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术语,答案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A. 神创造的B. 物质的C. 精神的D. 意识的答案:B3.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矛盾B. 规律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包括:-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 什么是实践?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是什么?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在认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中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过程。
在当代社会,实践观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它也指导人们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高中政治哲学考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实践,形成自己的哲学观念,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模板1
方法论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方法论 ①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哲学)国际关系
在《哲学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一,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第二,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的。整体的性能状况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内因是事物的根据,首先依*我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必须坚持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地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以消化和吸收,使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哲学部分)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哲学部分)哲学常用术语总结1、物质确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阅历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途、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的科学看法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以相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肯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术语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术语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术语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留意设问对学问的限制,如要求从哲学角度回答,组织答案时一般要用唯物论、辩证法、相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学问作答。
特殊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留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术语组1 凡涉及国际关系的哲学问题,一般应运用以下学问作答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事物是改变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冲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做到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术语组2 哲学意义肯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常用观点如下:1.有助于从实际动身,做到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2.有助于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相识)的指导,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有助于敬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相识和利用规律)。
4.有助于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5.有助于坚持对立统一。
6.有助于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7.有助于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8.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相识事物的本质。
9.有助于坚持实践的观点。
10.有助于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党员和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1.有助于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集体主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12.有助于在实践中树立崇高志向,敬重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处理好志向与现实,志向与艰苦奋斗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看过"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术语 "的还看了:1.高考文综政治答题术语2.高考文综政治术语3.高考政治必背答题术语。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总结-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总结高考政治答题术语总结一、高考政治普通意义类主观题回答角度和术语第一、经济意义描述国内经济意义:①(有益于)调动积极性,解放消费力,进步经济效益,添加支出,进步人民生活程度。
②(有益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解(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益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益于)表现社会主义本质,减少差距,完成共同富裕;全面完成小康目标,进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⑤(有益于)兼顾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完成消费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加强竞争力⑥(有益于)进步农业综合消费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解,增产增收,进步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①(有益于)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古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益于)建立国际经济新次序等。
第二、政治意义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①(有益于)人民当家作主,完成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益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想法治政府),转变政府本能机能。
③(有益于)为古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不变,国家的长治久安,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步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内政往活动①对我国的意义:(有益于)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抽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保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益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次序,保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有益于)进步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和认识论即第四、五、六课)一、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时会是“意识的相关知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错误的,树立正确的意识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萎靡的……)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三个特点可拆分)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常用)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意:单独考察意识的作用时,要考虑是否能用这一点;要是考察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这一点则不用单独写)3、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具有客观的性普遍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守旧思想。
5、运动与静止关系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三政治哲学答题要应用的术语
高考哲学答题要应用的术语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一、唯物论1、认识对物资具有能动作用。
A、认识能动性的特点:⑴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⑵认识活动具有自动创造性和盲目选择性。
B、认识能动性的表现: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认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点作用。
②认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理和控制造用。
2、物资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物资决定认识,认识是物资的反映。
要做到一切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反作用于物资,正确的认识推进物资世界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妨碍物资世界的发展,要注重认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建立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都恪守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恪守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违犯规律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能干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致。
要求我们必须恪守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能干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理论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资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理想性活动。
理论的特点:客观物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理论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理论是认识的基础:理论是认识的来源、理论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独一标准、理论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注重理论的作用。
认识对理论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理论起促进作用。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一、唯物论1、意识对物质拥有能动作用。
A 、意识能动性的特色:⑴ 意识活动拥有目的性。
⑵ 意识活动拥有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
B、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⑴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指导作用。
② 意识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拥有调理和控制作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要做到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推进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挡物质世界的发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建立正确意识,战胜错误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1)规律客观性和广泛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可以被创建、被改造,也不可以被消灭;规律是广泛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都依据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客观性广泛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定依据规律、要依据客观规律做事(做到脚踏实地 )。
违反规律会受到规律的处罚。
② 规律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人在规律眼前不是力所不及的,人能够在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尊敬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致。
要求我们一定依据规律、要依据客观规律做事;人在规律眼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在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的特色: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认识对实践拥有能动作用。
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使作用。
3、真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真谛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
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
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
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国际关系
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正确的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总和的目标;
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
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在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坚持一般要求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指导。
《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⑶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4)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5)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6)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选择性。
3.树立全局,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要注意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5.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在个人和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7.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8.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进作用。
9.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这要求我们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谁既要理论和实践的突破,但这种突
破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对旧的传统的“扬弃”,敢于创新,突破陈规学说。
14.辩证法的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
实。
15.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
16.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制约着整体,关键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因此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17.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18.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