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技巧在小学数学“学本式”卓越课堂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问技巧在小学数学“学本式”卓越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01-15T09:51:22.1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作者:熊虹

[导读] 追问”一词出自南朝.陈.周弘正《和庚肩吾入道馆》:“逆愁归旧里,追问斧柯年。

“追问”一词出自南朝.陈.周弘正《和庚肩吾入道馆》:“逆愁归旧里,追问斧柯年。”意指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的问。在课堂教学中,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生成,实施进一步的引导所提出了关联性问题,以达到形成正确认知,促进知识的深层把握,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的目的。

“学本式”卓越课堂是沙区近年来实施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它遵循自学——互学——展学的基本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突显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互动生成,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对学生的交流方向作出引导修正,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入;对学生的分歧进行点拨,使学生感悟数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课堂,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虽然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的备课,尽可能地预设学生会出现的状况,但仍然无法阻止突发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在“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巧妙的提出一系列导向性问题,就能帮助学生在出现认知偏差时,形成正确的认知,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追问是小学数学“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实践中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那么,如何让追问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中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的一些技巧:

一、在表面处追问,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学、互学、展学所产生的认知,受学习能力的制约,往往是比较肤浅、片面的。教师要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深层次的追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能从表象中看到本质,从具体中提炼出抽象。

案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自学、互学活动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呈现出多种平均分的折法,并已初步感受到了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可以用表示涂色的部分。

师追问: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呢?

生: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都涂了其中的1份。所以都用表示涂色的部分。

师:这个除了可以表示涂色的部分,还可以表示哪里呢?

生1:还可以表示空白的那一部分。

生2:对,因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空白的部分也占其中的1份,所以可以用来表示。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半”的问题,借助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一半”就是数学中的,但这时学生的感悟还仅仅停留在具体的实物——纸上,因此教师追问“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呢?”学生的思维就要经历摒弃非本质因素——折法,保留本质因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本质上建立了的概念。

二、在错误处追问,使学生能主动“悟”真。

错误是数学课堂上一种常见的“教学资源”。错误的产生往往是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或不全面,如果他们没有真正感悟到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他们信服的。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迅速捕捉学生认知的倾向与不足,及时判断、反应,并组织成合理的新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自主纠错的过程,主动形成正确的认知。

案例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例题:36÷3

学生经历了自学、互学之后,在展学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时,出现了争执:

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十位,也就是把30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10个;再算个位,把6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每份12个。

生2:我不赞同!

师: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2:我先算的个位,把6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再算十位,把30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10个,合起来每份12个。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有个好处,个位不够分时,可以向十位借来分。

生1:减法才借位呢,我们今天学习的是除法。

生2:除法也可以借啊,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道理就行。

师:好像两种想法都有道理啊。那用你们各自的方法试试这道题:45÷3

生1:我们先算十位,40÷3每份分10个,再把剩下没分的10个和5个合起来,组成15,再用15÷3得到5,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得15.

生2:我们也行啊,先算个位,把5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不够,就先向十位借一,组成15,15÷3得5,十位借了1后,还剩30,刚好每份可以分

10个,两部分合起来等于15.

师:看来两种方法还是不分伯仲啊,那我们再试一道题:44÷3

生2:4÷3不够,就向十位借2,组成24,也就是24÷3=8

师:OK,每份分8个,继续!

生2:十位还剩2……

生2:那好吧,老师,还是先算十位吧?

师:为什么?

生2:这道题如果先算个位,十位就没有办法分了,还是他们那种方法更能说得通一些。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且商是两位数的情况,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36÷3先分个位的6也是可行的,最主要的是从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分析,以前计算加法、减法、乘法时,都是从个位开始的,把它迁移到除法上,很容易生成先算个位的想法。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不是马上给予纠正,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使学生感悟到除法先计算十位的不便利、不合理性,主动建构正确的认

知。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在疑问处追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的互动生成,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人防不胜防。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提炼出核心要素,重组问题对学生进行追问,让他们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的具体阐述。

案例三:《探索规律》完成练习46页3题,如下表:

当噪音通过森林时,树叶会吸收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林带宽度 10 20 30 40 50 ……

噪声减弱 ……

根据表中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1:原来书上也会出错啊!

师:哦,孩子,你发现书上哪里出了错啊?

生1:老师,你不是说,分数都要化简吗?你看和都没有化简。(其他学生也开始窃窃私语)师:孩子们,XXX同学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里和没有化简呢?

生:如果他们都化简了,就不利于我们发现它的规律了。

师:那如果这道题把能化简的分数都化简的话,会变成怎样呢?

生:、、……

师:那接下来该填什么呢?

生:、……

师:孩子们,你们非常棒,找到了一条探索分数规律的方法:有时候,要将最简分数还原,才能找到他们内在的联系。

一个再好的教师,也无法完全预测到孩子会出现的所有状况,当这些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数学敏感度,弱化甚至“无视”那些无价值的问题,但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资源,要提出来,甚至放大,让它成为学生拓展知识深度和宽度的桥梁。就向叶澜老师说的那样: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李步良.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价值厘析及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6):52—55;

[2]胡泽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方法[J].速读旬刊,2014(5);

[3]吴正宪.《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