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5篇)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公司环保设备粉尘浓度排放情况,定期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检测,确保粉尘达标排放,加强对环保设备的检测管理,保障环境不受污染,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事件,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2.1本规定适用于夏河安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各环保设备的检测管理。
2.2环境监测管理是指公司内部日常检测和由上级环保部门进行监督检测和公司委托检测。
3、职责3.1安全生产部负责制定公司年度环境监测计划,经公司领导审批后送上级环保部门,临时性监测任务由安全生产部直接与上级环保部门联系监测,安全生产部对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3.2技术动力部负责环境检查的技术业务、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管理工作,并负责监测数据的分析、上报、统计等工作。
3.3技术动力部根据公司的环境监测计划,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组织公司内部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负责应急监测和污染事故的调查工作。
3.4技术动力部负责组织对监测质量、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考核。
3.5技术动力部负责按环保法规的要求提出环境监测仪器的配备申请,并及时安排维修、更新。
3.6物资供应部部负责监测仪器的采购工作。
3.7化验室负责对公司内部采样进行化学分析,封存、报告、处置剩余的样品。
4、监测范围4.1噪音主要检测生活区、办公区、车间值班室、生产区、居民区等范围。
4.2粉尘主要检测生活区、办公区、收尘器出口、包装环节、喂料环节、卸料环节等范围。
4.3废水主要检测生活区、循环水、余热发电冷凝水等范围。
5、一般规定5.1安全生产部(车间)在生产设备停机过程中、检修、启机计划中,必须制定好污染临时排放方案,尽量减少排放。
安全生产部职能人员实施监督检查。
5.2有关车间配合监测采样工作。
5.3技术动力部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制度,凡没有取得环境监测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单独上岗。
监测管理制度
监测管理制度监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监测工作的实施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制度。
它主要包括监测目标设定、监测计划制定、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等环节。
首先,监测管理制度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监测的领域确定所需要监测的目标,并将目标细化为可衡量的指标。
只有明确了监测的目标和指标,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后续的监测工作。
其次,监测管理制度需要制定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是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确定的一系列监测活动的安排。
监测计划需要明确监测的时间、地点、频率以及所需资源等,以确保监测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第三,监测管理制度需要规定监测数据的采集方式和流程。
监测数据的采集是监测工作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组织需要制定标准的采集方法,并确保监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数据采集。
此外,组织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以便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分析。
第四,监测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是监测管理的最终目的,它能够为组织提供决策和改进的依据。
组织需要利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报告。
报告应当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准确的表达,以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进行理解和使用。
最后,监测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监测工作的不断进行,组织需要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以分析监测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综上所述,监测管理制度是组织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
它通过明确监测目标和指标、制定监测计划、规定数据采集方式和流程、进行数据分析与报告以及定期评估和改进等环节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个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能够为组织提供可靠的监测结果,从而为决策和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监测单位管理制度
监测单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监测单位的管理制度,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监测工作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监测中心、实验室等单位。
第三条监测单位的管理应当严格遵循科学、公正、独立、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第四条监测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派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和工作经验的监测人员从事监测工作,并进行定期培训,保证监测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第五条监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第六条监测单位应当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监测单位应当建立标准化的监测流程,规范监测操作,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二章监测单位组织架构第八条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各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监测单位应当设立监测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管理监测工作的开展,履行相关职责。
第十条监测单位应当设置监测部门,负责具体的监测工作,包括监测计划编制、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等。
第十一条监测单位应当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监测单位应当设立技术支持部门,负责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
第十三条监测单位应当设立人事部门,负责监测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
第十四条监测单位应当设立财务部门,负责监测单位的经济管理,财务审计等工作。
第十五条监测单位应当设立安全保卫部门,负责监测单位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第三章监测工作流程第十六条监测单位应当根据监测需求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内容、监测目标、监测方法和监测周期等。
第十七条监测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监测计划,按照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流程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监测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我国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安全管理职责1. 单位领导负责组织、实施、监督监测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监测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
2. 监测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监测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监测安全工作,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3.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监测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监测安全管理工作。
三、监测安全管理内容1. 监测设备管理(1)监测设备应按照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选购、安装、调试和验收。
(2)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修,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 监测数据管理(1)监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上传至监测平台。
(2)监测数据应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3)监测数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严格保密。
3. 监测安全管理措施(1)加强监测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建立健全监测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监测操作规范、安全。
(3)加强监测设备的安全防护,防止设备损坏和意外事故。
(4)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四、监测安全责任追究1. 对违反监测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监测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对监测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监测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准。
监测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与权限1. 监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履行以下职责:(1)按照监测方案,准确、及时地采集监测数据;(2)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为决策提供依据;(4)参与监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5)参加监测相关培训和业务交流。
2. 监测人员享有以下权限:(1)对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2)对监测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维护和保养;(3)对监测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估;(4)对监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报告和整改。
三、任职条件1. 监测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相关专业学历或资格证书;(2)熟悉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4)身体健康,能适应监测工作要求。
2. 监测人员应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四、工作流程1. 监测人员应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现场监测、设备操作、数据采集等工作;2. 监测人员应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上传至监测系统,确保数据完整、准确;3. 监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形成监测报告;4. 监测人员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5. 监测人员应按照要求参加监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五、考核与奖惩1. 单位应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方面;2. 对考核优秀的监测人员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监测人员给予培训和指导;3. 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或违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监测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监测人员管理制度,旨在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我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监测管理制度大纲
监测管理制度大纲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完善监测管理制度,提高监测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监测管理制度遵循稳定、透明、公正、科学的原则,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进行监测活动管理,并对监测活动执行、监测数据采集、监测结果评定、监测设备和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第四条监测管理工作应当强化监测数据的保护,确保监测数据不受非法侵入和篡改,防止监测数据被篡改,泄露或滥用。
第五条进行监测管理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确保监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国家鼓励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监测设备的先进程度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监测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第二章监测活动执行第七条监测活动执行应当明确监测目的、内容、方法、要求和实施方案,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
第八条监测活动执行应当设立专门的监测小组进行具体实施,明确监测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第九条监测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监测计划进行实施,不得超越规定的监测范围和时间。
第十条监测人员在执行监测活动时,应当尊重监测对象和监测主体,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操作,不得违反规定进行任何行为。
第十一条监测活动执行期间,监测人员应当遵守职业操守和伦理规范,不得违背专业道德要求。
第三章监测数据采集第十二条监测数据采集应当依法纳入国家、社会或组织的监测系统中,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十三条监测数据采集应当严格按照监测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第十四条监测数据采集中使用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应当符合国家监测标准和规定,确保监测数据采集质量。
第十五条监测数据采集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监测数据采集过程中,监测人员应当认真、细致地记录监测过程和结果,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监测结果评定第十七条监测结果评定应当严格按照监测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监测结果客观、真实、可靠。
企业监测管理制度
企业监测管理制度一、定义企业监测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的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管理制度。
二、监测管理的目的1、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2、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3、实时掌握和管理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为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提供依据;4、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全面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信息,进行实施风险评估和控制;6、保证企业生产的环保合规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监测管理的内容1、设备运行数据监测:对生产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设备运行时间、温度、压力、振动等数据;2、现场环境监测:对生产现场的环境气体、温度、湿度、噪音等进行实时监测;3、人员安全监测:对生产现场人员安全进行监测,包括人员定位、呼叫系统等;4、环境监测: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等;5、清洁生产监测: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清洁生产监测;6、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控制措施;7、事故风险管理: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采取防范措施;8、环保合规性监测: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环保合规性监测。
四、监测管理的流程1、监测计划制定:确定监测的范围、内容、时长和频率;2、监测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工具;3、监测预警设定:设定监测异常报警阈值;4、监测执行:按照计划对相关环境进行监测;5、监测记录:做好监测记录和数据存档;6、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7、问题解决: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8、监测总结和改进:对监测过程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
五、监测管理的要求1、严格执行监测规程和操作流程;2、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监测数据存档和保密;4、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5、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6、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7、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
监测技术管理制度
监测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监测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技术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监测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1. 遵循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监测技术管理制度;2. 确保监测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监测条件的合理有效;3. 完善监测数据的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三、监测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1. 监测技术管理委员会:下设主任、副主任,成员包括监测技术专家、监测设备管理人员等;2. 监测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监测技术的研究、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数据的处理等工作;3. 监测技术人员:具有相关培训和证书的专业人员。
四、监测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1. 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1)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2)制定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确保使用过程合理;(3)建立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档案。
2. 监测技术人员的管理(1)培训监测技术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2)确保监测技术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监测工作;(3)建立监测技术人员的个人档案,追踪其工作情况和绩效。
3. 监测数据的处理(1)建立监测数据的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2)指定专人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3)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泄露和篡改。
4. 监测技术管理的绩效评估(1)制定监测技术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定期进行评估;(2)根据评估结果对监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3)建立奖惩制度,激励监测技术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水平。
五、监测技术管理的监督检查1. 定期对监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技术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
六、附件1. 监测技术管理制度流程图2. 监测技术管理规范3. 监测技术管理记录表格以上是关于监测技术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要求和措施,才能保证监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范文(4篇)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1. 本监测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和其他组织的环境监测活动。
2. 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和辐射环境等各个方面。
三、监测目标1. 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2. 监测环境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预警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
3. 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四、监测组织和职责分工1. 环境监测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
依法独立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2. 监测机构应在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和监测方法。
3. 监测机构应按照科学、严谨、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监测活动。
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4. 监测机构应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五、监测设备和仪器1. 监测机构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监测设备和仪器。
2. 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3.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购置、使用和维护应符合有关规定,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六、监测样品采集与分析1. 监测样品采集应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样品采集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采样过程要记录清楚并保留有关样品信息。
3. 样品分析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实验室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从样品接收、保存、处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七、监测数据处理与报告1. 监测数据应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并制定监测数据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价等。
监测的管理制度
监测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监测活动,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家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环境辐射监测等相关监测工作。
第三条监测管理应以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及时和综合为原则,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行现代化管理。
第四条环境监测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经济合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监测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监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对监测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协助解决。
第七条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泄露监测数据。
第八条监测部门应当及时公布监测数据,并接受社会、媒体和公众监督。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监测部门应设立监测管理机构,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第十条监测管理机构依据监测任务、技术要求、人员配置等制定管理计划,组织实施监测工作。
第十一条监测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监测技术人员、设备维护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
第十二条监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测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
第十三条监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十四条监测管理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监测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第十五条监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传输。
第十六条监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质量控制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十七条监测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八条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监测程序、监测设备、监测人员、监测数据等方面的管理。
第十九条监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化评价和分析。
监测管理制度
监测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监测管理制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环境监测、质量监测,还是安全监测,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有效进行。
本文将从监测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参考。
一、监测管理制度的定义监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规定和约束监测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程。
它通过明确监测流程、责任和要求,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管理体系,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监测管理制度的要点包括: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管理和运行规程、监测方法和标准、数据处理和质控、设备维护和校准、人员培训和考核等。
这些要点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监测管理体系,以指导监测工作的开展和管理。
二、监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监测管理制度在各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对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直接影响。
通过规范和约束监测流程、方法和标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和误差,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监测管理制度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可以更加高效地调配监测人员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另外,监测管理制度还有助于加强监测数据的监管和运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处理、质控和管理程序,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便于进行数据分析和使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实施监测管理制度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明确目标和需求。
根据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制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需求,为后续的制度制定和改进提供指导。
其次,制定制度和规程。
根据目标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监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这些制度和规程要具体、可操作,并且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然后,组织实施和培训。
将制定好的制度和规程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同时,要加强对监测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培训,提高其对制度和规程的认识和理解。
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监测工作,保障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监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等。
第三条监测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独立、隐蔽、连续、自动的原则。
第四条各监测机构应当成立监测质量管理机构,负责监测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各监测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规范,忠实履行监测职责,不得私自篡改监测数据,不得参与或利用监测结果从事违法活动。
第六条监测工作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第七条监测机构应当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监测机构应当建立监测数据、样品、装置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第二章监测工作流程管理第九条监测工作应当依据监测项目的要求,严格按照监测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
第十条监测机构应当制定监测工作计划,确定监测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第十一条监测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监测工作计划,如有变更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领导。
第十二条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停止监测工作,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监测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整理监测数据和报告,确保结果真实准确。
第十四条监测报告应当客观、准确、清晰、完整,遵循科学原则,不得歪曲事实。
第十五条监测报告应当及时提交相关部门或委托方,不得拖延。
第十六条监测机构应当对监测工作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监测工作流程。
第三章监测质量管理第十七条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
第十八条监测机构应当制定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质量管理程序和要求。
第十九条监测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对监测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
第二十条监测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二十一条监测机构应当建立监测结果复核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司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三篇
公司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三篇篇一:公司环境监测管理制度1.目的环境监测工作是检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反映环境管理水平的尺子。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区域内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等法律、法规中的有关的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制定本监测管理制度。
3.监测范围3.1监测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对公司内的各类环保治理设施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有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及时通知相关车间进行治理。
3.2监测人员负责对公司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源(点)及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定期监测。
3.3监测人员负责对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中有关污染治理设计制造完工后的达标验收监测工作。
3.4监测人员负责《排污申请登记表》中的污染物(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数据提供和《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提供工作。
3.5监测人员应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式提供各类报告的基础数据资料;负责环境保护的年报、季报、月报数据提供或填报工作。
4监测要求4.1废气监测4.1.1监测目的:检查废气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的烟(粉)尘浓度及废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排放标准;评价净化装置及污染防治设施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为环境管理与评价大气质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1.2监测内容:对公司所辖区域内废气治理设施污染物固定排放源(烟道、烟筒、排气筒等)进行监督性监测,也可根据生产过程污染物的变化以及环境管理的需要,适当扩大监测范围,确定污染物监测对象并对其进行监督性监测。
4.1.3对监测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安全防护:a、须取得省、市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环境监测证》,并严格按照“环境监测人员职责”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监测任务管理制度
监测任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监测任务的执行和管理,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监测任务管理的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监测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2、依据监测规程和相关标准,确定监测任务的计划安排。
3、合理分配监测人员,明确监测任务的责任与义务。
4、落实监测任务的实施过程,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和保密。
三、监测任务管理的程序1、监测任务的接收和分配(1)监测中心接到监测任务要求后,应当及时审查任务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确定任务的接收。
(2)监测中心应当依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合理分配监测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得到尽快、顺利的实施。
2、监测任务的计划安排(1)接到监测任务后,监测中心应当按照监测规程和相关标准,编制监测任务的计划安排,确保任务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2)监测任务的计划安排应当包括任务的时间安排、监测仪器设备的准备、人员的分配和任务执行的过程安排等。
3、监测任务的实施过程(1)监测任务的实施过程应当按照计划安排,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准确。
(2)监测人员应当遵守监测规程和相关标准,正确使用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监测数据的管理和保密(1)监测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的安全可靠。
(2)监测中心应当保障监测数据的保密性,对于有关监测数据应当严格控制,不得泄露给外部单位或个人。
四、监测任务管理的职责与利益1、监测任务的接收和分配(1)监测中心应当根据监测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合理安排监测人员的分配,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2)监测人员应当按照监测规程和相关标准,担负好自己的任务责任,保障监测任务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2、监测任务的计划安排(1)监测中心应当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合理安排监测任务的计划安排,确保任务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2)监测人员应当按照监测任务的计划安排,积极努力地完成任务,并及时向监测中心汇报完成情况。
监测监控管理制度
监测监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监测监控工作,提高监测监控管理水平,促进实施监测监控工作的科学、规范、有效进行,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从事监测监控工作的单位及个人。
三、监测监控管理职责1.上级单位负责下级单位的监测监控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下级单位按要求落实监测监控工作。
2.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监测监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3.各级监测监控机构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监测监控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保障和数据质量等工作。
四、监测监控管理措施1.明确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年度监测监控计划,实施全过程监督。
2.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程和方法,保证监测监控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及时性。
3.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监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监测监控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并不断完善监测监控工作的信息库,提高监测监控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五、监测监控管理程序1.监测监控计划的确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监测监控工作的年度计划,并报批后落实。
2.监测监控方案的制定各级监测监控机构负责结合监测监控工作的具体要求,组织编制本单位范围内监测监控方案。
方案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3.监测监控工作的实施监测监控机构根据监测监控计划和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监测监控工作,保证监测监控工作的及时、准确、可靠。
4.监测监控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监测监控机构对监测监控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建议。
5.监测监控数据和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监测监控机构按要求对监测监控数据进行整理、编写监测监控报告,并按要求进行管理和归档。
六、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1.主管部门负责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监测监控机构负责监测监控工作的实施和效果,对监测监控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3.监测监控工作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主管部门负责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1.主管部门负责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5篇)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的安全监测监控工作。
第三条安全监测监控工作是指对单位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潜在的安全风险,保障单位的安全生产。
第四条安全监测监控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和实施,设置相应的设备和系统,确保运行稳定可靠。
第五条安全监测监控工作应与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相衔接,确保安全工作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第六条本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安全监测监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改。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第七条设立安全监测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委员,具体职责如下:(一)组织制定和修改安全监测监控工作计划和制度。
(二)组织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选购、设置和改造,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可靠。
(三)组织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日常运维和维修,保持其正常运行。
(四)组织开展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测试和检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及时反馈和处理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发现的异常情况和隐患。
(六)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需要。
第八条安全监测监控工作应设置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二)负责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测试和检查。
(三)及时处理和报告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发现的异常情况。
(四)协助安全监测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工作。
第九条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监测监控工作,如信息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等,具体职责如下:(一)配合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配合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选购、设置和改造。
(三)协助安全监测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工作。
第三章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和系统要求第十条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应具备功能齐全、准确可靠、操作方便、数据存储完整等特点,能够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和监控。
定期监测管理制度
定期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管理,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制定本定期监测管理制度。
二、监测对象本监测管理制度适用于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监测。
三、监测内容1.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进度、成本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
2. 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出勤情况等。
3. 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等。
4. 对各项风险的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
四、监测方式1. 定期监测:每周对各项工作进行一次定期监测,每月对各项工作进行一次定期监测。
2. 不定期监测:随时对重大工作、紧急事件进行监测。
3. 突发监测:对重大事故、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监测方法1. 数据统计: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工作情况。
2. 现场检查:对各项工作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实际情况。
3. 审核资料:对各项资料进行审核,了解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4. 问卷调查: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5. 定期沟通:与各部门负责人、岗位主管进行定期沟通,了解工作情况。
6. 召开会议:召开工作会议,了解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
六、监测责任1. 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工作情况负责,对定期监测负责。
2. 监测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监测,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监测情况。
3. 各部门协同配合,互相监督,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监测结果1.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向上级汇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对工作成绩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成绩差的进行批评教育。
3.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八、监测的意义1.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和风险。
2. 通过监测,可以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5篇)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发生,使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准确有效地对井下各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监控,特制定本制度如下:一.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装备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58条的规定和AQ1029-____标准正确安装,特别是甲烷传感器的安装应具有瓦斯超限断电功能。
二.各煤矿每月至少一次把井下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布置图和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报局调度中心。
三.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一次。
特别是甲烷传感器每____天必须使用标准气体和空气调校一次。
四.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发生故障(如出现数字信号中断、分站信号中断、传感器掉线、传感器数据不准或传感器数据出现负值等现象)时,应及时进行处理,____小时处理不完的,立即上报局调度中心。
五.一周内不少于____次对井下各传感器用便携仪进行标校,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安全监测监控值班人员。
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调试完毕。
六、定期检验监测监控设备是否具有风电闭锁和甲烷断电功能。
特别是对甲烷传感器超限断电功能的测试,每____天必须测试一次。
使用标准气样或调节甲烷传感器模拟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和复电浓度,进行测试报警、断电、复电超值、断电范围、馈电状态。
同时检查断电后是否自动恢复送电。
瓦斯超限断电,严禁开关自动送电。
七.安全监控设备(包括分站)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一次。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监测设备,每七天必须调校一次,并有专职人员负责维护和收发,并做好有关记录。
八.安全监测监控设备铭牌的防爆标志是否符合要求,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必须是本安型或隔爆兼本安型或其他防爆复合型。
输入输出信号是否是本质安全型。
九.分站电源应按照防爆合格证的要求配接关联设备(传感器、断电器、开停等),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负荷侧。
监测管理制度
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机构内部监测工作的管理,提高监测效率和质量,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构内部所有监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监测、安全监测、质量监测等。
第三条机构监测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保密的原则,并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
第四条机构监测工作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合规性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五条机构应当建立监测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相关监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六条机构监测工作应当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报告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七条机构应当建立监测结果评估、应用和反馈机制,促进监测效果的及时、科学和有效应用。
第八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测工作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激励优秀监测人员,惩罚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机构应当加强对监测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章监测管理机构第十条机构应当建立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一条监测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监测管理制度和规范,并组织实施;(二)协调各部门的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三)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四)建立监测数据和报告的存档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五)组织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第十二条机构内部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负责监测工作,但监测管理部门对相关工作负有监督和指导责任。
第三章监测工作流程第十三条监测工作应当先期确定监测目标、对象和内容,制定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监测工作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监测工作应当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并将监测结果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第十六条监测工作应当建立监测结果的评估机制,对监测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稳定、可靠、正常运行,发挥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有效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一章监测人员的管理及要求
1、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煤矿安全规程》的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
2、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矿工不迟到听从领导安排。
3、系统维护人员要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培训机构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保质保量的完成当天安排的工作。
并及时向中心机房汇报工作情况。
否则扣除当班1/2分值。
5、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新井值班人员远离电话时要向中心机房汇,否则扣除当班1/4分值。
6、当传感器及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
值班人员要及时修理和采取措施。
不得推脱和延误时间。
不得推迟到下一班。
否则扣除当班工资。
8、当维修人员发现有危及安全监控及传感器正常运行时,要及时向中心机房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否则扣除当班分值。
9、新井值班人员要保持机房、修理房卫生清洁、整齐。
看护好工具、电缆、材料,防止丢失,否则按原值赔偿。
第二章监测设备维护及机电防爆
1、监测设备下井前,要通电对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做细致的调整和观察、测试。
2、检查防爆外壳内外有无锈皮、油漆脱落及锈蚀严重现象,有此情况不得下井使用。
清理设备内腔的粉尘和杂物。
整理接线腔和内部电器元件及连接线,要求完好齐全,各插件接触良好,各紧固件应齐全、完整、可靠、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一致,。
检查设备绝缘程度。
3、井下分站应安装在便于观察、调试、检修、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地点,禁止安装在回风巷道内。
传感器必须垂直吊挂在巷道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
无滴水、便于观察地点。
4、监测电缆的敷设必须平直、整齐美观。
于动力电缆的距离保持0.1米的距离,悬挂点间距不得大于3米,中间不允许盘圈和盘“8”字型。
如果被职能科室发现,每人次罚款50,造成不良影响罚款100元。
5、电缆的连接要按规定使用接线盒、或环氧树脂及冷补胶。
冷补要符合有关规定,接线盒内电缆芯线要整齐、绝缘可靠,接触良好。
各电缆及插头与设备、分站连接要牢固。
如果被职能科室发现,每人次罚款50,造成不良影响罚款100元。
6、每周二、周四检查时,检查分站、电源箱、接线盒的喇叭嘴是否松动、或亲嘴(保留3~5丝扣)。
密封圈与电缆间隙过大不符合规定,或缺少压紧圈。
闲置不用的喇叭嘴要检查是否松动、
亲嘴,应该用密封圈、挡板、压紧圈,依次安装封堵。
检查螺丝是否松动、缺少弹簧垫和平垫、或弹簧垫失弹(更换)。
如果被职能科室发现,每人次罚款50,造成不良影响罚款100元。
7、接线腔内进线护套长度为5~15毫米。
压线牢固不松动。
如果被职能科室发现,每人次罚款50,造成不良影响罚款100元。
8、检查传感器插头是否牢固无松动,电缆有无挤扁受损、破皮。
9、巡检时经常用便携式瓦斯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显示数据进行对照。
当两者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要及时更换传感器。
监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