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音乐的种类及其艺术价值
吉林民间音乐的特色以及价值意义探究
吉林民间音乐的特色以及价值意义探究吉林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和极高的价值意义。
本文将从其历史渊源、音乐风格、表演形式和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究。
吉林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发展经历了辽、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吉林民间音乐的主要流派有三:辽东派、中原派和吐尔派。
吉林民间音乐的特色在于其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
辽东派以其豪放激昂、热情奔放的风格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娜娜》、《媚儿》等。
中原派音乐风格较为庄重典雅,代表作品有《满江红》、《渔舟唱晚》等。
吐尔派音乐则受到了满洲音乐的影响,以其富有特色的节奏和旋律而著称,代表作品有《月儿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吉林民间音乐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还借鉴了汉族、满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吉林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独特魅力。
吉林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合唱、对唱、器乐演奏等。
独唱是吉林民间音乐最为典型和常见的表演形式,由一位歌唱者独自演唱,既能展示他们的咏史能力,也能展示他们的喉咙力量和音乐才华。
合唱是指两人或多人一起演唱,既有和声的搭配,又有曲式的演绎,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对唱是指两人或多人同时演唱同一首歌曲,既能对唱者进行对比,也能彰显出吉林的独特精神。
器乐演奏则是指利用吉林特有的乐器演奏音乐,例如马头琴、二胡、笙等。
吉林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给观众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吉林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方面,吉林民间音乐是吉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能够体现当地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它不仅是吉林人民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吉林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吉林民间音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将民间艺术与音乐结合,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现在流行音乐很流行,很多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民族还有很多动听的民族歌曲。
远古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劳动生活。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美的意识的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一、劳动号子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号子的功用:一方面,起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号子的音乐表现的限制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唱者就有较大的余力去发挥号子的艺术表现。
号子的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的劳动的指挥者。
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起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等作用,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有关。
如东北的《哈腰挂》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
——学唱《黄河打硪号子》;《打夯歌》农事号子:一1/ 5般在农事劳动中唱。
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等。
如《舂米号子》船渔号子:其所伴随的劳动有水运、打渔、船务等。
如《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工号子》号子的艺术特征:1.表现方法直接简朴,音乐性格坚毅、粗犷;2.节奏的律动性;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与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其结构特点有二:简单、规整,多为平叙性和对应性的段式;乐段独立性不强,为配合劳动而反复唱,段落感不强,随劳动结束而结束。
二、山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传统山歌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述。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音乐通常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1、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2、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规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3、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这种音乐往往是沿用古乐或摹拟古乐。
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内容及形式都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4、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善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
其他文人音乐,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
5、宗教音乐,主要是指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的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
6、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种类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种类及其特点1、种类:(1)民间歌曲(2)民间歌舞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民间器乐2、特征:(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地域性:包括语言、性格、音乐特征(3)即兴性(4)流传的变异性三、民歌的价值1、民歌具有人文价值;2、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3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四、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于乐的高度结合;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五、民歌的分类按历史时期分:传统、革命、新革命等;按民歌歌词内容:劳动类、叙事类、爱情类、社会时政、生活类、新词类、风俗类、儿童生活类等;按地方色彩区分;按体裁。
民间音乐分类有民间歌曲
1、民间音乐的分类有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歌舞、民族器乐五个类别,其中戏曲音乐的水平代表着民间音乐的最高发展程度。
2、我国第一部歌唱理论著作《唱论》的产生,是对宋元时期声乐理论的总结。
3、我国文人音乐包括“琴乐”和“词乐”两个部分。
4、元代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则是我过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支手弹琵琶曲。
5、鼓子词:一种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的说唱形式。
6、诸宫调:宋代的大型说唱形式,创始人为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
7、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个部分,前者是戏曲形式,后者是古代的“艺术歌曲”。
8、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9、《唱论》:元代燕南芝菴著,是我国最早一部关于探索歌唱艺术的论著。
10、朱载堉发明的“新法密律”,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十二平均律”学说,也是我国明代最重要的乐律理论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
11、《山门六喜》这是一首苏南牌子小曲,流行于江苏地区用琵琶自弹自唱的曲牌体套曲。
12、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西藏藏族的《囊玛》和云南纳西族的《白沙细乐》则是各兄弟民族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歌舞音乐遗存的乐种。
13、弹词:是我国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说唱音乐。
(嘉庆年间的陈遇乾、俞秀山和同治年间的马如飞最具代表性。
14、四大唱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它们都产生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主要原因是在于这里是元末明初南北戏曲的汇集之处。
15、梆子腔:是戏曲音乐板腔体的首创剧种,即创立了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
16、皮簧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与二簧为主要声腔。
17、西安鼓乐:长期流行于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大型器乐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的演奏形式分“坐乐”和“行乐”两种。
18、朱载堉“新法密律”的提出,彻底解决了我国乐律学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黄钟还原”难题。
朱载堉提出的这个理论,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反映了我国明代在世界律学研究领域中所据有的领先地位。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较为多样,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和乐器等因素,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多个类别。
首先,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贵族阶层享受的音乐形式,表现出庄重、典雅的特点。
宫廷音乐主要包括雅乐和宫调,雅乐又分为大雅、小雅和颂三个部分,它们用于祭祀、宴会和重大仪式。
宫调是古代君主的乐队演奏曲目,其音乐形式以洪亮、庄重、慷慨激昂的风格而著称。
其次,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音乐伴奏,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戏剧的完美结合。
戏曲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剧种,分为京剧、豫剧、昆剧、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各具特色。
戏曲音乐以其高亢激昂、婉转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唱腔而著名,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再次,民间音乐是中国广大民众所喜欢的音乐形式,其源远流长,风格各异。
民间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陕北民歌、苏州评弹、云南民间音乐等。
民间音乐大多通过歌唱、弹奏乐器以及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其特点是音乐旋律朴实淳厚、歌唱方式自由自在,常常以富有生活气息的主题和情感为主要内容。
最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文化面貌。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音色和演奏技巧而著名,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圆舞曲、壮族的木鱼等,都是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代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是多样性、传承性和情感性。
中国广大的地理和民族多样性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充满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性非常强,许多音乐形式和曲目在数百年甚至千年的演变中得以保存和发展。
另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其音乐旋律和歌唱方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民间歌曲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 音乐性格 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 曲折、多样的旋法 曲式结构
(1)对应式 (2)启承转和式
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 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二、号子
1、号子的概述:又称劳动号子,是生产并应用于劳动,具有 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最常见的歌唱方 式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就是劳动的指挥者。 2、号子的种类: (1)搬运号子 举例:《哈腰挂》 (2)工程号子 举例: 《打夯歌》 (3)农事号子 举例:《舂米号子》 (4)船渔号子 举例:《船工号子》 3、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 (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节奏的律动性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靛花开”等,明末清初就 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俗曲。用这个曲调填词的民歌内容相当广 泛,大多为欢快、喜悦的情绪,如《放风筝》、《小看戏》;也 有叙述较强的诉苦内容,如《逃难小调》;也有抒发思念之情的, 如《摘棉花》、《情郎害病》、《绣五更》。
(3)鲜花调:又叫“茉莉花”,该曲调变体 很多,但填入其他内容的歌词的情 况很少,大 部分都唱茉莉花原词。例如:江苏《茉莉花》 和河北《茉莉花》。 (4)银纽丝调:又叫“银绞丝”,兴盛于明 代嘉靖、隆庆年间,流传于我国南北,华北和 江浙一带更多,曲调语言性很强,旋律明快, 内容大多是亲家母之间的抱怨和闲言碎语一类 的,因此又叫“探亲家”、“探亲顶嘴”,如 《会亲家》。
——山歌、号子、小调
民歌的艺术特征
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长于抒发人们的内心世界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与文化价值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与文化价值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人物,还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都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与文化价值。
一、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民间音乐是指人民群众自然生活、劳动和节庆活动中创造和表达感情、反映思想的音乐艺术。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民间音乐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艺术形式,它既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承载了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文化。
而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则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明代是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的民间音乐呈现出了旋律优美、技巧精湛、丰富多样的特点,如《长相思》、《阳关三叠》等。
而到了清代,民间音乐则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
清代的民间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开始向歌舞剧靠拢,在音乐的流派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例如,京剧、评剧等新型戏曲的出现,使得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二、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1. 说唱结合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被称为说唱艺术,即将诗词或故事讲述穿插在音乐旋律中。
这种形式的代表作品有《秦淮河夜泊》、《杨家将赴大兴》等。
2. 乐曲结合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通过面向大众、简单易懂、流传方便等特点,将乐器演奏与民间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此类作品如琴曲《阳春曲》、笛曲《高山流水》等。
3. 以歌为主的表演形式。
在明清时期,民间歌曲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表现形式。
这类作品大多取材于人生百态和爱情、友情等主题,如《一剪梅》、《卜算子》等。
三、民间音乐的意义民间音乐在明清时期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民间音乐是反映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理念和人们生活习惯的镜子。
它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音乐艺术的重视,而且通过对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是经过千年发展积累而形成的音乐体系,其核心特点是音乐结构的稳定和内部规则的严谨。
本文将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一、音乐结构的稳定性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主要有四种:小令、大曲、古曲和说唱。
这些曲式都有着明显的结构特点,例如小令一般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分又称引子,用来引出主题;中部分又称高潮,传达感情;后部分又称收尾,为整首曲子画上完美句点。
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形成曲式的完整性和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曲子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模式也十分固定。
例如古曲的旋律大多采用九宫格调式,这是一种规定好了音高、音程和心理寄托的音阶模式,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曲子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而民间音乐中的调式多为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这也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旋律模式。
二、内部规则的严谨性中国传统音乐中还有一些非常严谨的内部规则,如“节奏点”、“音域绕口”、“腔调”等。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节奏点”,即为每个乐曲内部规定好的节奏点。
这些节奏点往往出现在关键的旋律转折处,使曲子更加紧凑有力,让听众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而“音域绕口”则是指利用音乐中的特殊技巧来改变音调的高低,从而达到美化旋律的效果。
这种技巧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中,丰富了其音乐表现力。
最后,说唱艺术中的“腔调”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大特色。
不同地区和不同流派的说唱艺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这些腔调不但能够使说唱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增强听众的身临其境感。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和内部规则的严谨性都为其艺术价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艺术上具有多重价值:一方面,传统音乐的固定结构和规则使其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中的艺术审美观和哲学思想。
一方面,这些规则也使得音乐的编排更为严谨,更能够告诉听众曲子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小寒冬季传统音乐与民间艺术
小寒冬季传统音乐与民间艺术冬季的寒冷并没有阻挡人们热爱艺术和音乐的热情。
尤其在中国,冬季传统音乐与民间艺术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传承着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介绍小寒季节中受人喜爱的传统音乐和民间艺术形式,并探讨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古琴:古老而神秘的音乐精灵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在小寒季节里流传最广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
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弹奏技巧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目光。
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演奏古琴,人们可以在冬日的寒冷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温暖,体验到一种与古人心灵的交流。
二、豫剧:小寒中的戏曲盛宴豫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也在小寒季节里展现了它的魅力。
豫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在小寒季节,豫剧演出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娱乐活动,各地戏迷争相观赏。
豫剧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三、民间舞蹈:冬季的热情跳动冬季,虽然寒风刺骨,但民间舞蹈却在小寒季节里展现出活力与热情。
从广场舞到传统舞蹈,人们通过跳舞来展示自己的热爱与激情。
舞蹈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方式。
在寒冷的季节里,民间舞蹈给人们带来了一份温暖和活力,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四、皮影戏:神秘而精致的艺术表演小寒季节,皮影戏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各个地方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通过艺人们的巧手,黑色的兽皮变成了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加上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皮影戏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和美的享受。
在寒风凛冽的季节,皮影戏为人们带来了一丝神秘和温馨,也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历史血脉。
总结:小寒季节的传统音乐与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古琴、豫剧、民间舞蹈和皮影戏等形式无论是在技艺还是在文化内涵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它们通过音乐和艺术的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传承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论民间音乐的种类及其艺术价值
论民间音乐的种类及其艺术价值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
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因此,民间音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民间音乐可分为两大类:民间声乐和民间器乐。
一.民间声乐民间声乐也叫“民间歌曲”,简称为“民歌”,这种“民歌”与诗歌中的“民歌“是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
民间音乐的“民歌”,是既有词又有曲的,所以它属于音乐范畴;诗歌中的“民歌”只有词而无谱,故它属于文学范畴。
我国的民间声乐有很多种,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风格,代表其所在地区的一种民风,因此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
下面我列举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做详细的介绍,让大家来体会一下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
1.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都说民歌是民族的魂魄。
那么陕北民歌成长在崖伴上、川道里、窑洞中,代代传唱,生生不息,生命无限,常听常新,它们是黄土高原上的传世经典,留我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也是中华民族一块引以自豪的艺术瑰宝。
陕北的民歌特点是高亢、婉转、明朗、悠长、质朴、雄浑、厚重的曲调,而陕北民歌又以信天游为主的歌词,可以说上述也是信天游的特点。
“信天游”的内容表现了比较丰富完整的故事,最常见的大多都是情歌,歌词中实在但又不失浪漫的话语表达着这片高原上纯美的爱情。
比如:龚琳娜在血色浪漫中演唱的一个插曲《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歌词如下: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细箩箩淘沙半箩箩金,妹绣荷包一针针,针针都是想那心上人.哥呀,我前半晌绣后半晌绣,绣一对鸳鸯常相守,沙濠濠呀水留不住,哥走天涯拉上妹的手.哥呀,我前半晌绣后半晌绣,绣一对鸳鸯常相守,沙濠濠呀水留不住,哥走天涯拉上妹的手.哥呀。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民间歌曲分析报告
民间歌曲分析报告1. 引言民间歌曲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音乐形式,通常由普通人创作和演唱。
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情感和思想,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分析民间歌曲的特点、流行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2. 分析2.1 特点民间歌曲具有多样性和传承性。
首先,民间歌曲的多样性体现在创作内容和音乐形式上。
由于其由普通人创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经历,因此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表达,对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的关切,以及对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等。
同时,在音乐形式上,民间歌曲可以是简单的单声部歌曲,也可以是复杂的合唱曲或乐器伴奏曲。
其次,民间歌曲的传承性体现在其流传方式和口口相传的特点上。
传统上,民间歌曲通过嘴对嘴的方式传递,由于继承人的努力,使得这些歌曲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了民间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民间歌曲也逐渐通过录音、电视等媒体方式传播,从而更广泛地被人们所知晓。
2.2 流行趋势在现代社会,随着音乐市场和媒体的发展,民间歌曲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流行趋势:首先,多样性的流行。
现代社会对于音乐的需求更加广泛,人们对于音乐风格和创新程度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民间歌曲在创作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
例如,现代流行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元素在民间歌曲中的融入,使得民间歌曲更加多样化。
其次,个人化的流行。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个人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民间歌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个人化创作的流行趋势也使得民间歌曲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并使得更多人参与其中。
2.3 对社会的影响民间歌曲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间歌曲能够传递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歌曲的歌词和音乐,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歌曲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人们之间建立了情感的共鸣,并提供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各个民族群体中形成的一种音乐体系,它包括了众多的音乐风格和曲种,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大致分为四个主要分类:北方民间音乐、南方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和宗教音乐。
首先,北方民间音乐是中国北方地区民众以民歌为基础,结合其特有的乐器演奏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北方民间音乐通常较为简单,以故事叙述和史诗歌唱为主要特点。
北方地区的传统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等,配器上多以弦乐器为主,但也会加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其中著名的北方音乐曲种有《梅花三弄》、《二人台》等。
其次,南方民间音乐主要指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
南方民间音乐以艳丽、柔美为主要特色,节奏优美,旋律多变。
民间舞蹈在南方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山歌万曲,京剧一班”之说。
南方地区的传统乐器有琵琶、笛子、月琴等,同样以弦乐器为主要配器。
南方音乐的代表曲目有《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
第三,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群体所创作和演绎的音乐。
由于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所以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形式也千差万别。
每个少数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乐器、曲调和舞蹈形式。
著名的少数民族音乐有藏族的《舞蹈音乐》、蒙古族的《草原之歌》、哈萨克族的《阿勒泰山之歌》等。
最后,宗教音乐是中国各个宗教信仰中所产生的音乐形式。
中国宗教音乐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和伊斯兰教音乐。
宗教音乐通常以唱诵经文为主,并伴以乐器演奏和舞蹈。
宗教音乐在表达信仰、宣扬教义、祈福祷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宗教音乐有佛教音乐《法华经十万咒音乐》、道教音乐《太乙仙梁浸爱绩千仞天舞曲》等。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曲种,反映了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形态。
无论是北方民间音乐、南方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还是宗教音乐,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展现着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是民众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中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类别: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散逗兆、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2、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
少数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样,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有农乐舞、维吾尔族有乃赛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谐、弦子、堆谐、囊玛,瑶族有长鼓舞,苗族有芦笙舞,侗族结合;曲调明朗活跃,旋律线条较为朴直,棱角鲜明;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作性;结构更为匀称,多对冲租称曲式等。
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4、戏曲音乐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指游协调舞台节奏。
5、民族器乐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按其演奏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即:(1)独奏音乐,包括管乐器独奏、拉弦乐器独奏、弹弦乐器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和其他乐器独奏;(2)合奏音乐,包括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中国民族器乐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的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
6、综合性乐种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四种类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乐种。
扩展资料:民间音乐(Folkmusic),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音乐历史知识:《世界民间音乐的类型和特色》
音乐历史知识:《世界民间音乐的类型和特色》世界民间音乐的类型和特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
其中,民间音乐在各种音乐类型中具有独特的位置。
民间音乐传承了不同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世界各地的几种主要的民间音乐类型和它们的特色。
非洲音乐非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陆,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
非洲民间音乐中,节奏感极强,常用手鼓、铜鈸、木鼓等打击乐器演奏。
同时,非洲民间音乐还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歌曲内容大多关于生活的悲欢离合、神祇和历史传说。
其中,西非民间音乐代表着非洲音乐的经典和典型。
西非地区的民间音乐,常以djembé(一种手鼓)为主奏乐器,用编绳制的鼓面演奏,富有强烈的节奏和旋律感。
此外,利比里亚的民间音乐,代表着非洲音乐另一个重要的类型。
利比里亚民间音乐,常以手鼓和人声为主,歌曲内容描写社会生活以及人们对黎明和希望的追求。
南美洲音乐南美洲地域广袤,民族多元,拥有独特的民间音乐传统。
在南美洲的民间音乐中,节奏感强,通常使用吉他、手鼓、木琴等乐器。
南美洲音乐风格形式多样,有慢歌曲,也有快歌曲,旋律各不相同。
在南美洲的民间音乐中,巴西民间音乐最为著名。
巴西音乐有着浓郁的非洲和葡萄牙的音乐元素,以巴萨诺瓦、桑巴、布劳沙等音乐类型为主。
此外,在安第斯山脉区域,安第斯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
安第斯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多为各种长笛、手鼓、木琴、锣等,歌曲内容主要讲述山地生活和本土神话传说。
欧洲音乐欧洲民间音乐是各国民间音乐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文化认同。
欧洲民间音乐以流行音乐为主流,使用吉他、琴、手风琴等乐器演奏。
欧洲民间音乐的创作受到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爱尔兰音乐,其中爱尔兰传统音乐就是欧洲美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爱尔兰民间音乐外,瑞典的民间音乐也别具特色。
瑞典民间音乐通常使用小提琴、笛、手风琴等乐器,歌曲内容反映了瑞典北部农业和渔业的生活。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
一、起源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汉朝和唐朝时期,民间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各种乐器如琴、瑟、笙等演奏出美妙动听的曲调,为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在古代,传统民间音乐主要用于庆祝节日、祭祀神灵以及农耕活动等。
二、特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具有以下特点:1. 抒发情感:传统民间音乐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
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2. 反映生活: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以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主题。
它描绘了人们在田野劳作、婚庆、采茶等各种场景下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3. 承载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承载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如传统节日、尊师重道、家庭和谐等。
通过这些音乐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4. 器乐和人声的结合: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通常由器乐和人声的结合构成。
器乐如笛子、二胡、琵琶等演奏出乐曲的主旋律,而人声则通过歌唱来传递音乐的情感。
三、发展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仍然活跃着,并且不断发展。
以下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一些典型类型:1. 京剧音乐: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其音乐以咏唱为主,通过器乐和人声的结合,表达人物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2. 茶山戏音乐:茶山戏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其音乐以声乐为主,以气势磅礴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方式闻名。
3. 苏州评弹音乐:苏州评弹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音乐以琵琶、二胡等为主要乐器,以抒发情感和讲述故事为特色。
4. 民族民间音乐: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形式,包括藏族的圣歌、维吾尔族的古典乐曲等,这些音乐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也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及主要特征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及主要特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表达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风格和特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可以从地域分为北方音乐和南方音乐两类。
北方音乐主要包括京剧、评剧等曲艺形式,以及二胡、琵琶等弹拨乐器的演奏。
京剧和评剧是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音乐形式,其中京剧以京腔、划子腔为主要表演方式,评剧以评书为文本,以板眼腔为主要表现手法。
北方音乐以其激昂豪放的节奏和高亢激情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而二胡和琵琶作为弹拨乐器在表演中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高超的技巧受到广泛赞赏。
南方音乐主要包括广东音乐、客家音乐、崑曲等。
广东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韵律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客家音乐则是客家族群中常见的音乐形式,其音乐风格较为简单朴素,具有清新雅致的特点。
崑曲是中国南方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其表演形式以唱为主,搭配器乐和表演动作,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同于西方音乐,它注重表达情感和传递人文价值观。
在演奏和表演中,音乐家和演员都需要借助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的方式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这种综合的表演方式使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视听效果和感染力。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表达。
不同的音乐形式有着各自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如京剧以其独特的锣鼓声和起承转合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戏剧的紧张感和变化性;而广东音乐则以其流畅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柔美和婉转。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又共同追求表达情感和传递人文价值观的目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演方式,为世界音乐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
[精品]我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精品]我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主要形式和传承保护等方面,阐述个人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在中国境内,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音乐艺术形式。
它既包括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也包括在民间流传的现代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
从秦汉时期的乐府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音乐体系,再到现代的民间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1.地域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迥然不同。
例如,江南水乡的音乐清新秀美,北方草原的音乐粗犷豪放。
2.民族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
例如,汉族的音乐多采用五声音阶,旋律优美;少数民族的音乐则多采用七声音阶,节奏明快。
3.群众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既可以在田间地头、工厂矿井等场所流传,也可以在舞台表演中展示。
4.传承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5.多样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包括民歌、戏曲、说唱、歌舞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
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1.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广泛流传的歌曲,具有韵律优美、节奏明快的特点。
它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多种类型。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间音乐的种类及其艺术价值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
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因此,民间音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民间音乐可分为两大类:民间声乐和民间器乐。
一.民间声乐民间声乐也叫“民间歌曲”,简称为“民歌”,这种“民歌”与诗歌中的“民歌“是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
民间音乐的“民歌”,是既有词又有曲的,所以它属于音乐范畴;诗歌中的“民歌”只有词而无谱,故它属于文学范畴。
我国的民间声乐有很多种,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风格,代表其所在地区的一种民风,因此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
下面我列举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做详细的介绍,让大家来体会一下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
1.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都说民歌是民族的魂魄。
那么陕北民歌成长在崖伴上、川道里、窑洞中,代代传唱,生生不息,生命无限,常听常新,它们是黄土高原上的传世经典,留我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也是中华民族一块引以自豪的艺术瑰宝。
陕北的民歌特点是高亢、婉转、明朗、悠长、质朴、雄浑、厚重的曲调,而陕北民歌又以信天游为主的歌词,可以说上述也是信天游的特点。
“信天游”的内容表现了比较丰富完整的故事,最常见的大多都是情歌,歌词中实在但又不失浪漫的话语表达着这片高原上纯美的爱情。
比如:龚琳娜在血色浪漫中演唱的一个插曲《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歌词如下: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细箩箩淘沙半箩箩金,妹绣荷包一针针,针针都是想那心上人.哥呀,我前半晌绣后半晌绣,绣一对鸳鸯常相守,沙濠濠呀水留不住,哥走天涯拉上妹的手.哥呀,我前半晌绣后半晌绣,绣一对鸳鸯常相守,沙濠濠呀水留不住,哥走天涯拉上妹的手.哥呀。
歌曲中表达的是爱情,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实在是将陕西人淳朴善良的性格体现的完美。
同时还体现出,陕北民歌曲调,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这其实并不是信天游独有的特点,但是陕西人将信天游反复的吟唱体现出的意境却是独一无二的。
下面以几首歌曲为例,详细介绍信天游。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 , 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 ,米脂一带. 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音调,深刻地抒发了一个被地主老财逼出门外,有家不能归的脚夫的愤懑心情,和对家乡、妻子的深切怀念。
歌曲一开始,连续向上四度的音调,既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又表现了他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但是,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希望和要求常常化为泡影,他只好把仇恨埋藏在心底,继续流落在外,过着艰难的生活。
下句“为什么我赶脚人儿(哟)这样苦命?”旋律一起即伏,大幅度向下的音调,正是这种愤恨不满和感慨情绪的交织。
这是信天游中基调有些悲凉的那种,但是在这首歌曲中却依旧是带着那么朴实的态度,没有对生活放弃,依旧是行走在悲苦的逃命途中,没有对生活放弃,依旧内心中对怀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生活还是得继续,这种生命的韧性是黄土高原特别的礼物,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着这么一株绽放绿意的“信天游”,给陕北的人们以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的寄托。
2.梅州客家山歌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形成民歌中独立的一支。
梅州客家山歌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歌中独立的一支,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世代相传,主要以"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双关、重叠等手法。
客家山歌基本是四句七字体,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曲调丰富,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其腔调共有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
梅州客家山歌还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心声,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民系文化,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的特点,它作为民间媒介的时尚广播,传递的是时代的心声。
经过其不断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情歌的数量最多,内容最精彩,文学价值也最高。
除"情歌"之外,尚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调"等,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反映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摒弃。
梅州客家除少部分是上层阶层,大部分是贫苦农民、雇工和小手工业者。
他们备受土豪劣绅的剥削欺压,官府横征暴敛,土匪骚扰,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几乎把生活逼上绝境。
有许多山歌反映了苦难人民的心声,如:正月里来是新年,做人阿妹不值钱。
爹娘家产涯无份,当作猪牛去卖钱。
3.河曲民歌河曲民歌都具有鲜明的主题。
河曲位于晋西北高原的黄河弯曲处,这里的农民历来生活极为贫苦,为生活所迫,农民们不得不于每年春天,纷纷背井离乡,哭别亲人到口外(内蒙河套一带)去谋生,在那里或揽长工、打短工,或挖煤、扳船,以求挣得几个工钱养活全家:“万般出于无其奈,扔下亲人走口外。
”他们春去秋归,年年如此,有的则数年不归,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依无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
”在旧社会,这里的贫苦农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
由于“西口”路上,沿途盗匪出没,常有生命危险。
自己的丈夫到了口外,能不能找到“营生”?在地主富农的残酷剥削和虐待下,能不能活着回来?这些都不得不使留在家中的妻子提心吊胆。
民歌《走西口》:“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两只眼睛泪双流,走路你走大路,千万不要走小路,大路上行走的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坐船你做船后,万不可坐船头,船头上风大波浪高,怕你掉在水里头”。
“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表明是一对新婚夫妇,为了生计所迫,不得不被迫分离,哥哥走口外,妹妹“两只眼睛泪双流”,对哥哥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哥哥要“走大路,坐船头”“大路行走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船头风大波浪高,怕哥哥掉水里”句句真是贴切,发自肺腑之言,情深意切。
在河曲,这类反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很多,而且都极为深刻。
正是因为《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了农民的苦难和辛酸,因而这些民歌,不但为河曲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广泛流行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
情歌和有关婚姻题材的歌,在河曲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
在封建社会之中,由于妇女受着“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尤为深重,因而她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也更为强烈。
所以这类民歌大部分是从妇女角度唱出的,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凡有关爱情生活以及有关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涉及到了。
表现情人相会的,如: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
野雀雀落在麻沿畔,依心小话话说不完。
你要和小妹妹长长间坐,觉不着天长觉不着饿。
(河曲:《依心小话话说不完》)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高尚的情操和纯真的感情。
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吃人的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却象无形的锁链,紧紧地束缚着人们,青年男女要想通过自由恋爱达到婚姻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因而他们那种真挚而热烈的恋爱,常常是以悲剧的结局而告终,而妇女的命运尤为悲惨。
她们或者因买卖婚姻而被父母包办:“我妈妈我大大爱银钱,把我卖在阎王殿”,或者因受媒婆欺骗而堕入火坑:“小奴家今年一十七,你老汉今年六十一;我的娘上了媒人的当,金花花插在你家朽木上。
”当她们不得不服从那强迫的婚姻后,便只好忍着“长年止不住泪蛋蛋流”的痛苦而抱恨终身。
有的则“千盘万算没活头,凉凉扑在黄河(里)头”,或者“手搓麻绳二尺五,中梁上上吊死得苦”,以死表示她们对强迫婚姻的反抗。
这些民歌,正是她们对吃人的礼教和不合理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
二.民间器乐民间器乐按演奏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四种。
中国民间的每一种乐器都代表着一种文化,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喜欢的民间乐器,和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1.埙埙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件民族乐器,据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埙源于远古人狩猎用的一件石器——石流星(大概样子像后来的流星锤,就是一块石头后面穿上绳索,用以投掷击杀猎物)。
远古人在狩猎时偶然发现,若对准石流星上用以穿绳索的小孔吹气,则呜呜有声,好似野兽鸣叫,因此便用它来诱惑猎物,后来逐渐发展,就成了原始的埙。
到了四五千年以前,出现了有两个音孔的三孔埙。
到了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晚期,埙已经有了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在前700多年的春秋时期,出现了有六个音孔的七孔埙,能吹奏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埙作为一件乐器,也就基本成型了。
众所周知,古有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音之分,这看似不起眼的埙,在其中竟独占土音。
其实古代制埙的材料很多,有陶、石、玉、木、象牙等,但后来多为陶制。
埙是一种中音吹奏乐器。
古有:“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而为之”的说法。
埙在古乐之中负责填充中音,和谐高低音,所谓“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正,轻夺迷失,将金石以同功……”的说法,正体现了埙的功用。
埙在古乐中的地位等同于钟磬,可见古人对其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埙在古代常与笛子合奏,象征兄弟之情(或许是“埙笛”与“兄弟”谐音的缘故——笔者妄猜而已)。
《诗经·小雅》里就有“伯氏吹埙,仲式吹篪(音‘迟’,即古之八孔笛)”的说法。
埙的形状很多,现发掘出来的就有梨形、球形、鱼形和笔管形等。
现代的埙也有很多形状,比如两端突出,开十三孔的握埙、形如二卵相连,开二十孔,上下皆可吹奏的鸳鸯埙以及左右互抱,开十七孔的子母埙等,但最为流行的是卵形的十孔埙和葫芦形的十一孔埙。
埙的音量很小,音程也窄,平吹只有一个八度,加上俯吹技巧,可以达到一个半八度,现在的一些卵形埙和葫芦埙,通过对形状和吹孔的改造,音域已经拓展到了两个八度,表现力也日渐丰富。
埙的音色苍凉古朴,带着三分神秘,尤其适合表现一些悠远悲怨的曲调,著名的埙曲有《霓裳中序》、《秦王破阵乐》和《哀郢》、《楚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