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影响凝血检测的常见因素
影响凝血检测的常见因素凝血检测和其他血液检查相比,从样本采集到试剂的制备,其好坏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检测结果,而检测误差会导致误诊和错误的临床判读,可能对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因此我们需要在检测时进行严格的质控管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一、病人差异因素1.饮食:富含维生素K对华法林有反作用(INR下降);2.月经、妊娠、绝经:不同的状态凝血功能不一样;3.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等影响凝血和血小板功能;4.肥胖:促凝因子增加,纤溶功能减弱,AT和PC活性升高;5.吸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FVII抗原和活性升高;6.酒精:酒精能够抑制血小板的功能;7.年龄:许多凝血因子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8.性别:女性出血时间更长;9.血型:O型血的vWF和FVIII比非“O”型血活性低。
二、样本影响因素样本的质量最为重要,因此控制好样本的采集程序非常必要;样本采集的方法,抗凝剂的选择(类型和用量),样本的用量,样本储存复溶和稳定性都直接影响我们的检测结果。
1.静脉穿刺:正确:CLSI 推荐采用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装置,如果使用注射器,需要使用小容量的注射器(≤20 mL),材质使用塑料或硅化的玻璃;根据采血量、病人的年龄、静脉的大小决定合适规格的针头,如果使用静脉留置管采样,首先吸取5mL血液润洗管道,减少肝素的污染(静脉留样针);错误:止血带压迫时间延长导致组织液渗出和溶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止血带使用时间不超过1分钟;使用注射器/针头会增加溶血和凝血的风险,抽血不顺利会影响结果;特别需要注意避免创伤引起溶血,小的针头会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和溶血。
CLSI推荐的采血顺序:凝血样本应该放在第二或第三管,顺序如下:血培养管普通血清玻璃管凝血样本枸橼酸钠抗凝管凝胶血清分离管/普通血清塑料管肝素管EDTA血常规管葡萄糖管2.样本管的混匀:正确:血液进入试管后,轻轻的颠倒混匀3到4次;推荐枸橼酸钠浓度 105 to109 mmol/L, 3.13% -3.2%;错误:不要使用试管摇床,混匀次数用力过猛或次数过多,容易引起溶血和血小板激活,产生气泡;其他浓度(3.8%)和其他抗凝剂(例如:草酸钙,肝素,EDTA)3.血液/抗凝剂比率:9:1抗凝剂量:1.85*10-3*(100-HCT)*血量标本量少于90%时,会影响APTT结果;标本量少于80%时,会影响PT结果;当充盈不足,血液/抗凝剂比例下降,导致结果假性延长,当充盈过度,血液/抗凝剂比例升高,引起结果错误或标本凝固。
凝血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凝血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凝血检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检查方式,更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均有着重要意义。
提起凝血检查,虽然多数人对其有一定的认知度,但在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了解尚不全面。
下面就对影响凝血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科普1. 凝血检查的作用在我们日常就诊时,医生会要求部分患者进行凝血检查,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进行凝血检查呢?首先,凝血检查能够对血性疾病进行筛查和明确。
其次,通过凝血检查,可以为那些存在血栓栓塞性疾病患病风险的患者进行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
同时,还能通过对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而为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
针对那些需要实施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的患者来说,凝血检查的开展,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以及预后评估的正确指导[1]。
在凝血原的检测过程中,其检验结果可将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状况展现出来,一旦相关指标数据出现大幅上升,则极有可能患有较为严重的肝脏等相关疾病,应立即实施进一步的检测进行明确。
而若指标数据出现明显下降,则应考虑是否为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前兆。
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检查中,主要体现了人体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整体状况。
若指标数据明显提升,则可作为血友病的筛查依据,若指标数据明显下降,则主要体现了机体的高凝状态[2]。
2.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无论哪种医学检验,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检验结果。
凝血检查也不例外,任意一个环节中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检查结果的准确度产生影响。
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标本采集因素,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未能以相关规定为依据进行规范操作,那么最终的检验结果也会受到影响[3]。
其二,标本的存储与运输因素,血液标本在采集后,若未能按规定进行存储,并尽快送检,也会影响到检验结果。
此外,在运输过程中,若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标本剧烈震荡、破损,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其三,抗凝剂的选择也应遵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筛选。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凝血测定主要用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各种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出血及血栓疾病的诊断。
标本采集:(1)在进行标本收集之前,病人需保持良好的心理,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如情绪波动、过度锻炼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降低;(2)在采血时,应该尽量轻柔,以防止细胞破裂,导致凝血系统激活。
(3)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容器或者容器,能够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过度活跃,并且在进针时应该保持一次性成功,第1支注射器取实验用血,从而防止血液与抗凝药物发生混合,提高凝血检验的准确度。
(4)在进行采血操作时,要求一次性完成,以避免出现溶血现象。
(5)血液离心必须按照离心标准进行,即3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
标本的存储以及运输:(1)采集的样本应该尽快放入专用的容器中,避免放置过久,导致pH值升高,从而影响APTT和PT的持续时间。
(2)建议在采集样本后2h以内进行样品提取,如果当前无法提取样品,应该把样品放入专用的容器中。
为了确保样品的质量,冷冻在-20℃的冰箱内,将需要存放较长时间的标本冰冻存于-8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融化,应放置37℃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3)样品还应该在18-24℃之间尽快送检,因为过高的温度可以破坏血小板和活化因子,从而导致PT和APTT测试的结果变差。
为了确保凝血因子Ⅴ和Ⅰ的稳定,应将其置于4℃及更低的环境中进行保存,而且,保存条件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也将受到影响。
全血标本若在冰箱中储存4小时,会对正常受检者的凝血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但其他受检者不会受到影响。
标本凝固:采集枸檬酸钠抗凝标本后,处理期间,凝血功能会被激活,因为凝血因子提前发生活化反应,凝固时间会缩短。
离心标本后,凝块存在于红细胞层内,也可存在于血浆中。
凝血激活的标本若只生成颜色很淡的纤维蛋白凝块,可能只会在标本冻融后方会显现。
影响凝血检验的六大因素
影响凝血检验的六大因素所谓的凝血检验,是检查人们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各纤维蛋白原与各种凝血因子等。
但该反应特殊性和一般酶类检测不同,某个因素激活起动因子,就会引起相关连锁反应,致使检测结果不准确。
因此,做凝血检验时要掌握影响其的六大因素,以提升检验准确性。
一、标本的采集(1)叮嘱患者做凝血检验前保持平静、空腹,勿出现神经紧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不良现象,若做凝血检验的患者刚刚剧烈运动或者情绪过于激动,则需稍作休息,过一度时间再采集血液样本,以免增加血小板数量、纤溶活性、凝血活性。
(2)为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时,止血带勿扎太长时间或者太紧,因为捆扎时间过久会使组织纤溶酶源激活剂、因子Ⅷ活化与释放。
而捆扎太紧,会让血液注入过于用力,易造成血细胞破碎,进而激活凝血系统。
(3)根据分析测试方式选择装有合适添加剂的真空血液收集管。
于此同时,要保持首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而增加患者不适感,甚至还会引起严重溶血问题。
且保持血液样本干净,勿混入组织液,以免其影响凝血检查结果。
二、选择合适的凝血试剂根据凝血试剂的规格与标准,分析各凝血试剂的有效性、使用性,使用比较广泛的凝血试剂是0.109mol/L浓度柠檬酸钠,其对因子Ⅷ、因子Ⅴ的活化可起到有效的阻止。
凝血试剂与血液需根据1:9比例进行抗凝,待红细胞比容在25%以下或者55%以上时,需根据相关公式(例如:抗凝量(ml)=0.00185×劝学里(ml)×[100-红细胞比容(%)])计算抗凝剂使用量,且注意不宜使用不在保质期内的枸橼酸盐溶液,以免引起APTT、PT试验结果降低。
对于不能马上使用的试剂,需将其放入冰箱内妥善冷藏保存,以延长试剂存储时间。
三、血液样本的储存与运输(1)根据检验项目、采血量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例如做血常规检验用紫色头的采血管、测定凝血时间用浅蓝色盖子的采血管,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内径的采血针,例如采血困难者、婴幼儿、同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需选择蝶翼采血双向针,以提升采样成功率。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是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临床医师和实验室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检验和解读结果。
凝血检验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因子检测等项目。
这些检测项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下所述:1.抗凝药物的影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影响血液凝固功能,应在检查前告知医生并遵医嘱停药。
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检验结果需要与药物治疗前进行比较,以确定治疗效果。
2.血液采集方式及时间血液采集时,抽血处应消毒彻底,避免微生物感染。
采集时间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
在非紧急情况下,应在早晨空腹采集血液。
而在紧急情况下,如急诊、手术等,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采集血液。
3.疾病状态及治疗疾病状态及治疗可影响凝血功能。
如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可能受到影响,需考虑凝血因子的检测。
而化疗、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需先进行血小板计数,确保准确性。
为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应按相应的要求进行检测并记录临床资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常规分析是评估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以下是影响血常规分析的因素和相应的控制方法:血液采集时,应选取成人正常体温下处于安静状态的患者。
血样应取自患者外周静脉,避免对局部组织产生伤害。
采集时间应在早晨空腹进行。
2.饮食及运动状态在进行血常规检测前,应告知患者避免过度饮食、饮酒、运动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行为。
过度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影响红细胞的数量计算;饮酒会对白细胞计数产生影响;运动会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测。
某些药物会影响血常规的结果,如感染、炎症常用的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激素类药物等。
在进行血常规检测前,应告知患者停用这些药物一段时间。
血凝四项注意事项
血凝四项注意事项血凝四项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饮食注意在检测血凝四项前,应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过于油腻、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都可能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建议在检测前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
2.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例如,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以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过程。
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请在检测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相应的调整或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休息充足在进行血凝四项检测前,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过度疲劳和长时间熬夜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建议在检测前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采血时间血凝四项检测需要采集静脉血样,因此需要注意采血时间。
最好在清晨空腹时进行采血,此时血液中的成分较为稳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血凝状况。
如果需要在其他时间段进行采血,应尽量避免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进行。
5.正常生理变化人体的凝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
例如,女性的凝血系统在月经期、妊娠期和更年期等时期可能会出现变化;而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或发育不完全,也可能出现凝血异常的情况。
这些都属于正常生理变化,无需过于担心。
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凝血检验和血常规检验都是临床检查中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但是,这些检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本文将介绍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1.1 血液采集方式采用不恰当的采集方式会破坏血小板和红细胞,导致凝血检验结果失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使用适当的采血技术,例如抽血必须用无菌的针头和注射器,使用适当的血管牵引技术,并在采血前正确消毒。
1.2 抗凝剂的干扰抗凝剂可能会干扰凝血测试结果。
因此,在进行凝血检验之前,应该明确患者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等药物。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这些药物,尽量避免进行凝血检验,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调整药物剂量等。
1.3 局部创伤局部创伤也可能对凝血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例如,受伤的组织可能会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血液的凝血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应该在进行凝血检验之前,注意避免患者局部创伤。
1.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凝血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室温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血液的凝血时间发生变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在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验。
2.1 样品存储条件2.2 采集针头的大小采集针头的大小也可能会对血常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采用的针头过大,可能会导致破坏血细胞,从而影响分析结果。
因此,应该选择合适大小的采集针头。
2.3 患者饮食患者的饮食也可能会对血常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患者食用了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脂和血糖的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分析结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在进行分析之前,让患者保持正常饮食。
2.4 分析仪器的检修维护分析仪器的检修维护也可能会对血常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应该定期对分析仪器进行检修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一、引言凝血检验和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这两项检查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营养因素、药物因素等。
本文将探讨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中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二、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1. 生理因素凝血检验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这些指标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
在进行凝血检验时,要考虑患者的生理状态,做好相应的控制。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含量会逐渐减少,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凝血检验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对结果进行适当修正。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和怀孕期间,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
在进行凝血检验时,要注意患者的性别和生理周期,对结果进行适当修正。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如肝病、肾病、血液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凝血指标异常。
在进行凝血检验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状态,对结果进行适当解释。
2. 营养因素营养对凝血功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维生素K和蛋白质含量的摄入对凝血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凝血检验前,患者的饮食状况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围。
维生素K: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摄入不足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在进行凝血检验前,应遵循医嘱合理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3. 药物因素许多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在进行凝血检验前,应告知医生患者近期的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好相应的调整。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会延长凝血时间,影响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
在进行凝血检验前,应暂停抗凝药物的应用一段时间,以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常规检查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这些指标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年龄、性别、海拔等。
做凝血检验没有那么简单
做凝血检验没有那么简单在当前临床检验中,凝血检验作为一种辅助检查项目,其精准率对于疾病判断有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联系密切。
很多因素会影响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加强因素分析,确保整体效果。
临床检验主线为项目策划,旨在,满足患者的看病需求,为医生诊断提供数据支撑。
凝血检验中涉及较多方面,并不是简单的抽血、检查、读报告,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什么是凝血检验的项目?凝血检验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简称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简称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简称TT)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content,简称FIB)检测能够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功能、纤溶系统功能。
现阶段,PT为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测实验,可将凝血因子含量、血液循环抗凝物质状态精准反映出来。
内源性凝血系统检测中,多使用APTT检测,可将因子凝血活性、因子V、因子X刺激释放酶原水平展现出来。
TT能够将凝血因子的共同途径反映出来。
2影响临床凝血检验的因素及注意事项结合实验结果能够得知,目前临床凝血检验中,很多因素会对其精准性造成影响,标本采集属于主要影响因素,抗凝剂使用比率属于次要因素,影响原因主要包括:2.1 标本采集作为当前主要因素,标本采集影响占比超过50.0%,究其原因在于操作人员未能按照规定流程实施标本采集,或是采集时间不合理。
在此阶段,要求患者空腹抽血,一般上午6.00抽血,超过规定采血时间,会导致血液指标波动,影响检查结果。
血液采集多需要在空腹下进行,若患者非空腹状态下采血,会影响检查结果的精准性,一般血液保存时间不可超过6h。
采血部位尽可能的选择患者肘部静脉,在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确保可一次性采血成功,将凝血症状、溶血症状的出现从源头杜绝。
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和注意事项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凝血检验工作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方法:从具体工作中对检验人员的素质、标本的采集存储与运输、试剂的选择以及药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找出了对凝血检验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结果:以上各方面对检验结果都不同程度的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关键词:凝血试验; 影响因素; 注意事项凝血实验主要用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测定以及各种凝血因子的测定。
主要用于出血、凝血以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它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指导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医院已广泛开展,其结果的准确性、精密度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通过测试,总结了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报道如下。
1 标本的采集1.1 标本采集前要叮嘱病人处于空腹和平静状态,剧烈运动会引起血浆成分的变化,使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增强。
1.2 标本的采集量要准确,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不能太长,压力大束缚时间过长都要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和内皮细胞释放t-pa,后者可引起纤溶活性增强。
1.4 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即使必须采血,也不要在同侧肢体上采血,而应在对侧肢体上采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真实的分析结果。
1.5 采血时应一针见血,切忌反复穿刺,避免溶血,因血小板受刺激而发生聚集,将组织液抽到注射器中或将气泡混入,使结果偏低1.6血液离心必须按照离心标准3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进行。
2 标本的存储和运输2.1 在标本采集后,必须马上颠倒混匀(5-10)次,要求动作轻柔,避免产生血凝块,最好尽快分离血浆。
在2小时内完成试验,否则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如不能及时测试的标本,应置4℃的冰箱中保存,最好不超过4小时,如在4小时内仍不能测试的标本,血浆样品应放在-20℃以下冰冻最好不超过2周,-70℃以下最好不超过6个月,冰冻后的血浆应放在37℃水中轻轻摇动,使其快速融化。
浅谈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浅谈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及注意事项摘要:目的:研究凝血检验技术的相关工作内容,分析凝血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检验建议,提高整体检验结构的质量处理过程。
方法:根据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采集存储技术标准、试剂的药物量进行准确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统计相关的技术指标,确定凝血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准确的判断。
结果:不同的试剂对不同程度的凝血都有一定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以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凝血;检验;注意事项引言凝血检验试验的主要使用试剂是凝血酶,按照凝血酶的测定时间对凝血酶的活性进行判断,分析凝血酶蛋白与相关因子的混合测定效果。
测定方法主要采用凝血诊断的处理方法,通过判断血栓凝血可能产生的状态,对血栓类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根据凝血标准、出血水平进行分析,诊断相关技术指标,对精密度进行准去的测试。
总结凝血检验的相关技术标准,高度重视血样采集和处理的过程。
一采集标本式样采集标本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病人处理基本空腹的状态,病人心情平和,不存在剧烈性运用。
这有利于血浆变化的控制分析和检测,如果活动增加,血小板容易出现增多的问题,血凝活性出现变化,溶血活性水平出现增强。
样本标本的检测要具有准确性质,不可以过量,影响检验的准确性效果。
根据静脉采血水平,对血脉压迫时间进行控制,对血脉压力、束缚时间进行分析,判断血液的浓度和细胞释放效果。
如果压脉带的压力过长,会造成皮内细胞释放,影响纤溶血性增强的问题。
在采集标本样品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控制输血液的采集,不可在同一侧上采集,尽可能采用侧肢体采血,确保采集效果的真实准确性。
采血要快速而准确,切忌反复,避免出现严重溶血问题。
如果血小板收到刺激影响,就会出现严重的聚集问题。
内部组织液在注射过程中混入气泡,血液离心过程偏低,离心标准每分钟低于3000转,这直接会影响血液的提取效果。
二标本存储运输过程标本在采集后需要马上进行颠倒处理,经过5次至10次的混合后,经过轻柔处理,避免血凝,实现血浆的快速分离。
凝血功能检查注意事项
凝血功能检查注意事项
凝血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检测血液凝血的
能力。
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不要在检查前进食过多,尤其是不要大量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食物。
2. 检查前应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停用时间应视药物种类而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检查前最好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这可
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4. 检查前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会影响血液循环,
影响凝血功能检查的结果。
5. 进行检查时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应注意穿短袖方便
采血,以及在采血时要采用消毒措施避免感染。
以上是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同时,在进行
任何医学检查之前,最好先向医生咨询,明确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检查。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
凝血检验和血常规是常用的检验项目,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但是,这些检验
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因此正确掌握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可
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1. 食物和药物影响
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如含水果酸的水果、维生素K等。
控制方法包括:
饭后进行检测,以及在检测前隔离特定食品和药物的摄入。
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而不能停药,应告诉医生并注意监测凝血指标。
2. 卧床时间
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影响凝血系统。
如果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应该减少移动量的同时使用抗血栓药物控制凝血功能。
3. 脱水和贫血
由于凝血是需要依靠血液的流动,所以脱水或贫血会直接影响到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
因此,饮水、输液等措施可以帮助纠正凝血指标的异常。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如血糖、尿酸、胆固醇等。
建议患者在检
测前空腹或少吃高脂肪、高糖类食物,并且在饮食上保持平衡和多样化。
2. 放松状态
情绪激动、紧张和疲劳等情况会影响血液成分的分布,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应建议患
者在检测前放松心情,减少精神上的压力,并且确保有足够的休息。
3. 体力活动
过度的体力活动会影响血液成分的分布,从而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
建议在检测前停
止繁重体力活动,尽量保持安静状态。
对凝血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及规范化建议
对凝血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及规范化建议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它能够评估体内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为许多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凝血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往往受到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能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规范化建议,以提高凝血功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对凝血检验结果影响的因素1.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能够明显的影响凝血功能,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包括华法林、诺华华法林、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
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之前应尽量避免这些药物的使用。
若是患者必须要使用抗凝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调整。
2. 贫血、失血等血液量的减少和贫血都可能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因为,红细胞对凝血过程至关重要,它们通过提供较好的液体介质和携带必要的凝血因子来维持正常的凝血过程。
当严重贫血或失血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导致凝血因子的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凝血过程。
因此,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的时候,应特别关注患者贫血或失血等情况的存在。
3. 运动暴力运动或长时间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加体内激素水平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影响凝血功能的结果。
运动会导致血管内壁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得血管内壁的某些因子进入血液并影响凝血因子。
此外,运动还会导致身体内部压力的改变,从而影响凝血功能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凝血功能测试前应当避免剧烈运动。
4. 饮食饮食会对凝血因子的状态产生影响。
高饱和脂肪酸膳食会导致海绵状的血栓生成。
因此,应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
此外,在试验之前,最好避免喝咖啡、茶、口香糖和吸烟等一些影响凝血因子的饮食习惯。
二、规范化建议为提高凝血功能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制定如下规范化建议:1. 严格按照检测流程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必须遵循规范的检测流程,严格执行操作步骤,并注意等待合适的时间来记录测试结果。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是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它们可以反映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和血液的生理状态。
在进行这些检验时,有一些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控制。
本文将讨论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1. 抗凝剂的影响:抗凝剂的添加可以延缓血液凝固的速度,因此会对凝血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控制这个因素,可以在样本采集前与患者确认是否服用了抗凝剂,并相应地调整实验方法。
2. 血细胞比例的改变: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对于凝血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血小板数量较少或红细胞比例异常,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或凝块强度减弱。
为了控制这个因素,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及时发现血细胞比例异常,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温度的影响:温度对血液凝块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温度下的凝血时间有所不同。
为了控制这个因素,需要使用标准温度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标准化。
4. 样本采集和保存的方法: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对凝血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样本采集时应避免气泡的产生,同时保持血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尽快进行检验。
在保存样本时,需要避免血液凝固和降解,例如加入抗凝剂或采用低温保存的方法。
1. 体位的影响:体位的改变会导致血液的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血常规的结果。
为了控制这个因素,应在采集血液样本前确认患者的体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 采样时间的影响:血液成分在不同时间段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例如白细胞计数在早晨较高。
为了控制这个因素,应在相同的时间段进行血样采集,以减少这种波动对结果的影响。
4. 操作技术的影响:血常规的分析需要技术操作,操作技术的不熟练或不规范会导致结果的误差。
为了控制这个因素,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抗凝剂的影响、血细胞比例的改变、温度的影响和样本采集保存的方法。
在进行这些检验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影响凝血检验的六大因素你知道吗?刘艳萍
影响凝血检验的六大因素你知道吗?刘艳萍发布时间:2023-07-06T04:32:34.76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7期作者:刘艳萍[导读]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6凝血检验主要是检查人体凝血功能有无异常情况,包含了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各种凝血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凝血检验对于临床疾病诊断与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很多医院广泛开展此项检验,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密度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一起说说影响凝血检验的六大因素。
一、标本的采集1、采集标本前,一定要叮嘱患者应空腹,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做剧烈运动,也避免神经过度紧张或情绪激动等,这些不良情况会使血浆成分发生变化,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纤溶活性与凝血活性。
若凝血检验前,患者非常紧张或是做过剧烈运动等,要平复心态后稍作休息后,再采集血液样本。
2、标本采集量要准确,采集量太多或太少也会对检查结果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
3、采集血液样本时,注意止血带的松紧度适宜,太松起不到暂时压迫静脉血管的作用,血管暴露不明显,难以准确穿刺采集血液;若捆绑太紧,血液注入太过用力,会使细胞破碎,激活凝血系统;若捆绑时间过久,还会释放过多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因子Ⅷ,增加其活性。
止血带松紧要适宜,才能保证凝血检验结果准确。
4、根据相关分析与测试,选择装有合适添加剂的真空血液收集管。
要注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不要反复穿刺,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溶血问题。
血液收集必须保证样本干净,不要混入组织液等,避免影响凝血检验结果。
5、尽量避免在输液时采集血液,若必须采血,不要选择同侧肢体,在另一侧肢体采集血液样本,这样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
二、选择合适的凝血试剂试管质量必须合格,抗凝剂选择109mmol/L枸橼酸钠标准真空试管,枸橼酸钠可很好保护凝血Ⅴ因子,降低其活性。
注意血液与抗凝剂保持9:1比例。
如果患者红细胞积压超过55%或是低于20%,多会根据公式调整抗凝剂用量,公式为:抗凝剂用量(毫升)=全血量(毫升)X0.185%X{100-红细胞压积(百分比)},及时纠正患者抗凝剂使用量。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凝血及出血、血栓等疾病诊断过程会应用到凝血检验,对比一般酶类检测来说,凝血测定反应的特殊性较为显著,一旦某一因素激活凝血测定的起动因子,一系列连锁反应就会随之引发,使得检测结果有较大误差存在。
那么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具体请见下述内容分析。
标本采集第一,针对血标本进行采集的前期,对于患者来说,其保持的状态应以空腹及平静等为主,主要原因在于一旦患者存在较为激动的情绪、紧张的精神等现象,就会逐渐增多血小板数,最终增强凝血及纤溶活性。
第二,进行具体采血操作的过程中,避免存在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旦绑扎时间较长,就会释放和活化因子Ⅷ及组织纤溶酶源激活剂。
第三,在注入血液的过程中,避免有过于用力的现象存在,一旦用力过猛会导致血细胞出现破碎情况,此时凝血系统就会被激活。
第四,在标本采集过程使用的注射器及试管等应以一次性塑料制品为主,确保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活化现象得以有效减少,同时要保障顺利进针,第一支注射器取用的血标本主要用于实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组织液混入现象,同时还应该注意要充分混匀血液及抗凝剂,避免给凝血检验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
标本储存及运输首先,对于采集后的标本来说,应向塑料或硅化试管内注入,同时要把盖子立即塞紧,避免挥发二氧化碳,增高pH值的同时,给APTT及PT的延长造成影响。
其次,血浆的分离操作应及早进行,一般分离时间应以两小时内为主,而从当前不能使用的标本方面来说,在分离血浆的情况下,可向带塞子的塑料管内进行分装,之后在20℃的冰箱内进行冷冻保存;而对于需要长时间存放的标本来说,应在零下80℃的冰箱内进行冰冻保存。
对于冰冻的血浆来说,后续使用进行融化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温室中静置融化的方式,此时需要在37℃水中进行放置,并且进行轻摇动操作,确保冰冻的血浆融化速度能够逐渐加快。
最后,标本的运送条件应以室温环境为主,主要原因在于低温会给血小板造成一定损伤。
凝血功能检查标本采集需要注意的事项
凝血功能检查标本采集需要注意的事项凝血功能检查标本采集需要注意的事项众所周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标本采集这一环节占有极大比例。
因此正确掌握凝血四项标本采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对保证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凝血功能检查标本采集需要注意的事项,欢迎阅读。
一、首先,我们先来看影响因素都有哪些:(一)、与抗凝剂有关的因素1、抗凝剂加入试管中过少;2、从正在输液的静脉导管中抽血造成抗凝剂浓度降低;3、误用同种但不同浓度的'抗凝剂;4、血液标本量过多;5、抗凝标本误用普通干燥试管。
(二)、与操作有关的因素1、抽血不顺利,时间过长,血液已经在空针里凝固;2、试管过多,先后注入顺序不对,最后注入抗凝管,造成血液在注射器里已经凝固;3、血液注入试管后未立即轻轻混匀,使部分血液凝集;4、混匀时间不够,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二、通过以上几点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只要采血时掌握几点注意事项,不难采集出合格的血液标本:1、叮嘱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因为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会引起血浆成分变化(如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纤溶系统被激活致凝固活性增强);2、选用真空采血管(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已经普及)之凝血四项专用管(蓝色)。
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标本时,将凝血四项管作为第一采血管。
3、采用肘部较粗且弹性好的静脉取血,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束臂时间不应超过1 min,禁止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回血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4、穿刺应顺利,尽量一针见血。
5、采血量应以专用管刻度要求为准(一般为2ml),不宜过多或过少,影响抗凝比例。
6、采血结束后应立即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猛摇。
7、30分钟内将标本送往检验科,以便及时分离血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凝血检验工作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方法:从具体工作中对检验人员的素质、标本的采集存储与运输、试剂的选择以及药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找出了对凝血检验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结果:以上各方面对检验结果都不同程度的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关键词:凝血试验; 影响因素; 注意事项
凝血实验主要用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测定以及各种凝血因子的测定。
主要用于出血、凝血以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它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指导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医院已广泛开展,其结果的准确性、精密度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通过测试,总结了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报道如下。
1 标本的采集
1.1 标本采集前要叮嘱病人处于空腹和平静状态,剧烈运动会引起血浆成分的变化,使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增强。
1.2 标本的采集量要准确,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不能太长,压力大束缚时间过长
都要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和内皮细胞释放t-pa,后者可引起纤溶活性增强。
1.4 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即使必须采血,也不要在同侧肢体上采血,而应在对侧肢体上采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真实的分析结果。
1.5 采血时应一针见血,切忌反复穿刺,避免溶血,因血小板受刺激而发生聚集,将组织液抽到注射器中或将气泡混入,使结果偏低1.6血液离心必须按照离心标准3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进行。
2 标本的存储和运输
2.1 在标本采集后,必须马上颠倒混匀(5-10)次,要求动作轻柔,避免产生血凝块,最好尽快分离血浆。
在2小时内完成试验,否则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如不能及时测试的标本,应置4℃的冰箱中保存,最好不超过4小时,如在4小时内仍不能测试的标本,血浆样品应放在-20℃以下冰冻最好不超过2周,-70℃以下最好不超过6个月,冰冻后的血浆应放在37℃水中轻轻摇动,使其快速融化。
2.2 血标本的存储,要注意有效期,存储时间不能过长,因凝血因子的活性会降低。
2.3 运输时最好在室温下运输,因低温会减缓凝血因子失活速度,但低温可活化fⅶ、fⅺ。
因此,从标本的采集到测试最好不要
超过2小时。
3 操作者的影响
3.1 操作者不但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目前,自动化仪器已普遍使用。
会使用和操作是最简单的要求,对于每一个操作者都应该全面的学习和掌握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测试误差的原因。
3.2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操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应该做室内质控,并认真进行分析,发现失控要及时查找原因,并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4 试剂的选择
4.1 试管应选用质量合格的,抗凝剂为109mmol/l的枸橼酸钠标准真空试管,因枸椽钠对凝血v因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活性减低、减缓。
血液与抗凝剂之比为9∶1。
若病人红细胞压积大于55%或小于20%时,通常要调节抗凝剂用量,应根据公式:抗凝剂用量(ml)= 0.00185×全血量(ml)×〔100-病人红细胞压积(%)〕来纠正病人抗凝剂所需用量。
不能使用变质的抗凝剂,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 检测时试剂最好选用厂家配套的试剂,对于不同批号、不同厂家、不同成分的试剂不能混入使用。
在使用前,务必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严格执行。
试剂复溶时,应避免剧烈摇动,以免产生气
泡,使检验结果偏低。
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否则时间越长,容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暂时不使用的试剂,应及时放回冰箱冷藏。
试剂复溶后要在上面注明复溶日期,按说明书的贮存时间使用。
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
4.3 仪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每天都应按照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避免加样不准、交叉污染等影响测试结果。
5 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本身就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以及具备协同抗凝的作用,如口服链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肝素等,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影响检测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检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大剂量的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可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升高,容易引起大出血。
因此,对于肝素的监测尤为重要,应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延长1.5~2.5倍。
在使用抗凝药双香豆素时,其抗凝机制通过抑制肝脏合成代谢,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从而导致(ⅱ、ⅶ、ⅸ、ⅹ)因子的合成障碍,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虽然如此,关于对影响凝血检测的药物还需研究,尤其是一些新型药物的影响,还应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检测的因素很多。
我们只有在检测中重视每一个细小环节并加以注意,因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只有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才能给临床带来帮助。
所以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