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人体解剖学脾门静脉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十二指肠肝胆脾胰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十二指肠肝胆脾胰PPT课件

3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
甲状腺下静脉
2神经
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
24
4
3)horizontal part 水平部
superior:胰头及其钩突; posterior:右输尿管、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anterior: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及肠系膜根、
小肠袢。
4)ascending part 升部t
由水平部升至第2腰椎左侧,折向 前下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升部的前 面和左侧有腹膜包被,右侧为胰头和 腹主动脉。
20
位置
• 肝门静脉自胰腺的后方上行,经十二指肠 上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然后继 续上行达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 别进入左、右半肝。肝门静脉行于肝十二 指肠韧带内, 其右前方为胆总管,左前方 为肝固有动脉,后方隔网膜孔与下腔静脉 相对,肝门静脉的方向多与下腔静脉交叉 成角,少数为二者前后平行。
2) inf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分前、 后2支,分别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两支相吻合。
3)十二指肠上动脉:为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 4)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7
(4)lymph driange 淋巴回流 主要回流至幽门下淋巴结subpyloric lymph nodes和肠系膜上淋巴结superior
12
4)tail of pancreas 胰尾: 行于脾肾韧带内。被腹膜包裹,有一定的移动性。末端达脾门,脾切除时不可 伤及胰尾。
13
• 胰管位于胰腺实质内,横贯胰腺全长,收 纳各小叶导管,到达胰头右缘时与胆总管 汇合形成肝胰壶腹,经十二指肠大乳头开 口于十二指肠腔,偶可单独开口于十二指 肠腔
• 副胰管位于胰头上部,主要引流胰头前上 部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脾脏解剖与生理课件资料(含PPT讲解)

脾脏解剖与生理课件资料(含PPT讲解)

脾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1

胃肠疾病可能导致脾脏损害,需考虑胃肠道疾病与免疫机能的关系。
2

脾脏具有重要的储存和清除作用,细菌和吞噬细胞沉淀在肝脏内的淋巴结中,造成病 灶的形成。
3
淋巴系统
血液、淋巴流和淋巴组织都流向脾脏,因此脾脏也是人类淋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脾脏疾病可通过X线、CT 和B超等成像技术。
脾脏的功能
1 参与免疫反应
2 供血和调控
脾脏参与体内免疫反应,控 制外来物质和癌细胞的生长, 具有顾虑人类健康的重大意 义。
3 结合免疫系统
脾脏是体内的储备器官之一, 负责储存和调节红细胞和血 小板。
脾脏还在繁殖和活化免疫细胞等方面发挥着免疫屏障的重要作用,可 以看作是淋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3 疾病的风险
切除脾脏可以降低脾脏疾病的较高发生率,但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存在 新的健康问题。入。
脾脏的细胞类型
脾骨髓有一个清洁系统,它包 括了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在此处生 成并被激活。
同时,由于红骨髓在脾脏红髓 区内发生,所以脾脏也是人体 红血细胞的生成组织。
作为免疫器官之一,脾脏中含 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参与人体的免疫防御。
脾脏的代谢功能
铁吸收
脾脏对食物中的非血红蛋 白铁进行转运,将其转化 为血红蛋白铁,以供其他 组织使用。
维生素B1 2
脾脏内的米紫细胞可以吸 收消化道中合成的维生素 B12,并转移至肝脏以供 储存和调控使用。
脾切除
脾脏切除和创伤导致的脾 脏损伤可能导致细菌滞留、 自身免疫和溶血等疾病, 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
脾髓质又可分为红髓和白髓, 其中,红髓占脾脏的80%,是 造血器官的主要部分。

脾脏的解剖护理课件

脾脏的解剖护理课件
脾脏的解剖护理课件
目 录
• 脾脏的解剖 • 脾脏的生理作用 • 脾脏疾病的病理机制 • 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护理措施
01
脾脏的解剖
脾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紧贴第911肋骨,处于胃、肝脏的左侧, 下方是结肠和小肠。
形态
脾脏呈扁长形,暗红色,质地软 而脆,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病情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04
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呼吸等 状况,评估病情状况和自身认
知情况。
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 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并处理。
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评估发热 原因及程度,遵医嘱采取相应
的降温措施。
记录患者护理过程、病情变化 及处理措施,为医生提供详实
的诊疗依据。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对于严重的脾脏疾病,如脾脏肿瘤、脾脏 破裂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 除、脾脏修补等手术方式。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脾脏疾病,如脾脏动脉瘤、脾脏 静脉血栓形成等,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如 栓塞、溶栓等。
对于某些脾脏疾病,如脾脏炎症、脾脏功 能亢进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等。
06
脾脏的组织结构
01
脾脏由红髓和白髓组成,红髓包 括脾索和血窦,白髓包括淋巴小 结和淋巴组织。
02
脾脏的血管系统包括脾动脉、脾 静脉和淋巴管,其中脾静脉是门 静脉系统的一部分。
脾脏的功能
造血功能
脾脏在胚胎期是主要的造血器 官,出生后仍保留部分造血功
能。
免疫功能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 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脾脏的正常解剖与影像诊断-课件

脾脏的正常解剖与影像诊断-课件
症,个别病例有同时可发生胆囊先天缺如、心血 管系统的发育不全、畸形等。
鉴别诊断 需与腹腔肿大淋巴结或其他肿物鉴别。副脾
密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可鉴别
PPT课件
8
副脾
PPT课件
9
脾弥漫性病变
• 脾脏弥漫性疾病表现为脾肿大。 引起脾肿大的原因:
①炎症性:肠伤寒、败血症、结核、疟疾等; ②淤血性:门脉高压、心脏病等; ③增殖性: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④肿瘤性: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等; ⑤寄生虫性:血吸虫病等; ⑥胶原病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淀粉样变等。
PPT课件
30
脾梗死
PPT课件
31
脾外伤
. 脾脏为腹部外伤中最易累及的脏器 多为闭合性的直接撞击
. 临床表现:腹痛、血性腹水、失血性休克 . 病理类型:(1)包膜下血肿
(2)脾脏挫裂伤 (3)脾脏撕裂 (4)脾脏部分血管的阻断和脾梗死
PPT课件
32
脾外伤
. CT: . 脾外伤的CT表现与损伤程度和时期有关
PPT课件
24
脾恶性淋巴瘤
PPT课件
25
脾转移瘤
. 脾脏血供丰富,但转移瘤较少见,一般认为脾脏 发生转移时都有多个器官受累。多为血行转移。
. 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低热、贫血等
PPT课件
26
脾转移瘤
. CT:视转移瘤的大小和数目,脾脏可呈均匀 性的轻至中度增大或大小正常。
. 增强扫描显示脾内病灶较有价值。 . 由于转移瘤具有原发肿瘤的某些特点,故CT上表
PPT课件
20
脾血管瘤
PPT课件
21
脾血管瘤
• 鉴别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

脾脏的解剖及生理概述PPT课件

脾脏的解剖及生理概述PPT课件

脾脓肿、脾结核等多为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时全 身感染的并发症,脾切除可有效去除病灶。
5、造血系统疾病
1)脾切除能够去除破坏血细胞的场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脾切除的最佳适应证,脾切除
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脾切除后患者黄疸消退、贫血 改善,但手术不能纠正红细胞骨架蛋白缺失或减少等内在 缺陷。4岁以下患儿除非有严重贫血、明显发育障碍或反 复出现溶血危象外,一般不宜施行脾切除。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行脾切除的适应证亦局限于伴有明 显脾肿大的重症患者,以改善压迫症状和消除脾功能亢进, 仅能部分纠正贫血、减少输血次数,效果不如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显著。
2) 脾切除能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可选择脾切除以减轻溶血和血小板的破坏,但 均非首选,仅适用于肾上Βιβλιοθήκη 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 出现激素依赖时。
脾切除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疗效可达5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达80%。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时可 急诊行脾切除术。
近10年来,随着内镜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 镜脾切除术已成功得到推广应用。具有创伤小、 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2、保脾手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对脾脏重要功能缺乏认识,错误观念误导 脾外科领域几个世纪,认为脾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 无辜性脾切除被奉为经典。
二十世纪脾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证实 脾脏虽非生命必需器官,但拥有重要功能,无辜性脾切除 受到广泛质疑,各种保留性脾手术应运而生。
目录
1
解剖及生理
2
脾切除概述
3
手术适应证
4
术后并发症
一、脾脏的解剖及生理概述

门静脉解剖(PPT课件)

门静脉解剖(PPT课件)

11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12
• 填空题: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 ( )、 ( ) 、 ( 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 ) 、 ( )。
) )、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13
•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 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 附脐静脉 )。
门静脉解剖
20
2.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通过直肠 下段黏膜下层内的直肠静脉丛,与腔静脉系 统骼内静脉的属支之间相互吻合交通。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曲张形 成痔。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1
3.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过脐周 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 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下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下 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外V
髂内V
门下静脉腔解剖静脉
睾丸(卵巢)V
24
Dr.Feng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5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6
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小静 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3
2020-12-09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低位肋间后V
奇V
腹壁上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脐周V网

脾与门静脉课件

脾与门静脉课件
03
实验结论:脾脏与门静脉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共同维持人体健康。
04
脾脏与门静脉的临床应用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脾脏切除术:治疗脾脏疾病,如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如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等
脾脏移植:治疗脾脏功能衰竭,如脾脏切除术后并发症等
门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如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等
门静脉系统是脾脏的主要供血来源
脾脏对门静脉血液进行过滤和清除病原体
02
脾脏与门静脉疾病的临床表现
3
脾脏疾病
脾肿大:脾脏体积增大,可引起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脾功能亢进:脾脏功能亢进,可引起贫血、出血等症状
脾脏肿瘤:脾脏肿瘤,可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
脾脏破裂:脾脏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休克等症状
4
门静脉疾病
脾脏与门静脉的关系
脾脏是门静脉的主要引流器官
01
脾脏对门静脉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利用
03
脾脏通过门静脉系统接收来自胃肠道的血液
02
脾脏通过门静脉系统将血液输送到肝脏进行进一步处理
04
门静脉系统
2
门静脉的解剖结构
01
门静脉系统是肝脏的主要供血系统
03
门静脉主要收集来自胃肠道、脾脏和胰腺的血液
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脾脏肿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
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门静脉瘤:门静脉瘤形成,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腹痛、黄疸等症状
门静脉炎:门静脉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PPT课件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PPT课件
3
根据门静脉血流受阻部位分类
肝后型:少见
BUDD-CHIARI
巴德吉亚利综 合症
肝 型:最 常见 约占 90%,肝 炎后肝硬 变,血吸 虫肝硬变
肝前型:
门静脉主干先天畸形 门静脉主干血栓
4
门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1. 脾 肿 大 、 脾 亢 : 脾 窦 充 血 ,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 脾髓细胞再生,全血减少
9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1.分流手术
❖ 完全性门-体分流术
▪ 门-腔静脉分流术
❖ 部分性门-体静脉分流术
▪ 脾-肾静脉分流术 ▪ 脾-腔静脉分流术 ▪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 选择性分流
▪ 远端脾肾分流 ▪ 自体静脉移植于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即
“桥式”或“H”吻合术(8-10mm)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13
脾腔静脉分流术
14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15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分流术
优点: 降低门脉压力确切 止血效果好
缺点: 减少入肝血流、不利肝功维护
特点 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减少肝的灌注量 影响肝的营养 肠道内的氨被吸收后部分或全部不再通过肝解毒直接进
血清胆红素 (μmol/L)
血清白蛋白(g/L)
腹水
肝性脑病 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s)
1分 <34.2
> 35
无 无 <4
6
2分 34.2-51.3
30-35
易控制 轻 4-6
3分 >51.3
< 30
难控制 中、重
>6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PPT课件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PPT课件

Page ▪ 18
精选课件
Page ▪ 19
精选课件
脾切除术
术前的处理: 在切除病理性脾脏时,由于一般都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出血倾向等 因素,因此,术前要充分掌握具体的病情,对症处理可望手术。 1.必须注意术前有无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血小板计数:3万以下时,有出血倾向。手术当天应使血小板升至5万以上。因 脾功能亢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时,可输血小板,因ITP导致血小板减少时,术前5 天给予r-球蛋白(20g/d*5),可增加血小板的数量。 应该注意的术后并发症 1.胰漏:脾切除时,损伤了胰尾,可引起胰漏。 2.血栓形成:脾切除后,血小板可一过性的升高,术后1-2周达峰值。虽然亦有报 道认为血栓形成与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无关,但一般认为血小板超过80万时可发 生血栓,应给以阿司匹林。门静脉高压患者切除脾脏后,门静脉内可有血栓形成 ,应适时行超声等检查。 3.脾热:脾热指脾切除术后,没有明确的感染或其他原因,持续发热38℃左右, 呈驰张热。 4.脾切除术后全身性凶险性感染:OPSI的发生率为2%~10&,儿童易患。
Page ▪ 3
精选课件
脾脏的位置与毗邻
脾位于左季肋区,第9、10、11肋的深 面,人体仰卧时其长轴与第10肋平行。 前端平第1腰椎棘突,位于腋中线后方 。后端约在第10胸椎棘突平面靠近脊柱 ,距后正中线3~4cm。脾的下缘不超过 左侧肋弓,故正常时不 能触及,婴儿的 脾较大,有时在左肋弓下可扪及。脾的 位置可因体位和呼吸而变化,站立时比 仰卧时低约2.5cm。 膈面和膈相贴,借膈与左肺、左胸膜腔 及左肋膈隐窝相邻。脏面前部与胃底、 胃大弯后壁相临,后部与左肾、左肾上 腺邻近,脾门接近胰尾。脾下部与结肠 左区相邻,下端位于膈结肠韧带上方。

胰、脾、门静脉

胰、脾、门静脉
• 由于某种原因,脾静脉血运不畅或发生阻塞,将 引起充血性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
六、副脾
accessory spleen
• 色泽、硬度、功能 与脾同,出现率为 5.76—35%
• 其位置、数目、大 小等均不恒定,多 位于脾门、脾蒂、 大网膜等处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等行脾 切除术时,应一并 切除副脾,以免症 状复发。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一、概述
• 肝门静脉腹腔中较大的静脉干,长6~ 8cm,管径1.0~1.2cm。
• 血液主要来自食管腹段、胃、小肠、大 肠(至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等处。
• 在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血液均汇入肝, 占入肝血液总量的70%
组成
• 由肠系膜上静 脉与脾静脉汇 合而成
•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 为胆总管,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后面隔网 膜孔与下腔静脉相邻,多数肝门静脉与下腔 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二者前后平行。
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
•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泛 的吻合。
•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支不开放。当肝门 静脉高压症时,吻合支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肝门静脉系统部分血液进入腔静脉系统,从 而缓解肝门静脉的高压。
(3)胰体 (body of pancreas)
• 位于第1腰椎体平面。
• 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为邻。后面有腹主动脉、 左肾上腺、左肾及脾静脉。
• 胰体上缘紧靠腹腔干、腹腔神经丛,因此,胰腺 炎时极易波及神经丛,而出现腰部剧痛。如果胰 腺癌病人有腰部剧痛,可提示癌瘤已侵及腹腔神 经丛。
• 胰体上缘有脾动、静脉走行,脾静脉有时甚至埋 在胰上缘的沟内。脾动脉发出数条胰支进入胰内, 胰内又有多条小静脉直接汇入脾静脉。由于脾静 脉及其属支与胰腺紧密相连,不易分离时,行胰 体尾切除术时需将脾一并切除。

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脾脏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和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来发挥滤血作用,维持血液环境 的稳定。
脾脏对血细胞的过滤有助于维持血液成分的平衡,防止血液中异常成分的积累和疾 病的产生。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
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时,脾脏会迅 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巨噬细胞和淋 巴细胞的协同作用,将病原体清除出 体外。
脾脏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还会产生抗体 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 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脾脏的白细胞作用
01
白细胞储存
脾脏是白细胞的主要储存库, 特别是血小板和血源性粒细胞

02
过滤作用
脾脏作为一个过滤器,能够清 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
微生物。
03
免疫应答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脾脏内的 白细胞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
参与免疫应答。
脾脏的抗体产生
பைடு நூலகம்03
B细胞成熟
脾脏是B淋巴细胞成熟和抗体产生的主要 场所。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对于防止病 原体的扩散和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脾脏对血小板的清除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脾脏对血小板的数 量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脾脏能够清除衰老和受损的血小板,保持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的稳定。
当脾脏功能受损时,血小板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和 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保持脾脏健康对于维护血液循环的正常功 能具有重要意义。
抗体分泌
脾脏内的B细胞可分泌针对特定病原体的 特异性抗体。
免疫记忆
脾脏还储存了免疫记忆细胞,当相同病原 体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启动二次免疫应答 。
脾脏的免疫调节
01
02
03
炎症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组成
汇合的 部位,一般 在胰颈的后 方,偶在胰 颈、胰体交 界处或胰头 的后方。因 此,胰的病 变常可累及 肝门静脉。
1
毗邻
自胰颈的后方上行,通过十二指肠上部的深 面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行至第一肝门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 为胆总管,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后面隔网 膜孔与下腔静脉相邻,多数肝门静脉与下腔 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二者前后平行。
低位肋间后V
奇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附脐V
门静脉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肠系膜下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下1腔静脉
睾丸(卵巢)V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海蛇头
奇V 食管V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郑重声明:本题并非广告
1
1
填空题: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

)、 (
)、
( )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
还有( ) 、 ( ) 、
( )。
1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1
名词解释: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
1
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
是位于回结肠静脉与Henle干之间的一段 肠系膜上静脉。由于该段肠系膜上静脉与 下腔静脉距离很紧,且该段有足够的长度 (2cm以上)及管径,当门静脉高压症时, 可用此处进行分流术。
1
问答题:门静脉高压症时, 门、 腔静脉间有哪些侧支循环途径? 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
1
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如下:
1
问答题:试述门静脉的组成、 毗邻、主要属支?
1
通常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颈的 后方汇合而成。门静脉在胰腺的后方上行,经 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然 后继续上行达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 别进入左、右半肝。门静脉走行于肝十二指肠 韧带内,右前方靠近小网膜的右缘为胆总管, 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后方隔网膜孔与下腔静 脉相邻。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是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胃左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及附脐静脉, 也就是说,汇入门静脉的血液主要来自消化管、 脾和胰。
1
上极动脉
1
脾静脉
脾静脉由脾门处的2~6条(常见为3条)属支汇集 而成,通过脾肾韧带,在脾动脉下方与胰腺后方右行, 在胰颈后方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行程中接受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胰腺的小静脉 支及肠系膜下静脉。
脾静脉的管径常为脾动脉的两倍,在门静脉高压症时 更为增大,且其壁更加变薄。在巨脾切除术分离、结 扎脾静脉时,应仔细操作,以免破裂出血。
外科干
脉的汇合支) 之间的一段肠 系膜上静脉。 门脉高压时可 用此段行肠系
回结肠静脉
膜上静脉与下 腔静脉分流术。
1
胃胰襞
当肝门静脉 高压症行断 流术显露胃 左静脉时, 必须首先切 开肝胃韧带, 找到胃胰襞, 切开后,方 能找到。
1
1
胸腹壁V 腹壁上V
脐周V网 腹壁下V 腹壁浅V 髂外V
上腔静脉
医学课件人体解剖学脾门静脉
脾的脏面凹陷,中央 有出入脾的血管、神 经等,称脾门
1
脾的位置
脾位于左季肋区的肋弓深处 相当左侧第9~11肋的深面,
长轴与第10肋一致 脾后上端(极)平第9肋的
上缘,距后正中线4~5cm, 脾前下端(极)平第10肋, 达腋中线 脾与膈相贴,故脾的位置可 随呼吸和体位的不同而有变 化,可有2~3cm的上下移动。
静脉曲张形成痔.
3. 通过脐周围静脉网: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
过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 同时也与下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在门 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4. 通过Retzius静脉:门静脉系统的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
1. 通过食管静脉丛: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和
胃后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脉系 统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2. 通过直肠静脉丛: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
在直肠下段和肛管通过直肠静脉丛,与腔静脉系统骼内静脉的直 肠下静脉、肛静脉相吻合。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
下静脉的部分小静脉(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裸区、胰和十二指 肠等器官腹膜后部分的小静脉),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 脉、低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静脉等相吻合, 亦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 脉系的小静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1
问答题:请说出门静脉的结 构特点?
1
本课重点
胰腺、十二指肠和脾的动脉供应 Treitz 韧带 胰头和十二指肠的共同血液供应 脾的韧带和周围血管 门腔吻合的通路
1
谢谢观赏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肠系膜下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痔疮
髂外V
髂内V
下1腔静脉
睾丸(卵巢)V
思考题
容昌肛泰“贴肚脐,治痔疮”
的解剖学原理是什么(它的有效 成分是如何到达患处的)?
提示:荣昌肛泰的说明书中解释说:药 物直接入血,避免了肝脏的第一次灭活, 消除了首过效应。
1
1
门静脉的特点
肝门静脉始末均为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1
组成类型
由于肠系 膜下静脉 及胃左静 脉汇入部 位的不同, 肝门静脉 组成有各 种类型
1
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
Henle干
是回结肠静脉
与Henle干
(右结肠静脉 与胃网膜右静
由于某种原因,脾静脉血运不畅或发生阻塞,将引起 充血性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
1
副脾
accessory
spleen
色泽、硬度、功能 与脾同,出现率为 5.76—35%
其位置、数目、大 小等均不恒定,多 位于脾门、脾蒂、 大网膜等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等行脾 切除术时,应一并 切除副脾,以免症 状复发。
1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 2. 一端起始于胃、肠、胰、脾的毛细血管
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的血窦, 3. 而且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 4. 分流现象。
由于这些特点,无论是肝内或肝外门静 脉阻塞,均可引起血液逆流,导致门静 脉高压症。
1
问答题:请从门静脉的解剖特 点,说明右半肝脓肿多于左半 肝的原因?
1
汉译英
脾 胰 胃 胰管 肠系膜
• 胃结肠韧带 • 十二指肠 • 肝门静脉 • 胆总管 • 肝胃韧带
1
英译汉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 major duodenal papilla azygos vein accessory spleen inferior vena cava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hepatic pedicle
1

胃脾韧带
左肾上腺
膈脾韧带

脾肾韧带
左肾
胰腺
脾结肠韧带
1
横结肠脾曲
脾动脉
脾动脉起自腹腔干。 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1~3个一级分支,经脾门入脾实
质,称脾叶动脉。脾叶动脉再行分支,称脾段动脉,供应 相对独立的一块楔形脾段组织,楔形的底朝向膈面,尖朝 向脾门。 根据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脾分为三段型、四段型和五段型, 以四段型为多,占94.8%。 脾动脉也可发出分支不经脾门而在脾上极或下极直接入脾 实质,分别称那些韧带?结扎哪些血管?
1
脾切除术的主要步骤是分离切断脾周围 韧带和结扎血管。脾切除术时需要切断 的韧带和结扎的血管有:
1. 胃脾韧带及其内的胃短血管、胃网膜左 血管。
2. 脾肾韧带及其内的脾动、静脉。 3. 膈脾韧带。 4. 脾结肠韧带。
1
门 静 脉 系 统 模 式 图
1
• 门静脉两端均为毛细血管,感染性栓子进人门 静脉,容易在肝中停留。据同位素研究证明, 门静脉血流有分流现象,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 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 右支流入右半肝。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 经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 门静脉左支流入左半肝。临床上肠道感染(如 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生在右半侧结肠,故 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生在右半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