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中国国土整治课件

高三地理中国国土整治课件
1、荒漠化原因: 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干旱,蒸发量大; 1)自然原因: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②植被稀少 ③沙质沉积物多 ①过度放牧 2)人为原因: ②过度樵采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工、矿、交通建设
2、荒漠化整治措施: 荒漠化整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 ②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防护林;禁止 措施: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③因地制宜实施工程固沙;沙障固沙;生物固沙等 恢复自然植被。(胡杨林、沙拐枣等耐旱植物)
不利影响 主要在库区
1.水库将淹没土地、耕地及部 分文物古迹; 2. 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 染等问题; 3.水库诱发地震、滑坡 4.库区泥沙淤积加重 5.影响三峡的自然景观 6.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 生存环境 7.水库增加蚊虫孽生,影响人 群健康
举例
简要分析阿斯旺大坝建设的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40º N
35º N
34º N
33º N 105º E 110º E 115º E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沟谷发育;沟谷纵横;千沟万壑
1、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1)自然原因: ②夏季多暴雨; ③植被覆盖率较低 ①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 2)人为原因: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毁林 开荒
薪柴 匮乏
砍林 取薪
植 被 破 坏
水 土 流 失
降水变率大
气 候 地 形
地形起伏大
生态建设措施: ( 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
①大力发展小水电站
②大力发展沼气和营造薪炭林
③进行炉灶的技术改革
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8环境问题与国土整治 精品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8环境问题与国土整治 精品

【专题八】环境问题与国土整治【考情分析】本专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

因此,在本专题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除加强主干知识与思维方法的整合外,还要注意密切联系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2.加强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复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具体可利用中国国土整治中有关生态破坏及整治的案例进行。

3.对本专题中能够体现地理科学研究时代性的课题,如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环境问题与外交、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等有关事例,要让学生注意搜集有关事例材料,并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的特征、成因、分布、联系和变化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诠释。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区域地理内容越来越突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考试的形式由区域内容的填充和填图为主,转变成区域综合分析为主,特别是分析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对区域生产与生活进行评价、探寻区域发展的最优化模式等尤为重要。

【知识交汇】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运用综合思维、立障设疑,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内圆和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代表什么?(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⑵箭头①、②的含义是怎样的?(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⑶箭头③、④代表什么?(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⑷箭头⑤、⑥表示什么含义?(指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速度,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⑸箭头⑦、⑧表示什么意思?(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国土整治).docx

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国土整治).docx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一、位置(简图)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二、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廿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三、自然条件1、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髙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2、河流:黃河、海河、辽河、黑龙江、松花江等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A、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显著,一方面夏季高温多雨,南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另一方面,受季风强弱和进退的影响, 旱涝灾害频繁,同时冬季寒冷干燥,生长期短,多寒潮严重影响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B、地形: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多沼泽,北部冇冻土;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缓斜平原,中部为冲积低平原,东部渤海沿岸。

由于受地形变化的影响,各部分排水性能、土地盐碱化、旱涝危害的程度不同,使农作物产量出现了明显的分异。

其基本特征是西部高产,东中部地区低产。

黃土高原,土质疏松,宜立性强,地表梢•被保护差,水上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最大。

四、农业1、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人豆、髙粱、甜菜——(中温带为主,一-年一熟)黄土高原:谷子、苹果、枣一(暖温带,一年两熟)华北平原:冬小麦、花生、棉花、苹果、梨——(暖温带,一年两熟)限制因索:水源不足——措施:发展节水农业2、主婆问题:东北平原:低温冷害、水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多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复习: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比较和同点:坡度大、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不同点:降水量、土壤性质、流失程度、危害3、森林宝库:东北林区一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4、温带果园:辽东丘陵、山东丘陵:苹果、梨此外,还有柿子、板栗(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东北水稻种植的区位优势自然区位因索:①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②地处平原,黑土广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索:④地广人稀,工业发达,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⑤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带,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⑥铁路和水运网络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五、矿产丰富北方煤、铁、石汕、海盐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高考地理大二轮新课件第部分专题区域整治

高考地理大二轮新课件第部分专题区域整治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条件优越;乡村基 础设施落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水平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 满足群众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产业振兴
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
组织振兴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建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 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生态工程技术
采用生物、生态和工程技术手段 ,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
建。
植被恢复技术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恢 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
水土保持技术
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治理 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建立自然保护区
划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 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0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 推动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 设施向农村延伸。
01
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城乡二 元结构体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自由 流动和平等交换。
05
03
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 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 平。
04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 权重
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遥感监测等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等处理,以便于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区域整治效 果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北京四中撰稿教师:刘刚审稿教师:李京燕编辑:曲绍伟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本部分主要高考考点与重点内容总结(一)国土整治工程1. 概念(教材18页)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包括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国土管理等。

2. 我国国土整治特点—难度大△我国国土整治的背景P18,3个(也是基本国情)3. 我国国土整治原则—因地制宜、分层进行4. 国土整治工程全国范围(跨区域的案例:—大江大河治理(防洪体系——中上游、中下游)—跨流域调水;保土—防护林工程(图P19)开发国土资源—海洋资源开发补:防护林工程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着手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

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的主要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和台风、盐碱区。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总面积40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42%。

这里是我国沙漠戈壁集中分布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防护林对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振兴地区经济有重要意义。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为综合治理江河而首次实施的大规模林业生态工程。

这是关系到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国土安危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以海岸线为主线,区别不同的海岸地貌类型,建立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的防护林体系。

该防护林体系是我国经济重点地区,以防风与保护农田为主,绿化万里海疆,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是以县、市为单位,以农田防护网为主体,建设以防护林带、农林间作、田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5、国土整治的目的——区域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要因区域资源优势、限制因素采取措施(二)国土整治的先进手段—三S技术:RS 遥感GIS 地理信息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三者互相关系?P21主要环节P22三个组成部分P24RS 遥感(人视力的延伸)GIS 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延伸)提供信息数据源处理数据——空间分析——表达GPS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范围内的导航二、例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201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学案【学法导航】一、如何分析河流的水能价值和航运价值(1)水能价值: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方面。

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上游、下游进行。

例如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其影响有(1)积极的影响:①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利用效益。

②利用水电又减少了“三废”的排放。

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

(2)消极的影响:①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

②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

③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专题综合】3.材料一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自汉代以来珠江流城性的洪灾发生了40多次,近百年发生的较大洪水灾害就8次。

洪水出现的机率日渐增大,洪灾造成的损失也随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日益加重.材料二长期以来,广东与周边及珠江上游的8个省区(福建、海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在交通运输、物资交流、能源开发,科研技术及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时期以来,广东与入省区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超过8000个,协议金额累计达到5500亿元.(1)从气候和水系特征两方面分析珠江洪水多发的原因。

|网](2)我国重大工程之一的西电东送南线工程分布在该区,在线路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有哪些?(3)在A、B两省区间的南昆铁路的建设,对图示地区的资源开发和调配有哪些积极意义。

4.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教师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教师版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地貌景观分布图(右图),回答1-2题。

1.关于西北地区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C)A.图中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B.该地盛行东北风C.这种地貌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危害是沙漠化D.治理的措施是引水灌溉2.图示景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和一系列“前兆”。

下列选项中不属该景观发育“前兆”的是(C )A.地表反射率增加B.主要动物物种丧失C.土壤紧实度下降D.植被覆盖率下降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3-4题。

3.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C)A.发电B.航运C.防洪D.灌溉4.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季雨林为主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5-6题。

5.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6.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B)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聚的速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下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C)A.该铁路主要运输华北石油至陕北地区B.修建该铁路的最大的自然障碍是沙化和盐碱问题C.该铁路沿线近几年春季时有沙尘暴发生D.该铁路穿越了两条南北干线铁路8.该铁路经过的地区基本没有(B )A.水土流失问题B.大范围荒漠化现象C.大面积的中低产田D.比较频繁的水旱灾害“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

高中地理国土整治

高中地理国土整治

河北卢龙县中学刘彬东南丘陵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1.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及原因季节:汛期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原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夏季;②夏秋季节多台风,带来丰富的降水2.红壤特点及改良措施酸—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瘦—①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②增施矿质肥料如:氮、磷、钾粘—在土壤中掺入砂子3.农业低产的原因:①红壤广布,呈现酸、瘦、粘特征;②丘陵地形,人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土壤肥力;4.国土整治措施:①封山育林,保持水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②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问题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建立稳产、高产农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5.山区农民为获得生活用源,过度樵采,是形成山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解决农民的生活用能问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①开源:Ⅰ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Ⅱ营造速生薪炭林;Ⅲ发展沼气②截流:进行炉灶的革新,节省燃料华北平原区—黄淮海平原1.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②多大风天气③降水少◆人文原因:④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大⑤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华北地区夏涝的原因:①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3.影响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性因素:旱涝、盐碱、风沙4.低洼地的治理因洼制宜,“鱼塘---台田”的治理模式5.水盐运动特征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返盐:旱季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在地表积累淋盐: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6.盐碱地的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配套技术(如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覆盖),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西北地区1.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降水: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道达,降水越来越少植被更替: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荒漠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作用3.容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垦区、草原牧区、绿洲边缘、山麓冲积扇,这些地方:Ⅰ有适合人类生活生产的地形、水源、土壤条件Ⅱ处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失调,形成土地的荒漠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3讲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3讲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点来看输沙量变化率是高于径流量的; D,选取 1950~1960 年这一时间段便可发现高径流量年份与
高输沙量年份并不是一一对应。
高频考点突破
第3讲
(2)比较 1984 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 B)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本 专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第3讲
高频考点突破 (2)河流的治理措施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第3讲
高频考点突破 (3)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如下图:
第3讲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4)内河航运价值分析 ①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 地形状况。 ②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考虑经济腹地的面积、经济腹地内人 口、城市的多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条件 和 交 通 条
离铁矿区近,水 通较便利,市场广

源丰富

高频考点突破
第3讲
煤炭开采成本提
市场竞争、
高,煤炭能源地位 生产结构单一,煤
存在 经济效益、
下降,世界性钢铁 炭运力不足,环境
问题 运输压力、
过剩,传统产业衰 问题突出
本 专
环境问题 落,环境问题明显
题 栏
综合利用, 改造传统产业,大 扩大煤炭开采量,
【基础必备】
1.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
本 专
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题 栏
项目 考虑因素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目 开 关
地理位置优越、 煤炭储量丰富,开 区域资源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总结-------农业专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总结-------农业专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农业专题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明考向: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经营模式及分布规律。

2.类似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的分析,如我国季风水田农业与日本季风水田农业的异同点等。

析考点:1.知识关联(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农业生产特点)→区位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我国主要农业区(分布、主要农作物)→区位条件分析评价(有利、不利条件)→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2.易错点:(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2)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区位条件主要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等。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主要区位条件是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等。

(3)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如西北地区的水稻生产。

(4)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考向1 农业地域类型(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第3题。

高三国土整治之东北农林基地

高三国土整治之东北农林基地

林区经济 效益低 木材外运 导致运输 紧张
发展果园林业 和柞蚕生产, 加强林业基地 建设
综 合 开 发 的 措 施
课堂练习
1.一般情况下,河流 R( D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城市 P 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 基地是( B )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 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B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红松、紫椴
东北平原西部风沙干旱区,森林稀少,风 沙危害严重
白桦林
2、开发现状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面积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4) *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 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发达, 其中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长白山三大林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 材基地和木材调出省。
B、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农业基地的发展方向) 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 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 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林业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1、森林资源的分布
林 区 自然条件及森林类型 优势树种
兴安落叶松 红松、水曲 柳 纬度高、气温低,只适宜耐 大兴安岭林区 寒树种生长,属寒温带针叶 林区 小兴安岭林区 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 适于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 长白山林区 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 防护林带
第八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 125°E 地理背景

高三国土整治之中、低产田治理

高三国土整治之中、低产田治理
均温 降水 量
-3.2 3.3 -0.7 7.3 6.4 9.1 13.7 43.2 21.2 33.3 26.0 54.5 27.3 26.3 20.6 14.4 26.2 6.3 26.0 -o.7 3.5
247.3 166.8 48.9
1)山东禹城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是哪几个月? 山东禹城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是哪几个月? 春季) 3、4、5(春季) 2)山东禹城最高气温月和最低气温月的气温相差多少度? 山东禹城最高气温月和最低气温月的气温相差多少度? 气温年较差可达30.5℃ 气温年较差可达30.5℃ 3)降水量大于150mm的月份是哪几个月? 降水量大于150mm的月份是哪几个月? 150mm的月份是哪几个月 7、8两个月
CD (2)D地农田改造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农田改造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兴修水利, A.兴修水利,大水漫灌 B.扩大耐盐碱作物种植面积 合理排灌, C.合理排灌,调节水盐运动 利用生物技术, D.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田生态环境 地进行农田改造有何重大经济意义? (3)对D地进行农田改造有何重大经济意义? 要加快D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要加快D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除了采取农 田改造措施外,该地区还需采取哪些举措? 田改造措施外,该地区还需采取哪些举措?
选择覆盖物 营造防护林带 抑制水分 果与椿棉间作 蒸发返盐 抑制耕作层 盐分含量 巩固水盐 调节效果
反馈练习
1、黄淮海鱼塘-台田模式与珠江三角洲的蔗基鱼塘和桑 黄淮海鱼塘- 基鱼塘具有的共同点是( 基鱼塘具有的共同点是( C ) A.治理风沙地 B.治理盐碱地 A.治理风沙地 B.治理盐碱地 C.发展立体农业 D.两地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C.发展立体农业 D.两地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规律是( 2、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规律是( C ) A.春秋返盐 春秋返盐, B.春秋淋盐 春秋淋盐, A.春秋返盐,冬夏淋盐 B.春秋淋盐,冬夏返盐 C.春秋返盐 春秋返盐, D.春旱返盐 春旱返盐, C.春秋返盐,7、8月淋盐 D.春旱返盐,夏雨淋盐 黄淮海平原涝洼盐碱地之所以开发潜力较大, 3、黄淮海平原涝洼盐碱地之所以开发潜力较大,是因 为这部分土地:( 为这部分土地:( A ) ①分布集中 ②水土资源丰富 ③盐碱化程度小 ④养育着大量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知识梳理]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1.三、农业生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的一般规律1. 季节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2. 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1)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2)三大粮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六、我国的农业国土整治(一)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1)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

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化比重在全国最大。

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林业的现状与问题现状: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才供应基地,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问题:采育失调。

采伐大于更高,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2)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

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积极营造人工林。

从长远看,营林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和平的根本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

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从事采集、养殖、载培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是林区人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作蚕生产等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二)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

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

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黄滩海平原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黄淮海平原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辛店洼为例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治理: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形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

旱季,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

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

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加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过程。

因此,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主法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等(三)山区与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出现了明显矛盾大量非耕地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生物资源:口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热等最难改造的生产条件并不存在根本缺陷,但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

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一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

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其一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其二,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业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三,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综合开发有利于低山丘陵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②走立体农业之路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

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的林果生产,又能带动当前即或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标。

③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通过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的加工,大大提高农民收(2)生态建设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是重要原因,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

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典型例题]例1、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解析:由于可以通过读坐标图进行分析来完成,所以该题的难度中等。

关键是要善于从坐标图中进行分析,如城郊的粮食生产不会有“0”起点,蔬菜生产不会完全平稳,近几年蔬菜生产也不是下降的趋势。

有了这些分析,正确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答案:B例2、下图中各地段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A. 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B. ①果园②林地③耕地C.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 D. ①林地②村落③耕地解析:小区域的土地利用是地理中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之一。

该题就是考核考生对这种有直接应用意义的人文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

答案:D例3、农业区位对自然因素的利用与改造 , 正确的是A. 改良耕作制度 , 培育良种一一我国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黄淮平原B. 改造温度、调节湿度一一在冰岛能种出热带瓜果、蔬菜C. 改造地形一一所有的山坡修筑成梯田D. 对降水的调节一一修建水利工程解析: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 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 , 通过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 如双季稻的播种范围北移。

根据经济技术条件 , 可以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 如玻璃温室内可种热带作物。

但本题中所给的选项中第一题双季稻推广播种到了江淮平原而非黄淮平原 ; 修筑梯田尽管是对地形因素的改造 , 但较陡的山坡不宜修梯田 , 否则 , 易造成水土流失 , 诱发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所以在这类地区应仍以发展林业和草山坡为主。

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 , 终年能有新鲜的热带瓜果蔬菜等供应 , 主要得益于利用地热资源建起的玻璃温室。

答案:BD[能力训练]1、下列各项活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属于加大科技投入的是:(A)培育良种(B)扩大耕地面积(C)改革耕作方式(D)改进灌溉技术2、下列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密集农业但不属于商品农业的是:(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热带作物种植园(D)亚洲的水稻种植业3、1999年我国农业产值结构数据:农业57%,林业4%,牧业29%,渔业10%,这种农业分类的依据是:(A)按生产对象分类(B)按投入多少分类(C)按产品用途分类(D)按生产条件分类4、浙江杭州的龙井茶闻名于世,影响这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市场5、现在,我国北方冬季也能吃上从南方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的各种蔬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