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开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答复了事物为什么会开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根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根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开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开展以另一方开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开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开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开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表达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开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开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开展的根底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6、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其启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开展过程和开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极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极笔记

终极笔记: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考重点笔记(全国)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考重点笔记(全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4)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7)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9)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1)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质量互变规律★★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简答题】(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3)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论述题】(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既要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对于外国文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1、简述意识的本质。

【简答题】(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广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的生平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前提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看强烈的需求。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从中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①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黑格尔、费尔巴哈黑格尔观点优点: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缺点:唯心主义,不彻底费尔巴哈观点优点:批评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提出自然界是客观的缺点: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优点: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对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二)唯物辩证法1、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是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 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识记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斗争, 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即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 又包含着是这周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或者简要的说, 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还表现在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 他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笔记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简答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含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简答题】●(1)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简答题】●(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需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是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散不全,必须合乎实际而不是错觉。

二是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

●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论述题】●(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理论上会导致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

●(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者教条主义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非常全,完全按照考纲编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非常全,完全按照考纲编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内容: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⑵还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⑶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立场、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价值取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⑷有内在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⑴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她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⑸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具进(含义、意义与时具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富于创造性。

富于创造性。

⑴坚持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1、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世界观的概念解释: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做出了明确表述。

3、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 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 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哲学物质观的演进:古代,以朴素唯物主义为代表;近代,以形而上学为代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恩格斯的,列宁的。

5、物质的存在形态:运动和时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旳科学,是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旳统一整体。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旳哲学,涉及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旳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旳斗争尚未发展时期旳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旳经济理论。

英法两国旳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旳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旳学说。

自然科学旳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旳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识记旳英法两国旳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旳产物: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旳锋利化,为马克思主义旳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始终独立旳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基本。

马克思主义旳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旳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旳需要自身即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旳也许性,又涉及着是这周也许变为现实旳多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旳: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旳,为她们旳后继者所发展旳,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旳旳科学旳理论体系,或者简要旳说,它是有关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旳科学。

马克思主义旳理论特性:以实践为基本旳科学性和革命性旳统一。

1、马克思主义旳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旳彻底旳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旳批判精神不仅合用对资本主义制度旳批判,也合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旳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旳革命性,还表目前她具有鲜明旳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旳意识形态,她以科学旳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旳利益、愿望和规定。

2、马克思主义旳科学性,一方面在于她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旳弊端,力求按照世界旳本来面目去如实地结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旳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旳结识去能动旳改造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单选)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简答)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简答)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多选)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单选)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单选)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单选)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简答)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单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简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单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单选)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

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

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多选)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

(多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单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单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单选)(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选)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

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