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南洋中学:杨静课件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上海南洋中学

校本课程-上海南洋中学

校本课程《中学生多媒体作品制作》开发研究上海市南洋中学陆栋樑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南洋中学校本课程《中学生多媒体作品制作》编写完成。

●研究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品已被频繁用于各种需要展示的场合,作品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出版物、多媒体宣传片、多媒体光盘、网上多媒体、游戏多媒体等。

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集成,当然不是简单的组合。

本《中学生多媒体作品制作课程方案》,是为了适合中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扩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在当前的上海中小学校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实施本课程方案。

●研究目标:通过学习多媒体制作的一般方法和原理,使受训学生可以掌握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一般基本理论基础以及有关的多媒体制作应用软件之使用和相关知识,了解多媒体的制作创意、设计和开发的流程,最终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意能力,能够独立创作各种多媒体课件,用于广大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主要课程内容:多媒体计算机基础、色彩与构图、Word图文制作、GoldWave音频处理、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FrontPage网页制作、PowerPoint 幻灯片演示、Authorware课件制作等。

本课程方案活动分解为若干教学模块。

各模块的课程目标定位如下:启发学生利用BLOG来进行教学记录,加强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了解关于多媒体制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多媒体作品设计和开发的一般流程;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搜集多媒体制作素材、资料信息以及利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的方法;掌握信息处理发布的理念和技术,活学活用,。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他们发散思考和创意能力,灵活应用各种多媒体制作软件,达到尽可能好的作品制作效果;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时时学习交流以及实践研讨的方式,评价学员学习效果,学员在各阶段学习中,有详细的学习记录单和任务记录表,积累学习过程。

上海市金山区上海交大南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上海交大南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高三上英语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1.—What's wrong with him? He seemed upset.—He had to give up his drawing, not because he wanted ________ that way but because he had to be.A.this B.oneC.it D.such2.—I keep on meeting with difficulties in the experiment. I can hardly go on. —Where there are difficulties, there are ways to get over them. ________A.Suit yourself. B.Good for youC.Pull yourself together! D.What’s the deal?3.To be an expert, a beginner needs to go through a series of _____ stages. A.intermediate B.liberalC.overall D.demanding4.But for your instruction, I ______ such great progress in so short a time. Thanks a lot. A.wouldn’t make B.hadn’t madeC.won’t make D.wouldn’t h ave made5.He is very tired,so he needs some time ________ duty for relaxation and rest. A.through B.onC.with D.off6.It is immediately clear ______ the financial crisis will soon be over.A.since B.whatC.when D.whether7.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unwilling to pursu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______ destroying the environment despite there being several financial crises.A.at the risk of B.at the cost of C.at the end of D.at the mercy of8.—Is Peter coming?—No, he____ his mind after a phone call at the last minute.A.changes B.changedC.was changing D.had changed9.He wrote a letter ________ he explained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 A.that B.whichC.where D.what10.We are committed to creating a world free from the homeless and the hopeless, a world _______ each and every corner is a true paradise.A.that B.whichC.of which D.from where11.The children wrote magical stories together, _____ imaginary worlds of romantic and military adventure.A.to spin B.spinningC.having spun D.to have spun12.The government spokesman has to ________ his words before responding to reporters.A.pass B.weigh C.cover D.express13.When I was small, my mom ________read me stories at night.A.could B.shouldC.might D.would14.When he was running after his brother, the boy lost his ___ and had a bad fall. A.balance B.chanceC.memory D.place15.After he was promoted to the present position, he is not so hardworking as he______.A.was used to B.used to be C.was used to being D.used to16.Why do you turn to me for help ______ you can easily work out the problem independently?A.until B.whenC.after D.unless17.The biggest problem for most plants, which ________just get up and run away when threatened, is that animals like to eat them.A.shall not B.can'tC.needn't D.mustn't18.It's said that the power plant is now large as what it was.A.twice as B.as twiceC.twice much D.much twice19.As to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some believe that the damage has been d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A.otherwise we take steps to make up nowB.now that we take steps to make upC.whether we take steps to make up now or notD.unless we take steps to make up now20.— I am gaining weight. I need to see a doctor.— But I think you eat too much. ___________.A.Neglect of health is doctor’s wealth B.Laugh at your ills, and save doctors’ billsC.Diet cures more than the doctor D.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满分4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化学平衡问题的信息获取与处理》 ppt课件

《化学平衡问题的信息获取与处理》  ppt课件

升华方法
解答平衡移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明确问题 (2)想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 (3)找题目中对应的信息
1.化学平衡 2.电离平衡 3.水解平衡 4.溶解平衡
……
(4)规范答题
1.审题要准确到位,不能答非所问 2.语言要准确具体,不能言非心声 3.化学用语要规范,不能凭空臆造 4.文字要逻辑性强,不能废话连篇 5.答题pp要t课件全面完整,不能顾此失彼15
发生移动,要避免“反应向正(或逆)反应方向
移动”的错误说法。
(3)答题模板:……存在……平衡,……(条件) 使平衡向……(p方pt课向件 )移动,……(结论)6。
体会方法
往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无明显
现象,再通入NH3后出现白色沉淀,此时溶
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请用电离
平衡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往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无明显现象,再通入
NH3后出现白色沉淀,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请用电离平衡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ppt课件
9
答题评析 对第而三不种全
往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无明显现象,再通入
NH3后出现白色沉淀,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请用电离平衡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ppt课件
13
答题评析
抽样 试卷
H2O2被Fe2+还原时消耗H+,使溶液中OH- 浓度增大,Fe3+与OH-反应生成Fe(OH)3 沉淀。
分析 点评
虽然指出了溶液中c(OH-)增大但没有说明 存在的平衡以及从平衡移动原理角度解释 生成沉淀的原因,致使答非所问。
答案
H2O2+2Fe2++2H+→2Fe3++2H2O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 +3H+,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 解平衡正向移动,ppt课产件 生Fe(OH)3沉淀。 14

方向与要领教学领导力讲义(PPT 45页)

方向与要领教学领导力讲义(PPT 45页)

水中田畦 棉花
颂词
• 伦敦
责任
兰城
集市
2000000
• 活动一:根据以上20个词来猜测古墨西哥人的生 活方式,每个猜测要用到上面两个词
• 猜测1 • 猜测2 • 猜测3 • 活动二 • 阅读教材20-23页。读完后修订你的猜测。如果你
猜错了,你怎么更改呢?如果你是正确的,你可 以增加一些使你的猜测更完善吗?
2 语言音乐性的分类与 2 活动二:成果 内涵
3 如何分辨与掌握语言 3 活动N:成果 的音乐性
学生的学 老师的教
学生的学 老师的教
学生的活 动流程
A
B
C
D
支持性活动
老师的活 动流程
课堂的内在线索
学生的行为
师生行为之间的 转换:教学互动
教师的行为
活动法的操作工具:导学案
• 学生做什么活动? • 先做什么活动?再做什么活动? • 用什么来开展活动? • 做成什么样子? • 你怎么知道学生做成了什么样子?
• 导学案是系统的学习活动设计,标志是: 不同学习活动之间要有梯度与层次。关键 是揣摩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将学习活动 分解成小步骤小台阶。
•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标志是: 要有开展每一项学习活动的方法指导。在 学生学习活动可能发生困难的地方,要有 如何做好这项活动的简明提示。
• 教学改革缺乏的,不是理念,不是技术, 而是勇气和使命感!
• 教学改革的启动需要强力推动,教学改革 的深化需要理性的审议!
• 教学改革的主推手不是专家,不是教育行 政官员,也不是教师,而是校长。除你之 外,别无他人!
持两条腿走路。
3.活动法的运用不到位,为活动而活动。 研究与总结活动法的操作要领和流程。

多渠道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索-上海南洋中学

多渠道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索-上海南洋中学

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汪兴源王慧瑾上海市南洋中学(200032)摘要叙述了基础型课程中课堂演示实验,课堂学生实验,课后实验操作,家庭实验操作的一些实例;介绍了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紧密结合开展化学教学的一些方法。

提出了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探索的思路。

关键词演示实验媒体视频课后练习家庭实验拓展研究多米诺化学实验仿真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都有其重要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

从二期课改新教材中有关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中可见,包括《实验与观察》、《实验与实践活动》等8个项目的化学实验总共有120个,如表1:表1 二期课改教材中有关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走进实验室实验与观察动手做一做实验与设计兴趣实践活动家庭小实验实验与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合计143352453225120《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基础型课程化学实验活动的主题叙述为:“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分析、综合、归纳和比较等科学思维方法,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

”可见“最重要的探究手段”之含义。

而拓展型课程“提倡应用化学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化学探究实践途径和步骤;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记录和数据处理;提倡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则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在研究型课程中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创造性学力,在自主参与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发展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体验科学的发展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

如何在三类课程中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感到有“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的必要。

1.课内与课外的互补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教学,立足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特殊而有效的途径,可以达到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十一五”南洋中学校本培训简况.pptx

“十一五”南洋中学校本培训简况.pptx

2019-11-7
谢谢关注
8
3、研训一体,贴近工作: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无 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质内容上均贴近一线教育教学与 科研工作,力求实效。 4、聚焦特色,持续发展:校本培训紧密联系学校 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如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创新 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科德育。
2019-11-7
谢谢关注
9
2019-11-7
“十一•五”南洋中 学校本培训简况
2019-11-7
谢谢关注
1
领导小组:(根据人事变化,已作调整)
组长:王民政 副组长:于东航 组员:帅俊平 郁晓隽 杨杰 杜文发 郑蓉 李瑾 奚天敬 曹钊俊 陆栋梁 胡奭敏
2019-11-7
谢谢关注
2
2019-11-7
谢谢关注
3
四门申报学分校本培训课程简况:
2019-11-7
本次培训从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培训结 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机制和教师自身心理修养几方面 入手。采用主题讲座、、交流研讨、听课观摩、拓 展训练等方法,是教师增强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通过培训,学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更注重对学 生的心理关注;同时学校在示范校展示活动开设的 心理课、心理班会受到同行及国外专家的好评。
培训注意收集教师的意见反馈,以供参考并 及时调整。
2019-11-7
谢谢关注
7
校本培训特色:
1、领导重视,推进有力:学校成立了行政与专家共 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力求推进有序、教学有效、监控 有力,参与率高。 2、弘扬师德,岗位奉献:校本培训重视师德建设, 无论是区域统一要求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是学 校组织的师德教育、法制教育、班主任论坛、组室工 作交流等,均凸现“学高为范、身正为师、师爱为 魂”。

2015-2016年上海国际高中排名国际班一览表(包括民办和公办国际高中国际班)

2015-2016年上海国际高中排名国际班一览表(包括民办和公办国际高中国际班)

2015-2016年上海国际高中排名/国际班一览表(包括民办和公办国际高中/国际班) 按国际高中/国际班办学性质区分(上海国际高中排名/国际班一览表):公办:1,上海中学国际部2,复旦附中国际部3,交大附中国际部4,格致中学5,卢湾高级中学6,大同中学7,市西中学8,建平中学9,东昌中学10,曹杨第二中学民办:1,斯代文森国际高中2,上海市实验学校剑桥教育中心,3,上海耀华国际高中4,上海交大A-level国际课程中心,5,上海进华中学6,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7,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剑桥Alevel国际课程中心8,上海市民办金苹果学校,9,美国佛蒙特州国际学校10,上海枫叶国际学校,11,上海教科实验中学国际部12,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国际部,13,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14,上海交大南洋中学国际部,15,上海市澳大利亚国际高中16,上海博华教育中美国际高中,17,上海市民办新虹桥中学国际部18,上海燎原教育集团国际部,19,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国际部20,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21,上海美高学校22,上海市新和中学国际部,23,上海中智A-LEVEL国际课程中心24,中加枫华国际学校,25,华东康桥国际学校26,滋庆日本高中,27,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28,上海燎原中学国际部中美班29,尚德实验学校30,平和学校31,星河湾双语学校32,西外外国语学校33,西南位育中学34,世界外国语中学35,协和双语高级中学36,包玉刚实验高中37,文来中学38,枫叶国际学校……中美合作国际高中1,斯代文森(美国阿奎那高中)国际高中2,美国佛蒙特州国际学校3,上海美高学校4,博华教育国际高中(美国伍德赛德高中)……2015-2016 上海国际高中排名/国际班一览表。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沪教版高三数学上册16.4排列组合综合应用(4)教案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沪教版高三数学上册16.4排列组合综合应用(4)教案

16.4排列组合综合应用(4)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艾晓云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排列与排列数;组合与组合数之后的内容,学生对排列组合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因此本节内容的安排旨在:对先前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加深与整合,使学生在掌握了简单排列组合问题的基础上也能处理一些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本节内容的教授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总结与提升.本节内容分两节课讲授.二、教学目标设计1. 掌握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步骤,掌握这一过程中:合理分类,准确分步,不重不漏的原则;2. 体会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研究方法;3. 通过对排列组合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解排列组合题的步骤难点:1. 分清“元素”与“位置”2. 掌握“分类”与“分步”,避免“重复”与“遗漏”四、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流程设计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复习前一节课讲的排列组合综合题的基本类型.这节课我们就要从步骤过程上入手,进一步分析排列组合题的解.(二)、新课1. 步骤:例1. 有六种不同工作分配给6人担任,每个人只担任一种工作,且甲不能担任其中某两种工作,问有几种方法?解法1:(先考虑有特殊要求的元素)先满足特殊元素甲,甲能担任的工作有4种,先分配甲,分配后,余下工作由其余5人分担,有55P 种分担方法,故共有分配方法数455P =4×5!=480.解法2:(先考虑有特殊要求的位置)先满足特殊“位置”(甲不能担任的某两种工作),由先除甲之外的5人中任选2人分别担任甲不能担任的某两种工作,有25P 种方法,再由其余4人(含甲)来分担余下四项工作,有44P 种方法,故共有分配法数=25P 44P =(5×4)4!=480[改变]:可将原题的限制条件加上附加条件为“而乙只能担任该两项工作”,那么分配方法有几种?解法1:4×2×44P =8×24=192(种)解法2:44221411P )P C C (=192(种)(这里121411P C C 表示先由乙和除甲、乙外的4人中任选1人分担甲不能担任的某两项工作,余下的四项工作包括甲在内的4人分担,有44P 种)引导学生总结:i). 分清“元素”与“位置”ii). 分析元素与位置的特殊情形,满足“特殊优先,一般在后” iii). 判断排列还是组合例2. 已知集合A 和集合B 各含12个元素,B A 含有4个元素,试求同时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1)C A B ≠⊂⋃,且C 中含有3个元素;(2)).(表示空集∅∅≠⋂A C分析:由题意知,属于集合B 而不属于集合A 元素个数为12-4=8,因此满足条件(1)、(2)的集合C 可分三类:第一类:含A 中一个元素的集C 有28112C C 个;第二类:含A 中两个元素的集C 有18212C C 个;第三类:含A 中三个元素的集C 有312C 个.故所求集C 的个数是28112C C +18212C C +312C =1084.例3. 2名医生和4名护士被分配到两所学校为学生体检,每校分配1名医生和2名护士,不同分配方法共有( )A.6种B.12种C.18种D.24种 分析:完成分配方案可分两步,先从2名医生中各取1名分配到两所学校有C 12种,再从4名护士中各取2名分到两所学校有C 2224C 种,由乘法原理知分配方案有222412C C C =12(种),选B. .引导学生总结:iv). 合理分类,准确分步,不重不漏即:解排列组合题的步骤:i). 分清“元素”与“位置”ii). 分析元素与位置的特殊情形,满足“特殊优先,一般在后” iii). 判断排列还是组合iv). 合理分类,准确分步,不重不漏2. 由上可知: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必须分清元素与位置,及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其次,分析求解过程要注意掌握处理排列与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即按元素(或位置)的性质分类或按事件发生过程分步.例4:在某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原计划每两名选手之间恰好一场比赛1场,但有3名选手各比赛了2场之后就退出比赛,这样全部比赛只进行了50场,那么,上述3名选手之间的比赛场数是多少场?分析:由于3名选手之间最多有23C =3场比赛,最少有0场比赛,所以应分0,1,2,3四种情况分类讨论.解:设所有选手为n 个 1)、若比赛0场,则总的比赛场次为:3名选手与其余选手比赛6场,其余n -3名选手之间比赛23-n C 场,则23-n C +6=50即n 2-5n -82=0.∵此方程无正整数解,故舍去; 2)、若比赛1场,则总的比赛场次为:3名选手中有两人之间比赛一场,这两人与其余选手各赛一场,第三人与其余选手比赛2场,其余n -3名选手之间比赛23-n C 场.则23-n C +5=50即: n 2-5n -84=0解得n=12或n=-7(舍去) 3)、若比赛2场,则总的比赛场次为: 23-n C +4=50即:n 2-5n -86=0∵此方程无正整数解,故舍去. 4)、若比赛3场,则总的比赛场次为: 23-n C +3=50即n 2-5n -88=0∵此方程无正整数解,故舍去.综上所述,3名选手之间的比赛的场数是1场.在解排列组合问题时的分类分步这一步骤时:我们应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事情的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做到分类标准明确(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分步层次清楚,从而达到不重不漏.3. 课堂练习:(1).用数字0、1、2、3、4、5组成无重复数字.(1)可以组成多少个六位数? (2)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奇数? (3)可以组成至少有一个偶数数字的三位数多少个? (4)可以组成多少个能被3整除的四位数? (5)可以组成多少个大于324105的六位数? 解:(1)从特殊元素0入手,0不能排在十万位,0有15P 种排法,剩下的5个数字可排在5个数位下,有55P 种,故可组成15P 55P =600个六位数.从特殊位置十万位入手,有15P 种排法,剩下的五个位置有55P 种,故可组成15P 55P =600个六位数.六个数字可组成66P 个“六位数”(其中包括0在十万位的情形),而0在最高位上的“六位数”应扣除,有55P 个,故共有66P -55P =600个六位数.(2)从特殊位置入手,个位上有13P 种排法,首位上有14P 种排法,中间两位上有24P 种排法,故共有13P 14P 24P =144个;从特殊元素入手,可分为两类,含数字0的有13P 12P 24P 个,不含有数字0的有13P 34P 个,故共有四位奇数13P 12P 24P +13P 34P =144个.间接法, 个位是奇数的数共有353P 个,其中不合条件的(0在首位)有243P 个,故符合条件的四位奇数共有353P -243P =144个.(3)分类:如果有0,则0可排在个位或十位有2种,其余5个数字可排在二个数位上有25P 种,所以有40225=P 个三位数;如果无0,则2、4中可选出1个有2种,再从其余3个奇数中选出2个有23C 种,然后将3个数字全排列有33P 种,所以有223C 33P =36个二位数,如果无0,则2、4中可选出2个有1种,再从其余3个奇数中选出1个有3种,然后将3个数字全排列有33P 种,所以有183133=⨯⨯P 个三位数,共有94183640=++个.三位数共有2515P P 个,但其中三个数字都不是偶数即均为奇数的有33P 个,故至少含有一个偶数的三位数有2515P P -33P =94个.(4)一个整数能被3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符合条件的有5组数:0、1、2、3;0、2、3、4;0、3、4、5;0、1、3、5;1、2、4、5;前4组每组组成的四位数各有3313P P 个,后一组组成的四位数有44P 个,故可组成能被3整除的四位数有964443313=+P P P 个.(5)采用间接法,六位数共有555P 个,不大于324105的数列如①3240××有2个;②321×××与320×××有332P 个;③31××××与30××××有442P 个;④324105 1个;⑤2×××××与1×××××有552P 个,所以满足条件的六位数共有29721222255443355=-----P P P P 个.采用加法,符合条件的是形如①5×××××和4×××××的数有552P 个;②35××××和34××××的数有442P 个;③325×××的数有33P 个;④3245××的数有22P 个,还有1个324150,故符合条件的六位数共有2971222222334455=++++P P P P 个. (2). (步中有类)一块并排10垄的田地中,选择2垄分别种植A 、B 两种作物,每种作物种植一垄,为了有利于作物生长,要求A 、B 两种作物的间隔不小于6垄,则不同的选垄方法共有 种.解:先考虑作物A 种植在第一垄时,作物B 有3种种植方法;再考虑作物A 种植在第二垄时,作物B 有2种种植方法;又当作物A 种植在第三垄时,作物B 有1种种植方法.而作物B 种植的情况与作物A 相同,所以满足条件的不同选垄方法共有(3+2+1)×2=12种.(3). (类中有步)6个不同的小球放人三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中至少有一个,有几种方法?分析:在本例中,既耍考虑每个盒子到底放几个小球,还要看哪几个小球放人该盒子,既要选小球,又要选盒子.这就是常见的排列组合综合问题.第一步,是将“6个不同的小球分成三堆(组)”,这其中涉及组合,分成三堆后,将“这三堆分别放人三只不同的盒子”,这是排列问题,因为这三堆小球各不相同.因此本例可在例3的基础上完成:N =9033⨯P =540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类:三个盒子内小球的数量分别为4,1,1.先从6个不同的小球中选出4个小球,看成一件物品,它和剩下两个小球可看作三件物品,分别放人三个不同的盒子,有3346P C 种;第二类:三个盒子内小球的数量分别为3,2,1.先从6个不同的小球中选出3个,再从剩下三个小球中选出2个小球,选好后分 别放人三个不同的盒子,有332336P C C 种;第三类:三个盒子内小球的数量分别为2,2,2,有222426C C C 种.共有2224263333363346C C C P C C P C ++=540(不同分法).(三)、小结(略)(四)、布置作业(略)七、 教学设计说明如果说16.4排列组合综合应用(3)是从内容角度来分类的话,那么16.4排列组合综合应用(4)是从解题的过程角度将它分为如下四个步骤:i). 分清“元素”与“位置”;ii). 分析元素与位置的特殊情形,满足“特殊优先,一般在后”;iii). 判断排列还是组合;iv). 合理分类,准确分步,不重不漏.同时也强调了此处的难点——如何分类才能做到不重不漏——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事情的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做到分类标准明确(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分步层次清楚,从而达到不重不漏.本节课从教法上讲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例题的挑选注重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希望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节课中的例题和课堂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用.。

数学:16.4《组合》教案(2)(沪教版高三上)

数学:16.4《组合》教案(2)(沪教版高三上)

16.4组合(2)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张卉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和加法原理以后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组合问题,并且对两个计数原理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这节课时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组合问题的解决能有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而排列、组合问题大都来源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中所熟悉的情景,解题思路通常是依据具体做事的过程,用数学的原理和语言加以表述.也可以说解排列、组合题关键是就是从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具体情景的出发,正确领会问题的实质,抽象出“按部就班”的处理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二、教学目标设计1.进一步掌握较复杂的组合问题;2.能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练习与训练体验并掌握组合类题型;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组合的分析与进一步的应用.四、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复习我们在前几节中学习了加法原理以及组合的初步概念,请问你能说出加法原理和组合的定义吗?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 n种不同的方法.组合: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以上由学生口答.二、学习新课例题分析例1、 用红、黄、蓝三色纸板各做一套卡片,每套中有A 、B 、C 、D 、E 字母的卡片各一张,从这15张卡片中每次取5张,要字母不同且三色齐全,共有多少种取法?分析:取出5张卡片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而取出的5张卡片种要求三色齐全,需分两类不同的情况讨论.一类是: 含三个字母同一色,另两个字母不同色;另一类是:含两个字母同一色,另两个字母同一色,一个字母是剩下的一种颜色;(1) 在三色中取一种颜色有13C 法,在这种颜色5张卡片中取3个字母有35C 法,在剩下的两种颜色的卡片中各取1个字母有1112·C C 法,60C 11123513=∴C C C (2)在三色中取两色有23C 法,这两种颜色的卡片中各取2个字母有2325·C C 法,最后一种颜色只能选剩下的最后一个字母有11C 法,90C 11232523=∴C C C根据加法原理1509060C C 1123252311123513=+=+∴C C C C C C例2、编号为1、2、3、4、5的五个人,分别坐在编号为1、2、3、4、5的座位上则至多有两人的编号与座位编号一致的坐法种数为多少?解:(排除法)至多有2个号码一致的反面是含3个号码一致,或含4个号码一致(不可能) 以及5个号码都一致;种=-1091C P 3555-∴ 例3、一个口袋内有4个不同的红球,6个不同的白球,问(1) 从中任取4个球,红球的个数不少于白球的取法有多少种?(2) 若取一个红球记2分,取一个白球记1分,从中任取5个球,使总分不少于7的取法有多少种?(1)解:种=++115C C C C C 2624163444 (2)解:设取红球x 个,取白球y 个, ⇒⎩⎨⎧≥+=+725y x y x ⇒⎩⎨⎧≤≤≤≤6040y x ⎩⎨⎧==⎩⎨⎧==⎩⎨⎧==142332y x y x y x 或种=++186C C C C C C 164426343624∴例4、从编号为1,2,3,…,10,11的共11个球中,取出5个球,使得这5个球的编号之和为奇数,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解:分为三类:1奇4偶有4516C C ;3奇2偶有2536C C ;5奇1偶有56C 所以一共有4516C C +2536C C +23656=C . 例5、身高互不相同的7名运动员站成一排,甲、乙、丙三人自左向右从高到矮排列且互不相邻的排法有多少种?解:(插空法)现将其余4个同学进行全排列一共有44P 种方法,再将甲、乙、丙三名同学插入5个空位置中(但无需要进行排列)有35C 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44P 35C =240种方法. 例6.马路上有编号为1,2,3,…,10的十盏路灯,为节约用电又不影响照明,可以把其中3盏灯关掉,但不可以同时关掉相邻的两盏或三盏,在两端的灯都不能关掉的情况下,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灯方法?解:(插空法)本题等价于在7只亮着的路灯之间的6个空档中插入3只熄掉的灯,故所求方法总数为2036=C 种方法.例7.九张卡片分别写着数字0,1,2,…,8,从中取出三张排成一排组成一个三位数,如果6可以当作9使用,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解:可以分为两类情况:① 若取出6,则有)P (217171228C C C +种方法; ②若不取6,则有2717P C 种方法.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一共有)P(217171228CCC+2717PC=602种方法.三、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列举出某种方法时,让学生通过交换元素位置的办法加以鉴别.学生易于辨别组合、全排列问题,而排列问题就是先组合后全排列.在求解排列、组合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找出两定义的关系后,按以下两步思考:首先要考虑如何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元素来,选出元素后再去考虑是否要对元素进行排队,即第一步仅从组合的角度考虑,第二步则考虑元素是否需全排列,如果不需要,是组合问题;否则是排列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大都来源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中所熟悉的情景,解题思路通常是依据具体做事的过程,用数学的原理和语言加以表述.也可以说解排列、组合题就是从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具体情景的出发,正确领会问题的实质,抽象出“按部就班”的处理问题的过程.据观察,有些同学之所以学习中感到抽象,不知如何思考,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跟不上,而是因为平时做事、考虑问题就缺乏条理性,或解题思路是自己主观想象的做法(很可能是有悖于常理或常规的做法).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师生一道在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怎么做事就怎么分析,若能借助适当的工具,模拟做事的过程,则更能说明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四、作业布置(略)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在学习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和加法原理以后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组合问题,并且对两个计数原理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从排列问题引入,随即自然地过渡到组合问题.由此让学生对于排列与组合两者的异同初更深刻理解,并能更加自如地判断.本节课在教学技术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大大缩短了教师板书抄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连贯的思考以及探索问题.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在例题的设计上起点较高,层层递进,以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基础型和研究型功能,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采取对话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开阔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于无声处见真情——细节描写的三种方法

于无声处见真情——细节描写的三种方法

作文教学方案设计上海交大南洋中学:贾红于细微处见真情一、教学目标:在记叙文或记叙性的散文中学会写出独特感受的方法,在文章主题确定的情况下,于细微处写真情,明确于细微处写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探讨记叙文或记叙性的散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细节描写要真实、精细、独特。

唤醒读者的情感储备,写出细节的深长意味。

三、教学难点:在细节描写中怎样做到真实、精细、独特。

具体学习三种细节描写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方法指导,一课时写作训练。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主题的确定心灵感悟→感情波澜→捕捉→提炼→抒发真实而富有个性特征的感受→表达独到的主题方法:1、描画自己独特的经历。

2、表现人情的冷暖炎凉。

3、写出独特真实的细节。

(二)新课引导1、导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

独特的感受表现在成功的细节描写中,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以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写出你独特感受的方法,即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要真实、精细、独特。

板书课题: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要真实、精细、独特。

2、展示本次学生学生的习作《青春的细节》片段节选。

我徜徉在同学们真实、精细、独特的感受中,好像感觉到同学们青春的脉搏跳动着节奏,同学们选择了一些青春的细节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这些细节片段是在文中“真实、精细、独特”的。

3、引导学生具体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文学作品必须写好细节。

著名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细节描写常常给人以生动的感受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引导学习方法一:细节描写要真实。

所谓真实,就是艺术的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不是虚假的。

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对现实生活及周围的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和细微的感受。

学生看老师续写的《常春藤》是真实的吗?(宦嘉予读文章)明确景物描写、人物对话描写都符合原著的主题内容。

上海市语文新课标、新教材、教学案例研究ppt 沪教版优选精品PPT

上海市语文新课标、新教材、教学案例研究ppt 沪教版优选精品PPT
列举、自圆其说;流畅、自然;辩驳技巧的运 用)
案例:“温柔而美丽”
语文学科应该教什么:
• 语言素养——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文化修养——渗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 学习方式——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 究性学习的能力
案例: • 《中国石拱桥》:边、肩 • 《林黛玉进贾府》: • 《荷花淀》:
• 5、把更多的问题带出课堂的阶段:
• 在问题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不可能解决学生自学 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在完 成必须的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下,教师有意识地安 排若干问题让学生带出课堂,通过查找资料(包括 上网)、亲自实践、调查访问等途径进行深度钻研, 自行解决。
• 这个环节已经走出了课堂,教师应起指导作用。
上海市语文新课标、新教材 教学案例研究
上海建平中学 张 强
2005-8-1
• 新课标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哪些挑战 • 第一单元第四课《笛梦》教学案例
一、新课标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哪些 挑战
• 教什么:
• 怎么教:
• 怎么评:
一)关于“教什么”的问题:
1、“泛语文”现象:在“主题活动”中,语 文课变成了主题班会课
• 案例: 《智取生辰纲》——杨志为什么会丢失生辰
纲?——学习如何押送生辰纲 《陈情表》——忠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有什
么启发?——学习道德与伦理 《雷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的还
是假的?——学习?
• 第三课:毕淑敏《我很重要》 2、“反文本”现象:对文本解读的过度开放
的态度,导致对文本的曲解、反解
三)关于“怎么评”的问题:
(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结合) 评价指标: • 1、自主学习能力 • 2、协作学习中所作出的贡献 • 3、能否达到学习目标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和管理17页PPT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和管理17页PPT

听师傅的先行课,可以直接用师傅的教案,师傅也必须一节不落地听
徒弟的汇报课,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使新教师一上讲台
就不走弯路。
(2)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是他自己学出来的。
(3)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 组织学生学。
(4)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 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这四句话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是抬起头来 走路,人人都能学好。
班对调验收。验收完毕,在验收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
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另外,周末班班作总结,给严守规范的学生插红旗,确保思想品
德教育也“周周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
分的一个整体。“堂堂清”是基础,“日日清”是必不可少的一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和管理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校长蔡林森,194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兴
市蒋华镇团结村,扬州师范学院中文专科毕业,
1960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任教44年,现任泰兴市
洋思中学校长,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泰兴市
人大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曾被评为江
苏省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届名校长、江苏省
优秀党员。1996年,他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优秀教
师代表出席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2004年应温
家宝总理邀请,参加北京建国55周年庆祝活动。
座右铭:要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 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2021届上海交大南洋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交大南洋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交大南洋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

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

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

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

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材料二:“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每秒超过12.5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2017年,共有五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入围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提名,其中两项获奖,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

“神威·太湖之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

超算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而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

”科学家张晖这样描绘未来。

他说,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超算的“培训”下,智能机器人将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

比如医院的CT机可以代替医生去诊断分析病情,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杨静的教学案例

杨静的教学案例

《“从现在开始……”》教学案例一、引言本学期开学初,组里给我安排了一节公开课,我选择的课程是“从现在开始.......”,在备课过程中,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激发低年级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特别做了动物的头饰,便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走进课堂,我还在思考如何加大力度训练朗读,毕竟朗读是二年级小朋友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

二、案例背景(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体课文,介绍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他让动物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的语言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现代潮流,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

这篇课文位于第四单元第六篇课文,要继续以“读课文了解内容”为训练重点,课文层次清晰,2~4节的结构相似,适于开展从扶到放的师生教学活动。

但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较多,需要重点理解“宣布、议论纷纷、熬夜、叫苦连天、习惯”等词语,因此字词教学的任务较重;再者,课文传达的人本主题的道理,看似简明,其实内涵丰富。

(二)学习者的分析学生的自学生词的能力,有了一定积累,对识记字形、字音,能比较熟练、自主地进行,个别字(如:“轮”、“惯”)在书写规则上,还需老师的提醒、指导书写。

词意的理解是课文理解的基础,学生一般根据生活经验来理解,因此要集中教学,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生的概括能力尚弱,不必要求他们既简练又准确地归纳文意,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读文,说出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避免啰嗦和表述不完整。

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要老师适当地指引他们总结出有普遍价值的道理。

(三)目标制定1.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认识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书写5个汉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和道理;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初步培养语感。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对童话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六章3液体内部的压强执教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蔡红燕教学任务分析

第六章3液体内部的压强执教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蔡红燕教学任务分析

第六章 6.3 液体内部的压强执教: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蔡红燕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内部的压强和生活、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液体的特点、密度知识为基础。

本节由视频“潜艇下潜深度受限制”的现象引出液体内部有压强,接着通过学生体验、对比提出猜想。

通过学生小组实验设计、探究、讨论、归纳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

然后构建液柱模型推导出压强的数学表达式。

最后运用液体压强规律解释连通器,并了解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本节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体验、实验、思辩形成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对比、归纳、建模、演绎的科学方法,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会使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感悟控制变量、归纳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探究,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液体压强规律在技术上的应用,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难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烧杯、水、盐、保鲜袋、橡皮软管。

2、演示实验器材:侧壁开孔两端开口的试管、水槽、红墨水、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

3、课件:自制课件,视频。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为液体内部的压强这一节。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情景和活动引发学生提出猜想,引起探究的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同时获得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形成过程。

方法是:首先通过观看视频和学生实验,知道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再次通过体验活动和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同时启发学生提出关于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合理猜想,其次通过演示实验和小组讨论排除无关因素,然后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在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