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说明

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说明
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说明

附表三

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

清算期间:年月日至年月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编码填报日期:年月日纳税人名称: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

经办人签字:纳税人盖章:

剩余财产计算明细表

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按税收规定进行清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申报。

二、填报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计算填报。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填报纳税人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金额。

2.第2行“清算费用”: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发生的与清算业务有关的费用支出,包括清算组组成人员的报酬,清算财产的管理、变卖及分配所需的评估费、咨询费等费用,清算过程中支付的诉讼费用、仲裁费用及公告费用,以及为维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支付的其他费用。

3.第3行“职工工资”: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偿还的职工工资。

4.第4行“社会保险费用”: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偿还欠缴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

5.第5行“法定补偿金”: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的法定补偿金。

6.第6行“清算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7.第7行“清算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应缴的清算企业所得税金额。

8.第8行“以前年度欠税额”:填报纳税人以前年度欠缴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9.第9行“其他债务”: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偿还的其他债务。

10.第10行“剩余财产”:填报纳税人全部资产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清算税费、清算所得税额、以前年度欠税和企业其他债务后的余额。

11.第11行“其中:累计盈余公积”:填报纳税人截止开始分配剩余财产时累计从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额。

12.第12行“其中:累计未分配利润”:填报纳税人截止开始分配剩余财产时累计的未分配利润金额。

13.第13-17行“股东名称”列:填报清算企业的各股东名称。

14.第13-17行“持有清算企业权益性投资比例”列:填报清算企业的各股东持有清算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比例。

15.第13-17行“投资额”列:填报清算企业各股东向清算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总额。

16.第13-17行“分配的财产金额”列:填报清算企业的各股东从清算企业剩余财产中按照其持有的清算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比例分得的财产金额。

17.第13-17行“其中确认为股息金额”列:填报清算企业的各股东从清算企业剩余财产分得财产中,相当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照其持有清算企业权益性投资比例计算确认的部分。清算企业的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股东不填此列。

四、表内及表间关系

1.第10行=本表第1-2-…-9行。

2.第2行=主表第3行。

3.第6行=主表第4行。

4.第7行=主表第16行。

用excel编制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表

用excel编制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表

用excel编制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表 目前,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的还款方式主要有以下2种方式: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 借贷者往往十分纠结于是选用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实惠,还有提前还款是否要吃亏等问题,下面通过excel计算,一方面给出了两种方式的还款明细表,另一面通过对计算过程的理解,让大家知道其实无论选用哪一种方式都是一样的,无所谓吃亏与否。 一、等额本金 设借贷金额500000元,贷款年限5年,贷款期数60期,首次还贷日期2016年1月20日,按如下图所示设计等额本金贷款还款计划书。 在单元格A6键入公式:=IF(ROW()-5>$F$3,"",ROW()-5),然后向下引用。 在单元格B6键入公式:=H3&"/"&J3&"/"&L3

在单元格C6键入年利率百分点p=4.25, 在单元格F6键入公式:=ROUND(B3/F3,2) 在单元格G6键入公式:=ROUND(B3*C6/100/12,2) 在单元格E6键入公式:=F6+G,然后向下引用。 在单元格H6键入公式:=B3-F6 在单元格J6键入公式:=E6 在单元格B7键入公式: =IF(A7<>"",$H$3+INT(($J$3-2+A7)/12)&"/"&(($ J$3-1+A7) -12*INT(($J$3-2+A 7)/12))&"/"&$L$3,""),然后向下引用。 在单元格C7键入公式:=IF(A7<>"",C6,""),然后向下引用。 在单元格F7键入公式:=IF(A7<>"",H6/($F$3-A6),""),然后向下引用。 在单元格G7键入公式:

二套房计算器 等额本息贷款利率计算

二套房计算器等额本息贷款利率计算 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购房资格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二套房计算器 等本=等额本金 等额=等额本息 一、等额本金贷款利率计算(基本上本金:利息=1:3) 1.20年应付利息:270000(元~贷款额)*5.04%(年利率)*20(年限)=a(元) 2.20年应付本息总计:270000(元~贷款额)+ a(元)=b(元) 3.首月还款:b(元)÷240(月~期数)=c (元) 注:月还款额至此依次递减,绝对不会再超过这个数目。 4.首月利息:270000(元~贷款额)*0.0042(月利率)= d(元) 5.首月本金:c(元)-d(元)=e(元) 注:一直到偿还全部贷款,每月本金保持e元不变,这也就是等额本金的命名来源。 6.第二月利息: 270000(元~贷款额)-e(元)=f(元)(贷款额减去已还本金)

f(元)*0.0042(月利率)=g(元) 7.第二月还款:e(元~本金)+ g(元)=h(元) 8.第三月利息: f(元~剩余贷款额)-e(元)=i(元) i(元)*0.0042(月利率)=j(元) 9.第三月还款:e(元~本金)+ j =k(元) 10.依次类推。 注:请注意每月还款额依次递减3.5元,和等额本息相比等额本金仍然是在先还利息,只 不过在每月还款中利息与本金的比例降低了。换句话说就是让你每月多还些本金且固定 本金数额,这样逐月所付利息相应减少,这也就是等额本金还贷的前期压力较大的原因。 二、二套房计算器等额本息贷款利率计算 1.首月还款:200000(元)*66.217(速算表系数)=1324.340(元) 注:月还款额至还贷结束保持不变。 2.首月利息:200000(元~贷款额)*0.0042(月利率)=840(元) 3.首月本金:132 4.340(元)-840(元)=484.340(元) 4.第二月利息: 200000(元~贷款额)-484.340(元)=199515.660(元)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还款法】: 一、 月还款计算: 计算公式:月还款=月还款系数*贷款金额的万元倍数 (注意贷款的年数与系数相对应) 二、 总利息的计算: 计算公式:总利息=月还款额*总期数-总贷款额 【等额本金还款法】: 一、月还款计算: 月供本金=贷款总额/总期数 月利息=贷款余额*月利率 即: 月利息 推算: =(贷款总额-已还本金)*月利率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已还本金=0 已还本金=月供本金*1 已还本金=月供本金*2 第n 期:已还本金=月供本金*(n-1) (备注:n 为当前还款期数) 那么: 已还本金=月供本金X n-1) 月利息=[贷款总额-月供本金N n-1)]*月利率 月还款=月供本金+[贷款总额-月供本金N n-1)]贷款月利率 即: 月还款=贷款总额 /贷款总期数+[贷款总额-贷款总额/贷款总期数N n-1)]贷款月利率 二、总利息的计算: 第一期:月利息=(贷款总额-0) x 贷款月利率 第二期:月利息=(贷款总额-月供本金X ) x 贷款月利率 第三期:月利息=(贷款总额-月供本金X 2) X 贷款月利率 第n 期:月利息=[贷款总额-月供本金X n-1)] x 贷款月利率 已还本金=月供本金*(n- 1) 把n 期的月利息加起来,即是客户总共所需支付的总利息。 即:总利息=(贷款总额-0)X5款月利率+ (贷款总额-月供本金X ) X 贷款月利率+ (贷款总额-月供本金X 2) X 贷款月利率+….. [贷款总额-月供本金X n-1)] X 贷款月利率 已还本金=0 已还本金二月供本金*1 已还本金二月供本金*2

即:总利息={贷款总额Xi —月供本金X n X n-1)/2]}贷款月利率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指的是你每个月向银行还一样多的钱,(包括本金和利息),这样由于每月的还款额固定,可以有计划地控制家庭收入的支出,也便于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还贷能力。 优点:1、每月还款金额一样,便于还款,不易产生逾期 2、前期还款压力较小, 缺点:还款期支付的总利息增加 使用人群:前期还款收入较少,后期收入会增加或前期还款压力较大的人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指的是,每个月你还的贷款本金一样,根据剩余本金支付利息,这种还款方式随着剩余的本金越来越少你的还款额也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指将本金每月等额偿还,然后根据剩余本金计算利 息,所以初期由于本金较多,将支付较多的利息,从而使还款额在初期较多,而在随后的时间每月递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由于在初期偿还较大款项而减少利息的支出,比较适合还款能力较强的家庭。 优点:在贷款期间支付的总贷款利息比等额本息要少,也就是节省利息 缺点:每期还款金额不同,容易产生逾期 使用人群:收入会越来越少的中老年人或还款压力不大,想节省贷款利息的人。 计算公式: 一:按等额本金还款法: 设贷款额为a,月利率为i,年利率为I,还款月数为n,an第n个月贷款剩余本金 a1=a,a2=a-a/n,a3=a-2*a/n...以次类推 还款利息总和为丫 每月应还本金:a/n 每月应还利息:an *i 每期还款a/n +an*i 支付利息丫=( n+1)*a*i/2 还款总额=(n+1)*a*i/2+a 二:按等额本息还款法: 设贷款额为a,月利率为i,年利率为I,还款月数为n,每月还款额为b,还款利息总和为丫1:1 = 12为 2: Y= nxb —a 3:第一月还款利息为:a Xi 第二月还款利息为:〔a —( b —a X)〕X=( a X —b) X (1 + i)的1次方+ b 第二月还款利息为:{a — ( b —a X) —〔 b — ( a X —b) X (1 + i)的 1 次方一b〕}X = (a X—b) X (1 + i)的2 次方+ b 第四月还款利息为:=(a X—b) X (1 + i)的3次方+ b 第n月还款利息为:=(a X —b) X (1 +门的(n —1)次方+ b 求以上和为:Y=( a X i—b) X 〔( 1 + i)的n 次方一1: 4 + n X b 4 :以上两项丫值相等求得 月均还款b = a X i X( 1 + i)的n次方十〔(1 + i)的n次方一1〕 支付利息丫= n X a X X( 1 + i)的n次方4〔( 1 + i)的n次方一1〕一a 还款总额n X a X X( 1 + i)的n次方4〔( 1 + i)的n次方一1〕 第一种简单,第二种一定要考虑再减上一月还款时里面有利息需要扣掉,否则你就想不明白原理的.

按揭贷款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公式

“等本金”与“等本息”两种房贷方式计算及比较 一、按揭贷款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公式 1、计算公式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等本息法: A=P×i×(1+i)n/[(1+i)n-1]式中,A为每期还款金额P为本金(贷款数)i为利率(须折算成月利率)n为贷款期数(按月计算) 其中:每月利息=剩余本金×贷款月利率 每月本金=每月月供额-每月利息 计算原则:银行从每月月供款中,先收剩余本金利息,后收本金;利息在月供款中的比例中虽剩余本金的减少而降低,本金在月供款中的比例因而升高,但月供总额保持不变。 2、商业性房贷案例 贷款本金为300000元人民币 还款期为10年(即120个月) 根据5.51%的年利率计算,月利率为4.592‰ 代入等额本金还款计算公式计算: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300000×4.592‰×(1+月利率)120]/[(1+月利率)120-1] 由此,可计算每月的还款额为3257.28元人民币 二、按揭贷款等额本金还款计算公式 1、计算公式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月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每月本金=总本金/还款月数

每月利息=(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计算原则:每月归还的本金额始终不变,利息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少 2、商业性房贷案例 贷款本金为300000元人民币 还款期为10年(即120个月) 根据5.51%的年利率计算,月利率为4.592‰ 代入按月递减还款计算公式计算: (第一个月)还本付息金额=(300000/120) + (300000-0)×4.592‰ 由此,可计算第一个月的还款额为3877.5元人民币 (第二个月) 还本付息金额=(300000/120) + (300000-2500)×4.592‰ 由此,可计算第一个月的还款额为3866.02元人民币 (第二个月) 还本付息金额=(300000/120) + (300000-5000)×4.592‰ 由此,可计算第一个月的还款额为3854.54元人民币 再依次类推,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月的还本付息金额了。 三、两种还贷方式的比较 1、计算方法不同 等额本息还款法——即借款人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 等额本金还款法——即借款人每月等额偿还本金,贷款利息随本金逐月递减。 2、两种方法支付的利息总额不一样 在相同的贷款金额、利率和贷款年限的条件下,等额本金还款法的利息总额少于等额本息还款法。 3、还款前几年的利息、本金比例不一样

等额本息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详细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款和等额本金还款计算公式的推导 众所周知,银行住房贷款的分期付款方式分为等额本息付款和等额本金方式付款两种方式两种付款方式的月付款额各不相同,计算方式也不一样。网上分别有着两种还款方式的计算公式然而,对于这两个公式的来源却很少有解释,或者解释是粗略的或错误的。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终于整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并且运用高中数学理论推导出了这两个计算公式。本文将从原理上解释一下着两种还款方式的原理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无论哪种还款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月的还款额〔也称月供)中包含两个部分:本金还款和利息还款: 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式1 其中本金还款是真正偿还贷款的。每月还款之后,贷款的剩余本金就相应减少: 当月剩余本金=上月剩余本金—当月本金还款 直到最后一个月,全部本金偿还完毕。 利息还款是用来偿还剩余本金在本月所产生的利息的每月还款中必须将本月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付清: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式2 其中月利率=年利率÷12。据传工商银行等某些银行在进行本金等额还款的计算方法中,月利率用了一挺孙子的算法,这里暂且不提。 由上面利息偿还公式中可见,月利息是与上月剩余本金成正比的,由于在贷款初期,剩余本金较多,所以可见,贷款初期每月的利息较多,月还款额中偿还利息的份额较重。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剩余本金将逐渐减少,月还款的利息也相应减少,直到最后一个月,本金全部还清,利息付最后一次,下个月将既无本金又无利息,至此,全部贷款偿还完毕。 两种贷款的偿还原理就如上所述。上述两个公式是月还款的基本公式,其他公式都可由此导出。下面我们就基于这两个公式推导一下两种还款方式的具体计算公式。 1.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简单顾名思义,这种方式下,每次还款的本金还款数是一样的.因此:

等额本息明细excel计算表.pdf

参数值 当前利率0.545833%贷款¥340,000.00结果 期数当期本金当期利息还款金额 1¥2,013.45¥1,855.83¥3,869.29 2¥2,024.44¥1,844.84¥3,869.29 3¥2,035.49¥1,833.79¥3,869.29 4¥2,046.60¥1,822.68¥3,869.29 5¥2,057.78¥1,811.51¥3,869.29 6¥2,069.01¥1,800.28¥3,869.29 7¥2,080.30¥1,788.99¥3,869.29 8¥2,091.66¥1,777.63¥3,869.29 9¥2,103.07¥1,766.21¥3,869.29 10¥2,114.55¥1,754.73¥3,869.29 11¥2,126.09¥1,743.19¥3,869.29 12¥2,137.70¥1,731.59¥3,869.29 13¥2,149.37¥1,719.92¥3,869.29 14¥2,161.10¥1,708.19¥3,869.29 15¥2,172.89¥1,696.39¥3,869.29 16¥2,184.76¥1,684.53¥3,869.29 17¥2,196.68¥1,672.61¥3,869.29 18¥2,208.67¥1,660.62¥3,869.29 19¥2,220.73¥1,648.56¥3,869.29 20¥2,232.85¥1,636.44¥3,869.29 21¥2,245.04¥1,624.25¥3,869.29 22¥2,257.29¥1,612.00¥3,869.29 23¥2,269.61¥1,599.68¥3,869.29 24¥2,282.00¥1,587.29¥3,869.29 25¥2,294.45¥1,574.83¥3,869.29 26¥2,306.98¥1,562.31¥3,869.29 27¥2,319.57¥1,549.72¥3,869.29 28¥2,332.23¥1,537.05¥3,869.29 29¥2,344.96¥1,524.32¥3,869.29 30¥2,357.76¥1,511.52¥3,869.29 31¥2,370.63¥1,498.66¥3,869.29 32¥2,383.57¥1,485.72¥3,869.29 33¥2,396.58¥1,472.71¥3,869.29 34¥2,409.66¥1,459.62¥3,869.29 35¥2,422.81¥1,446.47¥3,869.29 36¥2,436.04¥1,433.25¥3,869.29 37¥2,449.34¥1,419.95¥3,869.29 38¥2,462.71¥1,406.58¥3,869.29 39¥2,476.15¥1,393.14¥3,869.29 40¥2,489.66¥1,379.62¥3,869.29 41¥2,503.25¥1,366.03¥3,869.29 42¥2,516.92¥1,352.37¥3,869.29 43¥2,530.65¥1,338.63¥3,86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