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注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学习是完善自己,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所以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抓基础,重视朗读教学,重视与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方法的知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文本的生成,在不断的追问中由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并合作探究予以解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那么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则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荀子又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再一次走进荀子的精神世界。
共同探究有关学习的道理。
(板书‘劝学’)二、解题:《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劝学就是勉励、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出示幻灯片学习目标)解读三、探究:那么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让我们端起书来齐读一遍课文,再一次熟悉文章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劝学》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劝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劝学》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主题和内容。
2. 掌握《劝学》的韵律和修辞特点,提高对于文言诗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学业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对于《劝学》的韵律和修辞特点的理解与应用。
2. 学生对于诗歌主题的深入解读和理解。
3. 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动机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堂教学用的电子教案和教学素材。
2. 诗词欣赏课件和相关笔记。
3. 多媒体设备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相关的图片或者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思考和兴趣。
2. 导入引导(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劝学》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于《劝学》的了解和兴趣。
3. 细读课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劝学》,引导学生抓住诗的韵律,并且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通过多次朗读,学生逐渐掌握了诗歌的整体韵律和主题。
4. 分析诗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解读《劝学》,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句诗的修辞特点,如对仗、排比、比喻等。
并让学生解释每一句诗的含义和主题。
5. 思考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劝学》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是什么信息?你有没有类似的学习经历?你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该如何应对?6. 学习环境的创设(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困难,并互相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7.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动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持努力的精神。
五、巩固与拓展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的感悟文章,可以参考《劝学》中的韵律和修辞特点。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中的韵律和修辞特点,并解释诗的含义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对于《劝学》的理解和对于学习态度的改变。
1《劝学》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七、附录
1、荀子的思想 荀子在本文中所论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论”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 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教育学习,”木受绳则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b.第一,跋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第二,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 远;第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第四,假舆马者,非利足,而致千里;第五,假舟楫者,非能水,而绝 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口(蹉读1;111,跃读yu⅛,舍读sh4) A(一、四句是“托付”义,三、四句分别为“寄居”"传送"之义;B.“兴”依次为“发生”“使昌盛”“兴办”“起床”之义;C.“ 步”依次为“举足两次”“古长度单位”“行走”“使行走”之义;D.“饮”依次为“喝”“使喝(读yin)”“射入”“喝的东西”之义)
【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 寒冷。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 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 就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 (一)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1、文言实词 2、文言虚词 “于”的三种用法: 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 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 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者”的两种用法: 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工 “而”的四种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 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劝学》教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准确翻译文言词句2、技能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2、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翻译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一、导入新课,同层展评:朗读课文,并流畅准确的翻译。
(5分钟)二、结合学习建议,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2、准确翻译文言词句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三、学生同层交流,小组展示、质疑问难(10分钟)四、师生共同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15分钟)(一)关键词句的翻译1、关键词语: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邪: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吗”但:只见:知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关键语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3、积累成语:(2分钟)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把握主题理清文章发展脉络1、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b.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c.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学法指导:再细读课文后完成。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科语文授课人课型新授课课题《劝学》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体会议论语言的妙处。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掌握利用思维导图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层次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的方法,掌握利用多种论证方式来提升文章说服力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形成为美好未来努力奋斗的尚学风气。
重点掌握利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方法难点学会议论文写作的方法教学思路视频导入——中心论点——分论点——第二段思维导图呈现——第三段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填空——第四段交给学生绘画思维导图——文章总结——小组活动——依据文章清晰结构和论证方式写200字议论文段——作业布置教法思维导图法、引导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以网络视频“学习使我快乐"导入,论及学习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荀子是如何向我们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的,以此引入对文章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新课讲授_________ 新课讲授师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不可以已师:包含哪些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含意:一、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
二、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学习师: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明确:接下来分为三个自然段论述“学不可以已”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文章的论证结构,以第二段为例,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了解思维导图,为学生讲解其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
引导学生按照上述思路,完成导学案中不完整的思维导图按照思维导图思路明确需要填空的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填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能力提升引导学生依据教师所给出的两个例子,自行绘制文章第四段的思维导图,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展示:课堂小结总结《劝学》这篇文章的论证结构,点明论证方法。
1《劝学》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化常识。
2、学会从多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3、联系荀子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理解论述的针对性和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分析理解文中的“学习之道"。
2、体会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翻译全文第二课时:比喻论证的探究及写作练习,本文的论证结构【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等12年的专业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读书学习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学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呢。
大部分同学还是不能给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第六单元,认真学习体会“学习之道”。
首先我们来学习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经写下的一篇关于全面学习的文章,体验大师笔下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等问题。
二、检查预习1、荀子:战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
2、《劝学》: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作者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锲而不舍地学习。
劝是鼓励的意思。
3、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和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逐渐培养起来的。
只有懂得了礼,人的恶本性才能最终改变。
4、重点字词:“而”的用法:连词表转折、修饰、并列、递进、顺承’等。
养成主动归纳、整理的好习惯三、翻译全文四、课后作业:正确理解稳重的通假字、重点实词和难懂的句子,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探究和写作训练任务一:比喻论证的探究和意义比喻的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荀子《劝学》优质教案一等奖
荀子《劝学》优质教案一等奖《荀子《劝学》优质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荀子《劝学》优质教案一等奖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荀子《劝学》优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2、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劝学公开课获奖教案
劝学公开课获奖教案劝学公开课获奖教案劝学公开课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五分钟安排2名学生背诵《论语》片段,并翻译。
二、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研习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
1《劝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劝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劝学》是部编本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学习",此文则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文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荀子鼓励学习,与他性恶论的主张有一定关系,有必要补充相关知识,方便学生理解“学习”在整个荀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孟子为何不甚重视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复述文章大意,简单分析“而"字在此文中的几种用法,并能简单区分其他高中课文中“而”字的常见用法。
2.理解:口述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劝学"与“性恶”的关系。
3.运用:分析文中各个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三百字左右的议论文字。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各个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劝学》一文,那么“劝学"二字是什么意思呢?师:很多人一看到“劝学”二字,就以为是“劝说学习"的意思。
我们看一下注释,是这样吗?师:鼓励和劝说有什么区别?师:我们看《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对“劝”的解释。
劝quàn 去原切,去,原韵,溪。
元部。
①鼓励,奖励。
与“惩"、“沮”相对。
书大禹谟:“劝之以九歌。
"孔颖达疏:“勤帝使长为善也。
”左傅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劝有功也"。
又成公十四年:“恶而劝善。
”引申为受到鼓励。
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
”又逍遥游:“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又为受到鼓励而做事。
管子轻重乙:“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
”②劝阻,规劝(后起义)。
后汉彭宠传:“建武二年春,征召宠,……而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召。
"③劝说,说明道理使人听从(后起义)。
劝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第4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1.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1、解读第一段(7分钟)1)回忆上个课时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自主预习的结果,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2)齐背诵第一段后,提问:a、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b、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c、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d、发生什么样的变化?e、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f、“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g、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回答一个接一个问题时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学习的意义为何?)3)教师总结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
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2、解读第二段(7分钟)1)同学们一起背诵第二自然段。
2)提问:本段写了几层内容?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第二层是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层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
联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用哪几个比喻?(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层次和主旨——学习的重要性)3)教师总结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1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劝学》教学设计一、任务群目标: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乎。
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
1.学习目标与内容(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围绕感兴越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鹿、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1.5学分,27课时。
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3次。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中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2)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
二、单元目标1.学习本单元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或阐述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读书的经历与感受,使我们获得不同的启迪。
2.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颜真卿的《劝学》。
颜真卿鼓励我们学习要勤奋,除此之外,学习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里的名篇-《劝学》。
二、走近作者任务:阅读有关作者和写作时代的资料,明确写作背景。
活动: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并且理解题目的含义。
屏显: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安泽)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进行比较。
荀子“序列著数万言”,现存的《荀子》有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全书论说极广。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多是天下贤士,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作为学宫的最高长官,祭酒要考虑如何劝勉学生受业求学。
为此,荀子写下了传世之作-《劝学》。
“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就是勉力人努力学习。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为理解写作目的和主要观点做铺垫。
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探索新知识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整合资料、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听出语气,在课本上做标注。
任务一:熟练地朗读课文。
活动:学生自由朗读文本。
PPT展示:中()绳輮()槁暴()砺()参省()跂()舆()跬()骐骥()驽()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做具体指导。
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1、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积累下列文言常用实词:劝、中、假、绝、师、传、道、圣;掌握积累下列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之、其。
2.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到自主学习、从师而学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归纳出在文章中对学习规律性的阐释,能在探讨的基础上说出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能结合文章说出如何正确地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说明道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式:问题探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懂得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教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也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
(二) 1.点学生读《劝学》,正音。
2. 掌握通假字3. .解题:劝,勉励。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4..理解课文,疏通大意。
(结合课件完成)5..总结写作特点: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6.实词积累:劝、已、中、槁暴、挺、砺、跂、疾、彰、假、绝、兴、跬、功、锲、躁7.虚词积累:而,于8常用句式判断(见课件)(三)布置作业:1. 背诵、默写《劝学》。
练习“一词多义”训练:绝,强,假,望,闻。
第二课时:(一) 导入:从荀子的《劝学》我们学习到要不停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作的《师说》,来学习韩愈对从师学习的看法。
1.文学常识:简介,文体简介。
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一场文学运动,它主要是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文风,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文章,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和柳宗元等躬行实践,终于把文章从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劝学》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劝学》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的主题为《劝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
二、教案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习方法与思维的灵活运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 通过游戏活动和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班级活动用品(奖状、小礼物等)。
2. 教学环境:- 教室布置整洁,舒适;- 确保教室有良好的教学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视频或图片介绍成功人士的学习经历,引起学生的思考。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学习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确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
3. 学习动机引导(15分钟)- 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学习经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自己的学习动机与目标。
4. 学习方法指导(20分钟)- 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归纳总结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
5. 学习习惯养成(20分钟)-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给予学习进步的鼓励和奖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通过思考问题,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展望未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评估学生是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了学习方法;- 评估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劝学》教案一等奖5篇
1、《劝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 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4. 体味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加强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味比喻的意义和妙用。
课时安排:6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有关“学习”的小议论文,白寿彝提出治学的“三个境界”,谢冕又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就以他睿智的思想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2.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3.题解(出示投影)(提问、教师点拨)《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文章中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与《伤仲永》比较)重点:1、字词。
(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预习: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
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
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1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1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10.1 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掌握应用比喻论证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及其对成才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新课导入】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到如今已经经历了9年多的专业读书训练,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假如此刻我要让你们说说读书学习有何意义、作用,学习的方法应该怎样学习的态度应该如何,我想我们大部分的学生还是给不了一个完整的答案的,今天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经写下了一篇关于劝勉学习的文章,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让我们来体验大师笔下的学习意义、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问题。
【写作背景】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
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
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作者介绍】荀子: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
人们尊称他为荀卿,通称荀子。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
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劝学》教案一等奖2篇
4、《劝学》教案一等奖一、导入新课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
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板书)二、作者简介、解题1、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①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
2、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明确:劝勉、勉励。
《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
“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
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
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
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三、疏通文意1、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4、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
(同时板书)6、重点讲解①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
)②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③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
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④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此义)⑤不复挺者(直)⑥指名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名词作状语)参省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创意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积累和诵读。
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
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
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 字本身去寻找答案。
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 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
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
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
[出示课件1]
文言文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朗读之前,我们先检查一下生字掌握的情况。
哪位同学读一下屏幕上的生字?[出示课件2]
你能给咱们朗读一下课文吗?(生读,学生点评)
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几个句子的节奏。
[出示课件3]
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1. 学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故 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则小利。
君子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这种味道。
(生读)现在,是不是有点文言文的感觉了?好,
我们一齐读。
文言文诵读还要注意重音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屏幕上红色字 体要重读。
[出示课件4]
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这些词语要重读?为了突出什么?(对比意味) 对,我们朗读时就要把这种对比意味读出来,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 来。
谁来试一试?(齐读。
)
现在,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看效果是不是有所不同。
(生读,师点 评。
)
2.
二读:提纲挈领,梳理文脉
下面,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并按屏幕要求勾画关键词句。
[出示课件5]
(学生发言,教师解说。
)
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句,文章的脉络就一目了然了。
[出示课件6]
2
.我有同学们读一下者,(輮读)
3.三读:诵读美句,畅谈感悟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善用比喻,说理透辟,气势浑厚,
语言质朴,尤其是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则演变成成语“青出于蓝”。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诵读,并说说喜欢它们的理由。
[出示课件7]
三读:诵读美句,畅谈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诵读,并说说喜欢它们的理由(可(学生诵读,发言。
)
4.四读:巧借句式,熟读成诵
刚才有同学谈到,文中有些语句句式整齐,前后对称,其实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
我们看屏幕。
[出示课件8]
这些句子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节奏和谐,我们背诵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特点来进行高效记忆。
现在同学们准备3分钟, 然后我们来进行抢答背诵对抗赛。
[出示课件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生在抢答赛中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
(三)文才展示
通过刚才这一回合的较量,我充分感受到了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这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荀子劝学之道的深入人心。
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对学习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下面请大家用对联或警句的形式写下你对学习的感悟和思考,也可以给自己或同学写几句劝勉性的话。
[出示课件10]
(学生写作,发言。
)我也写了两副对联,愿与诸君共勉。
(生齐读)
(四)结束语
诚实守信,正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板书:儒是根本)而荀子之所以强调学习,因为学习恰似我们生命中的源头活水,能让我们的人生之渠永葆清澈。
(板书:学为源泉)愿同学们把握青春年华,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我们的人生臻于至善。
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儒是根本学为源泉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