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简答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
答习题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文的注释、翻译和简答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文知识。
古文注释和翻译
1. 课文注释:提供对每篇古文课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和句意等的注释。
课文注释:提供对每篇古文课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和句意等的注释。
2. 课文翻译:提供每篇古文课文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含义。
课文翻译:提供每篇古文课文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含义。
简答题
本部分包含一些简答题,旨在帮助学生检验对古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选择题:包括对古文中字词的选项和对古文背景知识的选择题。
选择题:包括对古文中字词的选项和对古文背景知识的选择题。
2. 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古文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字词。
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古文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字词。
3. 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古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并解释其
含义和作用。
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古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并
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4. 综合题:要求学生结合多个古文段落进行分析、推理或评价。
综合题:要求学生结合多个古文段落进行分析、推理或评价。
如何使用本文档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文档:
1. 阅读古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结构。
2. 参考注释部分,查阅对应课文的注释,帮助理解生词、句子
意义等。
3. 阅读课文翻译,理解古文的意义和含义。
4. 尝试完成简答题,检验对古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使用本文档的不同部分,以提高研究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编(翻译+解答)

第一单元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 孙权劝学①(字注)《资治通鉴》预习◎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意思吗?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本文。
参考注释,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原文呈现】初,权谓吕蒙②曰:“卿③今当涂④掌事,不可不学!”蒙辞⑤以军中多务⑥。
权曰:“孤⑦岂欲卿治经⑧为博士⑨邪⑩!但⑪当涉猎⑫,见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⑭鲁肃过⑮寻阳⑯,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⑰才略⑱,非复⑲吴下⑳阿蒙㉑!”蒙曰:“士别三日,即更㉒刮目相待㉓,大兄㉔何见事㉕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下注释】①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孙权( 182-252 ),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②〔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③〔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当涂〕当道,当权。
⑤〔辞〕推托。
⑥〔务〕事务。
⑦〔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⑧〔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⑨〔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有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孙权劝学》(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务: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________4.但当涉猎但:______ 涉猎: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6.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今义:独自,孤独博士:古义:________今义:学位的一种2.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见见往事耳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当但当涉猎________当涂掌事________(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卖油翁》(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善:________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________3.释担而立释:________4.但微颔之颔:________5.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6.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汝亦知射乎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但手熟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为转折连词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3.但微颔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名词,下巴(六)解释下列多义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大全+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大全+练习题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1、作者名片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二)重点字词积累1.生难字词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è)遂(suì)2.文言知识梳理(1)词义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一、《孙权劝学》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狐岂款卿治经为博士邪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卿今当涂..掌事()(2) 蒙辞以军中多务.()(3)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 但.当涉.猎.() ( )(5) 及鲁肃过.寻阳()(6) 非复..吴下阿蒙()3.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今义:博士:古义:今义:(2) 见往事..耳古义:今义:4. 解释下列多义词。
(1) 见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 当但当.涉猎()当.涂掌事()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 内容理解。
(1) 作者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2) 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二、《卖油翁》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善.()(2) 公亦以此自矜..()(3) 释.担而立()(4) 但微颔.之()(5) 尔安敢轻.吾射()(6) 康肃笑而遣.之()3.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但手熟尔.(2) 徐以杓.酌油沥之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汝亦知射.乎()(2) 尔安敢轻.吾射()(3) 康肃笑而遣.之()5.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 但.手熟尔古义:今义:(2)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3) 但微颔.之古义:今义:6.解释下列多义词。
(1) 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2) 尔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3) 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康肃笑而遣之()但微颔之()(4)之康肃笑而遣之()以我酌油知之()(5)以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⑤及.鲁肃过寻阳:⑥即更.刮目相待:⑦但.当涉猎:⑧但当涉猎..:⑨见往事..耳:⑩自以为大.有所益:⑪蒙乃始就.学: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当:①但当涉猎:②当涂掌事: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①与蒙论议,大惊: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三、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三、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班级:姓名:古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一、《木兰诗》【原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考点解析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
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
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
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
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
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
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的意思。
D项中的“且”,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1.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课内简答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简答带答案【部编版】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字,政治家、史学家。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参考答案: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答: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2、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3、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4、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知识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一、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
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3.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二)一词多义1.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动词尔安敢轻吾射射技,名词2.尔:尔安敢轻吾射你,人称代词但手熟尔罢了,语气词(三)词类活用1.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2.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3.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四)文言句式1.倒装句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自钱孔入。
三、翻译课文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他)曾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久久不离开。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2),推荐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孙权劝学》)乙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③及为相④家人发箧视之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B.非/复吴下阿蒙C.太祖/常劝以读书D.家人/发箧视之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二点)(5分)(二)登幽州台歌(5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古诗选自《》,作者是唐代的。
(2分)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并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____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

4、下面选项中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14、选文结尾一段的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4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六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古诗选自《》,作者是唐代的。(2分)
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①见往事:了解历史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见治: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治理②当涂掌事:掌管事务三、重点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一个博士吗,我难道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一个博士吗!(反问语气)2、然不凝滞于时,而能以穷年之志,繁祥之行,去取尘垢之说,___之气,君子所宜也。
不要被当时的环境所限制,要有长远的志向,积极行动,去除尘垢,展现豪迈之气,这是君子应该做的。
(长句分析)3、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他以为学问可以让自己受益匪浅,于是开始了研究。
(并列句)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你怎么才看见这件事呢?(反问语气)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论语·卫灵公》___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___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子曰‘由之问’,得其所问矣;___有问,子曰‘闻斯行之’,未之确也。
”翻译:___问:“听说了这件事吗?”___说:“有父母兄长在,怎么会听说这件事呢?”___有问:“听说了这件事吗?”___说:“听说了这件事。
”___说:“___问,___说‘___问’,回答了他的问题;___有问,___说‘听说了这件事’,还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现象)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与蒙论议,大惊:十分惊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的兄长知道得太晚了。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
___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___。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___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之晚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日喻》)【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字词的意义。
(1)但.手熟尔但.(2)日.与水居也日.(3)康肃笑而遣.之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子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司马牛①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②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司马牛问兄弟》)【注】①司马牛:孔子的弟子。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⑤及.鲁肃过寻阳:⑥即更.刮目相待:⑦但.当涉猎:⑧但当涉猎..:⑨见往事..耳:⑩自以为大.有所益:⑪蒙乃始就.学: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当:①但当涉猎:②当涂掌事: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①与蒙论议,大惊: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简答带答案【部编版】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答: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答: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2、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答: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3、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答: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答: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5、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答: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6、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答: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
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7、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答: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8、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答: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答: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10、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第12课《卖油翁》检测题班级:姓名:简答题:1. 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答: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 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是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答: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
因为卖油翁久而不去是为了引起陈尧咨的注意,为下文卖油翁献技作铺垫。
3.分析康肃公与卖油翁的形象。
答: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卖油翁: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
4.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答: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认输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5.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答: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6.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答: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7.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答:卖油翁。
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答:不行。
“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
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9.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他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启示(略,可以从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方面来谈。
(四)第16课《陋室铭》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②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答: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答:①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②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
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贤。
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答: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
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
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答: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答: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五)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姓名:班级: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
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
(六)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课内简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答: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答: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主旨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主题: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主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