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
二、王财贵简介
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

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

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

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
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

」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

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

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

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竞争才是目的,合作只是争取胜利的手段。

上至谋国谋政的政治人物,下至谋身谋家的贩夫走卒,大家只能纷纷慨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生命落在名利的争逐与权势的奔竞当中,彷佛庄子笔下泉涸之鱼:「相喣以湿,相濡以沫」。

奄奄然无有生机矣!
至圣先师孔子曾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我们最伟大的教育家所揭橥的教育愿景。

「立志」是一个人品格学问高下的分水领,「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古人强调立志的重要,故一起步便要人立大志。

王阳明十二岁时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阳明小小年纪却提出质疑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这是在传统文化教养的风气下所蕴育的高贵心灵,也才能造就出一个巍巍大人的生命风范,对时代起了波澜壮阔的影响。

如今,我们的教育不能兴发学子立大志、发大愿,一开口只说立志考上明星学校,正是落入科举登第之彀中。

如此学风之下,所培养而成的不过是功名利禄之徒,很难期于成为开物成务之博雅君子。

所以立志者既在于「利」,而不在「道」,则「德」亦不能据守,立身行事亦不能依于「仁」,纵令有百千技「艺」亦无补于世俗风教,恐为害更烈而已。

曾经,家庭是完美人格的摇篮,学校是谈论真理的殿堂,社会是实现理想的园地。

如今,我们的家长不再期许子弟「希贤希圣」,只期望他们考上第一志愿;我们的老师不敢自期于为真理代言的「传道」者,只求能作个称职的「授业」者;我们的社会视「道德理想」为虚幻不实,却一天到晚为「拜金主义」大张旗鼓。

于是,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们的学子再也无力怀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愿,只能孜孜矻矻地完成父母师长交付的「金榜题名」的使命。

如今,联考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高中、大学的入学方式是多元了,教材也变得活泼而多样了,可是不变的是:我们的功利心态依旧,明星学校依然抢手,学生的升学压力仍在。

这当中的关键是:只要我们不提升全民的文化意识,不落实全民的文化教养,那么,再好的教育改革终将被误解,再好的教育制度也终将被扭曲变质。

于是,入学的多元化竟兴旺了五花八门的才艺班;教材的多样化却丰富了原已蓬勃发展的补习业;基本学力测验虽然生活化、简单化了,家长们依然不放心地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大作模拟考卷。

联考制度或许已成了昨日黄花,但联考文化却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我看着我们的下一代继续在恶性循环的教育制度中载浮载沉,内心倍感焦虑,忧心忡忡。

我想在校园中提倡读经的风气,这其实也是一种读书风气。

大学生最主要的还是读书,读书为本,不可失其本。

所以,如果家境还可以的人,可以供应他生活费的人,最好不要去当家教,去打工。

如果认为打工可以增进他的人生经验,那他对于人生的想法就太狭隘、太浅疏了,他居然只想要过社会一般人的生活,只想到自营营生——那不是读书人的本质所在,读书人要有比这个社会的流行观念更高的深
心大愿。

如果不去学德慧术知,只为了学怎样生活,而去打工赚钱,那就违背了读书人的本质。

孔子说:「士志于道。

」他居然为了达到比较好的生活,满足他的日用品所需,放下求道的本质,那不是本末倒置吗!所以,年青人应该不要辜负了自己的才华。

一个人要开始去读那些艰深的经典其实是很容易的,第一点,它是中文;第二点: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距离不远;第三点是,既然是经典之作,讲的是常理常道,或是人类心灵深处共通的智慧与情感。

譬如杜甫的情感不离李白的情感;李白的情感也与我们相去不远。

假如他是一个很特殊、很刁钻、很不合情理的感情,那么,我们必定百思不解,永不能懂,于是不应该读它,而杜甫、李白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情感是亲切的、本乎人性的,而我们当然也有这些情感,所以能起共鸣。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佛陀甚至耶稣他们所讲的道理也都是人类深刻的心灵脉动应共震的道理,他们基本上是都是在指点我们的心灵生命,因此我们一定可以了解!只要多读书,多去了解它,就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人生境界、开发我们的情感、领导我们的理想、鼓舞我们的志气,这便是读经的基本意义。

《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民族的绵延不衰,关系在於人心之邪正清浊;欲使人心清正,则必须奠立在教育的基础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国民的品行,是国家兴衰的征兆。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乃在於孔子教人凡事要“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因此,古人的心性修养、食衣住行、文事武备,乃至於日用器物等一切文采,都秉持著“文以载道”的原则,这是固有文化中的传统美德。

我们过去的教育,即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明人伦、敦善行”为基本修持。

一般人只要研读其中任何一经,而接受其教化,就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

因此之故,古来即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之佳言传世。

“读经教育”就是让儿童高声朗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切经典,以此推及人生各个阶段及整个经典文化艺术的教育。

近十几年来,民间悄然兴起一股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风气。

有识之士和社会团体纷纷为传统文化和经典的推广奔走呼吁、出资办学。

自中华大地重开读经风气以来,由于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支持和参与,读经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

全国各地已经成立了数百家各类的读经推广机构,其中有国家级,省级的专业学术团体,有大学的人文学院、专业研究机构、学生社团,有民间书院以及各类的民间推广组织。

读经班分布在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分布在社区,少年宫,业余培训班中,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众多的家庭读经,成立了许多读经幼儿园。

读经已经从中文读经拓展到英文读经,音乐读经,美术
读经,书法读经,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少年儿童,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儿童已逾八千万。

读经的儿童品学兼优,家长放心,老师满意,邻里称赞。

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读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符合儿童的天性,而且符合教育原理,不仅不过时,而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普适性,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不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起点,且是培养中西文化会通人才的基础。

该怎么教就怎么教
儿童读经的顺序:
儿童读经方法读经顺序第一级:《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二级:《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级:唐诗、宋词、元曲第四级:《三字经》《千字经》《百家姓》。

读经的四要领:
1、及早读,越早越好,最好是十三岁以前。

2、老实读,只是读。

3,大量读,基本标准:一天一百字,一字一百遍。

4,快乐读,前三个都做到了,就快乐了。

从第一级开始读,越读越简单,越读越快乐。

读经教育的三个要点:
1,教育的时机,儿童期,十三岁以前。

2,教育的内容,人类最高的文化经典。

3,教育的方法,诵读。

读经的方法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文字读经、书法读经等。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一个房子没有地基叫做什么?叫“豆腐渣”工程,对不对?那我们反思一下,假设我们的教育没有给孩子打地基,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孩子的地基,那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是教育上的“豆腐渣”工程?如果这样的话,还谈何让子成龙,让女成凤呢?
那么什么是人的地基呢?我们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都很重视教育,多数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去学钢琴、舞蹈、绘画等各种技能,以及奥数、英语这一类课程,但是对于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品德”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没有真正思考过,更没有认真去实践探索……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教育是在0-13岁之内完成的。

而这13年的早期教育又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0-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完成60%;
二是3-6岁完成大脑发育的80%;
三是6-13岁基本完成大脑发育。

超过13岁,人脑发育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人的聪明程度就基本定型了。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应该在0-3岁完成,其次是3-6岁,最迟不能超过13岁。

但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却被大部分家长忽视了。

一些家长以为自己传给孩子优良的基因,孩子无需教育就能成才。

另一些家长认为随便教教,顺其自然就可以。

这些错误的想法让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贻误孩子终生。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这正证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无不体会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里程中,安然地度过艰难险阻,从而引领人类迈向光明灿烂的前途。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

在演讲中,温总理引述宋代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表达中国的文明姿态。

给全国读经推广者以极大的鼓舞。

温家宝总理在演讲中说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

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

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

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

我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尊敬的大德、同志们,连外国的有识之士,都能提出这种高瞻远瞩的声明,有幸生长于文化宝库中的中国人,更应有肩负起振兴民族文化、落实道德教育,建设祖国成为二十一世纪文化强国的决心。

让我们不分地域,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国人的世纪”之理想而迈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