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研究和评价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植物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本文将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文献综述,深入探讨该保护区的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功能以及植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以期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质背景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分布特征以及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之间的关联性和动态演替规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本文还将对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保护区内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以及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保护和发展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对策和建议,为保护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评价,旨在提高公众对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区域概况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戴云山脉的主体部分,占地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势高耸,山峰峻峭,最高峰戴云山海拔达1856米,是福建省内的高峰之一。
保护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和草甸等。
其中,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Nihe o mi a p a i nsi he a b r l y r o nu a wa e i c fdo n ntpo ul to n t r o a e fPi st i n nss H a a a c m mun t n i u o t i y t o iy i Da y n M un a n
t s i h r a 山 0 尸- a w n n i w s te wi e t i 。n e e b d e e f t i a e s a l d s ,whc h we h ti h d h g tt s a d w d sr u in i h o s l ih s o d t a t a ih sau i e d t b t n t e c mmu t ; n i i o i ny w e e s t en c eb e d f a u u ia w ih f r d a c mmu t i . a w n n i Wa e n ro s .N c e b a t au h r a h ih r a t o F g sl cd h c ome o h i n y w t P t i a e s s t ar we t i h r d h v e o h s h e l f s e i s i v r l c mmu i e a r h h to i e e t p s o o p ce n o e al o n t s W mo e t a t a fdf r n e fc mmu i e .Ni h v r p v l e f o n t p ce e i s n y t nt s i c e o e a a u so mi a e is w r l d n s e g n r l o i l h x e t n o mei d vd a s f 1 7 % s e i sp r u t ae ewe n0 a d0 5 h eg n r c e o e- e e al l w w t e e e p o s y lt i f o n i u .o . 8 i l 9 p c e a sf cu t d b t e . .T e e a n h v r i l n li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地处东经118º05′22"—118º20′15",北纬25º38′07"—25º43′40",因戴云峰“一柱撑空”,高出云表,常被云雾所盖而得名;又因往年顶峰常有积雪,故又名迎雪山,是福建省中部主要山脉。
山体由大戴云、小戴云、中尖、白鹿贡、莲花池贡、牛皮尖、大格贡等七座海拔均达1660米山峰组成,其中主峰——大戴云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境内第一高峰,故古时有“天下无山高戴云”之说。
戴云山景色秀丽,奇峰异石,使人神移目迷,叹为观止。
明代张助曾把戴云山的风光景物概括为“戴云秋献”、“迎雪春潮”、“三山耸秀”、“一柱擎空”、“七里盘谷”、“六朝真僧”、“石帽顶冠”、“凤髻通玄”、“云窝古寺”、“涧畔石舟”、“天池丽雪”、“石壁悬松”、“云中石厂(hàn,岩洞)”、“天外线泉”、“山西石鼓”、“岩东石钟”等十六胜景。
戴云山还是福建省有名的“绿色宝库”,更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建立,于2003年提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1月1日授牌,是我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8万亩。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山地灌丛、沼泽、水生植被等9个植被类型51个群系92个群丛。
据调查,现有高等植物284科928属2066种,陆生脊椎动物34目99科420种,昆虫30目260科1645种。
这里是福建省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以保护区内的生物发表了52个昆虫新种、2个蛙类新种和12个植物新种(包括1个新变种),是我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内溪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每年可供25亿立方米淡水。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7月23日,经国务院(国办发40号)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福建省第8个森林和野生 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12月22日,入选“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
1997年泉州市政府将戴云山列为晋江水源重点保护区域,2001年保护区全部列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
2002年,德化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升级扩建的议案》,县政府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 政府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申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实行管理局、管理所、哨所三级管理络,聘请了82名当地护林员,制定了护林员管理办法和绩 效量化考核制度。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为福建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于1985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积 9730公顷。
1985年8月,德化县人民政府成立“德化县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机构规格为县局级建制(正科级) 事业单位,隶属德化县人民政府领导。
2002年5月,德化县人民政府提出“关于申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议案”,并经德化县人大常委会表 决通过,交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申报。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1 历史沿革
03 保护目标
目录
02 自然环境 04 管理机构
05 管理状况
07 地位价值
目录
06 所获荣誉
基本信息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福建省德化县境内,距离德化县城关40km,东经118°05′22″~ 118°20′15″,北纬25°38′07″~25°43′40″。主要保护对象是大面积天然分布的原生性黄山松林、东南 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 总面积达.4公顷。
不同海拔对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海拔对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李文周;赵盼盼;徐建国;赖雅芬;陈亚婷;林开淼【摘要】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是亚热带中山地区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物种之一,本研究以中亚热带戴云山不同海拔黄山松林1300 m、1450 m、1600 m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海拔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淋溶层和沉积层(A层和B层)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海拔梯度特征.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随海拔梯度呈驼峰型,1450 m海拔均高于1300 m和1600 m海拔.随海拔升高,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微生物生物量随海拔梯度也呈驼峰型,1450 m海拔均显著高与1300 m和1600 m海拔.这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分布的海拔高度密切相关.【期刊名称】《福建林业》【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海拔;黄山松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作者】李文周;赵盼盼;徐建国;赖雅芬;陈亚婷;林开淼【作者单位】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德化 362500;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德化362500;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德化 362500;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德化 362500;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德化 362500;武夷学院旅游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为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是亚热带中山地区的主要建群种之一[1],对中高海拔地区绿化、造林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亚热带地区中山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热点物种之一[2]。
戴云山山脉保存有面积超过6000 hm2 的原生性黄山松林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1800 m[3]。
黄山山顶面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黄山松
黄山山顶的植物裙落类型多样,独特,反映了这一地区的气候和土壤
条件各不相同。
最突出的植物裙落之一是杂交阔叶林,其特点是多种
树种,如我国花果,我国螺旋花,阿扎叶,竹子。
这些树木和植物创
造了一幅茂盛而美丽的景观,是游览该山的游客的显著吸引力。
黄山松属(学名:Pinus hwangshanensis)是松树科下的一个属,为黄山山区特有种。
这种特殊的松树物种很好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恶劣
而崎岖的条件,是山顶森林裙落中占主导地位的物种。
黄山松以独特
的生长习惯和惊人的外观而闻名,它的曲折的树干和横扫的树枝为游
客创造了一幅图片和其他世界的场景。
除黄山松外,山顶地区还拥有各种适应岩层条件,高海拔暴露条件的
其他植物物种。
Rhododendrons就在该地区很常见,以其生机勃勃
的花朵在春夏月份开花而闻名。
这些植物为山地地貌增加了一层色彩,促进了该地区的整体生物多样性。
黄山松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它能够在营养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容
忍特殊的气候条件。
这种韧性是该物种在恶劣的山地环境中生存的关
键因素,也是黄山松成为该地区如此标志性象征的原因之一。
这些树
木抵御环境挑战的能力证明了自然世界的适应能力和力量。
总体来说,黄山山顶的植物裙落是一个迷人的生态系统,由该地区独
特的气候和地质所塑造。
黄山松等植物物种的存在显示了自然的韧性
和美感,毫不奇怪,这一地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黄山山的参观者们被一瞥一眼,看到一个真正令人瞩目的自然环境,已经捕捉了历代人的想象力。
黄山松种群的数量特征
黄山松种群的数量特征
罗世家;邹惠渝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9(024)004
【摘要】根据黄山松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大小结构图对黄山松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的死亡高峰期主要出现在1级苗木向2级苗木的过渡期。
黄山松种群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低海拔地带从属于常绿阔叶林,其演替结果将被常绿阔叶树种所取代;而在立地条件较差,海拔较高的山顶,山脊,陡坡等地段能自然更新,形成较稳定的地形顶级群落。
【总页数】4页(P1-4)
【作者】罗世家;邹惠渝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59
【相关文献】
1.极小种群海南风吹楠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动态 [J], 蒋迎红;项文化;何应会;蒋燚;林建勇;黄荣林
2.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对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J], 张爽; 吕世杰; 丁莉君; 卫智军; 海松
3.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 [J], 江蓝; 何中声;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
4.庐山黄山松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 [J], 周赛霞; 彭焱松; 詹选怀; 张丽; 梁同军; 刘向平; 潘福兴
5.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对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J], 张爽; 吕世杰; 丁莉君; 卫智军; 海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模式探索(下)
但 辖 区涉 及 山体 南 北各 3 乡 镇 、2 个 行政 村 ,其 中 个 2
只 有 2 村 完全 划 入 保 护 区 ( 个 见表 1 。 因 为村 数 多 和 ) 地 形 的 因 素 ,所划 入 保 护 区 范 围 的面 积 占 比大 多 不
大 ,有 一 半 的村 的 占 比在 3 % 内;从 分布 上大 多 是 0以 村 的半 山腰 至 山顶 , 山高路 陡树矮 “ 可及 性 ”经营 原 本 就不 强 ,而 且 在 区 划 时海 拔 1 0 米 以上 部 分 大 多 40 是蔬 林地 、灌 木林地 和 高 山草 甸 ,是地地 道道 的 “ 无 人 区 ” ;在 海 拔 1 0 米 以上 的 部 分 绝大 多 数 为 黄 山 00
2{建 0J 1 ⑩ . 2 }
福 戴 山 家 自 保 区 区 展 式 索( 建 云 国级 然护社 发模 探 下 )
口 涂青 云 ( 第1 接 期第2 页 ) 9
二、戴 云山 自然保护 区社 区发展模 式 的基本形 态
1 、保 护 区 的 自然 环 境 构 成
郑 元捷
传 统上 或 习惯上 ,我们 把保 护 区所辖 范 围的行 政 村视 为社 区 范围 。那么 ,我们 也就 此界 定范 围对戴 云 山保护 区 的社 区状 况进行解 析 。 戴云 山 自然保 护 区以戴 云 山主峰 为主 体进行 区划 界定 ,东西 长2 公里 ,南 北最 宽处6 3 公里 、最窄处 2 4 .
生态 价值 。区 内有珍 稀 濒危 或 特有 植物 物 种 1 7 , 1种 其 中属 于 国 家 I级 保 护 植 物 3 , I级 保 护 植 物 1 种 I 7
种 ,野 生 兰科 植物 4 种 ;国 家 I级保 护 动物 4 , I 7 种 I 级 保护 动物3 种 ,是福建 省 以致我 国东 南地 区重要 的 6 模 式标本 产地 。特 别是 区 内还 保存 了我 国大 陆分布 最
黄山松种群统计分析
黄山松种群统计分析
毕晓丽;洪伟;吴承祯;闫淑君;蓝斌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
【年(卷),期】2002(38)1
【摘要】根据3个地区的黄山松种群的调查材料,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各个地区的生存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及危险率函数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eyⅡ~Ⅲ型之间;死亡率曲线有两个高峰;不同地区的种群其死亡强度和死亡高峰出现的时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谱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黄山松种群生长周期不同.以上结果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有关.
【总页数】7页(P61-67)
【作者】毕晓丽;洪伟;吴承祯;闫淑君;蓝斌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系,南平,35300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系,南平,35300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系,南平,35300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系,南平,353001;厦门鹭江大学,厦门3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J], 郑世群;刘金福;任国学;李文周;洪伟;徐道炜
2.黄山松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关系及影响因子研究 [J], 林开淼
3.黄山松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关系及影响因子研究 [J], 林开淼;
4.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 [J], 江蓝; 何中声;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
5.庐山黄山松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 [J], 周赛霞; 彭焱松; 詹选怀; 张丽; 梁同军; 刘向平; 潘福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山松群落类型的划分
黄山松群落类型的划分
张应坤;罗世家
【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2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张应坤;罗世家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59
【相关文献】
1.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土壤理化性质——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例[J], 蔡品迪
2.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J], 任国学;刘金福;徐道炜;洪伟;郑世群;黄志森
3.贵州湄潭县狭叶方竹林群落类型划分与应用评价 [J], 张道贵;许俊;何滔;王朝浪
4.戴云山黄山松林森林群落类型分类及环境梯度解释 [J], 林开淼;徐建国;李文周;陈文伟
5.黄山山顶面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黄山松群落演替规律的探讨 [J], 黄成林;吴泽民;陈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冬青属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冬青属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林开淼【摘要】文章采用标准样地方法调查戴云山保护区内冬青属野生植物资源,并观测其花期、花色、果期、果色、叶质、叶型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冬青属野生植物共有15种,且具有较突出的观赏价值.花期3~7月,花朵较小,花色丰富;果期7~12月,果色以红色为主;叶以薄革质或厚革质为主.在本次调查所有样地出现野生冬青属植物频次最大的是钝齿冬青、梅叶冬青,最小的是尾叶冬青、黄毛冬青;大部分冬青属植物均分布在1 000~1 400 m海拔,钝齿冬青的海拔分布范围为最广;区内冬青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在黄山松纯林、马尾松纯林和灌木林分布较少,且均为群落伴生种,重要值较低.【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年(卷),期】2017(040)006【总页数】4页(P39-41,57)【关键词】冬青;戴云山保护区;野生植物;重要值【作者】林开淼【作者单位】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化36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3冬青属(Ilex purpurea)属于冬青科,是该科在我国分布的唯一属,约有204种,是典型的亚热带地带性植物,适应性强,耐阴耐寒耐低温[1]。
该属植物多为乔木或者灌木,树形优美、花多而密、花色丰富、叶形优美,观赏价值高,为优良的观花、观果、观叶树种,在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2]。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地形复杂,野生植物种植资源丰富,且保存了相对较好的原生性黄山松林、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区内野生观赏性冬青属植物较为丰富,是福建省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之一,其植物资源利用发掘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同时,对保护区内开展“绿盾2017”生态整治修复、恢复原生植被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该区冬青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在园林和原生植被生态修复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4],鉴于此,本研究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内86块样地(总面积5.7 hm2)冬青属植物种质资源、垂直分布、生境,以及观赏特性调查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为戴云山植被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绿化开发利用及原生植被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基础。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与环境的关联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与环境的关联刘金福;朱德煌;兰思仁;洪伟;郑世群;何中声;徐道炜【摘要】基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类型31个样地(20 m×20 m)野外调查,筛选4个地形因子和11个土壤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探讨黄山松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定量分析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及其对黄山松群落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 DC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黄山松群落的海拔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坡向变化,即沿第二轴从上到下,坡向越朝向阳坡,黄山松群落分布越明显.(2)DCCA表明第一轴与海拔的相关系数达0.5570,即海拔是黄山松群落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呈现海拔越高,黄山松优势种群越显著,在海拔1400-1600 m表现突出.(3)黄山松群落主要物种在DCCA排序图的相对位置,反映坡向、坡位、有机质、人为干扰因素是影响黄山松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4)DCCA排序图中黄山松群落种类排序轴与环境排序轴的相关系数高于DCA,且消除CCA的“弓形效应”,更能凸显海拔、有机质等环境因子对黄山松群落的影响,即黄山松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关联以DCCA排序方法为最佳.【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18【总页数】6页(P5731-5736)【关键词】黄山松;DCA;DCCA;环境因子【作者】刘金福;朱德煌;兰思仁;洪伟;郑世群;何中声;徐道炜【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州350002;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州350002;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在自然植物群落,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物种在不同环境梯度均有差异。
亚热带不同海拔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及微生物特征
亚热带不同海拔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及微生物特征曾晓敏;陈岳民;范跃新;林开淼;赵盼盼;袁萍;周嘉聪;张秋芳;程蕾;徐建国【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18【摘要】磷是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必需的养分元素之一,海拔梯度可能会改变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并影响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了解不同海拔土壤磷组分状况,对维持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戴云山地区不同海拔梯度(1300m 和1600 m)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磷组分、微生物群落特征和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海拔显著影响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与海拔1300 m相比,海拔1600 m 处土壤总磷含量减少了48.4%-49.8%,且各磷组分(易分解态磷、中等易分解态磷和难分解态磷)含量也显著降低,淋溶层(A层)土壤的降低程度分别为45.7%、58.6%和38.7%,淀积层(B层)为82.6%、59.9%和31.1%.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酶活性亦有显著影响,各类微生物群落和总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PLFAs),以及磷酸双酯酶(PD)活性均表现为海拔1600 m<1300 m,但酸性磷酸单酯酶(ACP)活性呈相反的趋势.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磷组分主要受有机碳(SOc)调控,且SOC与有机磷组分(NaHCO3-Po和NaOH-Po)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和外生菌根真菌(EMF)也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可能是不同海拔黄山松林土壤磷有效性的关键调控因素.【总页数】10页(P6570-6579)【作者】曾晓敏;陈岳民;范跃新;林开淼;赵盼盼;袁萍;周嘉聪;张秋芳;程蕾;徐建国【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泉州362500;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泉州3625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海拔对福建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赵盼盼;杨玉盛;周嘉聪;林开淼;林伟盛;袁萍;曾晓敏;苏莹;徐建国;陈岳民2.海拔梯度变化对中亚热带黄山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赵盼盼;杨玉盛;周嘉聪;林开淼;张秋芳;袁萍;曾晓敏;苏莹;徐建国;陈岳民3.不同海拔对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J], 李文周;赵盼盼;徐建国;赖雅芬;陈亚婷;林开淼4.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碳组分的海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吴玥;陈岳民;赵盼盼;林开淼;周嘉聪;吕茂奎;张秋芳;郑蔚;程蕾;徐建国5.海拔梯度变化对武夷山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和有效性的影响 [J], 林惠瑛;陈岳民;元晓春;周嘉聪;曾泉鑫;孙俊;程蕾;林开淼;徐建国;程栋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山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2,39(6):1257–1266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139黄山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吕康婷,张二山,李思颖,靳姗姗,周梦丽,闫东锋(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摘要:【目的】探究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营造健康稳定的黄山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河南省大别山区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等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林下草本、灌木以及更新树种植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角尺度,而与灌木和更新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混交度。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角尺度与林下草本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灌木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交度与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空间密度指数与林下更新树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林下草本、灌木植物多样性指标的整体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5和0.999 5,其中角尺度和混交度对林下灌草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结论】黄山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可通过调整林分水平空间结构,优化林分竞争态势及林分垂直空间结构等方式提高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江蓝; 何中声;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8)005【总页数】6页(P585-590)【关键词】径级结构; 海拔; 黄山松; 戴云山【作者】江蓝; 何中声;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泉州3625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种群是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径级结构既可反映种群各径级个体的分布情况,揭示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又可反映种群与环境间的互作过程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对阐明种群更新对策、生态特性以及群落演替规律具有重要作用[1,2].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一直都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拔梯度在较小空间范围内反映了气候、地形与土壤等因子的差异,造成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为研究植物种群数量动态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提供了良好平台[3,4].开展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响应的研究对了解物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海拔适应范围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作用,为指导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也称台湾松,为中国特有种,材质好,耐干旱,抗风,是亚热带中山地区的主要优势种,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浙江、江西与安徽等省份.戴云山保存有超过6000 hm2的黄山松群落,是中国大陆最南端、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黄山松种质基因基地[5-7].目前,关于戴云山植物种群结构研究集中在当地优势树种的径级组成[8].段仁燕[9]研究发现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年龄结构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存在显著差异,低海拔以中到老龄个体为主,而高海拔以小径级为主;张维等[10]以胸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发现野核桃种群(Juglans cathayensis Dode)的胸径级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高海拔以小径级个体居多;张育新等[11]研究发现,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Mayr)种群的平均胸径以海拔1480 m为界点呈两段式分布,在每一段内随海拔的增加平均胸径也随之增大.为此,根据戴云山黄山松种群的分布范围,探讨戴云山黄山松种群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种群径级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其种群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38′07″—25°43′40″N,118°05′22″—118°20′15″E)总面积 13472.4 hm2,属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保护区年均温15.6~19.5℃,年降水量1700~2000 mm[12].戴云山成土母质由花岗岩风化而成,土壤主要类型有山地红壤、山地黄壤、赤红壤、山地黄红壤和泥炭沼泽土.林地土壤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较厚,表土质地为壤土,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水量适宜,理化性质较好[12].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3.4%.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700~1000 m)、针阔混交林(1000~1200 m)、温性针叶林(1200~1650 m)、苔藓矮曲林(1650~1765 m)与草甸(1750 m以上)垂直带谱.植物区系兼具中、南亚热带性质,主要保护对象是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13].戴云山群落层次分明,群落乔木层主要有黄山松、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 Hance)与江南山柳(Clethra cavaleriei Levl.)等,灌木层主要有岩柃(Eurya saxicola H.T.Chang)、窄基红褐柃(E.rubiginosa var.attenuata H.T.Chang)与钝齿冬青(Ilex crenata Thunb.)等,草本层主要有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 (Thunb.) Ching]、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 (L.f.) Sm.]与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等[8].2 方法2.1 样方布设在戴云山黄山松海拔分布区(1000~1700 m),自1000 m起,沿海拔将每100 m范围设置一个梯度,共8个梯度.每个梯度选择未受人为干扰的3个25m×25 m固定样地,布设时尽可能保持各样地生境因子一致,并记录样地海拔、坡度与坡向等地形因子.调查林分郁闭度、黄山松和林分密度.对样方内胸径<1 cm 的物种只记录种名、数量;对胸径≥1 cm物种,记录种名,测量胸径、树高和冠幅.记录样方内死亡黄山松枯木数量,并以黄山松枯木数与黄山松总数的比值表示黄山松死亡率.2.2 径级结构划分参照苏松锦对黄山松的研究方法[14],将黄山松按胸径大小以5 cm为间距划分为8个等级,统计各径级黄山松个体数,以纵坐标表示径级,以横坐标表示个体数,绘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图.等级划分如下:DBH≤2.5 为Ⅰ级;2.5 cm<DBH≤7.5 cm 为Ⅱ级;7.5 cm<DBH≤12.5 cm 为Ⅲ级;12.5 cm<DBH≤17.5 cm为Ⅳ级;17.5 cm<DBH≤22.5 cm 为Ⅴ级;22.5 cm<DBH≤27.5 cm 为Ⅵ级;27.5 cm<DBH≤32.5 cm 为Ⅶ级;32.5 cm<DBH≤37.5 cm 为Ⅶ级;DBH >37.5 cm 为Ⅷ级.根据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按其生活史周期划分出4个生长阶段,分别为幼苗、幼树、中树和大树.按照空间代时间的方法,以胸径大小代替生存时间,胸径为48.5 cm(最大)的黄山松可看作是最大年龄个体.以黄山松最大年龄为基准,胸径2.5~12.5 cm的个体占总树龄的5%~25%,可视为黄山松幼龄阶段,故将Ⅱ和Ⅲ级划为黄山松幼树.中树和大树也按照此方法划分[14,15].因此,定义DB H≤2.5 cm为幼苗;2.5 cm<DBH≤12.5 cm 为幼树;12.5 cm<DBH≤22.5 cm 为中树;DBH>22.5 cm 为大树.2.3 数据处理为了解群落特征对黄山松种群的潜在影响,群落基本概况选取郁闭度、林分密度、黄山松密度、群落平均胸径、黄山松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树高及黄山松死亡率8个指标.其中,林分密度为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是影响林木发育的重要因子[16].群落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为样方内所有林木胸径和树高的平均值,是群落概况的基础指标.首先通过Excel计算整个海拔范围内黄山松的径级组成;然后统计黄山松幼苗、幼树、中树和大树比例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分析黄山松径级比例的海拔梯度响应;最后,利用SPSS 17.0探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黄山松幼苗比例与大树比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群落基本概况从表1可知,林分密度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在1000~1300 m海拔高度的林分密度均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但在1200~1300 m第1个峰值后,在1300~1400 m海拔高度林分密度下降,随后开始上升.群落平均胸径、黄山松胸径、群落平均树高和黄山松树高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相似,均在1000~1100 m具有最大值,在1100~1200 m海拔逐渐下降,在1200~1300m海拔上升,在1300~1600 m海拔再次降至最低值.而黄山松死亡率随海拔无明显变化.黄山松平均死亡率最高值为6.7%,出现在海拔1300~1400 m.表1 黄山松群落基本概况1)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taiwanensis community1)表中数值均为每个海拔3个样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海拔梯度m 郁闭度林分密度株·hm-2黄山松密度株·hm-2群落平均胸径cm黄山松胸径cm群落平均树高m黄山松树高m黄山松死亡率/%1000~1100 0.62±0.132479±1054.00 750±476.71 11.40±2.44 19.01±3.38 6.9±1.20 10.6±2.165.31100~1200 0.50±0.26 6177±1381.51 715±165.14 4.20±1.02 10.50±0.83 2.3±0.95 5.3±0.93 0.01200~1300 0.65±0.24 6607±3782.52 2614±242.37 8.30±2.82 12.19±1.12 4.8±1.31 7.4±1.49 0.01300~1400 0.68±0.085022±1680.97 1709±441.71 6.92±1.08 11.40±0.82 4.4±1.00 6.9±0.936.71400~1500 0.69±0.22 5042±2031.49 2314±316.747.06±2.0810.49±1.13 4.6±1.63 6.4±0.77 0.01500~1600 0.40±0.26 6562±3315.25 1724±191.41 4.56±0.46 9.30±2.70 2.0±0.61 4.1±1.76 1.21600~17000.57±0.15 10330±4814.65 1834±802.67 3.51±0.47 7.88±1.16 1.5±0.753.1±0.38 0.0平均值0.59±0.20 6031±3302.15 1666±770.31 6.56±2.9911.54±3.73 3.80±2.05 6.25±2.58 1.93.2 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由图1可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幼苗(Ⅰ级)数量稀少,幼树(Ⅱ~Ⅲ级)与中树(Ⅳ~Ⅴ级)数量较多,大树(Ⅵ~Ⅷ级)较少.由图2可知,戴云山共调查到黄山松2333株,黄山松种群以幼树为主,有1658株,占总体数量的71.1%;中树次之,为600株,占黄山松总量的25.7%;幼苗和大树稀少,分别为16株(0.7%)和59株(2.5%).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幼树数量最多,中树次之,幼苗和大树稀少.虽然黄山松幼苗稀少,但幼树、中树数量较多,表明目前黄山松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的过渡阶段,在当地群落中仍将占优势地位.3.3 黄山松径级比例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由图3可知,黄山松幼苗在1000~1100 m和1200~1500 m海拔没有分布,在1500~1600 m海拔幼苗比例最大,占1500~1600 m黄山松总数的4%.幼树比例随海拔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1000~1200 m幼树比例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1200~1300 m突然下降,在1300~1400 m又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黄山松幼树比例在1000~1100 m海拔最低,为30%;在1600~1700 m海拔最高,为98%.中树比例的海拔变化规律与幼树恰好相反,呈两段式下降分布.1000~1100 m海拔中树比例最高,为44%,在1000~1200 m海拔中树比例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在1200~1300 m突然上升,在1300~1400 m又随海拔的升高而降至最低值(2%).大树比例在1000~1100 m最高,为26%,且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0.图1 黄山松种群的径级结构Fig.1 Diameter structure of P.taiwanensis community图2 黄山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数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of P.taiwanensis individuals at different growt图3 黄山松种群径级比例沿海拔梯度变化Fig.3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P.taiwanensis at different diameter along elevation gradients3.4 相关性分析为探讨各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相互影响,采用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幼苗比例与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和群落平均树高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幼苗随群落内中大树的增多而逐渐减少.幼树比例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群落平均胸径、黄山松胸径、群落平均树高与黄山松树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中树比例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幼树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黄山松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群落平均胸径、黄山松胸径、群落平均树高和黄山松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大树比例与群落平均胸径、黄山松胸径和黄山松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树比例呈显著负相关.随大树比例的增大,幼树比例降低.随着群落内中大树的增多,幼苗、幼树比例逐渐下降,表明黄山松种群可能存在自疏效应.表2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1)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different indicators1)*:P<0.05.**:P<0.01.林分密度黄山松密度群落平均胸径黄山松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树高黄山松死亡率幼苗比例幼树比例中树比例大树比例林分密度 1.00黄山松密度 0.365 1.00群落平均胸径 -0.804* -0.070 1.00黄山松胸径 -0.826* -0.432 0.925** 1.00群落平均树高 -0.833* -0.049 0.985** 0.889** 1.00黄山松树高 -0.871* -0.238 0.972** 0.955** 0.973** 1.00死亡率-0.670 -0.453 0.315 0.394 0.217 0.394 1.00幼苗比例 0.445 -0.185 -0.741 -0.778* -0.778* -0.852* -0.348 1.00幼树比例 0.871* 0.305 -0.940**-0.966**-0.903**-0.960**-0.493 -0.815* 1.00中树比例 -0.840* -0.087 0.890** 0.832* 0.882** 0.920** 0.394 -0.852* -0.932** 1.00大树比例 -0.631 -0.072 0.811** 0.775** 0.721 0.829** 0.775* -0.729 -0.919** 0.829* 1.004 小结与讨论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在1000~1700 m分布区以幼树和中树为主,幼树数量庞大,径级结构显示黄山松种群处在增长型向稳定型的过渡阶段,黄山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本研究发现,黄山松幼苗仅16株,占总体数量的0.7%,幼苗数量明显不足.黄山松幼苗数量稀少与种子自身特性、生境条件及林内竞争等有关.朱德煌等[17]对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的研究发现,黄山松与窄基红褐柃、短尾越桔(Vaccinium carlesii Dunn)等物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资源需求相似,林下资源与空间竞争激烈,阔叶种对黄山松排斥作用明显,不利于黄山松幼苗生长.此外,黄山松对光需求大,耐荫性弱,当林分郁闭度大于0.5时,幼苗难以存活[18,19].而戴云山黄山松群落平均郁闭度0.59,林下光照不足,从而限制了黄山松幼苗的生长.另外,群落灌草层植被丰富,黄山松种子难以到达土壤层,阻碍了种子的正常萌发,种子发芽率仅27%[18],低发芽率也是幼苗数量稀缺的原因之一.苏松锦等[20]对黄山松幼苗更新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究发现,黄山松更新苗主要分布在特定的有机碳密度斑块中,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对幼苗更新具有抑制作用.黄山松抗人为干扰能力弱,恢复能力也不强,幼苗一旦受到干扰便很难更新[21].林下光照不足,种间、种内竞争,种子发芽率低,土壤理化特性及外界干扰等原因共同造成黄山松幼苗数量稀少的现状,这可能是未来黄山松群落面临的潜在威胁.黄山松幼苗、幼树、中树和大树随海拔上升的分布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幼苗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幼树随海拔的升高比例逐渐增大,中树比例逐渐下降,大树分布于低海拔区.总体表现为低海拔以较大径级的中树、大树为主,中高海拔以小径级的幼苗、幼树为主,随海拔的升高呈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的规律,这与张维等[10]对不同海拔梯度上新疆野核桃种群研究的结果一致.黄山松种群的这种海拔分布特征是种群发育历史、物种特性、生长策略、环境和干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推测黄山松种群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演替的,高海拔黄山松是由低海拔母株扩散后生长繁殖的.此外,随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也是造成低海拔以中树大树为主,以及高海拔小径级树占优势的原因之一[22].林分密度对黄山松幼树和中树的影响效应不同,林分密度与黄山松幼树呈显著正相关,与中树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林分密度增大,黄山松幼树比例增大,中树比例下降,致使群落内黄山松个体幼龄化.此外,林分密度与群落平均胸径和群落平均树高也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再次说明密度增大会促使群落物种胸径减小、树高降低,个体幼龄化趋势明显.密度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在多数研究中均有发现,张育新等[11]发现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种群密度与种群平均胸径和聚集程度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周威等发现林分密度与群落中各径级平均胸径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用幂函数拟合[23];谌红辉等[24]研究发现林分胸径随冠幅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自然稀疏强度增大.林分密度增大,植物个体数增多,林分郁闭度降低,导致植物生长空间受限,林分环境改变,光照、水肥等资源竞争加剧,产生种群自然稀疏效应,限制了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制约其生长.本研究也发现黄山松大树与幼树、中树与幼树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该结果与苏松锦等[14]对黄山松种群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存在自疏效应,同种个体竞争排斥作用明显.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韩路,王家强,王海珍,等.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J].生态学报,2014,34(16):4640-4651.[2]DRUCKENBROD D L, SHUGART H H, DAVIES I.Spatial pattern and process in forest stands within the Virginia piedmont[J].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2005,16(1):37-48.[3]罗璐,申国珍,谢宗强,等.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的乔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J].生态学报,2011,31(21):6420-6428.[4]MALHI Y, SILMAN M, SALINAS N, et al.Introduction: elevation gradients in the tropics: laboratories for ecosystem ecology and global change research[J].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0,16(12):3171-3175.[5]刘金福,朱德煌,兰思仁,等.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与环境的关联[J].生态学报,2013,33(18):5731-5736.[6]祁丽霞,刘金福,黄嘉航,等.戴云山黄山松、马尾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5(1):35-41.[7]苏松锦,刘金福,兰思仁,等.黄山松研究综述(1960—2014)及其知识图谱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4(5):478-486.[8]刘艳会,刘金福,何中声,等.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J].广西植物,2017,37(7):881-890.[9]段仁燕.太白红杉种群特征与群落动态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10]张维,焦子伟,尚天翠,等.新疆西天山峡谷海拔梯度上野核桃种群统计与谱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4):1091-1098.[11]张育新,马克明,祁建,等.北京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J].生态学报,2009,29(6):2789-2796.[12]孟芳芳.戴云山南北坡不同海拔土壤分异特征与植被耦合机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13]郑世群,刘金福,冯雪萍,等.戴云山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50-57.[14]苏松锦,刘金福,马瑞丰,等.戴云山黄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J].资源科学,2015,37(4):841-848.[15]张雷,于澎涛,王彦辉,等.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中龄林结构随海拔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4):557-564.[16]王媚臻,毕浩杰,金锁,等.林分密度对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39(3):1-7.[17]朱德煌,刘金福,洪伟,等.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20(6):561-565.[18]傅松玲,黄成林,曹恒生,等.黄山松更新特性与光因子关系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6):801-804.[19]张利权.浙江省松阳县黄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14(4):328-335.[20]苏松锦,刘金福,马瑞丰,等.戴云山黄山松幼苗更新与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20(6):986-991.[21]姚剑飞,方乐金,吴俊,等.人为干扰对黄山高海拔木本植被生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3):28-31.[22]张文辉,王延平,康永祥,等.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4,24(1):41-47.[23]周威,龙成,杨小波,等.海南铜鼓岭灌木林稀疏规律[J].生态学报,2013,33(20):6569-6576.[24]谌红辉,丁贵杰,温恒辉,等.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4):470-475.。
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
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作者:刘艳会刘金福何中声洪伟冯雪萍崖佐朝来源:《广西植物》2017年第07期摘要:黄山松是亚热带中部山区主要建群种,研究其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探讨中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黄山松群落,该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建立86块(25.82 m × 25.82 m)共5.7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黄山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分布区类型、胸径和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特征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2 603株219种,隶属于59科108属。
乔灌木优势种有黄山松、马尾松、木荷、肿节少穗竹、岩柃、窄基红褐柃等,其中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3.79%、25.75%和45.21%、24.66%。
(2)在区系分布类型上,热带分布类型的科属多于温带分布类型的科属,热带分布类型中又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温带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占据最大比例。
(3)样地内优势种的胸径分布呈倒“J”型,表明更新状态良好。
垂直结构上,各优势种树高为倒“J”型或近似倒“J”型。
黄山松和其他优势乔木大部分树高为4~10 m,灌木除短尾越桔0~1 m个体数最多外,其他优势灌木1~2 m个体数最多。
(4)经计算,样地内乔灌木各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有所差异,乔木层黄山松最低,灌木层短尾越桔最低。
该研究结果表明戴云山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高山针叶林的典型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可能与取样方式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胸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戴云山中图分类号: Q94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17)07088110植物群落是一定地段内不同植物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态复合体。
分析植物群落可以揭示物种共存规律、形成机制,反应其生境条件以及空间关联。
因此研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刘静等,2016)。
黄山山顶面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黄山松
黄山山顶面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黄山松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山山顶面积较大,植被类型丰富,主要包括亚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裸岩植被等多种植物群落。
其中,黄山松是黄山山顶的主要植物之一。
黄山松,学名华中松(Pinus hwangshanensis),为松科松属的一种树种,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珠江水系泛湿生态系统植物,在国际上极为稀有。
黄山松是黄山的特产,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一般生长环境为高原湿地和湿润的沼泽地,因此也被称为“湿地梵椒松”。
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规律的比较研究
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规律的比较研究卢琦;赵体顺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1996(9)3
【摘要】对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学对比分析表明:黄山松林的植物种类天然林为19~29种,人工林仅有9~17种;天然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格数分别为2.8242~2.8763和1.7998~1.8366,而人工林分别为1.6073~2.0775和1.8366~1.9394。
天然林胸径生长量比人工林低0.47cm/a,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出现在第20年,比人工林晚5a,材积在第40年以后增长明显加快(>0.01m3/a),比人工林迟20a。
文中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等指标为判别尺度,揭示了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之间的群落学差异。
【总页数】5页(P273-277)
【作者】卢琦;赵体顺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59
【相关文献】
1.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J], 何芳兰;徐先英;尉秋实;刘虎俊;贺访印;马俊梅;金红喜
2.冀北山地天然林与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J], 赵娜;李玉灵;张劲松;王玉魁;席常新;李爽
3.武夷山毛竹天然林生物量与能量分配规律及其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J],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蓝斌;黄辉;吴雄生
4.龙岩市福建柏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卢春英
5.鹅掌楸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J], 胡和;凌娟;贾晨;周永丽;刘强;罗建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植物群落的物种α多样性研究
武
夷
科
学
V0 1 . 2 9
0 c t . 2 O l 3
WUⅥ S C I E NC E J OURN AL
戴云山 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植物群落的物种 0 【 多样性研究
马建 梅 ,刘金福 ’ ,郑世群
( 1 .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i 2 .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 自然保护 区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J i a n . Me i MA ’ , J i n — F u L I U ’ ‘ , S h i . Q u a Z H E N C t
( 1 . C o Z  ̄ g e o . f F o r e s t r y , F u j i a n A g r l c u l t u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 i t y , F u  ̄ h o u , F u j i a n 3 5 0 0 2 , C h i n a ; 2 . C r o s s — s 讹西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 F u j i a n A g r i c u l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y , F u z . h o u ,F u j i a n 3 5 0 0 0 2 ,C h i n a )
i n d e x e s o f s p e c i e s d i 、 r e r 8 i t y a r e mi n o r d i f e  ̄n e e s i n d i f e r e n t s l o p e s . Ke y wo r d s:D ̄y u n s h a n;p l a n t e o mmt mi  ̄ ;d i v e r s i t y;d i f e r e n t t e r r a i n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 0 3 : 2 8 01 2 ( ) 8~ 8
J un lfPa t e ucs n n i n n o ra ln R s r dE v omet o o ea r
戴 云 山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黄 山松 群落 类 型 与物 种 多 样性 分 析
Ana y i o l ss n casi c to l sf a i n a s e is i nd p ce di e st o Pi s a wa n i c m mun t v r iy f nu t i ne ss o iy i n Dai n yu
M o n an Na in lNau e Re e v RE u —u L U Jn f ,XU Da . e HONG W e u t i t a t r sr e o N G ox e , I i . ~ u o w i, i ,
( so. .tia es— hddnrnm r s —scn uct) A sc P aw nni R ooedo aii I h e rna 。各 群丛 总体 物种 丰富度 指数和多样 性指数总体 上 s ei a t a 呈随海拔 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 总体均匀度指数 Pe u i o 指数 和 Aa l l lto指数波动不大。在群落垂直结构上 , a 乔木层 、 灌
Z E G S i u HU N h. n ( .F rs yC l g ,F j nA r utr a dF rs nvri , H N h. n , A G Z i e 。 1 oet o ee ui g c l e n oet U iesy q s r l a i u y r t
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差异 ; 各群丛 问乔木层和灌木层 的物种丰 富度指数 、 多
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 , 草本层这 3个指数 波动较 小且数值 上小 于前两者 。分 析结果 显示 : 海拔是决 定
该黄山松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 : 云山 ; 戴 黄山松 ;系统 聚类分析 ;群丛 ;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 :Q 4 .5 ¥ 9 .4 9 8 1 ; 7 1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64 7 9 ( 0 1 0 — 0 2 0 17 — 8 5 2 1 ) 3 0 8 — 7
松+ 木 一 药 一铁 芒 萁 群 丛 ( so.P a aes + u nnh mi lnelt—Lnea agea —Dc npe s 杉 乌 A sc .ti nni C n i a a a co a i r g r t w s g a d g e ia oti r r l er ) 黄 山松+ i ai ; n s 多脉青 冈一 枝柃 一 白群丛 ( so.P aw nni C c blnpi m lnri E ral u in — 细 里 A sc .tiaes + yl a os ut ev — uy qaaa s o a s i s o Hci ti gac ) 黄 山松 + i o e s lua ; rp r 江南 山柳 一 短尾 越桔 一 铁芒 萁群 丛 ( s c A s .P tia es + lhacvl i — ac im o aw nni Ce r aaee V ci u s t ri n crs — ia ot i l er ) 黄 山松 +甜槠 一 节 少 穗 竹 一里 白群丛 ( s c tia es +C s npi er — ali Dc npe s i ai ; ei r r n s 肿 A s .P aw nni at os ye o s a s i Oi s cy m odg n t Hci t igac ) 黄 山 松 +吊钟 花 一 尾 越 桔 一狗脊 群 丛 ( s c .tiaes + l ot h u eooau g a m— i o e s lua ; rp r 短 A s .P a nni o w s E k nh s u qeou- ac i al i W ow rijp n a ; 山松+ 丽杜鹃一 ni tu qi u rs Vci u cr s- od ad aoi ) 黄 a n f l nm ei a c 华 短尾越桔一 白群丛 ( s c 里 A s .P o tiaes + h ddnrn arre V ci u ali Hci t iga c ) 黄 山松+ 叶水青 冈一 山红一 芒萁群丛 a nni R ooedo fr a - ac im crs — i o e s lua ; w s e n e i rp r 光 满 铁 ( s c .tia es + a u lc a R o oe rnm rs — ia ot il er ) 黄 山松一 A s .P aw nni F gs ui — hddn o ai i Dc npe si ai ; o s d d ei r r n s 满山红一 平颖柳叶箬群 丛
任国学 , 刘金福 ~, 徐道炜 , 伟 , 洪 郑世群 黄志森 ,
( .福建农林 大学林学 院,福建 福州 3 0 0 ; .戴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管理局 ,福建 泉州 3 2 0 ) 1 502 2 6 5 3
摘要 :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黄山松 ( iu iae iH yt) Pnsaw nn s aa 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 t z a 了分析 。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 ,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 , 可将 该黄 山松 群落分为 8个群 丛类型 : 山 黄
Fu h u 5 0 2, Ch n z o 3 0 0 i a; 2. Ad n sr t n miita i Bu e u f o r a o Da y n iu Mo ti Naina Na u e un an to l t r Re e v s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