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X线分类诊断标准

尘肺X线分类诊断标准

尘肺X线分类诊断标准来源于尘肺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e9187243.html,/

1.一期矽肺代号“I”。肺门阴影可以增大增密。两侧肺纹理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多增粗,并略有变形。在肺野中除有散布的网状阴影外,可以观察到肯定的结节阴影,开始时大多数散布在两侧肺野的中下部和内中区。如将左右两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在相当于1个中肺野范围内(约两个肋间隙),见到肯定的结节阴影时,即可诊断为一期矽肺。肺气肿与胸膜增厚一般不甚明显。

2.二期矽肺代号“II”。肺门阴影的增密增大较为多见且明显。肺野内结节阴影数目增多,且较密集,如结节分布范围在两侧肺野内超过中、小两个区域(包括外带在内),均可诊断为二期矽肺。

3.三期矽肺代号“III”。三期矽肺一般是在二期矽肺的基础上产生结节融合,逐渐形成小块以至大块阴影。直径<1cm的结节可以认为已开始融合,分类仍属二期,但应指出有发展至三期的趋向。如块状阴影直径>2cm时,即应列入三期矽肺。典型的融合阴影大多见于两侧肺野的上、中部。其密度较为均匀,轮廓较为清楚,通常无透光区。位置往往在肺野中区稍近外围,不与肺段的解剖位置相符合,其发展趋向连贯或对称。在融合发展成大块密实阴影时,病变周围往往可见有显著的肺气肿和肺组织萎缩,附近肺门向上移位。肺内结节往往显得减少或不很明显,胸膜增厚较为多见,可能发生自发性气胸或肺源性心脏病。由于肺气肿、横隔降低,圆顶变为平坦或斜直,加上胸膜增厚和粘连,使其表面呈不规则尖凸,肋膈角消失。

4.越期发展有的病例,由“I”期,突然发展为“III”期,未经“II”,即融合成团块,这现象叫越期。

尘肺病影像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改1

尘肺病影像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朱秋鸿,李德鸿,余晨,齐放,王焕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尘肺病是危害严重的职业病,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尘肺累计报告65万余例,每年还以1-2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占所有职业病的70%以上。研究表明,一例尘肺病人每年经济损失约为 3.41万元,按尘肺病现患49.5万人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69多亿元。根据我国现行[1]尘肺病诊断标准的规定,目前高千伏X射线胸片影像学改变仍是尘肺病诊断分期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尘肺X射线检查有多种成像技术可供选择。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供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参考。一、胸部X射线平片国际劳工组织(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1980年制定了尘肺的X射线影像[ 2-4]学分类法,并于2000年颁布了新版本《ILO 2000 Roentgeno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Pneumoconiosis》。传统的x射线图像是x射线穿透人体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一种灰阶成像。这种图像是X射线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二维平面成[5]像。高仟伏X射线摄影由于提高了千伏值,相应地减少了毫安秒,显著缩短了曝光时间,提高了照片清晰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闭气不良产生的伪影,x射线管产生热量也随之减[6,7]少,降低了x射线管负荷,减少了受检者和操作者的辐射剂量。高仟伏摄影提高了摄片质量,影像显示层次丰富。由于骨

尘肺的分类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41 尘肺的分类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尘肺的分类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硅酸盐尘肺 由于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均属于硅酸盐尘肺。 2、混合性尘肺 由于同时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煤矿工人所患的煤工尘肺(煤矽肺)和铸造工人所患的铸工尘肺多属于混合性尘肺。 目前,我国把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这12种尘肺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3、炭素尘肺 由于吸入含有炭素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煤尘肺、炭黑尘肺、石墨尘肺均属于炭素尘肺。 4、金属尘肺 由于吸入含有金属性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铝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尘肺病综合诊疗规范

尘肺病综合诊疗规范 尘肺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双肺的进行性纤维化,这种纤维化即使脱离作业的接触环境也仍然处于进展中。尘肺病主要包括矽肺、石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铝尘肺、铸工、陶工、电焊工、煤工及其他尘肺13种。 一、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目前实施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 射线前后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二、住院标准 1、有接尘史,可疑尘肺,需要明确诊断者。 2、尘肺病人的医学康复治疗。单纯尘肺无并发症,尘肺合并肺结核、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尘肺合并肺心病等患者,需定期康复治疗。 3、尘肺并发症急性加重。尘肺合并:上、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栓塞、气胸、活动性肺结核、肺癌、咯血等急性情况,需紧急住院者。 三、住院时间 1、尘肺病医学康复治疗:住院时间依据伤残等级及患者当时病情而定,1-3个月不等,一般不超过6个月。 2、尘肺并发症急性加重治疗:住院时间根据当时病情,已到出院时间,但病情仍不稳定者,需延长住院时间。 四、入院后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检查、血型、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五项、血液流变学、胸片(包括高千伏胸片以及DR胸片)、胸部CT、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B超。 2、选择性检查:痰细菌培养+药敏、血气分析、心脏彩超、痰查癌细胞、痰查抗酸杆菌、PPD试验、血结核抗体、血铜蓝蛋白、降钙素原检测、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免疫学检查: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抗核抗体谱等,特别是有并发症时应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检查。

《职业病危害分类和目录》 (2013.12.23)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解读 一、为什么要调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1957年我国首次发布了《关于试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职业病确定为14种,1987 年对其进行调整,增加到9类99种。2002年,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原卫生部联合原劳动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增加到10类115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的职业、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不少地方、部门和劳动者反映现行《职业病目录》历时10 余年,已不能完全反映当前职业病现状,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其中规定“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发布。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对《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

整。 二、为什么本次调整将《职业病目录》改为《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2002年,原卫生部联合原劳动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增加到10类115种,与1987年职业病分类比较,增加1类,即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从物理因素所致疾病分类中提出,单独分为一类。本次《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仍然将职业病分为10类,但对3类的分类名称做了调整。为了保持与《职业防治法》中关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表述一致,将原《职业病目录》修改为《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三、《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是怎样调整的?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2012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启动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工作,成立了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技术组,明确了工作机制、调整原则和职业病遴选原则。技术组在问卷调查、现状分析以及收集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做法的基础上,召开三次专家会议,提出了基本框架、拟新增的职业病名单及依据。在此基础上,工作组召开三次工作组会议和一次专家扩大会议,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于2012年12月7日形成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草稿)》。经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2013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实验六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及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目的】 1.基本掌握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分级,胸片分区、分带;典型矽结节的显微镜下形态观。 2.了解认识小阴影的分类及相应符号、密集度,尘肺X线诊断的基本记录。 【实验内容及原理】 1.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2. 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器材及实验准备要求】 (一)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要求 1. 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2. 显微镜;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正常肺组织切片。 3. 阅片机或和多媒体教室。 (二)实验耗材(含实验药品、动物等) 无 (三)实验准备要求 1. 每实验室一套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一台阅片机。 2. 每实验室一套:2台显微镜;一张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一张正常肺组织切片。 3. 多媒体教室;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方法和步骤】 内容一: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一、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无尘肺(代号O) 1. 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2. 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者。 (二)一期尘肺(代号Ⅰ) 1.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 个肺区。 (三)二期尘肺(代号Ⅱ) 1. Ⅱ: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

影,分布范围达到4 个肺区。 2. Ⅱ+: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四)三期尘肺(代号Ⅲ) 1. 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 , 短径不小于10 mm 。 2. 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的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二、肺区及带的划分 1. 肺区划分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区,总共六个肺区。 2. 肺带划分按肺野内1/3部分、中1/3部分、外1/3部分,将两侧肺野分成内、中、外三带。 三、大、小阴影的划分 1. 小阴影是指直径或宽径不超过10 mm的阴影。 2. 大阴影是指最长径10 mm以上的均匀而致密的团块状阴影。 四、标准片记录符号及其含义见表1 表1 小阴影在标准片中的记录符号 小阴影 大小(mm) <1 1~3 3~10 类圆形(直径)p q r 不规则形(宽径)s t u 五、小阴影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数量。分为三级,参见标准片。 (一)类圆形小阴影 1. 1级:一定量的、肯定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清晰可见。 2. 2级: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3. 3级:很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部分或全部消失。 (二)不规则形小阴影 1. 1级:相当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2. 2级: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部分消失。 3. 3级:很多量的不规则小阴影,肺纹理通常全部消失。 六、不够定为“Ⅲ”的大阴影 1. 小阴影聚集,尚未形成均匀致密的块状影。 2. 大阴影出现尚未达到2cm×1cm。 3. 出现“斑片条”或“发白区”。 七、胸膜改变

尘肺病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5906—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因此,尘肺诊断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1986年颁布的《尘肺的X线诊断》(GB5906—1986)是本标准的第一版本。标准执行10多年来对我国尘肺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某些分期基线较高;有些影象学术语不规范;随着X射线影象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的技术对过去X射线平片的一些影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标准片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86年研制的诊断标准片在表达内容上不够准确,在技术上已落后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高仟伏技术。1997年6月16日发布的GB5906—1997版本仅对1986年版本的附录B和附录D作了修订,删去了附录C。没有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因此,根据有关标准修订的规定,对本标准提出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a)标准名称改为“尘肺病诊断标准” b)密集度分级和ILO分类接轨,采用四大级和十二小级分级(附录B); c)在附录B中提出了总体密集度的判定方法; d)附录B中增加了小阴影形态和大小的记录方法; e)在附录B中删除了“斑片条”、“发白区” f)在附录B中对胸膜斑有更明确的规定; g)增写了附录F(标准的附录)《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h)研制了尘肺诊断高仟伏标准片,增加了表达小阴影标准密集度的组合片。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E、F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职业病医院、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尘肺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moconioses GBZ70-2002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 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1] 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1] 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障(含放射性白障、三硝基甲苯白障)[1]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1]

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 2013年12月23日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相比,本次修订 主要修改有: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将接触石棉粉尘 者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纳入诊断分期中;取消了“观察对 象”及有关内容;对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增加 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作为尘肺 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字X射 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来规范DR摄影技术。 二、增加DR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 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DR技术亦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 该项技术已基本覆盖全国。DR摄影的优点为:操作简便,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3版】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20版】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 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2条本条例适用于所有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3条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人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第4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5条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卫生等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所属企业的尘肺病防治规划,并督促其施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乡镇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指导乡镇企业对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第6条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粉尘作业场所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章防尘 第7条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第8条尘肺病诊断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粉尘浓度卫生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 第9条防尘设施的鉴定和定型制度,由劳动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第10条防尘经费应当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11条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中、小学校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禁止从事有粉尘的作业。 第12条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教育职工按规定和要求使用。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第13条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 第14条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未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时,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77246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在广大矿山工人中,矽肺、煤肺这些职业性肺部疾病的名词已不再陌生,据统计,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已累计报告尘肺病58万多例,现有患者约44万多例,是我国主要的职业病。这些尘肺病是如何得的,和什么因素有关,得了这些病有什么症状,到哪去看,如何预防? 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对固体物质的开采和加工,均可生产微小的固体颗粒。这些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尘肺病就是由于吸入致病性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形

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及分类

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及分类(共115种) 法定职业病目录如下: 一、尘肺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氧化硫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羟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酰胺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12-29 一、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相比,本次修订主要修改有: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将接触石棉粉尘者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纳入诊断分期中;取消了“观察对象”及有关内容;对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增加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作为尘肺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来规范DR摄影技术。 二、增加DR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DR技术亦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该项技术已基本覆盖全国。DR摄影的优点为:操作简便,实时显示数字图像,成像速度快,检查效率高;动态范围广,优片率高;X线转换效率高,辐射剂量小;数字化图像易于传输、保存等。目前《国际劳工组织(ILO)尘肺X线影像国际分类法》(2011修订版)中认可使用DR技术;日本厚生劳动省已于2007年11月批准,符合一定摄片条件的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的DR胸片可用于尘肺病的诊断;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已于2011年推出相关诊断指南。但我国仍以传统高千伏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很

多医疗机构已配置DR摄影系统,淘汰或者没有配置普通高千伏X射线机,导致不能承担尘肺病诊断工作。为适应医学放射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DR使用的现状,决定对《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进行修订,主要是增加DR 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三、在拍摄DR胸片时应注意的问题 符合尘肺诊断要求的胸片应该有适当的影像密度、恰当的影像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少的影像噪声。DR胸片也应达到这一要求,并与高千伏胸片有良好可比性。鉴于数字影像的可修饰性,图像处理参数应在拍摄胸片之前设定,不允许对DICOM格式的影像文件进行图像处理。具体的技术要求可以看标准的附录F“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 四、尘肺病诊断标准片的变化 课题组在近千张备选胸片中选出3张DR胸大片,补充入现有标准片,作为拍摄DR胸片的参考,对部分组合片作了局部调整。因此修改后的标准片由7张组合片和19张全肺大片组成,共26张。 五、取消观察对象的原因,取消观察对象后原有的观察对象的处理 本次修订根据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取消了观察对象。对依据原标准确定为观察对象的,

尘肺分类与诊断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尘肺分类与诊断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尘肺分类与诊断 尘肺是指由于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职业性疾病。尘肺病人身体衰弱,呼吸困难,十分痛苦。目前,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国尚没有理想的治疗办法。影响尘肺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粉尘的化学成分、粒径及分布、粉尘浓度、接触粉尘时间及个人身体状况等。 按发病快慢可分为快型(1~2年发病)、慢型(5~10年发病)和晚发型(脱离粉尘后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发病)。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矽肺。是尘肺中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是由于吸入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矽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其发病工龄多在接触矽尘后5~0年,有的可长达15~20年。矽肺病人的早期症状比较少见,有些人无任何自觉症状,而Ⅱ、Ⅲ期矽肺病人则大多数均有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短、胸痛、胸阃、咳嗽、咯痰等。 矽肺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接触矽尘作业的职业史和x光胸片检查的异常所见进行。 我国规定的矽肺诊断标准(GB590686),将矽肺分为三期。 ②矽酸盐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结晶二氧化硅(即硅酸盐)粉尘所致。包括石棉肺、 滑石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等。 石棉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石棉粉尘所致。其发病工龄一般为10~15年,或15年以上。 滑石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滑石粉尘所致。发病和病程较长,一般为10~35年,也有较早发病的。 第 2 页共 4 页

云母尘肺,云母是铝的硅酸盐,种类较多,常见的是白云母。云母尘肺发病工龄较长,一般在20年以上。 水泥尘肺,长期吸入水泥生料粉尘可以引起混合性尘肺。发病多在15年以上。 ③炭素尘肺。由于长期吸入炭素粉尘所致。包括煤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和活性炭尘肺等。 煤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单纯的煤尘所致。其发展和进展均较缓慢,一般的发病工龄约为20~30年。 炭黑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炭黑粉尘所致。发病工龄一般为10~25年。 石墨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石墨粉尘所致。石墨是一种由银灰色到黑色的碳元素结晶体构成。 活性炭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活性炭粉尘所致。发病及进展较慢,一般在15年以上。 ④金属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某些金属性粉尘所致。 ⑤混合性尘肺。是由于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某些物质的混合性粉尘所引起。 第 3 页共 4 页

尘肺的诊断

尘肺病的诊断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umoconiosis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4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4.1无尘肺(O) a)O: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b)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者。 4.2一期尘肺(1) a)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b)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4.3二期尘肺(Ⅱ) a)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b)Ⅱ+: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4.4三期尘肺(Ⅲ) a)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5 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6 劳动能力鉴定 根据尘肺X射线分期及肺功能代偿情况,依照GB/T16180进行。 7 健康检查 粉尘作业人员应做就业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尘肺患者及职业禁忌证。检查项目应包括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内科检查和摄高仟伏后前位胸片,必要时进行其它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间期应根据国家“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进行。对尘肺患者及0+者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8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 b)慢性肺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 c)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尘肺病试题与答案

《尘肺病》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情况不属于胸片中差片的是() A.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未降级到三级片。 B.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起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和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 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 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2. 尘肺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为主的疾病。 A. 硬化 B. 纤维化 C. 软化 D. 钙化 3.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是属于()期尘肺。 A.一 B. 二 C. 三 D. 四 4. 小阴影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不超过()mm的阴影。 A. 6 B. 8 C. 10 D. 12 二,多选题,本题型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2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肺区划分方法将肺尘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 B. 形态和大小小阴影的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两类,按其大小各分为三种。 C. 2小阴影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超过10mm的阴影。 D. 不规则小阴影以字母S、T、U来表示。

2. 下列属于我国制定的防尘降尘中的卫生保健措施的是() A. 湿式作业 B. 密闭、抽风、除尘 C.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 D. 接尘工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3. 控制或减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所以工矿企业应抓()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A. 改革生产工艺 B. 湿式作业 C. 通风除尘 D. 设备维护检修 三,判断题,本题型每题题干有2个答案,只有一个选择,正确或错误。 1. 我国针对防尘降尘制定了“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对 错 2.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 对 错 3. 尘肺病诊断读片时,不必按照胸片拍片时间先后顺序观察比较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并且只有一张胸片是不宜做出确诊。() 对 错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情况不属于胸片中差片的是() A.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未降级到三级片。 B.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起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和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 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 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尘肺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尘肺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一、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二、致残等级 1、一级: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二级: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Ⅱ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尘肺Ⅲ期伴活动性肺结核;职业性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3、三级:尘肺Ⅲ期;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4、四级:尘肺Ⅱ期;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Ⅰ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5、五级: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六级: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三、X线胸片 1、无尘肺(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2、一期尘肺(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二期尘肺(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4、三期尘肺(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四、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 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32种-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 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 知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 工会 2013年12月23日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32种)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56.溴丙烷中毒 57.碘甲烷中毒 58.氯乙酸中毒 59.环氧乙烷中毒 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