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安全观
亚洲安全观
亚洲的安全形势在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今国际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涉及到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安全战略外交发展等等诸多方面,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已经不可阻挡,但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这就不得不要我们关注当今安全形势。
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的。
如今我国安全隐患也是越发的严重。
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
尤其是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把我国看成是其发展与称霸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我国的发展。
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
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
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
我国更是这样,想要拥有话语权受到世界的重视,就必须要不断发展我们的实力,成为超级大国。
而且在涉及到台湾问题上,一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台出售先进武器,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国防是我们生存的的基础,我们一定努力把我国建立一个军事大国。
在亚洲有许多的人口大国,所以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洲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也是十分敏感,各个亚洲的小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又不断的挑衅,又加上一些排华势力的干扰,导致亚洲的一些国家排华的情况十分突出,而且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就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建立许多的军事基地,为了遏制中国在南海的权益,但是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关注。
如何理解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
如何理解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如何才能建成亚洲安全的新机制?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是什么。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明确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
‚这一‘新安全观’的提出,是中国继推动区域自贸区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防空识别区划设等一系列‘创立新规’举措后,再一次的‘创立新规’之举。
至此,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向世界阐明了自己对于新的世界秩序的理。
‛这是百度百科中对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的理解,那么我自己的理解是什么呢?上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而亚洲新安全观是对此的延续和发展,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更强调了‚综合、可持续‛。
如何更综合,更持续,我认为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经济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逐步连为一体,但还是存在欧美主导下的不平等、不公平的经济秩序,使得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新安全观的目标是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甚至更广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构建一个平等、互利、共赢的新的经济秩序。
二、政治上中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希望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亚洲的事务‛。
所以亚洲新安全观坚持‚政治独立,平等的原则‛,希望自己解决政治问题,不受他国势力的干扰和威胁。
三、文化上近年来,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渗透也日益明显。
对此,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友好文化交流的原则,拒绝文化的过度渗透和不良文化的侵蚀‛。
四、军事上新的亚洲安全观摒弃了霸权、强权和武力威胁等元素,提倡以共同安全为前提,综合安全为方向,合作安全为手段,可持续安全为关键的内在推动力的追求平等、正义和公平的新型安全观。
中国反对‚不对等、不公平‛的军事规则,坚持‚对等、公平‛的基本原则。
总之,新的亚洲安全观摒弃了霸权、强权和武力威胁等元素,提倡以共同安全为前提,综合安全为方向,合作安全为手段,可持续安全为关键的内在推动力的追求平等、正义和公平的新型安全观。
亚洲安全观的内容
亚洲安全观的内容亚洲安全观是指亚洲国家在维护自身安全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理念和原则。
亚洲地区拥有多样的安全挑战和利益关系,因此亚洲安全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安全观强调和平发展。
亚洲国家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和平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繁荣与稳定。
亚洲国家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和分歧,推动地区和平进程。
亚洲安全观倡导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亚洲安全观强调互信与互利。
亚洲国家之间具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存在着疑虑和误解。
因此,亚洲安全观强调建立互信机制和增进互利合作,通过相互了解和经济交流来促进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亚洲国家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安全框架,鼓励成员国间的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亚洲安全观强调包容与多元。
亚洲地区拥有多样的国家、文化和制度,因此亚洲安全观强调尊重和保护各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各国的安全利益。
亚洲安全观倡导各国在解决地区问题时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分歧,推动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
亚洲安全观强调综合安全。
亚洲地区存在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如领土争端、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亚洲安全观认识到,只有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和应对安全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亚洲国家致力于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形成综合安全的合力。
亚洲安全观是亚洲国家共同遵循的原则和理念,旨在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亚洲安全观强调和平发展、互信与互利、包容与多元以及综合安全,这些原则为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亚洲国家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推动亚洲地区实现更加安全、稳定和繁荣。
关于亚洲安全形势和亚洲安全观的时政报告
关于亚洲安全形势和亚洲安全观的时政报告当前亚洲安全形势整体上还处于稳定状态,但也发生了急剧变动。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热点问题仍然突出,亚洲海洋问题明显升温,亚太地区的军费开支增速明显,中美博弈加剧,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上升到新台阶。
在整个亚洲安全形势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5月21日的上海亚信(AICA)第四次峰会上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这是一种建立各国共享,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安全秩序。
并且中国还在峰会上强调“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以上种种都得到了多数亚洲国家的积极响应。
就我本人而言,我国提出的这种新型亚洲安全观和三个“归根结底”是符合亚洲目前的安全形势的,是应该被称好的。
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佐证我的观点:第一,我国所提出的亚洲安全观是一种基于共同发展的新型安全观,以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安全观强调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动态和多元的,是不是霸权并不必然是国家战略的核心目标。
可见这种新型的亚洲安全观有利于亚洲各国的互动和共同发展,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体现了平等、和平的理念。
第二,新型安全观强调共同性和可持续性。
这种安全关尊重和保障了每一个国家安全,更重要的它是不以短期而以长期为目的,所以更应得到每一个亚洲国家的青睐。
第三,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控制欲和征服欲都很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罔顾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三个“归根结底”的提出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亚洲(我的分析如下):据我所了解美国政府构划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
而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人口众多所体现出的广阔市场前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所体现出的资源价值,可见美国亚太地区获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是巨大的。
亚洲安全观之我见
亚洲安全观之我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亚洲各国就此发展态势对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有自己的的观念。
亚洲也是世界上安全形势最为复杂的地区。
日趋激烈的中东冲突、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内战、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国与国之间的领土、岛屿和海洋争端、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猖獗以及毒品犯罪、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能源安全、水资源短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都是亚洲亟待解决的安全难题。
传统的安全观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不断发展,“威胁”和“安全”概念均已大大扩大,随之引起安全性质、安全利益、安全战略以及维护安全途径等因素的相应变化,使我们不得不突破传统安全观的框架去思考问题。
2014年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上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对亚洲安全问题所作出的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充分表明了中方坚定致力于维护亚洲安全、稳定、发展的真诚意愿,体现了中国胸怀、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为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总体框架的确定和未来亚洲新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宗旨、指明了方向,对亚洲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
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
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
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加大打击力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外交的历史进程及未来展望
公共外交理论版88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外交的历史进程及未来展望文/徐子寒(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300)摘要: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周边外交实践过程从萌芽阶段到调整与发展阶段再到主动参与阶段,每个阶段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70多年的周边外交实践经验证明,国家利益是基础,在积极推进中国周边外交的同时,中国政府坚决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中国周边外交实践过程中不断革新,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新时代 周边外交 挑战 未来展望一国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都需要一个和平安宁的外交环境。
本文先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外交的实践历程,再结合新时代周边外交的新特点,然后分析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并进行展望。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外交发展的历史回溯(一)萌芽阶段(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采取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新中国面临着极其险恶的国际环境。
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周总理也表示,一方面,是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的友谊。
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在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战争中给予了很大帮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力尚弱的新中国毅然出兵援助朝鲜。
中国坚定地将“一边倒”外交战略视为外交战略的核心,在抵御美国侵略、保护新生政权、赢得苏联援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进入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中国的周边外交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美国派兵大肆侵略越南,国家安全严重受到威胁。
其次,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上不断制造摩擦,形势岌岌可危。
借助美苏对中国的敌对之机,中国周边国家也趁机对中国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这一时期,周边多个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
向东有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步步紧逼;向北与苏联激烈对峙;向西南与印度兵戎相见;向南与印尼、南越同样关系紧张。
对中国“亚洲安全观”的几点思考——亚洲地区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醋 吐期究生, 研究方向: 国
2 0 1 7 ・ 7世纪轿 一
二 = )
卜 Z
0
新, 其 旨在融 入 地 区 , 构 建 惠及 全亚 洲 的地 区安 全机 制, 同时 向外部世界 解释 中国对安 全 问题 的理解 以增 信释疑
挑战, 从 而 为 中 国推 行 “ 亚洲安全观” 的 路 径 提 出建 议 。
【 关键词】 亚洲安全观; 地区安全机制; 亚洲认同; “ 奋发有为” 【 中 图分 类 号 】 D 8 1 【 文 献 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0 4 7 5 ( 2 0 1 7 ) 0 7 — 0 0 8 7 — 0 3
量和经济活力的重心正在 “ 由大西洋 向太平 洋 、 由西方 向东方转移 ” … , “ 亚洲地 区甚至构成 了 2 1 世纪世界 经 济增 长 和文 明进步 的重 要 引擎 ” 。与此 同时 , 其地 区固有性 和衍生性的矛盾也在 日益 凸显 。各 国经
济上依赖加强 , 安全 上矛盾频生 的“ 亚洲悖论 ” 现象 , 成
、
中国“ 亚洲 安全观” 的提 出背景
“ 今 天 的亚 洲 , 区域 经济合 作方兴 未艾 , 安 全合作 正在迎难而上 , 各 种合作 机制更加活跃 , 地 区安全合作 j 卜Z山: = ) 0 在承 山0Q一 ∞ 进程 正处 前启后 的关 键 阶段 。 ” 同时 , 亚信是 亚 洲当前最大 的安全磋商论坛 , 所以, 中国借担任亚信峰 会 东道 国的时机 , 提 出了“ 亚洲安 全观” , 它的提 出有着 地 区和 自身两个层面 的特定背景 。 第一 , 亚洲腾 飞与脆弱 的地 区相互依赖 。全球 力
当前亚洲形势与新安全观
当前亚洲形势总体上,当前亚洲形势是稳定的,和平、合作、发展仍是主流。
但与此同时,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中的复杂因素也在上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交织。
对比其他几大洲,当前亚洲形势有两个突出的趋势:一方面,亚洲地区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良好发展趋势。
新兴国家的汇聚、西太平洋沿岸11个千万级人口超大型城市带的形成,不同宗教文明、文化千帆竞渡、交相辉映,使亚洲充满生机、活力和潜力。
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和文化融合的集散地正在亚洲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亚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和推力。
另一方面,亚洲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受历史遗留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亚洲仍是安全威胁和冲突动荡的重灾区和高危区。
地区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三股势力”、制毒贩毒、跨国犯罪活跃,海洋环境、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一些亚洲国家在发展转型期面临安全困境,建立各国互信,实现亚洲地区安全秩序仍任重道远。
当前亚洲和平与稳定面临挑战,既有来自传统安全领域的,也有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
首先,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极少数国家形成误判,个别国家对美国转向亚洲和战略再平衡充分利用。
某些国家试图借助美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搅局,把局势搞得很复杂。
其次,一些热点继续发酵,朝核、伊核等问题牵动各方,这种烦恼不是单方行为造成的,而是相互刺激的结果。
阿富汗正在经历政治、经济、安全三大过渡,在近年美军撤出后,如何遏制塔利班回潮,是个很大的难题。
第三,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进入新的扩张期,正在向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等扩张。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信成员国深受其害。
当前非传统安全问题涵盖面正不断拓展。
如网络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难民潮、传染病的传播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新的安全威胁。
新型亚洲安全观指
新型亚洲安全观指导下的地区合作在21世纪初期,全球形势愈发动荡不安,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性话题,而亚洲安全问题随着亚洲经济体的崛起变得日益重要。
面对变化多端的安全局势,亚洲国家开始注意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形成了新型亚洲安全观指导下的地区合作模式。
一、新型亚洲安全观的背景亚洲国家间长期存在着领土争端、历史遗留问题、民族问题等一系列矛盾和纷争。
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安全形势飞快地变化着,核武器、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加剧了地区安全形势的紧张程度。
传统安全观念所带来的防御武器与对抗思维不能完全满足安全需要,迫使亚洲国家必须转变安全观念,重新思考安全问题,形成新型亚洲安全观。
新型亚洲安全观倡导亚洲国家进行合作,以磨合矛盾,共同维护安全。
同时,该安全观也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如环境、能源、粮食安全等,也促进了区域合作的发展。
二、新型亚洲安全观下的区域合作1.机制建设为了深化地区合作,亚洲国家在新型亚洲安全观指导下,大力推进机制建设。
目前已形成了“东盟+1”、“东盟+3”、“东亚峰会”、亚信(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一系列机制,这些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可发现,这些机制的建立均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和任务,改变了传统一方领导,他方跟随的模式,更有助于构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亚洲。
2.地区经济合作亚洲合作的热潮也助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业已建立起的机制促进了经济、金融、贸易等诸多领域的地区合作,甚至涉及到更广阔的范围,如环境、旅游等。
此外,亚洲各国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审时度势,携手共建一系列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其中,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工程。
3.安全合作新型亚洲安全观强调各国应该在安全领域加强沟通,共同应对威胁与挑战。
此外,新型亚洲安全观更加注重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等方案,保障民生,促进亚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亚洲安全观对于安全发展的启示新型亚洲安全观不仅在概念和理念上诠释了一条新的契合亚洲发展的安全方向,更为亚洲大家庭的合作和安全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思路。
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
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国际体系:指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彼此互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国际格局:指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国际秩序:以一定国际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国家权力;是一国控制或影响国际环境和他国意志与行为的能力,是一国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手段。
亚洲安全观: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均势外交: 大国为谋求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
首脑外交:指国家领导人直接参与的外交活动公众外交:指一国面向国内外公众营建总体。
布什主义: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府从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布什主义”的显著特征在于他提出了一反国际法规则的所谓“先发制人”政策,所以“布什主义”也被称为“先发制人主义”。
失范性冲突:全球问题: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并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内涵:(1)国际社会层面(2)社会人类学层面(3)自然与社会层面雅尔塔体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1943、11)、雅尔塔会议(1945、2)和波茨坦会议(1945、7)上对如何处理和安排战后的欧洲和世界、对日战争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构成了雅尔塔体制。
非政府组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解读亚洲新安全观
军 情 关 注解读亚洲新安全观如何维护本国和地区安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观念和对策。
一些中小国家巧妙地在大国夹缝中游走,平衡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之间,以求左右逢源,谋取本国利益最大化。
也有个别小国“傍大款”,拉域外大国为自己壮胆,挑战邻近大国的利益,无事生非。
苏联的应策是经济、军事和科技资本,施展软实力、地拼凑自己主导的排他性军政联盟,打谁就打谁”的硬功夫,预言还能领导世界100年,然未能逃过“9·11”恐怖袭击,潭抽身,无法轻松摆平宿敌俄罗斯和几个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提出 “亚洲新安全观”。
中国作为代表亚洲的惟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就亚洲的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方向提出看法,并与各国一道携手推动基于共识之上的安全观。
“亚洲新安全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中的内核是中国的“和”文化。
本期专题“亚洲新安全观”特别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从其历史由来、当前演变、未来走向等方面为您详细解读。
这些观点的荟萃,希望对您了解“亚洲新安全观”的内涵有所裨益。
导语:经过中国和地区国家多年努力,亚洲出现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东盟地区合作论坛等安全合作机制。
中国最近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路一带”倡议,为亚洲安全提供了增强经济基础的机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洲安全观的理念基础整整60年前,1954年6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在联合声明中写下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All Rights Reserved.一线。
美国少花钱多办事,逐步减少在欧亚的驻军,把陆军变成精干的远征军,大部分时间驻扎本土,必要时投放欧亚,与盟国并肩战斗。
中国无数次情真意切地声明永不称霸,哪怕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
美国根据自己的经验,只相信国强必资140亿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达70亿美元。
时政浅析之亚洲安全观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时政浅析之亚洲安全观一.“亚洲安全观”的提出2014年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作主旨会议,并提出要“积极树立国家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局面”。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倡导亚洲国家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得到与会各方的广泛共鸣和积极响应。
亚洲各个国家的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因此,在大家共同生活的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安全应该是普遍的。
安全应该是平等的。
安全应该是包容的。
推进亚洲安全观的建设应该是亚洲每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二.“亚洲安全观”具体内容第一,坚持综合的眼光来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我们应该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坚持对话合作的方针。
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
有句谚语说得好:“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
”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
第三,坚持可持续的方法。
亚洲各个国家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
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三.提出“亚洲安全观”的意义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亚洲安全观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实践,引领了亚洲安全合作的新方向,对促进亚洲国家相互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中美关系与中国的亚洲安全观
中美关系与中国的亚洲安全观作者:草苍来源:《文化纵横》2018年第03期近年来亚太地区并不风平浪静,随着中国和印度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自冷战以来,美国建立了以“轮毂式”(hub-and-spokes)遏制中国为核心的安全战略模式,但面对当前地区局势的新变化,亚太安全战略迎来新的可能。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亚洲安全观(Asian security concept)。
在这一巨变之下,西方知识界和政界对中国过去20年亚太地区秩序的构想却知之甚少。
近期印第安纳大学的Adam P. Liff试图从中国的视角来理解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演变。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对美国安全战略思想中的“零和博弈”持批评态度,认为这不是尊重现实政治的表现,并认为这一战略思想的根源是冷战——强调一种以美国为轴心的安全秩序。
这一冷战思维把中国崛起视为前苏联一般,而忽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此基础之上,有中国学者认为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事实上,自1960年与苏联关系破裂后,以结盟为核心的外交政治给中国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外交战略,不再信奉一边倒,强调外交平衡,明确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意识到自身在亚太安全战略中的被动角色,明确提出美国是在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认为有必要改变这一局面,并寻找可替代的地区安全战略框架。
在事实层面,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了很好的势头,美国也开始加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日本亦借机逐渐增强军事实力。
而中国对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构想,很大程度上具有突破美日同盟的内涵。
自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始终担心日本会成为美国的棋子,再度变为军事大国,挑起地区争端,引发无法估量的后果。
同样的,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韩国亦是同盟关系,虽然在中国的视野里,这并不是其批评的重点,但是从相关媒体报道中,不难感受这些同盟关系的范围和程度都在扩张、加深,直接影响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利益。
构建21世纪亚洲安全大厦
构建21世纪亚洲安全大厦人民日报学者讨论“新安全观:和平、稳定与合作的亚洲”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
来自国内主要智库和学术单位的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变换中的地区局势、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及深化新的亚洲安全观内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基本判断亚洲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却也不乏局部紧张。
有效管控分歧与摩擦、填补安全短板,是各方应该更加重视和努力的地方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谈到亚洲,绕不开两个词,一个是“经济增长”,一个是“安全困境”。
亚洲的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紧张,这是最重要的特点。
亚洲各国的相互依存和利益融合在上升。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强,即使是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大趋势。
在过去10多年中,有亚洲经济体参与的自贸协定的数量增加了3倍多。
中国作为亚洲地区一个超大型国家,在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和有关国家在努力构建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这大大增强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亚洲也面临很多安全挑战,尤其是以下两点:冷战的坚冰尚未消融,朝鲜半岛尚处于分裂和对峙的状态;军事同盟关系大行其道甚至不断加强。
具体而言,美国将钓鱼岛置于美日安保条约的管辖之下,其对亚洲的态度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复杂性,危及地区的和平稳定;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泛滥,也冲击着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后患无穷。
面对以上机遇和挑战,最重要的应对方式是奉行新的安全观思路,与时俱进,不能用20世纪的方式解决21世纪面临的挑战。
其中有效管控分歧与摩擦、填补安全短板,恐怕是今后一个时期各方应该更加重视和一起作出努力的地方。
李永全(中国社科院欧亚所所长):冷战结束后,大国间力量基本平衡,发生全球军事冲突的危险几乎消失,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非传统安全现象不断发酵,且包罗万象,主要包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非法贩卖人口、走私毒品、武器扩散、生态灾难、海盗、洗钱、各种有组织犯罪等。
非传统安全问题之所以受到各国重视,是因为它超越国界,具有蔓延快、危害大、不易消除等特点,一国难以独立应对。
亚洲安全观
亚洲安全观:引领亚洲安全合作新方向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上海成功举行。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亚洲安全观,提出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等重大倡议,得到与会各方的积极响应,成为国际社会聚焦中国的又一亮点。
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实践,引领着亚洲安全合作的新方向,对展现中国大国地位和作用,促进亚洲国家相互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亚洲安全观是时代呼唤的必然产物从亚洲角度看,当前亚洲的发展前景正受到两大趋势的影响。
一方面,二战结束以来,亚洲国家凭借总体和平稳定的有利环境,创造了“亚洲奇迹”,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亚洲GDP从1952年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上升到目前的超过30%,成为与美、欧并驾齐驱的三大经济板块之一,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
另一方面,亚洲的发展前景正受到日趋复杂的安全环境困扰,本地区热点问题、局部冲突此消彼长,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磨擦相互碰撞,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亚洲地区政治生态多元,安全合作机制总体水平不高,各国应对安全问题难以形成合力。
从中国自身角度看,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率在上升,但面临的外部压力和摩擦也在增多。
现实表明,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仅需要增进国际认同,而且需要推动周边和亚洲国家秉持共同的政策理念,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一道构筑彼此放心、互利共赢的安全与发展环境。
只有亚洲各国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在本地区建立起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架构和制度安排,才有可能在地区共同安全、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本国更好的发展。
在上述国际国内大背景下,中方倡导亚洲国家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践行共同的安全理念,共维稳定、共筑安全、共促发展。
亚洲安全观
第八讲亚洲安全形势与亚洲安全观教学目的:进入新世纪后,亚洲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和推力,国际影响力上升。
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区域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不断加大。
通过解读亚洲安全观提出的背景、内涵,让大学生了解亚洲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及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安全形势挑战。
课程内容:1.当前亚洲安全形势的特点2.亚洲安全观的历史方位3.中国崛起塑造亚洲安全秩序4.亚洲安全机制建设的挑战2014年5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亚信(AICA)第四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亚洲安全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综合研判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础上提出的外交新理念,是进一步促进地区融合、构建稳定地区框架的方案,也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信心的重大举措。
一、当前亚洲安全形势的特点亚洲幅员辽阔,人口占全球67%,经济总量占全球1/3,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亚洲安全形势总体上还处于稳定状态,但也发生了急剧变动,呈现出若干特征性的安全问题复杂化现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平发展、日本实施国家“正常化”战略和美国再平衡战略为特征的安全竞争态势加剧,地区安全形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一,热点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地区内国家安全形成重大挑战。
例如,在东北亚次区域,朝鲜半岛问题长期以来是热点问题,日本与俄罗斯、韩国以及中国在海洋领土问题上纠纷不断,中韩与日本之间的历史问题、慰安妇问题也频繁见诸报章。
在东南亚,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的争端尤为突出,特别是2014年5月以来,因中海油“981”钻井平台开发西沙群岛海域资源引发的纠纷已经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论述亚洲安全形势和我们中国的亚太安全观
论述亚洲安全形势和我们中国的亚太安全观亚洲安全形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亚洲地区存在着地缘政治复杂性。
该地区由许多国家和地区组成,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充满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难以解决。
其次,亚洲地区的安全挑战多种多样。
这些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海盗活动、外交纠纷、贸易争端、既有军备竞赛和核武器问题等等。
第三,亚洲的安全现状受到大国争霸的影响。
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历史纠纷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零和游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地区的稳定。
针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亚太安全观。
该安全观始于2012年,强调了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环境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全面性。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构建亚太地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主张在共同发展、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中亚、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合作,建立一种适合各种国家和区域的协力机制。
第二,推动共同安全。
中国认为,亚太地区的共同安全是各国在建立民主和自由的过程中必须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三,鼓励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主张各方通过平等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和其他问题,避免动辄使用武力和进行激烈谈判,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
第四,大力发展经济。
亚太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国主张应加强经济合作,努力打造亚太地区的经济共同体,推动共同发展。
总之,亚洲地区的安全局势和挑战是复杂而多样的。
对于中国来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亚太安全观体现了中国推动地区稳定和共同繁荣的诉求和思路。
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指明方向
2022·05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指明方向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这是自“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全球安全倡议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更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安全倡议回应当前国际安全关切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影响下,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地区安全热点此起彼伏,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影响,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与此同时,部分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大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执意挑起集团对抗,刻意制造矛盾冲突,世界面临分裂危险。
特别是近来俄乌冲突愈演愈烈,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国际安全问题再度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为人类社会通往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世界指明了清晰路径,彰显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卓越智慧和天下情怀。
准确把握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全球安全倡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
这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
当今世界已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仅凭一己之力谋求绝对安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荡势必也会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持久安全。
2019考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亚洲新安全观_毙考题
毙考题APP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2019考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亚洲新安全观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今年如何考察,我们要关注的要点在哪?毙考题为大家解读这部分的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及答案要点。
亚洲新安全观与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
(1)如何理解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2)应如何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
▶答案要点
(1)习近平在2014年亚信峰会上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
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
可持续,就是要安全和发展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发展就是最大安全。
(2)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应做到:把握方向,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互谅互让,坚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循序渐进,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安全架构。
要坚持和发扬亚洲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加强地区各项安全机制协调,逐步探讨构建符合亚洲特点的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
亚洲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更有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维护亚洲安全和发展环境。
亚洲欢迎域外国家为亚洲和平与发展贡献正能量,同亚洲国家一起促进亚洲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方式:统一命题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专业、班级:13网络工程2 姓名:郭雪城学号:-------分数:
题目一
请结合老师课堂所讲专题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题目二
中国崛起需要什么条件,你认为我国具备了哪些条件,暂不具备哪些条件,怎样改善?
[答题说明与评分标准]
1.上述题目由任课老师指定1道作答(无教师指定题目者可自选题目)
2.具体题目自拟(无题目者扣5分),观点鲜明、层次分明,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
3.鼓励原创性论文,引用他人观点或摘录他人内容要要注明出处,凡发现抄袭他人或网络、报刊资料者,0分;内容雷同者,按共同作弊处理。
4. 排版要求:正文“小四宋体”,题目“三号黑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小四楷体加粗”。
全文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有错别字、字数与排版不符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5. 请在教师规定时间内提交电子版给学习委员(文件名统一为:学号+姓名),各班学习委员收齐后,按学号排序后以压缩文件(文件名为专业班级名称,如“英语141班”)形式发到任课老师指定邮箱。
题目:中国需要建立新的“亚洲新安全观”
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上海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提出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我们都知道,1979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ICP)报告中提到的中国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1美元相当于3.506),那么2014年中国的GDP就超过了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现在俨然成为一个经济体庞大的巨人。
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问题来了,外部世界看中国,经济体庞大,中国变成一个巨人,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感到不适应,有怀疑,引出了“中国威胁论”。
“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还没暂告一段落,美国提出的“重返亚太”给中国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但是,我们感到很奇怪,我们发展自己的经济,有什么错吗?我们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利益,是中国自身的需要,有什么错吗?我们威胁谁了?
实际上,我们的和平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的安全造成任何的威胁。
只是中国的崛起让他们感到不适应而已!时代在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分析国情: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
㈠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㈡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
的现实条件。
㈢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华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
㈣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
二、对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的简单分析
㈠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㈡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㈢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㈣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㈤南海、东盟多国与我国发生领土、领海争端。
由此可知,当前亚洲各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传统的安全问题,也有不少复杂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是“既复杂又严峻”。
所以,我们中国需要建立“亚洲新安全观”。
亚洲稳定,需要一种中心支撑一个国家,需要有一定的秩序。
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中国需要建立“亚洲新安全观”。
亚信成员国之间开展安全合作,根本问题在机制建设。
目前亚洲地区的安全合作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合作机制,大多是双边合作,缺乏多边合作机制。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冷战思维有关。
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安全合作多是在一国与一国之间进行,这种方式与国际潮流不符。
我们提倡多边合作,并不是排他,而是将各方面角色纳入到合作机制中。
建立亚洲安全机制,还需要亚洲大国为机制的建立提供公共产品,即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培训及相应的场所。
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
构的核心是增加互信。
增加互信,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人文交流机制、领导人热线、媒体交流等多种形式来推动。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承担起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紧跟世界和平潮流步伐。
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毕业以后报效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