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
形容迂回战术的成语
形容迂回战术的成语
1. 掩耳盗铃:表示自欺欺人,把自己搞混了。
2. 走石投玉:比喻采用巧妙的计策,以次击高。
3.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到来,不思进取。
4. 暗渡陈仓:比喻采取隐蔽、阴险的方法进行攻击或行动。
5. 以退为进:表示在面对困境或挑战时,采取适当的退让或让步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6. 反客为主:表示通过巧妙的手段使自己处于主导地位,掌握局面的主动权。
7. 兔死狗烹:表示利用弱小的力量来对抗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扭转局势。
8. 推波助澜:比喻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巧妙的手段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9. 投石问路:表示采用巧妙的方法,在探索未知领域时获得指南。
10. 狡兔三窟:比喻谨慎地安排退路,准备多种应对策略以在危机时刻保持自我稳定。
形容战术动作的词语 巧破千斤
以下是一些形容战术动作的词语:
1. 巧妙布局:形容在战术上精心策划、安排的策略。
2. 灵活变换:形容在战术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
3. 深思熟虑:形容在战术上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后做出的决策。
4. 随机应变:形容在战术上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5. 斗智斗勇:形容在战术上既需要智慧和策略,又需要勇气和决断力。
6. 出奇制胜:形容在战术上采取出人意料的策略,从而获得胜利。
7. 攻其不备:形容在战术上趁对方没有防备时采取行动。
8. 诱敌深入:形容在战术上通过引诱对方进入预设的陷阱或圈套而获得胜利。
9. 避实击虚:形容在战术上避开对方的强点,攻击其弱点。
10. 齐心协力:形容在战术上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协同作战。
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战术动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战术策略。
形容作战战术的四字成语
形容作战战术的四字成语
哎哟,这你可问对人了!咱今儿就来用四川话、陕西方言和北京话结合着,给你说说那些形容作战战术的四字成语。
咱们先从四川话开始,说一个“兵贵神速”。
这打仗啊,就像咱们四川人吃火锅,得趁热吃,动作得快!兵贵神速,就是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神速到啥程度呢?就像你抢火锅里的毛肚儿,稍微慢点儿就没了!
再来个陕西方言版的,“出奇制胜”。
这打仗得讲究个策略,不能硬碰硬。
就像咱陕西人做面食,得会变着花样儿来,才能抓住客人的胃。
出奇制胜,就是说要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就像你突然端出一碗油泼面,辣得人家直吸气,那就赢了!
最后咱来个北京话儿,说说“以逸待劳”。
这打仗啊,得懂得休息,养精蓄锐。
就像咱北京人逛胡同,走累了得找个茶馆儿歇歇脚,喝口茶。
以逸待劳,就是说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出击,就像你在茶馆里等着,看哪个不长眼的敢来惹你!
哎,这几种方言一结合,是不是觉得这些成语都活了起来?打仗就像咱们生活里的各种事儿,得懂得变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围城打援的意思_围城打援的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指一种战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xx歼灭敌人的援 军。 成语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成语繁体圍城打援 成语简拼WCDY 成语注音ㄨㄟˊ ㄔㄥˊ ㄉㄚˇ ㄩ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围城打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例子xxx《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 英语翻译besiege a city to annihilate the enemy reinforce <besiege the enemy in order to strike at his rein
形容军事谋略的成语
形容军事谋略的成语形容军事谋略的成语 11、轻虑浅谋: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2、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3、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古老的谚语。
这意味着你已经尽力了。
至于能不能达到目的,就看你的运气了。
5.封建时代官员出门,前面的人敲锣给行人让路。
比喻某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6、谋无遗策: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
形容谋划周密。
7.老谋深算:精心策划,影响深远的计划。
形容人聪明世故。
8、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9、六韬三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10、料敌若神: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11、料敌如神:料:预料。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12、将计就计:利用对方计策向对方施计13、机关用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
比喻用尽心思。
14.机变如神:机变:机智与权变。
足智多谋,变幻莫测。
15、急中生智: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16.提前计划:计划:计划。
考虑:考虑。
这个计划影响深远。
17.器官衰竭:器官:谨慎而巧妙的策略。
比喻心力交瘁。
18、假手于人:假:利用。
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19、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
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20.乘风造舟:风往哪里吹,船就往哪里走。
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21、借箸代筹: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
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22、金蝉脱壳:蝉变成成虫后,要脱一层壳。
比喻逃避,使人不能及时发现。
23、决胜千里: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
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24、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25、锦囊妙计: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
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26、假道灭虢: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第一篇: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2.美人计----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3.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
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5.激将法----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6.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
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7.八门五花----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
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8.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9.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10.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2.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13.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4.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15.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16.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17.以长攻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18.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9.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
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20.短平快----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
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比喻用兵的谋略的成语
比喻用兵的谋略的成语
1. “兵不厌诈”:嘿,这就像下棋一样,有时候为了取胜不得不用点小计谋,所谓兵不厌诈嘛!就像诸葛亮空城计退司马懿,那可真是把这一招使得淋漓尽致啊!
2. “声东击西”:哇哦,这声东击西可太妙啦!就好比你明明想去右边拿东西,却先故意往左边走,然后突然转向右边,把敌人都弄迷糊啦!诺曼底登陆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嘛!
3. “调虎离山”:哎呀呀,调虎离山呀,就像是把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它的地盘引开,然后乘机达到自己的目的呀!不是有个故事说用一只羊把老虎骗走了,趁机拿走了宝贝嘛!
4. “暗度陈仓”:哇塞,暗度陈仓不就是偷偷摸摸地干大事嘛!就好像表面上你在做这件事,实际上背地里在干另一件更重要的呢!刘邦当年可不就是这样出其不意的嘛!
5. “欲擒故纵”:嘿嘿,欲擒故纵可有意思了,就像钓大鱼,先故意放走它一下,让它放松警惕,然后再一下子把它抓住!不是有很多警察抓小偷也用这招嘛!
6. “釜底抽薪”:天哪,釜底抽薪这简直就是直击要害呀!就好比把锅底的柴火拿掉,水自然就烧不开啦!这招用起来那可真是绝了!
7. “金蝉脱壳”:哇哦,金蝉脱壳就是巧妙地脱身嘛!就像一只蝉把壳脱掉然后悄悄溜走一样,神不知鬼不觉的!很多英雄在危险时刻不就用这招逃走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比喻用兵谋略的成语都太有意思啦,每一个都充满了智慧和策略,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能用得上呢!。
形容战略战术的词语
形容战略战术的词语
1. 灵活的
2. 战略性的
3. 高效的
4. 协同的
5. 有创意的
6. 深思熟虑的
7. 有组织的
8. 长远的
9. 实用的
10. 目标导向的
策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短期性、灵活性、执行性、优势性、协同性、综合性、多
样性、前瞻性、适应性、目标导向、资源配置、信息战、兵力运用、作战指导、决策层面、战场选择、战前准备、战术机动、火力支援、装备选择、情报收集、突袭打击、围剿包围、伏击侦察、掩护追击、调兵遣将、兵力配备、合理部署、充分利用、勇往直前、集中优势、制敌计划、战术拼搏、敌后活动、游击战争、运动战、速决战、持久战、战场平衡、情报
优势、兵种组合、兵力投送、战局控制、转移撤退、对敌战略、战术组合、攻守兼备、兵
器装备、火力优势、战场地形、防御工事、战术研究、规避干扰、破交通连线、空降突击、侦察迎击、切断敌线、控制战机、战略纵深、克敌制胜、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声东击西、决战最后。
作战的成语
作战的成语篇一:标题: 作战的成语(创建与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正文:作战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军队作战策略、战术、勇气和决心的重要语言符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战成语,供您参考和拓展:1. 战无不胜:形容军队强大到无法战胜,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和信心。
2. 守正出奇:指在防守中保持正规军的实力,同时采取灵活的战术来出奇制胜。
3. 出奇制胜:形容军队在作战中采用意想不到的战术和策略,以出奇制胜。
4. 以逸待劳:指军队在作战中利用对方的疏忽和疲劳来袭击其弱点。
5. 声东击西:形容军队利用对方的注意力和方向来袭击其弱点。
6. 兵贵神速:指军队在作战中要尽快行动,以迅速取得胜利。
7. 擒贼先擒王:指在作战中要先擒拿主要敌人,以消灭敌方的首脑和力量。
8. 攻城掠地:形容军队在占领城市和土地时进行大肆破坏和掠夺。
9. 步步为营:形容军队在作战中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以稳定局势。
10. 人心齐泰山移:形容军队在作战中要有团结一心的精神,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拓展:作战成语除了表达军队的作战策略和战术外,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兵不厌诈、出奇制胜、声东击西、守正出奇、以逸待劳等等。
这些成语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今天的军事训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战成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热爱和反对战争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正义和和平的追求和信仰。
因此,了解和运用作战成语,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篇二:标题: 作战的成语正文:战争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此有很多成语来描述作战。
这些成语不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战成语:1. 兵贵神速:指军队需要快速的反应和行动,以取得战斗胜利。
2. 出奇制胜:指在战斗中采用意想不到的策略,以取得胜利。
3. 勇者胜:指勇气和决心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战略战术的意思_战略战术的成语解释
战略战术
成语解释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成语出处xxx《中国⾰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上发⽣的。
”
成语繁体戰畧戰術
成语简拼ZLZS
成语注⾳ㄓㄢˋ ㄓㄢˋ ㄕㄨˋ
常⽤程度常⽤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彩中性成语
成语⽤法战略战术作主语、宾语、定语;⽤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例⼦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不但熟读了⽑xx有关游记战略战术的著作,⽽且在指挥作战时能熟练地运⽤。
”英语翻译strategy and tactic。
孙子兵法里关于战争的成语,孙子兵法译文
孙子兵法里关于战争的成语,孙子兵法译文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
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1。
关于“战术”成语
关于“战术”成语“战术”是指指导军队进行作战行动的方法,是军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而“战术”这个词语也被引申用于现代社会,用来表示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方式和策略。
在中华文化中,也有很多与“战术”相关的成语,这些成语有的体现了智慧和经验,有的则概括了古人在许多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1. 兵不厌诈“兵不厌诈”是一句出自《孙子兵法》中的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战争中,谋略和计谋是不可或缺的。
军事战术中,通过一些诈骗、假装、虚张声势等行为来破敌,称之为“兵不厌诈”。
这个成语在战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在贸易和商业活动中也将其应用。
2. 攻守兼备“攻守兼备”是指防御和进攻同时进行,避免只专注于进攻或防御而牺牲对方机会,使自己处于险境。
这种战术策略在战争中非常重要,不仅在现代战争中被广泛认可,而且在所有竞争中都被应用,无论是实体商业竞争还是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都适用加以体现。
3.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词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最佳战术和策略。
遇到困难不应畏手畏脚而退却,而应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法。
这个成语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领域,鼓励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退缩,而是要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奇兵突出“奇兵突出”是指在军事战争中,添加一个意想不到的、与众不同的策略来攻击敌军。
这种战术可以破坏敌方防线,使敌人惊恐不安。
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领域也可应用这个成语,例如在企业竞争中,创新和突出是非常重要的。
5.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意指,在战斗中,如果敌人来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冲动而采取消极的策略,从而让敌人产生错觉,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反击。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也适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在商业竞争中,要善于利用竞争对手的弱点,采取有力的反击。
6. 兵贵神速“兵贵神速”是指在战争中,行动迅速很重要。
如果你能够做到快速决定,并迅速采取行动,你就很有可能取得胜利。
关于兵法战术的四字成语
关于兵法战术的四字成语围魏救赵【反义】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以逸待劳【近义】养精蓄锐【反义】疲于奔命【释义】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用例】他踞了碉楼,~,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声东击西【近义】出其不意、出奇制胜【释义】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用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暗渡陈仓【近义】暗送秋波【反义】明目张胆、明火执杖【释义】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用例】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调虎离山【近义】声东击西、围魏救赵【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描写战略战术的词语
描写战略战术的词语1、瞒天过海[ mán tiān guò hǎi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我作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
”2、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
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3、借刀杀人[ jiè dāo shā rén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5、趁火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趁:乘机。
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都是描写战略战术的成语: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代虢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走为上计以攻为守速战速决先发制人后发制人以退为进缓兵之计虚张声势避实就虚诱敌深入围城打援里应外合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异军突起坚壁清野稳扎稳打按兵不动、相机而动兵不厌诈。
形容妙计的成语
形容妙计的成语【力竭】:心:谋。
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脱壳金蝉】:比喻用计谋脱身。
【山中歪曲虎】:比喻用一招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自以为是】:获得计划:计划成功。
觉得计划没错就好(含贬义)。
【费尽心血】:意思是指用尽心思和计谋,想尽办法。
【稳胜算】:稳:肯定;操:师傅;赢:能赢的策略。
确信会胜利。
【机关用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
比喻用尽心思。
【战术】:幕布:古代军队中的帐幕;养:计划,情节。
指制定运营策略。
引申为策划和指挥。
【谋士将军】:指有心机的大臣,勇敢的战士。
【军不厌诈】:厌:厌弃,排斥;诈:蒙骗。
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疏谋少略】:计谋、策略很少。
形容不善谋划。
【人极计生】:指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至知不谋】:至知:极聪明的人;谋:谋略,计谋。
极聪明的人可以不用谋虑。
【以战略代替战斗】:在战斗面前用战略代替战斗。
【费尽心机】:心机:计谋。
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步步为营】:指善于勾心斗角、诡计多端的人。
【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同“万全之策”。
【机关算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
比喻用尽心思。
【施谋用计】:施:施行;计:计谋。
运用策略计谋。
【忠言嘉谟】:忠恳的言论,卓越的计谋。
【自以为计】:自己以为计谋得逞。
【将机就计】:利用机会施行计谋。
【想得深,想得远】:策划:策划;考虑:考虑。
这个计划影响深远。
【能士匿谋】:匿:藏匿。
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
?【筹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
制定计谋策略。
指为人出主意。
【运计铺谋】:运用计谋。
【神算妙计】:神妙莫测的计谋。
【争图】:顶:最好的,推而广之,就是最好的。
士兵:指战争,引申为战斗。
征服:征服,进攻。
阴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划。
最好的战斗方式是以策略取胜。
【计尽力穷】:穷:尽。
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孙庞斗智】:孙:孙膑;庞:庞涓。
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
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
29个描写用兵的成语及解释
29个描写用兵的成语及解释[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
形容善于用兵。
[熊韬豹略] 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
现形容思想麻痹。
[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兵闻拙速] 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师老兵疲] 老:衰竭;疲:疲乏。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师老兵破]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放马华阳] 指不再用兵。
[讳兵畏刑]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佳兵不祥]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上兵伐谋]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
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兵贵神速] 神速:特别迅速。
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
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古以称天子用兵。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00个关于战术的成语主要是古代兵书、军事经典和传统著作中的用语。
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代军事智慧和战争策略的精华。
下面是关于战术的100个成语及解释。
1. 兵不厌诈:意为军队在作战中会采取各种欺骗手段以获得制胜的优势。
2. 守株待兔:比喻静待时机,不主动行动,只顾等待敌人犯错误,然后乘机进攻敌人。
3.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4. 围魏救赵:意为在多方面施压的情况下,往往选择对敌人最薄弱的地方攻击。
5. 趁火打劫:意为趁别人遇到困难时,趁机从中获得好处。
6. 养精蓄锐:意为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再展开攻势。
7. 霸王硬上弓:比喻强行把对方弄到困境或逼迫对方做事。
8. 出奇制胜:通过计谋和行动越过对方的意料,实施有效的攻击并获得胜利。
9. 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强点,攻击敌人的弱点。
10. 杀鸡取卵:比喻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了长远的发展。
11. 利欲熏心:指因贪婪而心志失真,不能自拔。
12. 死里逃生:形容在危难时刻侥幸逃脱。
13. 确定胜负:指判定战胜与失败的结果。
14. 推心置腹:形容彼此之间十分亲密,毫无隐瞒的交往。
15. 劫后余生:形容就在灾难或危险消除之后幸存下来。
16. 迫不及待:指因急于达到或完成某事而显得有些着急。
17. 掌握先机:指能够占有先机,处于优势位置进行战斗。
18. 打草惊蛇:比喻鲁莽行事,激发敌人的警觉。
19. 投鼠忌器:比喻对小人采取小手段,对大人物采取大手段。
20. 以逸待劳:在自身处于有利位置时等待对手疲劳,再发起进攻。
21. 迎头痛击:比喻对敌人迎头痛击。
22. 蝇营狗苟:比喻污秽、卑劣的环境或低贱、卑鄙的人。
23. 背水一战:比喻走投无路,只能勇猛抗敌。
24. 高瞻远瞩:形容人目光长远,有远大的眼光。
25. 胜之不武:形容胜利的手段或方法不光彩。
26. 夺得先机:比喻争取到有利的条件或机会。
27. 不怀好意:意思是心里带有恶意,存心不良。
关于“战术”成语
“战术”成语关于“战术”成语“战术”成语1.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2.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3.后发制人----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4.用兵如神----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5.胸中甲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6.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
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
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7.兵行诡道----兵:用兵。
行:使用。
诡:欺诈。
道:方法。
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8.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9.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10.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3.避强击弱----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12.避实击虚----虚:空虚。
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13.声东击西----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14.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15.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
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16.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17.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8.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19.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20.各个击破----军事术语。
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
上有对策下有计策的成语
上有对策下有计策的成语
(实用版)
目录
1.成语的含义
2.成语的来源
3.成语的应用
正文
成语“上有对策,下有计策”出自于《左传》,意为上级有应对的方法,下级有应对的策略,形容上下级之间配合默契,共同应对困难。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时,不仅要有解决办法,还要有应对变化的策略,以确保事情的顺利进行。
“上有对策,下有计策”这个成语的来源,据说与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有关。
当时,孙膑在战争中为齐国效力,为了击败敌国,他提出了一种“兵无血刃”的战术,即在敌军周围设下包围圈,然后不断变换阵型,让敌军摸不清头脑。
这种战术成功地让敌军陷入了混乱,最终取得了胜利。
孙膑的这个战术,就被后人称为“上有对策,下有计策”。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
比如在工作中,领导和员工之间需要有默契的配合,领导要善于给员工提供指导,员工要善于向领导请教,这样才能使团队更加和谐,共同完成任务。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既要有自己的原则,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互相沟通,达到共识。
综上所述,“上有对策,下有计策”这个成语,既包含了对上级的忠诚和对下级的关爱,又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1页共1页。
以攻成语四个字
以攻成语四个字
1. 以攻为守:指用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2. 以攻代守:指用进攻的方式代替防御。
3. 以攻为退:指用进攻的方式来实现退却的目的。
4. 以攻促和:指通过进攻来促进和平。
5. 以攻待守:指用进攻的方式来等待防御的机会。
这些成语都强调了进攻在战争、竞争或其他情境中的重要性,它们表达了通过积极主动的进攻来实现目标或解决问题的策略。
请注意,成语的意义可能因语境和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2.美人计----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3.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
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5.激将法----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6.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
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7.八门五花----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
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8.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9.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10.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2.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13.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4.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15.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16.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17.以长攻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18.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9.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
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20.短平快----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
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21.因敌制胜----因:根据;制胜:取胜。
依据敌情变化,制定不同的作战策略而取得胜利。
22.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才能捉住进来的小偷。
比喻对小股敌人采取围歼的战术。
23.什围伍攻----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
24.以攻为守----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25.以进为退----指表面上故作进攻的姿态,实际上是准备退却,也指表面故作进升的阶梯,实际上却以此作出退让的打算。
26.以守为攻----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27.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
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28.以实为虚----虚:空;实:满。
军事上迷惑对方,使其难辨虚实、真伪的一种战术。
29.以虚为实----虚:空;实:满。
军事上迷惑对方,使其难辨虚实、真伪的一种战术。
30.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31.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
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32.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
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33.怀敌附远----怀:来,使亲近。
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34.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35.近交远攻----谓与邻近者交好,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
36.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37.运筹出奇----拟订作战策略,定出奇计。
38.运筹制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39.画沙聚米----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40.围点打援----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
41.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42.李代桃僵----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43.空室清野----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44.丢车保帅----象棋比赛的战术。
比喻牺牲比较重要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
45.军不厌诈----厌:厌弃,排斥;诈:蒙骗。
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46.单复之术----单复:短长、纵横、单数和复数;术:战术。
原指战国时期合纵连横之术。
后泛指正规作战及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
47.里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48.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49.坚壁清野----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50.声东击西----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51.驱羊攻虎----驱:赶。
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
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52.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53.慎重初战----慎重:谨慎重视;初战:第一仗。
慎重地对待在战略、战役全局上有决定意义的第一仗。
54.顺手牵羊----顺:方便。
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顺便行事,毫不费力。
55.欲擒故纵----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56.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57.敌变我变----敌方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方对策也要随之作相应变化。
形容机动灵活,随机应变。
58.战略战术----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59.骄兵之计----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60.走为上着----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61.将计就计----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62.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63.绸缪帐扆----绸缪:绵密的样子;帐:帐幕;扆:屏风。
指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之中谋划军国大事。
64.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
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65.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
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66.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67.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68.践墨随敌----践:履行,实行;墨:绳墨,指计划;随:顺应。
根据敌情的变化,来实施计划。
69.瞒天过海----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70.情巧万端----情巧:真伪。
形容军事上真真假假的计谋奇策,变化多端。
71.捣虚敌随----捣虚:利用敌人空虚的地方攻击。
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敌人便会跟着我方的行动转。
这是一种变袪为主动调动敌人的一种战略。
7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73.趁火打劫----趁:乘机。
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74.混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75.树上开花----“三十六计”之一。
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76.用兵之道,以计为首----首:第一。
指挥军队作战的法则,应把研究各种情况,制定谋略作为首先加以考虑的事情。
77.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78.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79.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0.虚虚实实----假假真真,以假乱真。
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
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81.聚米为谷----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82.熊韬豹略----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83.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
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84.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85.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86.将在谋不在勇----谋:谋略;勇:勇猛。
作为将帅,最重要的不是勇猛,而是谋略。
87.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88.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89.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90.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91.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于。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92.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虚:空;实:满。
军事上迷惑对方,使其难辨虚实、真伪的一种战术。
93.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
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94.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95.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