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一)
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中通过应用心理学和技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来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由此达到护理目标。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由此可知,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心理护理能更好地满足护理质量,满足安全需求,满足爱与归属需求。
下面,将详细阐述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应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并发症多,一般已经接受了长时间的治疗,极容易形成抗拒、孤独、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自暴自弃、认知障碍、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由此影响到自身生活质量。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度重视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让这类患者心理方面变得更为健康。
一、关注不同心理不同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要针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工作。
面对因要终身服药,丧失了生活信心,形成了悲观心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重视为他们树立信心。
如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了悲观心理以后,可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请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建议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按时服药,并用血糖检测仪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自己记录和管理自身血糖情况。
通过展开积极的自我管理,能不断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信心,让他们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由此达到心理护理目的。
而在面对因无特别并发症症状,不愿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通过心理护理来改善他们的轻视心理。
护理工作中,需提高这类患者对糖尿病危害、并发症等的了解,让他们正确认知到接受治疗的重要性,进而配合治疗,消除轻视心理。
此外,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因病情未改善而产生焦虑心理,从而影响到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针对这个情况,要通过放松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抗焦虑。
其中,放松疗法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教会患者一些放松和呼吸控制技巧,以此来帮助患者控制焦虑水平。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效果
3 讨
论
31 目前 尚无 特殊有 效方 法根 治糖 尿病 。 . 而且 随着 病 程 延 长 , 渐 出 现各 种 并 发症 , 之 患 者对 糖 尿 逐 加 病 知识 的不准 确认识 , 可产 生抑郁 、 焦虑症 状 。其产
维普资讯
・
6 ・ 4
临床 医 学 与护 理 研 究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效果
方 敏
【 中图分类号】 R 7 . 4 3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7 — 0 420 )3 o 6 — 2 6 1 8 5(0 80 一 0 4 0 【 摘 要】 目的 : 了解老年糖尿病病人 的抑郁和焦虑状 态, 探讨 实施心理干预 护理的效果。方法 : 采用 自评抑郁量表 、 自评焦虑 量 表 评 定 出 5 存 在 不 同程 度 抑 郁 、 0例 焦虑 老 年 糖 尿病 患者 . 对他 们 进 行 干预 式 心理 护理 。结 果 : 老年 糖 尿 病 患者 护
理 干 预 前后 焦虑 和 抑 郁 程 度 比较 , 焦虑 、 郁 症 状 明显 好 转 。结 论 : 抑 老年 糖 尿 病 患 者 抑 郁 、 焦虑 状 态 发 生 率较 高 , 必
须 予 以 高度 重视 ; 干预 式 心 理 护理 可 有 效 减 轻病 人 抑 郁 、 焦虑 状 态 。 利 于 患 者 的治 疗 与康 复 。 有 【 关键词 】 老年糖尿病 状 态 抑郁 焦虑 心理护理
老 年 糖 尿 病包 括 6 0岁 以后 发 病 或 者 6 0岁 以 前 发病 而延续 至 6 0岁 以后 的老年 患者[ 1 】 。随着 我 国 人 口老龄 化速 度加 快 和糖 尿病 的发病 率 不 断提 高 . 我 国老 年糖 尿病人 明显 增多 。0岁 以上人 口糖 尿病 6 发病 率 已超 过 l%[ 因此 。 1 2 1 。 老年糖 尿病 诊 治 、 护理 问题应 引起 临床 医护人员 的高度 重视 。大量 的临床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在饮食 、 运动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 对老年糖尿病 患者进行 心
20 04年 2月 ~ 0 6年 1 20 月在我科住 院的老年糖 尿病患者
理行为干预 , 能改善抑郁 焦虑状 态, 保持血糖稳 定, 节省住院费
用 , 高生活质 量。 提
9 例 , 4 例 , 4 例 , 龄 6 岁 ~5岁 ; 中糖尿病 合并 0 男 8 女 2 年 0 8 其
2 0~ 8 8 21
2 唐维新.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I M. :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 2 22 0 3 赵砚霞 , 孙广美. 洗手护 士在手术中预防切 口感染 的措 施[. J 中华现 ]
代护理学杂志 ,0 4 1 5 :4 20 ,( )4 7
4 袁 昌容 , 钟雪霜. 急诊手术感染的护理预防[1 N. 现代护理报 , 0 , : 2 64 0
维普资讯
■ 汐强目嘧
者, 可用肥皂水刷手 1 i 0mn酒精浸泡 5mi, n 待酒精 自然晾干或
用一 次性无菌纸 巾沾干 , 穿无菌手术衣 、 再 戴灭 菌手套 , 保证 工 伤 口渗血 、 渗液情况 , 发现异常要及 时通知 医生 , 对伤 口留有负
2 心理 问题及护理对策
6 0岁 ~ 0 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 。由于糖 尿病 是慢 性终身 8岁 性疾病 , 给患者的心理造成 了很大 的压力 。调查显示糖尿病心 理 障碍发病率高达 3 %~ O J因而糖尿病的心理障碍问题 日 0 5 %『 J , 益受到关注。目前 , 已公认 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 1 , 发展 及其转归都有一定 的影响 , 心理护理干预可 以提高部分患者的 常规治疗效果 , 老年糖尿病患 者是 一个特殊 的群 体 , 其 自身 有 的生理特点 ,对患者不 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 , 对 糖尿病的代谢控制 能收到 良好的效果 , 对改 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
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医生、心理治疗师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心理调 适
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
了解自己的病情
了解糖尿病及其治疗方式,认识到自己的病情状况,有助于更好 地应对和管理。
情绪调节
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血糖波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 助他们识别和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例如对疾病的恐惧、对治疗的抵触等,
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和情绪。
治疗师会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 练习,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 模式,例如如何正确看待疾病、如何应
对治疗中的困难等。
放松训练和冥想
放松训练和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呼 吸、放松肌肉和集中注意力来减
未来研究方向和策略
加强跨学科合作
需要加强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糖 尿病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创新研究方法
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研 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推广研究成果
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临床实践中,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 健康水平。
提高公众意识
寻求社会支持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与家人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 病情和需求,获得他们的支持和
理解。
同事和朋友的支持
与同事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让他们了解糖尿病并给予支持。
专业机构的帮助
寻求糖尿病专业机构的帮助,获 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遵循医生推荐的饮食计划,控制糖分摄入,保持 营养均衡。
心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哪些心理干预措施 对糖尿病患者最有效,以及如何将这些干 预措施整合到现的差异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讲解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 全世界有糖尿病病人约 2.46亿人 , 我国的糖尿病病人达 9000余万人。
由于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 , 思想上不重视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 致使血糖长期不理想而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等病变 , 导致疾病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幅增加 ,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尚无特效方法来彻底治愈的疾病, 加上长期的治疗和病情的不可逆转,使病人产生一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护理体会。
1 纠正对糖尿病的错误观点,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糖尿病病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而往往产生以下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如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足 ; 只知血糖高了不好 , 会影响多个脏器,而不知道产生低血糖之后更危险 ; 自己读相关书籍 , 听信宣传,到处打听好药 , 认为可以经过特殊药物而治愈糖尿病;比较医生 , 以为成了专家 , 结果往往是断章取义、误诊误治。
有的病人认为 , 糖尿病不能预防、糖尿病有年龄阶段限制、非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糖尿病、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等。
因此通过心理干预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纠正对糖尿病在认识上的误区是使病人和家属配合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前提。
并且使病人建立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 让其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 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的内分泌代谢病 ,发病机制不明 , 目前世界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鼓励糖尿病病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 去接受正规的终身治疗 , 避免心存侥幸 , 相信不负责任媒体的虚假宣传及某些惟利是图行医者的游说 , 使用所谓根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灵丹妙药 , 致使血糖难以控制或发生低血糖而加重病情。
认真、耐心地作好解释工作 , 使病人了解糖尿病虽不可根治 , 但如果控制良好仍可享受正常人的寿命 , 树立病人接受正规治疗 , 终身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 提高生活质量 , 延长寿命。
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对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84例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42例。
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
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结论: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心理干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1-0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和改变,临床医学工作者对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而且随着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1]。
本次研究对84例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抽取本次研究的84例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
常规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68至93岁,平均81.4岁;患糖尿病时间2至21年,平均6.4年;干预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9至91岁,平均81.1岁;患糖尿病时间3至22年,平均6.1年。
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主要措施为:①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刚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热情的接待,使陌生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除。
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找到患者感兴趣的事件和话题,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能有处于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中,使患者在医院内能够找到家的感觉。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往往会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心理健康问题1.1 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和管理的疾病,患者面对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他们可能会担心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也会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产生担忧。
1.2 自我否定和自尊心下降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方案,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像以前那样享受美食而感到自我否定。
此外,糖尿病容易引发体重增加、性功能下降等问题,这也会对患者的自尊心造成一定打击。
1.3 社交障碍由于饮食和运动的限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经历社交活动的减少。
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低血糖发作而避免外出就餐或参加社交聚会,这会影响他们与家人、亲友的关系,并可能导致孤独感的加重。
二、应对策略2.1 接受疾病现实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正视疾病的存在并接受现实。
他们应该明白糖尿病是可以管理和控制的,不是不治之症。
积极的态度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非常关键。
2.2 寻求支持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加入支持组织或社区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与其他患者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恢复信心。
同时,家人和亲友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可以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和管理。
2.3 学习应对技巧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应对技巧来处理心理压力。
例如,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如通过冥想、深呼吸等缓解焦虑和抑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发展兴趣爱好和参与社交活动等。
2.4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并定期检测血糖和体重。
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对于控制疾病和维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作者:海大医院内二科丛大龙糖尿病是目前内分泌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种,并且糖尿病患者及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高达3亿人左右。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糖尿病的一般治疗,如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
但实际上相当多的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往往治疗过程中被忽视,而这些心理问题也是造成血糖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
现将我在临床中发现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简单总结,希望能给予基层医护人员及糖尿病患者一定的帮助。
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低落,压抑、悲伤状态,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青中年患者身上,青中年本身处于学习、生活、事业的上升期,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大多数初次患糖尿病的青中年患者开始不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或者怕人嘲笑,加上疾病导致的各种症状,及严格的饮食、运动要求,需终身用药等,以上因素叠加,容易产生疲惫、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而老年人往往也是本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本身需要被人照顾及正规治疗需要一定费用,常常感觉老而无用,拖累子女,或者是被多种并发症折磨,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甚至常有轻生现象。
部分患者明显存在社交减少、兴趣丧失的现象,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该类患者,患病以前开朗乐观,朋友圈广泛,有很多爱好,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丢掉了一切兴趣,不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平日购药也由家属代劳,复诊的时候也是反复催促,平日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仿佛世上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还有部分患者烦躁、情绪多变,这类患者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出现在病情轻重反复,或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时候,他们有一定的接受相关疾病知识的能力,但往往先入为主,觉得自己久病成医,除医生的治疗方案外常有自己固有的见解,当疾病控制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后心生烦躁、焦虑,多数有怀疑医生治疗方案及反复向医生陈述自己经验的过程。
当然相关的不良心理反应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心理干预对新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新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毛仁丹吉王新田(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武威730030)〔关键词〕新发糖尿病;心理干预;康复;健康〔中图分类号〕R5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4-0824-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4.077通讯作者:王新田(1964-),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学、循证护理学研究。
第一作者:毛仁丹吉(1990-),女,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学、循证护理学研究。
新发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有自身的特点:①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因此,经常服食多种药物,致使记忆力和智力明显减退;②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呈现无症状或者不典型的症状,糖尿病病症易被其他慢性疾病掩藏。
临床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且随着病龄的增长呈现愈加严重的趋势,直接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因此,通过心理干预,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稳定老年患者的病情,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新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60 80〔平均(71.2ʃ8.5)〕岁,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病情较稳定。
纳入标准:年龄≥60岁;精神状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脑器质性疾病、眼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1.2方法1.2.1测评方法心理干预前后对100名患者均使用自评抑郁量表(SDS )和自评焦虑量表(SAS )进行测评。
1.2.2心理干预方法了解引起患者焦虑、恐惧、抑郁产生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确定干预对策。
心理干预护理由专业的护师负责,主要包括:(1)普及糖尿病知识,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
让患者以科学、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糖尿病,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
(2)集中讲授糖尿病治疗方法,进行科学、专业的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维护患者的整体健康,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在管理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并分析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他们的糖尿病。
一、认识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1. 诊断后的冲击:接受初步诊断时,大多数人会感到震惊和绝望。
他们可能会担心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并发症等方面带来的困扰;他们也可能因为对未来健康状态不确定而感到沮丧。
2. 管理挑战:跟随医嘱执行饮食限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持续监测血液中的血葡萄旺盛等任务,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而遵循这些任务可能被看作是一个挑战,引发焦虑和对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怀疑。
二、心理疏导:减少糖尿病相关的情绪困扰1. 提供信息与教育:许多患者对于糖尿病缺乏必要的知识,这会增加他们对于治疗过程和未来健康预测的不确定性。
医生可以通过提供有关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血液监测等方面的信息来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管理技巧,从而降低其心理压力。
2. 心理支持:定期进行个人或小组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让其感到自己不再孤单。
在这样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环境中,患者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应对策略,并从他人的鼓励和同情中获得力量。
3. 帮助应对焦虑与抑郁:焦虑与抑郁是常见的与慢性疾病相关的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应激管理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处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技巧,并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心理治疗:提升生活质量与倡导积极态度1. 心理调适:通过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策略来减轻慢性压力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例如,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呼吸练习、正念冥想等方法,以增强应对能力和发展情感平衡。
2. 提高自尊与自信:鼓励患者制定目标并实现他们在管理糖尿病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医生可以通过表扬和赞许来增加患者的自尊和自信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失败是一种反馈机制,而非个人价值的反映。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老年糖尿病患者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问题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减少焦虑情绪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由于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进展等原因导致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减少焦虑情绪。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 缓解抑郁情绪
1. 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守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方法,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知识,有效地遵守治疗方案,控制好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预后。
2. 减轻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心理学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提高心理健康和疾病预后。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干预措施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干预措施中,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1. 饮食干预: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患者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当体重。
(2)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限制血糖的升高。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如全谷类、瘦肉、鱼类、豆类等。
(3) 合理分配餐次和饮食结构,建议在一天内分为3餐+2次小零食的餐制,避免长时间进食或过度饥饿。
(4) 避免高糖食品和高脂食品,限制饮酒和饮料摄入。
(5) 控制饮食速度,细嚼慢咽,帮助消化与吸收。
2. 体育运动干预:体育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之一。
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低。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
具体措施包括:(1) 选择适合个体情况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2) 每周坚持进行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3) 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动,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防止运动损伤。
(4)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不运动。
3. 心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久治不愈,因此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和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具体措施包括:(1) 提供相关的糖尿病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并接受疾病。
(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
(3)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交流和支持。
(4) 建立患者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药物干预:1.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干预方式。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研究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疾病,在中国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情绪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心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心理干预可以通过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其病情控制。
研究表明,长期面临疾病威胁的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
例如,心理咨询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患者倾诉自己的痛苦和困惑,心理专家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于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效果,进而改善他们的病情控制。
其次,心理干预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病情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糖尿病的并发症。
然而,自我管理并不容易,需要患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保持长期的坚持。
心理干预可以在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心理咨询和教育,心理专家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糖尿病的知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动力。
一些研究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血糖控制也更为稳定。
此外,心理干预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患者需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同时还要面对一系列的并发症和限制。
这些限制和负面的生活体验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而心理干预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水平。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使得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成为一项重要挑战。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方式在糖尿病管理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一、糖尿病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糖尿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生理变化,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症状,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也可加重糖尿病的症状。
而心理因素的干预可以减轻这些问题,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二、心理干预的方式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常见的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和支持等。
这些干预手段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1. 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患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疾病,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管理自己的病情。
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以促进积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3. 心理咨询和支持心理咨询和支持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直接的交流和倾诉,患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并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提高血糖控制的自信心。
三、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许多研究表明,糖病患者进行中心理干预后,其血糖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合理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等,从而稳定血糖水平,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1. 减轻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中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这些问题。
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管理疾病。
2. 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中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和按时用药等。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临床护理对策【摘要】老年糖尿病病人在面临疾病的常常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源于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以及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未来生活的担忧。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临床护理应重视以下对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困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的病因机制和干预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策略。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临床护理、医患关系、心理支持、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综合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糖尿病是指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和其他慢性病的存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往往比年轻病人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和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常常面临的挑战之一,它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这对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应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老年糖尿病病人在心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临床护理对策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探讨,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提升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加深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需求的认识,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心理干预
1 . 心理干 预方法 每周 2次 , 次 3 m n连续 4周 , .1 2 每 0 i。 由专科
宫 内膜炎 , 使基底层受损 , 造成再次 妊娠 时胎盘血液循环 障碍、 胎盘面积代偿性增大 、胎盘附着位置偏 低等胎盘位置异常 , 同 时还可致胎盘粘连 , 甚至胎盘植入 , 使第 三产程胎盘剥离 困难 ,
糖控制。
关键词 : 心理干预 ; 糖尿病 ; 抑郁情绪 ; 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5 71 R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 0 0 2- 17 0 17 — 26 2 1 )10 4 - 2
抑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普 遍存在 的负面心理 , 它影响着糖
尿病 的代谢控制和病情转归[ 与患 者的康复和预后密切相关 。 1 1 ,
鉴 于此 , 于避孕失败 的初孕妇 女 , 对 医生应严格 掌握人 流
术 的适应证 和禁忌证 , 加强无菌观念 , 高人 流术 质量 , 中避 提 术
免 强行扩官 、 跳号 扩宫及过度 刮宫 , 减少或 避免子宫颈及子 宫
内膜损伤 ; 做好计划生育宣教 , 避免婚前性行为。对有性生活而 暂无生育要求 的育龄妇女 ,推行并落实切实 可行 的避 孕措施 ; 对有人 流史再次 妊娠的产妇应严 密观察产 程 , 加强监护 , 做好 人工剥离胎盘 的准备 , 及早预 防产后 出血 , 确保母婴安全。A
程度无显著性差 异( o0 )2组 用药种类及剂 量无显著性差 P> . , 5
异 ( O0 ) P> .5 。
12 方 法 .
122 量表及血糖测定 分别 于治疗前 、治疗后 4 .. 周评定 2组
患者情绪变化, 同时测定空腹血糖 、 餐后 2 h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除了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健康,如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其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需要面对疾病的管理、治疗的负担以及对未来健康的担忧,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担心血糖波动、对并发症的恐惧等;抑郁则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2、压力与应对困难疾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限制、定期监测血糖等要求,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些患者可能在应对这些压力时感到困难,出现逃避治疗、自我管理不良等情况。
3、自我形象和自尊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会因身体上的针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等而感到自我形象受损,从而影响自尊和自信心。
4、社交障碍担心在社交场合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自在,进而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
二、心理健康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1、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可能对治疗方案缺乏信心,不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不遵循饮食和运动建议,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2、血糖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问题会削弱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三、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1、心理量表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QOL)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临床访谈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评估结果用于调整心理干 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 心理干预方法
评估结果用于改进心理干 预措施的效果
评估结果用于制定个性化 的心理干预方案
心理干预措施的注意事项
每个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都是独特的 心理干预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意愿,避免强迫或诱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社区、社 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
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心理治 疗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教育支持:糖尿病教育课程、糖 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心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 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 变消极认知,建立积极心态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 励,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
带来的心理挑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建立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 定期组织活动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增 强社交互动
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
心理症状改善程度: 如焦虑、抑郁等
血糖控制情况:如血 糖水平、胰岛素使用
量等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如饮食、运动、睡眠
等
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如工作、学习、社交
等
心理干预措施的接受度 和满意度:如患者对心 理干预措施的接受程度
和满意度
心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善 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影响 心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心理干预措施的分类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干预措施,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心理行为干预
辨 证 施 护 糖 尿 病 教 育 饮 食
80 0 106青 海第 五 人 民 医院 中庄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中心
摘
要 目的 : 临床应 用 中医理论 , 每 辨
生活方式 的改 变 , 生活节 奏加快 , 期精 长 神 紧 张 , 洒 嗜烟 , 饮 导致 气 机郁 结 , 而 化 进
火 , 烁 肺 胃津 液 发 为 消 渴 。 消 我们 在制 定 食 谱 时 , 据 患 者 体 质 胖 根
合 治疗 , 持 科 学 合 理 的 饮 食 , 理 的 运 坚 合 动锻 炼 , 能 有 效 控 制 血 糖 , 防 并 发 症 才 预
制 血 糖 , 极 防治 并 发 症 的 临 床 效 果 。 积 关键词
治疗
瘦, 发病 的不 同阶段 , 结合 患者 的饮食 习 惯 、 业 、 动 强 度 因人 而 宜 。 合 理 计 算 职 劳 出各类食物成分所产生 的热量 , 结合 具体 患者所 需 的热 量 , 学合 理 计算 食 谱 中 科
从 全球 来 看 , 1世 纪 是 一 个 人 口普 2 遍 老 龄 化 的 社 会 。我 国 作 为 世 界 第 一 人 口大 国 , 正 在 迅 速成 为老 龄化 国家 。 随 也 着 老 龄人 口及 高龄 人 口的 增 多 , 年 糖 尿 老
糖尿病 已是 老 年人 的多 发病 、 见 常 病 , 老年人 的主要健 康问题 , 须引起 是 必 高度 重 视 。老 年 患 者 新 陈 代 谢 低 下 , 官 感 功能 减 退 , 且 反 应 迟 钝 , 忆 力 下 降 。 而 记 而糖尿 病 的治疗 和控 制是 长期 的 、 终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一)
【论文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问题;护理干预【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对120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血糖降低,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1]。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因精神紧张、焦虑、发急、恐惧、孤独、绝望、沮丧或激动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酮症,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我们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60~85岁,平均71岁,糖尿病病史1个月至40年。
其中合并高血压66例,合并心脏病33例,合并脑血管病22例,合并肾病36例,合并周围神经炎病变20例,合并眼底病变54例,糖尿病足5例,糖尿病病史6个月至30年。
1.2资料收集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一对一的护患沟通方式收集资料。
问卷涉及:①基本情况;②病情及健康情况,包括糖尿病病程、治疗方式、遵医行为、是否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知识程度、健康状况;③社会家庭环境,包括职业、医疗费用、家庭经济情况、住院陪护、家人关心程度、是否独居、生活地区、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
2存在的心理问题
2.1抑郁和焦虑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用药以及病程缠绵的痛苦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
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虑越轻;社会支持越多,抑郁和焦虑就越轻。
其显著特点是心情低落,表现在对治疗丧失信心,回避或拒绝治疗,常常感到无助感。
2.2悲观失望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患了糖尿病是“绝症”,要终生服药,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因为病情经常反复,并发症越来越多,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而产生悲观失望。
表现在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因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变的犹豫不决,怀疑自己的能力。
2.3轻视疾病的心理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无其他不适症状,不影响饮食,不需治疗,即使治疗也不规律。
有的病程长的患者不听从医嘱,自行安排用药和饮食。
2.4孤独感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患病后无法与家人、朋友及时沟通,感到无助,寂寞,空虚。
表现在事事谨慎小心,不主动与医护人员说话,不愿与人接触,有问题不感问,不随便与病友交谈,盼望亲友早来探视,病未痊愈就想回家等。
3护理干预
3.1支持心理疗法通过倾听、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心理治疗,帮助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3.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亲切、和蔼、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然后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转移其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1.2适时做好知识宣教,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幻灯片、墙报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3.2认知疗法帮助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进行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①要使患者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能够控制发展,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如控制良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影响不大,从而增强信心,有助于药物治疗;②告知患者要用乐观主义精神与疾病作斗争,既不要对疾病无所谓,不控制饮食,不重视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终日焦虑不安,也不在治疗中一遇到病情波动就丧失治疗信心,这些都可以加重病情。
3.3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3.3.1给予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血、尿糖监测和记录,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包括剂量、时间、次数。
首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存在顾虑,认为胰岛素会“成瘾”,产生依赖,或存在严重反应而拒绝使用胰岛素。
对上述患者应耐心教育,同时可让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疑虑,并告诫他们如何识别和应付可能出现的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