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TOG 9802研究,看化疗在高风险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角色

合集下载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7770.2020.06.014•论著.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吴维宁,吴有志,刘振,林忠,罗良生,樊友武,吴鸣【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行不同程度的肿瘤显微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和化疗等治疗。

通过随访得到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0对OS和PFS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Log 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肿瘤部分切除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OS,而近全切除和全切除均能明显延长患者的OS和PFS;近全切除与全切除患者OS、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术后同步行放疗和替莫哩胺化疗的治疗措施,比单独放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OS,但对PFS无明显改善。

结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多切除胶质瘤,但对于功能区的肿瘤,选择近全切除可以避免术后过多的神经功能损害,同时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术后同步放化疗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临床治疗;多因素【中图分类号】R739.41;R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770(2020)06£669£6Analysis on multi-factor influencmg survival time of high grade glioma in clinical treatmentWU Wei-ning,WU You-zhi,LIU Zhen,et al.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Nanjing First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U Ming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e of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glioma(HGG).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38patients with HGG underwent differentdegrees of microsurgery resection,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etc,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overall survival(OS)of patients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of tumorswere collected by following up.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Log rank test and COX regression.Results Partial resection of tumors could not improve patients5survival time,but subtotal resectionand total resec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olong patients5OS and PF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between subtotal resection and total resection of influence on patients5survival time.Meanwhile performing radiotherapy with temozolomide(TMZ)chemotherapy synchronously after surgery,compared with radiotherapy alone,could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patients OS,but not for PFS. Conclusions The glioma should be resected as much as possible if conditions permit.As for tumorlocating in or adjacent functional areas,choosing subtotal resection can avoid postoperativeneurologic damage,and prolong survival lime,loo.Postoperative radiation with chemotherapy synchronously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Key words:high grade glioma;clinical treatment;multi-factors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0%~60%。

低级别胶质瘤化疗方案

低级别胶质瘤化疗方案

低级别胶质瘤化疗方案在2014年RTOG 9802的成熟结果中,三期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伴或不伴丙卡巴嗪、CCNU和长春新碱(PCV)的研究已经发表。

这个试验,由RTOG NCCTG 合作,ECOG,和SWOG合作组,随机所谓高危患者(定义为40岁以上的和/或小于总切除)放射治疗和放射治疗的54 Gy之间紧随其后6个周期的PCV化疗放疗þPCV。

结果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和临床放射治疗后显著增加总生存期(OS)þPCV。

2015年,EORTC进行了更多类似的试验,并报道了更多的结果。

该试验在放疗(50.4 Gy)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之间随机分配患者,并报告在结果上没有总体差异。

这项试验还很不成熟,OS数据还没有报告。

不过,这两个试验的结果符合的发现在四个试验报告未分化神经胶质瘤:这两个试验在未分化oligodendroglial PCV化疗肿瘤(RTOG9402和EORTC 26951),德国NOA-4试验相比化疗temozolomide (PCV)放疗)和另一个RTOG试验报告在2015年ASCO相比,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辅助化疗与CCNU或BCNU temozolomide。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同时针对高端人群及疑难手术病例,提供更好的诊疗和手术方案。

在2015年ASCO上,更多的数据包括分子分析来自EORTC 22033,欧洲试验替莫唑胺与放疗(50.4 Gy)在一个类似的高风险低级别患者人群。

随机接受化疗的患者接受大剂量密集替莫唑胺方案,服用3周(每日替莫唑胺剂量75 mg/m2),休息1周,最长12个月。

该试验对于OS仍然是不成熟的,仅报道了PFS。

RTOG 9802是第三项显示(新)辅助PCV化疗在弥漫性II级和III级胶质瘤亚群中生存获益的试验,也是第一个显示特定治疗在低级别胶质瘤中OS获益的试验。

伴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

伴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

伴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霍伟康;桂小娟【摘要】目的探讨在伴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LGGs)的辅助治疗中,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93例术后伴有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胶质瘤LGG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化疗组(28例)、放疗组(21例)及联合治疗组(24例).对照组不处理,化疗组采用替莫唑胺(TMZ)化疗,放疗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比较四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结果对照组、化疗组、放疗组、联合治疗组PFS分别为(36.250±1.430)、(48.652±3.305)、(46.588±2.257)、(56.100±2.862)个月,平均PFS为(47.539±1.571)个月,四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放疗组、联合治疗组的PFS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PFS明显长于化疗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PFS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比单独放疗或者化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PFS.【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17【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伴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放疗;化疗;放化疗联合治疗;无进展生存期【作者】霍伟康;桂小娟【作者单位】518100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518100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在颅内原发恶性肿瘤中胶质瘤最为常见,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将其分为四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 (low-grade gliomas,L GGs),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 (highgrade gliomas,HGGs)[1]。

脑胶质瘤的评价标准

脑胶质瘤的评价标准

脑胶质瘤的评价标准
脑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脑组织的胶质细胞。

评价脑胶质瘤的标准通常包括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胶质瘤评价标准:
1.症状和体征:评价脑胶质瘤时,医生会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可以反映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2.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高级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信息。

3.肿瘤分级:脑胶质瘤通常会根据其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级,最常用的分级系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脑肿瘤分级系统。

该系统将脑胶质瘤分为不同等级,从I到IV级,级别越高表示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4.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某些脑胶质瘤可能具有特定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这些特征对于预后和治疗的评估很重要。

例如,有些肿瘤可能具有IDH1/IDH2基因突变、1p/19q染色体缺失等。

5.手术评估:如果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的程度和效果也是评价的重要因素。

完全切除肿瘤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6.治疗反应: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的效果。

治疗的反应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的缓解等来评估。

总体而言,对脑胶质瘤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由于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评价标准和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更新和改进。

因此,建议患者和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进行评估。

胶质瘤的分类标准

胶质瘤的分类标准

胶质瘤的分类标准Gliomas are a type of brain tumor that originate from brain cells called glial cells. These tumors can be categorized based on their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cell types, growth patterns, and genetic alteration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commonly used for gliomas i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rading system. This system assigns a grade to each tumor based on its aggressiveness and likelihood of growing rapidly. Glioma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with Grade I being the least aggressive and Grade IV being the most aggressive.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细胞称为胶质细胞的脑肿瘤。

这些肿瘤可以根据其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特定细胞类型的存在、生长模式和遗传变异。

常用于胶质瘤分类的系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系统。

该系统根据肿瘤的侵略性和快速生长的可能性为每个肿瘤分配一个等级。

胶质瘤被分为四个级别,其中第一级是最不侵略的,第四级是最具侵略性的。

Grade I gliomas, also known as pilocytic astrocytomas, are slow-growing tumors that are typically benign. These tumors are commonly found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nd have a lowchance of spreading to surrounding tissue. Grade I gliomas are ofte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surgery alone and have a good prognosi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distinct appearance under the microscope, with long, hair-like projections and cystic spaces.第一级别的胶质瘤,也被称为乙状胶质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2级少突胶质瘤治疗及预后

2级少突胶质瘤治疗及预后

2级少突胶质瘤治疗及预后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占所有胶质肿瘤的5%-10%,通常起病于30-60岁,其中低级别肿瘤的发病年龄比间变性肿瘤更早。

尽管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程较长,但几乎都会缩短患者的生命。

少突胶质瘤Ⅱ级全切和次全切除术后差异大吗?术后如何辅助治疗?Ⅱ级肿瘤全切●观察的依据–对于大多数IDH突变伴1p/19q共缺失型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全切或近全切的患者,建议在初次手术后采取“等待观察”的方法。

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比,这类肿瘤的年增长速率较慢,一些患者可能多年都无需进一步治疗。

手术无法治愈,可以预期这些患者最终会在病情进展时需要额外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推迟放疗对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并无不利影响,还能推迟治疗的潜在毒性。

如果患者不愿接受观察法的不确定性,则可选择术后立即治疗,不过这种方法的短期毒性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将年龄较大(如>40岁)和存在神经功能障碍作为立即行进一步治疗的支持依据,但这些都是预后因素,从未在前瞻性试验中检验过以明确哪些患者可能获益于早期治疗,尤其对于遗传学一致的肿瘤。

但是,由于关于放疗单用或联合丙卡巴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procarbazine, lomustine, and vincristine, PCV)方案治疗高危低级别胶质瘤的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9803试验中,界定风险的纳入标准之一就是年龄>40岁,所以一些专家(包括NCCN共识指南)也采用此标准,以选择进行术后立即治疗的患者。

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在全切后未治疗的自然病程基本是从早期研究得知的,这些研究混合纳入了IDH状态未知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星形细胞肿瘤。

一项前瞻性研究中,111例<40岁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基于外科评估认为实现了全切,2年和5年OS分别为99%和93%。

组织学示纯少突胶质细胞瘤、残留病灶<1cm且术前肿瘤<4cm的患者,2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100%和70%。

高级别脑胶质瘤放疗剂量分割研究现状及进展

高级别脑胶质瘤放疗剂量分割研究现状及进展

高级别脑胶质瘤放疗剂量分割研究现状及进展
盖晓惠;薛晓英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2016(43)3
【摘要】高级别脑胶质瘤恶性度高,手术加术后常规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是目前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仍未见明显改善。

研究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对放疗敏感度差,这就需要探索不同放疗分割模式的获益可能,为改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放射治疗分割方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本文就脑胶质瘤放疗剂量分割现状及其疗效作一总结。

【总页数】4页(P234-237)
【关键词】高级别脑胶质瘤;放疗;剂量分割
【作者】盖晓惠;薛晓英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高级别脑胶质瘤放疗的现状与进展 [J], 王晓慧;夏云飞
2.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放疗进展 [J], 蒋华勇;王雅棣
3.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低分割同期推量调强放疗的初步研究 [J], 钟良志;陈露;李光辉
4.高剂量率分割间质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48例临床结果分析 [J], 梁振文;浦佩玉
5.分次低剂量立体定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术后局部残留高级别脑胶质瘤临床效果观察 [J], 牛婷婷;郝倩;夏小溪;战修竹;马明;李崇尧;李春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质瘤的分级

胶质瘤的分级

胶质瘤的分级
胶质瘤是一种原发性脑肿瘤,由神经胶质细胞形成。

根据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胶质瘤可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胶质瘤:这是最低级别的胶质瘤,通常被认为是非恶性肿瘤。

这种肿瘤生长缓慢,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一级胶质瘤的预后较好,患者生存率高。

二级胶质瘤:这种肿瘤已经变得更加恶性,其生长速度较快。

虽然手术可以去除部分肿瘤,但是很难完全清除,因为它们会扩散到周围组织中。

二级胶质瘤的预后相对较好,但患者的生存率比一级胶质瘤要低。

三级胶质瘤:这种肿瘤已经非常恶性,生长速度非常快。

手术通常只能去除部分肿瘤,因为它们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中。

医生通常会采用化疗和放疗等方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四级胶质瘤:这是最高级别的胶质瘤,也被称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

这种肿瘤非常危险,生长速度非常快。

手术只能去除部分肿瘤,而且肿瘤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中。

患者的生存期非常短,通常只能延长几个月。

医生通常会使用放疗和化疗等方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胶质瘤的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 1 -。

2023胶质瘤诊疗指南解读考核试题

2023胶质瘤诊疗指南解读考核试题

2023胶质瘤诊疗指南解读考核试题1、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是A、髓母细胞瘤B、胶质瘤(正确答案)C、脑膜瘤D、淋巴瘤2、一般来说,下列那种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最差A、WHO 1级B、WHO 2级C、WHO 3级D、WHO 4级(正确答案)3、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瘤细胞,包括A、神经元细胞B、少突胶质瘤细胞(正确答案)C、星形胶质瘤细胞(正确答案)D、室管膜细胞(正确答案)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脊神经B、脑(正确答案)C、脊髓(正确答案)D、颅神经5、高级别胶质瘤是指A、WHO 1级B、WHO 2级C、WHO 3级(正确答案)D、WHO 4级(正确答案)6、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中“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分类哪三类:A、星形细胞瘤,IDH 突变型(正确答案)B、少突胶质细胞瘤,IDH 突变伴1p/19q 联合缺失型(正确答案)C、胶质母细胞,IDH 野生型(正确答案)D、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 变异型7、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包括:A、婴儿型半球胶质瘤(正确答案)B、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 G34 突变型(正确答案)C、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H3 野生和IDH 野生型(正确答案)D、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 变异型(正确答案)8、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包括:A、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YB 或MYBL1 变异型(正确答案)B、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MAPK 信号通路变异型(正确答案)C、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正确答案)D、血管中心型胶质瘤(正确答案)9、下列哪三种胶质瘤结合甲基化普特征定义的:A、婴儿型半球胶质瘤B、后颅窝室管膜瘤,PFA 组(正确答案)C、后颅窝室管膜瘤,PFB 组(正确答案)D、有毛细胞样特征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正确答案)10、胶质瘤患者由于样本原因,基因检测失败,则其样本的分子信息如何描述A、NECB 、NOC 、NOS(正确答案)D、NCS11、胶质瘤患者做完基因检测后,鉴于临床、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或遗传特征不相匹配,无法做出WHO整合诊断,则如何描述:A、NEC(正确答案)B 、NOC 、NOSD、NCS12、16版胶质瘤分类中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在21版胶质瘤分类中可能归为哪几类:A、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正确答案)B、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正确答案)C、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中的“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H3 野生和IDH 野生型”(正确答案)D、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13、16版胶质瘤分类中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在21版胶质瘤分类中可能归为哪类:A、星形细胞瘤,IDH 突变型(正确答案)B、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C、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D、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14、16版胶质瘤分类中的“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在21版胶质瘤分类中可能归为哪几类:A、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正确答案)B、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C、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 G34 突变型(正确答案)D、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15、一例组织学上是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只发现H3.3 G34R/V突变,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正确答案)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16、一例组织学上是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只发现IDH突变与1p/19q联合缺失,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正确答案)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17、一例组织学上是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只发现EGFR扩增,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正确答案)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18、一例组织学上是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只发现IDH突变与CDKN2A/B纯合缺失,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正确答案)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19、一例组织学上是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无突变,但组织学发现“坏死或者微血管增生”,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正确答案)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20、一例组织学上是中线部位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只发现H3 K27M突变,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正确答案)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21、一例组织学上是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只发现IDH突变,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正确答案)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22、一例组织学上是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瘤,伴坏死或者微血管增生的成年患者,基因检测只发现IDH突变,则患者最可能的分型是:A、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WHO 2或者3级B、星型细胞瘤,IDH突变,WHO2或者3级C、星型细胞瘤,IDH突变,4级(正确答案)D、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E、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H3.G34,WHO4级F、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WHO4级G、弥漫星型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NOS23、手术是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按照切除肿瘤体积切除程度分为4 个等级:A、R0切除B、R1切除C、R2切除D、活检(正确答案)E、部分切除(正确答案)F、次全切除(正确答案)G、全切除(正确答案)24、下列关于高级别胶质瘤放疗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存时间与放疗开始时间密切相关,术后尽早放疗(术后2-6周)(正确答案)B、对于胶质瘤母细胞瘤需同步放化疗,6周期替莫唑胺辅助治疗,即Stupp方案(正确答案)C、IDH 野生型的3级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差,应提高放化疗强度(正确答案)D、若无高危因素则术后观察即可25、低级别胶质瘤的危险因素包括:A、年龄≥40岁(正确答案)B、肿瘤未全切除(正确答案)C、肿瘤体积>6cm(正确答案)D、IDH野生型(正确答案)E、术前神经功能缺损(正确答案)26、放疗对脑组织损伤依据发生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分为三种不同类型:A、急性(放疗中或放疗后 6 周内)(正确答案)B、亚急性(放疗后 6 周至 6 个月)(正确答案)C、晚期(放疗后数月至数年)(正确答案)D、假性进展27、PCV方案包括哪三种药物:A、贝伐珠单抗B、甲基苄肼(正确答案)C、洛莫司汀(正确答案)D、长春新碱(正确答案)28、电场治疗TTF获批的适应症是:A、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正确答案)B、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正确答案)C、所有高级别胶质瘤D、所有低级别胶质瘤29、MGMT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同时,提示对下列哪种药物敏感:A、替莫唑胺(正确答案)B、甲基苄肼C、洛莫司汀D、长春新碱30、Stupp 方案(RT+TMZ→TMZ):放疗期间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d),连服42 天;同步放化疗结束4周,进入辅助化疗阶段,口服替莫唑胺150~200mg/(m2·d),连用5 天,每28 天重复,共___个周期。

二级胶质瘤能活多久?

二级胶质瘤能活多久?

二级胶质瘤能活多久?脑胶质瘤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

根据世卫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脑胶质瘤可分为Ⅰ-Ⅳ级。

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

Ⅱ级胶质瘤主要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等,约占胶质瘤的30%。

Ⅱ级胶质瘤主要影响年轻人,与III级和IV级胶质瘤相比,预后相对较好。

患者应该有足够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Ⅱ级脑胶质瘤的生存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年龄根据统计,对于Ⅱ级胶质瘤来说,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正常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的生存时间有50%的几率超过5年,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生存期大多在2-3年左右。

2.生物标记物欧洲肿瘤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22844/22845研究是关于成人低级别胶质瘤的最大样本的研究,研究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

低危组和高危组的中位OS分别是7.2年和3.2年。

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1p19q共缺失是患者有利的生存预后因素,中位OS分别是12.6年和7.3年(P=0.03)。

3.治疗方法有效治疗手段方案的选择与预后存活时间有很大的关联性。

对于高复发风险Ⅱ级胶质瘤,术后的放疗是必要手段且需要尽早开始,可选择放疗序贯化疗或者同步放化疗,放化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放疗。

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RTOG9802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这项研究比较了放疗+PCV化疗方案与单用放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初期结果表明,放疗联合PCV化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中位PFS。

通过长达中位12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相比单用放疗,放疗联合PCV化疗方案显著提高了中位总生存时间,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3.3年vs 7.8年(P=0.003)。

因此,这项研究证实了放疗联合化疗比单纯放疗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从而确立了放疗联合PCV方案在高危低级别胶质瘤的标准地位。

低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一文深度读懂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预后、复发、恶化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时机怎么选?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什么情况容易恶化为高级比胶质瘤?预后生存期如何?有哪些争议?一文深入解读,一探究竟。

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是一类不常见的、WHO分类为I 和II级的、原发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通常处于非活动状态,但是不少肿瘤最终会演变成致命性的高级别胶质瘤。

由于此类肿瘤具有漫长的无症状自然史,对那些病灶局限、症状不多的病人,到底是给予积极的还是延迟的治疗;以及术后放疗和化疗的时机等均无定论。

本文将从手术,放疗和化疗三个方面对LGG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出最适合病人的个体治疗方案。

这里提及的LGG仅仅涵盖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枝星形胶质瘤和少枝胶质瘤。

本文内容纲要:1.手术 1.1手术时机 1.2切除程度2.术后治疗 2.1 放疗的时机 2.2放疗剂量 2.3化疗3.低级别胶质瘤复发 3.1 放疗 3.2 化疗4.支持疗法5.治疗后的随访观察6.预后自然史7.总结1 手术对于拟诊的LGG,手术切除能够提供组织学和分子学诊断,同时还兼具治疗作用1.1 手术时机肿瘤较大或有广泛的神经系统症状者,通常需要立即手术切除肿瘤。

肿瘤较小以及症状轻微的病人,究竟是立即切除还是延迟手术,仍存在争议。

很多研究者倾向于在确诊为LGG后,做安全范围内的最大切除。

文献回顾发现,此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另一种替代方案就是对那些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病人,予以保守治疗。

一旦病人影像学上出现肿瘤进展,如难治性癫痫发作、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或影像学显示已经转化为高级别胶质瘤时,再进行手术切除或者其它治疗方法[。

来自挪威的一组回顾性队列研究就早期手术和延迟手术对LGG病人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后发现,拟诊为LGG的病人共153例,一个中心的部分病人施以早期最大安全范围的切除(86%的病人),另一个中心的部分病人倾向于诊断性活检和观察随访(71%的病人;最终50%的病人施行了肿瘤手术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和延迟手术的病人相比,肿瘤早期手术切除人群的生存期较高(5年生存率分别为74%和60%)。

胶质瘤分级特点

胶质瘤分级特点

胶质瘤分级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由脑细胞中的胶质细胞发展而成。

这种类型的肿瘤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其特点和治疗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胶质瘤的分级特点。

第一级别:良性胶质瘤良性胶质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通常在诊断中被认为是最好的一种。

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容易扩散到周围组织。

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并且肿瘤很少会复发。

治疗该级别的胶质瘤通常是手术切除,术后患者也有望获得完全康复。

第二级别:恶性胶质瘤恶性胶质瘤是一种更为常见的肿瘤,通常被认为是高级别的胶质瘤。

这种类型的肿瘤生长速度快,边界不清晰,容易扩散到周围组织,使治疗变得更为困难。

恶性胶质瘤的复发率也较高,而且患者的存活率也相对较低。

治疗恶性胶质瘤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第三级别:间变性胶质瘤间变性胶质瘤介于良性和恶性胶质瘤之间,具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生长速度和侵袭性。

这种类型的肿瘤有时可能会发展为高级别胶质瘤,因此治疗也比较复杂。

手术切除也是治疗该级别胶质瘤的首要选择,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措施也可能会被考虑。

第四级别: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最为恶性的胶质瘤,生长速度极快,侵袭性极强,易扩散到周围组织和脑脊液中。

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治疗效果也十分有限。

手术切除可能只能减缓肿瘤的发展,但很难完全根除。

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也能够帮助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胶质瘤的分级特点决定了其治疗方案和预后。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患者才能战胜胶质瘤,重获健康和幸福的人生。

【基准:963字】第二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主要来源于脑部的神经胶质细胞,占据了脑部肿瘤的大部分比例。

2021who胶质瘤的分级

2021who胶质瘤的分级

2021who胶质瘤的分级
胶质瘤在神经外科较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四个级别,其中I级和II级,偏良性,属于低度恶性、低级别的胶质瘤。

而III级和IV 级,属于偏恶性、高级别的肿瘤,具体如下:
1、I级:如毛细胞性的胶质瘤,可对其进行手术的完整切除,可以达到痊愈的目的,一般不影响患者的寿命,可以长期生存;
2、II级:如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进行手术的完整切除,通常患者可以获得10年左右的生存期,部分患者还可以长期生存,达到治愈的目的;
3、III级:属于高度恶性的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等,对其进行手术切除,包括术后的放疗、化疗,患者一般能达到3-5年的平均生存时间;
4、IV级:属于级别最高、最恶性的胶质瘤,一般是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手术,包括术后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草药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治疗手段,一般也就能达到15个月左右的中位生存期。

胶质瘤的类型不同、级别不同,预后差别较大,患者一旦发现胶质瘤,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2级胶质瘤能治好吗?

2级胶质瘤能治好吗?

2级胶质瘤能治好吗?胶质瘤是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的肿瘤,细胞类型的分布因肿瘤而异。

非常常见的神经胶质瘤是星形细胞瘤。

它们由异常的星形细胞发育而来。

胶质瘤约占所有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0%。

胶质瘤根据核分裂像、异型性、细胞增殖速度进行分级,胶质瘤根据核分裂像、异型性、细胞增殖速度进行分级,1级和2级一般称低级别胶质瘤,通常具有更好的预后结局。

3级和4级胶质瘤被认为是高级别胶质瘤,未分化或间变性,预后较差。

胶质瘤2级虽扩散浸润,但属于低级别胶质瘤。

虽然胶质瘤2级和胶质瘤1级同属于低级别胶质瘤,但是预后差距却很大。

胶质瘤2级,治愈率一般来说,5年生存率达40%-80%,中位生存期在3-5年。

当然不同的研究,生存率可能会有差距。

2级胶质瘤能治好吗?预后因素分子水平在低度胶质瘤的预后分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DH突变和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预后和预测价值最初是由早期研究提出的,后来由EORTC、RTOG和NOA试验的结果证实。

本质上,idh突变型胶质瘤与更长的总生存期和对烷基化试剂更好的反应相关,而这些特征在包含1p/19q共缺失的肿瘤亚群中更为突出。

相比之下,idh-野生型胶质瘤的预后比idh-突变型胶质瘤差得多,只有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肿瘤表现出有限的化学敏感性。

除了分子水平和WHO分级,其他一些患者和肿瘤特征也显示出预后价值。

2级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生存期与老年(⩾40年)诊断、星形细胞瘤组织学,较大的术前肿瘤直径(⩾6厘米),肿瘤越过中线,术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等都存在关联。

在年龄、神经功能缺陷、Karnofsky功能状态(KPS)和诊断时肿瘤直径方面,其他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关联。

在间变性胶质瘤中,除了分子水平外,年龄和KPS是制定单独治疗策略时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预后因素。

2级胶质瘤的治疗概述2级胶质瘤的医疗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结合,最好由多学科团队进行。

外科手术是治疗这些肿瘤的基础,提供了组织诊断和肿瘤的大体细胞缩小。

2.9.1胶质瘤的治疗

2.9.1胶质瘤的治疗
手术辅助技术:
常规神经影像导航、功能神经影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神经 导航、术中超声实时影像定位和荧光引导的显微手术。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质及皮质 下定位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保护神经功能、利于最大范围安全切除。
术后放疗可延长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
术后放疗
➢ 放疗:
术后放疗可使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术后辅助放疗
➢ 放疗靶区:包括临床病灶、亚临床病灶以及肿瘤可能侵犯的区域, 并尽可能保护重要的功能区域。
➢ 结合手术记录、术前及术后的MRI图像,T2 flair序列可更好的 显示肿瘤边界,可作为靶区勾画时的首要参考序列。
➢ 放疗剂量:45-54Gy/1.8-2.0Gy,残留病灶放疗剂量>50Gy。
放疗联合PCV方案化疗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和辅助化疗
高级别恶性胶质瘤的治疗
手术目的:
• 缓解由高颅压和压迫引起的症状; • 降低类固醇药物的使用,维持较好的生存状态; • 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条件; • 延长生存期;获得精确病理诊断。
强烈推荐:
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切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是独立预后因素之一,肿瘤全切可延长术后 肿瘤复发时间和患者生存期。
➢ 推荐:放疗联合TMZ(同GBM)或应用亚硝脲类化疗药物; ➢ PCV 方案(洛莫司汀+甲基苄肼+长春新碱) ; ➢ 亚硝脲类化疗方案,如ACNU 方案。
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尽快开展MGMT启动子的甲基 化PCR检查
• 对于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伴 染色体1p 19q 联合缺失的病人不但对化疗敏感,而且生存 期也明显延长。
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

22318906_2020年低级别脑胶质瘤诊疗指南解读

22318906_2020年低级别脑胶质瘤诊疗指南解读
Na
t
i
ona
lComp
r
ehens
i
veCanc
e
rNe
two
r
k,
NCCN)每 年 会 更 新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指 南,
2018
年初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发表了胶质瘤放疗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2017),
2018 年 12 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卫 生
健康委员会发布了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瘤进展和复发。从生物学角度考虑亦支持低级别胶
节还 存 在 争 议。本 文 拟 对 国 内 外 文 献 及 2020 年 美
国 国 立 综 合 癌 症 网 (Na
t
i
ona
l Comp
r
ehens
i
ve
,
)




Canc
e
rNe
two
rk NCCN
家共识(
2017)、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枢 神 经 系 统 恶 性 肿 瘤 的 80% 。 WHO 中 枢 神 经 系
统分类 将 胶 质 瘤 分 为 WHO Ⅰ ~ Ⅳ 级,Ⅰ 、Ⅱ 级 为
低级 别,Ⅲ 、Ⅳ 级 为 高 级 别。 低 级 别 胶 质 瘤 (
l
ow
r
adeg
l
i
oma,
LGG)虽 然 只 占 20% ,其 治 疗 选 择 受
试验是 不 可 比 较 的。 研 究 还 分 析 了 IDH-mu
t、
1p/
19q 缺失情 况、MGMT 状 态、手 术 切 除 程 度 (活 检、
部分切除、全切除)和术后治疗情况(治疗、随访),在

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诊疗新进展-440-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诊疗新进展-440-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440-脑恶性胶质瘤的临
床诊疗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脑胶质瘤的新综合治疗
1、恶性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
A、手术治疗[正确答案]
B、放疗
C、化疗
D、CIK免疫细胞治疗
E、贝伐单抗治疗
2、贝伐单抗治疗胶质瘤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现阶段短期疗效最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B、简单方便
C、副作用小
D、应长期大剂量应用[正确答案]
E、适合术后肿瘤复发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病
3、不能手术的初发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宜选哪种综合治疗方案()
A、手术+适型调强放疗+动脉介入化疗
B、手术+伽玛刀放疗+动脉介入化疗
C、伽玛刀放疗+CIK细胞免疫治疗+贝伐单抗治疗
D、适型调强放疗+静脉化疗+CIK细胞免疫治疗+贝伐单抗治疗[正确答案]
E、动脉介入化疗+CIK免疫细胞治疗+贝伐单抗治疗
4、复发的高级别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的患者宜选哪种综合治疗方案()
A、手术+适型调强放疗+动脉介入化疗
B、手术+伽玛刀放疗+动脉介入化疗[正确答案]
C、伽玛刀放疗+CIK细胞免疫治疗+贝伐单抗治疗
D、适型调强放疗+静脉化疗+CIK细胞免疫治疗+贝伐单抗治疗
E、动脉介入化疗+CIK免疫细胞治疗+贝伐单抗治疗。

大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与化疗

大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与化疗

大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与化疗江涛【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09(14)1【摘要】疾病的分子分型(molecular classification)是通过综合的分子遗传学分析,为疾病分类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从而使疾病分类的基础从宏观形态学转向以分子病理特征为主要依据的新分类体系(molecular pathology characteristics—based classification)。

当前,在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分型研究中,可以在DNA、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进行。

在DNA水平上,可以依据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基因组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或甲基化差异进行分型。

根据基因表达谱(mRNA)的水平差异进行分型是目前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分类分型的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芯片技术是上个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通量、大规模的分析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在功能基因组、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不久的将来,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分类分型标准的制定和个体化诊疗研究有望率先突破。

【总页数】2页(P1-2)【作者】江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4【相关文献】1.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研究进展 [J], 李朝晖;郭志钢(综述);李庆伟(审校)2.基因组和转录组学分析WHO Ⅱ/Ⅲ级大脑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分层 [J], 陈达阳(译);王行富(审校)3.大脑胶质瘤的病理分型与化疗分析 [J], 李进辉;陈鲜4.脑胶质瘤生物学标记物和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进展 [J], 李子为;蔡金全;蒋传路5.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以及分子分型对TEC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J], 李小龙;成宏;赵晨晖;涂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0
0 0
0
0 0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低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PFS可显著增加,生存 获益体现在术后4年 。

虽然研究显示PCV治疗有效,但血液学毒性较高。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替莫唑胺替代PCV, 是否可以减少毒副作 用,并取得一样的临 床获益?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22
A phase II study of a temozolomide-based chemoradiotherapy regimen for high-risk low-grade gliomas: Preliminary results of RTOG 0424
JanC. Buckner, Stephanie L. Pugh, Edward G. Shaw, Mark R. Gilbert, Geoffrey Barger, Stephen Coons, Peter Ricci, Dennis Bullard, Paul D. Brown, Keith Stelzer, David Brachman, John H. Suh, Christopher J. Schultz, JeanPaul Bahary, Barbara Jean Fisher, Harold Kim, Albert D. Murtha, Walter J. Curran Jr., Minesh P. Mehta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结 论

RTOG 0424研究标准Stupp方案治疗对
于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胶质瘤,疗效显著
三年OS达73.1%,这一结果较历史数据54% 比,具统计学差异( P < 0.0001 )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内容总结
从RTOG 9802研究结论显示对于高危的低级胶质瘤患者应术后
研究终点 : 主要终点3年OS 次要终点为PFS和安全性
EORTC: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EORTC 22844
低分级胶质瘤术后放疗剂量的Ⅲ期临床研究
EORTC研究设计: WHOⅠ、Ⅱ级胶质瘤全切/次全切后病
例分成低剂量组45Gy与高剂量组59.4Gy
研究结论:
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5年生存率 肿瘤无进展5年生存率 (58% VS 59%) (47% VS 50%)
3
1 0 0 0 0 1
5
0 0 0 0 0 0
1
11 32 1 20 0 7
2
20 11 0 12 0 11
3
52 5 2 23 0 44
4
12 1 0 0 1 11

5
0 0 0 0 0 0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 减少
感染NOS 淋巴细胞减少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1 0
1
15 3
0
Karim AB, et al.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1996;36:549-556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EORTC 22845
EORTC22845是惟一已完成的关于低分级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设计:
低级别胶质瘤术后8周内随机分成延迟放疗组、早期放疗组(54Gy,1.8Gy*30 ) 研究结论: 早期放疗组与延迟放疗组5年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期(PFS) (63% VS 66%)
RTOG 9802 Ⅲ期临床研究: 放疗±甲基苄肼、CCNU和长春新碱(PCV)治疗低级别胶质瘤.
Edward G et al JCO 2012 25(30): 3065-70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3
RTOG 9802研究解读
解读 解读
研究设计、入选标准、基线特征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解读
解读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联合化疗较单独放疗更显著 延长 LGG的总生存达5.5年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联合化疗十年总生存达60.1%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挽救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放疗组有2/3 的患者在疾病进展时接受了化疗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Cox比例风险模型(n=251)
无进展生存期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RTOG 0424研究解读
解读
研究设计、入选标准
解读
总生存、无进展生存期
解读
安全性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 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¾ 级 毒 性 反 应 发 生 率
3级毒性反应
4级毒性反应
主要的毒性反应是血液毒性和胃肠反应,胃肠反应主要为恶心和呕吐
从RTOG 9802研究,
看化疗在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角色
2015.2.5
10-2016-ONCO-1106842-0000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1
低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Low Grade Glioma, LGG)
–通常特指WHO I&II级胶质瘤
–是脑胶质瘤中预后相对稍好的类型: 中位OS为8-15年 –多见于相对年轻且活动较积极的患者:
放疗后的时间(年) RT RT+PCV 126 125 92 89 63 78 43 70 30 62 23 52 10 31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联合化疗十年无进展生存达50.5%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RTOG 9802研究解读
解读 解读 解读 解读
研究设计、入选标准、基线特征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安全性
新诊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 且具有以下三个或以上不良预后因素: – – – – – 年龄≥40岁 术前肿瘤直径≥6cm 肿瘤越过中线 术前神经功能状态> 1 星形细胞瘤为主(包括含有星形细胞瘤成份)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RTOG 0424研究解读
解读
研究设计、入选标准
解读
总生存、无进展生存期
安全性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研 究 设 计
低风险
年龄<40 完全切除
组1 = 观察组 分层依据:
组2 = 放疗(n=126) (54Gy/30次)
高风险
年龄≥ 40, 不完全切除 或活检
胶质瘤类型
(A、O、OA*)
KPS; 年龄; 影像增强
随 机 分 组
随访11.9年
研究目的 :
组3 = 放疗 +PCV ×6 (n=125) 治疗周期 CCNU 110 mg/m2 (第1天) PCBZ 60 mg/m2 (第8-21天) VCR 1.4 mg/m2 (第8和29天)
进行放、化疗联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RTOG 0424泰道做为原研药物,是唯一具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
的恶性胶质瘤一线化疗用药,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谢 谢 各 位 的 聆 听 !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24
(4.8年 VS 3.4年)
5年无进展生存率
(44% VS 37%)
临床及影像证实肿瘤进展的85例单纯手术患者中62%给予挽救性放疗,其中位生存期为48月 van den Bent MJ, et al. Lancet, 2005;366:985-990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RTOG 0424 入 选 标 准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安全性(血液学毒性)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PCV化疗,血液学毒性较高
RT(N=126)
毒性级别 1
血液/骨髓 血红蛋白减少 输血(红细胞) 血小板减少 输血(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减少 2 2 0 1 0 0
RT+PCV(N=125)
毒性级别 4
0 0 0 0 0 0
2
2 0 0 1 0 0
总体生存期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JCO 2012年:OS
死亡数:88(35%) 中位随访时间:5.9年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2014 ASCO:OS
死亡数:138(55%) ,中位随访时间:11.9年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RTOG 9802研究解读
解读 解读 解读 解读
研究设计、入选标准、基线特征
Barbara Jean Fisher, Jeff Lui, David R. Macdonald, Glenn Jay Lesser, Stephen
Coons, David Brachman, Samuel Ryu, Maria Werner-Wasik, Jean-Paul Bahary,
Chen Hu, Minesh P. Mehta and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解读
安全性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 +辅助化疗 显著提高高危新诊断LGGs患者生存率
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
三年OS
三年PFS
三年OS为73.1% ( 95 % CI :65.3 - 80 .8 % ) ,较历史数据比较P < 0.0001 三年PFS为59.2 %( 95 % CI :50.7 -67 .8 % )
–评估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研究终点: 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和安全性
备注:A:星形细胞瘤;0A:少突星形细胞瘤;O:少突胶质细胞瘤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4
入 选 标 准
组织学证实为WHOII级胶质瘤 不完全切除的成人患者或年龄≥ 4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