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范文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范文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1、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科技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
2、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正在经历着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
3、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把我们带入了信息时代。
伴随科技迅速发展而来的是“知识爆炸”,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习已日益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能更多地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
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如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更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人们在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还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却无所顾忌地使用科学技术成果。
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推动,但人类更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形态的演进,社会制度的更迭,社会文明的进步,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渗透,无不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其坚强的后盾,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历史性的,而且是全方位的。
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现代科技革命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当然,在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建设性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我们看到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们在设计和制造电脑的时候,也许没有料到、在方便使用电脑的时候更不会去想,报废后的电脑成为一颗炸弹,它所含的有害物质,如果掩埋,会污染水源,如果燃烧,会污染大气。
爱因斯坦把铀看作是令人惊异的能源,但同时也很早就意识到原子能可能给人带来的危害。
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人类通往毁灭的道路是由杰出科学家的名字铺就的。
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悲壮。
如果说科学家、思想家早就料到了人类今天的困惑,我们普通人则是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内容中同样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作用的双重性能。
科学革命对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科学革命对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要谈论科学革命对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科学革命是如何催生的。
科学革命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系列科学革新和新思维方式的变革中。
这些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推动了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实证主义的兴起以及科技革命等方面探讨科学革命对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一、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在科学革命之前,欧洲社会普遍接受传统的宗教解释和形而上学观念来解释世界的现象。
然而,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观念,并尝试用观察和实验来理解自然现象。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科学革命的兴起。
伽利略·伽利雷是科学革命的先驱之一。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打破了天主教教义对宇宙结构的解释。
他的研究方法启发了后来科学家的实证主义思想,即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证主义的兴起实证主义是指一种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科学革命期间,实证主义的兴起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实证主义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强调实证证据的重要性,并且反对传统的信仰和神秘主义。
弗朗西斯·培根是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的“观察是知识的基础,实验是知识的测试”观点,对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证主义的崛起推动了科学方法的标准化,同时也加速了科学知识的累积和传播。
三、科技革命的激发科技革命是指人类在科学革命基础上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推动。
科学革命为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从而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工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英国爆发了一场工业革命,从传统手工业时代转向了机械化时代。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科技革命还涵盖了通信、交通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电报、电话、汽车、飞机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1. 什么是科学革命?什么是技术革命?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三次重大的科学革命:①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以哥白尼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为标志意义:社会意义: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提出了挑战,使人类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科学意义:自然科学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并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②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
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为代表,许多新学科诞生为标志。
意义:给神创论和行而上学以沉重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同时,这次革命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现代科学革命始于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以20世纪初产生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为标志的革命。
由于这次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故又称为现代科技革命意义:现代科学革命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由宏观深入到了微观,实现了人类认识的一次新的飞跃。
其影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时,就称为技术革命。
①技术进步的渐进形式是指在技术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的局部改良。
包括一般性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技术综合、技术转移等,可总称为技术革新。
②技术进步的跃进形式是指技术原理性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称为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不同于科学革命,也不同于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是科学革命,也可能带来的是产(工)业革命,比如,20世纪的生物技术带来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科学革命,还21世纪的合成生物学引发的技术革命却可能带来生物产业革命。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关的概念。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包括由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升华而成的理论体系;而技术则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操作性手段、程序和方法。
从历史上看,科学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是平行的,二者相互交错,但总体上有机联系。
在当代,科学与技术趋于一体化,于是产生了“科学技术”这个复合概念。
当代的科技实质就是把科学进步与物质生产在技术基础上的变革结合起来,以科技进步对射虎生产力进行质的改造。
近代以来,蒸汽机和信息科技的崛起使得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因此,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源于科技革命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技革命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而且是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动力。
从总体上看,科技革命通过变革人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推动社会的发展。
首先,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就是如此。
当代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更为突出。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技型型人才日益成为劳动者的主体部分;其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智能型机器逐步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其三是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了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其次,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将人们带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使得人们不断通过学习实现自身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更是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最后,科技革命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
近代科技革命使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当代科技革命使得人们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去研究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
(3)科学技术的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
社会作用或社会价值第一,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
凭借着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不仅能认识自然状态下显露的事实,也能认识超出感官功能的微生物、基本粒子、红外线等;不仅能捕捉、搜寻到现象,也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认识当下的现有事物,也能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第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科学技术一方面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通过物化为新的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扩大劳动对象;开辟新的产业部门来实现其生产力功能。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还渗透到生产力的非实体要素如生产管理、决策、教育等当中,通过加强这些要素的功能,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改变整个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革命或社会改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物质生产力上,也体现在它的革命的精神力量上。
作用有哪些经济发展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
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军事上战斗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政治上影响力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成为较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探索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与变革
探索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与变革科技革命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与变革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方式的变革:科技革命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科技革命还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得到升级改造。
2.生活方式的变革: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沟通交流更加便捷。
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兴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休闲娱乐方式的变革,如电子游戏、网络电影等。
3.思维方式的变革:科技革命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人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此外,科技革命还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科学精神,追求实事求是。
4.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社会制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治理更加智能化,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同时,科技革命也对法律制度产生了挑战,如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
5.文化教育的变革:科技革命改变了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新兴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
此外,科技革命还使得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更加激烈。
6.环境问题的挑战:科技革命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如何在科技革命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之,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与变革是全方位的,既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革。
面对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积极应对,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
2009级《马原》简答题、论述题复习三、简答题(下列4小题,每题必作。
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一种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舍此别无它路。
(2分)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而直接检验出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分)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答: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教案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教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着重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阶级的实质与阶级划分的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技革命的两重性。
三、教学时数:7课时四、教学方法: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让学生观看电视纪录片《邓小平》,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内容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
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气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就是此理。
其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积极作用。
二是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的情况极为复杂。
总体起推动作用,个别环节有缺陷;总体起阻碍作用,调整、改革后有某些刺激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川流不息、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内容: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决定它产生后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确立,以此规律为依据。
第二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五
② 相对论——提出坐标系 认识客体的相对性与主体有关 ③ 生物学研究人自身 脑科学 ④ 科学方法论 ⑤ 主体的认识能力
6从分析到分析综合 ● 经典科学强调分析
● 往往把事物还原为物理 化学原因● ●现代科学注重分析综合
六 现代科技革命引起了信息 产业革命
完成;它大约将持续75年到80年;到21世纪晚期 结束 接着人们将迎来下一个经济时代:生物经 济时代
● 生物产业的定义:
——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通过引发传统 农业 制药 保健和芯片等行业的革命而产生大 批与之相关的支柱产业部门
——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制造工业产品的部 门
包括:医学保健 农业生物技术 生物制药 生物芯片 生物技术与能源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 护 生物技术与国家安全
⑥ 计算机构成生物技术经济的遗传信息的 管理和主流提供了工具
⑦ 有关进化的新的宇宙观;新技术和新的 世界经济与自然关并不矛盾的观点;开始向新达 尔文阵营挑战
●新的观点认为;我们重组经济和社会的新思 想;其实是自然本身的愿望和实践的推广延 伸;因而是合乎情理的;这些思想为生物技 术世纪提供了合法的框架
2 生物物质产业发展特点
●生物物质正式开始于1973年: 著名科学家赫伯特·博耶Herbert Boyer
斯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将两个有机体的脱 氧核糖核酸DNA重新组合 ●这项魔术显示:事实上每一个细胞都有能力
自我复制数百万次 其经济力量令人瞩目 其经济力量将比工业科技或信息科技更为重 要
全球生命科学开始对地球生物资源产生前 所未有的影响
④ 人类基因大约10万个基因的作图与测序; 遗传筛查的新突破;包括DNA和体细胞基因治 疗等;以及指日可特的人类卵 精子和胚胎的遗 传工程;都为全面改变人类种系和一个商业驱动 的优生社会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综合的时代论新科技革命与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
二、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及其对时代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强化实践和行动导向。个人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 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则需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鼓 励员工积极参与实践,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及其对时代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新科技和思维方式来提升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我们可 以采取以下措施:
二、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及其对时代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思维方式变革对时代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首先,这种变革有助于提 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其次,思维方式变革有助于提高 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使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 应变能力。最后,思维方式变革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更好地适应 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谢谢观看
二、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及其对时代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更加推崇创新和跨界思维。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领域之间的界限 逐渐模糊,跨界合作成为趋势。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敢 于创新,寻求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与合作。
二、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及其对时代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更加重视实践和行动导向。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理论上的变革,更 是实践上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 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变革。
内容摘要
在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 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思维方 式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人类思维方式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 的发展。
内容摘要
在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主要表现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特点。首先,数字化成为现代思维方式的核心特征。人们通过数字技术处理信息、 解决问题,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字,实现信息的快速、高效处理。 其次,网络化思维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探讨科技革命对于思维方式的影响,有助于在新的科技竞争中解放思想,破除原有的思维枷锁,将科技革命和思维方式的创新融入到实践中。
关键词:科技革命;思维方式;影响一、思维方式内涵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的内在程式,对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思维方式作为思维主体在认识、运算、判断和处理客体对象时的定型化的思想方法,是一个有着复杂层次结构的系统,主要包括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工具(包括理论工具和物质技术手段)等。
它实质上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而对于人们普遍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也都是由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的。
就是说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和水平就划定了思维方式的范围。
因此,学技术可以引导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对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推动性的作用。
二、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方式总是不会超越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而受到特定时代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制约。
在农业时代,人们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很难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只是凭借主观的臆断加以猜测说明。
也因为长时间的对于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发明的懵懂,渐渐地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早期的唯心主义,将这些不能理解的现象注入了很深的宗教色彩;在工业时代,自然科学处于材料搜集的阶段,人们关注于事物的细节,也逐渐的形成了相对于系统的思维方式,对于现有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的思考。
现代科技革命之后,信息、知识和技术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的主要推动因素,大大加强了各种科学技术和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也要求人们需要开放地、系统地、动态地去考察客观事物,人类形成了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的。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会对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不断的去变革思维方式的内涵和形式,脱离了科学技术支持的思维方式是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的。
三、科学技术推动思维方式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传统的思维方式正向现代的思维方式转变。
2012年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四)
2012年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四)万学海文2012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们也越发紧张和重视。
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各个科目里面有很多重难点内容需要广大的2012年的考生们注意。
为了让大家更有针对性的复习,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特别总结了这些科目的重难点,以供广大2012年的考生们参考复习。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它们从各自不同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如何认识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热能1093xx学号23工程学院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称为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成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近代以来,曾经发生过四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它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推动了西欧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迅速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以电力的发明为标志。
电力取代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使社会生产力又一次得到迅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它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它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标志,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的整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知识、技能的总和。
2,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科技革命推动劳动方式的变革科技革命对劳动方式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其次,科技革命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技术革命就是这样通过变革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形成的一股合力,有力地改造着社会活动主体——人,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其中劳动方式的变革具有决定的意义。
具体说一下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A:理论工具和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结合:形式化、结构化、信息化的思考。
电子计算机作为知识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示出来的神奇和魅力正在推动着人们把这些技术系统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各种岗位上的脑力劳动及脑力劳动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
今天为学者、专家、经理、工程师、管理者所要努力掌握的知识,在将来大概都能为人工智能机所“编译”;今天人们从事的许多脑力劳动,在将来大概都能为人工智能机所代替。
这就要求一方面把电子计算机发展到在原则上可以提供给任何人、甚至文盲都能使用,另一方面要求人们把脑力劳动及其成果变为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易于接受的形式。
人们曾经指出,同构和形式系统是贯穿于数理逻辑、绘画、音乐中的一条永恒的金带。
循着这条金带,人们通过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创造了电子计算机。
实践表明,凡是结构严密得能够形成符号系统的知识,电子计算机处理得最高明,因此把人类脑力劳动及其成果的知识理论体系形式化、结构化,进而达到程序化、信息化,就成为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重要前提。
科技发展与思维方式转变分析
人 的 思 维 活 动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总 是 收 到 一 定 思 维 方 式 的
未参加 保险 的运 动员享受 的 医疗 待 遇可 相对 低 一些 。对参
无 论 是 家 长 还 是 运 动 员 , 难 以 有 时 间 和 精 力 来 了 解 这 么 加保 险医疗 的运 动 员 , 都 则取 自付 比例 或 费 用 上 限等 限制 。 所 筹 集 资 金 并 不 直 接 交 给 医 院 , 交 给 保 险 公 司 存 放 于 指 而 多 的 保 险 种 类 , 商 业 保 险 的 不 了解 。 总 体 而 言 , 对 目前 我 国 高校运动员 购买 的商 业 医疗 保 险存 在 诸 多不 完 善 之处 , 没 定 的银 行 监 管 帐 户 。 有 真 正 地 发 挥 医 疗 保 障 作 用 最 后 , 校 运 动 队 还 可 以 借 助 学 校 的 力 量 , 立 大 学 生 高 建
可 手 术 费 、 疗 费 、 养 费 等 一 些 列 费 用 , 出 了 公 费 医 疗 的 政 策 。通 过 这 个 基 金 会 的 建 立 , 以 给 高 校 运 动 员 的 重 大 治 营 超 伤 病做一个 基本 的医疗保 障。 比例 , 学 校 无 形 中增 加 很 多 负 担 。 总 体 看 来 , 给 目前 的 公 费 医疗制 度实行状况 不是很好 , 生对 这 一制 度普 遍不 满 意 , 学 对校 医院的服务也不 满意 , 此 实行 医疗 保 险势 在必 行 ; 因 由 学 学 共 高 于 运 动 员 身 体 健 康 状 况 很 好 , 部 分 运 动 员 的 医 疗 保 险 意 业 保 险 公 司 、 校 、 生 多 方 协 作 、 同努 力 , 校 运 动 员 的 大 识不强 , 只有少 部分运 动员 已经 参 加 了医疗 保 险 , 年 级运 健 康保 障之墙必将 建立起来 ! 各
综合论述题
+6综合论述题1、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发展理念是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
1、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发展动力。
理论创新的来源于实践创新活动的需要。
人类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现成的生存条件而生活,而是人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
实践创新不断生成人的新需要,开阔人改造世界的范围,改进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条件,这些都是理论创新的素材,没有实践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理论的重大突破,因为理论创新作为一项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活动,它是根据实践所提供的新的经验材料来认识新事物、发现新关系、揭示新本质、创造新概念和新学说,建立新体系。
实践创新推动着理论创新。
2、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和提升作用。
理论创新虽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但理论创新不是完全盲目地从属于实践创新,相反,它具有指导作用,这种作用是在实践创新的基础和水平上产生的。
也就是说,实践创新越发展就越需要理论创新的指导,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是在互动的作用机制中共同前进的。
3、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一对矛盾,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目的、动力和深刻根源,理论创新作为实践创新经验的观念升华和理论再现,又是进一步的实践创新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方面,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并不意味着理论创新先于一切实践创新而独立存在,理论创新本身是在实践创新中形成的,是对实践创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科技革命对人文思维方式的冲击与变革
科技革命对人文思维方式的冲击与变革科技革命,作为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对人文思维方式产生了冲击和变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流动的速度和效率,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从而为人文思维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考验和机遇。
首先,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以前,人们获取信息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和书籍等媒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和局限性。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获取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
这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使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由此逐渐被打破,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信息的筛选和消化,培养了更加批判性的思维模式。
其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与外界保持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现在,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习惯于用简洁的方式表达思想,以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快节奏。
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成为人们表达自己的重要工具,多样化的信息流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
另外,科技革命还为人文思维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思维范式和领域。
人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更加精确的结论和预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到以往无法想象的场景和情境。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认知和体验的方式,激发了人文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拓展。
然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并非一帆风顺。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过载和信息真实性的问题逐渐浮现。
媒体传播的普及和信息的碎片化,使得人们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
同时,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这要求人们保持批判性思维,培养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综上所述,科技革命对人文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变革。
科技发展促进思维方式变革
2011年8月刊改革与开放科技发展促进思维方式变革孙庆杰(合肥工业大学)摘要:科技发展引发主体思维方式变革,同时科技负载引起思维主体反思,引发旧的思维方式嬗变。
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其间经历了宗教神学思维方式、机械论思维方式、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方式。
基于此,思维主体辩证地对待科技发展,理性地运用思维方式,促进人类健康持续发展。
Abstract: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itiation main body thinking mode transforms,simultaneously the technical load causes the thought main body resonsideration,initiates the old thinking mode evolution.Thre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promoted the thinking mode to transform,during has experienced the religious theology thinking mode,the mechanism thinking mode,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the quantum mechanics for the rationale thinking mode.Based on this,the thought main body treat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ialectically,rationally the utilization thinking mode,promotes the human health sustained development.关键词:科技发展思维方式变革Keywords:Technology way of thinking changes作者简介:孙庆杰(1978-),男,安徽霍邱,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新科技革命与思维方式变革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新科技革命与思维方式变革陈喜乐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以智力革命、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不仅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变革,也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系统思维、科学模糊思维和战略思维成为现代主要的思维方式。
一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人类进入“系统时代”,出现了所谓“大科学、大技术、大工程”等大系统和超大系统。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既高度分化,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又高度综合,产生了许多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特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策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了通向“系统时代”的阶梯。
1.新科技革命带来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方法的系统化。
第一,思维客体的系统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对象、新领域、新课题涌入人们的思维活动领域,构成了全新的思维客体。
首先,新对象的不断开拓。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人类的认识对象已从自然界的宏观领域扩展到宇观和微观领域。
与此同时,人们还不断地揭示物质结构各层次之间的统一机制,努力把引力、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统一起来。
此外,人类认识对象从天然自然延伸到人工自然,开拓了认识世界的新天地。
其次,新领域的开创。
随着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被传统学科分割为不同的对象又重新有机贯串起来,出现了一系列横断科学、交叉科学、综合科学等新兴科学,它们成为认识的新领域。
第三,新课题的大量涌现。
由于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人的劳动过程的日趋复杂,如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生产,优化资源,成为生产实践的突出课题;由于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实践的重要课题。
象这一类涉及面广、因素多、关系复杂的课题越来越多。
第二,思维主体的系统化。
首先,思维主体从个体走向群体。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学研究、精神创造活动越来越社会化,单纯以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个人为主体的思维形式,终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如客体的日益复杂、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增多等,已越加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生物物质的全球化范围与其 研究对象(次原子)的规模成反比
研发带来的利益经常会超乎该项产业之外, 因为新发现可供多种产业应用。进行研究的产 业本身也无法获取所有的经济利益。
生物科技所带来的真正商业影响,已经占 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1/3以上。因 此,当生物物质学家针对细胞、分子、原子与 次原子粒子等纳来世界进行研究时,其影响的 范围都是全球的。
(2)从部分性到整体性
① 生物有机体的整体性 ② 相对论的整体性 ③ 互补原理的整体性 ④ 生态的整体性 ⑤ 系统论的整体性 ⑥ 协同学的整体性 ⑦ 耗散结构的整体性
(3)从确定性思维到非确定性思维
① 决定论到非决定论 确定性到不确定性
② 从连续性到间断性 ③ 从简单性到复杂性 ④ 从单因决定到系统决定 ⑤ 从封闭到开放 ⑥ 从平衡思维到不平衡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质 ●凯德洛夫:从一种世界图景到另一世界图景
的过渡,并不是从谬误到真理的过渡,而是 从一个比较完备的相对真理到另一个比较 完备的相对真理的过渡,每一次过渡都使人 类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 ●这次革命从外观到现实性,确定了数学抽象 思维在科学中的更大的决定作用。
② 从不变性到发展性
直观性和机械性。 看不见的用看得见的来表示,把微观当作
宏观来解释。 如:卢瑟福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
●相对论、量子力学:
否定了微观宏观等同,否定了数学抽象性的直 观性。 用数学描述微粒与波的统一。
用数学抽象描述了间断性、连续性的统一。
●直观性的垮台、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 革命性的事件。
●直观性原则由数学形式体系加以补偿, 这本 身是科学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
●生物技术为经济发展降低成本 ●每一个细胞和原子都是一座工厂
任何企业的生产成本都包括下列四项要素: 投入劳动力与知识的员工; 资本设备; 原料; 能源; 单单企业无法控制 在大部分制造业中,“原料”与“能源” 开支占成本的50% 生物科技有能力降低能源与原料成本,并 改善其品质。
●效率与建设
里夫金认为,新的遗传工程革命的核心是 效率与建设。自然的生产与循环已足以满足, 是改善不断增加的人工的生活水平之需要。
① 从直观性原则走向现实性原则 ●天文学“地心说”——外观提升原则的结果 ●天文学“日心说”——走向现实性原则,即 追
求本质。第一次显示数学、自然科学的力量 ●人类思维的重大变革。原来认为不动的(地
球)变为动的。原来认为不动的(太阳), 现在动是中心。尽管它也不够正确但它向 本质迈进了一步。 ●打破了对感观的直接依赖
通讯网络设备制造业 其它信息设备制造业 信息服务业—— 信息开发业——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业、电
子出版业、其它信息内容业
2、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信息部门产值一 般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40%,平均接近40%。
●20世纪70-80年代,中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 比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GDP的25%-40%。
2、生物物质产业发展特点
●生物物质正式开始于1973年: 著名科学家赫伯特·博耶(Herbert Boyer)
斯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将两个有机 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重新组合。 ●这项魔术显示:事实上每一个细胞都有能力
自我复制数百万次。其经济力量令人瞩目。 其经济力量将比工业科技或信息科技更为重 要。
(3)电子住处产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
2000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过551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2.1%。
(4)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 大
200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为2729亿元,占 GDP的3.84%。
七、现代科技革命正在引起 生物产业革命
●美国《时代》周刊(2000年05月22日): 《什么将取代信息经济?》 “我们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中期,从开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研究成果揭开了生 物经济的序幕。
●基因是决定一个生物物种所有生命现象最基 本的因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终实现,并 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上的事件,也不只 是一个表明人类对和自身认识有 重大突破的 哲学事件。它还是一件重大的经济事件,一 个开启新的经济时代的标志。
1、新的生物产业形成的基础依 据
根据经济需要去寻找,操纵和开发遗 传资源。
② 由于基因细胞,用遗传工程方法创
造的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株,以及用来改 造它们的工艺皆可以获得专利,所以开发 这些新资源已被引入市场以获商业利益。
③ 商业与贸易的国际化,使得实验室遗传 育种这种人工生产的、旨在取代进化路线的生 物工业“二次创业世纪”,来重新播种地球生 物成为可能。
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 思维方式的变革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思维方式的变 革
1、什么是思维?思维方式?
(1)思维: 思维是能的一种形式,是脑的一种职能
(恩格斯语) ●思维过程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即大脑对信息加工、
整理、复制等活动的过程。
●人的思维具有社会性,用语言符号思考问题,是与
全球生命科学开始对地球生物资源产生前 所未有的影响。
④ 人类基因大约10万个基因的作图与测序, 遗传筛查的新突破,包括DNA和体细胞基因治 疗等,以及指日可特的人类卵、精子和胚胎的 遗传工程,都为全面改变人类种系和一个商业 驱动的优生社会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⑤ 大量以 人类行为遗传基础的新的科学 研究,偏倚自然而轻视教化的新社会生物学, 都为广泛接受新生物技术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
●科学思维的巨大进步:用数学抽象概念来进 行思维。
⑥ 从既成性到潜在性
●经典世界图景:
认为宇宙及其万物是既有的预先给定的, 并完全由个体部分组成的。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能以现成的个体形式而 存在的东西(实存性)。
●粒子物理表现:
中子
电子+反中微子
(并不是以现成形式预先存在于核子里)
●基本粒子——是由尚不存在的粒子——只是 潜在,可能存在的粒子构成的。只是在一定 条件下转化现实性。(在母体内潜在预存在 着) ⑦ 从非此亦彼到亦此亦彼 ●光是什么? 粒子 波 粒子 波粒二象性 ⑧ 从联系性到系统性 ●系统论
●软件产业
世界市场以每年高达20-30%年增长率 1991年软件市销售额超过1200亿美元 1996年软件市销售额超过4000亿美元 ●1977-全球软件销售1000亿美元 2000年软伯5000亿美元 2000年,整个信息产业达到10000亿美元, 成为第一大产业
3、信息产业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 业
●生物技术世纪带动来了一种新资源,一套改 造人类和自然的新技术,新的刺激贸易的商 业保护,或通过国际贸易市场在全球重新播 种人工育种的产物,新的优生科学,新的社 会学,组织和管理水平上的经济活动的新的 主流工具,新的宇宙观等。
●总之,基因、生物技术、生命专利、全球生 命科学产业,人类基因的的调查和修订,新 的文化界,计算机,以及进化论的修订等等, 正开始重塑我们的世界。
六、现代科技革命引起了信 息产业革命
1、什么是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 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 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
它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体化、生产、检测、 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 众多的产业群。
主要包括: 信息工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
⑥ 计算机构成生物技术经济的遗传信息的 管理和主流提供了工具。
⑦ 有关进化的新的宇宙观,新技术和新的 世界经济与自然关并不矛盾的观点,开始向新 达尔文阵营挑战。 ●新的观点认为,我们重组经济和社会的新思
想,其实是自然本身的愿望和实践的推广延 伸,因而是合乎情理的,这些思想为生物技 术世纪提供了合法的框架。
始到完成,它大约将持续75年到80年,到21世 纪晚期结束。接着人们将迎来下一个经济时代: 生物经济时代。”
● 生物产业的定义:
——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通过引发传统 农业、制药、保健和芯片等行业的革命而产生 大批与之相关的支柱产业部门。
——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制造工业产品的部 门。
包括:医学保健、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制 药、生物芯片、生物技术与能源、生物技术与 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与国家安全。
社会主导观念思考。 ●人们按主导观念思考,这是主导性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思维功能与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
统一。
2、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的来说从牛顿的机械思维方式解脱出来。 向各个方面转变。 大致有如下特点:
(1)从机械性走向辩证性
19世纪科学革命,科学思维从形而上学走 向了辩证法;
20世纪科学革命使辩证思维更加深入。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占GDP65%
中等国家占30-40%
发展中国家占15-50%以下
1996年美国投入信息产业资本占投资总额 的40%以上。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领域最大成都市就是造 就了一个工业化的微计算机平台,走向规模 生产,个人计算机成为市场主流。 PC以每年2000万台以上速度增加。
(4)从既成性思维到建构性思维
① 研究对象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 宏观的反映性 ● 微观探索的建构性
② 从分立性到集成性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模
块 集成)(虚拟) ③ 从一元性到多元性 ④ 直觉、灵感想象在科学发现中的地位 ⑤ 要素的重组 ⑥ 科学的综合化
(5)从客体到主体
●经典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 ●现代科学研究对象开始认识主体、客体
语言、符号联系在一起的。
●定义:
用语言(或符号)思考,表达一种观
念的过程,一定的思想形成的过程。
思维是精神生产(认识)的过程。它不是 认识、观念和思想本身认识观念或思想,是思 维活动的结果。
(2)思维方式: ●人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思考的。 ●人的大脑思考问题的方式,大脑对住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