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氯_5_氨甲基吡啶合成研究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研究
4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研究
4.1 前言
2-氯-5-氨甲基吡啶是合成新型烟碱类杀虫剂的重要中间体。
它的合成方法有羟甲基吡啶法、氰
基吡啶法及氯甲基吡啶法。
前两种方法有着目前无法克服的缺陷,氯甲基吡啶路线反应条件温和、
时间短,收率高,且2-氯-5-氯甲基吡啶已经有工业化生产,本实验采用六次甲基四胺与2-氯-5-氯甲
基吡啶烃基化反应,再经水解得目标产物。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和主要仪器
2-氯-5-氯甲基吡啶(2-chloro-5-chloromethylpyridine )90% 自制
六次甲基四胺 (Hexamine ) 南京市化学试剂一厂 分析纯
乙腈 (Acetonitrile ) 上海陆都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
盐酸 (Hydrochloric acid ) 南京市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
甲醇 (Methanol ) 南京市化学试剂一厂 分析纯
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
三氯甲烷 (Chloroform) 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
旋转薄膜蒸发器 天津玻璃仪器厂
Branker AC 500型核磁共振仪
Thermo Nicolet Nexus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YMC-Pack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4.2.2 反应路线 N N N
N
N Cl 2NH
3)2CH 2
3
4.2.3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
(1)烃化反应
在250ml 三口烧瓶中,投入烘干的六次甲基四胺11.8克(0.084mol),乙腈100ml ,2-氯-5-氯甲基
吡啶13.7克(90.2%、0.076mol )。
电磁搅拌,加热回流8小时。
冷却至室温,过滤得白色固体。
(2)水解反应
将上步所得白色固体投入250 ml 三口瓶中,加入34ml 盐酸,搅拌下加入甲醇100ml ,反应温度
61℃回流2小时再升温至100℃。
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氯仿40ml 。
搅拌下滴入25% NaOH 水溶
液,调整为pH=8~9,分层,水层用氯仿萃取一次,合并氯仿层。
减压下除去氯仿,得黄色液体。
放
入冰箱变成固体。
为2-氯-5-氨甲基吡啶粗品。
用甲醇重结晶后,得白色晶体为目标产物。
计算得率,
1H-NMR 和IR 谱图分析鉴定结构。
用HPLC 分析纯度,并用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 反应机理
4.3.1 亲核试剂的选择
本反应为2-氯-5-氯甲基吡啶的氨解或者说是胺的烃化反应,属亲核取代。
由于电子效应,2-氯
-5-氯甲基吡啶甲基上的氯原子具有较高活性,易按S N 2机理进行反应。
因为是氨解反应,亲核试剂
应该是氨、酰氨、胺。
常用的亲核试剂有甲酰胺、氨、邻苯二甲酰亚胺等。
前两种试剂反应收率较
低(分别为67%、70%),邻苯二甲酰亚胺虽收率较高,但原料价格高、反应路线长也不是首选。
六次甲基四胺(乌洛托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合成试剂。
它的结构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可
以分裂成C-N 化合物或氨,甲醛[36],且价格便宜,是一种良好的氨化试剂。
乌洛托品与卤代烃反应
可得季铵盐,再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得伯胺。
该反应副产少、试剂便宜、反应仪器简单,条件温和、
反应时间短[36]。
所以本文选用六次甲基四胺为氨解反应亲核试剂。
4.3.2 烃化反应机理
乌洛托品分子内有四个N 原子,它们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每两个N 原子间都镶嵌着一个C 原子,
是一种叔胺。
2-氯-5-氯甲基吡啶是非常活泼的卤代烃,亚甲基上的氯原子是一好的离去基团,而与
其相连的碳原子为一级碳原子,位阻较小,易受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S N 2反应。
乌洛托品分子内N 原
子未共用电子对进攻α碳很容易形成季铵盐。
N N N
N
Cl
4.3.3 水解反应机理
CH 3OH N Cl CH 2NH
Cl
4
Cl 3
O)2CH 2
N Cl CH 2NH 3Cl
NaOH/H O N Cl 2NH 2
乌洛托品分子在强酸作用下能够生成甲醛和铵盐。
因此上述季铵盐在反应条件下乌洛托品同样
会分解。
其中直接与2-氯-5-亚甲基吡啶正碳离子的亚甲基相连的氮形成胺基,再与盐酸作用形成2-
氯-5-氨甲基吡啶盐酸盐。
分解产物氨被盐酸吸收成为铵盐,甲醛与过量甲醇作用形成易挥发物质二
甲氧基甲烷(又名甲缩醛)。
2-氯-5-氨甲基吡啶盐酸盐与强碱作用,得到2-氯-5-氨甲基吡啶。
4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研究
4.4 合成工艺的研究
4.4.1 烃化反应溶剂的选择
由于2-氯-5-氯甲基吡啶的氨解反应为S N2机理,反应过程属于从无电荷的反应物转变为有分散
电荷的过度状态,因此选用惰性的极性溶剂对反应有利。
据文献[36]报道,卤化物氨解反应溶剂可选
乙腈、水、氯仿、DMF、乙醇等。
由于本实验反应物六次甲基四胺常温固体,易溶于水,溶于乙醇、
氯仿等,2-氯-5-氯甲基吡啶常温下为半固体,溶于乙醇、氯仿、乙腈等溶剂,选用以下溶剂以确保
反应体系均相,或为两液相。
为研究溶剂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其他实验条件为:六次
甲基四胺:2-氯-5-氯甲基吡啶=1.1:1,烃化反应温度为各溶剂的沸点,烃化反应时间8h。
水解反应
温度61℃,六次甲基四胺:盐酸:氢氧化钠=1:8:8。
实验结果见表4.1。
表4.1 溶剂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溶剂氯仿乙腈水乙醇
66.3 89.3 68.7 58.9
产物收率/%
从表4.1可以看出,以乙腈作溶剂产物得率最高,液相色谱显示以氯仿、水、乙醇为溶剂,目
标产物中有一定量未反应2-氯-5-氯甲基吡啶,乙腈作溶剂则反应完全。
这是因为水、乙醇为质子传
递极性溶剂,其离子的存在会对反应产生干扰。
氯仿为非质子传递溶剂,但其极性较小不利于反应,
乙腈为非质子传递极性溶剂,极性较强对反应有利。
4.4.2 烃化反应原料配比的影响
原料配比是影响化学反应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化学反应计量式,n(2-氯-5-氯甲基吡啶):
n(六次甲基四胺)=1:1,为了研究原料配比的影响,特进行以下实验。
其他实验条件为:溶剂乙腈、
反应温度82℃;反应时间8小时。
水解反应温度61℃,六次甲基四胺:盐酸:氢氧化钠=1:8:8。
所
得实验结果见表4.2。
表4.2 原料配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原料配比1:0.9 1:1 1:1.1 1:1.2
85.4 71.1 89.5 81.7
%
产物得率/
从表4.2可以看出,当原料配比等于计量比时,产物得率并不是最大值;当2-氯-5-氯甲基吡啶
或六次甲基四胺少量过量时,都能提高产物收率。
n(2-氯-5-氯甲基吡啶):n(六次甲基四胺)=1:1.1
产物得率达最大。
原因是: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当配料比等于计量系数比时,两种原料都可能反应
不完全,造成收率较低;而若其中一种原料过量,则另一原料反应将接近完全,产物收率就会提高。
进料比为1:1.1时,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接近完全;进料比为1:1.2时,六次甲基四胺过量较多,4
反应物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副反应,生成副产物6-氯吡啶-3-甲醛[37],导致产率下降;2-氯-5-氯甲基
吡啶过量较多,2-氯-5-氯甲基吡啶与产物2-氯-5-氨甲基吡啶反应生成副产物 6-氯-3-吡啶甲基二胺,
导致产率下降。
因而选择适宜原料比为:1:1.1。
4.4.3 盐酸和氢氧化钠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季铵盐水解过程中,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用量对水解反应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研究盐酸
和氢氧化钠量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
其它实验条件为:烃化反应原料配比:n(2-氯-5-氯甲基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吡啶):n(六次甲基四胺)=1:1.1;反应时间8小时;反应温度82℃;溶剂乙腈。
水解反应温度61
℃。
六次甲基四胺与盐酸及氢氧化钠不同配比的实验结果见表4.3。
表4.3 盐酸和氢氧化钠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1:4:4 1:6:6 1:8:8 1:10:10 盐酸和氢氧化钠量
62.9 78.7 89.3 88.5
产物收率/%
注:盐酸和氢氧化钠量为n(六次甲基四胺):n(氯化氢):n(氢氧化钠)。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用量对产物收率有着很大影响,随着盐酸和氢氧化钠用
量从1:4:4上升到1:8:8,产物收率从62.9 %上升到99.3 %,再增加用量,收率基本保持不变。
盐酸
和氢氧化钠量为1:4:4时,实验中产生大量高熔点晶体,而当酸量增大时,这种晶体逐渐减少,1:8:8
高熔点晶体消失。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当酸量不足时,季铵盐分解不完全,产生副产物环
三亚甲基三甲胺N N
N
,随着酸量增多,分解逐渐完全,产物收率达最大值。
因此n(六次甲
基四胺):n(氯化氢):n(氢氧化钠)=1:8:8为适宜的酸碱量。
4.4.4 烃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为了研烷基化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在原料比n(2-氯-5-氯甲基吡啶):n(六次甲基四
胺)=1:1.1;反应温度82℃,溶剂乙腈量8.5ml/g(六次甲基四胺),水解反应温度61℃,n(六次甲
基四胺):n(氯化氢):n(氢氧化钠)=1:8:8的反应条件下,改变反应时间的实验结果见表4.4。
表4.4 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4 6 8 10 烷基化反应时间/h
75.3 83.7 89.1 89.2
产物收率/%
从表4.4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目标产物收率逐渐增长,反应时间8h时达最大值,
之后收率没有明显增长。
因而,将反应时间选择在8h~9h。
4.4.5 烃化反应溶剂量的影响
反应采用乙腈为溶剂。
为了研究溶剂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原料比n(2-氯-5-
氯甲基吡啶):n(六次甲基四胺)=1:1.1;反应温度82℃,反应时间8小时。
水解反应温度61℃,n
(六次甲基四胺):n(氯化氢):n(氢氧化钠)=1:8:8。
不同溶剂量的实验结果见表4.5。
表4.5 溶剂乙腈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乙腈/ml 80 90 100 110 产物收率/%
81.5 86.7 89.6 89.3
注::乙腈量为每0.076mol (90.2%)2-氯-5-氯甲基吡啶的乙腈用量。
从表4.5可以看出,溶剂的用量对产物产率影响较小。
此外,实验还发现当溶剂用量进一步减
少时,同样条件下得到产物量很少。
从实验结果看可能是由于溶剂量少,2-氯-5-氯甲基吡啶及六次
甲基四胺没有完全溶解,形成了非均相体系,致使反应速度减慢,反应不完全,同样条件下产品纯
度很低。
每0.076mol (90.2%)2-氯-5-氯甲基吡啶加入乙腈100ml时产率最大。
因此实验选用乙腈
用量100ml。
4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研究
4.4.6 正交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1)正交优化实验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氨解反应的主要工艺条件,为了得出最佳工艺条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实验条件如下表所示。
表4.6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A:烃化原料配比/摩尔1:1 1:1.1 1:1.2 B:盐酸和氢氧化钠量1:4:4 1:6:6 1:8:8 C:烃化反应温度/℃40 60 80 注:盐酸和氢氧化钠量为n(六次甲基四胺):n(氯化氢):n(氢氧化钠)
本实验选用L9-3-3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实验结果和计算分析如下表:
表4.7 正交实验结果和计算分析表
因素
实验号
A B C 收率%
1 A1 B1 C3 51.1
2 A2 B1 C1 53.7
3 A3 B1 C2 50.2
4 A1 B2 C2 61.8
5 A2 B2 C3 78.7
6 A3 B2 C1 71.3
7 A1 B3 C1 70.3
8 A2 B3 C2 88.5
9 A3 B3 C3 75.3
K1 183.2 155.0 195.3
K2 220.9 211.8 200.5
K3 196.8 234.1 205.1
k1 61.1 51.7 65.1
k2 73.6 70.6 66.8
k3 65.6 78.1 68.4
极差12.5 26.4 3.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分析及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并绘出曲线,如下图:
50
6070
80
指标
因素A、B和 C
图4.1 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根据正交极差可以看出:影响产物收率的三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盐酸和氢氧化钠用量>原料配比>烷基化反应温度 盐酸和氢氧化钠用量是影响本反应中季铵盐水解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前面实验述及:当盐酸用量不足(如1:4:4)时,季铵盐水解不充分,有副产物生成;只有当酸量足够多(如1:8:8)时,才能使季铵盐完全水解,主产物收率达最大值。
原料配比是影响主产物收率的又一重要因素。
如前所述,原料比1:1时,原料反应不完全;六次甲基四胺或2-氯-5-氯甲基吡啶稍过量均能使收率上升,但过量较多时会形成副产物。
所以我们选择原料配比为n (2-氯-5-氯甲基吡啶):n (六次甲基四胺)=1:1.1。
反应温度则是影响该反应的最“差”因素,从极差看可知:当反应温度为60~80℃,烷基化反应已经基本达平衡。
综上所述,水解反应n (六次甲基四胺):n (氯化氢):n (氢氧化钠)=1:8:8对反应最有利;烃化反应原料配比n (2-氯-5-氯甲基吡啶):n (六次甲基四胺)=1:1.1为好;烃化反应最适宜温度为80℃。
即较佳工艺条件为:A2B3C3。
4.4.7 验证实验
采用上述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两批次的验证实验,结果见表4.8。
总而言之,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反应非常稳定,工艺优化后能获得较高的收率和产品纯度。
表4.8 验证实验结果
1 2 序号
89.1 88.8
收率 %
4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研究
4.5 产物结构表征
4.5.1 红外图谱表征
图4.2 2-氯-5-氨甲基吡啶的红外谱图
图4.2红外谱图中,1589.08cm -1、1567.86cm -1是吡啶环C=C 键的伸缩震动、1461.80 cm -1、
是吡啶环上亚甲基-CH 2的变形震动,3047.02cm -1是吡啶环上C-H 键的伸缩震动、740.54cm -1是吡啶环上C-Cl 键伸缩震动、1525.44 cm -1是-NH 变形震动、3301.58 cm -1是-NH 伸缩震动。
22
4.5.2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图4.3 2-氯-5-氨甲基吡啶的HNMR 谱图
HNMR 谱图 (CDCl ,500MHZ ,ppm ) 3
2NH 2δ 1.49 (s, 2H, -NH ) 2δ 3.90 (s, 2H, - CH ) 2δ 7.28~7.30 (m, 1H, -Hb) δ 7.65~7.67 (m, 1H, -Hc) δ 8.33~8.34 (m, 1H, -Ha)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5.3 高效液相纯度分析
图4.4 2-氯-5-氨甲基吡啶的HPLC色谱图
测试条件: PerkinElmer Series 200 UV/VIS
粒度:5μ
碳十八分离柱φ4.6×150mm
流动相:甲醇:水=88:12
流速:1ml/min
波长λ:254nm
样品纯度: 98.15 %
4.6 小结
以2-氯-5-氯甲基吡啶为原料氨解合成2-氯-5-氨甲基吡啶,氨化剂选择六次甲基四胺。
第一步六次甲基四胺烃化生成季铵盐,2-氯-5-氯甲基吡啶为烃化剂。
原料比为n(2-氯-5-氯甲基吡啶):n(六次甲基四胺)=1:1.1;反应最适宜温度为80℃,每0.076mol (90.2%)2-氯-5-氯甲基吡啶加入溶剂乙腈100ml;反应时间8h。
第二步季铵盐水解,反应温度61℃;酸碱量为n(六次甲基四胺):n(氯化氢):n(氢氧化钠)=1:8:8。
水解产物经中和、萃取、脱溶得2-氯-5-氨甲基吡啶粗产品。
甲醇重结晶后,得白色晶体为目标产物,用HPLC分析纯度为98.15 %。
经计算本步反应收率89.6%,并用1H-NMR 和IR谱图分析鉴定结构,证明即是目标产物。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溶剂种类、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盐酸和氢氧化钠量、烃化反应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研究确定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较佳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达到了实验室合成2-氯-5-氨甲基吡啶的研究目的。
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实验合成的2-氯-5-氨甲基吡啶总收率50.44 %(以3-甲基吡啶计)。
总之,通过该方法制备2-氯-5-氨甲基吡啶的过程是可行的,为以后的工业化实验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
5 2-氯-5-氨甲基吡啶的合成初步工业化设计
5 2-氯-5-氨甲基吡啶合成初步工业化设计
2-氯-5-氨甲基吡啶虽然为重要的杂环农药中间体,但目前国内并没有工业品生产。
因此本论文进行2-氯-5-氨甲基吡啶合成初步工业化设计,为进一步工业生产打下基础。
5.1 2-氯-5-氨甲基吡啶合成工艺流程框图
乙腈2-氯-5-氨甲基吡啶5.2 工艺计算
设计年产:30吨
年工作日:300天
产量:以24小时生产一批计 0.1吨/批
5.2.1 间歇式烃化反应釜
每批产品2-氯-5-氯甲基吡啶(90%)投料量:
[(30/300)×(163.07/142.57)]/(0.84/0.90)=0.122 吨/天
反应物料体积约为(按原料配比1:1.1计):
0.122/1.267 + 1.1×(0.122/163.07)×(140.19/1.27) +7.299×0.122=1.0775m3
取反应器装料系数为:0.7
反应器体积:1.0775/0.7=1.5392 m3
取反应器体积 V=2.0m3
选用2.0m3的标准反应器,为防止设备腐蚀,采用搪玻璃反应器。
图5.1 烃化反应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