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六部的名称和职责

中国古代六部的名称和职责

中国古代六部的名称和职责
在中国古代,六部是指中央政府的六个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职责和管理不同的事务。

这六个部门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和户部。

吏部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考核和晋升,以及管理官员的任免、派遣和养老等事务。

吏部是皇帝直接掌控的部门,对于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有着重要的影响。

礼部负责管理朝廷的礼仪和外交事务。

礼部负责制定和管理朝廷的礼仪制度,同时也负责处理外交事务,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接触和交流。

兵部负责军队的组织、管理和调动。

兵部负责招募士兵、编制军队、管理军械和军需物资,同时也负责调动军队,指挥军事行动。

刑部负责处理司法事务和刑法执行。

刑部负责制定和执行刑法,处理犯罪案件的审判和刑罚执行等事务,确保社会的治安和秩序。

工部负责工程和建筑事务。

工部负责修建宫殿、城墙、道路和桥梁等重要工程,同时也负责管理水利、冶炼和制造等工业生产。

户部负责财政和人口统计事务。

户部负责征收税收、管理财政收入和支出,同时也负责统计人口、土地和财产等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这六个部门在古代中国的政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它们的职责和功能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政府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古代中国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这些部门的存在和运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六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祭祀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任免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变动用词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除、拜、征、辟、荐、举、起、选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二、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擢、升、拔、迁、陟(进用)、进(用于较高职务)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转、调、徙、移、迁、出(京官外调)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四、关于降低官职的有:贬、谪、左迁、迁谪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

褫,音chì)五、关于罢免官职的有:罢、免、解、黜、夺六、关于兼职的有: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权(临时代职)假(暂时代理)行(代理官职)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
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 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 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 任吴地的巡抚。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
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
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
,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
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如《鸿门宴》:“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
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六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祭祀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任免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变动用词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荐”,现简化成“荐”)《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古代官职名称文学常识

古代官职名称文学常识

古代官职名称⽂学常识古代官职名称⽂学常识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夫管监察和秘书⼯作。

汉朝⼤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政务,后世⼜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同枢密院分掌⽂武⼤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政务机构,内阁⼤⾂称为辅⾂,⾸席称⾸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掌握政府⼤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地户⼝、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部,管⼯程营造、屯⽥⽔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官职 秦汉主要⾏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些军事重镇。

设节度使,属官有⾏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3.古代常见官名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

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般只设⼀个丞相,俗称⼤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顾问”。

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官加衔,表⽰恩宠⽽⽆实职。

【太⼦太师】太⼦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师。

文化常识官职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官职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官职试题及答案1. 古代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度中,“六部”指的是哪六个部门?答案: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 请列举唐朝时期“三公”的名称。

答案:太尉、司徒、司空。

3.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答案:隋朝。

4. 明朝时期,负责监察官员的中央机构是什么?答案:都察院。

5. 清朝的“九品中正制”是指什么?答案:清朝的官员等级制度,将官员分为九个品级,每个品级又分为正、从两个等级。

6. “翰林院”在古代中国主要负责什么工作?答案:翰林院主要负责编修国史、起草诏令、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等工作。

7. “尚书”在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答案:尚书是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8. “丞相”和“宰相”在古代中国有什么区别?答案:丞相是秦汉时期的官职名称,而宰相是后世对丞相或相国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9. 请解释“太师”和“太傅”在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作用。

答案:太师和太傅都是古代中国皇室的辅佐官员,太师负责教育太子,太傅则负责辅佐皇帝。

10. “御史大夫”在古代中国的职责是什么?答案:御史大夫是古代中国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员,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官员。

11. “侍郎”在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答案:侍郎是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中级官员,通常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12. 请列举古代中国“四库全书”的四个部分。

答案:经、史、子、集。

13. “礼部尚书”在古代中国主要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礼部尚书主要负责礼仪、祭祀、科举考试等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

14. “太常寺”在古代中国主要负责什么?答案:太常寺主要负责皇家礼仪、祭祀等事务。

15. “国子监”在古代中国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国家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

高考冲刺: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简版

高考冲刺: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简版
东曦
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任命,委任
故授洹水尉。(《新唐书·朱敬则传》)

征召
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府不就。(《张衡传》)
罢官

罢免官职
罢建安郡丞还家。(《宋书·郭原平传》)

罢官或降职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书博鸡者事》)

剥夺、削去官职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免职
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
致仕
辞去官职
孝宽每以年追悬车,屡请致仕。(《北史·韦孝宽传》)
归田
辞官还乡
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
乞身
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东观汉记·张况传》)
乞骸骨
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三)古代称谓
类 别
高考冲刺: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简版
(一)古代官职
类 别
说 明
中央官职
三省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古代官职文学常识

古代官职文学常识

古代官职文学常识古代官职文学常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修养。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古代官职文学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官职文学常识篇1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

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3.古代常见官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

不需要管理国事。

古代文化常识七:古代官职——六部【共30个专题,陆续更新中】

古代文化常识七:古代官职——六部【共30个专题,陆续更新中】
【职能池】掌管赋税、掌管学校科举、掌管刑狱、掌管工程、掌管官 吏调动、掌管军械 。
2.六部的职能
(1)吏部:官__吏___的__任__免__、___考__课__、__升___降__、__调__动__等 (2)户部:田___地__、___户__籍__、__赋___税__等__财__政___事__宜___
C.尚书 D.员外郎
正部长:尚书;副部长:侍郎 正司长:郎中;副司长:员外郎 普通司员:主事
练习
3.判断下面说法正误:
(1)【16全国3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
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2)【16全国2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
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3.【重员要外官】职明释朝疑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
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后亦指地主豪绅。 【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 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 【主事】分为“堂主事”(类似于现在的“部长助理”)和普通“主 事”(也就是现在的“干事”)。
【注】六部和《周礼》中的“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 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基本对应。
3.重要官职释疑
【尚书】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相当于现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如户 部长官为_户__部___尚__书_。 【侍郎】“侍郎者,辅佐之属官也”。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 为尚书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 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课文链接】 1.可汗为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 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
古代文化常识七: 古代官职——六部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职官整理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职官整理

•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
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 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 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 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 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 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 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 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 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 撰,史官,故称太史。
宋:二府三司


清代康熙设立南书房,于清内阁和议政王 大臣会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雍正帝设立 军机处,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 京堂兼任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2、地方官职
秦汉 隋唐 宋 明清
主要行政区
郡 州 州 府
郡守 刺史(长史、司马)
主要行政区 汉—州(监察区)——刺史 隋唐—道(监察区)——黜陟使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 预新政。”
•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 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
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 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 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 长官。
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
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六部制从隋唐
开始实行,一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直延续到清末。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古代官职的体制在中国可以追溯到秦朝,但它真正得到成型和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六部是古代官职体制中的重要部分,起源于隋朝,成为了唐朝和后来的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的核心组织。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六部是指刑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和工部,它们是管理国家各个方面事务的部门,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职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刑部:刑部是古代的法律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维护刑法。

刑部的主要职能是处理刑事案件以及制定和修改刑法、刑律。

它还负责监督全国的刑狱管理,提供法律顾问和解决纠纷。

刑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通常掌管全国各个地区的监狱和刑事司法。

2.吏部:吏部是古代的人事部门,负责选拔、任命和管理各级官员。

吏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其主要职责包括招聘、考核、升迁和处分官员,同时还负责编制和管理官员的名册档案,控制官员的财务和薪酬,以及处理官员的申诉和罢免。

3.户部:户部是古代的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户部的主要职能是收取各种税收和征收费用,编制财政预算,管理国库和银行,给予地方官员财政支持,并监督地方财政收支。

户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

4.礼部:礼部是古代的文化和外交部门,负责研究和制定国家的礼仪规范,管理外交事务,以及承办各种重要场合的仪式和庆典活动。

礼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它们通常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员交涉,并翻译外文文件。

5.兵部:兵部是古代的军事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指挥国家军队。

兵部的主要职责是招募、训练和指挥士兵,发放军饷和物资,配置武器和装备,同时负责边防和军事防务。

兵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

6.工部:工部是古代的工程和建筑部门,负责策划、设计、管理和监督国家的建筑工程,包括宫殿、城市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

工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他们负责规划城市布局,修缮皇家建筑和道路,以及改造水利系统。

中国古代常识之三省六部及礼俗

中国古代常识之三省六部及礼俗
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
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
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
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
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
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
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
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
刑部:掌刑法、囚徒、复审、缉捕等事。相当于 现在的高院、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几个部门的 综合职能。
户部:掌管全国的户口、财政收支及预算、田土
地册、铸造货币、税收等。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民政部、央行、税务总局、
审计署及公安部的户籍管理部门等部门的综合
ppt课件
3
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建设、屯田水利、山 林捕猎、军器制造、杂项产品的制造等。相 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粮食 局及部门大型制造业国有企业等部门的职能。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
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
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
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
四级科举考试表
考试 考试时间 考试级 主考官 及第者 说明
名称

称谓
院试 每年一次 县 府 州 省提督 秀才 学政
乡试 三年一次 京城和 皇帝派 举人 各省 遣考官
会试 乡试后第 京城礼 皇帝特 贡生
二年春天 部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省六部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省六部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省六部——六部
在讲六部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三省吧。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都形成于三国时期,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如此看来,造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政权就已经有了三权分立,制约抗衡意识了啊。

一直到隋,三省六部逐步完成了它的整齐与划一。

中书省属于立法机构,门下省属于监察机构,而尚书省则属于执行部门,分六部来执行各项行政事务。

而六部又各辖四司,即六部二十四司。

吏部——主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

在唐朝前期吏部还主管过科举考试,后来该项工作由礼部接管了。

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户部——主管全国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一切财政事务。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

礼部——主管典礼事务、学校、科举之事。

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

兵部——主管全国军卫,武官选授。

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和各军事机关。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及审核刑名。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主管全国的工程事务。

凡全国之土木、水利、机器制造、矿冶、纺织等无不综理。

并主管一部分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和城乡建设部。

六部实际上是从周开始就有的行政总称。

其职务在秦汉时由九卿分享,魏晋以后,直到隋唐才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

六部各部以尚书和侍郎为正副长官。

各司以郎中和员外郎为正副长官。

下辖属官若干。

如主事等。

古代六部是哪六部分别做什么

古代六部是哪六部分别做什么

古代六部是哪六部分别做什么古代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具体如下:1、吏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2、户部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3、礼部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4、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源于三国魏五兵制。

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

各曹设郎。

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

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

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

5、刑部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

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大理寺并列。

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高考语文古代常识三省六部制

高考语文古代常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隋唐时期,专制集权中央政体趋于完备,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三省六部制。

唐代三省六部的设立及分工,在我国行政制度史上是一大进步。

首先,六部正式成为国家的行政执行机关,官员成为国家正式官员,与秦汉诸卿(诸卿中不少是宫廷私职)相比,六部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职务上都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官职。

如诸卿中的光禄勋,就官名而言,等于皇帝的门房,不脱宫廷私职的气味。

而吏部,显而易见是国家机构的名称。

又如卫尉掌军事,卫是宫廷而言的,但是兵部,就一洗宫廷私家气味。

其次,唐六部职能分明,分工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东汉魏晋以来,诸卿机构、官员、职能置废无常,而尚书六曹也常行使诸卿的职权。

诸卿、六曹职权交替,互相混淆,极大地阻碍了政务的推行。

六部中职明责清,有助于避免相互推诿现象的出现。

最后,六部的设立,使中央政府有了严密的行政机关。

不再是以前诸卿时期的分散而无常的办事形式。

中国古代⽂化常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隋朝正式确⽂,唐朝进⽂步完善的⽂种政治制度。

隋唐⽂宋的中央最⽂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四司。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各有演变,⽂隋,才整齐划⽂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

①“三省”a.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沿⽂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

隋代改为“内史省”。

中书省掌握⽂政⽂权,它与掌管军事⽂权的枢密院,合称“⽂府”。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地⽂⽂政⽂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

明初沿⽂,洪武⽂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古代六部的详细职能

古代六部的详细职能

古代六部的详细职能
古代的六部,那可是相当重要且超级有意思的存在呀!吏部,就像是朝廷的人事部,管着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免等等。

这多关键呀,要是没有吏部精心挑选,那朝堂上不就乱套了吗?不就跟一个球队没有好的教练去挑选球员一样嘛!
户部呢,那可是掌管财政大权的呀!国家的钱财收支都归它管,就如同一个大家庭的管家,得把钱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没有户部把财政打理好,国家怎么能稳定发展呢?这不就像一艘大船没有好的舵手掌握方向一样吗?
礼部,那是负责礼仪、祭祀、科举这些事儿的。

它让国家的各种仪式都庄重而有序,科举还能为国家选拔人才呢!可以说礼部是维护国家文化和秩序的重要部门,没有它,那文化传统不就乱了套?这不就好比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没有了指挥吗?
兵部就更不用说啦,掌管军事呀!国家的安全可全靠它呢。

没有强大的兵部,怎么抵御外敌,怎么保卫国家和人民?这简直就是国家的坚固城墙呀!
刑部,主管司法,得保证法律的公正和严明。

要是没有刑部,那社会不就乱了套,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老百姓的权益怎么保障?这就好像没有了公平的裁判,比赛还怎么进行呢?
工部呢,负责工程建设呀!什么城池、宫殿、水利,都归它管。

没有工部,那些伟大的建筑怎么能建起来呢?这不就是建设的先锋队嘛!
古代六部,各自有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职能,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着国家的运转和发展。

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共同构建了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难道我们不应该对它们怀有深深的敬意和赞叹吗?它们真的是太了不起啦!。

古代六部介绍

古代六部介绍

古代六部介绍六部,从明朝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古代六部介绍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古代六部介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六部,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

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

特指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

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

各部长官为尚书。

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三省六部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

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南北朝亦有六部﹐然名称因王朝而异。

隋初六部名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代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

宋代因之。

元代改统于中书省。

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

文学常识之六部职能

文学常识之六部职能

仅供个人参考吏部:六部之首,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司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门。

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货币、各种赋税、财政收支、官员俸禄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财政部。

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司的选用、兵籍及士兵的操练、军械的制造和保管、军令的发布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交通部等。

各部门的最高长官司是“尚书”,其次是“侍郎”,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祭祀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任免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变动用词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荐”,现简化成“荐”)《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后一例“封”动作名用)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二、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

”(后将军:武官名。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进(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起复(恢复原职务)《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

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汉书·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

数年,迁朔方刺史。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四、关于兼职的有: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晋书·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

”《宋书·范晔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

”(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鲋摄司马。

”(羊舌鲋,人名。

)权(临时代职)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权知,代理主管)假(暂时代理)《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备武将军。

”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史记·陈丞相世家》:“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五、关于降级免职的有: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汉书·贡禹传》:“免官削爵。

”《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

褫,音chì)谢庄《上搜才表》:“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左迁(降级使用,贬官)《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致仕(带职退休)等等。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同“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市长。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读一读,连一连。

(6分)二、看拼音写词语。

(10分)mián huā xiǎo xī zhuīɡǎn wèi lái duǒ shǎn shì jiè hū huàn jiāo shuǐɡēɡe jiàn jiɑn三、词语花园里花香扑鼻。

(13分)1.反义词。

(3分)2.加上偏旁组成字和词。

(6分)3.让词语回到正确的位置。

(4分)(1)()使人落后。

(2)妈妈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感到()。

四、阅读拾贝,我会连。

(8分)小草一朵两朵像春天的眉毛野花探出头来像春天的眼睛树木吐出嫩芽像春天的琴声小溪丁丁冬冬像春天的音符五、古诗对对碰。

(10分)1.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3分)2.读了《草》这首诗,我知道小草(4分)3.我能发挥想象,给古诗《草》配幅美丽的画。

(3分)六、句子超市。

(12分)1.模仿秀。

(4分)例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

”爸爸刚赶到体育馆,球赛就结束了,我惋惜地对他说:“。

”例2:她站在山岗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自豪地喊着:“!”例3: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春天像。

2.把句子补充完整。

(6分)(1)春天来了,。

(2)你知道?(3)春天开放的花有、、……3.如果小鹿种下的是小桃树,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帮黄莺和微风写几句话吧!(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