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
2018年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
![2018年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087488884254b35eefd34e7.png)
2018年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一】高考历史2018万能解题技巧背景,条件,内容等。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18届高三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18届高三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2f95f120c22590103029dce.png)
?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 ? 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南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 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 来的信息。
①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 ①隐形信息:长时间
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 社会稳定是清代人口
②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 膨胀的重要原因。
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 ②取消人头税,促使
用了轮作旱、高产作物不 ③高产作物推广。
“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 语”是指应怎样回答, “时空限定语'' 是指 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 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
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 很多同学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一时没审清 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 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 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
近年来高考 41题型的特点: (2)围绕“主题”中外关联 ——横向归纳比较: 试题命制往往围绕“主题”选取中外关联的材料, 横 向归纳比较论证问题。 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第 40题,以“近代人口迁移” 为主题,从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到“中国海 外移民历史悠久,多次出现移民潮”, 中外关联考查学生 的综合能力。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第 40题则围绕“社会救济”这一 主题, 中外关联进行考查。 2017年高考全国卷 I第41题以“民族主义''为主题, 要求比较法国大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 中外关 联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7年全国卷Ⅲ第 40题以“收复台湾''为主题,要 求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简析郑成功 收复台湾促进了国家统一, 中外关联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8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指导
![2018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d5e32c880eb6294dd886c62.png)
2018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指导第一认知篇认识主观题(材料+问题)第一步:扫描材料:斩首:政治类:专制制度、民主制度、革命与改革、民主与法制、对外关系、国际格局……经济类: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生活与习俗……文化类:主流思想传承与交流、科技发展、艺术流派……国别类:中国、英国、美国、苏联、日本、德国、法国……热点类:经济危机、大国崛起、海洋之梦、十八届三中全会、国际事件……周年类: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国民大革命、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乡土类:武夷山茶、闽商、土楼、朱熹、李贽、林则徐、严复、厦门、福州……顾身:务必抓住反复出现多次的词语;表格的标头、行头、列头;图片内的清晰字迹;括号内的注解找尾:文章的出处;出现的年代时间;涉及的事件人物第二步:抓住问题的提示语、限定词、答项语:提示语:提示组织答案的依据:主要有五大类:初级类:根据材料延伸类:结合所学知识组合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跨材料对比类: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综合主题归纳探究类:以上材料从几个方面来谈问题;总结主题;谈谈感想;有何启示……;得出……认识。
限定词限定时空、主体:如“这一时期”、“该地区”、“该国”、“这一思想”“这项制度、这部法案限定考查能力层次:(低级向高级)指出、说明、概括、分析、归纳、比较答项语:答题的中心词,试卷上必须体现该词,分显性答项语和隐性答项语。
显性答项语试卷要求中很明显,有:原因、背景、条件、内容、表现、措施、影响、意义、特点、认识、不足、弊端等隐性答项语试卷中没有,需要总结得出。
如为什么(原因),怎样做(措施)、怎样的(表现)答案类型可以按答案的来源分类源于材料:指从指定材料中指摘、概括、归纳的答案。
源于课本: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原因类、背景类、)。
源于自己语言组织: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第二方法篇组织答案的三大步骤(一审、二切、三整合)第一,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总结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7627ebc5da50e2534d7f10.png)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1、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
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
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
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
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2018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方法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高考历史学科主观题解题策略及方法
![高考历史学科主观题解题策略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770e0b01f69e31433294ee.png)
历史学科主观题解题策略及技巧一、材料解析题(即第一个问答题,25分,预计得分18—20)1、本题通常情况下包括两大问,四到五小问,答题首先需要规范,按要求作答,条理清晰,最忌不分条理和漏答;如问题…………………..的异同及原因?作答:异同:(1)(2)(3)原因:(1)(2)(3)2、本题出题角度固定为古今对比或中外对比(2017年全国一卷考察了中外民族思想的对比,2016考察的是古今人口政策对比,2015年考察的是希腊苏格拉底和中国孟子的法制思想对比;2017年全国二卷考察了古今矿业政策对比。
2018年全国一卷主考古今对比,二卷主考中外对比,2019年全国一卷主考中外对比,二卷主考古今对比。
预测2020年全国一卷将考查古今对比,二卷考查中外对比。
3、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看清楚问题,尤其是确定共计几个小问,从今年起开始设置三大问;第二步:确定答案来源答案在材料中:(1)如第一大问只有一个问题,则答案来源于材料,基本与所学知识无关;(2)根据问题判断:如问题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归纳、分析、指出————特点、内容、表现、变化、异同、趋势”等,答案来源于材料,基本与所学知识无关;(3)如果第一大问共计两小问,则第一小问答案来源于材料中;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判断;4、解题策略及技巧:(1)第一大问,分值10分左右,题目答案主要从材料中总结得出,具体方法为将材料中所涉列答案部分内容以句号或分号为单位划分成点,加以概括总结,逐条作答。
(主要技巧为:个人概括与摘抄材料相结合,即每点答案都将材料中的内容和个人概括并结合,让两者相互补充,提高准确率,这样可减少个人对材料概括不准确失分,同时也可避免摘抄原文,因高考最忌摘抄原文)。
预计得分8分左右;(2)第二大问,分值10分左右,题目答案主要从所学教材知识中归纳得出,材料中可获取的相对有限,材料信息的主要用途是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念界定历史事件,然后整理和问题相关的内容,梳理后逐条作答。
【精编范文】201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主观题答题规范-范文模板 (6页)
![【精编范文】201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主观题答题规范-范文模板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144d4b0d376baf1ffc4fadb2.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主观题答题规范历史是文科综合考试中比较容易拿分的科目,只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复习,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发挥的游刃有余。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主观题答题规范,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主观题答题规范(一)读题要规范高考题注重“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和运用,特别是在卷面中呈现大量的材料,因此在做题过程当中我们要规范阅读材料的程序,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读引言(题引)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中西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
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
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例1】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密切关注民生。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做出了许多重大努力。
这道题以民生问题为立意,考查古今中外历史上解决民生的相关问题,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我们思考的方向应当朝向相关的民生内容。
2、读材料正文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最大限度的提取材料信息。
对有些材料我们要根据材料当中的“。
”、“……”、“;”或根据材料内容划分材料层次,并简单概括材料个层次的中心。
3、读材料出处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
(二)审题要规范在平时的考试当中,好多同学总是抱怨所答内容不能得分,仔细分析大家的卷子,会发现主要问题一是基础知识薄弱或者表述不准确,二是对题目的规定性没有很好的研究。
好多同学在答题过程当中,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无效信息的书写上,而没有认真地审题,没有认真地思考所要回答的内容,往往造成答了很多内容但得分有限的情况,因此在下笔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进行充分的研究,明确题目的要求。
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变化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变化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7c4fa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b.png)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六)变化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变化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变化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变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
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
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
(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清康熙时解除海禁...... 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清代海关税”,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答题策略指导讲座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答题策略指导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925823cc26fff705cc170a92.png)
• 分析:材料没有涉及“提倡国货抵制洋 货”,故A项错误;村料没有涉及“倡导教 育救国”,故B项错误;“提倡改良莫差过, 凡事均需切实做”表明歌词意在希望民族 产业改进提高,故C项正确;“佛山雕 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表明中国部分手工业产品优于洋货,不能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D项错误 答案 C
本题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全 面准确地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题 意要求,迁移用所学知识,切勿以点概 面,片面化。本题不但要注意20世纪初 上海的时间、空间信息,包括材料中 “手工品………远胜洋货”“提倡改良” 等信息,还要结合所学近代经齐结构变 动的相关知识,注意材料信息与题意的 关联。
• 问题二:提取信息不准确 ①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含义。 例如,“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有童年, 只有青壮年。'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 请简要解释你的回答”。在此,我们只 能从其材料的本意角度来分析该题,这 里西方某学者所言并非本意。“美国没 有童年”并不是说在美国没有小孩子, 而是说美国历史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美国“只有壮年” 则指的是美国从建国之日起就确立了成 熟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考查题 常见问题及根治方案
高考要求:考试说明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 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二是整理材料,最大限 度地获取有效信;三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合理的解读。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在做获取和解读 信息能力考查题时常出现以下两类问题
• 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 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时间与材 料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思想日新,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广告成功, 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可知追求新思想 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村料只提及广 告的宣传,并不代表改良社会风俗已经成 为国民共识,故C错误;村料只是广告宣传 而已,谈不上推进文明,况且在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文明的推 进有待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广告 的字消十分有限,故D项错误 • 答案 B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主观题评价题解题思路分析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主观题评价题解题思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52fe92680203d8ce2f24d5.png)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主观题评价题解题思路分析(全国卷Ⅰ版)评价题首先,要明确此类题型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基本点:公正客观。
其次,要想到此类题型一般分为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再次,依据材料和题干,如果内容基本是正面的,则评价为正面;如果内容基本是负面的,则评价为负面。
最后,评价如果从横向来看,答案多为题干对象与前代、后代相同(相似)对象之间的关系(与前代)或影响(与后代)。
评价如果从纵向来看,答案多为评价对象与其他同期相关对象之间的关系或影响。
【注意】①评价正面的时候,答题基调与意义题基本一样;横向评价与其后相同(相似)对象关系的时候,答题基调与分析历史意义题基本一样。
例题一: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2018高考全国卷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做题技巧
![2018高考全国卷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做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4f9bdcf28ea81c758f57892.png)
专题十六做题技巧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何种形式的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一)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近年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二)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例:实业强国是近代国人的梦想和追求。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在这个专题式选择中,“近代”是时间限制,“实业强国”是主题;在小题中“洋务派”是条件限制中的“人物”限制,“求富”是主题限制。
审清了这些限制和主题就不难做答。
(三).识破“陷阱”巧解题1.识破“条件陷阱”,提高审题能力历史选择题不同于材料题和问答题,其特点之一是审题即是答题。
因此,提高审题能力显得特别的重要。
审题时,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等限制条件都要看懂、审清,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条件陷阱”,造成失分。
【例1】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解析:历史选择题,有时由于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较多,考生往往容易顾此失彼。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启示、认识类设问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启示、认识类设问](https://img.taocdn.com/s3/m/0ebce6f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8.png)
⾼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启⽰、认识类设问⾼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启⽰、认识类设问【题型特点】启⽰、认识类⾮选择题的设问⼀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
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少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
与“启⽰”有所不同的是,“认识、看法”需要考⽣表明对该问题的态度,然后再得出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或者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出历史认识和看法,强调的是依托问题谈⾃⼰的感悟。
⼀般有如下⼏种情况:对问题进⾏总体把握,实际就是对所给材料进⾏⾼度概括;对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评价;由某⼀具体问题上升到谈对某⼀类问题的看法;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提升到理性⾼度。
“启⽰”是指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可供后⼈借鉴的认识,要求学⽣对某⼀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来检测学⽣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平及历史感悟能⼒。
因⽽启⽰类试题的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
启⽰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引出来。
认识、启⽰类试题,⼀般⽽⾔与前⾯⼏个设问联系紧密,因⽽,⼀定要注意这⼀问答案与前⾯答案的协调,不能⽆中⽣有,泛泛⽽谈。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般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般分三步解答。
⾸先,对材料进⾏系统归纳,找出“题眼”。
根据⾃⼰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益”“害”两⽅⾯。
其次,抓关键,切要害。
结合设问,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度。
最后,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度组织答案,要有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1.认识类:、为什么(阐述道理)、怎⼀般从事件本⾝思考,“就事论事”,侧重于是什么(判断表态)么样(明确做法)的⾓度回答。
原因、背景、条件类
![原因、背景、条件类](https://img.taocdn.com/s3/m/15f5964e77232f60ddcca1be.png)
2018届高考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原因、背景、条件类一、呈现的方式。
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
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该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二、思考路径的选择。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分析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如经济方面,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分析;政治方面,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分析;思想文化方面,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分析。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分析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以及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解题方法及技巧(1)审题精准化:设问类型:①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等。
②宽泛性的设问,如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2)概念透彻化:原因、目的偏重于为什么、必要性、动态分析;背景、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可能性、静态分析。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还要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含义。
(3)模板公式化:历史背景(条件、原因、目的)=(国内+国际)【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还要关注:原因广度=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最新2018】2018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解题策略-word范文模板 (4页)
![【最新2018】2018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解题策略-word范文模板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27cc3a58011ca300a7c3902b.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解题策略全国高考日到了,愿你执才高八斗生辉笔,饮才思万千智慧水,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解题策略,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解题策略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
(2---3分)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
(2---3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高考文综复习攻略掌握大方向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
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表现为要考生通过一套历史思维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论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经过与结论,新课标高考表述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量。
高中历史概括型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概括型主观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fb80058960590c69fc3767e.png)
高中历史概括型主观题的解题技巧作者:黄美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10期[摘要]从文科考试历史概括型主观题的命题方式来看,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办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考试模式。
在高中历史概括型主观题的解答过程中,从哪个方面去理解题意、如何去整理思路、怎样去答题等是主观题取得高分的关键。
高中历史概括型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认真审题,表述规范,观点正确,准确使用关键词。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括型主观题;解题技巧[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85-02面对高考历史概括型主观题出题方式的改变,多种以新材料、新情景引入为主的出题方式应运而生。
这种命题方式,不仅为高考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和人才的选拔。
一、高中历史概括型主观题的得分技巧在考试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得分技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于以往的高考而言,近几年的高考不论是在考试内容方面还是在考试形式方面都有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在概括型主观题的命题上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几点得分技巧,仅供参考。
1. 序号化,一目了然。
在高考以及平常考试的概括型主观题中,常常会遇到一个材料后面跟着多个小问题这种情况,而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常有学生将所有问题混在一起一并解答,这种答题方法无法使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找到其中的得分点,往往留下思路混乱、条例不清晰等印象,最后导致即使正确答案在所答内容中也有所体现,但却没有得到相应分数的结果。
因此,学生在作答时要结合对应的材料逐个对每个小问题进行解答,解答每个题目都要新起一行,并且应用序号对答案要点进行分隔,使回答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2. 层次化,主次分明。
纵观高考以及平常考试的试卷,常常有一部分学生在作答概括型主观题时采取“一段话”似的作答方式,这种答题方式常常给人“拎不清”“道不明”之感,丢分率很高。
2018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
![2018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c8187f91711cc7930b71612.png)
2018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1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3 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4 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5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 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2efddd7ee06eff9aff8070c.png)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1 外显比拟式问答题的解题思绪基本方法:外显比拟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拟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仔细审清比拟对象比拟项、限制条件,剖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内隐比拟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拟问答题,关键是依据题意,比拟对象做详细剖析,自己设法确定比拟项。
假设是历史事情、历史现象的比拟,比拟项普通从背景、缘由、进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假设是历史人物,比拟项普通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劳、局限性、历史位置、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3 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陈列划一、疏密妥当;二要文句迟滞、平实、言语准确;三要在方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清楚,了如指掌。
4 如何剖析变法或革新成败的缘由:基本方法:留意四点:一是看事先历史开展的潮流和趋向,革新或变法能否契合历史潮流和趋向。
二看革新的政策与措施能否正确,能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权利的力气对比。
四看革新者的素质如何。
5 比拟项确实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情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要素与历史事情的诸要素基本相反,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义务、组织与指导、妥协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要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提高性、局限性等。
6 剖析、评价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开展缘由的解题思绪基本方法:剖析社会经济开展的缘由,普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消费力要素,包括消费工具和消费技术的改良,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提高,休息力的投入等;二是消费关系要素,包括新的消费方式确实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下层修建的要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维护与鼓舞,宗教、文明制度对经济开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能否有利于经济的开展;五是看社会环境要素,国度能否一致与安宁;六是天文条件的要素等。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27内容、措施类的主观题答题方法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27内容、措施类的主观题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d0ce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1.png)
专题27 历史内容、措施类的主观题答题方法【题型特点】历史内容、措施类的主观题,其实就是史实型的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三大类别:⑴人物活动型: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⑵政策措施型: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⑶思想观点型: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设问形式: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的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的措施,等等。
【答题模板】历史内容、措施类的主观题答题模板“四明”:⑴明确答题方向:审清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呈现:限制性(如有哪些政治内容或措施)和宽泛性(如内容或措施有哪些)。
⑵明悉回归教材:做主观题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
应该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
⑶明通答题模式:历史内容(或措施)=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格局+……)+政治(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教育+文学艺术…)+……。
⑷明晓答案规范:答案要点化(根据设问分成要点组织答案,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语言精专化(组织答案要尽量做到语言精炼,简单明了;运用历史术语,有专业化)、书写“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标题化)。
【高考示例】【示例1】必修1-(2016年江苏高考,23, 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
高考历史主观题三步解题方略与备考建议
![高考历史主观题三步解题方略与备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a04503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c.png)
第一步:研读材料
《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并明确规定要“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 在设置的问题中,如果提到“结合材料”在新高考形势下,高考历史考的是历史学科能力而不是“历史书”律,研究答题技巧至关重要。
对于历史主观题,考生怎样答题才能提高分数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点:审题要讲究策略,思维要注意角度,答案要找准关键。
接下来,笔者从2020年高考真题典型试题着手,探讨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策略
1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3 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4 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
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5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 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 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
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 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 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 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
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
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 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 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
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在中来“,就
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
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