丹皮
归苓萸肉并甘草枣姜熟地要相随
治前症气虚弱脓水淋漓久而不敛者服之。

人参黄白术茯苓归身杜仲山萸肉牡丹皮熟地(各一钱)附子肉桂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莲肉七枚食前煎服。

琥珀蜡矾丸(见肿疡门)
先天大造丸(见流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