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跪拜(教案)

藏羚羊跪拜(教案)
藏羚羊跪拜(教案)

藏羚羊跪拜

上海市海南中学王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以个别读、小组读和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在班中营造书声朗朗的氛围,让学生

在不断的诵读中了解内容,咀嚼字词,把握主题。

2、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从字词句入手,带动对全文的认识与理解,既而把握主题

——文章通过叙述“藏羚羊跪拜”的故事,在歌颂了藏羚羊伟大、神圣而又悲壮

的母爱的同时,也在告诫着我们要尊重一切生命!

3、说学习说一段话,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

说明: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动物世界”,其中所选录的都是与动物有关的文章,《藏羚羊跪拜》就是其中的一篇。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要把握它的主题对预备班的学生来讲,却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选取了“读”这一阅读方法,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书声朗朗的氛围外,还能让学生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获得感知——字词句、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四人一组自主学习,完成自读提纲。

问题:读完整个故事,你认为故事的结局可信吗?为什么?

个人诵读,形成观点

朗读全文,寻找(文本)依据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全班交流,显现主题

说明:

设计这样一个自读提纲是为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阅读、感悟和交流。

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围绕一个能带动全文学习的问题进行阅读,进行讨论,既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在形成个人观点的基础上,

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老师的指导,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藏羚羊伟大、神圣、悲壮的母爱体会老猎人身上杀生与慈善并存的两面性

尊重一切生命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学生查阅关于藏羚羊的资料。

教学流程:

感知导入课文 / 了解内容

导入课文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动物世

界”这一单元中的又一篇课文,36课《藏羚羊

跪拜》。(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把课题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课题。

导入课题后请学生朗读

课题,这对中预班的同学来

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朗

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

课文的学习,有提神醒脑的

作用。

朗读课题师: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藏羚羊呢?

生:

藏羚羊是指生活在西藏的羚羊,它形似山

羊,四肢细长,善于奔跑。雄藏羚羊有角,雌

藏羚羊有时也有……

师:

看,这就是藏羚羊。(出示藏羚羊的图片)

这是对学生课前预习作

业的一个检查,这个过程可

以帮助他们梳理自己所获得

的关于藏羚羊的知识,并在

此基础上能通过口语将之表

达出来。

出示藏羚羊的图片是为

了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因

为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

课前找到关于藏羚羊的图片

的。出示图片是为了给他们

一个感性上的认识。

了解师:

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这一环节为提升学生凝

神倾听的能力提供了实践机

内容

听读课文

先请同学们听我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

凝神倾听!

教师朗读课文(播放伴奏音乐),学生仔细聆听。

师:

课文念完了,谁能说一说,你听到了些什么

呢?学生畅所欲言。

会。

听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一

种能力。听教师朗读课文,

让他们在倾听中获取对课文

的整体认识。听,是多种器

官——脑、耳、眼的综合运

动。

对所听内容的回忆是至

关重要的。这不仅是对学生

听的效果的一个反馈,更是

锻炼了学生“说”的一个能

力,为后面对全文的学习打

下了基础。

研读出示提纲 / 自主研读 / 交流小结 / 提炼主题

出示提纲过渡语:

好,刚才我们在聆听中对课文的大致内容

有了了解。下面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课文。

师:

请看大屏幕。(出示自读提纲)

思考:故事的结尾是否可信?

读以你最喜爱的方式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观点;

划划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字词句,说说你对它们的理

解;

议在组内交流心得,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观点更完

善;

读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划出的语句(美读)。

师:

那么,谁能来把自读提纲解释一下呢?

学生完成对自读提纲的解读。

请学生自行对自读提纲进

行解读,不仅能培养他们审

题的能力,更是能让他们在

解读的过程中准备好自己的

解题步骤,明了哪些步骤是

独立完成的,哪些又需要合

作,合作后又要达到一个怎

样的效果……

完成

自读学生完成自读提纲,教师巡视点拨(播放音乐)。

就自读提纲的内容而言,似乎与教师的关联并不大,其实不然,学生的自读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这样才能在40分钟内得到最好的

学习效率。否则,学生必将如脱缰的野马,不知其所往,更不知其所至。所以,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的指点举足轻重。

另外,播放背景音乐,能更好地烘托文章的主题,以音乐的力量把学生带进学习本文的意境中。所以,我们课前也应在选择背景音乐上花些工夫。

交流小结师: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哪一组先

来呢?

全班交流,完成对字词句的理解、诵读,提炼

出文章中心。

答案预设——

这个结局是可信的,因为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在这

位老猎人身上杀生与慈善是并存的。藏羚羊那深深

一拜震撼了老猎人的心,让他埋了杈子枪,结束了

猎人的生涯。

1、藏羚羊带给老猎人的震撼力。

(1)那只肥壮

..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

求的眼神

....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

.......,两条前腿

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

....就从它

眼里流了出来。

(2)它倒地后仍是

..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

迹也清晰地留着

.....。

前一句中对藏羚羊跪拜时的动作、神态所进行

的详尽描写旨在显示其母爱的伟大、神圣和悲壮。

后一句中的“仍是”、“清晰地留着”强化了这份

伟大的母爱。这两句话在描写藏羚羊的同时也为老

猎人后面的改变埋下了伏笔,做下了铺垫。

(3)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

.......当即将猎获

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

....着给他跪

拜的那只藏羚羊……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

...

以入眠

...,双手一直颤抖着

.....。

这段话中的加点词充分表现出了藏羚羊跪拜对

这位曾经捕获许多猎物的老猎人所产生的强烈的震

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对课

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预设。堂

上,要根据学生的反应,他

们所表现出的认知的盲点、

延伸点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和重构。

换而言之,这些内容只

是我上课所需要的材料,而

真正成为一堂课,还需针对

学生实际,根据他们在课堂

上的反应进行剪裁,从而完

成教学任务。

提示1 根据构思,设

想学生对各个问题的回答,

再设定教师的过渡语;

提示2 课堂上教师必

须全神贯注聆听学生的回

答,并及时做出反应和调

整。

提示3 这个环节中应

加入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朗

读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为个别读、小组读、领读、

齐读……

撼力。

(4)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

...对那只

....的心情

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

..颤抖。腹腔在刀刃下

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

...........,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

掉在地上

....……

这部分语句通过对老猎人心情、动作、神态以及屠刀掉在地上的声音的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老人此时内心所受到的强烈的撞击。眼前的一切使他原本疑惑的心变得沉重而艰涩,他怎么都不会想到那只藏羚羊的跪拜是为了她肚中已经成形的孩子。这里的省略号也在暗示着我们,此时的老人心中定如飓风中的海浪般汹涌,尤其是当他回想起那深深的一拜时。

(5)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

....一只

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

.....。这时候,老

....,自然是死了

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对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

.....,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剖腹半途而停

....。

“半途而停”的是老人的屠宰藏羚羊的动作,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他激荡的心绪——那已经成形,却已死去的小藏羚羊静静卧着的姿态,让老人觉得他自己是多么的残忍,他亵渎了崇高、庄严,不可轻慢的慈母的跪拜。

(6)当天,他没有出猎

....,在山坡上挖.了个坑.,

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

.......掩埋了。同.

时埋掉

...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此句通过“没有出猎”、“挖坑掩埋”、“没有出世的孩子”以及“同时埋掉”等词语告诉我们藏羚羊的跪拜完全唤醒了老猎人心中的慈善之心,从此他不再做猎人,杀生在他的生命中完全消失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一句正可与“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可见藏羚羊跪拜对老猎人产生的强烈震荡,足以让他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猎人生涯。

2、杀生与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并存。

(1)杀生

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

.......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

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

杈子枪的“油光闪亮”表现出老猎人对这把枪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加上一个“沉甸甸的各种猎物”,就更显现出了这位猎人从事这一职业的时间的长久和打猎经验的丰富。换而言之,在他枪下死去的动物可以说是很多很多的。这些词语充分表明了老猎人杀生的程度。

他眼睛一亮

....,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

他浑身立即涌上来

..........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

豫.,就转身

...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回到帐篷拿来了

来,……

作为一个猎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美事儿——肥壮的猎物,他自然是欣喜若狂,毫不犹豫的,加点词语充分表现出了他是猎人这一事实。

他是个猎人,不为藏羚羊的求饶所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句话表明,在老人看来,他的杀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猎人的工作就是打猎。

(2)慈善

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

...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

泪祝愿

...: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对朝觐者的救济,对他们的含泪祝愿,充分体现出了老人善良的一面。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

......

....,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老人原本就有的善良,让他在面对藏羚羊的跪拜时,动了恻隐之心。

他双眼一闭

..,枪声响起,

..,扳机在手指下一动

那只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老人是一个集“杀生与慈善”于一身的人。尤其是其中的“一闭”和“一动”两个词语。闭眼是因为他不忍心看到跪在他面前的藏羚羊的死状,而扣动扳机则又表现出其猎人的本色。

课文第5 —第9段

其中对老人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充分表现出了他未曾泯灭的慈善之心。因为慈善所以他彻夜难眠;因为慈善所以他忐忑不安;也是因为慈善,所以他不出猎,埋了藏羚羊,埋了杈子

枪,从藏北高原上彻底消失了。

——藏羚羊的跪拜让老猎人感受到了母爱的悲壮、神圣,让他对生命肃然起敬: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的生命!由此,他放弃了“杀生”,回归了“善良”。

显现主题师:

好,刚才我们以自读提纲为拐杖,依靠小组、

班级的力量一起解答了思考题。知道了老猎人之所

以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藏羚羊伟

大、神圣而又悲壮的母爱,这份母爱让他震撼,让

他懂得了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所

以,他埋掉了“杈子枪”,丢弃了“杀生”,重新

找回了所有的慈善。

其实,这就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文章的主题

思想。(出示主题思想)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主题思想。

师: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的第4—第10段,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对主题思想的朗读是为了

给学生一个整体感悟,加深

他们对此的印象,使这份印

象更加清晰明朗化。

拓展跨越心灵的对话

对话对象:老猎人或藏羚羊

拓展对话

深化巩固师:

是的,藏羚羊和她那未出生的孩子被埋在了藏

北高原上,老猎人从此也消失了。我们也衷心地希

望“藏羚羊跪拜”这样的故事以后永远不会再发

生。

那么,作为人类的一份子,你有没有什么话想

对藏羚羊或者是老猎人说呢?(出示拓展练习)

学生畅所欲言。

这个拓展练习的设计既

是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又

一次训练,更是巩固了学生

对主题的认识。在这个构

思、讲述的过程中,他们对

主题的理解会不断得到深

化。

思路点拨:

●主题——本文的主题应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分而认知。

1、体现伟大的母爱;

2、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对所有生命的爱护与尊重

3、表现人性的冷酷与善良,体现生命的厚重感。

●方法——同一篇文章,因教师、学生的不同而可以拥有不同的切入点,但无论是哪一

个点,它都必须能带动全文的学习与感悟。

1、本文的学习可从“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一句切入;

2、还可从描写母藏羚羊跪拜时的语句入手:如果此刻母藏羚羊已经拥有了人类的语

言,老猎人也了解了它跪拜的原因,那么能否挽救它们母子俩的性命呢?

3、从学生初识老猎人后,对他这个人物的评价入手,带动全文学习。

……

练习举隅:

1、离开藏北草原的老猎人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描述一番。

2、请以母藏羚羊为第一人称,改写此文——主题不变。

参考资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