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文化研究
西夏文化的历史演变与传承
西夏文化的历史演变与传承西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随着历史的推移,西夏王朝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但是,有的人却依旧对西夏文化充满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大家探寻西夏文化的历史演变与传承。
第一章:西夏文化的起源西夏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夏王朝的兴起。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被称为“异类”的政权之一,它废黜了唐朝时期的节度使李继宗,创立了一个新的政权——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以发展文化为重要政策,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
第二章:西夏文化的发展在西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从一个只有简单的音乐、歌舞和绘画的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
西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西夏王朝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和书法艺术——西夏文。
西夏文书写在木牍、经录、藏文、碑刻上,至今不少西夏文文献得到了保存。
此外,西夏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筑。
西夏王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宫殿和雕塑,其中以兴庆府的“韦驮菩萨”和“大雁塔”最为著名。
这些建筑在西夏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代表了西夏王朝对文化的推崇,也证明了西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三章:西夏文化的传承尽管西夏王朝已经灭亡了,但是西夏文化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传承。
在文献、传说、音乐、民俗等方面,可以找到许多体现西夏文化的痕迹。
比如,在宁夏沙坡头腊子口村,还能找寻到当地人们称之为“好汉群”的沙漠商队,他们利用抛杠和重垫的技巧在旅途中保护队伍,不仅是西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
结语西夏文化虽然经历了太多的历史变迁,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对它的探究和追求。
西夏文化更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我们对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的研究之门。
当我们在西夏文化中探索到那些独特的元素,我们对于世界的未知和未来都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于西夏的名词解释
关于西夏的名词解释西夏,又称夏国,指的是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期间,在今天中国的宁夏、甘肃、陕西、青海等地建立的一个重要历史政权。
它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政权,由经略使、皇帝和精英部队共同组成。
西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兴起与疆界西夏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当时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平夏地区确立了夏国,并自称为天神皇帝。
西夏的疆界不断扩大,包括了今天的宁夏、甘肃、陕西和青海等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扩大了政权的范围,并且不断与南宋、辽朝和金朝进行了冲突。
文化与信仰西夏政权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信仰体系。
党项族是西夏政权的主体,他们以亲近草原生活为荣,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西夏政权对外征服的地区多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在文化交流中,他们吸收了不少汉文化的特点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同时,西夏政权也积极传播佛教,并且以藏传佛教为主要信仰,这促进了他们与藏区的交流和合作。
政治与军事西夏政权的政治制度和军事组织对其历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夏政权设置了经略使、官员和皇帝等等一系列政务职位,同时还设立了行省、府、州、县等行政区划,并在各级官员中设有考试选拔制度。
这样的治理结构为西夏政权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
军事方面,西夏政权高度重视军事建设和边疆防守,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机构和军事力量。
西夏军队以精兵为主,他们善于马战,并且拥有一支最具战斗力的骑兵,这使得西夏政权能够有效地维护领土,并在对外扩张中取得一定的胜利。
衰亡与消失尽管西夏政权在其辉煌时期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西夏政权与宋朝、辽朝和金朝的长期冲突使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加上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分裂,最终导致了西夏政权的衰落和消失。
西夏政权在1227年被蒙古帝国征服,西夏统治者投降并成为蒙古帝国的附庸国。
最终,在1227年至1229年间,蒙古帝国将西夏政权完全消灭。
纪录片 神秘的西夏 解说词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解说词神秘的西夏:一部纪录片解说一、引言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自然的重要途径,而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更是在展现我国古代文明中独具魅力的西夏王朝。
本文将以此纪录片为蓝本,深入探讨神秘的西夏这一主题。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神秘而又不为人熟知的王朝,通过纪录片的解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段被遗忘却又充满魅力的历史。
二、西夏-历史与文化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成立于唐代晚期,延续至宋金时期。
西夏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党项族的奋斗和智慧。
纪录片中对西夏历史的介绍,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西夏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夏在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特色,也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重要内容。
通过纪录片的解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西夏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神秘的西夏-考古与发现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夏的城址、墓地、文物等大量的考古发现。
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西夏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依据。
通过对这些考古发现的解说,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西夏这一历史时期的繁荣与兴旺。
考古发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西夏王朝,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真实、深入的了解。
四、西夏的未解之谜西夏在我国历史上地位特殊,其神秘性也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
纪录片中对于这些未解之谜的解说,让我们更为关注和好奇。
诸如西夏文字、宫殿结构、统治者的名号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答的谜团。
对这些未解之谜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神秘的西夏王朝。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在观看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过程中,我对西夏这一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西夏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西夏这一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和未解之谜,让我对这段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解说,不仅为我解答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对这段历史的深入思考。
宋朝与西夏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边境多元文化的交汇
宋朝与西夏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边境多元文化的交汇宋朝与西夏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边境多元文化的交汇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和西夏是两个有着鲜明文化特色的王朝。
尽管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曾经多次交战,但在边境地区,宋朝与西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却是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宋朝与西夏边境地区多元文化的交汇与影响,展示这一历史时期独特又多样的文化景观。
一、文化交流的背景宋朝和西夏都是北方王朝,相对而言,边境地区的交流更为频繁。
首先,作为两个强大王朝的邻国,宋朝和西夏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
其次,边境地区人口众多,人流贸易活动频繁,也为两国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土壤。
二、语言与文字的交融宋朝与西夏边境地区的交流中,语言与文字交融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两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交往,很多当地人对双方语言和文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双方的语言和文字在边境地区相互交流并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方言和文化符号。
三、宗教与信仰的交融宗教与信仰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朝和西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和儒教等。
然而,边境地区的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宗教的信仰得到了传播和融合。
例如,在当时的边境地区,佛教在促进民间信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两国之间的宗教信仰产生了一定的融合现象。
四、艺术与文学的碰撞宋朝和西夏都有独特而发达的艺术与文学。
在边境地区,两者相互交流与碰撞,形成了新的文化风貌。
宋朝文人与西夏的宫廷艺术家的频繁接触,使得两国的文学艺术得到了互相启迪。
例如,宋朝的词和西夏的长短句体诗在边境地区交融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不仅相互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技术与制度的交互影响除了文化领域的交流外,宋朝和西夏在技术和制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交互影响。
例如,医药、农业和建筑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使得边境地区的农业和生产技术得到了提升。
另外,两国在法律和治理制度上也产生了一定的相互影响,为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六、边境地区的多元文化景观由于宋朝与西夏边境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形成了一个多元而独特的文化景观。
西夏王陵:叙说往日辉煌
西夏王陵:叙说往日辉煌西夏王陵又称“阿拉坦王陵”,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颇具神秘色彩的古代王陵。
它位于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郊的李家山上,是西夏王朝的始祖完颜阿骨打的陵墓所在地。
西夏王陵如今虽已残破不堪,但它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彰显着西夏文明的辉煌和独特。
在这里,我们将叙说往日的西夏王朝的辉煌,探寻西夏王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西夏王陵的历史渊源西夏王陵所在地的李家山是一处绝佳的地理环境,周围环绕着沁水河,四面环山,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军事重镇。
西夏王陵始建于西夏王朝的建立之初,当时的完颜阿骨打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选择了这里作为自己的陵墓。
西夏王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由辽朝王朝建立的“国家”陵寝,也是中国历史上保留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皇陵之一。
在西夏王朝的兴盛时期,西夏王陵是一处庄严肃穆的帝王陵寝,完颜阿骨打的陵墓坐落在山巅,附近还有多处宫殿建筑和祭祀用的塔墓,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帝陵群。
西夏王陵曾经是西夏王室的象征,代表了西夏王朝的权力和荣耀,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西夏王陵的建筑特色西夏王陵建筑群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帝陵建筑,它融合了辽、宋、西夏三个王朝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西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西夏王陵的主要建筑包括陵墓、祭祀殿和陪葬墓地,其中尤以完颜阿骨打的陵墓为最为壮丽庄严的建筑。
陵墓采用了传统汉族宫殿式样,结构宏伟,气势恢宏,是西夏王陵建筑的代表之作。
祭祀殿供奉着完颜阿骨打的灵位和牌位,是全国罕见的西夏纪念建筑。
陪葬墓地则是埋葬了完颜阿骨打的家人和大臣,其中拥有足足上百幅壁画,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西夏时期的文化和生活。
西夏王陵建筑不仅在规模和气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价值。
西夏王陵的壁画是该时期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绘画内容包括了寓意深刻的宫廷画、宗教画和民俗画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些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国壁画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
西夏王朝观后感
西夏王朝观后感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虽然其存在时间不长,但却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西夏王朝的遗址和博物馆,对于这段历史我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首先,西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令我深感敬佩。
西夏王朝的建立可追溯至11世纪初,由李元昊领导的党项族建立起来。
西夏王朝的建立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频繁的战乱和政权更迭的背景下形成的。
李元昊为了便于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决心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他积极进行军事和政治扩张,逐渐巩固了地位。
不久后,西夏王朝正式建立,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政权之一。
西夏王朝的建立,不仅体现了李元昊的智谋和决心,更显示了党项族群体的团结和勇气。
其次,西夏王朝在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令我深感惊叹。
在政治方面,西夏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建立了健全的政府机构,并对内加强了统一管理,对外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李元昊实行了农田整理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西夏王朝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
在军事方面,西夏王朝的军队战斗力强大,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西夏王朝的灭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西夏王朝在13世纪被蒙古帝国侵灭,其灭亡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军事力量的不足和政治体制上的弊端。
西夏王朝在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时,军事力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无法与蒙古帝国抗衡。
而政治体制上的弊端,如封建等制度的束缚,使得西夏王朝在政治战略上缺乏灵活性。
西夏王朝在与蒙古帝国的战争中,最终被彻底摧毁,留下了人们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悲剧深深的反思。
参观西夏王朝的遗址和博物馆,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并对西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西夏王朝的存在和灭亡,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面对未来。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孔子的名言:“知古之者智,知今者明”。
西夏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西夏文化的特点与影响西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它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西夏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一、西夏文化的特点1. 文字系统西夏文化的文字系统是一个特殊的写法,它有一种独特的形态和结构,被称为“八角形笔画”。
这种书写方式是为了适应礼仪、军事和官方文件的需求而诞生的。
与传统汉字不同的是,八角形笔画可以垂直、水平、倾斜进行书写,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2. 艺术表现西夏文化的艺术表现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西夏人在服饰、建筑、壁画和青铜器上发挥了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建筑造型上,他们追求宏伟、高大和富丽堂皇,同时注重雕刻和绘画的细节。
在壁画创作上,西夏人善于表现生动的战争、军事场景和佛教题材的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语言特色西夏人的语言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他们主要使用的是藏缅语系的西夏语,它在音韵、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都与汉语有所不同。
比如,在音韵上,西夏语有许多曲折的声调和重音,使得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和感染力;在词汇方面,西夏语借用了许多蒙古语、突厥语和回鹘语的单词,使得其语言特色更加鲜明。
4. 宗教信仰西夏人的宗教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同时融合了汉传佛教和道教的元素。
西夏人在建筑、壁画、佛像和经书上都表达了他们对佛教信仰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这种宗教信仰不仅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文化体现和表达。
二、西夏文化的影响1. 文化传承西夏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的时空范围,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传承。
在文字系统上,西夏文化的八角形笔画为后世的汉字书法创作提供了启迪和范本;在艺术表现上,西夏文化的宏伟建筑、绚丽壁画和精美青铜器都对后世的中国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宗教信仰上,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交融和融合,在后世的宗教文化传承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2. 民族认同西夏文化对于西部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西夏王朝的建立和稳定,极大地提高了当时西部边疆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认同感。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西夏王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建于1038年,绵延至1227年,历时近两百年。
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的一支重量级军事政治势力。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地位,更是中华文化和边疆文化的交汇点之一。
一、西夏王朝的历史西夏王朝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河西走廊一带的吐蕃王朝势力已经衰落,多个部落相互争斗。
公元983年,李元昊在兴庆(现今宁夏银川)一带聚集了一批士兵,开始打下一方势力。
公元1038年,他自立为西夏王,建立了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了大约两百年。
西夏王朝在建立之初就充分发挥了军事优势,尤其是能够在战斗中灵活运用骑兵,形成功夏的特色兵种,其雷霆之势常令敌人望风而逃。
同时,西夏王朝的民族关系非常复杂,不仅有当地各个少数民族,还有以汉族、藏族为主的移民群众,这种复杂的社会结构为王朝的统治增添了难度。
西夏王朝的强盛时期大致分为两段,一是1048年至1227年前期,史称“大西夏”;二是1227年至1253年后期,史称“小西夏”。
在1048年前后,西夏国威达到了顶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王朝先后两次进攻东南的宋朝,收复了陕西、河南等地的部分区域,促使宋夏两国的长期激烈对峙。
直到1227年蒙古军队入侵,西夏被迫投降。
虽然李元昊之后的大部分西夏皇帝都不如先祖辉煌,但到1253年,西夏仍然存在,这个建立在中国西北的王朝才正式结束。
二、西夏王朝的文化西夏王朝的文化主要分为语言文字、艺术、建筑等几个方面。
语言文字: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家的文字都源于汉字,因此,西夏王朝的文字也是以汉字为基础,辅以西夏语,编制有《大書》、《小書》、《把字》等几部著作。
其书法风格独特,多数是用小篆或草书形式,书法简洁明了,线条又略显粗壮。
艺术:西夏王朝的艺术包括了音乐、演奏、绘画、雕刻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壁画和石雕最为重要,现保存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寺庙、古塔和岩壁上。
西夏的文化研究
西夏的文化研究西夏,这个贺兰山下的神秘古国,曾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近二百年之久。
但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唯独找不到西夏史。
西夏灭亡后,其历史和文明都沉淀在历史深处。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
即宗元昊被立为太子到西郊称帝、创建西夏国家的时期,也是西夏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地理位置大体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全不,甘肃省大部,陕西省北部和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一、西夏统治者简介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
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
少年时身型魁梧,而且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尤好法律和兵书。
通汉、蕃语言,精绘画,多才多艺。
其父在位时,已经不断对外出战,扩大势力。
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建国后多次与宋、辽交战,于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等战中击败北宋,并于辽夏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大胜辽国,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
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林格所弑,死后葬于泰陵。
宋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初五(5月26日),一个婴儿在灵洲(今宁夏灵武)呱呱坠地,他刚出生就啼声英弃,双目炯炯。
李元昊出世的几个月前,他的祖父李继迁,一生戎马征战,彪悍勇武的盖世英雄,却因箭创发作,伤势日重,卧床不起了。
子德明战功卓著,继承父亲遗业。
在他在位的近30年中,善于识时审务,利用时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元昊建立西夏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元昊出生的这一年,中原的北宋王朝与北方的辽朝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时辽军南侵,宋真宗被迫亲征而获胜,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
对于“国危子弱”的党项政权,宋真宗也打算以恩致之,进行招抚,贯彻其“姑务羁縻,以缓争战”的既定方针。
揭开西夏文化的神秘面纱
揭开西夏文化的神秘面纱中国古代曾盛极一时的西夏文化,在公元13世纪突然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谜。
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建立夏州;公元1038年,第三代西平王、党项首领李元昊终于建立王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在草原上崛起,成吉思汗亲率强兵六征西夏,在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后,最终于公元1227年攻下西夏,西夏民族和西夏文明从此悲壮地消失。
西夏文明的标本——黑水城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鄂木讷河东岸,距今天的旗府所在地达赖库布镇25公里处,有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城遗址——黑水城。
在历史上,黑水城历来叫法不一。
西夏和元朝称亦集乃城,到了清朝,一般称之为黑城,当地蒙古人则称其为哈拉浩特。
黑水城最早建造于西夏景宗元昊时期,为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水镇燕监军司的所在地,也是西夏北方边陲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五次南征。
黑水城地处蒙夏交界处,自然成为强悍的蒙古军兵锋所指的重要目标。
虽然守城的西夏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终究不敌蒙古铁骑的凌厉攻势,黑水城易手。
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遂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著名的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的。
明朝以后,经历蒙夏战争而繁荣犹存的黑水城遭到了废弃,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西方和俄国掀起了一场对远东地区古老文明进行考察的浪潮。
传闻古城中藏有大量的奇珍异宝;1907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正式任命科兹洛夫负责组队前往中国探险。
1908年4月的一个黄昏,科兹洛夫率领的骆驼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旗府达赖库布镇。
科兹洛夫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黑水城遗址。
有人绘声绘色地给他讲述了元末黑将军将金银财宝埋入古井中的故事,科兹洛夫沉浸在发财的美梦之中。
科兹洛夫虽然在古井中一无所获,但却意外地在一些残破倒塌的寺庙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精致的泥塑佛像和汉文、西夏文的书册文稿以及墙壁上的精美绘画。
汉字文化圈西夏文、女书书法文化研究
女书文化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女书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术界对于女书文化的 争论主要集中在女书的起源、传承和性别政治等方面。研究成果包括对于女书文 字的考据、女书作品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于女书文化在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作 用的探讨。然而,关于女书的起源和传承仍存在许多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 探讨。
三、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结果
然而,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游戏中容易陷入过度娱乐的 状态,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回归学习;幽默故事法的适用范围有限,对于一些复杂 的汉字难以找到相应的故事;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时会影响教 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三、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结果
四、结论与展望
1、进一步研究适用于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趣味性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与展望
2、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三、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结果
三、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结果
在实践中,趣味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的汉字学 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参与度也大大增加。同时,学生在幽默故事法的引导下,开 始主动探究汉字的内涵,并尝试通过象形文字的演变来理解汉字的意思。在互动 式教学中,学生在听写比赛中互相学习,通过制作汉字卡片等方式也增进了彼此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汉字文化圈西夏文和女书书法文化在多个方面存在和区别。在于它们都是汉 字文化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体现了汉字及其书写文化的魅力。同时,它们都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汉字文化圈西夏文与女书书法文化的与区别
然而,它们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西夏文是一种已经消亡的文字,虽然历史上 短暂流行,但现已经不再使用。而女书则是一种仍然在使用的文字,在湖南省江 永县等地仍有不少女性传承和运用。此外,西夏文和女书的字形、笔画特点和整 体风格也有所不同。
西夏王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西夏王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独特的王朝,其中一个相对较为鲜为人知的王朝就是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却对中国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夏王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夏王朝的历史背景。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西夏族建立的一个独立的政权,存在于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
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泾州部落的李元昊,成功地将地方的游牧民族组织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建立了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的国土范围横跨中亚和黄土高原,是当时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环。
西夏王朝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我们来看看西夏王朝对中国历史的地位与影响。
首先,西夏王朝在政治上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
虽然西夏王朝并没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存在,有着自己的统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
西夏王朝与宋朝、辽朝等大国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关系,使得西北地区得到了较好的治理和管理。
尤其是在西夏王朝的最鼎盛时期,其疆域不仅包括今天中国的陕西、宁夏等地,还涵盖了今天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这对于维护中国的疆域安全和边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西夏王朝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
西夏王朝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其地理优势成为了贸易的枢纽所在。
西夏王朝通过发展贸易、促进交流,使得文化艺术、农业生产、手工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西夏王朝对汉族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汉文化在西北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西夏王朝还通过向南推进,与南方的大国进行贸易往来,使得中国的经济海外贸易得以增长。
最后,西夏王朝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纸币的王朝之一,其在经济上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铸币、印刷、纸张等工艺的发展。
在文化上,西夏王朝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西夏王朝师法唐朝的建筑风格,修建了许多寺庙和塔,形成了独特的西夏建筑风格。
西夏的建立与西夏文化的独特性
西夏的建立与西夏文化的独特性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但较为被忽视的王朝,它的建立和独特性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西夏的建立背景及其统治制度,以及西夏文化的独特性。
一、西夏的建立背景西夏建立于10世纪末11世纪初,其建立与西北地区的政治局势、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当时,北方的中国北宋朝疲于应对辽、夏等民族的入侵,而西北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空间。
党项族是当时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在该地区逐渐扩大势力,最终建立了西夏王朝。
在政治上,西夏采用了世袭制,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制度。
西夏王朝共历经九位皇帝,世袭制有助于维持王朝的稳定统治。
此外,西夏王朝注重外交,与北宋朝等周边政权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为西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西夏文化的独特性西夏文化在政治、经济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与西夏的地理位置、民族背景和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在政治上,西夏王朝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僚制度,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到各级官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这使得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统治王朝的领土。
同时,西夏王朝还实行了一种称为“均田制”的土地分配制度,实现了对土地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正。
经济上,西夏王朝充分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和陶瓷业。
纺织业的发展为西夏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而陶瓷业的繁荣则体现了西夏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成就。
在艺术方面,西夏文化融合了汉、藏、回等多个民族的艺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例如,西夏的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以宗教和历史题材为主题,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外,西夏在文字和语言方面也有独特的表现。
西夏王朝创造了一种称为“夏字”的文字,这种文字以党项族的语言为基础,通过汉字的模仿和创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
虽然夏字在历史上演变为今日的“党项文字”,但它依然承载着西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西夏文讲解
简述西夏文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
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
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木雅语关系最密切。
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
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盛行了约两个世纪。
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
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
1923 年,柯兹洛夫在他的《蒙古、安多和死城哈拉浩特》著作中,宣称这种神秘的文字为“西夏文”。
在黑城遗址,柯兹洛夫进行了海盗式的掠夺,将大批珍贵的文物带回了彼得堡,其中西夏古文献8090余件、佛经345种。
不仅如此,他还盗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珍贵而古老的西夏文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分所)。
然而,俄罗斯诸多学者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整理出了这批文献的完整目录。
由此可见,这些被掠夺的西夏古文献数量之浩繁。
也正因如此,这些西夏古文献的出土,使得西夏文字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从发掘出土的文献来看,西夏人编写的语言文字论著有《文海》、《文海杂类》、《音同》、《番汉合时掌中珠》、《五音切韵》、《义同一类》、《番汉语要集》等。
而《音同》是1132年西夏乾顺正德年间刊印的,按韵排列,共收录字约6100多个。
《番汉合时掌中珠》是1190年西夏党项学者“骨勒茂才”编著的西夏文汉文对照简明字典。
骨勒茂才在自序中说,这本书分为天、地、人三大类,供西夏人学习汉文、汉人学习西夏文所用,以达到言语互通,增进党项人和汉族人之间的情谊。
西夏文的起源:关于西夏文的起源,学术界尚存在争议。
根据史料记载,西夏文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当时它是西夏国王李元昊为推广佛教而创立的文字。
由于其独特的外观和笔画,西夏文很快成为了当时西北地区的流行文字。
浅述西夏服饰2
浅述西夏服饰文化智绪燕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摘 要】文章描述了西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从莫高窟、榆林窟的壁画 中,及黑水城出土的卷轴画中所记载的西夏人物形象来了解西夏服饰的特点。
从文字和形象资料中,可以了解西夏服饰除保持本民族服饰特色外,还吸收了 中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如回鹘等民族的服饰特点,形成别具特色的西夏民族 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上留下宝贵财富。
【关键词】西夏服饰;石窟壁画;供养人;党项族;衣冠一、西夏历史背景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大致在现在的宁夏,甘 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 国号大夏,李元昊为西夏开国君主。
公元1227年被蒙古灭亡。
西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夏的统治者团结汉族、吐蕃、回鹘等民族, 从而使得各民族从服饰到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形成别具特色的西夏服饰文化。
据史书记载,西夏灭亡前夕,积极抵抗蒙军,后遭蒙军的毁灭性屠城杀戮,以。
西夏文献、文物遭到很大 至夏国 “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的损失,西夏灿烂的文化发展被停顿,西夏文字不再使用,盛极一时的西夏文 化就此瞬间消失。
了解西夏服饰文化,也只能从仅存的石窟、壁画、出土卷轴 画等形象资料中来探讨。
二、 西夏服饰制度西夏服饰经历了从“衣皮毛”到“衣锦绮”的过程。
西夏为党项族所建, 党项原为游牧民族,以游牧为生,所穿服装都是皮毛所制。
后来在与汉族的贸 易与接触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农耕,开始穿戴麻、棉织物的服装。
西夏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行统一的服饰制度。
西夏服饰既具有本 民族的特色,又吸取了汉族、回鹘、蒙古等民族的服饰特点。
元昊继位后,为建立本民族的特色,下秃发令。
“先自秃其发,然后下令 国中,使属蕃遵此,三日不从,许众共杀之。
于是民争秃其发,耳垂重环以异 之”。
西夏受宋代礼仪制度的影响,对帝王、皇室、文武百官的朝服、常服等作了严格地规定,建立了西夏衣冠制度。
西夏十二生肖文化与创新研究
西夏十二生肖文化与创新研究西夏十二生肖文化与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西夏十二生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了广大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十二生肖,是指属相的年份循环的顺序,其中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这些动物符号既代表着岁时的变迁,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愿景和吉祥祝福的期望。
西夏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较短但有着较强影响力的王朝,其文化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西夏人对十二生肖文化的理解与创新,成为了文化繁荣与多元性的一种体现。
首先,西夏十二生肖文化体现了对动物的崇拜和神圣化的观念,这一观念在当时起到了凝聚社会认同感的作用。
西夏时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十二生肖来纪年,各属相所代表的动物被赋予神秘的象征意义,成为族群共同认同的象征。
例如,鼠被视为机智和聪明的象征,牛则象征着力量和坚韧,虎被赋予勇猛和充满力量的特质。
这些对动物的崇拜和神圣化,使得西夏人民的信仰更加丰富多样,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其次,西夏十二生肖文化的创新体现在艺术和手工艺制作方面。
西夏时期,人们将十二生肖的形象融入到雕塑、绘画和陶瓷等艺术形式中,创造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通过形象的表现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展示了西夏人民对动物的理解和表达。
例如,龙被刻画成神圣而威严的形象,以表达皇权的象征;羊则被描绘成柔和而温顺的形象,象征着吉祥和和平。
这些艺术品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西夏人民对生肖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此外,西夏十二生肖文化的创新还表现在文字和文学方面。
西夏人民创造了纳西文字,将十二生肖文化融入到文字中。
纳西文字以象形法为基础,采用了十二种动物作为基本字,每个字代表着一个动物,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文字系统。
这一创新使得西夏人民的书写和交流更加便捷和生动,也给西夏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思路。
总的来说,西夏十二生肖文化的研究和创新,展示了西夏时期文化多元性和独特性。
西夏人的特征
西夏人的特征西夏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特征和文化。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描述西夏人的特征。
一、外貌特征西夏人大多身材高瘦,面容深邃。
他们的眼睛略微向上倾斜,眼神犀利而坚定。
皮肤呈黄褐色,透露出健康的气息。
头发多呈黑色,稠密而亮泽。
整体上,西夏人给人一种坚毅而挺拔的感觉。
二、服饰特点西夏人的服饰多采用鲜艳的颜色,通常以红色、黄色和蓝色为主。
男性常穿着宽松的长袍,袍身以蓝色为主,配以红色的领口和袖口,显得威严而庄重。
女性则以红色为主,配以金色或银色的花纹装饰,展现出浓郁的女性魅力。
三、生活方式西夏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他们善于耕种和养殖。
由于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他们发展了一套独特的水利灌溉系统,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他们还擅长制作陶器和纺织品,这些手工艺品在当时享有盛誉。
四、宗教信仰西夏人信仰佛教,他们的信仰深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他们常常在寺庙中祈祷,希望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福祉。
佛教艺术在西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石窟和壁画都是以佛教故事和形象为主题。
五、战争精神西夏人是出色的战士,他们勇敢而坚韧。
在与邻国的战争中,他们经常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抵抗精神。
西夏人注重军事训练,善于利用地形和战术优势。
他们的军队组织严密,作战时通常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给敌人带来不小的压力。
六、文化艺术西夏人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传统。
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西夏文学中流传着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此外,西夏人还擅长雕刻和绘画,他们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西夏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外貌特征、服饰风格和生活方式。
他们勇敢坚韧的战斗精神和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传统,使得他们在历史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西夏人的特征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更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夏人的特征
西夏人的特征西夏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民族构成和文化方面。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一个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西夏前期与辽、北宋并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共189年。
以下是对西夏人特征的具体描述:1. 民族多样性:西夏的统治者是党项人,其中上层分子或贵族集团的李氏家族是鲜卑人后裔。
同时,西夏的统治集团也包括汉人和其他各族人士。
在民族构成上,除了党项羌和汉人之外,还有回鹘人和少量吐蕃人。
这表明西夏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
2. 文化融合:由于西夏地处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
例如,西夏文(又称为蕃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它结合了汉字和藏文的特点。
此外,西夏时期的艺术和建筑也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3. 宗教信仰:佛教在西夏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主要的宗教。
同时,道教和萨满教等信仰也在民间流行。
这些宗教信仰对西夏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政治制度:西夏采用了类似于唐宋的官僚制度,并结合了党项的传统习俗。
他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并通过科举选拔官员。
5. 军事组织:西夏的军队以骑兵为主,特别是重骑兵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们还擅长使用弓箭和弩,以及一些从宋朝和辽朝学习来的军事技术。
6. 经济生活:西夏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有畜牧业和手工业。
他们生产的马、羊、牛等畜产品以及盐、铁等矿产在当时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7. 社会结构:西夏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室和贵族位于社会的顶端,而农民、工匠和商人则构成了社会的主体。
综上所述,西夏人的特征反映了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西夏的历史遗产至今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夏神话研究
西夏神话研究西夏神话研究一、引言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其文化底蕴丰富多样。
其中,西夏神话是西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西夏神话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西夏文化的影响。
二、西夏神话的起源西夏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年代。
根据现有的考古和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西夏神话起源的信息。
西夏人相信,人类和神灵是通过祖先和鬼神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
他们相信神灵的力量能够保护和庇佑人们的生活。
三、西夏神话的特点1. 多元宇宙观西夏神话中存在着多元宇宙观的特点。
西夏人认为世界是由多个层次的天地组成的。
其中,天是神灵的居所,地是人类的生活空间。
在这个多元宇宙观中,西夏人相信人们可以和神灵进行交流和互动。
2. 神灵的崇拜与祭祀西夏人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是其宗教信仰的核心。
他们认为神灵可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家庭,因此经常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祭祀仪式中,西夏人会献上食物、酒和祭品,以示对神灵的奉献。
3. 传说和神话故事西夏神话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讲述了一些神和英雄的冒险经历,以及人们如何与神灵相处和互动。
这些传说和故事反映了西夏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于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西夏神话与西夏文化的影响西夏神话对于西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西夏神话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西夏人的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
神话中的神灵形象和故事情节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需求,也对西夏社会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西夏神话还对西夏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夏人通过神话中的故事和教训,学习如何与神灵相处和互动,以及如何平衡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这些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西夏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促进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总结:通过对西夏神话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西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宗教信仰。
多元宇宙观、神灵崇拜与祭祀以及传说和神话故事是西夏神话的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的文化研究西夏,这个贺兰山下的神秘古国,曾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近二百年之久。
但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唯独找不到西夏史。
西夏灭亡后,其历史和文明都沉淀在历史深处。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
即宗元昊被立为太子到西郊称帝、创建西夏国家的时期,也是西夏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地理位置大体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全不,甘肃省大部,陕西省北部和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一、西夏统治者简介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
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
少年时身型魁梧,而且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尤好法律和兵书。
通汉、蕃语言,精绘画,多才多艺。
其父在位时,已经不断对外出战,扩大势力。
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建国后多次与宋、辽交战,于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等战中击败北宋,并于辽夏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大胜辽国,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
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林格所弑,死后葬于泰陵。
宋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初五(5月26日),一个婴儿在灵洲(今宁夏灵武)呱呱坠地,他刚出生就啼声英弃,双目炯炯。
李元昊出世的几个月前,他的祖父李继迁,一生戎马征战,彪悍勇武的盖世英雄,却因箭创发作,伤势日重,卧床不起了。
子德明战功卓著,继承父亲遗业。
在他在位的近30年中,善于识时审务,利用时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元昊建立西夏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元昊出生的这一年,中原的北宋王朝与北方的辽朝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时辽军南侵,宋真宗被迫亲征而获胜,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
对于“国危子弱”的党项政权,宋真宗也打算以恩致之,进行招抚,贯彻其“姑务羁縻,以缓争战”的既定方针。
二、什么是西夏文化西夏文化是自景宗元昊建国后,随着其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党项族汉化的加深,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西夏文化由于吸收了周边名族及邻国文化的养料,取长补短,融合为一。
因此,西夏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名族特色,而且对元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成就不仅表现为儒学佛教的兴盛,还表现在管制、兵制、法律、礼乐等典章制度,以及文字与书法、文学与史学与历法、回话与雕塑、服饰等方面。
但是由于对西夏文化稀少的文物典籍,使人们对西夏研究望而却步,学术界称西夏研究为“绝学”,西夏文字因其难以识别,更被视为“天书”。
三、西夏文化艺术1、西夏文西夏建国前夕,在李元昊的主持下创制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由大臣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称“国书”或“蕃书”,后世称西夏文。
西夏文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创制的词符文字,文字构成多采用类似汉字构造的“六书”会意字和形声字等,也由偏旁、部首组合而成。
2、西夏文学西夏崇尚汉文化,但用汉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传世不多。
崇宗乾顺特别重视文学,本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曾作《灵芝歌》与大臣王仁忠酬唱,传为佳话。
西夏诗歌有韵律,一般为对称结构,通常是五言或七言体,也杂有多言体。
谚语是西夏文学的宝贵遗产,西夏谚语对偶工整,结构严谨,字数多少不一,有6 字至36 字句式,以14 字为最多。
内容广泛地反映了西夏与党项社会的各个方面,揭露黑暗、鞭鞑丑恶、赞颂美好生活,并涉及社会生产、生活、风尚习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内容。
3、西夏音乐舞蹈音乐、舞蹈党项羌人是一个富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早期党项羌人的乐器“有琵琶、横吹,击缶为节”,“横吹”即竹笛,是由羌人发明的。
从唐代起党项人接受了中原音乐,宋代李德明时“其礼文仪节,律度声音,无不遵依宋制”。
西夏建国后,李元昊为改“唐宋之缛节繁音”,乃下令“革乐之五音为一音”。
西夏流行的乐器,据骨勒茂才《蕃汉合时掌中珠》记载有:“三弦、六弦、琵琶、琴、筝、箜篌、管、笛、箫、笙、筚篥、七星、吹笛、击鼓、大鼓、丈鼓、拍板。
”西夏设有“蕃汉乐人院”,惠宗时曾“招诱汉界娼妇、乐人”,已发现的西夏文献藏品中有《刘知远诸宫调》戏曲残本,说明戏曲已传入西夏。
西夏时期的舞蹈在碑刻和石窟壁画中留有生动的形象,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河西走廊地区的石窟寺西夏壁画中,伎乐菩萨的舞姿已接近唐、宋风韵,失去了羌系民族强悍粗放的风格。
4、西夏绘画、书法西夏的绘画艺术,留传于今的作品主要是佛教绘画。
种类有石窟、寺庙壁画,经卷木刻画,木板、绢帛、纸本绘画等。
石窟壁画主要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石窟寺中。
绘画题材主要有本生故事、说法图、经变画、千佛、供养菩萨、供养人像与洞窟装饰图案等。
壁画中的乐舞图、飞天、水月观音、唐僧取经图尤为西夏绘画艺术的精品。
西夏壁画,早期模仿继承北宋,中期学习吸收回鹘佛教壁画艺术的成分,晚期又接受了吐蕃佛教(后世称为“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构图、人物造型、线条、敷彩等方面都有特色。
如线条上以采用铁线与兰叶描为主,辅以折芦、莼菜条;敷彩大量使用石绿打底,使画面呈现冷色调的“绿壁画”等。
西夏时期刊印的西夏文和汉文佛经中,卷首多刻有精美的木刻版画,也发现有图解本的西夏文佛经。
构图新颖,脉络分明,描绘生动、逼真、细腻,刀法娴熟,反映了西夏绘画艺术从写实到写意方面的高超画技。
西夏的书法艺术源于汉字,有楷、行、草、篆四体,传世作品中,楷书多见于写经与碑文,篆书见于碑额与官印,文书、契约则多用行、草。
出土文物中发现有西夏时期使用的竹笔,用以书写硬笔书法。
仁宗时期的翰林学士刘志直,工于书法,他用黄羊尾毫制作之笔,质量很高,为时人所效法。
雕塑西夏雕塑艺术品种类多,有铸铜、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泥塑、陶瓷等。
西夏石雕题材丰富,出土的有石马、石狗、石螭首、石雕人头像、栏柱、柱础、人像石座等。
动物石雕、栏柱石雕都为通体圆雕,比例均衡,刀法细腻,有的留有彩绘痕迹。
泥塑艺术以佛寺塑像为代表,夏崇宗时期修建的甘州大佛寺释迦牟尼涅槃像,泥塑佛像多运用写实与艺术夸张手法,刻划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逼真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雕塑陶瓷艺术品,在宁夏灵武窑出土的有人物和动物形象,如秃发的青褐釉供养人头像,卧姿褐釉骆驼,形象生动,釉色精美。
西夏还出土有木、竹雕刻品,木雕中有一件菩萨像,冠带罗裙,端坐于龛内,左右置宝瓶和童子,画面富有生气。
竹雕,在长7 厘米宽不足3 厘米的画面上,有庭院、松树、假山、花卉和人物,刻工精细、生动,是西夏存世的竹雕精品。
四、西夏的社会风俗和宗教1、服饰与发式早在西夏建国之前,长期和汉族人民杂居一起的党项人,由于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固有的风俗习惯也逐渐起了变化。
西夏人的风俗依境内民族而异。
西夏主体民族党项人的服饰,除从事游牧生产者外,都基本改变了原先“衣皮毛”的习惯,穿着与当地汉人一样的布匹或绸缎。
景宗李元昊建国时,曾规定文武官员的服饰:“文资则幞头、靴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帖起云镂冠,银帖间金镂冠,黑漆冠,衣紫旋襴,金涂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锥、短刀、弓矢,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
便服则紫皂地绣盘球子花旋襴,束带。
民庶青绿,以别贵贱”。
2、饮食与居住西夏农牧民生活方式不同,党项牧民以牛、羊肉及乳制品为主要食物,还遗存“割鲜而食”即吃生肉的习惯。
乳制品有乳酪、奶酥、奶油、奶渣等。
农业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以大麦、荜豆、青稞为主,收成不好,则常辅以野菜度日。
西夏食品以面食为主,有面、粥、饼、馒头、包子等几类。
食品制作已采用了烧、烤、炸、蒸、煮、炒等方法,调味品有盐、油、椒、葱、蜜等。
西夏人普遍喜欢饮茶与酒,茶是西夏牧民不可缺少的饮料,宋人以西夏党项部族食肉饮酪,称其“特茶为命”。
酒也是西夏人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凡聚会、盟誓、喜庆、祝寿、婚丧、嫁娶、出战、仇解皆取酒痛饮,一醉方休。
西夏党项牧民居住在覆以毛毡木架的帐幕中,故一家称一帐。
除牧民外,“民居皆立屋,有官爵者,始得覆之以瓦”。
有的地方是一列三间住房中,“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间,以奉鬼神”,即中间供神,左右两间住人。
西夏皇室帝王效法中原皇朝,大筑富丽宏伟的宫殿、陵园、寺庙。
贵族富豪、大臣官僚也都竞相大兴土木,修建官邸、府衙,庭院楼阁,亭榭台池,极尽享乐。
3、婚丧节庆西夏的婚俗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西夏人的著作中记述婚姻程序有“男女长大,遣将媒人,诸处为婚,索与妻眷”,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
自皇帝起到上层贵族官僚则普遍有纳妾现象,如李德明娶三室,李元昊凡七娶,仁宗时的晋王察哥“年已七十余,犹姬妾充下陈”。
部分地方仍保留着性爱自由的风俗。
党项人原本实行火葬,焚尸后可能还要建坟埋骨,在西夏人编著的辞书《文海》中有烧尸场、墓地等辞语。
西夏建国后,多实行土葬,使用灵柩。
西夏皇帝墓葬,从建国之后便取法于唐、宋帝王陵寝制度,在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附近的贺兰山东麓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皇帝陵园。
西夏节日很少。
西夏节气以十二月为岁首,故重冬至节,亲友团聚欢宴,以示庆祝。
建国后,李元昊下令规定每年四季月首和他的生日五月初五为节日,让全民欢乐为他祝寿。
4、宗教信仰西夏统治者笃信佛教,建国前李德明曾遣使赴宋朝河东地区的五台山(今山西五台东北)进香,又向宋求赐佛经。
景宗李元昊“晓浮图学”,也向宋朝求赐佛经,建国后又组织僧侣用新创的西夏文翻译佛经,并在首都兴庆府东修建高台寺。
没藏太后早年曾出家为尼,元昊死后辅佐年幼的毅宗执政,因宋朝所赐《大藏经》,而于兴庆府西建承天寺。
天祐民安元年(1090)还完成了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
仁宗仁孝时期大量刻印散施佛经。
西夏佛教前期来自中原佛教,中期是回鹘佛教,后期是吐蕃佛教(后世称为“藏传佛教”)。
西夏亦有道教流传。
景宗元昊长子“宁明,喜方术,从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气忤而死”。
西夏人“笃信机鬼,尚诅咒,每出兵先卜”。
占卜,用以问吉凶,决疑难。
西夏占卜方法主要有四种:“炙勃焦”,用艾草烧羊胛骨,视其征兆;“擗算”,擗竹于地以求数,类似折蓍草占术;“咒羊”,于夜间牵羊,焚香祷告,又在野外烧谷火,次日晨屠羊,视其肠胃通畅则主吉,羊心有血则不吉;“矢击弦”,用箭杆敲击弓弦,听其声而占算战争胜负和敌至之期。
西夏人作战忌晦日,重单日,战败后还要举行“杀鬼招魂”的仪式,用以超度亡灵。
党项人特别重视复仇,如仇家有丧则不受侵害;无力复仇者,集壮妇享以牛羊酒食,赴仇家纵火,焚其庐舍,被焚者趋而躲避,因党项之俗认为“敌女兵不祥”。
五、西夏史料1、西夏文史料西夏在元昊建国前夕创制了西夏文字,汉文史书称为“蕃书”。
西夏文创制后,元昊“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