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梦想,一段回忆
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成都考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生李婧
考官是两位很和气的中年老师,问我“平时看了些什么书,喜欢哪一部?”这样的问题。我回答了几部小说,其中一啊是《海底两万里》。老师突然问:“船长是哪国人?”没想到会这样问,我记不太清了,这一点后来想来是比较遗憾的。关于《巴黎圣母院》,老师又问:“那个吉普赛女孩叫什么?”我平静下来,说出了拉·爱斯美拉达几个字。
这种文学作品的回答,可千万别说自己不熟的作品。要是问到一些很细节的问题,恐怕回答不好,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一点是在这其中我得到的一点小小收获。其实我认为写作之重点在于悟性和灵性。读了再多的书,没有写文章的感觉,看不到生活中平凡而闪烁的东西,缺乏想像力,那读多少书之于文学创作也或许只算是抄袭。不过书是不可不读的,这应该就是一种如油画般的积累:有了执着地堆积,才有了彩色的记忆。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所喜欢的。对中国古典戏剧,我比较感兴趣。于是这一关不难过,老师叫我叙述《墙头马上》的内容。我开始以为他们会问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呢。说完之后,又讲了讲《救风尘》,还有关于曲牌名和赋、比、兴的问题。
曲牌名是由曲中前几个字所得,不表示曲牌意思,只作曲牌相互区别之用,同后来的词牌名,它们一般不代表词曲的意思。而作为曲牌名,在古典戏曲戏剧中,是用来规定乐曲的旋律曲调。旧曲子经过社会筛选,基本固定下来。这些固定的曲子,例如大曲中的某些段落,就是曲牌。
赋是一种句式,是前后句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老师让我各举一例说明赋、比、兴。赋可以举学过的《木兰诗》: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爷娘去,墓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比就是比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兴呢,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个其实我当时有些记不清楚了,心里就慌了,老师叫我别紧张,让我再想想。其实是有一句可以说的: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两句是以白兔喻弃妇。
关于这个环节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平时学习好语文知识太重要!
在面试过程中,老师问道,如果我是制片人,会选择做什么样的节目。我只是本分地回答:做老百姓喜欢的。我想,中国老百姓中,普遍地有类似或相同的经历:孩子升学,社会保障,就业压力之系列问题,在文明社会步履匆匆的征程中,缓解百姓烦恼,为其寻找解决之路,是可以成为节目内容的。所以,文娱节目,大众化的电影电视剧,访谈并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些电视节目类型,我会去制作的。
几天以后,在复试榜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当时很激动,很开心。
紧接着是复试:命题故事与影评写作。
命题故事有几个选择:《带摄像头的手机》、《中年男女》、《一辆山地自行车》和《手铐》。我选择了《带摄像头的手机》。写一个盲女,爷爷,陌生女人和带摄像头的手机的故事。女人因为手机,迷失在现代社会的楚楚衣冠之下,老人为了救赎她的灵魂而最终死去,盲女在与爷爷等待朝暾夕月的山头用手机照下了日出和她的纯洁的笑。结尾是女人和盲女还在木屋在床上沉沉地睡着,而人间的不可磨灭的干净,已在女人心里开出一缕新的色彩。
我想,这种写作把故事开端、经过、高潮、结局写好,有情节就好了。重要的一点是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要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
第二天上午考文化综合常识——语文、数学和外语的一些相关知识。难度倒不大,就是时间紧,只有两个小时。语文不考作文,外语不考作文和听力,数学的题目不多,基本上是平时做过的。
下午影评写的是《可可西里》,我觉得自己运气实在是好。为了可可西里和藏羚羊,我曾哭了几次,还写过一篇关于藏羚羊的短评。所以这篇影评我写得很顺利,以致愉快而快速地赶到机场,登上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飞机。
我从主题立意、人物、结构三个方面来写。因为事先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专门学影评,所以就按自己的感觉,写那一群拥有信仰的勇士,无知善良的山民,野蛮恣肆的盗猎者。当巡山队烈士的鲜血,在沙漠中开出一朵一朵不败的花;当他们为了事业而肝脑涂地,颤抖着沉入绝望的沙底——他们是为了信仰而接近天堂的信徒。善于日泰,关于刘栋,关于阿旺,我想到的太多,他们所被赋予的,不仅仅是勇敢,是责任,更是那火热的执着的心。
这是一个关于执着与勇气,求生与毁灭的记录着善良的脚印一步一步接近理想圣殿的人类的抵抗,是以启迪社会,呼唤理性,直面现实等为价值目的的人性寓言。在2004年的东京电影节中,《可可西里》获奖,在国内票房排名中,《可可西里》也居高不下。
结构方面,我认为是以一条立意明确的线索从开始强巴的被困、被杀引出人物和事件,到最后日泰的死,叙述了这一行出没在荒原的人们。结尾,一张巡山队的照片飘摇而至,“我”结束了暗访,回到现实。
当时看片时发现旁边有个女生在抹眼泪,后来我问她:“你以前看过《可可西里》吗?”她说:“没有。”于是心里便愈加庆幸起来。
影评部分需要写一张试卷和一份评论,看的是电视散文,名字叫做《今夜》。写一位寂寞的老人在生日之夜等待儿子的一个电话。作品中反复出现老人回头与那部红色电话的长镜头,剧末的那句话是:我的儿子,假如你今夜给我来一个电话——那么,我明天的日子,将不再是秋风飒飒;我明天的黄昏,将不再是幕色沉沉。
我很感动,突然想起爷爷。在某一个有明月的独自一人的晚上,他也会和所有老人一样,寂寞。
卷子上的题目是这样的:老人为什么在今夜如此渴望?哪些镜头表现了老人的渴望?
老人渴望的是儿子的电话,更是在这明月照孤楼的时刻,来自亲情的温度。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他感叹儿子的成长;可是儿子已离开他的生活:悄悄的,匆匆的,就像一场无法遏止的流逝——除了寂寞,除了思念,老人,还能留下什么?他多渴望儿子的问候,像小时候一样,欣喜而期待他的如同生理基因的生日密码。其实这透露的是老人发自内心的孤独。儿子有多少电话号码是熟记在心的,对老人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能记住那不多的几位数,能在繁忙地空暇,也拨通老人的电话,仅仅说:“爸爸,生日快乐!”
镜头透过“公用电话”的透明告示牌,熙熙攘攘的人在电话机旁边涌动,电话生意繁忙,而更繁忙的是人的心。老人渴望在这种变相的社会中,人们不再只重视人际交往,而能多点对父母的挂念,即使只要一点点时间,打个简短的电话。
三次红色电话的长镜头,三次老人缓慢而期待地回头,安静慈祥。老人的渴望,表现在神情里,表现在行为上,表现在那部大红色古旧的电话机中。一架老花眼镜,记载了他的人生,他的落寞的守候。
命题写作,题目是《窗》,要求真人真事真情感。我写了我家三口与外公外婆的心窗。以一段离奇的经历,写了老人对儿女的体贴,老人的脆弱、喜悦与苦衷。感觉上我的命题写作与影评写作的故事来源是同一类型的,写起来比较容易投入,写作时间前后又仅仅半个小时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