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

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

它的发展趋向具体地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1建筑材料方面。

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

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

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

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1.2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

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

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1.3工程规划方面。

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

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

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

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1.4工程设计方面。

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目的。

为此,已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研究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积极发展反映材料非弹性、结构大变形、结构动态以及结构与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同时发展运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效能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等。

1.5工程施工方面。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

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是1、功能要求多样化,2、城市建设立体化,3、交通工程快速化,4、工程设施大型化
爆破四川三台涪江大桥爆破拆除工程,110国道陡岭桥控制爆破拆除工程,浑河老桥控制爆破拆除工程,贵阳市工人文化宫建筑群爆破拆除工程,内河河道疏浚水下炸礁爆破工程,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爆破施工,深孔爆破一次成井,复杂环境中三角形大楼的分区定向爆破拆除工程,广州石化总厂造粒塔爆破拆除工程,双向折叠爆破拆除100m钢筋混凝土烟囱,双曲线形凉水塔爆破拆除工程,石灰岩孤峰群硐室爆破地下矿复杂条件下集束孔大爆破,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冷却塔爆破拆除工程,北京崇文区文化馆爆破拆除工程,钢筋混凝土烟囱爆破拆除工程,21层全剪力墙结构大楼的爆破拆除
在基本解决住房难的矛盾之后,进入攻关期,我国建筑业在基本建设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1991—1995年)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住宅建设等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八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6万亿元,其中建筑业完成3.82万亿元,占62%,建成各类基本建设项目25万个,其中城乡住宅约45亿平方米。

从1980年至1994年的近15年间,建筑业建成各类工程项目数近百万个,其中包括竣工城镇住宅120多亿平方米。

1979年至1994年,建筑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平均年增长13.5%,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3年建筑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7335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2%。

改革开放15年来,建筑业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当于建国30年总和的3.6倍。

1995年全国的建设规模为17000亿元,1995年年底,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200万余人,增长幅度达到22.3%。

“九五”开局的第一年也就是1996年,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在建工程有13.18万个。

从“九五”开始至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幅度平均在25%左右,建筑业完成的总产值增长保持在20%左右。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建筑业真正进入腾飞期。

特别是2006年至2007年的中国建筑业业绩相当显著。

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增长速度继续加快,整体规模继续扩大。

200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从上年的34552.1亿元增长到41557.16亿元,同比增长20.27%,建筑业从业人员从上年的2699.9万人增加到2878.2万人,增长6.6%。

2007年,我国建筑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全年累计完成总产值51000亿元,同比增加9442.84亿元,增长率达到22.7%;企业总收入27624亿元,比上年增加5806亿元,增长率达到26.6%。

与此同时,建筑业的人均产值和企业平均产值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改善。

尽管近几年受最低价中标和工程款拖欠的影响,但建筑业通过科学管理和多种经营,效益仍呈上升势头。

2006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119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9%,增长速度比上年高出5.53个百分点。

2007年1月至9月全国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为658亿元,同比增加202亿元,增长率达到44.5%。

三是增长发展贡献提高,支柱产业地位巩固。

从产业贡献看,2006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1851.0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210870.99亿元的5.62%。

与此同时,建筑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继续稳定提高。

2006年,全国建筑业共上交各类税金140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4%;2007年的1~9月上交税金976亿元,同比增加206亿元,增长26.88%,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

四是就业“蓄水池“作用明显,建设和谐社会功不可没。

建筑业是我国吸收社会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近年来全国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新增劳动力由建筑业消化。

2006年,全国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836.9万人,比上年增长5.07%,当年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国新增人数的比重达到23.83%。

根据权威统计,至2007年底,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3200万人以上,其中约有2800万人是农民工。

而且,在建筑业发达的部分省区,农民工所占的比例更高。

比如,2007年江苏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中约85%来自农村,总量达337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

湖南省建筑业从事劳务施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237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

从整体看,近两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稳定态势。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37239亿元左右,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将是可以预期的。

因而将进一步带动建筑业的发展。

尽管2008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增长数据应该是十分可观的。

在30年如歌岁月中,中国建筑业建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工程。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被喻为“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建设,到九十年代我国首幢自主工程总承包的上海金茂大厦的告竣,一直到本世纪的长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通车,特别是2008奥运工程的代表作“鸟巢”、“水立方”使用,中国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工程建设先进之林!
現出一幅如此恢弘的盛景:從20世紀初的京張鐵路、玉門油礦,到三十年代的錢塘大橋﹔由六十年代的大慶油田、“兩彈一星”,到八十年代的雜交水稻、九十年代的高性能計算機,中國工業化與現代化取得的無數成就,中國人民當今所能享受的日益丰富的物質文明,主要是由工程技朮創造出來的,其中凝聚著許許多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心血與智慧。

新中
國成立后,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通過各種育種方法和途徑,培育出山型雜交水稻等一批早熟、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各種農作物新品種、新組合,使得全國稻谷年均總產量已占世界稻谷總產量的35.26%,居世界第一。

并且應用現代遺傳學理論,培育出117個畜禽優良新品種與品系。

至20世紀末,全國豬、牛、羊和蛋雞的良種覆蓋率已分別達到90%、35%、55%和70%。

加上推行科學飼養、人工繁殖、疾病防治等技朮,使得我國養殖業得到極大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蛋及水產品生產國。

隨著我國農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大部分農產品供應充裕,居民膳食結構不斷調整,營養水平明顯改善。

目前全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1.4歲,比10年前提高了2.85歲,比世界平均水平多5歲。

家用電器工業的發展同樣十分迅速。

目前我國家用電器工業已經形成一個門類齊全、產品多樣、規格眾多,由生產經營和科研、設計、檢測相配套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家電工業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1/4,成為繼歐洲、北美之后全球第三大家電市場,人們生活質量因此獲得極大提高。

居住條件較差,曾經是長時期困擾廣大群眾尤其是城鎮居民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城市住房建設開始走上快車道,竣工面積每年達到1億平方米,“九五”期間年均達到4.6億平方米。

近5年住宅建設更是連年飆升,每年增幅高達20%,為世界之最。

2002年,全國人均居住面積由20年前的不到4平方米增至21平方米,從而告別住房短缺時代,達到住房小康標准。

中國的交通狀況也得到極大改善。

通過几十年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及火車提速,目前乘火車從北京到武昌只要12小時,到廣州24小時,到云南36小時,到新疆48小時。

至2002年11月,全國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2萬千米,僅次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紀末,全國共有可以起降大中型飛機的民用機場上百個,航線總數達到1165條,其中國際航線130條,通航33個國家的60個城市,民航運輸總量由1978年的占世界第37位躍升至第9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醫療衛生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各種疫病的防治,尤其是傳染病的防治,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至1999年,脊髓灰質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腦膜炎和乙型腦炎6種傳染病,減少發病約3億人次,減少死亡400萬人,發病率較實施計划免疫前下降了95%以上,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帶來無法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當世界開始向信息社會邁進時,我國有關科技人員便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跟上了新技朮革命的潮流。

到1993年,國內99%的報社和90%以上的黑白書刊便采用了國產激光照排系統。

在2002年“家庭上網年”,全國每天上網超過1小時的網民已飆升至4331萬戶,在世界排名第三。

截至2002年8月底,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已由1990年的1.8萬個猛增至1.848億個,居世界第一位,并且與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實現了自動漫游。

加上兩億固定電話用戶,迄今我國平均3.3個人中就有一部電話。

把煤、水及核燃料等能源轉化為電能,是20世紀工程技朮的划時代成就之一。

我國至194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只有184萬千瓦,年發電量才43億千瓦時,當時分別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

經過整整半個世紀的持續奮斗,到2001年,全國年發電量已達14780億千瓦時,發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許多地區過去因能源緊張經常拉閘斷電,如今已轉變為政府鼓勵用電。

全國鄉、村和農戶的通電率分別達到99.45%、98.23%和98.03%。

正當人類進入21世紀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政府集中全國100多個單位、3000多家工廠和數以萬計的工程技朮人員,展開了中國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科技大會戰,目標是盡快把中華民族做了几千年的飛天夢變為現實。

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四號宇宙飛船再次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也是整個研制計划中一次十分重要的飛行試驗,它完全按照正式載人飛抵月球的要求,設立了一系列的演練項目。

據有關人士介紹,中國宇宙飛船划破遙遙太空,重演“嫦娥奔月”的驚人時刻即將到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