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地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2) 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2)精选3篇(一)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对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质历史等情况,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1. 文献资料调查:首先对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进行了文献资料的调查,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貌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2. 野外实地调查:随后,我们组织了一次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标本,详细了解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三、地质构造七星岩地区位于肇庆市西北部,地质构造主要以花岗岩杂岩脉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地区。

该地区花岗岩杂岩脉以斜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为主,岩石质硬,结构稳定,适合用作建筑材料。

四、地貌特征1. 山峰:七星岩地区地势较为险峻,地形起伏较大,山峰林立。

其中,七星岩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地貌,由七座形状各异的山峰组成,峰顶呈七星状排列。

2. 河流:在七星岩地区,有几条大小河流贯穿其中。

这些河流源于周围山脉的融雪或降雨,形成了峡谷和瀑布等地貌。

3. 洞穴:七星岩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形成了众多的洞穴地貌。

其中,七星岩景区内的七星洞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洞穴,洞内有丰富的钟乳石和石笋。

五、地质历史根据地质调查和化石发现,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六、地质资源七星岩地区的地质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矿产资源方面,该地区存在一些金矿、银矿和石灰石矿等;水资源方面,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农业用水需求。

七、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地质地貌实习调查,我们对肇庆市七星岩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该地区地质构造稳定,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地质资源潜力巨大。

东山地质实习报告

东山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地质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在福建省东山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调查、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了解我国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东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发育有花岗岩、火山岩和沉积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其中花岗岩和火山岩分布较为广泛。

2. 地层剖面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详细观察了东山地区的地层剖面,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征、成因及演化过程。

通过对剖面岩层的对比和分析,我们掌握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本方法。

3. 矿产资源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东山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稀土、花岗岩、矿泉水等。

4. 地质灾害调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东山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了解,我们掌握了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5. 环境保护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东山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每天的实习内容和观察结果,整理了实习报告,对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2. 撰写实习论文:在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了一篇实习论文,进一步巩固了实习成果。

3.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地质实习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

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

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

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

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

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1.2 实习时间与地点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四、实习成果与收获4.1 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内容4.2 实习所得到的经验与启示五、实习评价与建议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2 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地质实习的时间为2024年7月1日至7月15日,实习地点为秦皇岛地区。

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实习队伍共有10名成员,由导师负责组织管理。

实习队伍成员分工合作,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包括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

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秦皇岛位于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北濒黄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该地区主要由白垩纪、新生代和第四纪地层组成。

白垩纪地层包括白垩系、沛县组、威县组等;新生代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地层,包括震旦系和石灰岩等;第四纪地层主要是冰碛层和冲积层。

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秦皇岛地区经历了多个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演化。

主要构造特征包括断裂带、褶皱带和喀斯特地貌等。

断裂带主要有北岭断裂带和南岭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褶皱带主要有弯曲褶皱和斜坡褶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威县和沛县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等。

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主要分布在北岭断裂带附近;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分布在南岭断裂带附近;沉积岩主要有页岩、砂岩等,在秦皇岛地区广泛存在。

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秦皇岛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

时间:20某某年5月4日—20某某年5月9日2。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

路线:1)。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

目的:1)。

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

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

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

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1、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

地质实地考察报告

地质实地考察报告

关于六合方山及桂子山实地地质考察报告、乙、,一、刖≡1、考察时间:2015年∏月29日2、考察地点:南京六合区方山以及桂子山3、考察目的:进行地质实践考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现象、各类岩石的节理特征,寻求地质构造的证据。

二、区域地貌地质概况I、方山方山区域简图静对浅色辉绿岩岩颈及环状岩墙≡ 上橄榄玄武岩 (⅞∖]深色辉绿岩皿口F橄榄玄武岩K后沟火山碑用岩≡六合组砂砾层区]产状1、地貌: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约30m, 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

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

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2、地层(由古至新)1雨花台组砂砾层:主要形成于距今IOOO万到300万年的晚第三纪到早第四纪地质年代。

此次考察地主要发现的是其中一套地层,称为六合组砂砾层。

由古河道搬运沉积而成。

其中的雨花石圆润温滑,精美品被人收藏。

2火山碎屑岩层: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 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成的。

此次考察主要发现的为其中的火山碎屑岩亚类。

3下橄榄玄武岩层:此为方山分布最广的喷出岩岩层。

这是一种灰黑色斑点状致密玄武岩,气孔不发育,含较多的的橄榄石和灰石晶体的包体,有清晰的柱状节理。

4上橄榄玄武岩层:橄榄石为玄武岩中的填充物,多气孔。

3、层理构造1水平层理2斜层理II桂子山此次考察桂子山主要是研究下橄榄玄武岩层岩石的柱状节理,分析其形成过程,观察其性状。

柱状节理形成过程:柱状节理是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作用的产物。

一旦收缩作用克服抗张强度,节理就形成,然后在垂直收缩的方向作为一个面而发展。

三、结论与思考本次地质考察地点选在南京六合方山和桂子山,这是南京古火山群中较典型的两座古火山,地层较全,地质地貌地层特征明显。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桂林周边地质实习实验报告

桂林周边地质实习实验报告

桂林周边地质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桂林市,位于中国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桂林周边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掌握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野外踏勘: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桂林周边地区进行了野外踏勘,观察了地表的地质现象,了解了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的变化。

2. 填图区内地质现象的了解:通过对填图区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识别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并观察到了一些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等。

3. 数据化工具的使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仪器等数据化工具,进行了地层的产状测量和地质构造的观测。

4. 实测地层剖面:我们实测了地层剖面,观察了地层的岩性、层理、化石等特征,并进行了描述和记录。

5. 野外填图:根据野外观察和实测数据,我们进行了地质填图,绘制了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平面图。

6. 构造现象的观测和分析:我们观察了桂林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等,并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7. 岩石、矿物及化石的观察辨别:我们观察了不同岩石的岩相学特征,辨别了矿物种类,并了解了化石的分布规律。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桂林周边地区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掌握了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增强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四、实习总结与展望本次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果和收获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掌握了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深入研究地质科学,为保护地下资源、防治地质灾害、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一、志留系1、高家边组(s1g)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

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3、茅山组(s3m)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

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五通组(d3w)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一、实习地点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

在断层线附近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石炭系(C)石炭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发,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附近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二叠系(P)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三叠系(T)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

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J1a)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〥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

7.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

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公路附近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1.褶皱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

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配合《工程地质》课程而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简介及要求(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及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等。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一般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三、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方山位于江宁区科学园内,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方山是一座不太高的平顶山(海拔约208米),紧靠正处建设中的大学城和高新企业区。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是岩山东北的一支。

海拨36米。

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

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

燕子矶西侧幕府山沿江悬崖之下古有12个洞窟,著名的三台洞就在这里.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四、人员的组成本次实习由道路桥梁,建工一班和建工二班三个班级共同完成。

第二章实习内容一、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

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3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

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公园和旅游胜地。

此次实习,我有幸前往张家界,对当地的地质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张家界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砂岩峰林地貌张家界以砂岩峰林地貌最为著名。

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袁家界、天子山等景区,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地貌的壮观景象。

砂岩峰林地貌是由于石英砂岩地层在地质作用下,经过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这里的峰柱数量众多,形态各异,高度一般在数十米至数百米之间。

有的峰柱如削斧劈,直插云霄;有的峰柱挺拔险峻,气势磅礴。

站在峰柱之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岩溶地貌张家界岩溶地貌发育十分典型,其中以黄龙洞最为著名。

黄龙洞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岩溶洞穴系统。

洞内景观千姿百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各种岩溶堆积物。

这些堆积物色彩斑斓,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参观黄龙洞,我对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地质剖面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观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地质剖面。

该剖面展示了地层年代的变迁和地质作用的历程。

通过观察剖面,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性的变化以及地质构造的特点。

这对我理解地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植被与生态环境张家界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实习期间,我注意到这里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逐渐由常绿阔叶林过渡到针叶林。

此外,我还见到了许多珍稀植物,如银杏、珙桐、红豆杉等。

这些植物为张家界的地质地貌景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三、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张家界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和岩溶地貌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然而,这种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地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地质实习报告4篇(实用)

地质实习报告4篇(实用)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

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篇2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须努力,我们不能够只想着偷懒,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了自己将来而奋斗。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勤奋的人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勤奋的人。

丹霞山地质实习报告

丹霞山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丹霞山位于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丹霞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和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而闻名于世。

为了深入了解丹霞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地质演化过程,我们于2023年7月1日至7月7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丹霞山地质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丹霞山的地质构造背景,掌握其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2. 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3. 提高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层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丹霞山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了解。

丹霞山位于南岭褶皱带中央的构造盆地中,主要由白垩纪的红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组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观察了不同地层的岩性特征,了解了其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

2. 丹霞地貌特征丹霞地貌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形态各异,气势磅礴。

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以下几个丹霞地貌类型:(1)丹霞峰林:以山峰林立、形态奇特为特点,如阳元石、阴元石等;(2)丹霞峡谷:以狭窄的峡谷、陡峭的岩壁为特点,如翔龙湖峡谷、金鸡峰群等;(3)丹霞洞穴:以洞穴发育、造型独特为特点,如阳元洞、阴元洞等。

3. 地质演化过程通过对丹霞山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丹霞山的地质演化过程。

丹霞山在距今约1亿年前是一个大湖泊,随着地壳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厚厚的红色砂砾岩层。

随后,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丹霞地貌。

4. 野外地质观察与记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地层划分、岩性描述、构造特征分析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丹霞山地质实习,我们收获颇丰:1. 深入了解了丹霞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演化过程;2.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3. 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丹霞山地质研究,为保护丹霞地貌资源和推动地质科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安排:2、20__.09.01星期二上午,到中国科学院__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参观。

3、20__.09.02星期三上午,前往__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前往__学习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20__.09.03星期四上午,前往__实地学习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5、20__.09.04星期五上午,在__课室进行实习总结,并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内容,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三、实习的内容第一天8.31关键词:地学文化、人文素质上午在__学院报告厅,首先是宿老师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

接着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

最后胡红拴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演讲。

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

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

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4篇_1

地质实习报告4篇_1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5月13日上午,我们建工学部来到了大连滨海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活动,实习内容包括金石滩地段地理位臵、山川与海岸形势、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层产状、构造类型、节理、断层、褶皱与褶曲等)、海岸侵蚀地貌、滨海地质灾害等。

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加深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从直观上对于各种岩石的结构、产状、构造、颜色的明显的岩石特征有了更细致的认识,本次实习地点为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金石滩,进行一天的实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然后又驱车来到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次实习使我们对各种岩石独特的形态和绚丽的颜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形态迥异的形状,对今后工程实地考察勘测,及施工前的选址都是有极大的意义的,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断层、褶皱、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对于施工影响极大的特殊地质构造可以尽量避免,认识到工程地质课对建筑施工的基础性作用。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习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三、实习地点(1)地质博物馆: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金石半岛之上、金石滩核心景区入口处,于11月12日正式开馆纳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厅,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观景点,是了解地球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最好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六合方山及桂子山实地地质考察报告
一、前言
1、考察时间:2015年11月29日
2、考察地点:南京六合区方山以及桂子山
3、考察目的: 进行地质实践考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现象、各类
岩石的节理特征,寻求地质构造的证据。

二、区域地貌地质概况
Ⅰ、方山
方山区域简图
1、地貌: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
约30m,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

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
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

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2、地层(由古至新)
①雨花台组砂砾层:主要形成于距今1000万到300万年的晚第
三纪到早第四纪地质年代。

此次考察地主要发现的是其中一套
地层,称为六合组砂砾层。

由古河道搬运沉积而成。

其中的雨
花石圆润温滑,精美品被人收藏。

②火山碎屑岩层: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
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
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
被炸裂的岩石形成的。

此次考察主要发现的为其中的火山碎屑岩亚类。

③下橄榄玄武岩层:此为方山分布最广的喷出岩岩层。

这是一种
灰黑色斑点状致密玄武岩,气孔不发育,含较多的的橄榄石和灰石晶体的包体,有清晰的柱状节理。

④上橄榄玄武岩层:橄榄石为玄武岩中的填充物,多气孔。

3、层理构造
①水平层理
②斜层理
Ⅱ桂子山
此次考察桂子山主要是研究下橄榄玄武岩层岩石的柱状节理,
分析其形成过程,观察其性状。

柱状节理形成过程:柱状节理是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作用的产物。

一旦收缩作用克服抗张强度,节理就形成,然后在垂直收缩的方向作为一个面而发展。

三、结论与思考
本次地质考察地点选在南京六合方山和桂子山,这是南京古火
山群中较典型的两座古火山,地层较全,地质地貌地层特征明
显。

填补了我在这一下学科上的实践空白,亲自考察了书本上
的地层、节理、地质构造等知识。

对南京附近的古火山群和南
京地质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深入实
践、亲自体验的野外地质考察活动提高了我对一门学科知识理
论的认识,有助于我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倾向于用实践观察来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015/12/3
章苏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