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与地壳的物质循环——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第一章第四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图表,能够说出地震波的分类及波速差异,及依据地震波
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
2.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地球内、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
说明地球结构的特点。
情境导入:
【人类能实现地心旅游吗?】
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由岩石组成。 平均厚度33km,大陆地壳厚, 海洋地壳薄。
青藏高原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深度为地下33km-2900km,占地球总 体积的80%。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但没有在顶部。
A.地壳和地核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堂练习
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
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冰雪所属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 4.图示地球圈层中( )
C.水圈
D.岩石圈
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思考: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各圈层起到哪些作用? 各圈层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 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包裹着地球,可以 调节温度,提供氧气,形成雨、雪、风、云等复 杂的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优质课件
06
莫霍界面深度分析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浅,该地位 于哪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深,该地位 于哪里?
……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幔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小组讨论: 第一个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在多少千米处? 横波和纵波通过这个面波速有何变化?
02
33km
莫霍界面
• “莫霍界面”
•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
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
•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 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 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 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 的“表皮”。
1. 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呢?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地壳(Crust)
•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 坚硬外壳,莫霍界面以外。
• 地壳厚薄不一
04
……
……
地壳 Asthenosphere, crust and lithosphere
地壳厚度
•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 • 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
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最厚达70 千米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图文
(2)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侵入到原来的岩石并冷却,变成了岩浆岩( 侵入岩),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表以下的岩石也可能出露地表。
探究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育华中学的李强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几段有趣的材料,便和同学们一起结合材料中的插图探 究其中的科学道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 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 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 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1)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旅行 吗?理由是什么?
(1)岩浆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喷出岩。 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因为受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碎,并在风、流水等 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探究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育华中学的李强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几段有趣的材料,便和同学们一起结合材料中的插图探 究其中的科学道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 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 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 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3)他们要经历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发生?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图示
岩层变化 地形及举例 向上拱起 高大山地:阿
尔卑斯山
向下凹陷 谷地
相对上升 块状山地:华
山、庐山
相对下降 狭长凹陷地带:
渭河平原
12
构造地貌实践意义
地壳运动和变化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及依据
修建工程隧道
结构稳定,利于防止水渗漏
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岩层封闭,不易挥发,利于储藏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05江苏文综卷)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
等。
-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5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 三角洲的成因。(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 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形成三 角洲。
-
6
-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地球圈层结构与物质循环
地球圈层结构与物质循环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神奇的星球。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由不同的“零部件”组成,并且这些“零部件”之间还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和循环。
要深入了解地球,就不得不提到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循环。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外壳”,平均厚度约为17 千米。
相比之下,地幔就厚得多了,它的厚度约为 2865 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则处于地球的中心位置,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外部圈层则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就像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伤害。
它的厚度可以达到数千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逐渐降低。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如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等。
水是生命之源,水圈的存在对于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与其他圈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说完地球的圈层结构,咱们再来说说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就像是地球这个大“机器”中的“传送带”,将不同圈层中的物质不断地输送和转换。
首先是碳循环。
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在大气、陆地、海洋和生物之间不断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
动物吃了植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回大气中。
此外,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接着是水循环。
水在地球上不断地进行着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
太阳的热量使海洋和陆地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
在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凝结成云,最终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降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和海洋;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水循环对于调节地球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9张PPT)优秀课件
1.5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思考 1、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关系? 2、岩石圈与地壳的关系?
大 生 水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气
物
岩石圈圈
圈
壳
水圈
地
上 地幔顶 部
圈
软
流
层Hale Waihona Puke 外部 圈层大 气 圈
水 圈
生 物 圈
概念
组成
特点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气体和悬浮物质, 地球自然环境
成的包围地球的复 主要成分是氮和 的重要组成部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嫦娥奔月
集思广益
科拉超深钻孔,最深处达12262米
火 山钻 喷探 发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1地震波类型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影响:使地面上的物体上下颠簸
纵波(P波)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影响:使地面上的物体左右摇晃
横波(S波)
1.2地震波特点
项 不同点
地震波
目 速度 通过物质
纵波(P波)
横波(S波)
较快 固液气
较慢 固
相同点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小组合作
:?
当地震突然发生时,同学们先感到地
面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呢?如果在海
上会是怎样的感觉?
地面先上下颠簸,再左右 摇晃;海上只有上下颠簸
1.3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内部圈层结构划分
杂系统
氧
分
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课件3.1
2.在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____。 2.在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是 ____。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大理岩 。 __ 喀斯特(石灰,溶洞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 ) 二、连线题
主要成分为CaCO 纯净的方解石无色透明; 主要成分为CaCO3。纯净的方解石无色透明; 因含杂质而常呈白、灰、黄、浅红、绿、蓝等色。 因含杂质而常呈白、 浅红、 蓝等色。 常分裂为菱面体。 常分裂为菱面体。
横切面常为六 横切面常为六 边形; 边形;棕褐色 或黑色, 或黑色,随含 Fe量的增高而 Fe量的增高而 变暗。具有珍 变暗。具有珍 珠光泽。 珠光泽。易撕 成薄片, 成薄片,具有 弹性。 弹性。
第一节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第一节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地球构造
鸡蛋,同学们都 吃过,但你们熟 悉它的构造吗? 鸡蛋有蛋黄、 蛋青、蛋壳构成, 地球的构造跟鸡 蛋的差不多,也 是三部分:地核、 地幔、地壳。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元素是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记忆的顺口 铝铁钙( ),钠 溜:养(氧)硅(龟)铝铁钙(盖),钠(哪)钾(家)镁(没)氢(青)菜。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花岗岩:在侵入形成 花岗岩: 的过程中受到强烈挤 坚硬细密, 压,坚硬细密,是具 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的 首选材料, 首选材料,如人民英 雄纪念碑就是用花岗 岩建造的, 岩建造的,我国的黄 华山、衡山、 山、华山、衡山、桂 平西山等都是花岗岩 分布区 玄武岩: 玄武岩:由于喷出地 表,岩浆中的气体挥 发而留有小孔, 发而留有小孔,主要 分布在我国东北的五 大连池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2.三大岩石 (1)岩浆岩(火成岩)。 ①成因: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 ②常见岩石:花岗岩、流纹岩。 ③侵入岩和喷出岩成因上的区别是什么? 侵入岩:岩__浆__在__地__表__以__下__冷__凝__形__成__的__; 喷出岩:岩__浆__在__地__表__冷__凝__形__成__的__。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2)沉积岩。 ①成因:风化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物质,沉积、固结形成。 ②沉积岩具有什么特征? _具__有__层__理__构__造__和__含__有__化__石___。 ③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变质岩。 ①成因: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 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_矿__物__成__分___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②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 【点睛】根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可区分岩石的类型。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误区点拨台】 (1)沉积岩经过外力作用也可形成新的沉积岩,变质岩经过变质 作用也可形成新的变质岩。 (2)根据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原因或结构特征可把二者区分开。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师生互动】除上面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外,你还能画出哪些 变式图? 【拓展延伸】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式图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第一讲 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 组成和物质循环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_地__震__波__传__播__速__度__ 2.两个界面:A__莫__霍__面__,B古登堡面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不同的岩石形成过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地壳运动课件
三、地壳运动
台湾海峡发现了煤层,煤的形成需 要有森林,森林是生长在陆地上的, 所以间接的说明台湾海峡以前是陆 地,经过地壳运动以及时间的沉淀, 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样子
台湾海峡,现在是海,以前是陆地
三、地壳运动
解答: 在喜马拉雅山发生海洋生物化石的 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垂直运动,导致 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
导入
思考
为什么会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 海洋生物化石?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 拔最高的山脉,为什么会发现海洋生物 化石呢?
一、地壳运动
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换,地壳结构 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地壳变动的结果
一、地壳运动 •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 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 按其能量来源分
内力作用
使地表形态变得高 低起伏,构成宏观 的地貌格局
外力作用 使地表形态趋于平缓
三、地壳运动 • 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 • 按运动方向,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三、地壳运动 •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 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主
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有软流层,一般 外 核 物 质 相 对 于 层,不连续分布; 特征 认为是岩浆的主 地壳的“流动”, 下层为硅镁层, 要源地 可能是地球磁场 连续分布 产生的原因
考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
2、古生物进入并 成为岩石中化石 的地质环境和过 程是: A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误区警示 岩石圈≠地壳
(1)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 壳的总称。 (2)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 分。
无孔隙,致密
孔隙大,疏松
比较:两种岩石在结构上的差别
沉积岩的成因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沉积岩
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新
老
具有层理结构
常含有化石
判定地质年代 研究古地理环境
页岩
砂岩
砾岩
变质岩的成因
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作用 变质岩
2.水圈 概念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由液态 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了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即水圈 按照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海 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 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 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淡水仅占3%,其中又有2/3储藏在南极 和北极地区的冰川中,大气层中也有一小部 分水,基本上以水汽形态存在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 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 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 “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 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 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 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约 6 千米。变化规律 厚度 2800多千米 是:地球大范围固体 表面的海拔越高,地 壳越厚;反之越薄
物质 状态 固态 固态
3400多千米
外核为液体内 核为固态
内部 圈层
地壳 氧、硅、铝、
地幔 主要由含铁、
地核
铁、钙、钠、钾、 镁的硅酸盐类矿 极高温度和 主要 镁等,硅酸盐类 物组成,由上而 高 压 状 态 下 的渐增加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 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 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 金牌上镶的昆仑 玉和大理岩的形 成过程同属: D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 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 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 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地面的大气
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一般把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人类发射的许多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的轨道高度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矿石、岩石之间 有什么关系?
化学元素
结合
矿物
有 用
聚集
岩石
包 含
富 集
依托
矿产
矿石
3、岩石
岩浆岩 (2) 分类: 沉积岩 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岩浆岩的成因
岩浆
压 力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
凝固
岩浆岩
侵入型:花岗岩
喷出型:玄武岩
花岗岩(granite)
玄武岩(basalt)
空间 分布 构 成
淡 水 水 质 咸 水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
称,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 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 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2、矿物——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1)概念: 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 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 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 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和天 然汞)、固态(石英)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的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权威解读】 1.学会分析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2.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岩石的概念。 3.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
考点1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特点
1.地震波及其特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 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 传播。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 (P) 和横 波(S)之分,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传播
地震波 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 特性 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且只能通 过固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 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
(2) 地壳物质的循环
•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 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 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 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 球内能)
岩浆 岩
重 熔 冷 凝
岩浆 沉积 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 岩
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的判读技巧 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
共性
意义
向和折射现象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 内部圈层;研究地震的能量和划分
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 化。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的面称之为 “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的分界面。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 是地球内部介 从 古 登 堡 面 到 概念 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 于地壳和地核 地 球 核 心 的 内 壳 之间的圈层 核部分 平 均 厚 度 17 千 米 , 陆地约33千米,海洋
石灰岩 花岗岩 页岩 砂岩
大理岩 片麻岩 板岩 石英岩
总结:
分 类 喷 出 岩 岩 浆 岩 侵 入 岩 形 成 过 程 特 点 有流纹或 气孔构造 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 具层理构 造, 含有化石 片理构造 代表性岩石 玄武岩 流纹岩 花岗岩 石灰岩 页 岩 砂 岩 砾 岩 页岩 板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 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 却凝固而成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 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 部,冷却凝固而成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 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 沉积岩 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 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原来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 变质岩 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 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
在此范围内。
大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
成分 干 洁 空 气 氧 氮
作用 维 持生 命 活 动 的 氧和氮是 必需物质 大气的主要组 成成分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 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 化碳 起保温作用 臭氧 植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固、液、气三相的相互转变产生 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