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主题,探讨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统一的法则,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些方法论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3.1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一观点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必须注重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核心。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鼓励研究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经济因素对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3.2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思想激发了研究者对社会矛盾的关注。
矛盾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通过分析矛盾的性质、矛盾的发展过程以及矛盾的解决途径,可以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3 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数据和实证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理论。
这种将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做法,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增强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1、如何理解什么是科学?(1)科学:英文science,本意是知识、学问。
(2)古意的科学=科+学,科是指分门别类,学是学问、知识,科学就是分门别类的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和学问。
(3)1888年,达尔文给出科学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他指出了科学的内涵:事实与规律。
(4)*科学就是知识,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固有规律的知识;*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科学不断发现未知事实,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动态过程。
(5)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研究方法是实验和逻辑方法,研究旨趣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总之,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丕包?P3-5(1)本体论差异自然科学:物质和自然世界,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社会科学:人和社会世界,研究对象具有自为性(2)方法论差异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探究事物“原因”,主张实验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重在探索事物“意义”,实证主义方法论、诠释主义方法论、批判理性方法论等多元范式共同存在。
(3)认识论差异自然科学:探讨典型现象,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反映自然世界普遍性规律,而不作“应当如何”的判断,探讨结果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反馈机制,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认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
价值本位、主客一体、虚实结合的突出特征。
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
(4)内驱动力差异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都有内在驱动力。
社会科学方法论带有更多价值取向成份,渗透更多人为因素,体现了更大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第三,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
实践不仅规定了理论研究的任务,而且为理论研究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手段,使理论研究成为可能。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坚持以问题的为中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客观实际出 发,就必须从问题出发。 —— “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 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 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 声。”[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 289 页。
历史唯心主义考察社会的方法,是“从天国降到人间”,从人 的观念出发研究社会。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社会的方法是 “从人间升到天国”,在现实中寻求研究的课题。
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的问题也是多样的。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要避免主 观随意性,力戒平均使用力量。要从大量的、纷繁复 杂的问题中,选择影响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 选择制约整体和系统的关键性问题。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把“实践” 和“生活”联系起来,将实践理 解为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 感性活动。 费尔巴哈始终把实践只是看成是 一种生活实践。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费尔巴哈把实践与生活联系起来,但是,他没有真 正弄清实践与生活的关系,不理解革命的、实践批 判的活动的意义。费尔巴哈认为,“新哲学……本 质上有一种实践倾向。”“从理想到实在的过渡, 只有在实践哲学中才有它的地位” 费尔巴哈所理解 的实践是人的生活消费实践,并把人的实践理解为 合乎人性、保护和发展人性的活动,这是他的可取 之处。然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错误 地理解了实践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和苏格拉底的 后继者,是在“完成潜能”、“实现潜能” 的意义上用到“实践”的。他说:“不完成 目的的活动就不是实践。实践是包括了完成 目的在内的活动”,这说明他不仅把实践看 作是一种具体的活动,而且把“目的性”作 为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环节之一,舍此就不 能称作“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1、试论述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试比较分析马克思与鲍德里亚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想。
答:第一、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消费从两方面生产着生产:(l)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因此,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
(2)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
与此相应,就生产方面来说:(1)它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
消费而无对象,不成其为消费;因而,生产在这方面创造出、生产出消费。
(2)但是,生产为消费创造的不只是对象。
它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
正如消费使产品得以完成其为产品一样,生产使消费得以完成。
首先,对象不是一般的对象,而是一定的对象,是必须用一定的而又是由生产本身所媒介的方式来消费的。
因此,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
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
(3)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
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粗陋状态和直接状态之后,——如果停留在这种状态,那也是生产停滞在自然粗陋状态的结果,——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靠对象作媒介的。
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知觉所创造的。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
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第二、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鲍德里亚认为,把当今社会界定为一种“消费社会”,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当需求生产(消费者生产)成为社会的中心任务时,后现代就从现代那里分离出来了。
因此“消费社会”概念是“隐含着理解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线索”。
消费社会既被看作一种公认的全新社会状况,它的生活方式支配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同时也被看作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符号的关键,这种消费文化为广告、传媒所造就的符号世界所操控,它带来的后现代变化在于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个相同的消费类别,包括意义、真理和知识。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方法论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实际上是由选自《科学论文集》的三篇长文组成,分别是《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领域的批判性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价值阙如”的意义》,阐述了韦伯的的基本思想。
李凯尔特认为,所谓意义就是“对过去的觉醒和对未来的参与”。
基于社会生活和精神的特殊性社会科学中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人们赋予了社科对象以意义,文化科学即价值和意义的研究。
社会科学是依赖于价值理念的。
确定某物的意义是它成为研究对象的前提。
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科学,不是以寻找实在的规律为目标。
自然主义偏见地把社会科学的目标定为必须将现实还原为规律,这有把理想典型与现实掺和的危险。
但是韦伯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科学性上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是两套知识,科学客观性的知识不应该因对象的不同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是韦伯方法论所想要解决的。
文化科学的对象是有意义的文化事件或实在,其目的是认识实在的独特性质。
因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想类型仅仅是认识经验科学的一种手段,不定义、不解释、不实在。
而由理想类型得出的结论并不等于历史规律。
如果借助经验历史的直观材料澄清理想类型与现实的区分,那么将历史知识表现为理论。
但是,对历史的认知应当为主,得出的理论应当为仆,这个主次不能颠倒。
否则就会出现规律失灵的危险。
国内很多所谓的专家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得出经济学规律失灵的结论。
理想类型只是有计划地将历史事实有效地归属现实原因的手段。
所有的理想类型的构思都具有暂时性,需要也不可避免的更新。
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形成不同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体系是根据其理想形成的。
因此,韦伯则认为社会行动最终是归结到“个人”的,需要把握社会行动背后的“意义”,主张“理解的社会学”。
初读此处,我想到这种理解是否也是包含个人的价值判断或者是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似乎将文化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混淆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
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
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
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
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政治课程)复习重点
马克思复习重点导论:1. 什么是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分是什么?(P3)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肯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探讨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探讨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相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探讨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化学等学科,在相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 什么是方法(P4)?什么是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今日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客体发展规律的相识而为自己规定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探讨方法为人们供应规范、原则、程序等,最终影响甚至确定着主体把握客体的广度、深度和正确程度。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特性的关怀,留意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见自由同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科学主义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学问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学问,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
3.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P8-10)第一,客观性原则。
依据人类社会的原来面目相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探讨方法不断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社会历史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坚持相识论的实践标准,反对任何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其次,主体性原则。
要留意从主体的维度去视察社会客体;留意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堂笔记
第一周一、学术与方法的关系:方法是抵达真理的路径。
得法意味着成功。
鲤鱼跳龙门。
动机·目的。
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结论。
二、如何治学学、识、才、德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
(《文史通义·史德》)德:德者何?谓著书之心术也。
(《文史通义·史德》)正知、正识、正思、正想、正解、正觉三、方法对我们的意义提升思维,化知成识。
寻觅原乡,回归自我。
把握人生,实现价值。
认识社会,铸就辉煌。
第二周马克思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例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现实不同,为当代人所出的答案不同,因而人们的解答不同,出现的理论不同。
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如果认识方法、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
正如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不同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怎么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科学。
马克思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唯物史观高在哪里?人究竟应该怎样看世界?马克思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形成了现实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空场,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历史的自然)。
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真正高扬人的旗帜的理论。
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贡献:1宗教是异化的产物2把天国归于人间第三周人类是不断吸收能量,不断成长,不断打破固有的圆圈,突破自我才能实现文化进步。
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生命,随着生命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实现生命的延续;其次,人有思想、有信仰,文化塑造了人,因而出现“文化人”这样的概念。
不同文化塑造不同的人。
每天不停地追逐奔波,那么在追逐什么呢?名?利?权?还是内在的东西?人有没有自我?传统社会没有“我”,有君臣、上帝、父子,依附于群体而存在,自我认知的启蒙和发现是人类的一个进步,现代社会对外物的追逐也是自我的迷失。
什么东西塑造了我们?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思考吗?我们被另一种力量塑造,文化、资本、权力。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1.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成为可能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
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
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
”他还说道,那些经济学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尽管被不断地雕琢,越来越精密化和学术化,但“经济学家们很快变成恶意玩笑的靶子┅┅人们会说经济学家颇具幽默,因为他们会用小数点来预测未来,或者说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因为只有经济学家创造出了自上帝创造世界以来的种种混乱。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绪论:科学、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 (1)第一讲科学与文化传统 (3)第二讲古典科学方法论 (10)第三讲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变革 (18)第四讲现代社会科学方法与范式 (24)绪论:科学、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艺术(巫术)、宗教、哲学、科学、实践(技术)“科学”一词的语义(最初译为“格致”)(1)指系统化的知识,即“知识体系”,这是就“科学”最广泛的意义来说的,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科学概念。
它既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2)指“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和自然技术的统称,不包括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可以把它称之为一般意义或通常意义上的科学概念。
(3)仅指“自然科学”,这是就“科学”的狭义来说的,是在与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相区别的意义上运用的,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科学概念。
(4)指一种“生活态度或信仰”,在这里,科学具有某种意识形态的性质。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其中的“科学”主要是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价值理念来提倡的。
贝尔纳:科学的“五种形象”(1)“一种建制”社会事业,社会职业“科学家”(惠威尔,1840)(2)“一种方法”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采取一整套思维和操作规则,有程序性的,也有指导性的。
培根:“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皮尔斯:“科学是驱逐怀疑、获得稳定思想的一种方法。
”拉契科夫:“科学是研究事实与发现规律的方式、方法。
”(3)“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科学的发展是累进式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性。
原因在于科学具有公认的客观检验标准和方法。
(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这是科学在当代最重要的形象。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5)“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的来源”科学是引起人们哲学世界观、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变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实践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出认识的新问题;提供必要条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能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标准,最终目的。
实践观点的重要性: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人类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的运动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以认识知道实践,在时间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二)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并通过其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三)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科学的认识事物的联系,反对一刀切和一风吹,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避免“片面主义”错误。
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完整版
Content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 (2)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问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3、如何理解“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4、阐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4)5、阐述价值评价的构成要素,并对价值评价的复杂性进行分析。
(5)6、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7)7、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方法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8)8、谈谈系统论思想的起源。
(9)9、系统论方法从广义来讲包括哪些方法? (10)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思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10)11、谈谈社会系统的组成? (12)12、社会系统优化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2)13、谈谈你对本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13)14、联系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3)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同志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个构想从中国实际出发,照顾到各方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按照这个构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和澳门的长期稳定。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呀,那可是一盏照亮人类社会前行道路的明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理解社会万象的大门。
你想想看,社会就像一个超级大拼图,有各种各样的碎片和板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呢,就是帮助我们把这些碎片拼起来,看清整个画面的工具。
它告诉我们要从整体的、联系的角度去看待社会,不能只盯着一个小角落。
比如说研究社会现象,不能光看表面,得深入挖掘背后的本质。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一棵树,不能只说它长得高或者矮,叶子绿不绿,得想想它为什么会长在这里,它的生长和周围环境有啥关系。
它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呢!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得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就像学游泳,你光在岸上看别人游,听别人讲怎么游,那可不行,得自己跳进水里扑腾几下,才能真正掌握游泳的技巧呀!再看看社会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让我们明白,这可不是随便变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就像四季更替,有它的节奏和模式。
而且啊,它还教导我们要关注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多接地气呀!没有人民群众的努力和奋斗,哪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呢?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去分析社会问题,就像是有了一双慧眼,能看清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为什么会有贫富差距?为什么会有社会矛盾?它能帮助我们找到根源,然后想办法去解决。
想想看,如果我们都能掌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那我们对社会的理解该有多深刻呀!我们就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它就像是我们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不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理论来学习,而要真正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和价值。
总之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呀!让我们一起好好利用它,为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doc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1、如何理解什么是醪?(1)科学:英文science,本意是知识、学问。
(2)古意的科学二科+学,科是指分门别类,学是学问、知识,科学就是分门别类的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和学问。
(3)1888年,达尔文给出科学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他指出了科学的内涵:事实与规律。
(4)*科学就是知识,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固有规律的知识;*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科学不断发现未知事实,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动态过程。
(5)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研究方法是实验和逻辑方法,研究旨趣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总之,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丕同?P3-5(1)本体论差异自然科学:物质和自然世界,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社会科学:人和社会世界,研究对象具有自为性(2)方法论差异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探究事物“原因”,主张实验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重在探索事物“意义”,实证主义方法论、诠释主义方法论、批判理性方法论等多元范式共同存在。
(3)认识论差异自然科学:探讨典型现象,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反映自然世界普遍性规律,而不作“应当如何” 的判断,探讨结果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反馈机制,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认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
价值本位、主客一体、虚实结合的突出特征。
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
(4)内驱动力差异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都有内在驱动力。
社会科学方法论带有更多价值取向成份,渗透更多人为因素,体现了更大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
课程章节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3. 社会矛盾研究法4. 历史主体研究法5. 社会过程研究法6.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7.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第一章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
1.1社会科学简介科学词源:1. 古汉语:指的是“科举之学”。
2. 英语:science来自于拉丁语,指有系统的知识,现在指自然科学。
3. 现代中文:来自日文,“science”翻译为科学。
维基百科: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的系统。
而探寻知识的途径必需依靠科学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可以分为纯科学与应用科学。
应用科学把学术研究运用到人类具体的需求中。
科学的方法论∙遵循自然界规律∙根据自然界的规律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解释∙在经验世界里是可以被检验的∙其结论是暂时的,不必是最终结论∙是可证伪的科学主义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
盛行于现代西方。
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社会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大学制度的建立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科学是以社会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社会科学的本质在于其整体性,在于其整体话的研究意向、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功能1. 是现代社会秩序赖以形成的前提2. 是现代社会中国家和政府民主科学决策的信息、知识、和职能基础3. 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专家系统,是人们关于社会的公正、民主和进步等新年形成的精神基础4. 是一种现代化的规范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社会科学建制∙单独的学科∙跨学科的研究社会科学“科学”吗1. 强客观性阶段(自然主义)1. 实证主义2. 生物学主义2. 中客观性阶段1. 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2. 韦伯的“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三大学科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范围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因此。
2.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
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3.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辩证法)老师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辩证法)陈向义老师笔记第一讲:辩证法的自在行与自为性一、辩证法的通常理解及其局限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三、辩证法的自在性自在的辩证法:是指包括人的思维活动在内的全部存在的辩证运动的过程。
辩证法的自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1、辩证法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世界就是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以无限多样的运动形式构成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
因此,就物质世界本身来说,并不存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2、辩证法又是人类思维所固有的,人类思维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也不存在一个辩证法相对应的形而上学。
3、辩证法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所固有的,人类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两者在结果中彼此一致。
这是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无条件的前提,人类的认识运动在自在性上也不存在一个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4、辩证法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所固有的。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世界对人的生成和人对世界的生成的对立统一。
人类的实践活动在自在性上也是辩证的,也不存在一个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四、辩证法的自为性自为的辩证法:是指人们用以认识世界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理论。
辩证法的自为性表现在:1、作为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辩证法,不是世界本身的自在的辩证法,而是作为世界观或理论思维方式的辩证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只能是两种世界观理论、两种理论思维方式的对立。
2、自为的辩证法理论,其实质内容是以概念的辩证运动去表达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以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提供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只有用自为形态的辩证法及概念的辩证法才能反映这一矛盾。
没有概念的辩证法,世界本质的自在的辩证法对人来说只能是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
3、自为的辩证法及概念的辩证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总结,他将概念、范畴的自给发展和全部哲学史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
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
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
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
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
不同领域的研究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做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对研究对象进行四个维度的全面分析,才能使研究结论更全面、更准确;否则,只能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实际上,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些命题的争论,就与对维度的讨论不够有关。
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从四维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就可以得出:公平是四维空间上一个点,效率也是一个四维空间上的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质上表示的是两个四维空间的关系。
如果用定性的语言来表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是:他们是一种多维度空间上的交互作用关系。
这里的交互作用关系表现为多重作用下相互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不同的时间、空间、领域、价值等特性进行一一具体分析。
所以,只有将公平与效率限定在特定的四维空间内的某一点上,才能具体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否则,只会导致许多歧义。
再如国家职能的界定,如果从四维的角度去讨论,情况就会更好一些。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但是,它并不是凌驾于人类科学发展之上的绝对的和独一无二的方法论,而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然而,这一看似类于常识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却起到了一种革命的作用。
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人们关注和看重的是处于社会“大厦之顶”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至于粗鄙的物质生活是处在这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视野之外的。
而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
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
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论不同,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
首先,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
所谓“现实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其次,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再次,它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最后,它强调“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以人为本的标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第一讲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一、对象、含义科学方法论主要是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学说。
科学研究方法就是正确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原则、路径和手段。
三、特点1.一般性方法作为一种认识的范畴,是一种反映,是人脑在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也是信息的传递过程,既然人脑和外部世界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就必然存在着作用和传递的方法和方式,因此,作为认识的科学方法,首先就是研究者以何种方法作用于研究对象,同时又以何种方式接收对象的作用和信息。
2.特殊性科学方法不仅仅是一般的认识方法,它还受到科学研究过程特点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认识和掌握对象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发现新对象和新领域。
(1)首先,科学研究过程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它是以研究课题为中心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2)其次,它有自觉的继承性和创造性。
(3)科学研究有极强的探索性。
无关内容:印度的因明学;证伪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逼真度;试错四、性质1.科学方法论是一门趋向于独立的学科。
在人类认识史的很长时期内,除了哲学和逻辑学之外并不存在一门独立的为各门科学所适用的科学方法论学科。
但是今天,形成这样的学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1)首先,现代科学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从根本上提供了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彼此渗透、移植、结合并达到一体化的客观根据。
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不同层次的物质运动形态不仅以其特殊性彼此区别而且以其内在联系而形成有机的统一。
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科学方法趋向统一的可能性,从而为科学方法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供了客观前提。
(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2)其次,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强烈的渗透移植结合一体化的趋势并孕育提出了建立统一科学方法论的现实要求。
马克思说:“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这句话也适用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共性,在下面)(3)数学方法的发展和推广,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横断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逐步互相渗透、趋向统一。
数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和扩大有力地表明了形成统一的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三论”等横断学科成为哲学方法和各门具体科学方法彼此联合、结合、融合的纽带和载体,这就为科学方法论的统一创造了形式和条件。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的物质世界各种运动形态的统一性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显示的一体化趋势,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彼此渗透结合的趋势,科学方法论数学化、控制论化、信息论化等趋势都表明现代科学方法正在逐步走向统一。
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要求科学方法论也采取一体化的存在形态和研究方式,显然,这种统一的科学方法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应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科学方法论是一门思维科学。
(1)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大脑如何思维的问题。
A研究的问题中一部分属于如何使用物质手段变革和观测对象的问题。
B不同层次的方法尽管内容和形式上有不同表现,但是就其认识论功能来说都是解决思维方式或方法问题,都是解决研究的途径和道路问题。
C总之,科学方法论集中研究的是认识手段,是知识的内在机制运动与组织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