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食品中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食品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
食品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第二章食品中外源化学物毒性损伤和影响因素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与中毒1.毒物(poison)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无明显界限,两者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毒素(toxin)毒素是毒物的一种,特指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毒物。
包括植物毒素、动物毒素(毒液)、细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霉菌毒素等。
3.中毒(toxicosis,intoxication)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叫中毒。
2、剂量通常指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物质的量,单位为mg/kg体重、mg/cm2皮肤等。
不同途径接触,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也不同。
三、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1.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是外源性化合物毒性的具体表现。
特点有:(1)使机体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缩短;(2)造成机体功能容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的代偿能力降低,如进食量、体力劳动负荷能力等涉及解剖、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的指标的改变;(3)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下降;(4)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2.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外源性化合物对机体的非损害作用与损害作用相反。
特点:(1)不造成机体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及寿命的改变;(2)不影响机体的功能容量的各项指标改变;(3)不降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和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的能力;(4)也不引起机体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3.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的确定(1)确定某项观察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均值±2倍标准差)。
(2)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此项指标的变化是否偏离正常值范围,如果偏离(与对照组比较,P<0.05),则属于损害作用。
四、毒作用分类包括:(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过敏性反应(5)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发生过程及反应示意图:第二节表示毒性损伤的指标一、剂量-效应(反应)关系量-效关系的概念: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称为量-效关系。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食品毒理学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 (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
兔经皮LD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g/kg
总量(g/60kg)
剧毒
<1
<10
<5
<0.05
0.1
高毒
1~
10~
5~
0.05~
3
中等毒
50~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一)试验动物
选择原则: 急性毒性试验要求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应表现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试验动物。 动物易于获得 品系纯化 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 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 非啮齿类:狗或猴。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优先考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病理检查及其他指标:
急性毒性试验中,对死亡的动物均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肉眼观察主要脏器的大体病理变化,如脏器大小、外观、色泽的变化,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对有改变的脏器进行取材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结束时进行大体病理检查。必要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试验需要可进一步扩大观察项目.如体温、心电图、脑电图或进行某些生化指标测定等。
100~
44~
0.5~
30
低毒
500~
1000~
350~
5~
250
实际无毒
5000~
10000~
2180~
>15
>1000
食品毒理学章课件(共46张PPT)
确定长期接触受试物的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值提供依 据。
4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
4.1 实验动物 首选实验动物是大鼠 断乳不久的实验动物,5-6周龄
蓄积作用。
2 蓄积毒性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物质蓄积:若能用化学方法测得体内存在该化合物的母体或其代谢产物
,即为物质蓄积; 功能蓄积:经长期接触后在机体内测不出该化学物质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
,却出现慢性毒性作用时,称为功能蓄积。
3 蓄积毒性试验方法 3.1 蓄积系数法 蓄积系数是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中毒效应(或死亡)的累积剂量 [ED50(n)]与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 [ED 50(1)]的比值,即: K=ED50(n)/ED50(1) 蓄积系数的分级标准 K<1 高度蓄积 1≤K<3 明显蓄积 3≤K<5 中等蓄积 5≤K 轻度蓄积
第三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亚慢性毒性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外源化合物所引起
的毒性效应。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设计原则 剂量上限应小于急性毒性LD50的剂量
每次接触的剂量相等 “连续多日”约相当于实验动物寿命的1/30-1/10
2 慢性毒性作用 慢性毒性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
食品毒理学章课件
第一节 毒物因素
一、外源化学物的结构
1 取代基对毒性的影响 烷烃类物质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毒性增强。取代基越多,毒性越
大。如CCl4>CCl3>CCl2>CCl。
化学物中引入羧基或磺酸基后,脂溶性降低,水溶性升高,易排泄,毒 性降低。如苯甲酸的毒性低于苯。
食品毒理学· 食品中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共77页文档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毒性作用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Hale Waihona Puke 食品毒理学·食品中化学毒物的一般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11英文名称FoodToxicology课程说明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1英文名称:Food Toxi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毒理学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食品中内、外源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会本专业基本科研方法,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为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础。
亦为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际工作中进行安全性评价、制订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奠定基础。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分.学时为33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5. 建议先修课程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应先学习或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食品毒理学》,李建科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年(2)《毒理学基础》(第四版),王心如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
参考书目:(1)《食品毒理学》,杨晓泉主编,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2)《食品毒理学》,张深固主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实用食品毒理学》,吴坤主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4)《动物性食品毒理学》,梁兆年主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5)《食品毒理学》,杨晓泉主编,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6)《毒理学基础》(第二版),周宗灿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毒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李寿祺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遗传毒理学》,印木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毒 • ②动物易于获得 性 • ③品系纯化 作 • ④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1.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性
–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
毒
–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
–非啮齿类:狗或猴。
性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
作
• 优点:简单易行,符合人类接触的实 际情况
• 缺点:有异味,动物拒食,使摄入量 达不到设计剂量;易挥发物,易挥发 损失,摄入量就不够准确。
吞咽胶囊 • 将受试物装入胶囊内,强行放入动物
舌后咽部,迫使其咽下。 • 优点:剂量准确,尤其是适用于易挥
发,易水解及有异味的受试物。 • 缺点:动物有咬伤人的危险。
• 1927年Trevan引入了半数致死量的概念来评 价急性毒性,此后,该指标得到广泛的应 用,并成为急性毒性的主要指标。化学物 的急性毒性资料对于安全性评价及化学物 管理方面非常重要。对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国际上和我国已有一些法规。
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内容
• 行为 • 外观改变 • 大体形态变化 • 死亡效应 • LD50
毒
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受试物的 途径和方式;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间急性毒性
性 大小的比较;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各种受试
物毒性评价程序的要求等。
作 最常用的染毒途径为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
用 注射途径。
经口染毒
• 一般来说固态或液态的化学物均先进行经 口染毒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值 来比较不同化学物急性毒性大小。
§1 急性毒性作用
急 性 •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概述 毒 • 二、急性毒性试验及其评价 性 • 三、急性毒性分级 作 用
大学课件-食品毒理学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亚慢性慢性毒性
1.固定剂量法
• 先求出LD50(常选用大/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方法进行染毒) • 然后选取相同条件的40只(或更多)实验动物,分为两组
(染毒组,对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 试验组在1/20~l/50LD50的范围内选定一个剂量 • 每日以固定剂量、定时和相同途径进行染毒,试验期间观
2、实验动物染毒期限: 亚慢性毒性试验
–工业毒理学——1-3个月 –食品毒理学——3-6个月 –环境毒理学—— 3-6个月 慢性毒性试验 –工业毒理学——6个月或更长 –食品毒理学——1年以上或2年 –环境毒理学—— 1年以上或2年 –致癌试验—— 接近或等于动癌瘤
性肝坏死、亚急性肝坏死
肾
汞、铅
变性、坏死、炎症、萎缩、 中毒性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肾
纤维化
固缩
脑
CO、铅
变性、坏死、出血、水肿、 中毒性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脱髓鞘、神经胶质增生
肺 氯气、纯氧、铍、 水肿、出血,肺泡炎、 中毒性肺水肿,化学牲肺炎、弥漫
白草枯
纤维化
性肺泡损伤、肺透明膜病
心血管 钡、CS2 血液及造血 铅、苯
亚慢性试验评判:
NOAEL < 100Intakehuman —— 放弃 100Intakehuman < NOAEL < 300Intakehuman —— 继续慢性试验 NOAEL > 人的可能摄入量的300倍 —— 不必慢性试验,直接进行毒性评价
4
慢性试验评判:
• NOAEL < 50Intakehuman —— 放弃
系,则为强蓄积性。
20 d蓄积实验法结果评价表
食品毒理学第6章
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1.实验动物的选择 (1)原则 (2)具体要求 (3)实验动物的性别:雌雄各半。 (4)实验动物的分组与数量:一般4~6组, 每组10只。 (5)实验动物的预检:1~2周的检疫期。 (6)实验动物的给药前禁食处理 大鼠、小鼠:隔夜禁食(禁食4h);染毒后禁食4h。 禁食时要保障饮水。
5级(高毒) <1 剧毒
1~50 <10
10~
<5 5~ 44~
7滴~1茶匙 0.1 <0.05
0.05~ 0.5~
4级(中等毒)
高毒
1~
51~500
1茶匙~35克
35~350克
3 30
3级(低毒)
中等毒 低毒
501~5000
50~ 100~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
实际无 毒
5001~15000
(2)预试验 ①设定以此预期值作为待测化学物的中间剂量组, 并在该剂量的上下各设计l~2个剂量组作为预 试验剂量。 ②根据确定的剂量组进行染毒。 ③根据预试验的死亡 Nhomakorabea料确定组距。
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n-1) 或:i=(lgLD100-lgLD0)/(n-1)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注意:
1.急性接触的次数:一次或24h内多次。 2.中毒效应出现的时间:一般为7~14天。 3.中毒效应的强度。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 测试并求出毒物的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 参数,通常以LD50为最主要参数,并根据LD50的 大小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2. 通过观察动物的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 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 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3. 为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 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4.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食品毒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2、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 你能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吗?3、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4、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5、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6、化学毒物的致突变类型有哪些?五、简答题2、外来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有哪些特点?3、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些?4、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的内容有哪些?5、亚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五、简答题1、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2.影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进行吸收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4、蓄积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四、简答题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态?2.何谓慢性毒性及慢性毒性研究的目的?3. 简述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4.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控制的两个趋势。
2、简述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分类。
3、简述机体的屏障作用。
4、Ⅱ相反应主要包括哪些结合作用?5、怎样进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名词解释简答1在一定条件下,外源化合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选择毒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1)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3)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4)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2毒性作用分为哪几类?答:毒性作用分为如下6类;(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对形态或功能的影响(5)过敏性反应(变态反映、超敏反应)(6)特异体质反映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答:表示毒性常用指标有(1)致死计量(2)阈计量(3)最大无作用计量(4)毒作用带4被动转用包括哪几种形式?答:被动转用包括简单扩散、过滤和易化扩散(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化学毒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底的一侧经脂质双分子层进行的扩散性转运。
食品毒理学.7
7.2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二、蓄积毒性试验方法及其评价
蓄积系数法 生物半减期法 蓄积率
食品毒理学 Food toxicology
7.2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一)蓄积系数法
蓄积系数法是一种以生物效应为指标,用 经验系数(K)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即将多次 染毒与一次染毒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死亡)进行 比较。 蓄积系数(K)是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 效应(或死亡)的蓄积剂量[ED50(n)]与一次染毒 使半数动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 [ED50(1)]的比值,即: K= ED50(n)/ ED50(1);或K= LD50(n)/ LD50(1)
食品毒理学 Food toxicology
7.1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2、动物品系、性别、年龄和体重
纯品系:大鼠/SD、Wister;
小鼠/昆明种、NIH、ICR
一般雌雄各半;
刚成年;
食品毒理学 Food toxicology
7.1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二)动物的数量和分组 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 小鼠(10↑)、大鼠(6~8)、家兔(4的动物和资源的浪费。
食品毒理学 Food toxicology
7.2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一、基本概念 蓄积作用 外源化学物连续、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 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 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 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 储存库 易蓄积的组织部位称为储存库,常见的有 血浆蛋白、脂肪组织、肝脏、肾脏、骨骼等。
(mg/kg)
<5 5~ 44~ 350~ 2180~
食品毒理学 Food toxicology
7.1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我国食品毒理急性毒性分级法[19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急性毒性分级
表2-1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三、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测试和求出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 性毒性参数,通常以LD50为最主要的参数。 •2、初步评估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 官、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 险性。 •3、为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 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4、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一)急性毒性参数
1. 皮肤-皮下系数 指化学物对同一种系试验动物、相同年龄与
性别条件下,经皮肤LD50与皮下注射LD50的 比值(皮肤LD50/皮下LD50)。
比值越接近1,化学物经皮肤吸收的危险性越 大。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2. 经口-腹注系数 化学物对同种系、同年龄、同性别的实验动物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1.试验动物
➢ 动物种类:大鼠、小鼠、兔、狗等。 ➢选定动物后,首先进行动物检疫,检疫期一般 1~2周,狗应做肠道寄生虫检查或直接驱虫治疗。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1)实验动物的个体选择
➢通常要求刚成年的动物,且为健 康未曾交配受孕的动物。
经口LD50与腹注LD50的比值( 经口LD50/腹注 LD50)。
比值越接近1,化学物经口吸收越完全。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3. 急性毒作用带 ➢ 指毒性上限(以LD50表示)与毒性下限(急性阈
值)的比值,即 Zac=LD50/Limac
➢ Zac的数值大小反映急性阈剂量距离LD50的宽窄。 ➢ 该值越大,毒作用带越宽,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
危险性越小。
➢ 因阈值很难求出,采用累积死亡率的15.9%和 84.1%来计算,即LD84/LD16代替之。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二)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包括实验动物、染毒途径、染毒剂 量、观察周期、观察指标的选择、 计算方法和评价等。 •一般来说,一个新化学物在研制初 期就要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如果急性毒性试验通不过,则后面 的所有试验都不必进行了。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毒物的 一般毒性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 •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的概念; •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 方法。
0 概述
• 化学毒物:
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时,可与生 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 害的化学物质。
• 一般毒性作用: 外来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接触 方式下对试验动物产生的综合毒效应。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5)随机分组
• 依据统计学原则(随机分组表), 进行随机分组; • 目的: 减少个体间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提高每组试验动物间的均衡性。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2.染毒剂量选择与剂量分组
➢ 了解:化学物的化学结构、纯度、杂质成分、理 化性质特别是挥发性、溶解性等。 ➢ 确定LD50计算公式,再设计剂量分组。如寇氏法、 Bliss法,一般设5~8个剂量组;霍恩氏法设4个剂 量组。 ➢ 计算试验所需受试物的总量,一次备齐全部实验 的用量。 ➢ 应以同一批号为宜。
➢小动物年龄与体重有关,故以体 重来表示,体重变异范围小于20%。
➢大鼠180~240g、小鼠18~25g、 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 10~15kg。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2)实验动物的性别
•通常要求为雌雄各半。 •但如有资料或预试验发现化学物 对雌、雄动物毒效应有明显的性 别差异,则应单独分别试验并求 出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值。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3)试验动物的数量
➢ 根据组数和每组数量决定; ➢ 不同的LD50计算方法对组数要求不同,一般
为4~6组; ➢ 大、小鼠等小动物:每组数量10只,狗等大动
物为6只。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4)给药前禁食处理
采用经口途径染毒,在试验给药前应 作禁食处理,减少食物的干扰。 大鼠在前一天傍晚下班时或晚间将饲 料撤掉。 小鼠由于其消化吸收和代谢速度较快, 可隔夜禁食,也可禁食4h以上。 大动物在染毒前不喂食,染毒后继续 禁食3~4h。
•以改良寇氏法经口染毒为例: 先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 质相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取其与本试验动物相 同品系或物种经口染毒的LD50值作为预试验的估 计毒性中值; 再以剂量差4倍(其对数值lg4=0.6)设计剂量组, 形成3~5个剂量组。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 若待测化学物缺乏相应毒性资料,可参考其他 途径染毒资料;若资料全无,可以1mg/kg为最 低剂量组(lg1=0)。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般推荐,染毒最大量: •①经口20ml/kg(对空腹动物); •②经皮2ml/kg(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限于染毒的准确性); •③静脉1ml/kg(5min以上); •④肌内注射0.5ml/kg(一个部位); •⑤鼻:猴或犬每鼻孔0.1ml。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 分类(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 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一节 急性毒性的作用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二、急性毒性分级 •三、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三、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acute toxicity)
•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内多次 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 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 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急性毒性概念中的几个问题
•1、急性接触的次数
(一次或多次:经口、经注射;经呼吸道和经皮 肤染毒指一个特定期间内)
•2、中毒效应出现的时间(一般为7-14d) 急性毒性效应一般是指机体接触化学物后,在
较短时间内观察到的毒性症状。 •3、中毒效应的强度
与毒物性质和染毒剂量大小有关。
二、急性毒性分级
二、急性毒性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