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创研究】新常态下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探讨
研究县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如同解读县域旅游发展的DNA。从判断县域旅游经济的内在驱动因素、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等,提炼模式经验,进而明确县域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
模式一:资源驱动型:名山名水映衬下的县域旅游基营
此类型县域旅游发展起步较早,依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绝对优势,塑造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力,带动旅游产品的建设。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这些传统的热门旅游县也面临新变化。游客的消费方式从单纯的资源观光游向休闲体验游转变,产品更新慢、重游率低、服务配套设施更新慢,成为资源驱动型旅游县在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提升、重塑顶级资源的驱动因素,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构建“1+N”的产品组合与更新,在引客要素充沛的基础上,做足留客要素,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这类县域旅游发展的突破路径。
模式二:交通区位依托型:交通过境地,旅游集散地
此类县域旅游的发展,依托于交通条件的变化,客观上成为大量客源的集散地,而并非因为旅游资源或产品的更新而形成的游客集聚。因此,这一类型的县域旅游在发展初期,往往呈现出“交通过境地”的处境。随着过境人群的集聚,催生了休闲服务类业态的集聚,最初的旅游产业集聚也以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配套型业态为主,单纯的交通过境地发展成为短暂停留地。由于重大交通枢纽等条件并非单一县域所能控制,除了积极争取外部交通枢纽在县域内的落地,更需要做好与交通枢纽之间的接驳交通,解决从枢纽到景区“1公里”的畅行问题。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模式三:市场(资本)驱动型:依托市场客源地需求外溢,近程常态化的休闲目的地此类县域旅游发展,虽无交通枢纽形成人气集聚,也无排他性的资源优势大,但坐拥巨大规模的市场客源地,是此类县域旅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例如常州依托长三角市场需求,打造以“常州恐龙园、春秋淹城、嬉戏谷”等三个大型旅游项目,成为中国主题公园之城。成都温江以“国色天香”为引擎,带动旅游业整体提升。
此类型县域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客源市场形成对本县常态化的休闲习惯。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产品和业态,实现“常来常新”;第二,优化交通通达性,在提升自助游便捷性的同时,注重发展旅游公共交通和专线;第三,与周边县域从单纯竞争到区域协作,差异产品定位,联动区域交通体系,实现市场共享,旅游共赢。
模式四:特色产业驱动型:产业优势转化为旅游吸引力,转变产业增长方式
此类型县域旅游经济,以某一特色产业门类为基础,以产业链延伸发展旅游,提升产业附加价值。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此类型产业旅游的发展,本质上是通过旅游实现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旅游为媒介,集合产品展销、商贸洽谈、产业创意创新等,从单纯的产品收益变为产业链收益。如浙江海宁,从传统的皮革作坊加工,变为以“皮装设计、皮革生产、皮草商贸”为产业特色,打造以旅游休闲购物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群。
模式五:大旅游目的地二次分配型:捆绑顶级目的地,虹吸效应,错位发展
此类型县域旅游目的地,多分布于知名的大旅游目的地周边。以桂林为例,恭城县位于阳朔周边1小时车程内,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桂林-阳朔-恭城一体化进程加速,恭城成为桂林旅游的二次分配地。此类型的县域旅游经济,核心是争取“分流、截流”大旅游目的地
客源,以及争取专项人群的青睐。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发展差异化极强的旅游产品,与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体验形成互补,提升“游”的品质;第二,积极争取衔接大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枢纽/站点落地,并发展中短途旅游、开通专线,缩短“旅”的时间;第三,加强区域合作,联合营销,在大旅游目的地市场形成“从彼到此”的联游认知。
模式六:全域旅游协作型:全域旅游共建,升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此类型县域旅游并不是最初的发展阶段,是在经历了资源、市场、区位等驱动力之后,旅游吸引力已经取决于能否具备完善的服务配套,是否具有清晰的品牌认知。以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打造全域旅游整体意境形象,统筹协作、推行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和保障体系。例如江西婺源以打造“最美乡村”为目标,重组景点资源,打造5个4A景区;浙江安吉打造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建设县域旅游目的地系统,实现县域数十个旅游项目、数百亿规模的旅游投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