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需要记住的作者和诗歌:郭沫若:《凤凰涅檠》《炉中煤》《天狗》《天上的市街》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冰心:《春水》《繁星》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雪花的快乐》李金发:《弃妇》冯至:《我是一条小河》一、二十年代新诗概述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1. 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 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

胡适1、胡适的理论:“作诗如作文”2、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由胡适创作,于1920年出版。

3、尝试集的内容:反封建、反军阀、倡自由、尚进取、人道主义4、尝试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

对打破旧体诗的束缚,创造成自由体白话新诗做出了积极贡献。

前期新月诗派新诗格律化主张(浪漫主义)名词解释: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

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流派特征:1. 追求均齐的诗的形式---建筑美如: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等2. 追求押韵方式的多样化----音乐美《死水》二、四押韵,每节换韵。

3. 注意诗的词藻色彩,从而创造出诗的画面---绘画美《死水》色彩绚丽,富于表现力,以美写丑,创造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意境。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一)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 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4,解放区文艺运动: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文学革命的兴起: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新青年》:创刊时间为1915年,主编为陈独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二者相辅相成。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
命;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鲁迅:《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发表于《新青年》。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

这些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重点笔记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朱栋霖版)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19.1921.7创造社成立.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26.1920.3胡适诗集《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27.1918.5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同年7月他又发表了《窗纸》,《无聊》中国最早的散文诗.28.1920年陈衡哲(女)发表《小雨点》——中国最早的童话小说.29.1919.3《终身大事》(胡适)发表于《新青年》.30.1918.5钱玄同发表最早也是《新青年》最早的一篇白话"随感录".31."鲁迅"是他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32.1903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译述小说《斯巴达之魂》.33.1908年鲁迅,周作人合译了《域外小说集》(最早用直译方式).34.1909年鲁迅创作自己第一篇小说《怀旧》.35.《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1921.12—1922.2《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36.1923年的《稻草人》是我国最早的童话集.37.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38.1922年《冲积期化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长篇小说.39.1921.8〈女神〉出版,共56首,大多作于1919~1920.40.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等在北京成立"新月诗社",以1926年4月〈诗镌〉的创办为标志,新格律诗派即"新月诗派"开始形成.41.1925年李金发第一部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主义走向实践.42.1934年10月周扬在〈国防文学〉中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43.1936.6.7中国文艺家协会在上海成立.44.〈倪涣之〉是叶圣陶惟一的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优秀长篇,写于1928年,初载〈教育杂志〉1929.8由开明书店出版.45.1930.3七剧团联合成立"上海剧团联合化"8.1改称"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改为"左翼戏剧家联盟".46.1932.9中国诗歌会成立于上海.基本知识点(选择题)1, 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 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4, 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5, 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6, 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7, 《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8, 《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 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11, 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3, 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14,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 15, 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16, 胡适于1919年3月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步刊载于正是刊物的话剧创作.17, 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18, 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这是现在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19, 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20,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 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21,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22,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主要发起人:沈雁冰(矛盾),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其机关刊物主要是革新后的《小说月报》.23, 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24,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25, 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26, 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新诗要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27, 语丝社的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鱼塘,钱玄同,孙伏元,俞平伯等.28, 沉钟社,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代表作家有: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29,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30,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31, 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32,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代表诗人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33, 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名词解释1, 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2, 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4, 解放区文艺运动: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7,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8,街头诗运动: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认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笔记可以打印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笔记可以打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主张,有其革命的一面,但也有其保守的一面。

那就是革其精神而不革其形式。

显示出革命终不彻底的一面。

“新文体”——是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发表政论时创造的一种新文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第四版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第四版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第四版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第四版的笔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
1.文学思潮与运动: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思潮和运动,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等。

可以记录各个思潮和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文学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作品与作家: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了解他们的生平、创作历程和主要作品,分析其文学风格和特点。

3.文学批评与理论:这一部分涉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发展。

可以记录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的思想观点方法论等,以及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4.文学与社会文化:这一部分主要关注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可以记录一些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件、思潮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对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影响。

5.文学史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分析。

可以选择-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如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等,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其对文学史研究的影响。

在整理笔记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文字描述.表格、图表等,
以便更好地记录和总结知识。

同时,可以结合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整理成笔记形式,方便后续复习和巩固。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_部分1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_部分1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一、鲁迅《呐喊》的主题——对封建传统的批判1.《怀旧》——对《呐喊》的铺垫(不是《呐喊》的文章)寓庄于谐,在趣味笔触里透视人性,表现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延续了一千多年后的一片夕阳残景。

传闻土匪来临,私塾先生为代表的乡绅阶级打算实行“中庸”,对匪迎合,匪退则贿赂官府,苟且偷安,姨太太们拿逃难作春游,乡民则愚忠而贪财。

由早先的文言小说《怀旧》,鲁迅的特质已然呈现,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杰作。

2.《狂人日记》——对《呐喊》总主题的深刻揭示《狂》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运用象征手法,以日记体、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内心独白向封建礼教发起最猛烈的袭击,指出礼教吃人的思想。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3.《风波》——被辱者与被损害者的形象《风波》作者以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中国江南小镇及乡土人物的风味神情,着力表现一场风波——皇帝做了龙庭,给七斤及七斤家人带来的恐慌,表明辛亥革命的民主观念距离广大的劳苦大众还非常遥远。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展现了鲁迅作品的简凝之美。

4、《孤独者》——觉醒者的悲哀《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被社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摧毁的。

魏连殳被当时的社会视为“异类”,最终连工作也找不到,穷困潦倒后则像孔乙己一样被周围的社会所冷落、歧视。

他不甘于这种被冷落和被歧视的地位,他要向整个社会进行报复。

但这种报复也正是他的失败,他不得不屈服于周围社会的价值观念,以“上等人”的姿态驱使、玩弄那些“下等人”。

《孤独者》表现了一个留洋知识者归国后的人生窘境,他躬行于自己以前所反对的东西,拒绝和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已经真的失败——然而他胜利了。

二、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一个专门性社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以“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以改革之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活动阵地,将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社会功用诉求与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密切结合,为“人的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功绩。

三、叶圣陶在作品《倪焕之》中所表达出的救国理想的幻灭《倪焕之》是叶圣陶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早期长篇小说创作中较为成熟的一部。

小说主人公倪焕之是一个怀抱高远理想的知识分子,辛亥革命之后,已经成为小学教员的倪焕之一面与志同道合的同事蒋冰之联手推行新教育实验,一面与思想新派的女性金佩璋自由恋爱,着手建立理想家庭。

不久,严酷的现实很快打破了他的理想,新教育实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而举步维艰,勉力建立起来的新式家庭更是差强人意。

金佩璋逐渐失去新女性的朝气而变成了沉湎于家庭琐事的传统女性,倪焕之不免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幻灭和悲哀。

五四运动的爆发重新点燃了倪焕之的热情,他在王乐山的影响下投身革命,希望在工农运动的洪流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好景不长,大革命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白色恐怖使倪焕之重新陷入痛苦,最终由于沉溺烈酒而不治身亡。

小说把主人公倪焕之安放在急剧动荡的时代变迁之中,通过他革新教育、改造家庭和社会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至大革命期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

是20年代北方频繁的政权更迭情况在文学上的表达,怀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被现实所打击,教育救国理想的破灭,渐渐走向现实。

四、新月诗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源于胡适、徐志摩、闻一多。

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了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他们以反对“感伤主义”和“伪浪漫主义”为旗帜,其观点突出体现在闻一多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上(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

(一)闻一多——诗人、学者与斗士1.赴美留学过,1925年归国,是新格律诗的主要倡导者,非常重视新诗的社会价值,推崇《女神》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为人血性、刚烈,对传统文化深爱着。

2.第一部诗集《红烛》:赤子之情多写于归国前,表现淳朴的爱国理想,代表作《剑匣》p161.3.第二部诗集《死水》:多写于诗人回国之后,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4.《七子之歌》对“七子”的不同想象意味(1)澳门:已失300年,被掠去肉体,但内心依存,中华文化的血脉还没有断。

(2)香港:“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3)台湾:美丽动人,“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与祖国母亲根深相连,“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4)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5)威海卫:“中华最古的海”,圣人丘陵,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5. 《忆菊》重阳忆菊,排比铺叙,采用赋的手法,通过表现菊的清雅柔嫩坚贞,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之情,诗歌情感炙热,真切,强烈。

(1)盛放、摆设:清雅、铺排。

(2)鸡爪菊、绣球菊、江西腊(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白菊(如同美人底蜷着的手爪,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栗)。

(3)“霭霭的淡烟笼着的菊花,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柔嫩、坚贞。

(4)“那东方底诗魂陶元亮,不是你的灵魂底化身罢?”表达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诗人热爱清雅、飘逸、坚贞的菊花,鄙弃热郁的“蔷薇”和微贱的“紫罗兰”,对骚人逸世的追求,诗尾卒章显志,赞美祖国的花,赞美如花的祖国。

(二)徐志摩1.生平: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转赴英国剑桥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1926年4月曾任北京晨报《诗镌》主编。

2.特点:热烈地追求爱与美,痛恨资本主义制度,热爱自然,主张从自然中汲取力量,作品音韵和谐,轻柔,富有乐律美。

3.《沙扬娜拉》——揭示某种人生哲理而又给人美感。

4.《再别康桥》——意境、音韵与结构之美。

P164五、周作人与《语丝》杂志(一)语丝社1.地位:(1)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创作为主的作家群体。

(2)《语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

2. 活动阵地:《语丝》周刊3. 主张:提倡自由,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风采: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

5.创作方向:(1)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锐利、泼辣的杂文。

(2)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冲淡的小品散文。

6.其小品散文思想风采和艺术风格的代表——周作人(二)周作人:批判与建设,其散文缜密有力1.国粹与欧化——立场:欧化(1)“欢迎欧化是喜得一种新空气,可以供我们的享用,造成新的活力,并不是注射到血管里去,就替代血液只用。

”(2)古文“无性的文化”大而深,缺乏感情。

2. 平民与贵族——追求平民“平民的精神可以说是叔本华所说的求生意志,贵族的精神便是尼采所说的求胜意志了。

前者是要求有限的平凡的存在,后者是要求无限的超越的发展。

”3.推崇童真与神话“我幼年时所最喜欢的是《镜花缘》——对于神异故事之原始的要求,长在我们的血脉里,所以《山海经》、《十洲记》、《博物志》之类千余年前的著作,仍在人们的记忆里。

”4.“梦想的精神”:梦想是永远不死的5.“合理地禁欲”:(1)“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唯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结婚的爱》(2)“爱是移动的”,“爱是给予,不是酬报。

”——《爱的创作》(对爱的态度)6. 坚持个性:“择其善而顾之之”“倘若用了什么名义,强迫人牺牲了个性去侍奉白痴的社会——美其名曰迎合社会心理——那简直是借了伦常之名强人忠君,借了国家之名强人战争了。

”六、《骆驼祥子》中祥子进城之后的人生悲剧祥子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奢望,他只是期待着凭自己的力气安分守己地挣一口饭吃,他希望在这个社会上平平安安地活着。

他身强力壮、勤劳节俭,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不招谁惹谁,然而那罪恶的世道却偏偏来招他惹他,把他欺凌到除了出卖良知与灵魂就别无选择的可悲境地。

他的悲剧是双重的,第一是外在的,即在与贫穷作战中,他败得相当惨,而第二重则是内在的。

祥子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的黑暗缺乏起码的认知,他的心中充满了义愤,心灵遂走向失衡。

同时善良老实的天性决定了他不可能铤而走险,决绝地采取一种以暴易暴的反抗方式,于是祥子只有在心灵的自虐中,与黑暗的社会一同沦落。

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念使祥子的心灵世界缺乏一种更高的可以抵御世俗黑暗的超越性的精神资源,但这又绝不是祥子个人的悲哀。

事实上,缺少形而上追求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普通百姓世代信奉的纯物质化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绝不可能给祥子以这样的心灵支持。

更可悲的是,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必然决定了祥子视野的狭窄和陈旧。

加在祥子身上的畸形婚姻使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个小鼠”。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七、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女性形象1.《骆驼祥子》中的虎妞虎妞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泼辣、豪爽,工于心计,长期以来一直帮着有“土混混”之称的父亲经营厂子,被生活锻炼得流气、蛮横,但是她也有着让人同情的人生不幸。

2.《阳光》中的“我”“我”是一个从小骄纵美丽,自居为“小太阳”的女性,在经过长期的琢磨,变得冷艳而骄傲,但“全须全尾”地嫁给一个男人之后,却经历了感情风波的创伤,最后落得一个无言的悲剧结局。

作品着重表现了个人幸福与经济利益的矛盾,但也鼓励我们要有爱的幸福追求。

3.《文博士》中的丽琳丽琳是一个富贵且骄弱的留洋学生,“像一朵长在古旧花园中的洋花,而究其实只是一个有颜色而无香味的纸花。

”八、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的都市小说流派,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于上海文坛,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凤、黑婴等。

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形成的,以《现代》杂志为活动阵地。

新感觉派作家为了表现变化多端、富于动感的都市生活,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大大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受投射到对象中去,表现主观情绪的浮动,因此通感的方法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对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

代表作家:刘呐鸥《都市风景线》,施蛰存《将军底头》,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

九、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中的都市表现1 . 两种性病态的表现:谢医师的节欲独身主义,女病人的性欲过度亢进,这两种性病态说明高度集中化与极端化的都市文明不仅干预人的外在生活,而且还穿击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作者描写了人类这种密切幽微的心理关系,反映了都市的畸形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和肉体的摧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